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红素补剂与运动的研究进展
番茄红素及运动对人体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15 年在 美 国物理 学会 第 2 年 会上 , ol 91 5届 C py首 先提 出“ 血液 流 变学 ” He oho g ) 词 , 把 它 定 ( m rel y 一 o 并 义为 “ 宏观 、 观 、 微 观 水平 上 , 究 血 液 的细 胞 在 微 亚 研 成分和 血浆 的变形 和流 动 特 性 , 以及 与 血 液直 接 接 触 的血管 的流变 特 性 ” 。它 是 一 门介 乎 物 理 学 、 物 学 生 和医学 的新兴 的边缘 学科 , 是生物. 1 山西大 学 体 育学院 , 山西 太原 000 ;. 原 师汜学院体 育 系 , 306 2 太 - 4 4 - " 山西 太 原 0 0 1 ) 30 2
摘要 : 2 名体育学 院男生随机分为 4组 ( 将 8 每组 7人 ) 。其 中实验 组 以中等剂量补 充番茄红素 胶囊 l ( 4天 每天摄入 番茄红 素 2 m ) 对照组服用安慰 剂 l , 5g, 4天 然后所有受试者在 Moak功率 自行车上进行 急性 大强度运动和有氧运动 , nr 运动前及运 动后 即刻 , 分别抽血检测受试者血液全血粘度 ( 低切 、 高切) 血浆粘度 、 、 红细胞聚集指数 、 红细胞变形 指数等血液 流变指标 的变 化状况 。结果 与结论 : 中等剂量服用番茄红素胶囊 1 , 以明显改善运动后的全 血粘度及 红细胞 的变形性 , 4天 可 降低红细胞 的聚集性 , 改善 由运动
引起 的人体血液流变性恶化的现 象。
关键 词 : 番茄红素; 运动 ; 人体 ; 血液流变性
中 图分 类 号 : 84 2 G 0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o 1 l4 2 1 )2 04 5 10 —9 5 ( 00 0 —0 8 —0
番茄红素研究进展

・5 9 ・ 8
番茄红 素研 究进展
陈思呈I, 1 吴建璋 ,李典 鹏
( 1中国科 学院广 西植物研 究所 ,广西桂林 5 10 ;2广西师 范大学生命科 学学院,广 西桂林 406 5 10 ) 404
c rmao r p y t i a e h o tg a h , i h p roma c iu d c r ma o r p y a d df rn i ls a n n oo i t . h o tg a h , h n l y rc r mao r p y h g e r n e l i h o t g a h n i e e t c n i g c lr f q f a mer y L e p n i e a p i d i d r e d i u t e t d e . y o e e w l b p l n wi e l s w t f rh rsu is l e i f h Ke wo d : lc p n ; p y i o h mia p o e is h so o ia f n t n ; e t ci n e h o o y d t r n t n y r s y o e e h sc c e c l r p r e ;p y il gc l u ci s x r t tc n l g ; e e mi ai t o a o o me h d tO
应用领域将会越来越广泛 。 关键词 : 番茄红素 ; 理化性质 ;生理功能 ; 提取工艺 ; 测定方法
中 图分 类 号 : S0 . T 2 23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2 8 6 (0 0 0 — 5 9 0 10 — 1 1 2 1 )6 0 8 — 5
补充番茄红素对运动性疲劳的影响

由基 ,MD 生成增 多 ,S D 等 抗氧化 酶 上也 会影 动 性贫 血和 力竭 很快 被催 化分 解 ,而在 大强 度运 动 中,机 氧化 应激 引起 的各 种慢 性病 理过程 及 运动
性运 动后 溶血 作用 增强 ,血 清酶 和肌 红 蛋 体耗 氧量 大 于摄氧 量 ,机体 缺氧 , 为了保 性疲 劳 的发 生和发 展 ,提 高运动 尤其 是有
1 自 由基 理 论 学 说
动 时机体 代谢 增强 、耗氧 量 增加 、 自由基 的 生成量 增加 , 同时脂质 过氧 化程 度增 强 ,
2 运 动性疲劳 的常用恢复方
法
运 动 性 疲 劳 的恢 复手 段 是 当 今 世 界 恢复 的方 法有 多种 :( )保健 医学 的恢 复 1 离子 吸入 法、 按摩疗 法 、针灸 疗法 、理疗
3 2
钐 21 年2 00 月第6 期
d i 03 6 /i n17 - 5x2 1 .1 o: .9 9 . s. 4 1 1 0 0 20 3 1 js 6 0
补充番茄红素对运 动性疲 劳的影响
邱 丹
( 京体育 大学研 究 生 院,北 京 北 108 ) 004
