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学各论(小麦)试题库答案版

合集下载

作物育种总论试题及答案

作物育种总论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在每题下面的几个答案中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作上记号。

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 )A. 遗传B. 变异C. 选择D. 漂变2.作物育种的实质:( )A. 遗传B. 作物的进化C. 选择D. 作物的人工进化3.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

A. 遗传学B. 生物学C. 植物学D. 生物进化论4.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 )。

A. 不起作用B.起一定作用C.起主要作用D.起有利作用5.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 地区型B. 地理型C. 地域型D. 生态型6.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

A.系统育种B.抗病育种C.矮化育种D.杂种优势利用 E.辐射育种7.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 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C.遗传性状的新颖性D.区域性E.时间性8.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 。

A. 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B.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C.培育作物新品种D.研究育种方法E.研究种子生产技术二、填空:1.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这几个主要因素。

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 )2.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

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 )4.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

5.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 )6. 品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作物育种总论试题及答案

作物育种总论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作物育种学》课程考试样卷1三、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11分)1.杂合基因型的作物,自交后代的生活力();⑴衰退⑵增强⑶不变⑷难以确定2.由胚珠或子房壁的二倍体细胞经过有丝分裂而形成胚,和由正常胚囊中的极核发育成的胚乳而形成种子,这种生殖方式称为()。

⑴无孢子生殖⑵二倍体孢子生殖⑶不定胚生殖⑷单性生殖3. 纬度相近的东西地区之间引种比经度相同的南北之间引种成功的可能性()一些。

⑴大⑵小⑶不好确定4.纯系学说认为,在自花授粉作物原始品种群体中选择()⑴有效⑵无效⑶有的人选择有效,有的人选择无效⑷难以确定5.从理论上讲,杂交育种工作中,所用亲本越多越()⑴好⑵不好⑶易行(成本越低)⑷难以育出好品种6.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是()⑴显性假说⑵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⑶超显性假说⑷纯系学说7.作物诱变育种中,主要处理植物的()⑴植株或植株的局部⑵花粉⑶种子⑷都可以8.普通小麦×硬粒小麦杂交,是()⑴种间杂交⑵属间杂交⑶种内不同类型杂交⑷)亚种间杂交9. 小种分化明显的的病原菌群体,实由若干个毒性有所不同的小种组成,其中比例较小的小种,称为()⑴优势小种⑵次要小种⑶生理小种⑷)毒性小种10.群体改良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是()。

⑴不同变异类型的形成⑵作物雄性不育性的利用⑶轮回选择⑷)回交育种11.迄今为止,一切基因工程的载体都是由()来充任。

⑴细菌质粒或病毒⑵线状DNA ⑶细菌质粒⑷)病毒《作物育种学》课程考试样卷2三、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10分)1.杂合基因型的作物,自交后代的生活力();⑴衰退⑵增强⑶不变⑷难以确定2.纬度相近的东西地区之间引种比经度相同的南北之间引种成功的可能性()一些。

⑴大⑵小⑶不好确定3.纯系学说认为,在自花授粉作物原始品种群体中选择()⑴有效⑵无效⑶有的人选择有效,有的人选择无效⑷难以确定4.从理论上讲,杂交育种工作中,所用亲本越多越()⑴好⑵不好⑶易行(成本越低)⑷难以育出好品种5.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是()⑴显性假说⑵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⑶超显性假说⑷纯系学说6.作物诱变育种中,主要处理植物的()⑴植株或植株的局部⑵花粉⑶种子⑷都可以7.普通小麦×硬粒小麦杂交,是()⑴种间杂交⑵属间杂交⑶种内不同类型杂交⑷)亚种间杂交8. 小种分化明显的的病原菌群体,实由若干个毒性有所不同的小种组成,其中比例较小的小种,称为()⑴优势小种⑵次要小种⑶生理小种⑷)毒性小种9.群体改良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是()。

作物育种学总论五套及答案

作物育种学总论五套及答案

《作物育种学》课程考试样卷1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2 分,共 10 分)DUS,选择育种,聚合杂交,杂种优势,体细胞杂交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性状的要求主要有高产、⑴、⑵、适应性强;2.根据作物品种的繁殖方式、商品种子生产方法、遗传基础、育种特点和利用形式等可将作物品种区分为下列类型⑶、⑷、群体品种和⑸;3.种质资源工作的内容包括收集、保存、⑹、⑺、⑻;4.轮回选择的方法包括群体间改良和⑼;5.配合力是自交系的一种内在属性,受多种基因效应支配,农艺性状好的自交系不一定就是配合力高,只有配合力高的自交系才能产生强优势的杂交种。

试用格子方试验计算SCA和GCA填表(表格在最后)。

三、选择题 (每小题 1 分,共 11分)1.杂合基因型的作物,自交后代的生活力();⑴衰退⑵增强⑶不变⑷难以确定2.由胚珠或子房壁的二倍体细胞经过有丝分裂而形成胚,和由正常胚囊中的极核发育成的胚乳而形成种子,这种生殖方式称为()。

⑴无孢子生殖⑵二倍体孢子生殖⑶不定胚生殖⑷单性生殖3. 纬度相近的东西地区之间引种比经度相同的南北之间引种成功的可能性()一些。

⑴大⑵小⑶不好确定4.纯系学说认为,在自花授粉作物原始品种群体中选择()⑴有效⑵无效⑶有的人选择有效,有的人选择无效⑷难以确定5.从理论上讲,杂交育种工作中,所用亲本越多越()⑴好⑵不好⑶易行(成本越低)⑷难以育出好品种6.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是()⑴显性假说⑵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⑶超显性假说⑷纯系学说7.作物诱变育种中,主要处理植物的()⑴植株或植株的局部⑵花粉⑶种子⑷都可以8.普通小麦×硬粒小麦杂交,是()⑴种间杂交⑵属间杂交⑶种内不同类型杂交⑷)亚种间杂交9. 小种分化明显的的病原菌群体,实由若干个毒性有所不同的小种组成,其中比例较小的小种,称为()⑴优势小种⑵次要小种⑶生理小种⑷)毒性小种10.群体改良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是()。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

