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年上海

合集下载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2017年,上海)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2017年,上海)
9 ] 中男性发病率为 4 2 . 9 3 / 1 0万, 女性为 1 9 . 0 3 / 1 0万 [ 。目前
告, 我国每年胃癌预估新发病例为 6 7 . 9万例, 死亡病例 4 9 . 8 万例,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均高居第二位, 我国
3 ] 胃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约占全球 4 2 . 6 %和 4 5 . 0 %[ 。因
·9 2 ·
C h i nJ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 2 0 1 8 ,V o l .·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 草案) ( 2 0 1 7年, 上海)
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㊀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㊀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㊀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健康管理与体检专业委员会 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㊀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学专业委员会 ㊀㊀一、 前言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 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 康。近数十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 良好饮食习惯 的形成、 幽门螺杆菌( H e l i c o b a c t e r p y l o r i ,H p ) 的根除等因素, 胃癌发病率总体有所下降, 但其发病率在全球仍高居男性肿 瘤第四 位, 死 亡 率 位 居 第 三 位, 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 2
1 0 ] 人群进行胃癌普查 [ 。既往筛查对象多采用“ 高危人群” 的
此, 降低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 健康问题, 也符合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目前我国发现的胃癌约 9 0 % 属于进展期, 而胃癌的预 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 进展期胃癌即使接受了外科手术治 疗, 5年生存率仍低于 3 0 %
[ 8 ] 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 2 0 1 4年 4月·长沙) 》 , 确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全文)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全文)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全文)一、引言胃癌系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成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 感染率高达 40%-60%,属于胃癌高发国家,每年胃癌新发病例约 40 万例,死亡约 35 万例,新发和死亡均占全世界胃癌病例的 40%,降低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胃癌的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进展期胃癌即使接受了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5 年生存率仍低于 30%,且生活质量低,给家庭及国家带来沉重的负担。

而大部分早期胃癌在内镜下即可获得根治性治疗,5 年生存率超过 90%,大大节约了医疗资源,但是目前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治率低于 10%,远远低于日本 (70%) 和韩国(50%)。

《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 (2004-2010)》明确指出,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降低死亡率及提高生存率的主要策略。

因此,在胃癌高危人群中进行筛查和内镜早诊早治,是改变我国胃癌诊治严峻形势的高效可行途径。

目前,国际上胃癌相关共识主要有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 (NCCN) 指南,欧洲肿瘤内科学会 (ESOM)、肿瘤外科学会(ESSO)、肿瘤放射学会(ESTRO) 联合诊治随访指南和日本胃癌学会指南。

2011年我国卫生部颁布《胃癌诊疗规范(2011 版)》,随后印发了指导市、县级医院和农村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的《胃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但国内尚缺乏涵盖胃癌筛查与内镜早期诊治等内容的共识意见。

为此,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联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组织我国消化、内镜、病理、外科、肿瘤等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该共识意见。

二、定义及术语1.本共识所称的胃癌包括食管胃交界部癌(贲门癌)。

2. 早期胃癌:(1)早期胃癌 (early gastric cancer):癌组织仅局限于胃黏膜层或黏膜下层,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

《胃癌早诊早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胃癌早诊早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02
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也居高不下,严重威胁人民健康

胃癌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 括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 惯、吸烟、遗传等。
03
胃癌早期症状隐匿,易与胃炎、 胃溃疡等良性疾病相混淆,导致
诊断延误。
04
早诊早治重要性
01
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高 达90%以上,而进展期 胃癌的5年生存率则大幅 下降。
《胃癌早诊早治中国专家共识( 2023版)》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3-11
目录
• 共识背景与意义 • 胃癌筛查策略与方法 • 早期诊断与评估标准 • 早期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 患者管理与随访监测建议 • 共识推广实施与未来展望
01
共识背景与意义
胃癌流行现状及危害
01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 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03
预后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
预后评估主要依据患者术后病 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因 素进行。
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性 别、肿瘤部位、病理类型、治 疗方式等。
对于不同预后的患者,应采取 针对性的随访和治疗措施,以 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04
早期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早期治疗原则及适应证把握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者。
手术范围
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和浸润深度 等因素,确定手术范围,以实现
根治性切除。
淋巴结清扫
对于存在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患者 ,需进行淋巴结清扫,以降低复
发和转移的风险。
非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药物治疗
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药物治疗可 缩小肿瘤、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放射治疗
主要用于辅助手术治疗,可缩小肿瘤、缓解症状 、提高手术切除率。

