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技术导则
定制电力技术导则

定制电力设备的选型和配置
选型原则:根据 实际需求,选择
合适的设备类型 1
和规格
配置方案:根据 4
设备选型和配置 原则,制定合理
2 合理配置设备数
量和位置
3 设备选型:根据
实际需求,选择 合适的设备品牌 和型号
定制电力系统的设计和安装
设计原则:安 全、可靠、经 济、环保
设计依据:国 家标准、行业 标准、企业标 准
设计内容:系 统架构、设备 选型、线路布 置、控制方式
安装要求:专 业人员、规范 操作、质量检 验、安全防护
定制电力技术实施
定制电力系统的实施步骤
01
需求分析:了解客户需求,确 定定制电力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要求
02
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 进行系统设计,包括系统架构、 设备选型、控制策略等
04
定制电力技术 将推动电力市 场的改革,提 高电力市场的 开放性和竞争 性。
技术挑战和机遇
01
技术挑战:定制电力技术的复杂性和可靠性问题
02
技术挑战:定制电力技术的成本和效率问题
03
技术机遇:定制电力技术的创新和突破
04
技术机遇:定制电力技术的市场前景和潜力
谢谢
4
安全化:通过安全技术、风 险管理等手段,提高电力系
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应用前景
01
定制电力技术 将广泛应用于 各类电力系统, 提高电力系统 的稳定性和可 靠性。
02
定制电力技术 将推动电力行 业的数字化转 型,提高电力 系统的智能化 水平。
03
定制电力技术 将促进新能源 的广泛应用, 提高电力系统 的清洁性和可 持续性。
提高系统性能
电力系统技术导则

电力系统技术导则
电力系统技术导则主要包括:
准备工作:
1、规划施工线路布局,安排施工现场布置、设备安装位置;
2、检查施工现场环境是否符合安全、质量要求;
3、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程序等;
施工阶段:
1、按照设计要求,采用优质材料,采用规范施工工艺;
2、按照施工程序,正确执行各项施工工序;
3、按照施工图纸精确的安装,校核各种设备;
4、按照技术要求,正确操作电气设备;
调试阶段:
1、熟悉设备、调试程序和调试工艺;
2、按照调试结果校核设备参数;
3、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程序等校核;
4、对系统进行性能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
安全操作规范:
1、严格执行电力系统安全操作规程;
2、不擅自拆卸、更改、改动设备,定期进行设备的安全检查;
3、避免有害气体进入电力系统;
4、严禁在高压变电站和输电线路中进行有害行为。
电力技术监督导则DL/T 1051—2019

DL/T 1051—2019电力技术监督导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力技术监督的主要内容及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电力建设和生产全过程的技术监督工作。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电力技术监督 power technology supervision在电力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行全过程中,对相关技术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电力设备设施和系统安全、质量、环保、经济运行有关的重要参数、性能指标开展检测和评价等。
3 总则3.1 电力技术监督应分级管理,建立技术监督组织机构,明确各级监督职责。
3.2 电力技术监督应以安全和质量为中心,以技术标准为依据,以检测和检查为主要手段,结合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应用情况,动态开展工作。
3.3 电力技术监督应覆盖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生产运行、退役报废等全过程。