一、解释名词:1、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是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植物学上的种子:指种子植物由胚胎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

2、农业生产上的种子:指凡在农业生产上可以直接被利用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都统称为种子,有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三种类型。

3、品种:指某一栽培作物适应于一定的自然生态和生产经济条件,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性和充分一致的生物学特性和形态特征,并以此与同一作物的其它类似群体相区别的生态类型。

4、地方品种(农家品种):指在一定地区的自然和生产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培育而成的品种。

5、改良品种:是育种工作者通过系统育种,杂交育种,辐射育种、倍性育种等科学的方法培育而成的品种。

6、杂交种:指选用性状优良、遗传基础差异大,配合力强的亲本组合进行杂交产生杂交种。

品种标准化:指大田推广的优良品种必须符合其品种标准。

7、品种标准:就是对优良品种具有的主要特征特性作出准确的说明,对它的栽培要点加以总结概括,作出科学的技术规定。

8、育种目标:指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选育具有什么样优良性状的品种。

9、高产育种:就是培育具有合理的株型和良好的光合性能,可以充分利用水、肥、光、气、热等合成光合产物,并能高效地运转到穗、粒中去而获得高产。

10、本地品种资源:指原产于本地或本地栽培很久的古老地方品种和当前推广的改良品种。

11、品种资源:又叫种质资源,指可用于育种或栽培的栽培作物类型,品种,近缘野生植物及人工创造的各种植物遗传材料的总称。

12、野生植物资源:指育种工作中有利用价值的各种野生种或近缘野生植物类型。

13、外地品种资源:指从国外和其它地区引进的品种或类型。

14、人工创造的品种资源:指人们通过选择、杂交、诱变等方法创造的供进一步培育新品种用的原始材料。

15、品种资源的种植保存:指根据不同作物的耐贮性特点,每隔一定时期(年限)在田间种植一次。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 ( )A. 遗传B. 变异C. 选择D. 漂变2.作物育种的实质: ( )A. 遗传B. 作物的进化C. 选择D. 作物的人工进化3.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

A. 遗传学B. 生物学C. 植物学D. 生物进化论4.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 )。

A. 不起作用 B.起一定作用 C.起主要作用 D.起有利作用5.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 地区型B. 地理型C. 地域型D. 生态型6.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

A.系统育种 B.抗病育种 C.矮化育种 D.杂种优势利用E.辐射育种7.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

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C.遗传性状的新颖性 D.区域性 E.时间性8.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 。

A. 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 B.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C.培育作物新品种 D.研究育种方法 E.研究种子生产技术二、填空:1.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这几个主要因素。

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 )2.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

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 )4.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

5.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 )6. 品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 ( )A. 遗传B. 变异C. 选择D. 漂变2.作物育种的实质: ( )A. 遗传B. 作物的进化C. 选择D. 作物的人工进化3.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

A. 遗传学B. 生物学C. 植物学D. 生物进化论4.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 )。

A. 不起作用 B.起一定作用 C.起主要作用 D.起有利作用5.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 地区型B. 地理型C. 地域型D. 生态型6.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

A.系统育种 B.抗病育种 C.矮化育种 D.杂种优势利用E.辐射育种7.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

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C.遗传性状的新颖性 D.区域性 E.时间性8.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 。

A. 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 B.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C.培育作物新品种 D.研究育种方法 E.研究种子生产技术二、填空:1.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这几个主要因素。

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 )2.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

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 )4.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

