东莞市第三批教学能手比赛说课教学设计《5.3.2 命题、定理、证明》
教学能手评赛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题《(课程名称)》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学科)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知识点)2. 教学难点:(知识点)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导入方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回顾旧知,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解1. 讲解(知识点)(1)讲解方法:采用(讲解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等。
(2)讲解内容:详细讲解(知识点),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2. 练习巩固(1)课堂练习:设计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实践操作1. 实践内容: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操作环节。
2. 实践步骤:(1)教师讲解实践操作步骤。
(2)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优点和不足。
2. 教学改进: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六、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 实践材料:准备实践操作所需的材料,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践操作。
3. 教学视频: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学案例: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通过以上教学能手评赛教案模板,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东莞市初中数学第三批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微课评比结果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余德荣 石排中学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1) 任逸萍 黄江中学 科学记数法 陈 蓉 清溪中学 有理数的减法(1) 吴 婷 光正实验学校 有理数的加减(2) 李 丹 凤岗华侨中学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张 浪 塘厦初级中学 列代数式 开鹏忠 谢岗中学 有理数 艾湘莲 企石中学 命题、定理、证明 吴耀昌 横沥中学 平方根(2) 张安奎 横沥中学 平面直角坐标系(3) 吴俊治 企石中学 平方根(1) 彭靖东 常平中学初中部 平面直角坐标系 董菲菲 宏伟初级中学 加减消元法(1) 邱少芬 望牛墩中学 用坐标表示平移 陈家畅 麻涌镇第一中学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3) 贺凤旭 宏伟初级中学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1) 李志欢 香市中学 二元一次方程组 王圣权 济川中学 加减消元法(2) 熊 珊 万江第二中学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 刘智华 南城阳光实验中学 数据的波动(方差) 吴锋映 沙田广荣中学 相交线 王志强 沙田广荣中学 单项式 何海洋 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 画轴对称图形 江青松 寮步中学 画对称轴 陈建荣 石碣中学 正投影 林少鹏 北京师范大学东莞石竹附属学校 近似数 孙 敏 樟木头中学 比较数的大小 林 钥 常平镇振兴中学 平面直角坐标系——有序数对 郭贵锋 常平镇振兴中学 平移 黄惠笑 东坑中学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车树其 东坑中学 平行线的性质 赵荣华 道滘中学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黄 平 松山湖南方外国语学校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
东莞市初中数学第三批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微课”评比结果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姓名 学 校 课 题 奖次 薛 珊 东城初级中学 二次根式的乘除(1) 一等奖 李 愿 东华初级中学 分式的基本性质2——分式的通分一等奖 李文佳 可园中学 分式的混合运算 一等奖 沈加平 东华初级中学 一次函数的应用 一等奖 蓝佳丽 万江第三中学 一元二次方程 一等奖 高伟勇 万江第三中学 中位数和众数 一等奖 陆丽娟 光明中学 解一元二次方程之因式分解法 一等奖 单丽英 竹溪中学 余角和补角 一等奖 王 纳 大岭山中学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一等奖 廖大渭 香市中学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 一等奖 李苑华 寮步中学 多项式与单项式的除法 一等奖 官锡进 香市中学 角平分线的性质(1) 一等奖 杨 娟 松山湖实验中学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 一等奖 刘喜丰 石龙第二中学 三视图(1) 一等奖 郑东霞 石龙第二中学 位似图形与坐标变换 一等奖 梁 照 石碣中学 解直角三角形 一等奖 翁雅欣 袁崇焕中学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3) 一等奖 宋 炜 石龙第三中学 相似多边形及其性质 一等奖 胡安兴 清溪中学 有理数的乘法(2) 一等奖 苏 彦 黄江中学 有理数的乘法(1) 一等奖 钟栩彬 常平中学初中部 立方根 一等奖 陈新现 启明星初级中学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2)一等奖 谭宇玲 麻涌镇第一中学 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等奖 张继晓 东莞中学初中部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 二等奖 蔡 宁 东莞外国语学校 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二等奖 郭 星 可园中学 整数指数幂 二等奖 陈文慧 东莞外国语学校 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1) 二等奖 罗丽华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平方差公式 二等奖 王广锋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二等奖 陈 宇 东城第一中学 