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2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乙醇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乙醇》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乙醇》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乙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知道简单的官能团,并学会初步的分析。

(2)通过对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探究,使学生正确认识乙醇的组成和结构. (3)通过构建乙醇模型图,和乙醇与钠反应、乙醇的氧化反应的观察,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解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研究有机化学的方法,使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实验研究中,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激发参与化学技能活动的热情。

(2)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乙醇的组成和结构,乙醇的取代反应与氧化反应。

难点:乙醇的化学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及化学反应中的断键规律。

教学方法:采用PPT、视频、实验、问题引领导学教学过程:【过渡】我们了解了乙醇的物理性质,那么它又有什么样的结构呢?1、乙醇的分子结构【题目】实验测定,乙醇的分子式为C 2H 6O ,试根据乙醇与钠反应的性质,推测乙醇的分子结构? 【引导】根据分子式C 2H 6O 用手中的球棍模型组装可能的分子结构A 式【分析和推测】引导学生分析上面所组装的分子结构中氢原子的种类, 并根据氢原子的种类进行推测。

【设问】究竟是哪种结构呢?我们可以通过乙醇的化学性质来验证。

【问】乙醇有怎样的化学性质呢? 【视频播放】1、乙醇与钠的反应并对比(乙醇和水分别与钠的反应)试验现象。

乙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与钠的反应乙醇与氢气量之比的推测【板书】乙醇与钠的反应 【填写表格】 钠与水反应 钠与乙醇反应钠的现象声的现象气的现象实验结论积极思考萃取剂的选取原则大胆假设,思考所有的可能性积极思考,认真组装 同学间交流组装方式观察实验现象,并写出反应方程式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与推测比较,然后得出结论。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3.3《乙醇》说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3.3《乙醇》说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2·乙醇》教学设计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熊林一、说教材和学情: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新课程有机知识的学习呈螺旋式上升式,而必修2有机化学的内容,都立足于“简单并且与生活和生产联系密切”的有机化合物,在整个有机教学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而乙醇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烃的衍生物,通过对乙醇的性质和结构的学习,学生将体会到有机官能团对有机物的性质有多么大的影响。

学生能从乙醇的学习中体会到有机学习与无机学习方式的不同,可以说是开启了学习的新视角。

2.学情(1)知识储备:①9年级化学②必修1的元素基础知识③必修2的结构基础知识和烃类相关知识(2)高中生思维品质发展特点:高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高度发展。

同时高中生的思维更具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

其辨证思维也发展迅速,渐渐能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乙醇的结构,掌握乙醇的重要化学性质。

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的性质有重要的影响。

能建立烃基与官能团位置关系等立体结构模型。

(2)过程与方法:利用实验探究、分组讨论、模型展示、动画模拟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的观察、记录、分析,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分组实验及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体会有机学习的方法。

4.重点和难点重点:官能团的概念;乙醇与钠的反应原理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过程分析难点:乙醇的结构与性质的关联;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方程式的书写5.教材处理:将教材主要内容顺序调整为:乙醇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乙醇被重铬酸钾溶液氧化(测酒驾)→乙醇的燃烧→乙醇的催化氧化(难点)→乙醇与钠→乙醇的结构及官能团简介→回头再看催化氧化反应的部位。

二、教法和学法:教法----1.情境激学法;2.多媒体辅助;3.综合启发法学法----1.实验探究法;2.讨论交流法;3.类比和对比三、教学过程:三大板块(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乙醇俗称酒精,以酒开篇点题。