摘 要 :对 于 运 动 性疲 劳 的发 生 机 制 已经有 很 多 研 究 ,到 目前 为 止 主要 有 衰 竭 学 说 、堵 塞 学 说 、 内环 境 稳 态 失 调 学 说 、 中枢 神 经 系 统 的保 护 性 抑 制 学 说 、 自 由基 理 论学 说 ( 自由基 一 脂 质 过氧 化机 制 )等 。 该篇 文 章 主要 氧 从 氧 自由基一 脂 质 过 氧化 机 制 入手 来 研 究补 充 番 茄红 素 对运 动 性 疲劳 的影 响 。 关 键 词 :番茄 红 素;氧 自由基 ;抗氧 化能 力 中图 分类 号 :G8 4 0. 5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1 7 — 5 X ( 0 0 2 0 2 0 6 4 1 1 2 1 )0 — 3 — 3
番茄红素的研究进展

番茄红素的研究进展食品工程2010级研究生余学龙21013088摘要:本文介绍了番茄红素的理化性质、生物学活性、生物合成途径、制备方法,并着重论述了相关的人体药物试验及药理作用,表明番茄红素特别是在抗癌和抑制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最后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番茄红素理化性质生物学活性合成途径制备人体试验Lycopene: the gold in vegetationAbstract: There were considerable human drug trials conducted and proved to suggest that lycopene especially has anti-carcinogenic and antiatherogenic potential, while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biological activities, biosynthesis pathway and preparation methods of lycopene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as well as the prospects in lycopene research.Key words: lycopene, properties, biological activities, biosynthesis pathway, preparation, human drug trials.1序言1873年Hartsen首次从浆果薯蓣(Tamuscommunis L.)中分离出一种红色晶体。
1913年Schunk发现这种物质和胡萝卜素的不同,将其首次命名为lycopene,使用至今。
其分子式为C40H56,分子量为536.85,纯品为针状深红色晶体,在分子结构上有11个共轭双键和2个非共轭双键组成的直链型碳氢化合物(见图1)。
番茄红素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柿子等的果实 ,胡萝 卜 的根茎 ,在成熟的红色果实 中含量较高 ,其 中含量最高的是番茄 ,高达 3—1 4 m g / l O O g ,且成熟度越高 ,番茄红素含量越高 】 。在 人体各组织器官 中也有广泛分布 ,但人体 自身不能 合成番茄红素 ,需通过膳食额外加 以补充 。番茄红 素有 比其他类胡萝 卜 素更好的生物活性 ,如清除活
] 。 分别得出其 分子式及化学结构式 ;1 9 5 9 年 ,美 国 最 终番 茄红 素 以晶体 析 出 口
医学家首次报道番茄红素具有抗癌效果 ;1 9 8 9 年, 美 国通过动物实验证 明番茄红素可抑制小 鼠体 内二 乙基亚硝胺的生成 ,从而 降低肺癌的发病率。1 9 9 2
性 氧 自由基 、 防癌抗 癌 等 多种 生 理 功 能 ,是 预 防治
4 4| X I AN D AI S H I P I N
1 番 茄 红 素 的研 究历 史
国际上 对番茄 红素 的研 究可 以追溯 到很 久 以 前 ,早 在 1 8 7 3 年 ,H a r t s e n 就成 功分离得到深红色
瓤
Mo d e r n F o o d
番茄红素 的研 究进展及应 用
Ap pl i c a t i o n a nd Re s e a r c h Pr o gr e s s o f 0 3 0 0 0 6)
的番 茄红 素结 晶态 ;到 了 1 9 0 3年 ,S e h u n d e通 过实
验证 明了番茄 中的色素吸收光谱并不 同于胡萝 卜 素, 故将 这种红 色素命 名为 L y e o p e n e ;1 9 1 0 — 1 9 3 2 年,
Mo d e r n Fo od I B 强
番茄红素对大学生力竭运动后氧自由基内稳态及血液流变内稳态的影响

