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发病率与年龄密不可分

合集下载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及影响因素研究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及影响因素研究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及影响因素研究作者:秦利萍朱述英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25期摘要:盆底功能障碍(PFD)是临床妇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本文就女性盆地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展开文献研究,旨在通过本文的梳理,提高社会对PFD的重视程度。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影响因素盆底功能障碍(PFD)是当前在临床妇科较为常见的一种骨盆底肌肉活动阻碍性疾病。

这些盆底肌肉控制着女性机体的直肠、膀胱、女性生殖器官及肛门括约肌的功能。

盆底组织在女性的一生中会由于各种原因遭受创伤,导致患者盆底神经或肌肉受损,而导致以上脏器功能失调,如排便障碍、大小便失禁、脏器脱垂、性功能障碍等症状。

PFD给女性的生活质量和健康质量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尤其会对女性参加各种生活或者社会工作造成极大的阻碍,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社交癌”。

1.1;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盆底功能障碍已经发展成为威胁女性身体及心理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之一,与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症以及抑郁症一样,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在国际流行病学研究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女性患者的发病率已经超过40%。

Hunskaar等[1]发现法国、德国、西班牙和英国尿失禁发病率分别为44%,41%,42%。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的老龄化情况不断加重,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女性也越来越多,经过统计后发现盆底功能障碍在我国女性间的发生率可以的达到超过10%[2]。

据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在我国,盆底功能障碍女性的患病率已经超过了30%,大约有将近3 成的孕产妇,在生产之后会发生小便失禁,生产后大约有十分之一的产妇会出现大便失禁的现象,而有七分之一的产妇会发生盆腔器官脱垂的情况。

吴晓燕[3]等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及相关因素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在未来的20年,我国的盆底功能障碍女性发病率会翻上一倍。

1.2; 女性盆地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因素虽然女性盆地功能障碍性疾病地具体发病机制到现在还没有进行详细研究的报道,大多数的研究倾向于腹腔压力抗衡和盆底支持系统之间的失调相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盆底肌是预防该类疾病的第一道防线,这一道防线损伤后,致使患者出现盆底肌功能障碍。

盆底功能障碍的危害你知晓多少

盆底功能障碍的危害你知晓多少

盆底功能障碍的危害你知晓多少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和盆底脏器脱垂,包括子宫脱垂、阴道前壁膨出、阴道后壁膨出以及慢性盆腔疼痛等为主要病症的一组妇科问题。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发病率为40%,严重影响中老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1.女性盆底大体解剖结构女性盆底由多层肌肉和筋膜组成,以封闭骨盆出口,尿道、阴道、和直肠贯穿其中。

肌肉、筋膜、韧带及神经互相协同,维持子宫、膀胱和直肠等脏器在盆腔的正常位置和功能。

肛提肌是盆底器官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结构,与盆底的其他肌群、盆底筋膜、韧带及神经构成了复杂的盆底支持系统,彼此相互作用和支持,承托并维持子宫、膀胱和直肠等盆腔脏器在正常位置。

肛提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发生障碍时,将会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如肛提肌收缩功能发生障碍时,将会出现大小便失禁以及盆腔器官脱垂;反之将会出现排尿、排便困难。

1.危害2.1尿失禁尿失禁的主要类型有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和混合型尿失禁。

多项研究结果证明,年龄、产娩、饮酒、妇科疾病史、慢性盆腔痛、盆腔手术史及月经状态史中国成年女性压力尿失禁患病的影响因素。

压力性尿失禁又称张力性尿失禁,指腹压增高时尿液不自主地自尿道外口漏出,是常见的尿失禁类型。

其临床特点是咳嗽、打喷嚏、大笑或负重等负压增加时不自主漏尿,常不伴尿意,80%患者可合并有盆腔脏器脱垂。

检查时嘱患者不解小便,取膀胱截石位,观察咳嗽是有无尿液自尿道口溢出,若有尿液溢出,检查者用示、中指两指深入阴道,分别轻压阴道前壁尿道两侧,再嘱患者咳嗽,若尿液不再溢出,提示患者有压力性尿失禁。

2.2膀胱感觉及储尿功能异常膀胱感觉异常包括膀胱感觉过敏、降低或缺失。

膀胱感觉过敏可导致日间小便次数增多、夜尿增多、尿急、膀胱过度活动症等。

膀胱过度活动症是排尿功能障碍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又可称为逼尿肌无意识收缩,不包括由急性尿路感染或其他形式的膀胱尿道局部病变所致的症状,表现为尿频、尿急、夜尿,伴有或不伴急迫性尿失禁等症状。