化学新人教版必修2教案3.3《乙醇》

化学新人教版必修2教案3.3《乙醇》

想想反应过程中铜的作用是什么?
利用投影分析反应原理: 1.将上述两个反应加合得到 2CH3CH2OH+O2 其中 Cu 是催化剂 2.分析乙醇与乙醛的结构,该反应过程中每个乙 醇分子脱去两个 H,与氧结合生成水,每个氧分 子中有两个氧原子,因此需要 4 个 H,即 2 个乙 醇分子,生成 2 个乙醛分子和 2 个水分子。 2. O2→H2O,氧的化合价由 0→-2,化合价降低, O2 作氧化剂,乙醇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由 于该反应使用了催化剂,又叫乙醇的催化氧化。 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并描述: 布置任务: 完成一个有趣的实验:铜丝在外焰上烧,然后放 在内焰,观察现象。 提问:这是为什么呢? 回答:在外焰时铜与氧气反应,在内焰 时 CuO 与乙醇蒸气反应,生成铜。 变黑→变红„ 2CH3CHO+2H2O
3.有,钠与水的反应。 4.相同点:都生成气体,气体都能燃烧; 不同点:①钠浮在水面上,钠先沉入乙 醇的底部,然后上浮; ②钠与水反应剧烈。
5.他们的反应有相似性, 根本原因是什么?请大 家看他们的分子结构,你能发现什么? 6.从现象判断,哪一个分子中羟基氢更活泼? 过渡: 刚才是老师做实验带着大家探究乙醇的性 质, 现在大家分组实验自己探究乙醇的另一化学 性质。 (打出第 8 张 ppt)讲述:①实验的操作步骤;② 每组专人做好实验记录。 (打出第 9 张 ppt)分析反应的整个过程:
5.从分子结构上分析,均有-OH 6.水 学生分组实验: 一小组记录员利用投影讲述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和得出的结论。 其他小组补充、纠正。
教 师 行 为
(1)2Cu+O2 2CuO; Cu+CH3CHO+H2O
学 生 行 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2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乙醇教案

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2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乙醇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乙醇教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乙醇的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探究,学会由事物的表象解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从动手实验,规范学生操作,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解析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揭示问题、讨论释疑、动手实验,学习对比、推断等多种科学探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教学重点}官能团的概念;乙醇的组成,乙醇的氧化反应•{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乙醇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这个重要反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填词游戏)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2.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3.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4.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资料〕杜康酒的由来(多媒体)相传杜康酒就是偶然将饭菜倒入竹筒,用泥土封住后形成的.酒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在酿酒技术提高的同时,也形成了我国博大精深的酒文化.二.推进新课〔师〕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古往今来传颂看许多与酒有关的诗歌和故事.那么你知道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它具有怎样的结构和性质?学习某一物质的物理性质时,要观察其颜色,状态,闻其气味,测其熔沸点,溶解性,密度,硬度. 〈展示〉用一试管盛少量的乙醇让学生观察其状态,并闻其气味.(多媒体)一.乙醇的物理性质.(1)乙醇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 ⑵比水轻,沸点78.5 C,熔点-117.3 C,易挥发(3)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能与水的任意比互溶.〔演示实验3-2丨乙醇与钠的反应〔演示实验3-3丨乙醇的催化氧化(要求学生总结上述实验现象)(多媒体)实验3-2的现象:钠粒沉于无水酒精底部,钠块表面有气泡产生.钠粒不熔成闪亮的小球,也不发出响声,反应缓慢.实验3-3的现象:(1)铜丝有酒精灯上加热后由红色变成黑色(2)将红热的铜丝插入乙醇中,铜丝由黑色变为红色,并闻到刺激性气味.〔师〕由乙醇与钠的反应可以得到什么结论?金属钠保存在什么物质中?〔点拨〕煤油是多种含碳原子数较少的烃的混合物,也就是说金属钠不能置换出烃中的氢,说明C—H不活泼(多媒体)(视频)乙醇的分子结构(学生观察)(多媒体)二.乙醇的组成的结构分子式:C2F6OH H结构式:H — C — C — O —HI IH H结构简式:CH3CHOH或GHOH〔师〕乙醇分子中含的-OH基团,称为羟基.由于羟基的存在使乙醇的性质不同于乙烷。

化学必修二乙醇的教案

化学必修二乙醇的教案

化学必修二乙醇的教案教案标题:化学必修二乙醇的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乙醇的结构、性质和用途;2. 掌握乙醇的制备方法和反应特性;3. 能够解决与乙醇相关的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乙醇的结构、性质和用途;2. 乙醇的制备方法和反应特性。

教学难点:1. 理解乙醇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2. 掌握乙醇的制备方法和反应特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乙醇的相关实验装置和实验材料,乙醇的制备方法和反应特性的相关资料;2. 学生准备:化学实验室安全操作常识,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乙醇的概念,与学生讨论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提出问题:乙醇的结构是什么?它的性质有哪些?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乙醇的结构和命名方法,与学生一起绘制乙醇的结构式;2. 分析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与学生一起探讨乙醇的溶解性、燃烧性等特点;3. 探讨乙醇的用途,如作为溶剂、燃料等。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 实验一:乙醇的制备方法演示实验;a. 准备实验装置和实验材料;b. 演示乙醇的制备方法,如葡萄酒发酵法、乙烯水合法等;c. 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反应原理。