番茄红素对大学生力竭运动后氧自由基内稳态及血液流变内稳态的影响陈德权;衣雪洁;黄俊琴【期刊名称】《沈阳体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1【摘要】目的:研究补充番茄红素对人体力竭运动后氧自由基内稳态及血液流变内稳态的影响.实验对象与方法:将16名体育系大学男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人.实验组每天补充番茄红素15 mg,连续补充28 d.对照组每天补充同等剂量的安慰剂.检测两组受试者在服用番茄红素和安慰剂前和服用28 d番茄红素及安慰剂后血清总SOD活力、血清MDA含量、红细胞内SOD活力和血液流变性指标.然后两组受试者均在电动跑台进行一次递增负荷的力竭运动实验.力竭运动后即刻再次检测血清总SOD活力、血清MDA含量、红细胞内SOD活力和血液流变性指标.结果:1)一次力竭运动可提高实验组血清总SOD活力(P<0.01)、细胞内SOD 活力(P<0.01)和对照组血清内MDA含量(P<0.01),也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对照组和实验组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和红细胞计数,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2)实验组受试者连续补充番茄红素28 d,可提高运动前安静状态下血清总SOD活力(P<0.01),也可以降低全血高切、中切粘度以及高切还原粘度(P<0.05).另外,实验组运动后,相比对照组血清总SOD活力升高(P<0.01),血清MDA含量下降(P<0.01),红细胞变形指数升高(P<0.01),红细胞刚性指数下降(P<0.05).结论:1)一次性力竭运动会加剧体育系大学生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程度,同时也会造成运动后血液流变性变差.2)通过预先补充一个月的番茄红素,能有效增强大学生机体抗自由基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一次力竭运动后的血液流变性.【总页数】6页(P85-90)【作者】陈德权;衣雪洁;黄俊琴【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上海200438;闽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福建漳州363000;沈阳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学院,辽宁沈阳110102;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眼科中心,福建漳州3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4.63【相关文献】1.口服高氧液对人体力竭运动后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J], 张惠;刘春然;王玲;徐礼鲜2.番茄红素对力竭运动后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J], 陈德权;黄俊琴3.吸入液氧对海拔3 700m高原人体力竭运动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J], 崔建华;张芳;张西洲;邢国祥;战祥总;王伟;马勇;哈振德4.番茄红素对力竭运动后红细胞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J], 毛旭娟;翟新梅;张俊峰5.番茄红素对机体力竭性运动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J], 马治云;王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番茄红素研究进展及应用

番茄红素是天然存在于番茄、西瓜、番木瓜、粉红色葡萄柚等果蔬中的一种类胡萝卜素,尽管缺乏胡萝卜素那样具有维生素A 源活性的物质,但番茄红素是目前已知的最有效的抗氧化活性物质,其抗氧化能力是β-胡萝卜素的2.0~3.2倍,是维生素E 的100倍,素有“藏在西红柿里的黄金”之美称[1],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食品添加剂委员会(JECF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为A 类营养素,并被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具有营养与着色双重作用的食品添加剂。
食品加工有利于提高番茄红素的生物利用率,作为有益于健康的膳食及食品配料,番茄红素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2]。
1 理化性质1.1 分子结构 1910年Willstaller 和Escher 在对番茄红素的研究中指出,番茄红素是胡萝卜素的异构体,并首次确定了其分子式为C 40H 56[3],分子量536.85。
1930年Karrer 等提出,番茄红素的化学结构式为含有11个碳碳双键的多不饱和脂肪烃,理论上应有2048种立体异构体,但由于空间阻碍,番茄红素分子中只有少数基团能参与异构,存在可能性较大的番茄红素顺反异构体约72种[4]。
几乎所有来源于天然植物中的番茄红素都是反式构型,此构型最耐热。
大多数食品原料中存在的番茄红素都是反式构型,人体血清中番茄红素含量为0.2~1.0 µmol/L,主要以顺式构型存在[5],长时间加热或紫外线照射可使其异构化,产生部分顺式构型。
