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育种试题库

合集下载

作物育种学课程试题库

作物育种学课程试题库

作物育种学试题一、解释名词:1.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2.农业生产上的种子:3.品种:4.地方品种(农家品种)5.改良品种:6.杂交种:7.品种标准:8.育种目标:9.高产育种:10.本地品种资源11.品种资源:12.野生植物资源:13.外地品种资源:14.人工创造的品种资源:15.品种资源的种植保存:16.品种资源的贮藏保存;17.广义引种:18.生产上的引种:19.作物的外部环境条件:20.生态因素:21.生态环境:。

22.作物生态类型:23.日照时数:24感光性和感温性:25种质资源:26.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27无性繁殖系:28.选择:29单株选择:30.合选择法:31.派生系统法:32.繁殖系数:33.远缘杂交:34.转基因育种:35.系统育种:36.诱变育种:37.杂交育种:38.单倍体育种:39.选择育种:40.一般配合力:41.水平抗病性:42.杂种优势:43.实生苗:。

44.特殊配合力:46.近等基因系:47.基因对基因学说:48.垂直抗性:49.纯系:50.配合力:。

51.一环系:。

52.轮回选择;53.白交不亲和性:54.原原种:二、填空:1、作物育种目标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适应农业机械化。

2.作物品种资源的类别有---------------、---------------------、------------------------、----------------四大类。

3引种应加强检疫工作,进行---------、--------------与-----------三方面事项。

引种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推行三步走的原则。

4长日照作物如冬小麦,北种南引,则生育期-------------------,而南种北引时生-----------------,短日照作物如玉米,北种南引生育期-----------------,南种北引时------------------成熟。

作物育种学选择题 判断

作物育种学选择题 判断
36.小麦原种生产技术应用(BC)法B、三年三圃制 C、分系比较法
37.田间检验时期以品种特征性表现最明显的时期为宜,主要分(ACD)期进行检验 A、苗期 C、开花期 D、成熟期
38.水分在种子中的存在形态有(ABCD)
A、自由水 B、结合水 C、游离水 D、束缚水
12、一个遗传性相对稳定、群体一致性状较好的品种,无论种植多少年,性状都不得不会分离。(×)
改:在推广种植过程中,由于天然杂交,基因突变及剩余变异等,性状可继续分离。
20.群体间遗传改良的方法有 (BD ) B) 全同胞相互轮回选择优势 D) 半同胞相互轮回选择
21、农作物品种一般具有ABD A)特异性 B)稳定性 D)一致性
22、远缘杂交的困难是A B C。 A.杂交不孕 B.杂种不育 C.疯狂分离
29.种子标签从颜色上分主要有(ACD)A。红色C。黄色 D。白色
30.生产原种的对象是(BC)法 B、准备推广的新品种 C、任何品种
31.报审品种必须经过连续(BD)年的区域试验B、2-3 D、2 年以上或2年
32.小麦种子的蛋白质和呼吸酶具有较高的耐热性,淀粉湖化温度也较高,抗热性强,可趁热入库,这主要针对小麦的(DB)种子。B、未经后熟种子D、刚收获和干种子
1、异花授粉作物,如玉米的遗传特点是A)天然异交率高C)品种遗传基础复杂E)自交衰退严重
2、水平抗性的遗传特点主要表现为B)对各小种抗性接近一个水平C)多基因控制E)抗性不易丧失
3、远源杂交育种中,杂交后代性状分离的特点为A)分离规律不强B) 分离类型丰富并有向两亲分化的趋向。C)分离世代长、稳定缓慢
25.种子干燥的方法有(AD)两种A、自然干燥 D、机械干燥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作物育种学》课程考试样卷1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 分,共10 分)1.DUS:农作物的品种的三个基本要求(0.5分),既特异性(0.5分)、一致性(0.5分和稳定性(0.5分)。

2.选择育种:直接利用自然变异,即不需要人工创造新变异而从中进行选择并通过比较试验的育种途径称为选择育种。

(2分)3.聚合杂交:通过一系列杂交将几个亲本的优良基因聚合于一起。

(2分)4.杂种优势:杂种优势是指杂交种品种(即F1)表现出的某些性状或综合性状对其亲本品种(系)的优越性。

(2分)5.体细胞杂交:又称原生质体融合,两种原生质体间的杂交。

(2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性状的要求主要有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强;2.根据作物品种的繁殖方式、商品种子生产方法、遗传基础、育种特点和利用形式等可将作物品种区分为下列类型?自交系品种或纯系品种?杂交种品种群体品种和?无性系品种;3.种质资源工作的内容包括收集、保存、?研究?创新?利用;4.轮回选择的方法包括群体间改良和?群体内改良;5.配合力是自交系的一种内在属性,受多种基因效应支配,农艺性状好的自交系不一定就是配合力高,只有配合力高的自交系才能产生强优势的杂交种。

