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合集下载

(六年级数学教案)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六年级数学教案)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六年级数学教案课题一: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用方程解)(A)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35页的例1、例2及其“做一做”,练习九的第1~5题.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下列各题.÷ ÷ ÷ ÷÷ ÷ ÷ ÷2.一个儿童体重35千克,他体内所含的水分占体重的.他体内的水分重多少千克?做第2题时,要求学生用图来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把谁看作单位“1”?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分析、思考过程和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二、新课1.教学例1.教师出示例1:一个儿童体内所含的水分有28千克,占体重的.这个儿童体重多少千克?教师提出下列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和回答.(1)让学生用图表示题里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指导学生画出下图.)(2)把例1和复习中的第2题进行比较,两道题里哪几个数量是相同的?哪几个数量是不同的?(水分占体重的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复习题是已知儿童的体重35千克,例1是已知儿童体内所含的水分有28千克.)(3)两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无变化?(复习题的已知条件中一个是儿童的体重,一个是水分占体重的;例1的已知条件都是有关儿童的.问题不一样,复习题是求水分的重量,例1是求儿童的体重.)(4)例1中哪个量是单位“1”?写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式.(儿童的体重是单位“1”.相等关系式是体重×=体内水分的重量.)(5)怎样利用相等关系式列方程来解答?(学生解答时,教师注意学生设未知数是否正确,书写是否规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答后,让学生口述检验过程.2.做教科书第49页“做一做”的题目.让学生先确定单位“1”,列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式,然后列方程解答,并要求检验.做完后集体订正.3.教学例2.教师出示例2:一条裤子75元,是一件上衣价钱的.一件上衣多少钱?教师提出下列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和回答.(1)说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已知条件是裤子的价钱是75元,裤子价钱是上衣的.问题是求一件上衣多少钱.)(2)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在已知条件中,裤子价钱是上衣价钱的,所以要把上衣的单价看作单位“1”.)(3)题目中有几个量相比较,能否用线段图表示出来?(题中有上衣和裤子的价钱,是两个量相比较,需要画两条线段来表示这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教师指导学生画出下图.)(4)图中的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应该怎样求?(引导学生利用等量关系式列方程来解答.)学生解答时,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并提醒学生要进行检验.做完后集体订正.4.做教科书第50页“做一做”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三、巩固练习1.做练习九的第1题.让学生先读题,再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回答,并要说明理由.2.做练习九的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时要学生说明理由.3.做练习九的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四、小结教师: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抽象,常常需要用图来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所以解题时要利用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题思路.●五、作业练习九的第3题和第5题.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用方程解)课题一: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用方程解)(B)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35页复习、例1、例2及做一做的习题,练习九的第1~5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通过分析除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探究乘、除法应用题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电脑、CAI课件、直尺,学生每人准备小尺.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下面各题中应该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1)棉田的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2)小军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3)故事书的本数占图书总数的.(4)汽车的速度相当于飞机速度的. 2.填空.(1)白兔的只数占总只数的,总只数×=().(2)甲数正好是乙数的,()×=().(3)男生人数的恰好和女生同样多,()×()=(). 3.出示课本复习题,要求学生先独立解答,完成后同桌互相说说,回答下面问题,再集体订正.(1)把谁看作单位“1”?(2)单位“1”的量知道吗?(3)已知单位“1”,怎样求它的是多少呢?(4)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4.揭示课题.同学们都能正确分析和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分数除法应用题又如何解答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板书课题:分数除法应用题).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1)读题并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2)画示意图并由图分析数量关系.①是哪个数量的?以哪个数量为标准把它看作单位“1”?②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③单位“1”的是谁?在图中怎样表示?逐步完成线段图.④谁能根据题意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找出等量关系式?板书等量关系式:体重×=体内水分的重量⑤怎样解答呢?(3)解答过程.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后自己列方程解答.一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并口述检验的方法.(4)比较复习题与例1,两题在结构和解法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学生分小组讨论,反馈后归纳小结.结构上:相同点:叙述的事情和数量关系都没变.不同点:已知条件和问题互相交换.解法上:相同点:都要先确定单位“1”的量.不同点:复习题中单位“1”是已知的,用乘法计算.例1中单位“1”是未知的,可用方程解答.(5)教师强调.解答分数应用题要认真审题,确定好单位“1”,然后分析它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从而确定用什么方法解答.(6)练习.第34页“做一做”,学生自己解答,订正时请2~3名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2.教学例2.一条裤子的价格是75元,是一件上衣的,一件上衣多少钱?(1)启发学生自己画线段图.①题中有几个量?根据题意,如果用线段图表示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需要几条线段?②先画表示什么价格的线段?为什么?③表示裤子价格的线段应画多长?根据是什么?④根据老师的提示共同逐步完成线段图.(2)学生分小组自己分析数量关系.(3)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教师巡视,注意对学困生进行指导.(4)集体订正,指名说说解题思路.(5)练习.第35页“做一做”,先画线段图,后独立解答,订正时说说数量关系式. 3.阅读课本第34~35页的内容,着重看书中想的部分.教师强调:例1中的表示的是部分与总体的关系,只要画一条线段即可.例2中的表示一种量是另一种量的,要画两条线段.三、巩固练习 1.练习九的第1题.先让学生自己读题,分小组讨论,说说把谁看作单位“1”,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怎样,再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2.练习九的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把思路说给同桌听,集体订正时,指名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3.独立作业,练习九的第2、4、5题.四、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单位“1”已知用什么方法解答?未知呢?板书设计分数除法应用题例1 一个儿童体内所含的水分有28千克,占体重的.这个儿童体重有多少千克?体重×=体内水分的重量解:设这个儿童体重x千克 x×=28 x=28÷ x=28× x=35 答:这个儿童体重35千克.例2一条裤子的价格是75元,是一件上衣的,一件上衣多少钱?上衣的单价×=裤子的单价解:设上衣的单价是x元 x×=75 x=75÷x=75× x=112.5 答:一件上衣112.5元.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乘法应用题以及用方程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逆解题,从而认识到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也突出了分数除法的意义,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数量关系的分析,判断哪个量是单位“1”,难点是用解方程的方法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本节课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通过形式多样的复习铺垫,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习新知作好充分的准备.第二层是新课的教学,分为三个步骤.(1)例1的教学通过教师的逐步图示和引导,着重帮助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使学生明确这种题分析的思路与乘法应用题是一致的,再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明确解题基本方法,通过比较复习题与例1的异同,让学生感知乘、除法的内在联系,最后口述检验,旨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2)例2与例1的不同之处只是涉及到两种量,教学时着重指出需画两条线段,再放手让学生自己解答,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3)指导学生看书,培养学生初步的学习能力,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第三层是巩固练习,安排上循序渐进.第1题加强找单位“1”的基本训练,这是解题的基础,第3题叙述上稍有变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同时也注重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用方程解)。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应用题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应用题