5.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 )6. 品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完整版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作物进化的根本因素有:〔〕A.遗传B.变异C.选才iD.漂变2.作物育种的实质:〔〕A.遗传B.作物的进化C.选才DD.作物的人工进化3.作物育种学的根本理论是〔〕.A.遗传学B.生物学C.植物学D.生物进化论4.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A.不起作用B.起一定作用C.起主要作用D.起有利作用5.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A.地区型B.地理型C.地域型D.生态型6.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升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A.系统育种B .抗病育种C.矮化育种D.杂种优势利用E.辐射育种7.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C.遗传性状的新奇性D .区域性E .时间性8.作物育种的根本任务是〔〕.A.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B .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C.培育作物新品种D.研究育种方法E .研究种子生产技术二、填空:1.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这几个主要因素.是植物进化的根底,能够稳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稳固和开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2.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X〞.1.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2.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3.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4.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5.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6.品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7.生产上推广使用的品种可分为常规品种和杂种两大类.〔〕四、名词解释1.作物育种;2.作物育种学;3.品种.五、问做题2.简述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3.优良品种在农业作物生产中的重要作用4.现代作物育种的特点和开展趋势第二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一、选择题:在每题下面的几个答案中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作上记号.1,以下作物群体中属于同质杂合类型品种的是〔〕:A.自交系B,纯系C,单交种D,综合种2.有性繁殖的主要授粉方式有〔〕:A.自花授粉B,异花授粉C,常异花授粉D.天然授粉3.以下作物中授粉方式不同的作物为〔〕.A.小麦B.水稻C.高粱D.豌豆4.自花授粉作物的自然异交率变化范围为〔〕.A. 0B. 0 -5% 0.4% D. 0 -4%5.异花授粉作物的天然异交率为%〔〕.A. 50%以上B , 80%以上0. 90%^上D. 95%以上6,以下作物中常异花授粉作物是〔〕.A.豌豆B.蚕豆0.花生D.大豆7.自花授粉作物纯系为什么也会产生遗传的变异由于有〔〕的发生.A.自交别离B,基因杂合性0,基因型纯合化D,天然杂交和基因突变8.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的基因型一般可表示为〔〕A. S〔MsMs〕 B . S〔msms〕 C . F〔MsMs〕 D . F〔msms〕9.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的保持系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 S〔MsMs〕B. S 〔Sms C . F〔MsMs〕 D . F〔msms〕10.在以下中,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的恢复系的基因型为〔〕.A S〔MsMs〕B .S〔msms〕 0.F〔MsMs〕 D .F〔msms〕11.作物繁殖方式有〔〕.A,有性繁殖作物B.无性繁殖作物0.无融合生殖D.异交繁殖E,种苗繁殖12.异花授粉作物,如玉米、白菜型油菜作物的特点是〔〕.A.天然异交率高B.天然异交率低0.品种遗传根底复杂D.品种遗传根底简单E.自交衰退严重13.以下作物中的自花授粉作物有〔〕.A.水稻B,高粱0.小麦D.大豆E.大麦14.指出以下中哪些是自花授粉作物〔〕.A.小麦B.高粱0.大豆D,豌豆E,油菜15.群体内个体间的基因型相同,但个体内等位基因间是杂合的,这样的品种群体称为〔〕品种.A.同质纯合型B .同质杂合型0.异质纯合型D .异质杂合型二、填空:1,以下作物属何种授粉方式作物水稻棉花大豆甘薯2.无性繁殖可分为两类.3,常异受粉作物和异花授粉作物的异交率分别是之间和以上.4.根据作物的繁殖方式、商品种子生产方法,遗传根底,育种特点和利用形式等, 可将作物品种区分为以下类型.、、和.5.群体品种包括下面四种:异花授粉作物的和自花授粉作物的;6.作物品种三性是指:、和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X〞.〔共15题〕1.作物早熟性的程度应以充分利用当季的有利条件夺取高产,又有利于前后茬的收获播种实现全年增产增收为原那么.〔〕2.小麦是异花授粉作物,其遗传根底复杂.在育种上需将其自交,获得自交系后再用优良自交系杂交.〔〕3.异花授粉作物由于高度的自然异交率,群体的遗传根底较为相同,为同质纯合体,后代能够加I定遗传.〔〕4.棉花由于花器较大、种子繁殖系数高,故在利用杂种优势时可采用人工去雄法.〔〕5.自花授粉作物的育种应通过多代自交和选择培育自交系,再经过自交系间杂交获得高度杂合的杂交种.〔〕6.优良品种在不同年份相对稳定地保持其丰产性能,决定于品种的抗逆性和适应性〔〕7.