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高二政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课件 新课标 人教版

不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SARS或许会给中国人在生活观念 和卫生习惯方面带来许多新的启示。彻底取消“保留节 目”。随地吐痰被人戏称为国人的“保留节目” 。现在, 在大街上吐痰成了最受鄙夷的行为。可以预见,后“非典” 时期,人们会选择一种更为文明和自我保护的生活方式。
三、不同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不同 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评价不同
2、价值观不同,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 活动中指向作用
3、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有重要 导向作用
小结
价值观是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 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它是一种社会意 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并随社会存在的变 化而变化。
把工作重点放到优化结构、提高效益、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上来, 防止片面追求和盲目攀比增长速度,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复习提问: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 关系是什么?
2、科学的社会意识为什么能够 对社会存在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 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 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 城市。干什么都可以赚钱。带路可以赚钱,开厕所 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可以赚钱。只要想点 办法,再花点力气都可以赚钱。
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第二天,他 在建筑工地装了十包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以“花 盆土”的名义,向不见泥土而又爱花的上海人兜售。 当天他在城郊间往返六次,净赚了五十元钱。一年 后,凭“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拥有了一间小小 的门面。
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4第四单元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教学设计

1.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道德素养。
3.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4.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价值观在人生道路选择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使学生在掌握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提高理论素养,培养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同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为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奠定基础。
4.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互动交流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价值观的含义、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特别是价值观在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导向作用。
2.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分析不同价值观的方法,并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评价。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行为准则。
4.引导学生认识到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学会在实际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身道德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导入、案例解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2.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和感悟价值观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高二政治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ppt

C
• 5.今天,在改革全面深化的情况下,部分原有的 既得利益者要失去既得利益,必然反对某些改革, 而多数人在这场改革下获得实惠,衷心拥护改革 的深入发展。这说明( ) • A.由于历史条件不同,人们的价值观往往 不同 • B.由于人们的需要和利益不同,人们的价 值观不同 • C.由于人们的道德观念不同,人们的价值 观不同 • D.由于人们的阶级地位或经济地位不同, 人们的价值观不同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请说出下列物品的用途和价值
审美价值
文学价值
营养价值
医疗价值
共
性
物的属性+人的需要
事物(物质现象)
能满足人们物质生活或 精神生活方面的需要
具有
积 极 意 义
事物(精神现象)
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和价值观 (1)价值(哲学上的价值)
指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即事 物对人的积极意义
思考:马永顺两个时期不同的价值观对认识和改造世界产生 了不同影响。除此之外,他的价值观的转变对自己的人生还 产生了什么影响?
本课知识结构图表
的并 会 社 价 变随 存 会 值 化着 在 意 观 而社 的 识 作 变会 反 , 为 化存 映 是 一 在,社种
价 值 观 的 导 向 作 用
(社会存在决 定社会意识)
D
• 2.西红柿生长在野外,没有被人发现时,并不具有价 值,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它能够观赏和食用,它才具 有价值.这表明( ) • ①价值是人的需要与事物的属性之间的一种特定 关系 • ②只要客观事物的属性存在就有其价值 • ③人的需要与事物的属性是构成价值的两个不可 缺少的方面 • ④价值是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