正确认识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正确认识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正确认识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作者:李香娟来源:《健康人生》2018年第11期一、认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1.什么是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因盆底支持结构缺陷薄弱、损伤及衰老等原因导致盆底组织结构发生病理改变,最终发生盆腔脏器位置异常及相应器官功能障碍的系列疾患,是影响妇女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公共问题。

2.主要的临床表现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性功能障碍、粪失禁、慢性盆腔疼痛及反复阴道炎等。

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往往多种症状合并在一起,虽然不像恶性肿瘤危及女性的生命,但切切实实地影响着女性的生活品质,因而医学上又称之为“社交癌”,是影响女性健康及生活质量的五种最常见慢性疾病之一。

3.发病现状据国内外有关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在成年女性中的发病率约为30%,孕期妇女将近1/3有尿失禁,绝经后妇女发病率明显增高,约占50%,且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患病率明显增加,60岁以上的女性每增加10岁患此疾病的风险增加约40~50%,80岁以上女性患该疾病的概率高达70%。

至2050年我国患该类疾病的人数将增长2倍,是老年女性的高发病、多发病,但由于该疾患是个比较隐晦的话题,社会认知率低,就诊率低。

目前也缺乏完整的防控体系。

4.哪些因素会导致遗传因素:先天性盆底组织发育不良,尤其是结缔组织的先天性发育缺陷。

(2)妊娠和分娩损伤:妊娠和分娩是导致盆底损伤的主要原因,且随着分娩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3)衰老、雌激素水平下降:绝经后妇女体内雌激素分泌迅速减少,胶原蛋白丢失,纤维稀疏,盆底的支持组织薄弱,张力减低,将加重先前已有妊娠分娩因素造成的损伤。

(4)腹压增加:慢性咳嗽、长期便秘、重体力劳动、肥胖等。

(5)医源性因素:阴道穹隆脱垂是子宫切除术后较常见的远期并发症。

其中分娩及妊娠损伤及衰老是独立的危险因素。

二、盆底大揭秘1.盆底位于何处?我们都知道大自然有盆地,那里往往有丰富的河流、美丽的花草以及茂盛的树木。

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功能障碍

如何减少盆底重建手术的并发症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称为盆底缺陷(Pelvic Floor De-Feets)或盆底支持组织松弛(Relaxati- on of Pelvic Supports),为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约为40%,发病人数随年的增加而增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一、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分类1、压力性尿失禁(SUI):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当腹压增加时(如:咳嗽、打喷嚏、大笑、运动等)时发生尿液不自主流出的状态。

我国北京、广州等地报道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率为18.1%~57.5%,绝经后的女性高达50%,成为威胁妇女健康的最常见慢性疾病之一。

2、盆腔器官脱垂(POP):盆腔器官脱垂包括阴道前壁膨出、子宫脱垂、阴道穹窿脱垂、阴道后壁膨出、直肠膨出等。

子宫脱垂是妇科常见疾病,据统计子宫脱垂绝大多数发生在已婚已产的妇女,但亦偶见于未婚者。

发生脱垂的年龄以40~60岁最多。

在我国农村,是与产妇保健、产科质量关系密切的疾病之一。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子宫脱垂在大中城市亦屡见不鲜。

二、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手术方式,传统的许多采用保守治疗的盆底疾病如压力性尿失禁等多采用手术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现有的手术方式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1、泌尿生殖膈成形术:包括阴道前壁修补术、尿道折叠术等2、耻骨后尿道固定悬吊术:包括固定尿道旁组织于耻骨联合的MMK术(Marshall-Marchetti- Krantz术)和固定尿道旁组织于Cooper韧带的Burch术。

3、针刺悬吊术:包括Peregra、Stamey、Gittes和Raz等术式。

4、尿道下段悬吊术:包括筋膜悬吊术(Albridge Studdiford术和Millia Read 术 )和复合医用材料吊带术。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吊带的材质有了很大改进,使尿失禁手术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各种微创手术相继出现,如阴道无张力尿道悬吊术(TVT)、经阴道尿道悬吊术(IVS)、经耻骨上无张力悬吊带术(SPARC)、经闭孔尿道悬吊术(TOT)、逆向经闭孔尿道悬吊术(TVT-O)等。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早知道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早知道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早知道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也逐渐增多,国外研究发现,成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患病率为20%~40%。

此病发病初期基本上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表现和体征,很多患者病情被忽视,待有症状时已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所引发的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与分娩、便秘、盆腔手术史等有必然的联系,另外绝经、肥胖、及呼吸系统也是引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因素,需要及时帮助患者进行确诊,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给予对症治疗,从而改善病情。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病因分析】※多数病因自然分娩、妊娠、便秘及盆腔手术史,以及女性绝经后雌激素分泌量明显下降等,是造成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因素。