试用格子方试验计算SCA和GCA填表(表格在最后)。

? 0.45 ⑴ 0.33 ⑵ -0.09 ⑶ 0.31⑷0.71 ⑸0.27 、三、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11分)1.杂合基因型的作物,自交后代的生活力(1 );衰退?增强?不变?难以确定2.由胚珠或子房壁的二倍体细胞经过有丝分裂而形成胚,和由正常胚囊中的极核发育成的胚乳而形成种子,这种生殖方式称为(3 )。

无孢子生殖?二倍体孢子生殖?不定胚生殖?单性生殖3. 纬度相近的东西地区之间引种比经度相同的南北之间引种成功的可能性(1 )一些。

大?小?不好确定4.纯系学说认为,在自花授粉作物原始品种群体中选择(1 )有效?无效?有的人选择有效,有的人选择无效?难以确定5.从理论上讲,杂交育种工作中,所用亲本越多越(1 )好?不好?易行(成本越低)?难以育出好品种6.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是( 2 )显性假说?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超显性假说?纯系学说7.作物诱变育种中,主要处理植物的(3 )植株或植株的局部?花粉?种子?都可以8.普通小麦×硬粒小麦杂交,是(1 )种间杂交?属间杂交?种内不同类型杂交?)亚种间杂交9. 小种分化明显的的病原菌群体,实由若干个毒性有所不同的小种组成,其中比例较小的小种,称为( 2 )优势小种?次要小种?生理小种?)毒性小种10.群体改良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是(3 )。

小麦育种试题库

小麦育种试题库

⼩麦育种试题库作物育种学各论⼩麦育种试题库⼀、名词解释1、产量潜⼒2、环境胁迫3、营养品质4、⼀次加⼯品质5、⼆次加⼯品质6、伯尔⾟克值7、洛类抗源8、完全异源双⼆倍体9、双⼆倍体10、收获指数11、抗逆性育种(⼩麦)12、T型不育系13、化学杀雄剂14、(⼩麦)避旱性15、(⼩麦)免旱性16、(⼩麦)⾼光效育种17、(⼩麦)冻害18、(⼩麦)寒害19、(⼩麦)异附加系20、(⼩麦)异代换系⼆、填空题1、我国⼩麦与国外⼩麦相⽐,具有如下⽐较突出的特点:、、。

2、在⼩麦矮秆育种上,最⼴泛采⽤的矮源是⽇本的和。

3、在⼩麦矮化育种上,最⼴泛采⽤的矮源是⽇本的⾚⼩麦,其具有矮秆基因、;另外⼀个是,其具有矮秆基因、,其引⼊美国后作为杂交亲本育成创世界⾼产记录的品种。

4、在⽣产上,所应⽤的⼩麦类型有三类,最⼴泛的是采⽤;在⼀些国家近年开始推⼴,种植⾯积有所扩⼤;仅在少数国家种植。

5、⼩麦的单位⾯积产量有、和构成,所谓产量构成三要素。

6、根据⼩麦具体品种的穗部形态和单位⾯积穗数的多少,我国北⽅冬麦区⼀般将⼩麦划分为、、。

7、⼩麦的单位⾯积产量的提⾼决定于其构成因素、和的协调发展。

8、.⼀般⽽⾔,我国冬麦区⾃北向南品种的单位⾯积穗数逐渐 ,南⽅多为⼤穗型品种,北⽅多为品种。

在⼩麦产量构成因素中,单株穗数的遗传⼒。

9、⼩麦每穗粒数是由和构成。

⾼产条件下,每穗粒数可以由较少的和较多的构成,也可以由较多的和较少的构成。

10、在⼩麦产量构成因素中,增加是最重要⽽可靠的指标。

11、我国⼩麦与国外⼩麦相⽐,具有如下⽐较突出的特点:、、。

12、在育种过程中选⽤适当的测试⽅法对⼩麦品质改良⾄关重要。

早代材料数⽬多、样品⼩,应多注意的性状,测定⽅法应,便于单株选择,结果准确。

13、在⼩麦抗锈病育种中,1923年从澳⼤利亚引进,1942年西北农学院⽤其为亲本,育成的,到1959年推⼴⾯积600万h ㎡,成为我国⼩麦育种史上⾯积最⼤的品种。