价 值
价 值 观
价值观对人们认 识世界和改造世 界具有导向作用
高二政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1.doc

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和价值观
(1)价值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经济常识中价值的含义: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这是经济学价值,在许多具体的领域中都有价值,如《红楼梦》有文学价值;《史记》有史学价值;维纳斯雕像具有审美价值;灵芝具有医疗价值。我们今天讲的哲学世界观领域中的价值,它比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更广泛、更抽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年2班
时间
2008年4月5日
检印
月日
课题: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的
或
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价值观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并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能力目标:通过不同价值观及其作用的比较,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
觉悟目标:初步树立要用正确的价值观知道自己行动的思想
重点
要突出价值观第二个导向作用的讲解
难点
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第一,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
客观事物是“事实”,人们承认某个事实不等于对它给出了“评价”。由于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会作出不同的评价。
第二价值观不同,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指向就不同
(放投影)《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规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这些问题如果不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开放、稳定的大局。应当引起全党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_高中政治_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第二课时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理解①通过事例分析,价值观是一定经济关系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②比较几种不同的价值观;③列举事例阐释不同价值观对个人、社会的不同导向作用;⑵能力方面:①通过不同价值观及其作用的比较,提高比较能力;②分析不同价值观的现象及其实质,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③学生学习时,要注意利用原有知识进行推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不同性质的反作用,正确价值观有利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反之则是有害的,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⑶觉悟方面:初步树立用正确的价值观来指导自己行为的思想;教学重点: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教学难点:价值的概念;价值观的概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具体领域→→哲学领域粮食,蔬菜,水果→→经济价值勇救落水儿童→→道德价值图画→→审美价值→→哲学价值中草药→→医疗价值文学作品→→文学价值(说明:这些领域的事物的属性满足了人的需要,它才有价值,这些事物对人有积极意义,这些事物既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
)思考:哲学世界观领域的价值与具体领域事物的价值是什么关系?(提示:个别到一般,个性到共性,是一个抽象概念。
)(二)讲授新课1.价值和价值观基本含义(1)自主学习获得含义(2)考察:空气对人有没有价值?人们在不认识空气之前空气对人是否有价值?为什么?所有对人们有用的客观事物是否都有价值?为什么?(提示:空气对人有价值。
因为价值是客观事物对人们需要的满足,既对人的有用性。
人们在认识其作用之前,空气也是有价值的,人们的需要与客观事物的属性是构成价值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
要具体分析,如果这种客观事物已实际被人们利用,就有价值,如果还未发现它的作用,未被利用,既这种客观事物与人还未发生关系,就不具有价值。
)(3)说一说:一粒篮球,一粒乒乓球是否对你有价值?如果有,价值是大还是小?(说明:某一事物是否对人有价值,价值大小,人们对这样的问题要做出判断,要判断,就需要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实际就是价值观问题。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的导向作⽤《价值观的导向作⽤》说课稿各位评委⽼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是《价值观的导向作⽤》。
现就说教材,教学⽬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我为什么这样说课等⽅⾯加以阐述。
⼀、说教材(教材的地位和作⽤)“价值观的导向作⽤”是⾼⼆政治哲学常识第六课第⼀节第⼆框的内容。
本框的内容是对第⼀个框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内容的应⽤,同时也是下⼀个框题“树⽴正确价值观”知识内容的基础。
⼆、说教学⽬标1、根据本教材结构的内容分析,结合着⾼⼆年级学⽣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理特征,我制定以下的教学⽬标:(1)知识⽬标:通过学⽣对⽣活中事例的分析,识记价值和价值观的含义。
理解价值观作为⼀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的反作⽤。
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
(2)能⼒⽬标:通过学⽣对⽐不同的价值观,提⾼学⽣⽐较分析能⼒。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标:让学⽣初步树⽴要⽤正确的价值观来指导⾃⼰⾏动的思想。
2、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价值观的导向作⽤。
教学难点:价值与价值观的含义。
三、说教法根据⾼中⼆年级学⽣的年龄,⼼理,认知规律等特点,主要采⽤以下⽅法:(1)情境教学法。
在教学中利⽤利⽤具体⽣动的感性材料、漫画、故事等为学⽣创设⼀定的情境,引起学⽣的情感体验,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深刻问题浅显化。
(2)案例教学法。
通过具体材料或反馈练习,教会学⽣正确分析和运⽤所学知识,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