3.4 电力技术监督主要针对电力设备设施和系统开展电能质量、绝缘、电测、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调度自动化、励磁、化学、热工、金属、节能、环保等专业监督和锅炉、燃机等设备监督,并开展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电力用户相关专业相关事故调查分析,督促专业事故防控措施的制定和落实。
电力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监督工作,并确定内容和范围。
3.5 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和用电单位应按国家和行业标准开展电力技术监督,用电单位应配合电网企业和发电企业开展相关技术监督工作。
4 电力技术监督主要内容4.1 专业监督4.1.1 电能质量监督电力系统频率偏差、电压偏差、谐波和间谐波、电压波动和闪变、三相电压不平衡、电压暂降与短时中断等。
4.1.2 绝缘监督高压电气设备的绝缘状况、污秽状况、接地装置状况、过电压保护等。
4.1.3 电测监督各类指示仪表、计量仪表、携带式仪表、电测计量标准装置、标准器、 电测计量用互感器及二次回路、记录仪表、电能信息采集信息系统等。
1DL/T 1051—20154.1.4 继电保护监督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开关、母线、输电线路等配置的继电保护装置和安全自动装置以及相关的二次回路、用于继电保护远方信号传输的通道设备、回路等。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导则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导则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是保障电力系统运行安全、稳定的重要手段。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电力负荷的增加,电力系统面临的安全稳定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严峻。
因此,针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力系统安全是指在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基础上,防止电力系统发生事故和故障,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安全稳定控制技术是指通过对电力系统的监测、分析和控制,及时发现系统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证电力系统在各种异常情况下仍能稳定运行。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的核心是电力系统的监测和分析。
通过对电力系统各个节点的电压、电流、频率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可以获取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
在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电力系统的分析,可以判断系统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并确定应采取的控制策略。
在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中,最常用的控制策略是发电机控制、负荷控制和线路控制。
发电机控制是指通过调节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和无功功率,使电力系统的频率和电压保持在安全范围内。
负荷控制是指通过调节负荷的消耗或供给,使电力系统的负荷与发电平衡,保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线路控制是指通过调节线路的输送功率和无功功率,保证电力系统的传输能力和稳定性。
除了上述控制策略外,还可以采用电力系统的自动控制和远动控制技术。
自动控制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和自动化装置,对电力系统的各个部分进行自动监测和控制。