原阳小麦育种基地试题答案

原阳小麦育种基地试题答案

原阳小麦育种基地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小麦育种的主要目的是以下哪项?A. 提高产量B. 增强抗病性C. 改善品质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影响小麦育种成功的关键因素?A. 土壤质量B. 气候条件C. 种植技术D. 市场销售答案:D3. 现代小麦育种技术中,最常用的方法是?A. 传统选择B. 杂交育种C.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D. 基因编辑答案:B4. 小麦的一生可以分为几个生育时期?A. 两个B. 三个C. 四个D. 五个答案:C5. 小麦的哪个生长阶段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A. 萌发期B. 分蘖期C. 抽穗期D. 成熟期答案:C二、填空题1. 小麦育种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遗传多样性、选择压力、人工选择2. 在小麦育种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________和________以确保新品种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答案:田间试验、性状评估3. 小麦的主要病害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赤霉病、纹枯病、锈病4. 小麦育种中常用的分子标记技术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RAPD、AFLP、SSR5. 小麦的品质性状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蛋白质含量、面筋强度、色泽三、简答题1. 请简述小麦育种的主要步骤。

答:小麦育种的主要步骤包括:确定育种目标、创制遗传多样性、田间选择与评价、新品种的审定和推广。

首先,育种者需要根据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确定育种目标。

然后,通过杂交、突变等方式创制遗传多样性。

接下来,在田间进行选择和评价,筛选出符合目标的优良单株。

最后,对选定的品种进行区域试验,通过审定后进行推广。

2. 描述小麦的生长习性。

答:小麦的生长习性包括萌发、分蘖、越冬、返青、抽穗、开花、结实和成熟等阶段。

小麦种子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萌发,形成幼苗。

遗传育种考试试题及答案

遗传育种考试试题及答案

遗传育种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 遗传育种的目的是什么?A. 保护生物多样性B. 提高农作物产量C. 增加品种的抗逆性D. 以上皆是答案:D2. 以下哪个术语与遗传育种无关?A. 杂交B. 选择C. 突变D. 培养基答案:D3. 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影响遗传育种效果的主要因素?A. 遗传背景B. 培育技术C. 环境因素D. 外界干扰答案:D4. 下面哪个方法不属于传统遗传育种技术?A. 选择育种B. 杂交育种C. 转基因技术D. 突变育种答案:C5. 增加种植面积、提高抗病性和适应性等是采用遗传育种的优势之一,以下哪个是遗传育种的另一个优势?A. 降低生产成本B. 提高商品性状C. 减少施肥量D. 延长品种的耐贮性答案:B6. 以下哪个方法可以在遗传育种中实现基因转移?A. 组织培养B. 病毒接种C. 熏蒸处理D. 授粉答案:A7. 以下哪个技术可用于品种鉴定和亲本选择?A. DNA标记技术B. 培养基配方优化C. 双层控制温室D. 圈养繁殖答案:A8. 下列哪个因素可能导致遗传育种失败?A. 病原微生物的侵袭B. 遗传背景的相似性C. 虫害的流行D. 天灾的发生答案:B9. 遗传育种中的“纯系”指什么?A. 同源同型的个体B. 不同基因型的个体C. 由同一亲本产生的个体D. 自交世代后获得的个体答案:D10. 以下哪个方法不能用于遗传育种中的基因定位?A. QTL分析B. 基因克隆C. 双倍体化D. 基因定位图答案:C11. 遗传育种中常用的“三品性”是指什么?A. 大、中、小B. 强、中、弱C. 高、中、低D. 优、良、差答案:D12. 以下哪个方法不属于选择育种的手段?A. 直接选择B. 复合选择C. 杂交选择D. 随机选择答案:D13. 以下哪个指标不适用于遗传育种中的数量性状选择?A. 平均数B. 方差C. 标准差D. 非连续性指标答案:D14. 以下哪个遗传育种方法可通过刻意交配产生新的杂种?A. 纯系育种B. 杂交育种C. 选择育种D. 随机育种答案:B15. 遗传育种中,获取新的突变体常采用的方法是什么?A. 育种B. 重组C. 辐射D. 转基因答案:C16.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遗传育种成功的重要要素?A. 适应性B. 非遗传因素C. 基因型D. 密度依赖性答案:D17. 将多个优良特性的基因通过杂交组合到一个个体中,以获得更好的品种称为什么?A. 突变B. 密室培养C. 回交D. 基因组合答案:D18. 以下哪个不属于细胞学育种的方法?A. 同源亲本B. 细胞器杂交C. 胚乳培养D. 遗传背景筛选答案:D19. 下列哪个遗传育种方法主要通过人工选择饲养优良个体?A. 繁殖育种B. 食物链育种C. 饥饿培养D. 群体选择答案:D20. 下面哪个指标与遗传育种无关?A. 增加产量B. 改善品质C. 提高工作效率D. 降低生产成本答案:C二、填空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1. __________是遗传育种的基础。