2023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检验技术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3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检验技术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3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检验技术专家共识(完整版)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由于早期胃癌无明显症状,临床发现的胃癌约90%属于进展期,严重降低了5年生存率。

胃镜和活检是公认的诊断胃癌的金标准,但我国人口众多,资源分配有限,难以实现大规模筛查,而早期诊断相关检验技术具有无创、便捷、灵敏度高等特点,能够实现早期胃癌的筛查。

通过分析近年来已用于临床早期诊断胃癌的相关检验技术,包括呼气检测、血清学免疫检测和分子检测技术,探讨早期胃癌相关标志物,例如幽门螺杆菌、胃蛋白酶原、胃泌素、肿瘤标志物及DNA甲基化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特点,并提出了共识性意见,旨在为患者、临床医师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提供规范、临床应用价值高的检验技术指导和筛查策略。

胃癌是我国发病率第一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根据《2020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胃癌新发478 508万例,发病率约33.06/10万,居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第2位;死亡373 789万例,死亡率约25.82/10万,位列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第3位[1]。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和胃癌筛查不足是我国胃癌高发的关键因素。

我国目前Hp感染率达50%~56%,约7亿人被感染[2]。

在过去60年,西欧和北美的胃癌发病率逐渐下降,部分原因归功于分餐制控制了Hp传播,降低了胃癌发生风险[3, 4]。

除胃癌风险因素减少和生活习惯改善等因素[2,5],对胃癌高危人群进行胃癌筛查已成为有效方法之一[6, 7, 8, 9]。

据数据统计显示,胃癌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仅16个月[10],为了延长患者5年生存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无疑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因此,提升我国早期胃癌检验技术水平,提高早期胃癌筛查覆盖率是降低我国胃癌死亡率和提升早期胃癌检出率的重要措施[11, 12]。

早期胃癌预后良好,5年总生存率达90%以上[13, 14],进展期胃癌5年生存率仅为30%[15, 16]。

《2019年中国幽门螺杆菌根除与胃癌防控的专家共识意见》

《2019年中国幽门螺杆菌根除与胃癌防控的专家共识意见》

《2019年中国幽门螺杆菌根除与胃癌防控的专家共识意见》由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和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GECA)牵头,组织消化病领域、Hp研究领域、胃癌外科领域、流行病学领域、卫生经济学领域、健康管理领域的数十位专家,以及国际知名的胃癌和Hp 领域专家学者,就Hp根除与胃癌防治的关系问题开展讨论。

本共识基于循证医学依据和Delphi方法,在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Hp根除与胃癌预防、Hp筛查与根除策略3个领域达成初步共识。

共识进一步理清了Hp与胃癌的关系,以及如何依据二者关系制定今后的胃癌防控策略,对于我国开展胃癌的早筛、早诊、早治工作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全文共20条陈述,要点如下:一、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陈述1:我国是H.pylori高感染率国家。

证据质量:高共识水平:100.0%➣我国目前的Hp感染率为40%~60%;➣2005至2011年中国的另外一项涵盖24个地区51025名体检人群的Hp 感染情况调查显示,Hp总体感染率为49.5%;➣不同年龄层次人群Hp感染率存在差异;值得注意的是,<20岁人群Hp 感染率仍高达37.1%。

陈述2:Hp是一种感染性疾病。

证据质量:高共识水平:100.0%➣Hp感染患者中15%-20%发生消化性溃疡,5%-10%发生Hp相关性消化不良,1% 发生胃恶性肿瘤(胃癌、MALT淋巴瘤);➣多数感染者并无症状或并发症,但所有感染者都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即Hp 胃炎。

