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简介(完整版).doc

合集下载

液氨

液氨

3、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 空气新鲜处。保 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 输氧。如呼吸停 止,立即进行人 工呼吸。就医。
就医。
七、泄漏应急处理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氨气或空气与氨混合物遇火能爆炸,遇热放出氨气和氮 氧化物的有毒烟雾。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剧增,有开裂和爆炸危险。 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带好自给式呼吸器。 有害燃烧产物氮、氮氧化物。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 碳灭火器。
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2、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臵。
七、泄漏应急处理
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 衣着,用大量流 动清水冲洗至少 15分钟。就医。
2、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 用大量流动清水 或生理盐水彻底 冲洗至少15分钟。
五、操作、检修与储存五、来自作、检修与储存(二) 储存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 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 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 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六、个体防护
1、呼吸系统防护 1、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 2、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分清风向,抢占上风口。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酸碱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八、液氨事故案例
今年6月3日,吉林省德惠市宝源丰禽业公司车间液氨泄漏引 发爆炸,这场大火3分钟就烧遍了整个车间,造成120人遇难,70 人受伤。
图片为:宝源丰禽业公司液氨泄漏引发爆炸事故现场
八、液氨事故案例
宝山区丰翔路1258号翁牌冷藏实业有限公司发生液氨泄漏

液氨基础知识简介张耀鹏

液氨基础知识简介张耀鹏

6.液氨储罐和管道应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设施,并经专业人员定期检 测,输送液氨时,由于液氨与管道的摩擦会产生大量静电荷,若不通 过接地装置把电荷导走,就会使电荷聚集在储罐上形成很高的电位, 当此电位达到某一间隙放电电位时,可能发生电火花引起火灾、爆炸 事故。
7.液氨罐区应设事故罐和事故泵,事故罐最小储量不得小于最大罐 容的 1/4。操作岗位同时制定相应的事故预案,配备相关防护器材,建 立配备、发放、使用的管理制度。液氨泄漏事故预案应定期演练,确 保职工具备较好的事故处理能力和中毒后的救护能力。
12.液氨储罐系统所使用的各种阀门、阀兰、垫圈、紧固件等,必须是 符合安全规定的标准件且施工、安装单位必须是有资质的作业单位。
13.液氨储罐操作工属于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参加有关部门安全培训, 考核合格上岗操作。
14.倒罐作业时,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防止误操作发生事故。 15.外来充装液氨的汽车槽车,要严格执行液氨充装安全规程,实行过 磅制,严禁过量充装。 16.液氨储存和装卸场所选择,应全面考虑周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与周边村庄、主要交通要道等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 GB50016 有关规定 。
15.一旦有人不小心接触了液氨,必须立即进行现场急救。现场急救指 在现场用大量的水长时间对身体受害部位进行冲洗,在伤者被送到医院前 一直保持连续不断的水冲洗。冲洗时尽可能多用水,水不要重复使用。
16.在进行现场急救的同时,立即联系医院,使伤者尽可能及时送到医 院得到有效治疗。伤者被送往医院的途中,最好能继续保持水冲洗急救的 措施。
液氨基础知识简介
编制:张耀鹏
主要内容
1 液氨安全技术说明书 2 氨的安全技术规程 3 事故预防 4 危险化学品介绍 5 危险化学品介绍
小机调节保安油系统

液氨技术说明书

液氨技术说明书

液氨技术说明书中文名: 氨;氨气(液氨)英文名: A mmonia分子式: N H 3分子量: 17.03结构式:CAS 号: 7664-41-7RTECS 号: B 06750000 HS 编码:UN 编号: 1005(无水) 危险货物编号: 23003 IMDG 规则页码: 2104 外观与性状: 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可由氮和氢直接合成而制得。