育种学练习题修改版2.

育种学练习题修改版2.

《作物育种学总论》课程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 顶交种:)的产量或某一性状与高(低)值亲本差数的比率。

2. 超亲优势:指杂交种(F1超标优势:又称对照优势或竞争优势指杂交种(F1)的产量或某一性状与对照品种差数的比率。

中亲优势:指杂交种(F1)的产量或某一性状与双亲平均值差数的比率。

3. 遗传力:5. 生理小种:优势小种:6. 无性系品种:由一个或几个近似的无性系经过营养器官的繁殖而成。

8. 内照射:9. 近等基因系:通常是经过饱和回交形成的除了目标性状有差异,其他遗传背景完全相同的两个遗传材料(或品系)10. 一环系:从地方品种群体、推广品种群体以及品种间杂交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称一环系二环系:从自交系间杂交种选育的自交系称二环系11. 育种家种子:农家种:指在一定地区的自然和生产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培育而成的品种12. 自交系:自交系品种由遗传背景相同和基因型纯合的一群植株组成。

群体品种:基本特点是遗传基础复杂,群体内植株间基因型不一致。

野生近缘种:这类资源包括与作物近缘的杂草。

杂草种类包括介于栽培类型和野生类型间的各种等级。

多系品种:由同一品种的若干个近等基因系种子混合繁殖而成。

13. 配子体雄性不育:指不育系的花粉败育发生在雄配子体阶段,花粉的育性受配子体本身基因型控制。

孢子体雄性不育:是指花粉育性的表现由孢子体(母体植株)的基因型控制,与配子体(花粉)本身的基因无关。

14. 高不育系:是指有少量自交结实的不育系,这种自交结实的种子能够使高不育特性得以遗传。

15. 品比试验:对参试品系作出较精确的产量比较和性状鉴定。

推荐表现突出的品系参加省或国家级试验。

区域试验:筛选最优新品系,为品种审定提供试验依据16. 化学诱变:17. 侵袭力:是指在能够侵染寄主的前提下,病原菌在寄生生活中的生长繁殖的速率和强度(如潜育期、产孢能力、度过不良环境条件的能力等),是一种数量性状,又称非专化致病性。