2. 实验二:乙醇的性质实验;a. 准备实验装置和实验材料;b. 进行乙醇的酸碱性测试、燃烧实验等;c.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2. 总结乙醇的制备方法和性质特点;3. 提出问题:乙醇在医药、化工等领域的应用有哪些?五、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与学生一起研究乙醇在医药、化工等领域的应用案例;2. 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3. 引导学生思考乙醇的可持续发展利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乙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乙醇的结构、性质和用途,掌握乙醇的制备方法和反应特性。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乙醇》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乙醇》教案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3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认识教材所涉及乙醇、乙酸等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主要性质和主要应用。

2.引导学生常识性地了解人类生命、营养、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联想·质疑”引导关注学生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激发他们对相关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等知识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2.通过“观察·思考”、“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设计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1.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让他们享受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2.帮助学生学习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㈠知识上重点、难点乙醇和乙酸的化学性质及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㈡方法上重点、难点使学生能从理性上探索事物变化的本质,发现事物变化的规律,强化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㈠学生准备充分预习,熟悉课本。

㈡教师准备教学媒体、课件;准备“活动与探究”实验用品。

四、教学方法问题激疑、实验探究、交流讨论、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课:“汉高祖醉斩白蛇”“煮酒论英雄”“李白斗酒诗三百”“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史上记载了许多与酒有关的典故和诗词。

酒的庐山真面目是什么呢?(提示:酒是乙醇的溶液,乙醇俗称酒精)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乙醇【讨论、交流】向学生展示含有无水乙醇,引导学生从中得到酒精的一些物理性质,如呈液态、可溶于水、有香味。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乙醇的相关物理性质。

)【展示】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乙醇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

引导学生分析乙醇分子结构:在乙醇分子中存在哪些我们熟悉的原子团?【讨论、交流】学生分析得出:在乙醇分子中存在-C2H5和-OH。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优秀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优秀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生活中两种常有的有机物》●生活中两种常有的有机物乙醇教课方案●教材剖析及教材办理《生活中两种常有的有机物》是新课标人教版一般高中化学必修 2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选用了乙醇和乙酸这两个生活中典型的有机物,并对乙醇和乙酸的构成、构造、主要性质以及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本节内容分 2 课时,第 1 课时介绍生活中常有的有机物——乙醇。

在初中化学中,只简单介绍了乙醇的用途,没有从构成和构造角度认识其性质、存在和用途。

乙醇是学生比较熟习的物质,又是典型的烃的含氧衍生物,所以,乙醇的构造和性质是本节的要点。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成立起官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构成)构造→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为此后学习其余的烃的衍生物打下优异的基础。

本课时实验内容许多,经过实验能培育学生的研究能力、操作能力、察看能力、剖析能力等。

为了使教课拥有更强的逻辑性,对教材处理以下:先联系生活及展现酒精灯,小结出乙醇的物理性质,依据乙醇的分子式猜想乙醇的构造,并经过实验考证乙醇的构造,构造决定性质,再学习乙醇的性质,并联系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对性质的学习。

第 2 课时介绍乙酸,包括乙酸的分子构造特色、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乙酸的用途等,乙酸的构造和性质是本课时的教课要点,特别是酯化反响的特色是要点难点。

经过联系生活引出乙酸,学习乙酸的构造,再学习其性质,要点剖析酯化反响。

●教课模式与学习方式设计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构造变化,重申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脑筋中逐渐成立烃基与官能团地点关系等立体构造模型,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同时鼓舞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说常有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我设计的教课模式和学习方式以下:1、实验法:充足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经过设计问题,实验研究,展现获得知识的过程,按“疑问→实验→思虑→指引→得出结论→应用”的模式进行教课,从而调换学生的内在动力,促进学生主动去研究知识; 2、情形激学法:创建问题的境界(酒精汽油的推行、饮酒脸红、酒后驾驶的查验等),激发学习兴趣,调换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在境界中主动研究科学的奇妙。

化学必修二乙醇教案人教版

化学必修二乙醇教案人教版

化学必修二乙醇教案人教版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3(1 乙醇武威十八中王勇刚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乙醇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中的第一课时的内容。

根据新课程标准必修中对官能团的学习有所体现但没有强化,学生主要学的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重要有机物的知识。