主要用途: 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密度0.7710 CAS :1336—21—6(25%水溶液) UN :1005(无水:大于50%氨溶液);UN2672(10%~35%氨溶液);UN 2073(大于35%但小于50%氨溶液)熔点: -77.7沸点: -33.5 相对密度(水=1): 0.82/-79℃相对密度(空气=1): 0.5971 饱和蒸汽压(kPa): 506.62/4.7℃溶解性: 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易被压缩,加压可形成清澈无色的液体。

易溶于水,并生成碱性腐蚀性的氢氧化铵溶液。

氨浮在水上并发生“沸腾”。

能产生可见的有毒蒸气团。

气体比空气轻,遇冷附着在地面上。

也易被固化成雪状的固体。

临界温度(℃): 132.4临界压力(MPa): 11.20燃烧热(kj/mol): 无资料避免接触的条件:燃烧性: 易燃建规火险分级: 乙 闪点(℃): 气体。

低于0℃下闪点不确定;有时难以点燃自燃温度(℃): 651℃ 爆炸下限(V%): 15.7 爆炸上限(V%): 27.4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 氧化氮、氨。

稳定性: 稳定 禁忌物:卤素、酰基氯、酸类、氯仿、强氧化剂。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

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液氨性质

液氨性质

氨; 液氨:Ammonia; CAS: 7664-41-7理化性质: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恶臭味。

分子式NH3。

分子量17.03。

相对密度0.7714g/l。

熔点-77.7℃。

沸点-33.35℃。

自燃点651.11℃。

蒸气密度0.6。

蒸气压1013.08kPa(25.7℃)。

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16~25%(最易引燃浓度17%)。

氨在20℃水中溶解度34%,25℃时,在无水乙醇中溶解度10%,在甲醇中溶解度16%,溶于氯仿、乙醚,它是许多元素和化合物的良好溶剂。

水溶液呈碱性,0.1N水溶液PH值为11.1。

液态氨将侵蚀某些塑料制品,橡胶和涂层。

遇热、明火,难以点燃而危险性较低; 但氨和空气混合物达到上述浓度范围遇明火会燃烧和爆炸,如有油类或其它可燃性物质存在,则危险性更高。

与硫酸或其它强无机酸反应放热,混合物可达到沸腾。

不能与下列物质共存:乙醛、丙烯醛、硼、卤素、环氧乙烷、次氯酸、硝酸、汞、氯化银、硫、锑、双氧水等。

消防措施: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护服。

切断气源。

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

储运须知:包装标志:有毒气体。

副标志:易燃气体。

包装方法:耐低压或中压的钢瓶。

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不燃结构建筑的库房。

远离火源和热源。

设备都要接地线。

与其他化学物品,特别是氧化性气体,氟、溴、碘和酸类、油脂、汞等隔离储运。

平时检查钢瓶漏气情况。

搬运时穿戴全身防护服(橡皮手套、围裙、化学面罩)。

戴好钢瓶的安全帽及防震橡胶圈,避免滚动和撞击,防止容器受损。

泄漏处理:处理泄漏物必须穿戴全身防护服。

钢瓶泄漏应使阀门处于顶部,并关闭阀门。

无法关闭时,应将气瓶浸入水中。

接触机会:用于制造硝酸、炸药、合成纤维、化肥; 也可用作制冷剂。

侵入途径:氨气主要经呼吸道吸入。

毒理学简介:人吸入LCLo: 5000 ppm/5M。

大鼠吸入LC50: 2000 ppm/4H。

小鼠吸入LC50: 4230 ppm/1H。

液氨安全生产知识介绍

液氨安全生产知识介绍

液氨安全生产知识介绍液氨是常用的工业化学品之一,广泛应用于制冷、化肥、制鞋等领域。

但是,液氨也是一种具有高度危险性的物质,如果在使用过程中不注意安全,就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本文将介绍液氨的基本性质,及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液氨基本性质液氨(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常温常压下为液态,沸点为-33.4℃,密度为0.771g/cm3。

液氨的蒸气具有强烈的刺激性,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眼睛、皮肤等造成损伤,甚至导致死亡。

液氨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1. 液氨的运输和储存液氨的运输和储存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标准。