作物育种基础试题及答案

作物育种基础试题及答案

作物育种基础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提高产量B. 增强抗病性C. 增加作物种类D. 提高抗逆性答案:C2. 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传统的作物育种技术?A. 杂交育种B. 诱变育种C. 基因工程D. 选择育种答案:C3. 作物育种中,杂种优势通常指的是什么?A. 杂交后代的产量高于亲本B. 杂交后代的抗病性高于亲本C. 杂交后代的适应性高于亲本D. 所有上述情况答案:D4. 作物的自交不亲和性是指什么?A. 同一植株的雌雄蕊不能进行授粉B. 不同品种的作物不能进行杂交C. 同一品种的作物不能进行杂交D. 同一植株的花粉不能在其他植株上授粉答案:A5. 作物育种中,选择压力通常指的是什么?A. 人为施加的选择标准B. 环境对作物的自然选择C. 作物对环境的适应性D. 作物的遗传变异答案:B6. 作物育种中,多倍体育种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作物的抗病性B. 增加作物的产量C. 改变作物的生长习性D. 所有上述情况答案:D7. 以下哪种作物不是通过人工选择培育出来的?A. 玉米B. 稻谷C. 野生稻D. 小麦答案:C8. 作物育种中,基因流是指什么?A. 基因在不同个体间的流动B. 基因在不同物种间的流动C. 基因在不同种群间的流动D. 基因在不同染色体间的流动答案:C9. 作物育种中,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主要优点是什么?A. 加速育种进程B. 提高选择的准确性C. 降低育种成本D. 所有上述情况答案:D10. 作物育种中,以下哪种方法可以用于鉴定作物的遗传纯度?A. 表型观察B. 分子标记分析C. 杂交试验D. 所有上述情况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作物育种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作物的产量?A. 遗传因素B. 环境因素C. 管理措施D. 病虫害答案:A、B、C、D2. 作物育种中,以下哪些是常用的诱变育种方法?A. 辐射诱变B. 化学诱变C. 温度诱变D. 基因编辑答案:A、B、C3. 作物育种中,以下哪些是常用的分子标记?A. RFLPB. SSRC. SNPD. AFLP答案:A、B、C、D4. 作物育种中,以下哪些是常用的杂交方法?A. 人工授粉B. 自然授粉C. 机械授粉D. 蜜蜂授粉答案:A、C5. 作物育种中,以下哪些是常用的抗病性育种策略?A. 抗性基因的导入B. 抗性基因的堆叠C. 抗性基因的沉默D. 抗性基因的表达调控答案:A、B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作物育种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作物的经济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物育种学各论小麦育种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产量潜力2、环境胁迫3、营养品质4、一次加工品质5、二次加工品质6、伯尔辛克值7、洛类抗源8、完全异源双二倍体9、双二倍体10、收获指数11、抗逆性育种(小麦)12、T型不育系13、化学杀雄剂14、(小麦)避旱性15、(小麦)免旱性16、(小麦)高光效育种17、(小麦)冻害18、(小麦)寒害19、(小麦)异附加系20、(小麦)异代换系二、填空题1、我国小麦与国外小麦相比,具有如下比较突出的特点:、、。

2、在小麦矮秆育种上,最广泛采用的矮源是日本的和。

3、在小麦矮化育种上,最广泛采用的矮源是日本的赤小麦,其具有矮秆基因、;另外一个是,其具有矮秆基因、,其引入美国后作为杂交亲本育成创世界高产记录的品种。

4、在生产上,所应用的小麦类型有三类,最广泛的是采用;在一些国家近年开始推广,种植面积有所扩大;仅在少数国家种植。

5、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有、和构成,所谓产量构成三要素。

6、根据小麦具体品种的穗部形态和单位面积穗数的多少,我国北方冬麦区一般将小麦划分为、、。

7、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决定于其构成因素、和的协调发展。

8、.一般而言,我国冬麦区自北向南品种的单位面积穗数逐渐,南方多为大穗型品种,北方多为品种。

在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中,单株穗数的遗传力。

9、小麦每穗粒数是由和构成。

高产条件下,每穗粒数可以由较少的和较多的构成,也可以由较多的和较少的构成。

10、在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中,增加是最重要而可靠的指标。

11、我国小麦与国外小麦相比,具有如下比较突出的特点:、、。

12、在育种过程中选用适当的测试方法对小麦品质改良至关重要。

早代材料数目多、样品小,应多注意的性状,测定方法应,便于单株选择,结果准确。

13、在小麦抗锈病育种中,1923年从澳大利亚引进,1942年西北农学院用其为亲本,育成的,到1959年推广面积600万h㎡,成为我国小麦育种史上面积最大的品种。

14、在小麦抗赤霉病育种中,我国小麦品种是共认的抗性最好也最为稳定的抗源。

15、意大利育种家N.Strampeli将作为早熟矮秆亲本育成一系列中秆的推广品种,不但成为意大利小麦育种的骨干材料,而且被许多国家引进利用。

16、小麦矮化育种中,日本用达摩小麦杂交育成。

在美国,O.A.Vogel 用其为亲本与Brevor杂交,1961年育成创世界小麦高产纪录的冬性半矮秆品种。

17、小麦现代品种的收获指数已从古老品种的0.3~0.35提高到0.4~0.5,甚至更高。

不少学者认为已经达到极限,想进一步提高产量,必须注意与的协调提高。

18、小麦对干旱的抗性有、和三种类型。

19、小麦主要通过早熟和发育的适应性而表现为。

小麦的免旱性包括和两种机制。

20、一般白皮小麦比红皮小麦中皮薄,且提高不会影响面粉色泽,表现出较好的。

21、小麦品种出粉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占麦粒的比例,二是胚乳与其他非胚乳部分。