分式的加减(1) 二等奖 姜培坤 东莞中学南城学校 平均数(1) 二等奖 许伦常 东华初级中学 用列举法求概率 二等奖 黄寻良 光明中学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二等奖 程 游 东莞中学南城学校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二等奖 刘宏亮 东华初级中学 用频率估计概率 二等奖 郑 珍 南城阳光实验中学 中心对称 二等奖 黄 晓 长安实验中学 平行线及判定(1) 二等奖 唐 波 虎门外语学校 平行线的判定(3) 二等奖 周景琪 长安实验中学 一元一次方程之去分母 二等奖 左文慧 东方明珠学校 合并同类项 二等奖 曾正和 虎门外语学校 平行线的判定(4) 二等奖 王玉霞 竹溪中学 平行线的判定(2) 二等奖 冯明雄 厚街湖景中学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二等奖 钱鸿雁 松山湖实验中学 同底数幂的除法 二等奖 朱伶俐 松山湖莞美学校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AAS) 二等奖 陈远声 大朗第一中学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二等奖 何贵明 石排中学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2) 二等奖 韦正义 粤华学校 投影的定义与分类 二等奖 甘广兰 茶山中学 图形的相似 二等奖
教学能手大赛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题名称《XX学科XX章节》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2)学生能够理解相关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XX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XX概念、原理和规律。
(2)XX方法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XX问题的解决方法。
(2)XX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回顾旧知识,引入新课。
2. 新课讲授(1)讲解XX概念、原理和规律。
(2)通过实例、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XX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 课堂练习(1)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XX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2)布置课外作业,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 总结与评价(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难点。
(2)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1)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程度。
(2)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积极性。
2. 教学改进:(1)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2)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教材、教辅资料。
2. 实物教具、图片、视频等。
3. 网络资源、多媒体设备等。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1)学生自评、互评。
(2)教师评价。
2. 教师评价:(1)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2)教学过程是否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3)教学效果是否显著。
八、教学时间本节课预计用时XX分钟。
【备注】1. 本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教学能手微课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名称(填写具体课程名称,如《初中物理光的折射》)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
- 学生能够掌握折射定律,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生能够运用多媒体工具进行简单微课制作,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 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
- 折射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 折射现象的理解。
- 折射定律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筷子在水中看起来弯折、透镜成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出问题: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 新课讲解- 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重点讲解折射定律。
- 结合实例,讲解折射定律的应用。
- 利用动画演示折射现象,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实验探究- 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技能训练-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 学生运用多媒体工具制作微课,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
5. 总结与反馈-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折射定律的应用。
- 学生反馈学习心得,教师针对学生疑问进行解答。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制作微课的技能水平。
六、教学反思1. 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动画演示、实验器材等。
2. 多媒体工具,如摄像机、编辑软件等。
八、教学课时2课时九、备注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DO循环语句--高中信息教案11

2017东莞市第三批教学能手 教学说课
结语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五个环节环
环相扣的方式,层层深入,逐步讲解,并联系 实际生活,来引导学生完成本课的学习,力求 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017东莞市第三批教学能手 教学说课
谢
谢!