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从它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了解有机物的一般知识,使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规律,形成一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为《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材地位与作用乙醇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之一,高中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乙醇比较熟悉,且在初中已经在九年级上册《燃料及其利用》一章节中已经初步接触到乙醇。

以乙醇作为学生学习烃的衍生物的第一种烃类衍生物,知识起点低,学生容易接受,并且是在学习了烃类及其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乙醇,学生可以轻松的从乙醇的组成分析探究乙醇的结构,再由结构认识乙醇的性质。

并且乙醇是联系烃和烃的衍生物的性质的关键,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学习其他衍生物的性质具有指导性作用,可以让学生在掌握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本节是由学习烃类有机物过渡到烃的衍生物的重要阶段,将《生活中两种最常见有机物》安排在这里《有机化合物》第三节,乙醇的教学不仅在整个单元的知识网络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同时也在整个高中有机化合物学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乙醇的组成、结构及主要性质。

加深认识乙醇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过程与方法:从乙醇组成-结构-性质出发,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的学习模式;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分析归纳,概括总结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乙醇教案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

掌握乙醇的结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的原理。

培养学生的自学、分析、探索、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习烃的衍生物由结构到性质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乙醇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用途以及在现代化科学技
术手段应用的重要意义,增强求知欲。

[教学重点]
1、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1、乙醇的催化氧化和被酸性高锰酸钾或酸性重铬酸钾氧化的氧化反应。

[教学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实验探究法相结合。

[学法指导]
1、查阅乙醇的相关资料,归纳出乙醇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提高自己的自学和归纳能力。

2、能运用所学知识,从多角度去探究乙醇的组成、结构,并能从乙醇的结构去预测乙醇可能有的化学性质与分子结构中化学键的关系。

[教学设计]
通过观察、阅读教材中相关内容、查阅与乙醇相关资料归纳出
乙醇的一些重要的物理性质

运用实验探究和科学计算确定乙醇的组成,求出乙醇的分子式

对乙醇可能有的分子结构进行大胆猜测

运用科学的实验手段和现代科学技术测定、推理、分析得出乙醇分子的正确结构

根据乙醇的结构对乙醇可能有的化学性质做出预测

通过实验手段验证乙醇的化学性质

归纳总结出乙醇的化学性质,加深对乙醇的认识。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生活中的有机物种类十分丰富,在人们的衣、食、住、行多方面应用极其广泛,其中乙醇和乙酸是两种较常见的有机物。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乙醇的有关问题。

[学生活动]
观察乙醇样品,阅读教材P.66第二自然段,归纳出乙醇的一些重要的物理性质。

[归纳总结]
一、乙醇的物理性质:
1、乙醇是无色、有特殊香味、易挥发的液体。

2、乙醇的密度比水小,密度是0.789g/cm3。

3、b.p.= 78.5℃,m.p.= —117.3℃
4、乙醇能够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二、乙醇的组成和分子结构:
[问题设置]
乙醇是有那些元素组成的?如何测定乙醇的组成元素?
[实验探究]
1、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罩上一只干冷的小烧杯,观察实验现象。

2、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罩上一只内涂石灰水的小烧杯,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描述]
1、干冷的小烧杯内壁上凝结成一层水雾。

2、内涂石灰水的小烧杯内的石灰水变浑浊。

[归纳总结]
乙醇中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问题设置]
如何判断乙醇中是否含有O元素呢?应进行怎样的实验?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帮助你进行判断。

[方案设计]
取一定量的乙醇,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将燃烧后的产物依次通过盛有足量浓硫酸和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分别测出浓硫酸和氢氧化钠的增重,得知生成CO2和H2O的质量,再求算出C、H两种元素的质量,就可以计算出乙醇中是否含有O元素。

(1)如果m(C)+m(H)= m(乙醇),则乙醇中不含有O元素。

(2)如果m(C)+m(H)≠m(乙醇),则乙醇中就含有O元素。

且m(O)= m(乙醇)—[ m(C)+m(H)]。

[实战演练] 乙醇分子式的确定:
例:科学实验测得: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现取9.2克乙醇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将燃烧后的产物依次通过足量的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浓硫酸增重10.8克,氢氧化钠溶液增重17.6克,求:乙醇的分子式。