自花授粉作物群几乎是纯合型,但是由于1-4%以下的天然杂交和自然突变的可能,所以群中仍然存在着杂合型和突变类型.〔〕8.由无性繁殖作物的一个个体产生的后代群体称为无性系.无性系的个体间在表型上是完全一致的,其基因型也是纯合的.〔〕9. 一般自花授粉作物的天然异交率为0.〔〕10.在自花授粉作物〔如水稻、小麦等〕,由于长期适应了自花授粉,因而一般也有严重的自交衰退现象.〔〕11.运用遗传试验来测定天然异交率时,母本应是具有显性标记性状的材料.〔〕12.群体内个体间遗传组成相同,而个体内等位基因间组成不同的品种称为异质纯合型.〔〕四、名词解释〔共15题〕1.自交系品种〔纯系品种〕;2.杂交种品种;3.有性繁殖;4.无性繁殖;5.多系品种;6.综合品种;7.无性系品种;8.自花授粉9.异花授粉10.自花授粉作物11.异花授粉作物12.常异花授粉作物13.群体品种14.自由授粉品种15.杂交合成群体五、问做题〔共4题〕1.作物有哪些繁殖方式怎样测定作物的自然异交率不同授粉方式作物有何遗传特点2.作物品种分为那些遗传类型各有何遗传特点3.论述自交与异交的遗传效应4.农作物品种有哪些根本特性第三章种质资源一、选择题:〔共7题〕1.大豆〔水稻、芝麻、普通小麦、玉米〕起源于以下哪个中央〔〕:A.中国-东部亚洲中央B.印度中央C.中亚细亚中央D.西部亚洲中央E 、南美和中美起源中央2.种质资源就是指作物的〔〕.A.所有品种B .地方品种C .新品种D . 一■切基因资源3.瓦维洛夫把栽培植物的起源地划分为〔〕个起源中央.A. 6 B . 8 C . 10 D . 124.作物起源中央学说的创始人是〔〕.A.达尔文B.孟德尔C.摩尔根D.瓦维洛夫5.在基因库中根据遗传类型分类为〔〕.A.初级基因库B .次级基因库C.三级基因库D.四级基因库E.高级基因库6.在近代作物育种中,凡突破性品种的育成均来自〔〕的发现和利用.A.突破性育种新技术B .突破性育种新理论C.突破性育种新方法D.突破性特异种质资源7.本地种质资源的最大特点是具有〔〕.A.较高的丰产性和稳产性B.较高的抗病性和抗虫性C.较高的适应性D .生产上最熟悉二、填空:〔共4题〕1.品种资源的保存方法分、、、.2.以下作物起源于什么中央大豆玉米普通小麦马铃薯陆地棉.3.根据种质资源的来源不同,可将种质资源划分为四个类型:4.品种资源贮藏保存的条件是必须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X〞.〔共10题〕1.地方品种对当地条件具有最大适应性,能保持比较稳定的产量和一定的生产水平.可以从中评选出地方良种.也用作选育新品种的原始材料.〔〕2.实践说明,在育种过程中,能否准确地选择原始材料,决定于开掘和掌握品种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对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育种工作能否有突破,那么决定于关键性基因资源的发现和利用. 〔〕3.本地品种资源对本地的自然和栽培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对当地不良气候条件和病虫害有较强的耐性和抗性.〔〕4.外地品种一般对本地区的适应性较差,必须经过试验,才能决定利用与否和如何利用.〔〕5.品种资源收集的步骤是先收集本地区有关作物品种,再根据育种目标要求,有目的,有方案,有重点地从外地转引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具育种目标性状的材料.〔〕6.收集品种资源的方式有国内外考察收集、发信征集和单位之间彼此交换材料等.〔〕7.不同的种质资源类型具有不同的遗传特点及利用价值.本地品种资源的主要特点是具较突出的丰产性.〔〕8.作物种质资源包括育种及遗传研究中可利用的一切基因资源,它是作物育种的理论根底.〔〕9.外来种质资源一般不具有良好的丰产性,但它可以带来丰富的新遗传特性,因而也是育种重要的种质资源.〔〕10.在作物的起源中,多样性中央必然是起源中央.〔〕四、名词解释〔共1题〕1.种质资源:五、问做题〔共5题〕1.简要答复作物种质资源工作的重要性2.作物种质资源工作的主要内容3.简要说明常见农作物〔玉米、大豆、水稻、陆地棉等〕起源中央.4.说明按亲缘关系、来源种质资源的分类5.简述种质资源保存的方式第四章育种目标一、选择题:在每题下面的几个答案中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作上记号.1,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性状的要求有〔〕A.高产B, 稳产C, 优质D, 适应性强E, 抗病2,以下哪些性状适应机械化操作〔〕A,株型紧凑B,生长整洁C,结实部位适中D, 落粒E, 成熟一致3,制定作物育种目标应当〔〕.A.全面B.详细C.抓主要矛盾D.灵活机动二、填空:1.作物育种目标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2.育种目标中,高产是最根本的目标之一,在现代育种中,国内外是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入手来提升作物的产量:3.育种目标中高产是对品种的最根本要求.目前,育种上对这一目标要求主要是从、和这三个途径进行的.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X〞.1,作物产量的形成是品种与其种植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2,品种的利用有一定的地区性和时间性.〔〕3,高产的群体结构要求群体的单株产量与单位面积株数要互相协调.〔〕四、名词解释1.育种目标:2.高光效育种:3.理想株型育种:五、问做题1,现代农业对农作物品种性状的要求2,制定作物育种目标的原那么4.为什么要制定育种目标5.育种中适当矮化的意义第五章引种和选择育种一、选择题:1.在同一世代的同一性状中根据单株的表现进行选择的原因〔〕:A,可靠性高B,遗传力高C,可靠性低2.影响引种成败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条件B . 土壤条件B ,经济条件D,作物类别3.不同的作物类型在感光阶段要求的光照长度不同,长日照作物要求每天有〔〕以上光照.A. 10 B . 12 C . 14 D . 164.不同的作物类型在感光阶段要求的光照长度不同,短日照作物要求每天有〔〕以下的光照.A. 8 B . 10 C . 12 D . 145.小麦品种南种北引生育期会〔〕.A.延长B,缩短C .保持不变D .不可预测6.玉米品种南种北引生育期会〔〕.A.延长B .缩短C .保持不变D .不可预测7.选择具有遗传效果的前提条件是有〔〕.A.适宜的选择方法B.优越的试验条件C.先进的实验手段D.可遗传变异8.选择可以作为独立的育种方法来选育新品种吗〔〕A.可以B .不可以C.与其它育种方法相结合才行D.未知9.鉴定结果的可靠性与哪些因素有密切关系〔〕.A.试验地是否均匀B .栽培条件是否适宜、一致C.当年的气候条件D.鉴定方法的手段E .材料10.