?人
比航模小组多
1 4
25人
1
2
美术小组有25人,美术小组的人数比 航模小组多 1 。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4
航模小组人数+美术小组比航模小组多的人数=美术小组人数
解:设航模小组有x人。
x+
1 4
x=25
(1+
1 4
)x=25
x=25÷
5 4
x=20
答:航模小组有20人。
美术小组有25人,美术小组的人数比
航模小组多
1 4
。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航模小组人数×(1+
1 4
)=美术小组人数
解:设航模小组有x人。
(1+
1 4
)x=25
x=25÷
5 4
x=20
25÷(1+
1 4
)
答:航模小组有20人。
小刚家九月份用水12吨,比八月份节约
了1 ,八月份用水多少吨?
7
?吨
八月份: 九月份:
比八月份节约1
7Hale Waihona Puke 12吨12.校园里栽杨树30棵,比柳树少
1 4
里栽柳树多少棵?
,校园 ,校园
3.校园里栽柳树40棵,杨树比柳树少 1 ,
4
校园里栽杨树多少棵?
再见
1.校园里栽杨树30棵,比柳树多 1
4
里栽柳树多少棵?
2.校园里栽杨树30棵,比柳树少
1 4
里栽柳树多少棵?
,校园 ,校园
3.学校食堂今天吃了茄子120千克,还剩下原
有茄子的
1 5
。原有茄子多少千克?
综合练习(先画图,再写出数量关系式,最后列式解答)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教案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教案

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教学内容】教材39页的内容,处理练习十的5--9题。

【学习目标】1、掌握用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2、学会运用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教具、学具】小黑板【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过渡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二、揭示目标: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这个目标能当堂达到吗?三、自学指导: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39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