番茄红素的顺式与反式异构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主要表现在熔点、摩尔消光系数、呈色能力、极性、溶解性、最大吸收波长和生物活性的不同。
1.2 溶解性 番茄红素是一种呈红色的脂溶性色素,不溶于水,可溶于脂肪、油脂、乙醚、石油醚和丙酮,难溶于甲醇、乙醇[6]。
1.3 稳定性 作为一种不饱和高聚物,番茄红素在植物体内比较稳定,经提纯分离后易于发生氧化反应,稳定性较差。
光、温度、氧气、极度pH 值、金属离子等均会影响番茄红素的稳定性。
番茄红素的研究进展(2)

辽宁农业科学 2007(2):36~39 L iaoning Agricultural Sciences文章编号:1002-1728(2007)02-0036-04番茄红素的研究进展3穆 欣1,薛玉梅2,许 明2(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1611; 2.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辽宁沈阳 110161)中图分类号:S641.2文献标识码:B 番茄红素(lycopene)是一种呈黄色到红色的类胡萝卜素(car otenoid),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中。
1875年M illardet从番茄中最早获得番茄红素的[1]粗提物,称之为Solanorbin,1903年Schunck[2]发现从番茄中提取的这种色素与从胡萝卜中提取的胡萝卜素具有不同的吸收光谱,并将其命名为Lycopene。
随后,人们开始对番茄红素的基本化学结构进行研究,1910年W illstatter和Escher 首先提出番茄红素是胡萝卜素的异构体,并确定其分子式为C40H56[3]。
1930年Karrer等提出,番茄红素的化学结构式为11个共轭及2个非共轭的碳-碳双键组成的非环状平面共轭多不饱和脂肪烃,并在1932年由Kuhn和Grund mann证实[4]。
过去由于番茄红素不象胡萝卜素那样具有维生素A 原的活性,而未被重视。
近20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和调查表明,番茄红素具有淬灭活性氧、消除人体自由基、预防心脏病、减缓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多种癌症、保护心血管、抗老化、保护皮肤[5~8]等生理功能。
番茄红素是类胡萝卜素中最有效的单线态氧淬灭剂,它的淬灭能力是β2胡萝卜素(β2car otene)的2倍,是维生素E的100倍[6~9],因此,其抗氧化性是类胡萝卜素中最强的。
另外,番茄红素的防癌抗癌的效果也明显优于α2胡萝卜素和β2胡萝卜素。
据北卡州立大学研究,番茄红素是所有类胡萝卜素中最强的心脏保护剂[10]。
目前,番茄红素的研究已成为国际上功能性食品成分分析和抗癌防癌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番茄红素补剂与运动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欢欢
来源:《体育时空》2012年第06期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1
摘要番茄红素可降低运动引起的自由基增加的状况以及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和发展,可作为生物体内有效的抗氧化剂加以补充,在此通过查阅各种文献综述关于运动与番茄红素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番茄红素自由基抗氧化
一、番茄红素的生物学特征
(一)抗氧化作用
番茄红素的抗氧化作用主要表现在它能高效清除单线态氧及清除过氧化自由基。
单线态氧是一种很强的活性氧自由基,它能与许多与氧气不能发生反应的分子直接结合,从而造成对细胞的损伤。
(二)调节机体免疫
Van等研究表明[1],番茄红素保护淋巴细胞免受二氧化氮自由基造成的细胞膜损害或细胞致死方面的能力非常强。
动物试验表明膳食中补充番茄红素促进T、B淋巴细胞增殖,T细胞亚群增加。
番茄红素除了保护吞噬细胞免受自身氧化损伤,还能增强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能力,促进细胞因子的产生。
有研究者对9名健康成年妇女以14d食入番茄汁25g,观察血浆和淋巴细胞中类胡萝卜素的浓度及与淋巴细胞氧化应激抗性关系,发现血浆和淋巴细胞中番茄红素的浓度显著增加,淋巴细胞DNA损伤降低约15%,而β胡萝卜素的浓度仅在血浆中增高。
而且经常摄食番茄红素还可以促进白介素-2和白介素-4的分泌能力。
(三)调控肿瘤细胞增殖
番茄红素能抑制子宫内膜、肺、乳腺癌等细胞的增殖,番茄红素还能通过诱导细胞间隙连接通讯,使肿瘤细胞间受到抑制或破坏的通讯功能得到恢复。
大多数肿瘤细胞的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微弱或缺失,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后其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降低或抑制。