纯系学说的要点是〔〕.A.原始品种是多个纯系的混合物B.同一纯系内继续选择无效C.没有绝对的纯系D.纯系内继续选择有效E.原始品种是杂合基因型11.引种的重要意义有〔〕.A.获得新品种B.获得新作物C.丰富育种材料D.创造新基因E.育种本钱低12.引进外地或国外品种必须进行检疫,为什么?〔〕.A.预防一切病虫害传入B.预防新的病虫害传入C.预防一切杂草传D .预防新的杂草传入E.预防伪劣种子传入二、填空:1.选择的根本方法有:2.原始品种群体出现自然变异的原因有: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X〞.〔共20题〕1.高光效率是高产品种的生理特性,表现为较强的光合水平,低呼吸消耗,保持较长时间的光合机能,适当的光合面积和较高的经济系数.〔〕2.对农作物进行选择改良时,自花授粉作物一般只进行一次选择,异花授粉作物往往需要进行屡次选择.〔〕3.长日照作物如冬小麦,北种南引,那么生育期延长,而南种北引时生育期缩短,短日照作物如玉米,北种南引生育期缩短,南种北引时延迟成熟.〔〕4.纯系是异花授粉作物通过自交和单株选择而得到的后代系统.〔〕5.为了从异花授作物群体中获得纯合的后代,必须在限制授粉条件下进行屡次自交选择.〔〕6.无性繁殖作物,不管其基因型如何,进行一次单株选择,即可得到整洁一致的新品系.〔〕7.纯系学说说明在纯系内选择是无效的,所以品种遗传性的稳定性和群体的一致性是绝对的.〔〕8.一个遗传性相对稳定、群体一致性状较好的品种,无论种植多少年,性状都不会别离.〔〕9.混合选择法既可以作为育种手段,又可用于各种作物的良种繁殖.〔〕10.在自花授粉作物和常异花授粉作物群中,一般进行一次单株选择,就可以得到稳定的遗传品种.〔〕11.水稻南种引北,会出现生育期缩短,抽穗提前的现象.〔〕12.系统育种和杂交育种都是人工创造变异从中选育新品种的有效方法.〔〕13.选择可分为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在人工选择中,自然选择不发生作用.〔〕14.单株选择法可以对后裔进行鉴定,因而选择效果较好.〔〕15 .气候相似论的根本含义是纬度和经度相同或相近的地区具有相似的气候条件,引种容易成功.〔〕16 .纯系是一个由自花授粉作物纯合个体产生的后代群体,在其中发生变异是不可能的,因而继续选择无效.〔〕17 .由一个单株产生的后代称为品系.〔〕18 .人工选择是指从人工变异或天然变异的群体中选择适应自然条件的优良个体.〔〕19 .水稻从低海拔地区向高海拔地区引种,生育期延长,株高会增高.〔〕20 .水稻品种从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引种生育期会延长.〔〕四、名词解释〔共 12题〕1.系统育种;2.选择;3.选择育种;4.混合选择法;5.引种;6.作物环境;7.生态因素;8.生态环境;9.作物生态类型;10.混合选择育种;11.集团混合选择育种;12.改良混合选择育种五、问做题〔共7题〕1 .简述引种有哪些作用2 .引种的根本原理有哪些3 .举例说明低温长日作物和高温短日作物引种规律.4 .比较两种主要选择方法的差异、优缺点及适应范围.5 .纯系学说的根本内容是什么6 .进行选择育种时,应注意哪些技术环节7 .图示系统育种、混合选择育种、集团混合选择育种、改良混合选择育种的育种程序.第六章 杂交育种一、选择题:在每题下面的几个答案中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作上记号.1 .小麦杂交育种配制三交种时,作为第二次杂交的亲本是〔〕A.任何一个亲本B.综合性状最好的亲本C.具有特殊优良性状的个体D.表现一般的亲本2 .以下杂交方式中属于复合杂交的有〔〕A.单交B.顶交C.三交3 .有以下三个小麦品种:甲〔早熟、抗病〕、乙〔矮秆抗病〕、丙〔丰产、感病、晚熟〕,根据我区条件,在进行杂交育种时,比较合理的三交方式是〔〕A.〔甲X 乙〕X 丙B.〔甲X 丙〕X 乙C.〔乙X 丙〕X 甲D.丙X 〔乙X 甲〕4 .比较合理的双交方式是 〔〕.A.〔甲X 乙〕X 〔乙X 丙〕B.〔乙X 丙〕X 〔丙X 甲〕C.〔丙X 乙〕X 〔甲X 乙〕D.〔甲X 乙〕X 〔乙X 甲〕5 .在[(AX B) XC]XD 的杂交方式中, A. 1/2 B. 1/4 C. 1/8 D. 1/166 .复合杂交后代第一个出现别离的世代是 A. Fl B . F2 C . F3 D7 .杂交后代中,别离最大和选择最为重要的世代是〔〕.A. F1 B . F2 C . F3 D . F4 C 的遗传成分在其中占〔〕〔〕..F4 E . F58.改良单个目标性状的最为有效的育种方法是〔〕A.引种B.杂交育种C.回交育种D.诱变育种9.由杂交组合〔〔A ><8〕><0><口所获的种子世代为〔〕A. F1 B . F2 C F3 D . F410.杂交育种后代的选育方法中,集团混合选择法是在〔〕A.早代不选,F4-F8代才开始选株建系B.别离世代每株只留一粒种子混合播种,F4-F8代才选取株建系C.别离世代选优株混收混播,F4-F8代才选取株建系D.在第一别离世代按成熟期,株高等相近类型归类,混收混播,F4-F8代才选株建系.11.在回交育种法中,目标性状的提供者称为〔〕.A.轮回亲本B .非轮回亲本C.母本D.父本12.在回交育种法中,如果要转育的目标性状是受一对隐性基因〔aa〕限制的,那么在BCl代,含隐性目标基因〔a〕的个体频率为〔〕.A. 100%B. 75%C. 50%D. 25%13.用一品系与一个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测交,后代的表现型为1/2雄性可育,1/2雄性不育.可推测该品系的遗传结构为〔〕.〔提示:S表示不育胞质,F表示可育胞质:MS为显性可育基因,ms为隐性不育基因.A.S(Ms ms)B.F ( Ms ms )C. S(MS ms)和F(Ms ms )D.S(Ms ms) 或F(Ms ms)14.核型雄性不育系中,在理论上找不到〔〕A.恢复系B .保持系C .不育系D .两用系15.杂交育种育成的品种是〔〕.A.杂交种B.常规种C.综合种D.自交系16.加速杂交育种进程的方法是〔〕.A.采用加代技术B.加快试验进程C.提早选择D.采用一粒传法17.以下杂交方式中哪些是复合杂交?〔〕.A.双交B.三交C.四交D.多父本混合授粉E.回交18.利用回交育种方法把不同的抗性基因转育到同一个优良品种中,成为一组含不同抗性基因的近等基因系,然后将各近等基因系种子等量混合,育成一个新的品种.这个品种就称为〔〕.A.聚合品种B.综合品种C.多系品种D.混合品种19. 〔CX A〕X 〔CX B〕是一个〔〕组合.A.聚合杂交B .三亲本C .四亲本D.三交E.双交二、填空:1.杂交育种中对杂种后代的处理方法是和.其它都是由这两种方法派生而来的.2.杂交育种种亲本选配的四条原那么:3.杂交育种的程序要经过五圃制.所谓“五圃〞是指:4.回交育种中选择非轮回亲本的最主要条件是.5.杂交的主要方式有、、.6.复交的方式因亲本的数目和配交的形式不同可分为: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X〞.1.杂交育种时应从F2代开始进行单株选择.