请看自学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39页的例2,重点看线段图和蓝色内容。

思考:1、列方程的依据是什么?怎样设未知数?2、解答这类应用题的方法是什么?(5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相类似的题)四、先学:(一)看书(看一看):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二)检测(做一做):过渡语:(5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全部放下,师:大家都看完了,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

请看检测题40页第4题,老师抽两名同学上堂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

要求:大家要把字写得大小适中、字体端正。

比赛开始!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一)更正: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黑板上同学做的,如发现错误或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上堂更正或补充(订正时用黄色粉笔)。

(二)讨论(议一议):过渡语:大家肯动脑,帮助更正,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1)看“解设”,认为对的请举手。

为什么?小结:设单位“1”的量为x,另一个量用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2)认为方程列对的请举手?为什么?板书:水的质量—水的质量×110=冰的质量水的质量×(1—110)=冰的质量(3)看计算过程和结果以及答句,认为对的请举手?。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教学设计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教学设计

已知⼀个数的⼏分之⼏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题教学设计已知⼀个数的⼏分之⼏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题教学设计已知⼀个数的⼏分之⼏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题教学设计教学⽬标:知识⽬标:使学⽣学会掌握“已知⼀个数的⼏分之⼏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题的解答⽅法,能熟练地列⽅程解答这类应⽤题。

能⼒⽬标:进⼀步培养学⽣⾃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提⾼解答应⽤题的能⼒。

情感⽬标:培养学⽣良好的分析能⼒和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程解答已知⼀个数的⼏分之⼏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题。

教学难点:分数除法应⽤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法。

教学过程:⼀、复习1、下⾯各题中应该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1)棉⽥的⾯积占全村耕地⾯积的2/5 。

(2)⼩军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3/8。

(3)故事书的本数占图书总数的 1/3。

(4)汽车的速度相当于飞机速度的1/5 。

2、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

(1)⽩兔的只数占总只数的1/3 。

(2)甲数正好是⼄数的4/5。

(3)男⽣⼈数的5/6恰好和⼥⽣同样多。

3、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1)根据测定,成⼈体内的⽔分约占体重的1/3,⽽⼉童体内的⽔分约占体重的4/5 ,六年级学⽣⼩明的体重为30千克,他体内的⽔分有多少千克?(2)看看题⽬中所给的三个条件是否都⽤得上,并说说为什么。

(3)选择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确定出单位“1”,并引导学⽣说出数量关系式。

⼩明的体重×4/5=体内⽔分的重量(4)列式计算。

板书:⼩明的体重×4/5=体内⽔分的重量30×4/5=24(千克)⼆、新授1、教学例1的第⼀个问题:⼩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提供数学信息:根据测定,成⼈体内的⽔分约占体重的 1/3 ,⽽⼉童体内的⽔分约占体重的 4/5 ,六年级学⽣⼩明体内的⽔分有28千克,他的体重是多少千克?(1)读题、理解题意,寻找相关的数学信息,并画出线段图来表⽰题意。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教案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教案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教案(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教案教学内容:“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应用问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能够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这类简单的实际问题。

2、借助线段图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分析比较,找出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掌握解决问题的规律。

难点: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师:同学们我们第一单元已经学过了分数乘法应用题,老师现在来考一考你们学得怎么样?师出示复习题1、找出题中的单位“1”,并写出数量关系式。

2、应用题:爸爸的体重是75千克,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

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说明做此题要求:1.找出题中的单位“1”。

2.说出数量关系。

3.列式解答。

先让全班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抽一个学生到黑板板演,最后集体评讲。

师问:做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生异口同声的回答:找准单位“1”。

师:同学们真棒!找到了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钥匙了。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你们想学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吗? 生:迫不及待的回答:想。

师:那么我们这一节课就来探讨一下:“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好吗?生:大声地说: “好”!二、谈话引入新课1、小调查:你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千克?保留整十数。

学生回答。

2、师:我们对自己的身体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 我们的身体内有很多科学知识藏在里面呢,你们知道自己体内水分的含量吗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什么吗?生:水师:对!水是我们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它对我们人体是至关重要的,是构成我们人体组织的主要成分。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教学设计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教学设计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能够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这类简单的实际问题。

2.借助线段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分析比较,找出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掌握解决问题的规律。

难点: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练习题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口头分析。

