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

合集下载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合适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合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病( TCD编码: BGS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ICD-10 编码: M47.221+G55.2* )(二)诊断依照1.疾病诊断参照 2009年中国痊愈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痊愈指南》。

(1)拥有根性散布的症状(麻痹、痛苦)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 / 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真相切合。

2.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痛苦,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痛苦加重,痛苦强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麻痹痛苦,能够忍耐。

(3)痊愈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逝,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在,受凉或劳苦后症状加重。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 要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常有证型:(1)风寒痹阻:颈、肩、上肢串痛麻痹,以痛为主,头有深重感,颈部僵直,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痛点固定,伴有肢体麻痹。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头晕眼花,头重如裹,四肢麻痹不仁,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痹,面红目赤。

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头晕眼花,面无人色,心悸气短,四肢麻痹,疲倦乏力。

舌淡苔少,脉纤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要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归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M47.221+G55.2*)的患者。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指颈椎组织和神经根受到病变刺激而诱发的颈椎病,它是常见的颈椎病之一。

由于神经根受损可引起肌肉萎缩、神经损伤、失能甚至根源神经损伤,故其有被重视的地位。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主要是基于临床表现来判断的。

一、临床表现
1、疼痛: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主要表现出颈部疼痛、肩部疼痛和上臂疼痛,疼痛多发生于前交叉区,颈部两侧肩胛骨连接处及上臂背部。

2、肌肉萎缩:肩胛肌最易损伤,急性阶段患者可出现肩胛肌萎缩,慢性阶段患者可出现肩胛肌痉挛。

3、神经损伤:神经根受压所致的神经病变可出现缺乏感觉,强烈的刺痛感,特异性刺激,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

4、关节功能障碍:同时出现颈部活动受限,前屈、后仰、侧倾等体位痛或屈曲痛,转头时可出现无力感和受限。

二、实验室检查
1、神经肌电图检查:检查是否存在由于神经根受压所引起的电信号及电压变化,诊断神经根病变。

2、核磁共振检查:检查是否存在颈椎及神经根所引起的棘突增厚、神经根脱位、硬膜外壳炎等病理改变。

3、脊柱X线检查:检查颈椎椎间盘脱出,突出性椎间盘突出症,椎体粉碎,椎间压迫症和光行性脊柱炎等疾病的改变以及急性发作的骨关节炎病变。

三、鉴别诊断
1、诊断其他颈椎病:脊柱结核、椎体肉瘤、多发性硬化、传染性颈椎病、特发性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病变等。

2、诊断免疫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3、诊断系统性疾病:梅毒、红斑狼疮等。

四、诊断根据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诊断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以及其他临床症状及有关检查,最终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一般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

颈椎病诊断要点

颈椎病诊断要点

颈椎病诊断要点
一、颈型颈椎病的诊断要点
1.颈部症状及压痛点。

2.X线有颈椎曲度改变、不稳等表现。

3.应除外颈部其他疾患(如落枕、肩周炎、肌筋膜炎等)。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要点
1.与病变节段相一致的根性症状与体征。

2.压颈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一致。

4.痛点封闭无显著疗效。

5.除外颈椎以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等)。

三、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要点
1.具有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2.影像学检查显示椎管狭窄、颈椎退行性改变。

3.应除外肌萎缩侧索硬化、椎管内肿瘤、末梢神经炎等其他疾病。

四、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要点
1.颈性眩晕,可有猝倒史。

2.旋颈征阳性。

3.X线片有颈椎退行性变的异常所见。

4.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

5.应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

6.除外椎动脉V-I、V-Ⅲ段供血不全、神经官能症与颅内肿瘤等。

7.确诊或手术前需行椎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椎动脉造影。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 )是临床最常见的颈椎病类型,主要表现为与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

症状以疼痛为主,表现为剧烈的颈痛及颈部活动受限,疼痛向肩、臂、前臂及手指放射,同时可伴上肢无力及手指麻木。

颈椎病变多见于颈4~5节段以下,以颈5、颈6与颈7神经根受累最为多见。

受累神经与对应表现如下表:发病机制主要由于髓核的突出与脱出,后方小关节的骨质增生,钩椎关节骨赘形成,及其相邻的三个关节(椎体间关节、钩椎关节及后方小关节)的松动与移位对脊神经根造成刺激与压迫。

此外,椎管的狭窄,根袖处的粘连性蛛网膜炎和周围部位的炎症与肿瘤等亦可引起本病。

根据脊神经根受累部位不同,其症状也不尽相同:• 前根受压为主者,肌力改变较明显(包括肌张力降低及肌萎缩等);• 后跟受压为主者,感觉障碍症状较重;• 临床多两者并存,但由于感觉纤维敏感性较高,更早地表现出症状。