22、1913年,Schulz将小麦属分为三个类群,(1)(2)(3)普通系小麦。

T.Sakamura 分析确定小麦属三个类群的染色体组成为、、。

23、普通小麦的A组染色体来自,,D组染色体可能来源于,B组染色体可能来源于。

24如果根据穗型来划分,我国小麦穗部性状可分为三类; 、、。

25、我国先后三批引进意大利品种,在我国育种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是1932年引入的、、中农28等品种;二是1956年从阿尔巴利亚引进、等品种;三是1965年从罗马尼亚引进的为代表的品种。

26、1951年,木原均首先报道,将普通小麦的细胞核导入的细胞质中,获得普通小麦雄性不育系。

27、1962年,Wilson 和Ross指出,将普通小麦的细胞核导入细胞质中获得的普通小麦雄性不育系,本身具有其细胞质所致的雄性不育性的育性恢复基因。

28、小麦不育系的选育基本上决定于的选择,优良的不育系应该不育性而;有较好的的能力29、小麦恢复系的选育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30、小麦T型细胞质存在两个较明显的副作用,一为,一为T 型杂种的较低。

31、根据常胁恒一郎的研究,山羊草属中许多种的细胞质与普通小麦的细胞核作用,均能产生雄性不育,但大多数有不利的副作用,只有、、、四类具有应用价值。

32、诱发小麦单倍体植株的方法,主要有、、等。

33、我国是小麦重要的次生起源中心,在我国先后发现了三个独特小麦亚种、、。

34、加速繁殖小麦种子有、两种技术途径。

35、六倍体小黑麦是和完全异源双二倍体。

36、六倍体小黑麦是圆锥小麦和黑麦的异源双二倍体。

37、是小麦近缘属种中最耐寒的物种之一,但其耐寒性在与小麦的杂交中容易受到抑制。

38、黑麦是小麦近缘属种中最耐寒的物种之一,但其耐寒性在与小麦的杂交中容易受到。

39、小麦种皮的颜色与品质直接关系,红粒对白粒为。

40、我国小麦具有是育性强的表现,有的品种对T型不育系具有较强的恢复能力。

41、我国小麦具有多花多粒性是强的表现,有的品种对T型不育系具有较强的恢复能力。

42、小麦品种穗粒数的多少,受品种在穗分化时的和支配,这与品种的光温特性密切相关。

在秋播情况下,春性品种穗分化时间早,持续时间长,穗粒数一般比较。

43、小麦的食品加工品质主要取决于面粉中的质和量,衡量它的最重要指标之一是。

44、胡道芬研究表明,在普通小麦上,在花粉的进行花培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45、反映了面团在烘烤、蒸煮过程中对产生气体的抗性,沉淀值反映了小麦面筋的质和量。

46、根据Mackey分类,二粒系小麦包括和两个种。

47、我国特有的显性单基因雄性不育——的发现,成为轮回改良的有利工具。

48、丁钟荣(1984)研究表明,能反映小麦抗寒性的强弱,电阻大的品种抗寒性。

49、1918年,T.Sakamura首次报道了小麦正确的染色体数目,即一粒系小麦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二粒系小麦、普通系小麦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为和。

50、质核雄性不育主要通过小麦与异种属间核互换产生的。

其恢复基因主要来自两个途径,一是,二是。

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1、当代小麦收获指数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欲进一步提高产量,必须注意生物学产量与收获指数的协调提高。

()2、最古老的一粒小麦种越冬性较弱,四倍体小麦越冬性显著增强。

()3、根据Mackey的分类,六倍体小麦有普通小麦和圆锥小麦两个种。

()4、小麦T型不育系不育胞质来源是粘果山羊草。

()5、在大麦与球茎大麦的杂交中,来自球茎大麦的染色体在受精卵发育成胚的过程中逐渐消失,最后形成大麦的单倍体植株。

( )6、由于我国北方冬麦区的气候特点和生态特征,因此本区的小麦产量结构类型以多穗型为主。

()7、由于我国北方冬麦区的气候特点和生态特征,因此本区的小麦产量结构类型以大穗型为主。

()8、八倍体小黑麦是不完全异源双二倍体。

()9、八倍体小黑麦是完全异源双二倍体。

()10、1918年,T.Sakamura报道提莫菲维小麦染色体组成为AAGG。

()11、1918年,T.Sakamura报道提莫菲维小麦染色体组成为AABB。

()12、在小麦恢复系的选育中,杂交选育法是我国目前应用最有效的方法。

()13、在小麦不育系的选育基本上决定于保持系的选择。

()14、20世纪50年代以来,小麦总产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小麦种植面积的扩大。