Hp感染与慢性活动性胃炎之间的因果关系符合Koch原则。

➣Hp可以在人→人之间传播(主要是经口传播)。

因此,Hp感染无论有无症状,伴或不伴有消化道溃疡和胃癌,都是一种感染性疾病。

陈述3:Hp感染是我国胃癌的主要病因。

证据质量:高共识水平:86.7%➣Hp感染是胃癌发生的环境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根据国家癌症登记中心资料,2015年胃癌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2位;➣肠型胃癌(占胃癌极大多数)发生模式为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已获得公认;➣Hp感染者均会引起慢性活动性胃炎,在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的发生和发展中也起重要作用,因此Hp感染在肠型胃癌发生中起关键作用。

早期胃癌筛查评分系统的在体检人群的应用

早期胃癌筛查评分系统的在体检人群的应用

早期胃癌筛查评分系统的在体检人群的应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合肥 230001【摘要】目的:探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在胃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方法:检测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幽门螺杆菌及胃镜检查,按照胃癌筛查评分系统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入组的363例中,胃癌组4例、异型增生组39例、癌前病变组27例、肠化生组70例、萎缩性胃炎组45例、浅表性胃炎组178例。

胃癌组、癌前病变组、异型增生组、肠化生组、萎缩性胃炎组的评分水平分别为14.0±3.74、12.0±4.72、10.08±5.82、11.14±4.9、10.08±3.83。

各组均值均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组(8.11±4.52)。

结论: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用于我国体检人群的胃癌筛查有一定价值,但仍有待完善和优化。

【关键词】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胃癌筛查评分系统;胃癌胃癌(gastric cancer)是最常见的消化系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胃癌发病率居所有肿瘤2位,肿瘤相关病死原因居第3位[1]。

早期胃癌没有特异性症状,当临床症状变得明显时已是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其5年生存率约为10%,而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期可达90%以上[2-4]。

因此早期发现胃癌变得尤为重要。

我国胃癌筛查起步较晚,很多地区对于胃癌筛查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与胃癌筛查的难度和准确度有关系。

我国推出的新ABC法(即血清胃泌素17(G-17)和胃蛋白酶原(PG)联合幽门螺杆菌(HP)感染检测)胃癌筛查对国外ABC法进行改进后,筛查效果有明显提高[5]。

血清检测联合内镜的筛查策略具有更好的费用-效果比[6]。

但是,新ABC法仅依靠血清指标判断,采用阳性/阴性判断。

而不同检测方法的结果意义即“权重”不同,这可能限制了ABC法的应用性。

2018年,国内专家经过多中心研究结果提出的创新性胃癌筛查评分系统[7],为筛查早期胃癌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工具。

胃癌筛查3种评分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胃癌筛查3种评分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胃癌筛查3种评分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王华 王弦 石振旺[摘 要] 目的 评价新的胃癌筛查评分(即李氏评分)、日本评分法及ABC 法在早期胃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及门诊患者147例。

在记录相关信息后,采用日本评分法、李氏评分及ABC 法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分。

根据患者的内镜病理检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 )曲线,分别采用日本评分、李氏评分及ABC 法确定诊断早期胃癌的最佳分界点。

计算并比较3种评分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结果 纳入的147例患者中检出胃癌5例(3.4%),萎缩伴或不伴癌前病变65例(44.22%)。

日本评分、李氏评分及ABC 法诊断早期胃癌的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6、0.736及0.594。

日本评分最佳分界点为5.5分,即认为日本评分≥6分为早期胃癌筛查标准,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3%和31.2%。

李氏评分最佳分界点为9.5分,即认为李氏评分≥10分为早期胃癌筛查标准,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4%和63.6%;ABC 法最佳分界点为B 和C 之间,即认为ABC 法≥C 为早期胃癌筛查标准,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0.0%和58.4%。