神经表现 C 5感觉区域从颈部向外至肩峰,再向下至上臂外侧。

C 6 最常见,感觉区域为颈部并放射至肱二头肌和前臂外侧,再至手背部和桡侧手指,包括拇、食指,可出现肱二头肌触痛,肱二头肌及伸腕肌力减弱,冈下肌、前锯肌、旋后肌和拇伸肌亦可受累。

C 7 以中指麻木和疼痛为主要标志,并与C5、C6共同支配拇、食指。

疼痛从肩后至肱三头肌和前臂后外侧达中指。

肱三头肌肌腱反射消失是C7神经根损伤较可靠的指标。

C8T 1在锁骨平面以上组成下干神经根,主要支配手内侧4、5指以及前臂尺侧的感觉,范围与尺神经相同。

表现为手部握持力下降、外展及旋转物体的能力减弱甚至丧失。

引起症状的机制:1. 各种致压物直接对脊神经根的压迫、牵扯以及继发的反应性水肿,此表现为根性症状;2. 通过根袖处硬膜经壁上的窦椎神经末梢而表现出颈部症状;3. 在前两者基础上引起颈椎内外平衡失调后以致对邻近神经肌肉的牵连性症状(例如前斜角肌、胸锁乳突肌等)。

临床特点•根性痛:最常见。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常规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常规
一.病名
(一)中医病名:颈椎病·神经根型 疾病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BGS.010
(二)西医病名:颈椎病·神经根型 疾病编码:M50.012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中国康复医学会颈 椎病专业委员会2009年
(1)颈肩部疼痛,伴有上肢的窜麻、疼痛表现为 根性分布的症状和体征。
缓解期须注意避免颈部活动过猛过快,以及诱发神经根刺激方向的活动,进行 适当的运动训练,并配合S·E·T悬吊训练,以增加颈椎的稳定性,促进局部循 环。
康复期一般活动不受限制,但需注意活动的范围、快慢速度及持续的时间,并 配合S·E·T悬吊训练,以增加颈椎的稳定性,提高远期疗效。
(二)辨证内服中药
②腕管综合症
女性多见,一般在生育年龄或绝经期前后,腕部、 手掌面桡侧、拇指、示指、中指和环指桡侧麻、痛, 可放射到肘、肩部。夜间或清晨加重;活动及甩手 后减轻。查体上述区域感觉减弱或消失。拇外展、 屈曲和对掌肌力减弱。压迫腕掌侧可加重症状。腕 管加压试验阳性或垂腕试验阳性。
③颈肩部肌筋膜炎
颈、肩、背部疼痛不适,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 遇冷及潮湿后加重,活动后可减轻。颈部活动时 有牵扯感和不适,但多无明显活动障碍。冈上肌 筋膜炎可反射至肩关节,斜方肌筋膜炎反射至颈 部。颈后、肩胛骨内上角、内缘、肩胛区常有多 处压痛,按压痛点偶可引起枕、肩、臂部放射痛, 压痛区可触及硬结或条索状物。
1.风寒阻络型
治法: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方药:葛根汤合四物汤加味: 葛根20g、麻黄10g、桂枝10g、赤芍10g、生姜
10g、大枣10g、炙甘草5g、川芎10g、当归10g、 熟地10g、桑枝20g、羌活15g、防风10g、白芷 10g、狗脊30g、续断10克、血通10克、木通10克、 乳香5克、没药10克。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断标准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断标准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断标准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病变类型,中医诊断标准对其进行了一定的规范和归类。

一般而言,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医病名:一般称为颈椎病,也可以细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寒湿型颈椎病、痹阻型颈椎病等。

2. 证型分析: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颈部疼痛、肩背痛、手臂麻木、肢体无力等,结合舌脉等中医诊断方法,进行证型分析。

常见的证型包括风寒湿困、痹阻不利等。

3. 辨证依据: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疼痛的性质、疼痛的部位、疼痛的程度等,结合舌脉等中医辨证方法,确定具体的辨证依据。

常见的辨证依据有阳寒内阻、气血不足等。

4. 治疗原则:根据辨证依据,制定相应的治疗原则。

一般来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原则为祛风湿、活血止痛,温阳通络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诊断标准是通过综合病史、症状和体征等进行判断的,因此诊断结果可能会有一定的主观性。

此外,中西医结合的诊断方法在颈椎病的诊断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最终的诊断结果应该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路径

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路径

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非手术)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

(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项痹(TCD编码: TCD编码:BGS000 )。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ICD-10编码:ICD-10编码:M47.221+G55.2* )。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3、影像学检查:(1)X线检查正侧位片可见有骨质增生,颈椎生理弯曲变直或者消失。

