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技学院2019年上半年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安排

合集下载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根据《吉林大学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精神,健全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个性化培养机制,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为: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掌握本门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组织解决重大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外文资料,具有撰写学术论文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见附表一。

三、培养方式1、(本)硕博连读研究生分为本科阶段和硕博连读两段制进行培养,本科阶段即确定导师,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基础科研和实践活动,完成本科毕业论文写作,通过论文答辩取得学士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

完成本科培养阶段后,按(本)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培养,完成博士毕业论文的写作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取得博士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

2、(本)硕博连读研究生资格认定考核与分流(本)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分流按两次进行,分别在本科转入硕士阶段和硕博连读阶段开展。

(1)(本)硕博连读研究生本科进入硕士阶段的考核按照吉林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相关要求由教务处统一组织进行,通过考核的学生按照推荐免试的程序和方式进入硕士阶段。

未通过考核的学生,达到本科相关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毕业合格标准,按照应届本科毕业生予以毕业。

(2)进入硕博连读培养阶段的学生在专业理论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博士研究生资格认定考核,考核时间一般应安排在第三学期期末前完成。

通过博士资格认定考核的学生于第五学期转入博士阶段,按博士生学籍规定进行管理,享受博士研究生相关待遇。

097201食品科学(农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97201食品科学(农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97201食品科学(农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进一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善于合作的团结精神和关注社会的人文精神。

2、培养适合现代食品科学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食品领域内的科研、管理和工程技术和高级专门人才。

具备掌握化学、生物学和食品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技术和现代食品科学知识的技能,了解本学科现代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动态;能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和论文写作能力;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具有独立进行食品科学研究的能力。

毕业后能从事教学、科研或工程技术以及管理等工作。

3、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硕士生的学制为3年,培养年限为2-3年。

三、研究方向08.食品加工与贮运保鲜技术09.食品营养与安全10. 药食资源利用四、培养方式采用导师制,课程学习与论文研究相结合,应有二分之一的时间从事研究生工作。

五、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表。

六、科学研究贵州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在校学习和参加科研工作的过程中,应了解和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的最新学术动态和科研信息。

所以研究生在校期间要积极参加本专业的各类学术交流活动。

应至少参加一次本专业的全国学术会议, 并写出参会报告,由导师(或指导小组)评阅并给出成绩。

研究生进校后,要在导师(或指导小组)的指导下从事相关的科研工作。

研究生对所从事的科研工作必须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核心以上刊物发表本专业领域学术论文1篇以上(含1篇,至少获录用通知书),方能参加答辩。

七、教学实践和学位论文1、教学实践为了培养研究生的教学工作能力,在第二年或第三年,研究生必须参加大学本科生的部分教学工作,形式可以是带实验或讲授某门课程的部分章节。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0832方案适用学科、专业:一级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0832)二级学科:食品科学(083201)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083202)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083203)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083204)一、培养目标食品科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较高层次。

食品科学硕士研究生教育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以发展现代农业和食品产业为宗旨,为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能够独立承担科学研究、教学和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结合本学科、专业特点,制定具体培养目标。

二、研究方向本培养方案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设置。

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包括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4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方案将各二级学科的研究方向和课程一并列出,方案中除规定的各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必修的公共课和专业必修课外,对所列的专业选修课,各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可根据其研究方向加以选择。

具体研究方向如下:(一)食品科学1.食品生物技术2.食品保藏机理3.农产品深加工与转化4.食品质量控制与安全5.动物性食品科学利用技术(二)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1.淀粉改性与转化技术2.植物蛋白高效利用3.油脂与油脂化工4.粮油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的新工艺、新技术(三)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1.农产品深加工与综合利用2.农产品保鲜、加工机理及工程化3.农产品加工机械设备4.农产品包装工程技术(四)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1.水生动物产品品质控制2.水生生物资源综合利用3.水产资源功能性产品开发三、学制与学习年限食品科学硕士研究生学制2-3 年,基本学业年限为 3 年,最长为 5 年。

根据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可申请提前毕业,但原则上提前毕业时间不超过 1 年。

四、培养方式实行导师负责制,在以导师为主的同时,建立导师指导小组,小组成员可聘请校外知名教授和专家,由导师和指导小组全面负责培养工作,包括思想教育、学风教育、培养计划制定、学位论文指导等。

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Master Program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代码:0832)一、学科方向1. 083201 食品科学,Food Science2. 083202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Cereal, Oil and Vegetable protein Engineering二、学制学制3年,硕士生的学习年限,根据情况可适当延长,最长不得超过5年。

硕士生的培养方式分为全日制和兼读制两种。

硕士生如在学期间提前完成培养计划,通过学位课程考试和学位论文答辩,各方面表现突出,可申请提前毕业。

3年制全日制优秀研究生最多可提前半年毕业,兼读制研究生学习年限不少于3年。

2年制研究生不能提前毕业,具体按《暨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执行。

三、课程设置本学科要求修满26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7学分,专业学位课9学分,非学位课程10学分。