()15、目前在小麦生产上,应用最广泛的小麦类型是杂种品种。

()16、小麦产量结构三要素中,粒重的遗传力最高,但与每穗粒数、穗数之间表现为负相关。

()17、我国不论南方北方,旱地条件或肥力水平较低的地块都必须保证单位面积有足够的穗数。

()18、在我国发现三个独特小麦亚种:云南小麦亚种、西藏半野生小麦亚种、新疆小麦亚种,所以我国是小麦重要的起源中心。

()19、供体植株的基因型对单倍体的诱导频率起重要的作用,如胡道芬(1983)指出普通小麦杂种一代的出愈率显著高于纯合亲本。

()20、在非干旱条件下选择产量潜力,不一定会产生在干旱条件下同样增产的基因型,因此可以同时选择产量潜力和对不同环境的稳定性。

()21、化学杀雄剂诱导雄性不育应用最关键的问题是化杀的处理剂量和时间的稳定性。

()22、单倍体育种与常规育种相比,主要省确了性状的分离,加速了纯合的进度,无须进行繁琐的性状鉴定和选择。

()23、小麦收获指数遗传力高,可在早代的单株上进行测定,测定方法简便。

()24、1951年,木原均首先报道,将普通小麦的细胞核导入卵圆山羊草的细胞质中,获得普通小麦雄性不育系。

( )25、小麦恢复系测交筛选法,方法比较简单,需要一次杂交,可以育成多种类型的新恢复系,但对所选育的新恢复系必须经过多次测交,鉴定其恢复力。

()26、在小麦矮化育种中,田间选择时,我们可以通过在早期世代筛选基部节间短而壮实、单位长度重量大、具有发达的根系,穗下节间短的材料。

()27、主效基因抗性大多是全期抗病,苗期和成株均表现为免疫或高抗,深受育种家的喜爱。

但往往这种抗性也是小种专化性的,面对生理小种群体产生巨大的选择压力,也最容易丧失。

()28、智利的无芒一号1958年引入我国,在各地表现良好,推广种植面积达490多万亩,由于其丰产性好,抗三锈,一度成为我国北方冬麦区的骨干亲本。

()29、麦的营养品质主要指小麦蛋白质的含量及其氨基酸组成的平衡程度。

因为色氨酸是小麦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在实际中多用它的含量来衡量。

()30、由于四倍体小麦和六倍体小麦的染色体除A组外,均来源于山羊草属。

因此山羊草属应并于小麦属。

()31、小麦与球茎大麦杂交,在受精卵发育成胚的过程中,来自球茎大麦的染色体在有丝分裂阶段逐渐消失,最后形成的胚仅含有小麦的染色体。

( )32、培育小麦品种的抗倒伏性能,应在一定矮化的基础上,加强对茎秆质量的选择。

()33、大多数矮秆基因对小麦产量构成都有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即使广泛应用的Rht1、2、Rht8、9。

( )34、洛类抗源是用小麦与黑麦杂交后得到的易位系的衍生物,这些材料统称1BL/1RS抗源。

()35、小麦的抗寒性是一个很复杂的数量性状,对冬小麦而言,比较强调的是有较好的越冬性。

()36、小麦与近缘属种的杂交是创造抗寒种质资源和抗寒品种的有效途径。

在小麦的近缘植物中,黑麦是最耐寒的物种之一,但是黑麦的抗寒性在与小麦的杂交中,容易受到抑制,有一定的局限性。

()37、小麦生育期间温度偏低,不利于子粒蛋白质的积累和质量的提高,灌浆期间特别是灌浆的中后期,较高的气温有利于蛋白质含量的提高和质量的改善。

()38、根据粒长和粒宽的比例,小麦粒形可分为长形、椭圆形、圆形三类,长形籽粒出粉率低,圆形籽粒出粉率高。

()39、在小麦杂种优势研究中发现,所配制的杂种产量远没达到预期的水平,恢复系的恢复力不够高,丰产性不足,特别是制种产量低,增加了生产的成本,限制了杂种的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