找单位“1”,并说出等量关系式。

(1)小明集了100张邮票,姐姐集邮票的数量是小明的110。

(2)牛肉中蛋白质的含量约占15。

2.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

投影出示:一个儿童重35千克他体内所含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

他体内的水分是多少千克?学生动笔在练习本上做。

学生反馈汇报这道题如何画线段图。

学生分析,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求他体内的水分是多少千克也就是在求什么。

" 老师板书数量关系式:一个儿童的体重×45=这个儿童体内水分的质量 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例4:师:你能从题中找出哪些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学生根据复习题找出相关信息。

师板书: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小明体内有28 千克的水分。

小明重多少千克?2.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例4与复习题的第2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引导学生从已知条件和问题、单位“1”、数量关系式等几方面进行比较。

在学生汇报过程中,绘制下面的线段图。

板书:提问:在这个数量关系式中小明的体重是未知的,可以用什么来表示?让学生用含有未知数χ的等式表示这个数量关系式,即χ×45=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3.列方程解决问题。

小明重多少千克?老师:你会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这道题吗?学生汇报的同时,老师板书补充完整解题过程。

解:设小明的体重为χ千克。

χ×45=28 χ=28÷45χ=28×54χ=35老师引导学生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教学设计(含试卷)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教学设计(含试卷)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教学设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能力和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1、下面各题中应该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1)棉田的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2/5 。

(2)小军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3/8。

(3)故事书的本数占图书总数的 1/3。

(4)汽车的速度相当于飞机速度的1/5 。

2、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

(1)白兔的只数占总只数的1/3 。

(2)甲数正好是乙数的4/5。

(3)男生人数的5/6恰好和女生同样多。

3、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1)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1/3,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 ,六年级学生小明的体重为30千克,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2)看看题目中所给的三个条件是否都用得上,并说说为什么。

(3)选择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确定出单位“1”,并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4)列式计算。

板书:小明的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30×4/5=24(千克)二、新授1、教学例1的第一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提供数学信息: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1/3 ,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4/5 ,六年级学生小明体内的水分有28千克,他的体重是多少千克?(1)读题、理解题意,寻找相关的数学信息,并画出线段图来表示题意。

(2)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式,并写出等量关系式。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1)小明体内有28kg的水分,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
占体重的 4 。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5
水分28kg
小明的体重 4 小明体内水分的重量 5
水分约占体重的 54 体重?kg
小明体内水分的重量 4 小明的体重 5
x 解:设小明的体重是 千克。 算术方法: 28 4
4 x 28 5 x 28 4
1、解方程
2 =20
3
复习
3 =24
8
10
5 = 11
2、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爸爸体重75千克,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
7 15

①、小明体重是多少千克?(说出数量关系式,列式计算)
爸爸体重× 7
15
=小明的体重
单位“1” 对应的分率 比较量
7
75× 15=35(千克)
②、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占小明体重的,小明体内有多少千克水分?
35 15 7
x 35 15 7
75(kg)
x 75
答:爸爸的体重是75千克
本节课学了: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列方程的方法和算术方 法,你喜欢哪一种?
单位“1”的量×对应的分率=比较量
比较量÷对应的分率=单位“1”的量
故事书数量 4 科普书数量
3
解:设故事书有
本?
全部图书数量 2 科普书数量 5
320÷ 2 =800(本) 答: 5
4 3
= 320
= 320÷ =240
4 3
答:故
作业:练习十,第1~3题
事书有
再见
(爸爸2)的小体明重的是体多重少是千爸克爸?的 175,小明的体重有35k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窑街回民小学教学设计表
教师:严珍
教学反思
分数除法应用题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乘法应用题和倍数应用题的基础上教学的,它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透切理解这类型的应用题,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组织教学:
1、充分运用对比,让学生通过分数乘法应用题理解除法应用题。

2、鼓励方法多样,让学生拓宽解题思路。

3、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能力。

分数除法应用题历来是六年级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每学到这部分内容,学生往往出错,不知道该乘还是该除。

今天我讲这部分内容,由分数乘法应用题入手,让学生直接把单位“1”变成要求的问题,然后根据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依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这样仍然是从乘法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学生来讲没有一点难度。

本堂课我设计了“题目——线段图——等量关系式——解决问题”这样四个环节来教学例题的第(1)个问题,本是很清晰的一个教学思路,意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教给他们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但由于教学时,我对线段图环节的教学引导不足,没有充分发挥线段图的作用,有些流于形式,因此学生在等量关系的推导上就未能如教师预计般顺利。

下次如果再有类似的教学,我将注重思索如何将题目、线段图和等量关系式三者更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