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开课单位考核方式学科方向公共学位课105590ma01基础英语(Fundamental English)80 4 1 外语学院考试各方向105590ma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The Research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36 2 2 社科部考试各方向105590ma20自然辩证法概论Outline of Natural Dialectics18 1 2 社科部考试各方向专业学位课083200mb01高级食品化学Advanced Food Chemistry60 3 1 食品系考试各方向083201mb03食品生物技术Food Biotechnology60 3 1 食品系考试各方向083201mb02现代食品加工学Modern Food Technology60 3 1 食品系考试各方向非学位课080300md01学科前沿讲座Seminar on Frontier of Food Science30 1 2 研究生院考查各方向必选083201mc14专业英语Professional English30 1 1 食品系考试各方向必选083201mc01食品添加剂制备与应用Food Additives Preparation andApplication40 2 1 食品系考查083202mc03油脂化学及工艺学Edible Oil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40 2 1 食品系考试方向2必选083201mc02有机波谱学Organic Spectroscopics40 2 1 食品系考试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开课单位考核方式学科方向非学位课083201mc03 功能性食品Functional Food40 2 1 食品系考查083201mc05食品质量与安全研究进展Advances in Food Quality and Safety40 2 1 食品系考查083201mc08食品分离技术Food Separation Technology40 2 2 食品系考查方向1必选083201mc12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Experimental Design and Data Analysis40 2 1 食品系考试083201mc13现代食品分析技术Modern Food Analysis Techniques40 2 1 食品系考试083202mc04谷物化学及工艺学Cereal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40 2 1 食品系考试083202mc02植物蛋白工艺学Vegetable Protein Technology40 2 2 食品系考试说明:学科前沿讲座含心理讲座(最多4次)。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 083200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一、专业简介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以化学、生物学、化学工程学为基础,涵盖食品科学(包括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食品标准、食品资源学等)、食品工程(食品工程单元设备、食品机械、食品检测与控制和食品工厂设计等)、食品加工工艺和过程(包括各典型食品加工工艺过程、用新工艺加工传统食品等)等内容。

二、培养目标本学科学位获得者应忠于祖国,具有高尚的品德、健全的心理、健康的身体和热爱食品科学与工程事业的精神。

本学科培养具有扎实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了解学科前沿、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和较高外语、计算机水平,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教学、科研、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等工作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三、研究方向及简介1.食品科学研究食品的物理、化学及生化性质,食品加工原理及加工工艺、贮藏理论、分析检测,食品新资源的开发及综合利用,食品添加剂的开发利用。

2.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研究农产品贮藏保鲜、精深加工、生物有效成分提取、功能性食品开发的基础理论和产业化技术。

3.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研究鱼、虾、贝类、棘皮类、甲壳类和藻类等水产品的精深加工、贮藏保鲜、功能性食品开发的基础理论和产业化技术。

4.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研究粮食和油脂、植物蛋白资源的生物化学特性、营养活性以及现代加工技术,利用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对粮、油、植物蛋白资源及其副产物进行深度开发研究及产业化研究。

四、学习年限学制3年,硕士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可在基本学习年限基础上延长1年(不含休学年限)。

五、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硕士研究生达到毕业标准的总学分不低于28学分,包括学位必修课、选修课、实践环节和学术报告环节,其学位必修课不低于16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学术报告环节2学分。

课程设置见附表。

(一)实践环节(必修)实践环节是培养研究生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研究生必须完成实践环节,计2学分。

学科、专业代码083201名称食品科学

学科、专业代码083201名称食品科学

学科、专业代码083201名称食品科学一、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及学术队伍
二、培养目标
三、研究生课程学习及学分的基本要求
学制:2~4年
总学分38学分
其中公共学位课必修 3 门共7 学分专业(或专业基础)学位课必修 5 门共12 学分
非学位课须修6-7 门共14 学分
教学或社会实践 2 学分必修环节:论文选题(开题报告) 1 学分
学术活动 1 学分
发表论文 1 学分
五、实践环节(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基本要求(包括时间安排、内容、
工作量、考核方式
六、学术活动(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环节的基本要求(包括次数、内容、考核方式)
七、文献阅读的基本要求
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第十届食品与生物学科高水平SCI论文撰写与投稿技巧研修班招生简章

第十届食品与生物学科高水平SCI论文撰写与投稿技巧研修班招生简章
3 在顶级期刊发表论文的有效方法
Chi-Tang Ho教授:美国化学会会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英国食品科技院院士、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美国新泽 西州罗格斯大学食品科学系杰出教授。发表了1010篇SCI和国际期刊文章及228章书籍,并编辑或共同编辑了39篇专著。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副主编、Molecular Nutrition and Food Research高级编辑。
5 如何撰写和发表高质量科技论文 王应宽主编: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秘书长、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主编与《农业工程学报(EI)》《农业工程技术》总编/社长。主持或参加国家科研项