解:n(C) =17.6g÷44(g/mol)=0.4 mol;m(C)=0.4 mol×12(g/mol)=4.8g n(H)=10.8g÷18(g/mol)=1.2 mol;m(H)=1.2 mol×1(g/mol)=1.2g
m(O)=9.2g—4.8g—1.2g=3.2g;n(H)=3.2g÷16(g/mol)=0.2 mol
则;n(C)∶n(H)∶n(O)=2∶6∶1
所以,可设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x;根据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得:
46x=46
即:X=1。

故,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0。

[科学预测合理猜想]
根据乙醇的分子式C2H60,你认为乙醇可能的分子结构有几种?请你用老师提供的球、棍连接出它们的结构。

[展示学生猜想的结果]
可能有两种结构:
[问题设置]
1、上述两种分子能否看成是H2O分子的取代产物吗?
2、上述两种分子能否看成是烃分子的取代产物吗?能什么叫做烃的衍生物?
3、上述两种分子结构中存在几种环境下的氢原子?
4、乙醇的分子结构到底是上述两种中的哪一种?你能否用实验的方法来加以确定?[实验方案设计]
方法一:质量分析法。

精确称取4.6g乙醇,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H2 1.12L,
求:1mol乙醇中能被金属钠置换的H原子的物质的量是多少摩尔?
[分析得出结论]
乙醇分子中有一个H原子与其它氢原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所以(2)式结构正确。

方法二:核磁共振法。

[原理]
氢原子在分子中的化学环境不同,在磁场的作用下,H原子核产生的共振谱图波峰发生化学漂移(离标准点O)的距离就不同;化学环境相同的H原子的个数越多,波谱中的波峰面积(或高度)就越大(或越高)。

下图是乙醇的核磁共振谱图
[问题设置]
1、谱图显示乙醇分子中存在几种环境下的H原子?
2、各种环境下的H原子的个数比为多少?
3、由乙醇的核磁共振谱图你能得出乙醇的结构应是什么样的结构?
[结论]
乙醇的分子结构应如(2)式所示。

三、乙醇的化学性质:
[问题设置]
根据乙醇的分子结构,你认为乙醇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化学键发生断裂有
哪些可能的键型?请在图上标出。

[板书]1、乙醇与金属钠反应:
[实验探究]实验3—2
[实验现象]
(1)金属钠沉入乙醇底部,并上下翻腾。

(2)金属钠表面有气泡产生。

(3)验纯后点燃,罩在火焰上方的干冷小烧杯内壁上有水珠生成。

[反应方程式]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
[板书]2、乙醇的氧化反应:
(1)乙醇在空气中燃烧:
CH3CH2OH+3 O2→2CO2+3H2O;
(2)乙醇的催化氧化:
[实验探究]实验3—3
[实验现象]
(1)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由红色变成黑色。

(2)插入乙醇中又变为光亮的红色。

(3)在试管口处闻到一股不同与乙醇的刺激性的气味。

2CH3CH2OH+O2→2CH3CHO+2H2O;(加热)
(乙醛)
[分析反应的过程]
2Cu+O2===2CuO (加热)
2CH3CH2OH+2CuO→2CH3CHO+2H2O;(加热)
(3)乙醇被强氧化剂氧化:
[实验探究] 将乙醇滴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中,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紫红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颜色褪去。

橙色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为绿色。

[阅读、归纳、总结]阅读教材P.67资料卡片,P.68相关内容。

乙醇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直接氧化为乙酸。

甚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反应方程式]
5C2H5OH+2MnO4-+6H+→5CH3COOH+2Mn2++8H2O;
3C2H5OH+Cr2O72-+8H+→3CH3COOH+2Cr3++7H2O;
[归纳总结]
[问题设置]
1、乙醇与乙烷相比化学性质有很大的差异,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这样的基团在化学上叫做官能团,什么叫做官能团?P.67
3、请你说出乙醇在发生上述反应时,是那些化学键发生了断裂?
(1)乙醇与金属钠反应时,O—H键发生了断裂。

(2)乙醇在发生催化氧化和被强氧化剂氧化时,
O—H键和与—OH相连的C原子上的C—H键发生了断裂(3)乙醇燃烧时,所有的化学键都发生了断裂。

[思考]乙醇分子中的化学键还有哪些断裂方式呢?
(1)C—O键发生断裂。

(2)C—O键和相邻C原子上的C—H键同时断裂
关于这些方面表现出的化学性质,课后同学们可做进一步探究。

关于乙醇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用途,请同学们自己总结,下堂课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