远动控制技术是指利用通信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远程监测和控制。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减少人为因素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影响。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还需要考虑电力系统的运行模式和运行环境。
不同的运行模式和环境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有不同的要求。
因此,在制定安全稳定控制策略时,需要综合考虑电力系统的运行特点和环境条件,以及各种可能的故障和事故情况。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技术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
《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SD-325-1989)

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试行)SD325-891 总则2 名词、术语3 基本要求4 电压允许偏差值5 无功电力平衡和补偿6 无功补偿设备的选用7 网络结构8 变压器调压方式及调压范围的选择9 电力系统电压的调整和监测1 总则1.1 电压是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
电压质量对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经济运行,对保证用户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以及电器设备的安全与寿命,有重要的影响。
本导则规定了电力系统各母线和用户受电端电压的允许偏差值以及电压与无功调整的技术措施。
1.2 电力系统的无功补偿与无功平衡,是保证电压质量的基本条件。
有效的电压控制合理的无功补偿,不仅能保证电压质量,而且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充分发挥了经济效益。
1.3 电力系统各部门(包括自备电厂和用电单位)在进行规划、设计、基建、运行及用途管理等主面的工作时,应遵守本导则。
2 名词、术语2.1 系统额定电压电力系统各级电压网络的标称电压值。
系统额定电压值是:220v、380v、3kv、6kv、10kv、35kv、63kv、110kv、220kv、330kv、500kv。
其中,220v为单相交流值,其余均为三相交流值。
2.2 电压偏差由于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缓慢变化,使电压发生偏移。
其电压变化率小于每秒1%时,实际电压值与系统额定电压值之差。
2.3 无功电源发电机实际可调无功出力、线路充电功率、以及包括电业部门及电力用户无功补偿设备在内的全部容性无功容量。
2.4 自然无功负荷电力用户补偿前的无功负荷、发电厂(变电所)厂用无功负荷、以及各级电压网各变压器和电抗器及线路的无功消耗之总和。
(整理)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

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试行)1 总则1.1 电压是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
电压质量对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经济运行,对保证用户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以及电器设备的安全与寿命,有重要的影响。
本导则规定了电力系统各母线和用户受电端电压的允许偏差值以及电压与无功调整的技术措施。
1.2 电力系统的无功补偿与无功平衡,是保证电压质量的基本条件。
有效的电压控制合理的无功补偿,不仅能保证电压质量,而且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充分发挥了经济效益。
1.3 电力系统各部门(包括自备电厂和用电单位)在进行规划、设计、基建、运行及用途管理等主面的工作时,应遵守本导则。
2 名词、术语2.1 系统额定电压电力系统各级电压网络的标称电压值。
系统额定电压值是:220V、380V、3kV、6kV、10kV、35kV、63kV、110kV、220kV、330kV、500kV。
其中,220V为单相交流值,其余均为三相交流值。
2.2 电压偏差由于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缓慢变化,使电压发生偏移。