在运输过程中,应按照规定使用专业的车辆和容器,保证容器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避免发生泄露。

在储存过程中,应选用具有耐腐蚀性能的容器,并将其放置在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与其他危险化学品接触。

同时,储存液氨的场所应设置安全标识和警示牌,通风设施和消防设备应全面配备,并定期检查、维护和清理。

2. 液氨的使用和处理在液氨的使用过程中,应通过防护措施进行保护。

例如,应配备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化学防护服、手套、护目镜、防毒面具等。

同时,应遵循液氨使用的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具备足够的技能和安全意识。

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如发生泄露,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事故蔓延,同时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处置。

3. 液氨的废弃物处理液氨使用后的废弃物需要进行正确的处理。

如果不加以处理而直接排放,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液氨废弃物的处理应遵循垃圾分类的原则,将其归类为危险废弃物,并交由专业的废弃物处理公司进行处置。

在处理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对工作人员和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结论液氨在生产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危险性,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和规定,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作为从事液氨生产或使用的工作者,应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安全意识,不断学习和掌握有关安全生产的知识和技能,保障自身和周围人员的安全。

液氨(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液氨(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液氨(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液氨(氨水见表1-20)中文名:氨;氨气(液氨) 英文名:ammonia 标分子式:NH 分子量:17.03 CAS号:7664,41,7 3识危规号:23003性状: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理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化熔点(?):,77.7 沸点(?): ,33.5 相对密度(水,1):0.82(,79?) 性临界温度(?):132.5 临界压力(MPa):11.40 相对密度(空气,1):0.6燃烧热(KJ/mol): 最小点火能(mJ): 饱和蒸汽压(KPa):506.62(4.7?) 质燃烧性:易燃燃烧分解产物:氧化氮、氨。

闪点(?): 聚合危害:不聚合燃爆炸下限(,):15.7 稳定性:稳定烧爆炸上限(,):27.4 最大爆炸压力(MPa):0.580 爆引燃温度(?):651 禁忌物:卤素、酰基氯、酸类、氯仿、强氧化剂。

炸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氟、氯等接触危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险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

切断气源。

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性正在燃烧的气体。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33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 30 前苏联MAC(mg/m)20 33毒美国TVL,TWA OSHA 50ppm,34 mg/m; ACGIH 25ppm,17mg/m 3美国 TLV,STEL ACGIH 35ppm,24mg/m 性 3急性毒性: LD 350mg/kg(大鼠经口) LC 1390mg/m,4小时(大鼠吸入) 5050侵入途径: 吸入。

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对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线征象人体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液氨安全基础知识培训(完整版共25页)

液氨安全基础知识培训(完整版共25页)

液氨安全基础知识培训液氨安全基础知识培训液氨是什么?(What is ammonia ?)(1)液氨是一种沸点在零下33摄氏度的比空气轻的气体(Ammonia is a gas lighter than Air at temperaturesabove minus 33°C);(2)液氨会与水剧烈反应,释放大量的热量(Ammonia reacts quite violently with water. A lot of heat isevolved);(3)液氨有严重刺激性气味,5-10ppm的浓度下人可以直接吸入(Ammonia has a heavy pungent smell, it can be smelled from 5-10 ppm);(4)液氨可以被探测器探测到或者直接从其气味被闻到。

由于液氨的这种气味可以让人在造成损伤之前被直接嗅到,这样给了液氨一定的安全度(Ammonia can be detected by ammonia detectors or by its smell. The smell gives to this chemical a kind of intrinsic safety since it can be smelled long before it is getting dangerous);(5)液氨是由空气中的氮气和氢气在金属催化剂和高温高压下生成的(Produced by reacting Nitrogen from the air with hydrogen on an iron based catalyst at high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6)以氢气为原料的合成氨法中的氢气是由煤或者是其他碳氢化合物经过气化重整过程得到的(The hydrogen used in the ammonia synthesis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the steam reforming process with coal or other hydrocarbons as raw material);(7)全球年产液氨大约一亿两千万吨(2006年数据)(World production of ammonia ~ 120 million metric tonnes (2006))。