〔〕2.在〔甲X乙〕X 〔丙X乙〕和〔〔甲X乙〕X乙〕两种杂交方式的后代中,乙亲本的遗传组成完全相同.〔〕3.回交育种中,无论回交次数多少,最后都得自交.〔〕4.在进行杂交育种时,选用亲缘关系较远的材料作亲本,这就是说亲缘关系越远越好.〔〕5. 〔AX B〕 X 〔AX C〕和[〔AX B〕 X A] X A的两种杂交方式中, A品种都占有相同的遗传比重.〔〕6.有性杂交育种根据杂交亲本亲缘关系的远近,分为品种间杂交和远缘杂交两种.通常所讲的杂交育种,一般是指品种间杂交育种.〔〕7.杂交品种选配要求亲本间优缺点能够互补,是指亲本的优点.要能有效克服对方缺点,亲本间假设干优点综合起来能根本满足育种目标的要求,因此,双亲之一不能有严重的缺点,特别是主要性状不能有难以克服的缺点.〔〕8.某一亲本品种与其他假设干品种杂交后,杂交后代在某个性状上表现平均值高, 就是一般配合力好.〔〕9.配置三交组合时,作为第二次杂交的亲本一般是综合性状最好的亲本以保证三交后代具有最好的综合性状.〔〕10.在配置四亲本双交组合时,两个单交亲体之一应该是综合性状好的品种.〔〕11.回交后代的杂种群体已具有目标性状又与轮回亲本优良性状根本相似时,为选择显性性状纯合的个体,需在自交两次,而隐性性状需自交一次即可选得.〔〕12.一般认为,回交4次以上就可以使杂种及其后代根本恢复轮回亲体原有的综合性状.〔〕13.杂交育种的单交杂种一代选留的组合,必须去假、去杂、去劣,成熟时,同一组合的植株混收.〔〕14.F2是性状别离最多的一个世代,个体差异很大,具有多种多样的变异类型,是杂交育种选择优良单株最关键的一代.〔〕15.对F2选择首先是确定好的组合然后在好的组合内选择优良单株.〔〕16.混合育种法一般是按组合种植,早期世代不进行选择,只淘汰劣株,大约F7-F8进行一次单株选择种成株系.〔〕17.派生系统法早代选株可针对遗传力较强的性状,而遗传力较弱的性状那么留晚代选优株时解决.〔〕18.对变异后代进行选择,一般应在别离世代选择效果较好,如杂交育种应在单交的F2,复交的F1进行选择,诱变育种应在M2进行选择.〔〕19.杂交方式中AX B属于单交,其中A为父本,B为母本.〔〕20.派生系统法:采取早代〔单交F2代,复交F1代〕和晚代〔F5或F6〕进行一次单株选择,中间世代进行混合条播的方法.〔〕21.杂交后代的性状表现是由双亲遗传根底决定的,但可能出现双亲中没有的新基因.〔〕22.对杂种后代的选择效果与性状的遗传力有密切的关系.遗传力高的性状宜在高代选择,遗传力低的性状可在低代选择.〔〕23.在回交育种中,提供目标性状白^供体亲本叫轮回亲本.〔〕24.由杂交育种育成的品种是杂交种.〔〕四、名词解释1.杂交育种;2.回交育种;3.复交;4.系谱法;5.混合法;6.轮回亲本;7 .一粒传法;8 .集团混合选择法;9 .派生系统法;10.非轮回亲本. 五、问做题〔共11题〕1.亲本选择和选配的根本原那么2.杂交育种程序和加速育种进程的方法3.何为系谱法何为混合法这两种后代处理方法有何优缺点4.杂交的方式有哪几种它们各有什么特点5.杂交后代的处理有哪两种根本方法怎样进行6.什么是杂交育种它的遗传学原理是什么7.什么是自交、单交、复交〔包括三交、双交、四交、聚合杂交〕、回交8.杂交后代有哪些处理方法9.杂交育种的一般育种程序是什么10.回交育种的特点.六、论述1.试比较系谱法、混合选择法和派生系统法的优缺点.2.有假设干水稻育种材料,使用这些材料采用杂交育种法从杂交到培育出新品种其程序如何〔可用图示,但应加文字说明〕3.试拟一小麦以抗病性为目的的回交育种方案.抗性基因假设为一对隐性基因, 设计内容应包括两亲本性状,世代、回交次数及大致株数.以图示为主体,注明文字.第七章杂种优势的利用一、选择题:〔共27题〕1.对自交系的根本要求有〔〕:A.基因型纯合、表型一致B.特殊配合力高C. 一般配合力低D.早熟2.测交所用的共同亲本称为〔〕:A.测验种B.测交种C.杂交种D.单交种3.利用杂种优势的根本条件有〔〕:A.纯度高的优良亲本品种或自交系B.人工去雄C.强优势自交系D.化学去雄4.自交系间杂交种分为〔〕:A.单交种B.三交种C.综合种5.配合力测定常分为〔〕:A.早代测定B.中代测定C.晚代测定6.以下作物利用杂种优势时可采用人工去雄法的是〔〕:A.高粱B.水稻C.烟草D.油菜7.利用杂种优势所选育出的作物品种类型是〔〕:A.同质纯合型B.同质杂合型C.异质杂合型D.异质纯合型8.选育杂交种利用杂种优势时,不同组合F1杂种优势不同,其中杂种优势最强的是〔〕:A.单交种B.双交种C.三交种D.综合种12.测定某一作物一自交系的特殊配合力时,其测验种选用〔〕:A.综合杂交种B.普通品种C.自交系13.对于生产应用而言,以下作物杂种优势指标中,以〔〕更为重要.A.平均优势B .对照优势C.超亲优势D .营养优势14.根据杂种优势的“显性假说〞,作物的杂种优势主要来自双亲〔〕的累加和互作.A.有利显性性状B.有利隐性性状C.有利显性基因D.有利隐性基因15.杂种优势的“超显性假说〞认为,杂种优势主要来自双亲有利〔〕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A.显性基因B.隐性基因C.等位基因D.非等位基因16.自交系是指由一个〔〕优良单株经过连续人工自交和选育而形成的性状稳定一致的后代群体.A.自花授粉作物B.异花授粉作物C.常异花授粉作物D.无性繁殖作物17.配合力是指两亲本〔〕.A.杂交的亲和力B.杂交的结实性C.杂种一代生产力和其它性状的表现D.杂种后代的别离范围。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作物育种的最终目标是什么?A. 提高产量B. 改善品质C. 增加抗性D. 以上都是2. 以下哪个不是作物遗传改良的方法?A. 选择育种B. 杂交育种C. 基因编辑D. 土壤改良3. 杂交优势利用的基本原理是什么?A. 基因重组B. 基因突变C. 染色体变异D. 环境适应4. 作物育种中,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选择效果的?A. 选择压力B. 遗传力C. 环境条件D. 种子大小5. 以下哪个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MAS)的特点?A. 需要大量种子B. 需要明确目标基因C. 需要复杂的设备D. 可以在早期筛选6. 什么是基因型和表型?A. 基因型是遗传信息,表型是表现型B. 表型是遗传信息,基因型是表现型C. 两者都是遗传信息D. 两者都是表现型7. 以下哪个不是作物育种中的选择方法?A. 质量选择B. 数量选择C. 环境选择D. 人工选择8. 什么是杂种优势?A. 杂交后代比亲本具有更好的生长性状B. 杂交后代比亲本具有更差的生长性状C. 杂交后代与亲本生长性状相同D. 杂交后代与亲本没有关系9. 以下哪个不是作物育种中的遗传资源?A. 野生种B. 地方品种C. 改良品种D. 植物化石10. 什么是基因流?A. 基因在不同种群间的迁移B. 基因在不同个体间的迁移C. 基因在不同染色体间的迁移D. 基因在不同细胞间的迁移####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描述作物育种中的杂交育种过程。