其电压变化率小于每秒1%时,实际电压值与系统额定电压值之差。
2.3 无功电源发电机实际可调无功出力、线路充电功率、以及包括电业部门及电力用户无功补偿设备在内的全部容性无功容量。
2.4 自然无功负荷电力用户补偿前的无功负荷、发电厂(变电所)厂用无功负荷、以及各级电压网各变压器和电抗器及线路的无功消耗之总和。
2.5 无功补偿设备包括电业及电力用户网络中的并联电容器、串联电容器、并联电抗器、同期调相机和静止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2.6 无功补偿容量电业部门及电力用户无功补偿设备的全部容性无功和感性无功容量。
2.7 逆调压方式在电压允许偏差值范围内,供电电压的调整使电网高峰负荷时的电压值高于电网低谷负荷时的电压值。
3 基本要求3.1 电力系统各级网络,必须符合电压允许偏差值的要求。
3.2 电力系统的无功电源与无功负荷,在高峰或低谷时都应采用分(电压)层和分(供电)区基本平衡的原则进行配置和运行,并应具有灵活的无功电力调节能力与检修备用。
电力系统技术导则

电力系统技术导则1 总则1.1 电力系统包括发电、送电、变电、配电以及相应的通信、安全自动、继电保护、调度自动化等设施。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与运行的根本任务,是在国家发展计划的统筹规划下,合理开发利用动力资源,用最少的支出(含投资和运行成本)为国民经济各部门与人民生活提供充足、可靠和质量合格的电能。
1.2 为了协调电力系统有关各部门与各专业间的工作,使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和运行相互配合,实现上述根本任务,特制定本导则,各部门应共同遵守。
1.3 科研、试验部门应当分析研究各种可行的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经济和质量的技术措施,经过试验并试点取得经验后,在电力系统中推广采用。
2 对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2.1 规划、设计的电力系统,应满足经济性、可靠性与灵活性的基本要求,包括:a.正确处理近期需要与今后发展,基本建设与生产运行,经济与安全,一次系统(发、送、变、配)与二次系统(自动化、通信、安全自动、继电保护)的配套建设和协调发展等主要关系,以求得最佳的综合经济效益。
b.电力系统应当具有《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所规定的抗扰动能力,防止发生灾害性的大面积停电。
c.设计与计划部门在设计与安排大型工程项目时,应力求使其建设过程中的每个阶段能与既有的电力系统相适应,并能为电力系统安全与经济运行提供必要的灵活性。
2.2 规划设计与运行的电力系统,均应备有必要的有功功率储备。
在规划、设计中应进行可靠性分析,计算电力系统在未来年度的电力不足概率。
2.3 规划设计的电网,包括受端系统、电源的接入、联络线等,应从全面着眼、统筹考虑、合理布局,贯彻“分层分区”原则,逐步形成以加强受端系统为主的区域电网。
主力电厂一般应直接接入相应的电压电网(详见5.1),远方大容量电厂一般宜直接接入受端系统。
在出现高一级电压电网的过渡期间,若在同一路径建设较低一级电压线路时,应考虑与下一步发展相结合。
2.4 电网的安全标准,按不同组成部分,分别提出如下要求:a.对于受端系统网络,当失去任一元件时,应保持系统稳定和正常供电(详见4)。
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

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母线和用户受电端电压质量的要求8.2升压变压器高压侧的额定电压330kv证后确定并考虑电力系统1015年发展的需要经计算论2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者宜选1.1倍系统额定电压宜根据系统无功功率分层平衡要求500kv级变压器高压侧的额定电压8.3降压变压器高压侧的额定电压宜选系统额定电压中压侧和低压侧的额定电压宜选1.05倍系统额定电压8.4发电机升压变压器计算论证可行时一般可选用无励磁调压型330kv500kv级升压变压器可选用有载调压型经调压计算论证确有必要且技术经经调压计算仅此一级调经调压也可采用不设分接头的变压器经调压计算论证有必要时8.5发电厂的联络变压器济比较合理时8.6330kv500kv级降压变压器宜选用无励磁调压型可选用有载调压型8.7直接向10kv 