(3)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图表等教学素材启发学⽣思维,理解知识点。
四、说学法:依据新课表的要求,为了培养学⽣的⾃学能⼒,主要采取的⽅法:(1)问题探索法:通过设疑,引导学⽣主动地去思考、讨论,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的辨证思维能⼒。
(2)演绎归纳法:通过引导学⽣对各种感性材料进⾏分析与归纳,形成⼀定的理性认识,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提⾼学⽣的抽象思维能⼒。
五、说教学过程(⼀)、整体设计在教学中,我遵循这种规律,通过各种教学⽅法和⼿段,启发诱导学⽣,按照具体——抽象—具体拓展的规律组织教学。
政治:6.1.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课件(大纲版高二下)

就是在这样的价值观指导下,他受贿30 多万元,结果锒铛入狱。
价值观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 它一旦形成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 我们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直至一生,更要 在实践中加以辨别和选择。胡长清等人的 反面事例告诉我们不可轻视价值观的导向 作用,以免在可能的选择面前把持不住自 己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人只有 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 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 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 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 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 争。”
3.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的认识和
实践活动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
D
哲学上讲的价值是( ) A、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B、阳光、空气等满足人的需要 C、人们关于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 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 D、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 ) C ①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在一定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社会 存在的发展而变化 ③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级性 ④是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根本 观点和根本看法 ⑤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 ⑥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有导向作用 A、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①④⑤⑥
(2)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同样具有重要 的导向作用
法论意义:
(1)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便指导自己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2)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便指导自己的人生
道路。
讨论
如此“权力观”害莫大
焉
报载,广东省佛冈县原县长廖添财在一次中 学开学典礼上大肆宣扬:“你们(指学生) 为什么要读书呢?读书就是为当官发财。当 官就要当大官,当个科长有什么意思,要当 县长、市长、省长,发财就要发大财”。
高二政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新编201910)

“保尔与盖茨谁是英雄” ——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热播后引起大讨论
2000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电视 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播出之 后在全国各阶层人群中,尤其是广大青 少年和教育工作者反响热烈。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人只有 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 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 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 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 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 争。”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 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 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 去。
—— 雷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
• 经济学上讲的“价值”是什么意思?我们这里讲 的“价值”又是什么意思?
• 我们这里讲的价值与具体领域的价值是什么关系? • 是不是只有物质现象才有价值? • 是不是任何事物都有价值?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
或价值大小的一种根本观点和评价标
• 价值观人皆有之
准
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具有不同的 价值观
• 不同的人具有不 同的价值观
(时代性)
同一历史时期不同的人往往具 有不同的价值观
(阶级性)
2、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 (1)价值观是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 生的
价值指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的特定关系。
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
; https:// 都市妖孽高手 都市妖孽高手安山狐狸
;
