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探索型

合集下载

专题06 整式中规律探索的三种考法(解析版)-2024年常考压轴题攻略(7年级上册人教版)

专题06 整式中规律探索的三种考法(解析版)-2024年常考压轴题攻略(7年级上册人教版)

专题06整式中规律探索的三种考法类型一、单项式规律性问题例.如图,一只青蛙在圆周上标有数字的五个点上跳,若它停在奇数点上,则下一次沿顺时针方向跳两个点;若停在偶数点上,则下一次沿逆时针方向跳一个点.若青蛙从数1这点开始跳,第1次跳到数3那个点,如此,则经2015次跳后它停的点所对应的数为()A.5B.3C.2D.1【答案】C【分析】先根据题意,求出前几次跳到的点的位置,发现这是一个循环,按照3、5、2、1成一个循环,再用解循环问题的方法求解.【详解】解:按照题意,第一次在1这个点,下一次就跳到3,再下一次跳到5,再下一次跳到2,2是偶数了,就逆时针跳一个点,又回到了1这个点,发现这是一个循环,3、5、2、1是一个循环,÷ ,20154=5033∴最后到2这个点.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找规律,解题的关键是通过前几个数发现这是一个循环问题,利用解循环问题的方法求解.【变式训练1】按上面数表的规律.得下面的三角形数表:【点睛】本题考查了数字的变化类,找出数字的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三、图形类规律探索例.根小棒,搭2020个这样的小正方形需要小棒()根.A.8080B.6066C.6061D.6060【答案】C【分析】通过归纳与总结得出规律:每增加1个正方形,火柴棒的数量增加3根,由此求出第n个图形时需要火柴的根数的代数式,然后代入求值即可.【详解】解:搭2个正方形需要4+3×1=7根火柴棒;搭3个正方形需要4+3×2=10根火柴棒;搭n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4+3(n﹣1)=3n+1根火柴棒;∴搭202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3×2020+1=6061根火柴棒;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规律型:图形的变化.解题的关键是发现各个图形的联系,找出其中的规律,有一定难度,要细心观察总结.【变式训练1】下列每一个图形都是由一些同样大小的三角形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组成的,其中第①个图形中有5个小三角形,第②个图形中有10个小三角形,第③个图形中有16个小三角形,按此规律,则第⑨个图中小三角形的个数是()A.69B.73C.77D.83【答案】B【分析】根据已知图形得出第⑨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的特点,据此可得答案.【详解】解:∵第①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5=1+2×(1-1),第②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10=5+2×1+3,第③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16=5+2×2+3+4,第④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23=5+2×3+3+4+5,第⑤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31=5+2×4+3+4+5+6,……【答案】57【分析】根据每个图形增加三角形的个数,找到规律即可.【详解】解:第1个图形中一共有1个三角形,第2个图形中一共有1+4=5个三角形,第3个图形中一共有1+4+4=9个三角形,…,第n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是1+4(n﹣1)=(4n﹣3)个,当n=15时,4n﹣3=4×15﹣3=57.故答案为:57.【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变化规律,解题关键是通过图形数量的变化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问题.课后训练20192020)a a -。

初中数学中规律探索型问题的类型与解题方法

初中数学中规律探索型问题的类型与解题方法

初中数学中规律探索型问题的类型与解题方法关键词:初中数学规律探索型问题类型解题方法
规律探索型问题是中考中的必考知识点,我们把规律探索型问题也称为归纳猜想型问题,其特点是这样的:给出一组具有某种特定关系的数、式、图形;或是给出与图形有关的操作变化过程;或是给出某一具体的问题情境,要求通过观察分析推理,探究其中蕴含的规律,进而归纳或猜想出一般性的结论.规律探索型问题包括三类问题:数字类规律探索问题、图形类规律探索问题、点的坐标类规律探索问题.
一、数字类规律探索问题
1.解题思路
解答数字类规律探索问题,应在读懂题意、领会问题实质的前提下进行,或分类归纳,或整体归纳,得出的规律要具有一般性,而不是一些只适合于部分数据的“规律”.
2.例题展示
3.例题分析
二、图形类规律探索问题
1.解题思路
解答图形类规律探索问题,要注意分析图形特征和图形变换规律,一要合理猜想,二要加以实际验证.
2.例题展示
3.例题分析
针对几何图形的规律探索题,首先要仔细观察、分析图形,从中发现图形的变化特点,再将图形的变化以数或式的形式表示出来,从而得出图形的变化规律.如果图形的变化具有周期性,就要先确定循环周期及一个循环周期内图形的变化特点,然后用所求总数除以循环周期,得到余数,进而使所求问题得以解决.
本题就是一个典型的规律性问题,由AB为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BC的高,利用三线合一得到B为BC的中点,求出BB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进而求出S,同理求出S,依此类推,得到S.。