配电网供电的降压变压器应选用有载调压型变压器压尚不能满足电压控制的要求时可在其电源侧各级降压变压器中再采用一级有载调压型8.8电力用户对电压质量的要求高于本导则4.1条规定的数值时该用户的受电变压器应选用有载调压型8.9变压器分接开关调压范围应经调压计算确定2×2.5%(10kv配电变压器为±5%器对于有载调压变压器宜选±3×2.5%±8×(1.251.5%35kv电压等级的变电所的变压器无励磁调压变压器一般可选63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宜选位于负荷中心地区发电厂的升压变压5.0%位于系统送端发电厂附近降压5%其高压侧分接开关的调压范围应适当下降2.5%其高压侧调压范围应适当上移2.5%9电力系统电压的调整和监测9.1各级变压器分接开关的运行位置应按保证发电厂和变电所母线以及用户受电端的电压偏差不超过允许值(满足发电机稳定运行的要求并在充分发挥无功补偿设备的经济技术效益及降低线损的原则下方式9.3当发电厂变电所的母线电压超出允许偏差范围时首先应按无功电力分层分区就地平衡的原则调节发电机和无功补偿设备的无功出力若电压质量仍不符合要求时再调整相应有载调压变压器的分接开关位置实行综合优化控制9.5为了掌握电力系统的电压状况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保证电压质量应在具有代表意义的发电厂变电所和配电网络中设置足够数量的电压监测点在各级电压等级的用户受电端设置一定数量的电压考核点其测量精度应不低于1级分其计算公式为9.6电压监测应使用具有连续监测和统计功能的仪器或仪表9.7电压质量统计的时间单位为使电压恢复到合格值9.4发电厂变电所的无功补偿和调压设备的运行调整应按9.19.29.3条规定的原则通过优化计算确定220kv及以下电网电压的调整宜实行逆调压9.2为保证用户受电端电压质量和降低线损电压超载时间间电压质量合格率×10000电压监测总时(4第三章a电网自然无功负荷系数k值的排序a.1k值的确认原则电网自然无功负荷系数k为电网自然无功负荷q与有功负荷p的比值此值与电网结构电压层次用电器的有功负荷特性和无功负荷特性等因素有关计算电网最大无功负荷时的k值应按全年不同季节及运行方式下最大无功负荷所对应的自然无功负荷系数k的平均值确定同时应记录被测电网的供电电压u发电机的有功出力pg和无功出力qg邻网输入(输出的有功功率pr和无功功率qr电网中实际投运的无功补偿设备总出力qc和线路充电功率qla.2k 值的计算公式β?αqg+qr+qc+式中una.3β=2.0k电压军功正数荷系数电压无功负荷系数系统额定电压值的简化计算公式(a-1经测定目前我国几大电网的电压有功负荷系数与电压无功负荷系数为3.0=0.5β=2.5一般可取=0.30.9此时电网自然无功负荷系数k值的计算公式可简化为k=.(qg+qr+qc+-2额外表明本标准由能源部节能司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森汪延宗卢本平徐德生蒙定中陈明光汪启槐谢世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系统技术导则总则A 1」电力系统包括发电、送电、变电、配电以及相应的通信.安全自动.继电保护、调度自动化等设施。
电力系统规划.设汁与运行的根木任务,是在国家发展讣划的统筹规划下,合理开发利用动力资源•用最少的支出(含投资和运行成木)为国民经济各部门与人民生活提供充足.可靠和质虽合格的电能。
1・2为了协调电力系统有关各部门与各专业间的1:作,使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和运行相互配合,实现上述根木任务,持制定木导则,各部门应共同逍守。
- 13科研、试验部门应'“I分析研尤幹种可行的提岛电力系统安全.经济和质址的技术措施,经过试验并试点取得经验后•在电力系统中推广采用。
2对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 2.1规划、设讣的电力系统•应满足经济性、可靠性与灵活性的基木要求.包括:a.正确处理近期需要与今后发展,基木建设与生产运行,经济与安全,一次系统(发.送.变. 配)与二次系统(自动化、通信、安全自动、继电保护)的配套建设和协调发展等主要关系.以求得最佳的综合经济效益。
b.电力系统应、”]具有《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所规定的抗扰动能力,防止发生灾害性的大面积停电。
鼻c・设计与汁划部门在设计•与安排大型1:程项目时•应力求使其建设过程中的每个阶段能与既有的电力系统相适应•并能为电力系统安全与经济运行提供必要的灵活性。
- 2.2规划设讣与运行的电力系统,均应备有必要的有功功率储备。
在规划.设计中应进行可靠性分析,讣算电力系统在未来年度的电力不足概率。