2. 解释什么是基因型-环境互作,并举例说明。

3. 阐述作物育种中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

####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作物育种中选择压力的重要性及其对育种效果的影响。

2. 讨论基因编辑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潜力与挑战。

#### 答案#### 一、选择题1. D2. D3. A4. D5. D6. A7. C8. A9. D10. A#### 二、简答题1. 杂交育种过程包括亲本选择、杂交、后代筛选、稳定系的建立等步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物育种学各论小麦育种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产量潜力针对某一品种而言,即某一品种在适宜的气候和栽培条件下可能到达的潜在产量,有品种的遗传特性决定。

2、环境胁迫通常将小麦生长过程中所遇到的不利气候、土壤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称为环境协迫或逆境灾害。

3、营养品质指小麦籽粒的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及组成,其中主要是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的组成,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

4、一次加工品质指磨粉品质,指小麦品种能否在磨粉过程中满足和保证出粉率高、能耗低和低成本的要求。

5、二次加工品质指面粉在加工成食品的过程中能否满足加工单位的需求。

食品加工品质主要取决于小麦蛋白质含量、面筋质量、淀粉特性。

伯尔辛克值它主要指将加有酵母的全麦粉面团放入有水的杯中,保持水温30℃,随着发酵产生CO2,面团比重降低上升到水面,继续发酵,直到破裂,下面一半落入水中,那么从放入面团到面团破裂,下面一半落入水中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伯尔辛克值,以min表示。

7、洛类抗源指前苏联用小麦与黑麦杂交后得到的易位系的衍生物。

8、完全异源双二倍体即将两亲本种属的两种来源和性质不同的染色体组相结合而成的新杂种,其染色体数目为双亲染色体数目的总和。

不完全异源双二倍体: 即亲本之一的部分染色体与另一亲本的全套染色体组相结合而成的新杂种,其染色体数目不等于双亲染色体数目的总和。

9、双二倍体将具有不同染色体组的两个物种经杂交得到的Fl杂种再经染色体加倍后产生的。

10、收获指数也叫经济系数,是指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

11、抗逆性育种〔小麦〕品种对逆境灾害的抵抗和忍耐能力称抗逆性。

通过抗逆育种可以从遗传上改进和提高品种对环境胁迫的抗耐性,从而提高产量的稳定性。

12、T型不育系,我国从1965年起就对小麦提莫菲维(T.timopheevi)雄性不育,简称T型不育系,不育系分为质核互作型不育系和核不育系13、化学杀雄剂一种能阻滞植物花粉发育、抑制自花授粉、获得作物杂交种子的化学药品或药剂。

14、〔小麦〕避旱性(drought escape) 在干旱来临前,已完成其生育期。

15、〔小麦〕免旱性在受旱时,借强大的根系和输导系统或叶片结构特点以及叶片各种功能减少水分蒸发,以保持地上部分较高的水势,免受旱害。

16、〔小麦〕高光效育种以提高光合效率为主的遗传改进17、〔小麦〕冻害指零下低温所造成的伤害和死亡,主要发生在小麦越冬期和返青期,也包括拔节前后的霜害18、〔小麦〕寒害冷害是0C以上,不能满足小麦正常生长发育要求的低温对小麦的危害。

19、〔小麦〕异附加系在小麦原有染色体组的基础上增加一条或一对外来染色体的系称异附加系20、〔小麦〕异代换系异种的一条或一对染色体取代小麦中相应的染色体所得的家系称异代换系二、填空题1、我国小麦与国外小麦相比,具有如下比较突出的特点:早熟性、多花多粒性、特殊抗逆性。

2、在小麦矮秆育种上,最广泛采用的矮源是日本的赤小麦和达摩小麦。

3、在小麦矮化育种上,最广泛采用的矮源是日本的赤小麦,其具有矮秆基因 Rht8 、Rht9 ;另外一个是达摩小麦,其具有矮秆基因 Rht1 、Rht2,其引入美国后作为杂交亲本育成创世界高产记录的品种 Gaines 。

4、在生产上,所应用的小麦类型有三类,最广泛的是采用家系品种;在一些国家近年开始推广,种植面积有所扩大;多系品种仅在少数国家种植。

5、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有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粒重构成,所谓产量构成三要素。

6、根据小麦具体品种的穗部形态和单位面积穗数的多少,我国北方冬麦区一般将小麦划分为多穗型、大穗型、中间型。

7、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决定于其构成因素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的协调发展。

8、.一般而言,我国冬麦区自北向南品种的单位面积穗数逐渐减少 ,南方多为大穗型品种,北方多为多穗型品种。

在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中,单株穗数的遗传力最低。

9、小麦每穗粒数是由每穗小穗数和每小穗粒数构成。

高产条件下,每穗粒数可以由较少的有效小穗数和较多的每小穗粒数构成,也可以由较多的有效小穗数和较少的每小穗粒数构成。

10、在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中,增加每穗粒数是最重要而可靠的指标。

12、在育种过程中选用适当的测试方法对小麦品质改进至关重要。

早代材料数目多、样品小,应多注意遗传力高且测试简单的性状,测定方法应简单易行,便于单株选择,结果准确。

13、在小麦抗锈病育种中,1923年碧玉麦从澳大利亚引进,1942年西北农学院用其为亲本,育成的碧蚂一号,到1959年推广面积600万h㎡,成为我国小麦育种史上面积最大的品种。

14、在小麦抗赤霉病育种中,我国小麦品种苏麦3号是共认的抗性最好也最为稳定的抗源。

赤小麦作为早熟矮秆亲本育成一系列中秆的推广品种,不但成为意大利小麦育种的骨干材料,而且被许多国家引进利用。

16、小麦矮化育种中,日本用达摩小麦杂交育成农林10号。

在美国,O.A.Vogel用其为亲本与Brevor杂交, 1961年育成创世界小麦高产纪录的冬性半矮秆品种 Gaines 。

17、小麦现代品种的收获指数已从古老品种的0.3~0.35提高到0.4~0.5,甚至更高。

不少学者认为已经到达极限,想进一步提高产量,必须注意与生物产量的协调提高。

18、小麦对干旱的抗性有避旱、免旱和耐旱三种类型。

19、小麦主要通过早熟和发育的适应性而表现为避旱性。

小麦的免旱性包括和两种机制。

20、一般白皮小麦比红皮小麦中皮薄,且提高出粉率不会影响面粉色泽,表现出较好的磨粉品质。

21、小麦品种出粉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胚乳占麦粒的比例,二是胚乳与其他非胚乳部分别离的难易程度。