结论 李氏评分特异度优于日本评分及ABC 法,日本评分灵敏度优于李氏评分及ABC 法。

[关键词]李氏评分法;日本评分法;ABC 法;胃癌;癌前病变doi:10.3969/j.issn.1000-0399.2023.08.011Study o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three scoring methods for gastric cancer screening WANG Hua 1,WANG Xian 2,SHI Zhenwang 11.Gastroenterology Department,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Hefei,Hefei 230000, China2.Pathology Department,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230601,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SHIZhenwang,******************[Abstract ]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new gastric cancer screening score ( Li’s score). ,Japanese scoring methods and ABC methodfor screening early gastric cancer in early gastric cancer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 Methods A total of 147 inpatients and outpatients in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Hefei City from June 2018 to December 2021 were collected.After recording the basic information, all volunteers were scored using the Li’s scoring method,Japanese scoring method and ABC method.The subjects’ work characteristics (ROC curve) were drawn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endoscopic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to indicate early gastric cancer, to determine the best cut-off point forthe diagnosis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by the Li’s scoring method,Japanese scoring method and ABC method, respectively.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both scoring methods were calculated as well. Results Among the 147 patients included, 5 (3.4%) had gastric cancer and 65(44.22%) had atrophy with or without precancerous lesions.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of Li’s scoring method,Japanese scoring method and ABC method, in the diagnosis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was0.686、0.736and 0.594, respectively. The best cut-off point of Japanese scoring method was 5.5, that is, Japanese score ≥6 was considered as the criteria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 screening, and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ere 94.3% and 31.2%, respectively.The best cut-off point of Li’s scoring method was 9.5, that is,Li’s score ≥10 was considered as the screen⁃ing standard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 and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ere 71.4% and 63.6%, respectively.The best cut-off point of ABC method was between B and C, that is, ABC method ≥C was considered as the screening standard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 and the sensitivity andspecificity were 60.0% and 58.4%, respectively.The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in Li’s scoring is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at in Japanese scoring and ABC method. Conclusions The Li’s scoring method has better specificity than the Japanese scoring method and ABC method, and theJapanese scoring method has better sensitivity than the Li’s scoring method and ABC method.[Key words ] Li ’s scoring ;Japanese scoring ;ABC method ;gastric cancer ;precancerous lesions作者单位:230000 安徽合肥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王华,石振旺) 230601 安徽合肥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王弦)通信作者:石振旺,******************本文引用格式:王华,王弦,石振旺.胃癌筛查3种评分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 ].安徽医学,2023,44(8):929-933.DOI :10.3969/j.issn.1000-0399.2023.08.011胃癌发生率在世界恶性肿瘤中高居第五位,也是导致癌症死亡的第四大原因[1-2]。

1-癌症筛查课后作业

1-癌症筛查课后作业

1、从生存获益原则来看,肝癌是早诊获益率相对较高的肿瘤正确答案:错2、防癌体检的概念是在常见癌症的高风险人群中发现早期的恶性肿瘤或部分常见恶性肿瘤的癌前病变,并对发现异常的人群及高风险人群进行有效管理的体检方式正确答案:对3、本次培训以专业技术培训为主正确答案:错4、美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双率下降是因为治疗手段的进步正确答案:错5、甲状腺癌是近年来上升最快的肿瘤,应该重视其筛查早诊正确答案:错6、癌症发病率升高的根本原因正确答案:D 人口老龄化7、我国癌症治疗目前的五年生存率是正确答案:C 40%8、中国男性死亡率最高五种肿瘤是:正确答案:D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9、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2019,上海)提出的筛查短期目标是:正确答案:C 提高参与率,D 提高结肠镜筛查质量10、防癌体检的原则是:正确答案:A 常见癌症,B 高危人群,C 确切手段,D 合理间隔,E 安全微创11、1、机会性筛查一般不作卫生经济学评价正确答案:对12、大便潜血化学法(gFOBT)筛查结直肠癌的敏感性要高于免疫法(FIT)正确答案:错13、一个肿瘤筛查确切手段的确定一般需要做人群筛查验证,证明其可以降低该肿瘤的人群死亡率正确答案:对14、对于结直肠癌筛查来讲,序贯筛查的策略既适合于人群筛查,也适合于机会性筛查正确答案:对15、胃肠超声造影、胶囊胃镜的筛查手段适合于机会性筛查正确答案:对16、可独立作为肿瘤筛查的肿瘤标记物是正确答案:D 血PSA17、最适合筛查的两种肿瘤是:正确答案:D 结直肠癌和宫颈癌18、乙肝携带者筛查肝癌的合理间隔是:正确答案:B 六个月19、肠道肿瘤序贯筛查的方法包括正确答案:A 结肠镜,C 大便免疫法检测FIT ,D 大便DNA检测20、乳腺癌确切筛查方法是:正确答案:C 乳腺超声,D 乳腺钼靶21、大便化学法检测和免疫法检测在结直肠癌筛查中的效果是相当的正确答案:错22、结直肠癌是最适合筛查的肿瘤之一正确答案:对23、用结直肠镜检查作为大规模自然人群筛查的手段不适合我国正确答案:对24、粪便隐血普查可以使大肠癌死亡率降低正确答案:对25、我国结肠癌筛查的基本策略应该是正确答案:D 序贯筛查26、结直肠癌筛查中,有效性验证有循证医学证据(大样本随机对照筛查试验)的检查手段是正确答案:C 大便FIT定量检测27、阴性预测值高,结果阴性可有效排除结直肠癌的检查是正确答案:C 高敏大便FIT定量检测28、大便潜血检查最重要的质控指标是正确答案:A大便不能沾水29、适合我国结直肠癌筛查的手段有正确答案:A 高危问卷调查初筛,B 大便FIT 初筛,C 大便DNA检测,D 结肠镜筛查30、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2019,上海)推荐的适合我国结直肠癌初筛手段是正确答案:A 高危问卷调查,B 大便FIT检测,C 大便DNA检测1、传统宫颈细胞学的分类方法是哪种,该分类方法将细胞分为几级正确答案:巴氏,五级2、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是哪方面技术的重大革新正确答案:制片技术3、HPV病毒属于正确答案:双链闭环的DNA病毒4、HPV病毒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分别可引起的疾病是正确答案: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生殖道湿疣5、阴道镜检查的指征,以下不正确的是正确答案:宫颈柱状上皮外移6、张某,女,25岁,主因“孕16周,TCT提示HSIL,HPV52型(+),要求进一步诊治”就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导致我国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胃癌的治愈率较高,因此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非常重要。