2. 3规划设计的电网•包括受端系统.电源的接入、联络线等•应从全而着眼、统筹考虑、合理布局,贯彻“分层分区”原则•逐步形成以加强受端系统为主的区域电网。
主力电厂一般应直接接入相应的电压电网(详见5.1)•远方大容虽电厂一般宜直接接入受端系统。
在出现商一级电压电网的过彼期间.若在同一路径建设较低一级电压线路时,应考虑与下一步发展相结合。
2.4电网的安全标准,按不同组成部分,分别提出如下要求:鼻乩对干受端系统网络,、“I失去任一元件时,应保持系统稳定和正常供电(详见4)。
b・电源接入系统的送电回路失去一回时,一般应能保持正常送电:对长距离的超髙压重负荷送电回路.必要时允许采用措施以保证事故后的系统稳定(详见5)°c.对干系统间的联络线,应按规定的不同任务区别对待(详见6)。
2.5电网的无功功率应基木上按电压分层控制和分区就地平衡(详见7. 1 . 7. 2)o2.6随着商一级电压电网的出现和发展,应该有汁划地逐步简化和改造较低一级电压网络,实现分片供电,限制电网短路容址,尽可能避免岛低压电磁坏网.简化保护。
鼻 2. 7合理的电网结构和保证安全稳定的技术描施应该相互协调配合并应同步设il •同步建设,以提岛•电网的安全稳定水平•并使电网的建设和发展在技术经济上更为合理。
人2.8根据电力系统的发展规划•应制订调度系统的自动化规划(包括厂站自动化),并逐步予以实现•要按电网的分层分区及分级调度的原则,建立发电自动控制与分层安全监控系统等•为各级调度提供相应的调度自动化功能。
大区间联络线的负荷应能自动控制:新建发电厂及变电所设备及装备的性能.应能满足调度自动化规划的要求。
2.9在规划设汁电力系统时.应规划设计电力系统的通信(通信、继电保护、自动化、数据等信息)通道系统,并与一次系统配套投入运行。
- 2. 10应加强电力系统运行经验的总结,特别注帝对重大电力系统事故的及时总结分析.反馈给规划、设计部门进行改进.并据以在必要时修订补充木导则的有关内容。
3有功电源安排3」电源规划设讣是电力系统规划设汁的核心•根据国家的能源政策,以提岛技术经济效益为前提,对各类电源建设方案进行优化。
对建设条件优越、经济抬标好的水电厂,应优先开发。
鼻 3.2在优先考虑扩建匸程的同时,每个大区电力系统要重点规划建设若干大型骨干火电厂,以保证国民经济发展对电力供应的需求。
> 3 3电源的建设•应根据规划规定的任务,明确区分为全网性的主力电厂或地区性的电厂。
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中,应研尤每个时期担负调峰、调频、腰荷、基荷的电厂的安排.以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质虽的预计或规定要求。
>.4调峰电源应作为电力系统规划设il•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每一个发展阶段应有具体安排.在技术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应优先发挥水电的调峰能力。
对具有调节性能的水电厂.应充分考虑其在涮峰和运行备用(负荷备用和爭故备用)方面发挥主要作用:合埋扩大这些水电厂的装机容量或预留扩建余地:对现有这类水电厂.也应进行扩建可行性的研尤。
此外,应安排火电调峰:对缺送水电调节的系统,还要采用其他调峰电源•如抽水番能机组等。
3・5在经济合理与建设条件可行的前提下.应注总在负荷中心附近建设一些较大容量的主力电厂。
3.6规划、设讣和运行的电力系统,均应备有有功功率备用容虽,以保持系统经常在额定频率下运行。
备用容址包括上乩负荷备用容虽★负荷备用容址.是指接于僚线且立即可以带负荷的旋转备用容虽•用以平衡瞬间负荷波动与负荷倾il•误差。
为最大发电负荷的2%〜5%•低值适用于大系统•高值适用于小系统。
b.爭故备用容虽*电事故备用容虽.是指在规定时间内(例如1 Omin内).可供调用的备用容址。
其中至少有一部分(例如5 0 %)是在系统频率下降时能自动投入匸作的备用容址。
为最大发电负荷的10% 左右.但不小于系统一台最大机组的容址。
c・检修备用容址一般应结合系统负荷持点,水火电比重・设备质虽•检修水平等情况确定,以满足可以周期性地检修所有运行机组的要求,一般宜为最大发电负荷的8%〜1 5%o4受端系统建设- 4」电力系统规划、设讣中•要加强和逐步扩大相邻主要负荷集中地区(包括电源)内部和他们间的网络连接•以最终形成坚强的受端系统。
受端系统在各种正常与检修条件下,应满足如下要求:鼻 a.受端系统内发生任何严重讯一故障(包括线路及僚线三相短路)时•应能可靠地快速切除. 以保持系统稳定。
鼻 b.突然失去任一元件(线路或变压器)时.不得使其他元件超过事故过负荷的规定。