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的抑制或破坏被认为是促癌变阶段的重要机制。
因此可认为番茄红素能增强肿瘤细胞的间隙连接通讯功能,从而使肿瘤细胞向良性转化。
二、番茄红素与运动的研究
(一)番茄红素与机体自由基代谢的关系
MDA、SOD、NO是体内代谢的自由基,李亮等通过动物实验[2],研究补充番茄红素和自由基代谢之间的关系发现番茄红素抑制了运动造成的MDA含量增加并且促进了GSH-Px活力的升高,但是没有发现补充番茄红素会引起血清SOD的升高或降低。
马治云研究表明番茄红素能改善力竭性运动训练后NO自由基的影响,对机体淬灭自由基抗氧化作用有显著积极的作用。
同时,赵广高研究表明番茄红素加按摩能及时有效地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4]。
还有吴丽君等通过服用中等剂量的番茄红素胶囊14天,可提高人体的抗氧化能力并降低大强度运动后人体血清脂质过氧化物浓度。
因此,番茄红素可降低运动引起的自由基的增加。
(二)番茄红素与人体血液流变性的关系
吴丽君等让28名体育学院学生以中等剂量补充番茄红素胶囊并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急性大强度运动和有氧运动[5],运动前及运动后即刻,分别抽血检测受试者血液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等血液流变指标的变化状况。
通过对照发现,中等剂量服用番茄红素胶囊可以明显改善运动后的全血粘度及红细胞的变形性,降低红细胞的聚集性,改善由运动引起的人体血液流变性恶化的现象,从而改善氧气的运输状况。
(三)番茄红素与抗疲劳和抗氧化的关系
毕立茹等研究发现运动加服用番茄红素对提高小鼠各组织SOD活性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6],表明番茄红素能够增强机体抗疲劳能力,提高大鼠运动能力。
杨艳辉等通过小鼠口服番茄红素并采用负重游泳实验发现[7],给予番茄红素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明显延长,肝糖原消耗量减少,降低运动后血清尿素氮水平,而且升高小鼠血清和肝匀浆SOD活性及血清GSH-Px 活力,降低小鼠血清和肝匀浆MDA的含量,表明番茄红素具有抗疲劳和抗氧化作用。
同时,刘秀萍为了探讨番茄红素对人体高强度耐力运动后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研究发现番茄红素组的受试者静脉血中超氧化物岐化酶和总抗氧化能力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而丙二醛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现番茄红素能够增强人体在运动后的抗氧化能力。
三、小结
番茄红素对于降低运动引起的自由基增加的状况和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和发展是有十分有利的,可作为生物体内有效的抗氧化剂加以补充。
希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番茄红素在生物体内作用的机制,为其有效应用到运动补剂领域而服务。
参考文献:
[1] Van KH,Brouwer IA,West CE,et al.Bioavailability of lutein from veg-etables is 15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beta-carotene[J].Am J ClimNu-tr.1999.70(2):179-182.
[2] 李亮,曹建民.补充反却红素对运动大鼠血清自由基代谢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
报.2006.29(3):353-354.
[3] 赵广高,徐磊.番茄红素加按摩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后血SOD、MDA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6):27-28.
[4] 吴丽君.番茄红素及运动对人体血液流变性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2):84-85.
[5] 毕立茹,周冬,王凤阳,等.番茄红素对训练小鼠力竭运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6):537-539.
[6] 杨艳辉.番茄红素对小鼠抗疲劳和抗氧化作用[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6:14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