难点
结合实际问题, 确定控制循环 的条件及循环 内容。
5、教法与学法
教法
2017东莞市第三批教学能手 教学说课
以对比法、讲授法为主,以情景教 学法为辅的教法
学法
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学生模仿学 习,再拓展延伸的学法
6、教学环境
2017东莞市第三批教学能手 教学说课
教学环境: 普通教室
7、教学过程
2017东莞市第三批教学能手 教学说课
Do循环语句
1、教材分析
2017东莞市第三批教学能手 教学说课
本课选自广教版新课标高中信息技术选修教 材1“算法与程序设计”。 本堂课内容是第2
章第4节的第二部分“Do循环语句”,是继前一
部分“For循环语句”之后的另一种很重要的循
环结构。
2、学情分析
2017东莞市第三批教学能手 教学说课
1、
能够按照格式要求正确书写DO循环语 句。
2、
结合实际问题,能够理解Do …Loop Until格式的执行过程。
3、
能够说出FOR循环语句与DO循环语句区 别。
3、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2017东莞市第三批教学能手 教学说课
1、
通过实际问题分析,能够正确选择所应用的 循环语句。
2、
根据问题需求,能够确定循环控制条件及循 环内容,积累程序设计经验。
Until循环语句, 然后抽学生回答,以此来达
命题定理证明导学案

(1).过直线AB外一点P,作AB的平行线.
(2).过直线AB外一点P,可以作一条直线与AB平行吗?
( 3.)经过直线AB外一点P,可以作一条直线与AB平行.
2.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接的部分是, "那么"后接的的部分是.
思考: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襄阳市樊城区二十中七年级数学学科课堂导学案第周第课时
上课时间:年月日星期:备课组长签字:蹲点领导签字:
课题:5.3.2.命题.定理.证明(一)课型:自学+展+评(新授课)设计人:任永刚复备人:
学习目标:1、知道命题的概念,知道命题由题识和结论组成.会把命题改为“如果……,那么……”的形式。
2、经历判断命题真假的过程,对命题的真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3、在学习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情感、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的意识,主动思考的同时能够倾听他人意见。
六、课后拓展
1.把命题“同角的余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题的题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交流:
学科组长组织交流,收集本组典型错例和疑惑展示在黑板上。
四、学以致用:
1、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
(1)延长线段AB()
(2)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交点()
(3)画线段AB的中点()
市教学能手参赛教案

市教学能手参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具体知识点),提高……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观念,培养……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教材版本:人教版2. 教学章节:第……章第……节3. 教学主题:……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2. 难点:……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方式引入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4.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心得,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提出相关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批改,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教材2. 辅助材料:PPT、案例资料、相关论文等3. 网络资源:……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周:完成第……章的教学内容2. 第……周:完成第……章的教学内容3. 第……周:完成第……章的教学内容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地讲解了本节课的知识点?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3. 反思课堂互动:学生参与度如何?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课后服务:1. 解答学生疑问:在课后为学生提供答疑解惑的服务,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能手参赛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课题(填写课题名称)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2)了解本节课的相关背景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2)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
(2)本节课的关键技能。
2. 教学难点(1)本节课中的复杂问题。
(2)本节课中的创新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回顾旧知识,为新课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教师讲解,突出重点、难点。
(2)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3. 课堂练习(1)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2)拓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4. 总结归纳(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总结教学重点、难点。
5. 布置作业(1)巩固练习。
(2)拓展延伸。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1)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技能。
(2)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2. 教学不足(1)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改进措施。
教学能手参赛教案范文一、课题:光的折射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
(2)了解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
(2)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光的折射现象的观察。
(2)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生活中的折射现象视频,激发兴趣。
(2)提问:什么是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有哪些特点?2. 新课讲解(1)教师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2 命题、定理、证明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P20—22)
7号选手
一、教材分析
对于命题的相关知识,教材是分散安排的,本课时主要是命题的概念、命题的构成、真假命题的判断、什么是定理、初步感知证明过程,要求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就达到了教学要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①理解命题的概念及构成;
②会判断所给命题的真假;
③初步感知什么是证明.
2、数学思考:
①通过对命题及其真假的判断,提高学生的理性判断能力;
②通过对证明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
3、解决问题:
①初步体会命题在数学中的应用、用证明论证自己的判断;
②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发展应用意识.
4、情感态度:通过对命题、定理、证明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从理性的角度判断一件事情的真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命题的概念、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②判断命题的真假;
③理解证明过程要步步有据.
难点: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理解证明过程.
四、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