在正常运行方式下,应同时保持正常供电:在正常检修方式下•也要满足下述两项要求,但允许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切机、切负荷等)。
A4.2为保持电力系统具有较商的稳定水平.应力求减少受端系统的电源阻抗°使受端系统主网的电压俅线维持一定的短路容虽水平,在振荡时该俅线电压不过低:如受端系统缺乏直接接入主网电斥的地区主力电源,经技术经济论证对保证全系统稳定确有较大效果时.可装设适为容虽的大型调相机。
鼻4.3电力系统应有无功功率事故补偿能力Ji大容虽送电电源线路突然切去一回,或、"|地区电厂最大容量的一台涮相机(或发电机)组突然切除时•应保持受端枢纽变电所商斥母线事故后的电斥下降不超过正常值的5%〜1 0 %(设讣时选用低值),以保证地区负荷不间断供电。
特殊的系统情况下,可以联锁切负荷.压机组出力或切机。
4.4大城市负荷中心的枢纽变电所容址不宜过于集中。
負-肖任一变电所全停时,不致引起受电地区全停,同时应采取自动措施•以保证重要负荷的安全供电。
亠 b.有利于简化低一级电乐网络. 实现分片供电。
5电源的接入人5」发电厂出线垠拓电斥的选定■应从电网的全局着眼,注总如下因素:鼻a•发电厂的规划容虽、单•机容虽、送电距离和送电容虽及其在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
鼻 b.简化电厂接线. 减少出线电圧等级及回路数。
鼻c・调度运行与事故处理的灵活性。
d •断路器不超过现实可行的报大断路容址数值。
A e.对提高全电网稳定的作用。
一定规模的电厂或机组,应直接接入相应一级的电压电网。
在负荷中心建设的主力电厂宜直接接入相应的商压主网。
单机容量为500MW及以上机组•一般宜直接接入5 00kV电压电网。
2 00^300MW左右的机组,应结合电厂的规划容址,考世木条所列I大I素.经技术经济论证以确定直接接入2 20〜5 00kM中哪一级电压的电网。
社机容址为1 OOMW左右的机组•一般宜直接接入220kV电压电网。
A 5.2为简化电网结构•提商系统安全稳定水平•节约投资,主力电厂应研究不设商斥母线,而采用发电机一变圧器一线路的敢元方式直接接入枢纽变电所。
- 5.3对于带部分地区员荷而主要向远方送电的主力电厂,必要时可以出两级电压(不超过两级)。
直接接入地区电圧电网的机组•应与、“I地负荷相适应•以避免不适十的二次升压。
・对于受端系统内的主力电厂,在满足4.2婆求的条件下,也可以有部分机组接入地区电压电网.但出线的电压不应超过两级。
为受端系统联系比较紧密时,即使这两级电压设有僚线,在电厂内一般也不宜设联络变•以简化电网结构. 避免电磁环网。
如采用联络变•则应经过技术经济论证。
5.4规划设计电网结构时,应注意发生严重爭故(考虑实际可能的多重故障)时,防止因负荷转移引起恶性连锁反应。
还应注意避免一组送电回路*一组送电回路扌斤在送、受电端皆直接相联的两回或女回线路. 例如两个以上电厂相联通过一组送电回路向受端系统送电;一个或两个大容虽电厂通过一组送电回路向受端系统送电。
的输送容虽过于集中•在发生严重爭故时,因失去电源容虽过多而引起受端系统崩溃。
a.每一组送电回路的输送能力应保证送出所接入的电源容址。
b.每一组送电回路的最大输送功率所占受端总负荷的比例•不宜过大。
具体比例可结合受端系统的具体条件來决定。
c・除共用一组送电回路的电源外,应避免远方的大电源与大电源在送端连在一起:送到同一方向的几组送电回路不宜在送端连在一起•如技术经济效益较大,需要在其送端或中途连在一起时,必须能在严重爭故时将其可靠快速解列。
d.送到不同方向的几组送电回路.如在送端连在一起必须考世在爭故时具备快速解列或切机等措施•以防止由于负荷转移而扩大爭故。
- 5.5机组较多的特大容址电厂的主接线.应结合所接入系统的具体条件,考虑有分组运行的可能性。
5 .6水电厂的送电回路的传输能力•应能适应大发水电和调峰的需要。
为利用季节性电能专门架设长距离的线路.可在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后确定。
5. 7电源接入系统的送电回路•在正常情况下突然失去一回时,除必须保持系统稳定外,一般还应能保持继续正常送电。
在建设500 k V电网初期.只要送电功率占受端系统容址不过大,主力电厂可先用单回线接入系统•但失去这回线时•应有保持受端系统电压与频率稳定性的措施。
对采用两回及弱回超岛压(5 00RV)长距离重负荷线路的接入系统设讣,可以考虑在严重爭故情况下.采用远方和就地切除水电机组或快速压火电机组出力等技术措施,以保证电网安全稳定,但需同步设计与建设可整的遥控通道。
6系统间联络线6.1系统间建设联络线婆进行可行性研究,确定其性质与作用,并具体分析联网的技术经济效益. 包括〉a .可增大的电网总的供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