收费标准:教师 1400 元,普通在校学生 1000 元(不含在职攻读学位人员),包括学费、资料费、餐费、证书费等。
汇款方式:
银行汇款:
户 名:中国食品杂志社
开户行:工行阜外大街支行
帐 号:0200049209024922112 行 号:102100004927
注:会议期间统一安排住宿,费用自理。
10. 报到手续:报到时请携带身份证,在校学生请携带身份证及学生证,以核对身份证号信息。 11. 培训班联系人:
2 在 SCI 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步骤和技巧
孙东晓教授:新西兰皇家科学院属下的新西兰食品科技院院士, 国际农业和生物系统工程国际委员会“功能食品、健 康食品和营养”工作平台主席,中国科技部高端外国专家人才, 广东省食品学会首席专家,广州市科普名师, 首批 山东院士专家联合会会员,以及华南理工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和河南大学讲座教授/卓越教授。先后任爱思唯尔国际百 科全书领域主编,以及 SCI 英文期刊 Food Chemistry 高级主编和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科学主编,发表 SCI 论文 200 余篇,国际论著书章 20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0832)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0832)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0832)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针,培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立场,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创新精神,较高的专业素质,可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政府机关、企业和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推广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1.政治思想要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学术正派,团结协作,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的理想。

2.业务水平要求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论研究或技术研究中有新见解。

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学术素养及能力掌握本学科某一领域试验设计方法、试验技术及数据处理手段;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诚实工作的能力;具备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获取知识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技术实验等实践能力;具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善于与他人沟通与合作,遵守学术规范。

4.身心素质具有能够承担本学科范围内各项专业工作的良好体魄。

二、学科方向1.食品科学主要研究内容为食品生物技术、食品保藏机理、农产品深加工与转化、食品质量控制与安全、动物性食品利用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与开发。

2.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主要研究内容为淀粉改性与转化技术、植物蛋白高效利用、油脂与油脂化工、粮油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粮油的品质控制等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3.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主要研究内容为农产品保鲜、加工机理及工程化、农产品加工机械设备、农产品包装工程等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4.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主要研究内容为水产品的保鲜、水产品的加工、水生生物综合利用、水产品的品质控制等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科技学院2019年上半年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安排
1、第一组
时间:5月30日13:30-17:00
地点:第三实验楼A105
委员:杨胜远教授(岭南师范学院)、章超桦教授、秦小明教授、曹文红教授、郑惠娜副教授、曾少葵教授
秘书:高加龙博士
研究生(共4人):张帅(食品科学与工程)、孙瑞坤(食品科学与工程)、刘琳琳(食品科学与工程)、张雪妍(食品科学与工程)
2、第二组
时间:5月23日8:30-11:30
地点:第三实验楼A105
委员:李普旺研究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王标诗副教授(岭南师范学院)、吉宏武教授、刘书成教授、毛伟杰副教授、郝记明教授级高工、曹文红教授
秘书:高静博士
研究生(共4人):全沁果(食品科学与工程)、罗帅(食品科学与工程)、段伟文(食品科学与工程)、董安迪(食品加工与安全)
3、第三组
时间:5月31日8:30-11:30
地点:第三实验楼A105
委员:杨胜远教授(岭南师范学院)、洪鹏志教授、杨萍教授、周春霞副教授、刘唤明副教授、李承勇副教授
秘书:周春霞副教授
研究生(共3人):李婷(食品科学与工程)、莫日坚(食品科学与工程)、袁琼(食品科学与工程)
4、第四组
时间:6月4日8:10-12:00
地点:兴海楼201
委员:江黎明教授(广东医科大学)、李雁群教授、宋采教授、雷晓凌教授、千忠吉副教授、赵云涛副教授
秘书:张永平博士
研究生(共7人):古敏晴(食品科学与工程)、阳雯娜(食品科学与工程)、李亚娟(食品科学与工程)、陈美芳(食品科学与工程)、杨静明(食品科学与工程)、颜玲(食品科学与工程)、巩芳(食品科学与工程)
5、第五组(含博士生)
时间:5月26日8:30-12:00
地点:第三实验楼A105
委员:陆兆新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博导)、吴燕燕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博导)、杨胜远教授(岭南师范学院)、吉宏武教授博导、刘颖教授博导、孙力军教授博导
秘书:房志家博士
研究生(共4人):王润东(食品科学,博士生)、陶森(食品科学与工程)、吴雅茜(食品科学与工程)、王亚昊(在职食品工程)
6、第六组
时间:5月31日14:30
地点:第三实验楼A105
委员:杨胜远教授(岭南师范学院)、钟赛意副教授、夏杏洲副教授、王维民教授、黄和教授、王玲副教授
秘书:陈建平博士
研究生(共4人):李倩(食品科学与工程)、周斯仪(食品科学与工程)、刘海韵(食品科学与工程)、梁裕崴(食品科学与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