此外,长期增加腹压,如咳嗽、便秘、举重、肥胖等也会使盆底支持结构受损引起功能障碍;也有手术损伤如子宫切除术等,破坏盆底解剖结构造成盆底功能失调。

※少数病因机体长期营养不良导致盆底组织薄弱、遗传因素造成盆底组织先天性发育不善均会造成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盆腔器官脱落:轻者无症状,重者可有膀胱直肠膨出、子宫脱离、阴道脱落等症状,如跳绳、甚至过猛咳嗽时感觉到阴道口有东西脱落出来,并伴有脱出物溃疡、出血并腰酸、下坠等感觉;※尿失禁:在打喷嚏、咳嗽、抱小孩、大哭大笑后出现漏尿;或者尿频、尿急、憋不住尿等等,最开始尿失禁的患者在怀孕期间,可以通过相关的盆底肌肉锻炼,起到有效控制,若不重视,随着年龄的增加,有的患者尿失禁症状会逐渐加重;※慢性盆腔疼痛:慢性盆底疼痛、产后盆腔痛、腰腹坠胀酸痛、腰背部疼痛、坐骨神经痛等;※排便障碍:大便失禁或便秘,不自主的肛门排气是此类疾病的先兆表现;※性功能障碍:目前占发病率的38%左右,患者盆底支持薄弱,进而盆腔器官的位置和功能异常,影响正常的性功能【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治疗】※自主康复训练在盆底康复疗法中,方法正确加每天坚持,可加强肛提肌肌肉力量和紧张度,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控尿能力及盆底器官脱垂程度。

生娃后,你的盆底肌还好吗

生娃后,你的盆底肌还好吗

生娃后,你的盆底肌还好吗作者:余运西来源:《爱你·健康读本》2019年第01期前几天,我听到几个姐妹在微信群里闲聊,有一个人说:“生完孩子后,除了可怕的‘游泳圈’,更可怕的可能是,你打个喷嚏就漏尿了!”妊娠会造成盆底肌损伤女性朋友们的这些难言之隐总结起来就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这类疾病是指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妊娠、分娩、子宫切除手术)、衰老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患,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性功能障碍等。

国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率为11%~57%,65岁以上女性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那么,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在哪里呢?怀孕就是造成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妊娠期,随着子宫的增大,盆底承受的压力逐渐增大,盆底组织会发生一系列的重塑过程,来维持盆底结构的整体性和功能的完整性。

孕妇腰部向前突出,腹部向前鼓起,向下突出,重力轴线向前移,而使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的重力指向盆底肌肉,加上子宫重量日益增加,使盆底肌肉处在持续受压中,导致逐渐松弛。

所以,妊娠本身已经造成对盆底肌的损伤。

关于盆底康复的错误观念选择生二胎的妈妈更要注意盆底疾病风险。

相关统计显示,二胎妈妈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比正常人要高三倍。

这是因为二胎妈妈年龄普遍偏大,妊娠并发症凸显,分娩次数增加,孕期体重增加过度,巨婴的概率增加,对盆底肌的损伤自然加重了。

有一个错误观念,就是很多妈妈想着生完二孩再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殊不知,如果一胎后不及时做盆底康复,二胎中出现脱垂的概率就更大了。

那么,如何对症采取措施?建议有症状的患者和产后42天的产妇先接受评估及筛查,根据筛查结果给予不同治疗。

有临床症状的,可接受盆底康复治疗、辅助器具和手术治疗;无临床症状的,盆底肌力为1、2、3级(或评分低于60分),需接受盆底康复治疗;盆底肌力为4、5级(或评分高于80分)则需要进行凯格尔训练。

恢复盆底肌的最佳时期是产后42天至产后三个月,所以一定要抓紧时间。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摘要】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属于妇科常见疾病,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盆底组织慢性损伤,进而引发盆腔脏器或是生理功能异常,临床中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盆腔脏器脱垂、排泄障碍等,最主要的就是尿失禁(UI)和盆腔脏器脱垂(POP)。

据临床报告显示,国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尿失禁患病率在8.5%-58.0%之间,国内患病比例则在18.5%-57.7%之间,而在盆腔脏器脱垂的研究中,有学者显示,子宫脱垂的患病率在25.5-25.9%之间,多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成年女性常见的病症,一定程度影响着妇女的健康与生活质量,基于此,本文就针此病症做如下综述。

【关键词】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尿失禁;流行病学;盆腔脏器脱垂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人们对于生活质量与健康都有了新的要求。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虽然没有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但是会对患者的生活以及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并且还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卫生问题。

在国外很多国家中FPFD的治疗费用已经远远高于心脏病和高血压的治疗费用,此项病症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的社会热点[2]。