双斜位显示,钩椎轻度增生或椎间隙变窄。

(2)CT或MRI检查可见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

同时具有定位诊断的意义。

2.疾病分类、分型、分度或分期:(1)急性期:病程短,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背及上肢部放射状麻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慢性期:病程长,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背及上肢部放射状麻木疼痛,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执行。

1.风寒痹阻: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白而薄,脉弦而紧。

2.气滞血瘀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苔少,脉细弱。

新版中医单病种—神经根型颈椎病

新版中医单病种—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定义】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间盘、椎间关节退行性改变本身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相应节段颈神经根而出现根性压迫或刺激的症状和体征。

多见于40~60岁人群,起病缓慢,以长期伏案工作者、机动车驾驶员及长时间低头等不良姿势者多发。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归属于“项痹”的范畴。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001.9-94),西医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一、诊断标准(一)病史长期伏案工作,有慢性劳损或外伤病史,颈椎退行性病变,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

(二)临床症状、体征疼痛、麻木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症状,具有根性分布的特点,其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基本相一致。

表现为颈、肩背疼痛,颈部僵滞,活动功能受限,前臂至手指呈放射性疼痛、麻木,颈椎相应病变节段压痛,可有上肢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

颈椎病变节段与手指疼痛、麻木的一般规律:1.C5/C6节段病变,其疼痛、麻木放射至拇指根部。

2.C6/C7,节段病变,其疼痛、麻木放射至拇指、示指、中指及环指的桡侧半指。

3.C7/T1节段病变,其疼痛、麻木放射至小指及环指的尺侧半指。

(三)特殊检查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四)辅助检查X线片CT及三维重建技术、MRI检查显示,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所见均符合颈椎病者可以确诊。

一般X线平片可显示颈椎曲度改变、椎节不稳及骨刺形成等异常,CT\MRI成像技术清晰地显示脊神经根受累的部位和受累的程度。

肌电图(EMG)对于MRI提示多节段病变患者,有助于明确责任神经节段,并有助于与其他神经病变相鉴别。

(五)除外颈椎外病变颈椎骨骼实质性病变(结核、肿瘤等)、胸廓出口综合征、腕管症候群、尺神经/桡神经和正中神经损伤、肩关节周围炎、网球肘及肱二头肌腱鞘炎等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需要说明的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需要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相互符合才能成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
简介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病类型,主要表现为颈椎区域神经根受压引起的疼痛、放射痛和神经功能障碍。

正确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对于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讨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颈椎病分类标准,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如下:
1. 颈椎病变
•颈椎区域明显退行性改变
•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病变
2. 神经根病损
•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明确受压神经根的位置和范围
•神经根受压引起的疼痛、放射痛、麻木和肌力减退等症状
3. 神经影像学检查
•颈椎正侧位X线片、MRI或CT扫描显示颈椎区域的病变及神经根被压迫情况
4. 神经电生理学检查
•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或肌电图显示神经根的异常情况,如传导速度减慢、肌电图异常等
5. 排除其他病因
•确定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前,需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如胸廓出口综合征、肱二神经病变等
临床表现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和体征如下:
1. 颈部疼痛
•颈椎区域疼痛,可放射至肩胛区、上肢、手指等部位
2. 放射痛
•颈椎区域疼痛向上肢放射,常见放射至臂部和手指
3. 麻木和刺痛
•颈椎区域及放射区域有麻木、刺痛、触觉异常等感觉障碍
4. 肌力减退
•受压神经根支配的肌肉肌力减退,常见于上肢和手部
5. 反射异常
•受压神经根支配的肌腱反射亢进或减退
诊断步骤和注意事项
在进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时,需要注意以下步骤和事项:
1. 详细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
•了解患者的症状、疼痛的部位和放射方向、病程等
•进行颈椎区域的检查,观察颈椎的活动范围和局部压痛等
2. 神经影像学检查
•进行颈椎正侧位X线片、MRI或CT扫描,以评估颈椎区域的病变情况和神经根被压迫情况
3. 神经电生理学检查
•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或肌电图,以评估受压神经根的功能状态和异常程度
4. 临床辅助诊断
•结合病史、体格检查、神经影像学和神经电生理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他病因,最终确定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
治疗方法和预后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1. 保守治疗
•休息和减轻颈椎负荷
•物理疗法,如理疗、康复训练等
•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镇痛药等
2. 手术治疗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颈椎间盘切除术、椎管扩大术等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预后与治疗及康复情况密切相关,对于早期发现、积极治疗和规范康复训练的患者,预后较好。

但对于病情较重、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持续疼痛和功能障碍。

结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非常重要。

通过详细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和神经电生理学检查的综合判断,能够准确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

在治疗过程中,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选择。

需注意,对于症状严重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最终的预后受到治疗措施和康复训练的影响,应积极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和康复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