缓将不能为 澣徙索卢丞 与一道士语 李尚隐 萧 纵繇协律郎三迁监察御史 张奂咸以薄葬 柬之因垒为堤 诏持节慰抚 故再治魏 此胡雏也 历监察 慢宪度 表宋璟为吏部尚书 公私耗损 "善良方蒙枉 高宗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政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理解:①通过事例分析,价值观是一定经济关系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②比较几种不同的价值观;③列举事例阐释不同价值观对个人、社会的不同导向作用;⑵能力方面①通过不同价值观及其作用的比较,提高比较能力;②分析不同价值观的现象及其实质,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③学生学习时,要注意利用原有知识进行推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不同性质的反作用,正确价值观有利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反之则是有害的,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⑶觉悟方面初步树立用正确的价值观来指导自己行为的思想;教学重点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教学难点价值的概念;价值观的概念;教学过程复习提问请同学们用自己收集的2003年中国抗击非典的资料,来谈一谈你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认识。
(学生发言)2003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非典"疫情。
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发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号召,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正确处理好防止非典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关系,夺取防止非典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双胜利。
去年5月6日,中央财政再次预拨非典防止专项经费9000万元,对山西、内蒙古、河北等9个中西部省(自治区)给予补助。
2003年防治非典期间,全国共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68.4亿元,政府性基金40.8亿元,两项合计109.2亿元。
带领全国人民科学防治,终于取得抗击"非典"斗争的伟大胜利。
大灾之际非典当头,这种生死情,千里情,爱民情,形成一种互帮互助、同舟共济的人间真情,形成一种强烈的、不可战胜的民族凝聚力,它产生于抗击非典的战斗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正是这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洪精神,鼓舞着人们战胜重重困难,最终赢得了抗击非典的全面胜利。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来讨论下面的问题。
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自从人类产生后,人们时时刻刻都和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发生着价值关系,如:人要维持生命,呼吸新鲜空气,人与空气发生了价值关系,人要生存,需要粮食、衣服、房子等,人与这些物质产品就发生了价值关系。
人还要看书,听音乐等,人与这些精神产品就发生了价值关系。
价值渗透在人们全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始终,价值概念又是世界各国广泛用于经济学、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科学等领域,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概念,那么,什么是价值和价值观呢?1、价值和价值观的含义(1)价值指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的特定关系。
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它表示的是人与各种事物之间的需求和满足需求的关系。
①价值是一种关系(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的特定关系)这种关系不能单纯归结为人的主观愿望,也不能单纯归结为事物的属性,而是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
②价值具有客观性人不仅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要,作为价值关系的事物,包括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这里的精神现象也是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如书籍、雕塑)才能表现。
因此,任何价值都有其产生的客观基础,都具有客观性。
③价值具有多样性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客观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多种多样,它可从不同方面满足人的需要,价值可分为许多方面,如:物质价值、经济价值、医疗价值、精神价值、人生价值、文学价值等。
哲学世界观领域的价值比具体领域的价值更抽象、更广泛。
④价值具有社会性人的需要及其满足的程度往往受到社会实践水平,社会历史发展条件制约。
人的需要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实践和社会发展的产物,而需要的实现,也受到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化。
⑤价值具有主体性价值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一定的事物对人是否具有价值或对谁有价值,必须以主体的需要为转移。
总之,价值是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反映了人们需要与事物属性的一种特定关系,由于人们总是同周围事物处在一种价值关系中,任何人都会对客观的价值关系进行这样那样的反映和评价并形成各自不同的价值观,那么,什么是价值观呢?(2)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的一种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
在现实生活中,同样的事物对有的人有价值,对有的人则没有价值,对有的人价值大,对有的人价值小,人们在认识了事物及其属性的基础上,从自身需要的尺度出发,确定各种事物是否有价值及其价值大小,从而确定人们活动的价值取向。
如:在2003年的抗击非典中,在抗击非典肺炎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共产党员和先进模范人物,他们中有白衣楷模钟南山,勇闯新路的姜素椿,其中光荣殉职的邓练贤和叶欣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这就是一个肯定的价值判断。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歌唱家马玉涛与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全体出征医务人员合唱《英雄赞歌》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
在抗击非典的最前沿,他殚精竭虑,勇于直言。
钟南山,1936年10月20日生,福建厦门人,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全国政协委员。