为了统一我国的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们在上海举行了一次会议,并达成了共识。

本文将介绍这些专家共识的主要内容。

一、筛查对象和筛查方案
1.目标对象
根据国内外研究数据和实践经验,专家共识认为,高风险人群是胃癌筛查的重点对象。

高风险人群包括:家族中有胃癌史的人群、长期患有胃溃疡、慢性胃炎、胃肠道息肉、胃炎-胃肠道上皮内病变继发病变等疾病的人群。

2.筛查方案
专家共识提出了一套适用于我国的胃癌筛查方案。

包括:
(1)筛查方法:常规采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胃镜)作为首选方法进行胃癌筛查。

(2)筛查时间:对于高风险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直到筛查结果连续两次呈阴性为止。

(3)筛查结果划分:将筛查结果分为正常、炎症、不典型增生、胃癌可疑病变和确诊胃癌五种情况。

筛查结果为炎症、不典型增生、胃癌可疑病变的患者,需要进一步行组织学检查。

二、筛查结果处理和管理
1.炎症和不典型增生的处理
对于筛查结果为炎症和不典型增生的患者,建议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若干方案:对于炎症,积极治疗,继续随访观察;对于不典型增生,定期复查(如每3-6个月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直至排除胃癌。

2.胃癌可疑病变的处理
对于筛查结果为胃癌可疑病变的患者,专家共识意见建议进行组织学检查,以确定确诊。

3.确诊胃癌的管理
对于确诊为早期胃癌的患者,专家共识意见建议及时手术切除病变组织,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术后辅助治疗(如化疗)。

对于晚期胃癌患者,手术切除后联合放疗和化疗,可以提高疗效。

三、筛查工作推动
为了推进早期胃癌筛查工作,专家共识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胃癌的认识和关注,推广早期胃癌筛查的重要性。

(2)完善筛查网络:建立完善的早期胃癌筛查网络,包括筛查机构的设置和人员培训等。

(3)完善管理流程:建立胃癌筛查的标准操作流程,确保筛查质量和准确性。

(4)加强数据管理:建立胃癌筛查的数据库,用于记录和分析筛查结果,为筛查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

以上是专家在年上海举行的会议上达成的早期胃癌筛查流程的共识意见。

这些共识意见为我国的早期胃癌筛查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有助于提高早期胃癌的发现率和治愈率,减少胃癌相关的死亡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