一、流行现状尿失禁是指尿液不受自身控制而自行流出,临床将尿失禁分为压力性尿失禁(SUI)、急迫性尿失禁(UUI)、混合性尿失禁(MUI)、充溢性尿失禁(OUI),一般情况女性的尿失禁主要以SUI和MUI为主,有学者研究表示,我国的尿失禁患病率在30.2%左右,而国外患病率则在50%以上,严重困扰着成年妇女,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很多妇女都将受到尿失禁的困扰,与目前调查结果显示的高患病率比较,低就诊率应该是我们更为关注的问题,多数女性并未对此类疾病有所重视。

早在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就对盆腔脏器脱垂有了明确的定义,其是指女性引道节段的前缘或是子宫颈达到(超出)处女膜缘以上1厘米[3],也就是临床中所说的子宫脱垂和引道前后壁脱垂。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危害着50%已育女性(健康前行,医路护航)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危害着50%已育女性(健康前行,医路护航)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谢谢!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危害着50%已育女性(健康前行,医路护航)
中国现有4000万尿失禁患者据了解,中国目前尿失禁患者各个年龄段总计超过6000万,其中轻中度女性患者约占2/3,达到4000万。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emalepelvicfloordysfunction,FPFD)是严重影响女性日常生活的常见病,目前国际上尚缺乏统一的定义,通常表现为尿失禁、肛门失禁、盆腔脏器脱垂(pelvicorganprolapse,POP)等。

不仅是中老年常见的疾病,在产后妇女中也至少1/3存在。

常在咳嗽、大笑、提重物等腹内压增高时尿失禁或突感有“肿物”掉出体外,妨碍生活,严重者不敢外出,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已成为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五种最常见慢性疾病之一。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相关发病因素较多:年龄、肥胖、妊娠及经阴道分娩次数、绝经、雌激素缺乏、盆腔手术和神经损害、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盆底功能障碍主要是由怀孕和分娩后盆底松弛又未能得到很好的康复训练导致的。

”杨艳说,“女性的盆底主要由肌肉和筋膜组成的,它就像吊床一样,在会阴肛门处托起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器官。


据悉,女性妊娠期间,整个子宫的重量随妊娠期的进展而逐渐增加,子宫在盆腔内的位置也逐渐变垂直,到怀孕晚期子宫几乎变成一个垂直的脏器,从而使更大的力量直接压向盆底的支撑组织。

随着子宫的增大,脊柱的向前弯曲,盆腔逐渐承受到向前下方的巨大压力,导致盆底肌纤维受到巨大的损伤。

妊娠分娩的同时会损伤盆底肌肉神经,尤其是分娩时会阴撕裂伤、会阴侧切对肌纤维及神经均具有一定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发病率与年龄密不可分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发病率与年龄密不可分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PFD)是指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患,主要是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脱垂(POP)和女性性功能障碍(FSD)。

POP包括子宫脱垂、膀胱脱垂、直肠脱垂,小肠膨出等。

尿失禁包括击破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一级混合性尿失禁。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病,国内外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在普通女性人群中,尿失禁患病率高达18%~40%,盆腔脏器脱垂患病率10%~18%,其发病原因多与妊娠、经阴道分娩、肥胖、绝经以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长期便秘、盆腔手术史等有关。

部分患者与先天遗传有关。

据统计,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的就诊患者中,盆腔脏器脱垂的发病率70岁以上高于60岁左右,而60岁以上则高于50岁左右人群。

这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加,盆腔脏器脱垂的发生率逐渐增加。

除了年龄因素外,子宫脱垂也常见于年轻女性,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妊娠和分娩,尤其是经阴道的分娩,如果在产后没有获得良好的盆底功能的恢复,则会在之后发生盆腔脏器脱垂。

有人提出,既然经阴道分娩容易发生盆腔脏器脱垂,那是否选择剖宫产就可以避免怀孕妊娠对盆底的损伤呢?事实上,在女性怀孕的
这10个月的时间内,子宫是逐渐从50克缓慢增重到几公斤的一个过程,子宫、胎儿包括羊水的重力压迫到盆底,会对盆底造成慢性的损伤,所以无论是自然的经阴道分娩还是剖宫产都避免不了这种对盆底的损伤。

而产后积极地康复训练,可以让盆底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或接近正常状态,这能有效预防子宫脱垂或者其他脏器脱垂的发生率。

除了以上原因外,造成盆腔脏器脱垂的病因还包含许多其他因素,例如教师,搬运工以及慢性支气管炎和便秘患者等。

教师因为工作需要需要长期站立,所以长期用腹压,并呈站立位,对盆底就会造成慢性损伤。

搬运工搬运东西时要加腹压,腹压进而压向盆底,也会造成损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