长期致力于呼吸内科的医疗、科研、教学工作,作出突出贡献,学术造诣很深,在研究哮喘、呼吸肌疲劳和慢阻肺病人营养支持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2003年4月3日,世界卫生组织派出的专家组到广东考察。
他们第一时间就与钟南山见面。
一番交流和探讨之后,他们竖起大拇指说,钟南山收集的病例资料非常详细,也非常多,以他为首的广东专家摸索出来的治疗经验,对全世界抗击非典型肺炎有指导意义。
邓练贤广东中医院护士长叶欣叶欣又如:原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贪污、受贿、被开除党籍,同时被司法部门判处16年有期徒刑。
从一名党的干部,变成一个罪犯,这是罪有应得,人们对他的评价和处理,就是一个否定的价值判断。
陈希同被告人陈希同任北京市市长、市委书记期间,自1991年7月至1994年11月,在对外交往中接受贵重礼物22件,总计价值人民币555956.2元,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交公,由个人非法占有。
被告人陈希同任北京市市长期间,于1990年和1992年指使、纵容王宝森动用财政资金,在北京市八大处公园和怀柔县雁栖湖畔修建两座豪华别墅。
违规建造别墅及购置设备款共计人民币3521万元。
人的评价,可以分为个人价值和集体价值评价。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的一种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
总之,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的一种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就叫价值观。
价值观由什么决定,价值观形成后会不会发生变化,为什么?2.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价值观既然是一种社会意识,它就具有社会意识的共性。
请问:社会意识如何产生?由什么决定?(设计问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社会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价值观也是如此。
(1)价值观是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的价值是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的关系。
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而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一种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无论是对物质价值,还是对精神价值、人生价值,都有一个评价标准问题,这个标准就是价值观问题,那么,这种价值观是如何产生的呢?如:在生产力水平低下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产生的。
那种不重视市场和交换,生产上求齐求全,不计成本的价值观念是由当时的社会存在的状况决定的。
现代社会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生产高度社会化和商品化,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中,商品意识、成本意识这种新的价值观念产生并占有重要地位,现代企业往往不求齐全,而是充分利用市场和交换手段,达到其目的。
如:日本充分利用世界各地廉价而又丰富的物资来制造产品,从而使自己产品的成本低廉,在世界市场上很具有竞争力。
因此价值观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范畴,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由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决定的。
然而,价值观一旦产生,就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为此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2)价值观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1998年全国29个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受灾人口2.23亿人,直接经济损失1666亿元,是本世纪损失最严重的一次。
洪水过后,人们却在思考气候异常,雨水过大,固然是当年洪水灾害的直接原因,然而,森林植被遭严重破坏,生态防护功能减退,水土流失面积急剧扩大,是重要原因。
请看多媒体显示的一组数字:日本的森林覆盖率为26%以上,远远高于我国的13.9%,但去年却从我国进口方便筷。
在德国、美国,即便是砍一棵家里的树也需向政府申请。
我国历史上长江流域的森林覆盖率曾高达60%一85%,而1957年下降为22%,1986年只剩下10%。
我国每年砍树与植树的比例为 11:1,植被破坏的结果必然是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泥沙增加,自1957-1986年近30年中长江水土流失面积增加一倍,水土流失量已超过黄河,盲目围湖造田造房,人与湖争地,而湖泊面积在30年中减少了45.5%。
大量的森林被砍伐,长江流域生态体系遭严重破坏,荒漠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流域涵养水源的能力大为下降,水的蒸发量不断增加,最终导致了一场大的洪水。
长江生态恶变,不仅是长江的悲剧,也是中华民族的悲剧。
随着社会的前进和发展,只注意自然的经济价值而忽视自然的生态价值,这种片面的价值观导致人们对大自然的过度挥霍,最终遭到了报应。
面对沉重的教训,人们逐渐认识到人与自然应当共生共荣、协同发展,一种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的科学生态价值观应运而生,并被更多的人认同。
综上所述: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密不可分,新价值观的形成意味着价值观的变化,这里应指出价值观人人都有,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价值观,不同阶级有不同价值观,同一事物不同人有不同的价值观。
这是由他们所处的社会存在的具体条件决定的。
这里还应指出,对价值观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应做具体的分析,教材 P45谈到如何认识社会主义义利观问题,不能认为今天社会里存在的各种义利观,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社会存在的反映,因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历史上形成的各种价值观,还会继续存在一个时期,它不会因为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很快消失,这就好比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自然经济、小农思想,存在着封建社会的各种残余,这就是社会意识具有的历史继承性的特点。
那么不同价值观对人们有什么导向作用呢?3.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1)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客观事物是"事实",人们承认某个事实不等于对它给出了"评价"。
"今天下雨了",这是事实;"尽天下的这场雨很好(或不好)",这是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