22、1913年,Schulz将小麦属分为三个类群,〔1〕一粒系小麦〔2〕二粒系小麦〔3〕普通系小麦。

T.Sakamura 分析确定小麦属三个类群的染色体组成为 AA 、 AABB 、 AABBDD 。

23、普通小麦的A组染色体来自小麦属,,D组染色体可能来源于山羊草属,B 组染色体可能来源于山羊草属。

25、我国先后三批引进意大利品种,在我国育种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是1932年引入的南大2419 、矮立多、中农28等品种;二是1956年从阿尔巴利亚引进阿夫、阿勃等品种;三是1965年从罗马尼亚引进的郑引1号为代表的品种。

26、1951年,木原均首先报道,将普通小麦的细胞核导入尾状山羊草的细胞质中,获得普通小麦雄性不育系。

27、1962年,Wilson 和Ross指出,将普通小麦的细胞核导入提莫菲维小麦细胞质中获得的普通小麦雄性不育系,提莫菲维小麦本身具有其细胞质所致的雄性不育性的育性恢复基因。

28、小麦不育系的选育基本上决定于不育性的选择,优良的不育系应该不育性彻底而稳定;有较好的恢复的能力29、小麦恢复系的选育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连续回交转育法、杂交选育法、恢复基因累加法、测交筛选法。

30、小麦T型细胞质存在两个较明显的副作用,一为恢复源太少,一为T型杂种的发芽率较低。

31、根据常胁恒一郎的研究,山羊草属中许多种的细胞质与普通小麦的细胞核作用,均能产生雄性不育,但大多数有不利的副作用,只有 D2 、 G 、 Mu 、 Sv 四类具有应用价值。

32、诱发小麦单倍体植株的方法,主要有花药培养、孤雌诱导生殖、利用染色体有选择的消失等。

33、我国是小麦重要的次生起源中心,在我国先后发现了三个独特小麦亚种云南铁壳麦亚种、西藏半野生小麦亚种、新疆小麦亚种。

34、加速繁殖小麦种子有稀播高倍繁殖、异地繁殖两种技术途径。

36、六倍体小黑麦是圆锥小麦和黑麦的完全异源双二倍体。

37、黑麦是小麦近缘属种中最耐寒的物种之一,但其耐寒性在与小麦的杂交中容易受到抑制。

39、小麦种皮的颜色与品质无直接关系,红粒对白粒为显性。

40、我国小麦具有多花多粒性是育性强的表现,有的品种对T型不育系具有较强的恢复能力。

41、我国小麦具有多花多粒性是育性强的表现,有的品种对T型不育系具有较强的恢复能力。

42、小麦品种穗粒数的多少,受品种在穗分化时的每穗小穗数和每小穗花数支配,这与品种的光温特性密切相关。

在秋播情况下,春性品种穗分化时间早,持续时间长,穗粒数一般比较多。

43、小麦的食品加工品质主要取决于面粉中蛋白质和面筋的质和量,衡量它的最重要指标之一是沉淀值。

44、胡道芬研究说明,在普通小麦上,在花粉的愈伤组织进行花培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45、伯尔辛克值反映了面团在烘烤、蒸煮过程中对产生气体的抗性,沉淀值反映了小麦面筋的质和量。

46、根据Mackey分类,二粒系小麦包括圆锥小麦种和提莫菲维小麦种两个种。

47、我国特有的显性单基因雄性不育——的发现,成为轮回改进的有利工具。

48、丁钟荣〔1984〕研究说明,电阻能反映小麦抗寒性的强弱,电阻大的品种抗寒性差。

49、1918年,T.Sakamura首次报道了小麦正确的染色体数目,即一粒系小麦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14 ,二粒系小麦、普通系小麦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为和 28 42 。

50、质核雄性不育主要通过小麦与异种属间核互换产生的。

其恢复基因主要来自两个途径,一是,二是。

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1、当代小麦收获指数已经到达很高的水平,欲进一步提高产量,必须注意生物学产量与收获指数的协调提高。

〔〕2、最古老的一粒小麦种越冬性较弱,四倍体小麦越冬性显著增强。

〔〕-3、根据Mackey的分类,六倍体小麦有普通小麦和圆锥小麦两个种。

〔〕4、小麦T型不育系不育胞质来源是粘果山羊草。

〔〕5、在大麦与球茎大麦的杂交中,来自球茎大麦的染色体在受精卵发育成胚的过程中逐渐消失,最后形成大麦的单倍体植株。

( )+6、由于我国北方冬麦区的气候特点和生态特征,因此本区的小麦产量结构类型以多穗型为主。

〔〕-7、由于我国北方冬麦区的气候特点和生态特征,因此本区的小麦产量结构类型以大穗型为主。

〔〕-8、八倍体小黑麦是不完全异源双二倍体。

〔〕+9、八倍体小黑麦是完全异源双二倍体。

〔〕+10、1918年,T.Sakamura报道提莫菲维小麦染色体组成为AAGG。

〔〕-11、1918年,T.Sakamura报道提莫菲维小麦染色体组成为AABB。

〔〕-12、在小麦恢复系的选育中,杂交选育法是我国目前应用最有效的方法。

〔〕-13、在小麦不育系的选育基本上决定于保持系的选择。

〔〕+14、20世纪50年代以来,小麦总产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小麦种植面积的扩大。

〔〕-15、目前在小麦生产上,应用最广泛的小麦类型是杂种品种。

〔〕+16、小麦产量结构三要素中,粒重的遗传力最高,但与每穗粒数、穗数之间表现为负相关。

〔〕+17、我国不管南方北方,旱地条件或肥力水平较低的地块都必须保证单位面积有足够的穗数。

〔〕+18、在我国发现三个独特小麦亚种:云南小麦亚种、西藏半野生小麦亚种、新疆小麦亚种,所以我国是小麦重要的起源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