液氨MSDS

液氨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产品名称:液氨按照GB/T16483编制修订日期:SDS编号:最初编制日期:版本:5.3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液氨化学品英文名:Liquidammonia企业名称:企业地址:邮编:传真: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地址:企业应急电话: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主要用于生产硝酸、尿素和其他化学肥料,还可用作医药和农药的原料。

液氨在国防工业中,用于制造火箭、导弹的推进剂。

可用作有机化工产品的氨化原料,因为液氨在气化后转变为气氨,能吸收大量的热,被誉为“冷冻剂”,同时液氨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所以在家禽养殖业中,被用于杀菌和降温制冷作用。

液氨还可用于纺织品的丝光整理。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接触发生强烈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气体,类别2加压气体急性毒性-吸入,类别3*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B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1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信息:易燃气体;含压力下气体,如受热可爆炸;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引起严重眼睛损伤;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吸入会中毒;防范说明:(1)预防措施·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个体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佩带过滤式防毒面具。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带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2)事故响应吸入后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畅通;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皮肤接触时,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就医;眼睛接触时,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液氨产品简介
液氨,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

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广泛,为运输及储存便利,通常将气态的氨气通过加压或冷却得到液态氨。

液氨在工业上应用广泛,而且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所以其化学事故发生率相当高。

理化特性:
液氨,又称为无水氨,是一种无色液体。

氨气是一种无色透明而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极易溶于水,氨在20℃水中的溶解度为34%。

水溶液呈碱性,1%水溶液PH值:11.7,相对密度0.60(空气=1)。

气氨加压到0.7—0.8MPa时就变成液氨,同时放出大量的热,相反液态氨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氨可作致冷剂,接触液氨可引起严重冻伤,因其价廉的特点在制冰和冷藏行业得到广泛使用。

液氨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所以其化学事故发生率相当高。

危险特性:
危险性类别:第2、3类有毒气体,8类腐蚀品。

火灾爆炸危险性类别为乙类。

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反应。

氨与空气混合到一定比例时,遇明火能引起爆炸,其爆炸极限为15.5~25%。

氨具有较高的体积膨胀系数。

如:满量充装液氨的钢瓶,在0—60℃范围内,液氨温度每升高1℃,其压力升高约1.32—1.80MPa,因而液氨气瓶超装极易发生爆炸。

为此氨罐周围设置了降温喷淋装置。

产品用途:
.精品.
液氨主要用于生产硝酸、尿素和其他化学肥料,还可用作医药和农药的原料。

液氨在国防工业中,用于制造火箭、导弹的推进剂。

可用作有机化工产品的氨化原料,还可用作冷冻剂。

液氨还可用用于纺织品的丝光整理。

NH3分子中的孤电子对倾向于和别的分子或离子形成配位键,生成各种形式的氨合物。

如[Ag(NH3)2]+、[Cu(NH3)4]2+、BF3·NH3等都是以NH3为配位的配合物。

液氨是一个很好的溶剂,由于分子的极性和存在氢键,液氨在许多物理性质方面同水非常相似。

一些活泼的金属可以从水中置换氢和生成氢氧化物,在液氨中就不那么容易置换氢。

但液氨能够溶解金属生成一种蓝色溶液。

这种金属液氨溶液能够导电,并缓慢分解放出氢气,有强还原性。

例如钠的液氨溶液:金属液氨溶液显蓝色,能导电并有强还原性的原因是因为在溶液中生成“氨合电子”的缘故。

例如金属钠溶解在液氨中时失去它的价电子生成正电子:液氨加热至800~850℃,在镍基催化剂作用下,将氨进行分解,可以得到含75%H2、25%N2的氢氮混合气体。

用此法制得的气体是一种良好的保护气体,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半导体工业、冶金工业,以及需要保护气氛的其他工业和科学研究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