中考数学重难点突破专题一:规律探索型问题试题(含答案)

中考数学重难点突破专题一:规律探索型问题试题(含答案)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专题一 规律探索问题类型1 数字规律1.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报数游戏,游戏规则为:甲报1,乙报2,丙报3,再甲报4,乙报5,丙报6,…依次循环反复下去,当报出的数为2020时游戏结束,若报出的数是偶数,则该同学得1分.当报数结束时甲同学的得分是__337__分.解析:甲报的数中第一个数为1,第2个数为1+3=4,第3个数为1+3×2=7,第4个数为1+3×3=10,…,第n 个数为1+3(n -1)=3n -2,3n -2=2020,则n =674,甲报出了674个数,一奇一偶,所以偶数有674÷2=337个,得337分.2.如图,给正五边形的顶点依次编号为1,2,3,4,5,若从某一顶点开始,沿五边形的边顺时针行走,顶点编号是几,就走几个边长,则称这种走法为一次“移位”.如:小宇在编号为3的顶点上时,那么他应走3个边长,即从3→4→5→1为第一次“移位”,这时他到达编号为1的顶点;然后从1→2为第二次“移位”.若小宇从编号为2的顶点开始,第10次“移位”,则他所处顶点的编号为__3__.3.(2017·六盘水)计算1+4+9+16+25+…的前29项的和是__8555__.解析:12+22+32+42+52+…+292+…+n 2=0×1+1+1×2+2+2×3+3+3×4+4+4×5+5+…(n -1)n +n=(1+2+3+4+5+…+n)+[0×1+1×2+2×3+3×4+…+(n -1)n]=n (n +1)2+{13(1×2×3-0×1×2)+13(2×3×4-1×2×3)+13(3×4×5-2×3×4)+…+13[(n -1)·n·(n +1)-(n -2)·(n -1)·n]}=n (n +1)2+13[(n -1)·n·(n +1)]=n (n +1)(2n +1)6, ∴当n =29时,原式=29×(29+1)×(2×29+1)6=8555. 类型2 图形规律4.(2017·天水)观察下列的“蜂窝图”则第n 个图案中的“”的个数是__3n +1__.(用含有n 的代数式表示)5.(2017·临沂)将一些相同的“○“按如图所示摆放,观察每个图形中的“○“的个数,若第n 个图形中“○“的个数是78,则n 的值是( B )A .11B .12C .13D .14解:第1个图形有1个小圆;第2个图形有1+2=3个小圆;第3个图形有1+2+3=6个小圆;第4个图形有1+2+3+4=10个小圆;第n 个图形有1+2+3+…+n =n (n +1)2个小圆;∵第n 个图形中“○“的个数是78,∴78=n (n +1)2,解得:n 1=12,n 2=-13(不合题意舍去).6.(2017·德州)观察下列图形,它是把一个三角形分别连接这个三角形三边的中点,构成4个小三角形,挖去中间的一个小三角形(如图1);对剩下的三个小三角形再分别重复以上做法,…将这种做法继续下去(如图2,图3…),则图6中挖去三角形的个数为( C )A .121B .362C .364D .729解:图1挖去中间的1个小三角形,图2挖去中间的(1+3)个小三角形,图3挖去中间的(1+3+32)个小三角形,…则图6挖去中间的(1+3+32+33+34+35)个小三角形,即图6挖去中间的364个小三角形,类型3 坐标变化规律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平面内任一点(a ,b),若规定以下三种变换:①△(a ,b)=(-a ,b);②○(a ,b)=(-a ,-b);③Ω(a ,b)=(a ,-b),按照以上变换例如:△(○(1,2))=(1,-2),则○(Ω(3,4))等于__(-3,4)__.8.(2017·衢州)如图,正△ABO 的边长为2,O 为坐标原点,A 在x 轴上,B 在第二象限,△ABO 沿x 轴正方向作无滑动的翻滚,经一次翻滚后得到△A 1B 1O ,则翻滚3次后点B的对应点的坐标是__(5,3)__,翻滚2017次后AB 中点M 经过的路径长为 (134633+896)π .解析:如图作B 3E ⊥x 轴于E ,易知OE =5,B 3E =3,∴B 3(5,3),观察图象可知三次一个循环,一个循环点M 的运动路径为120·π·3180+120π·1180+120π·1180=(23+43)π,∵2017÷3=672…1,∴翻滚2017次后AB 中点M 经过的路径长为672·(23+43)π+233π=(134633+896)π.9.(2017·菏泽)如图,AB ⊥y 轴,垂足为B ,将△ABO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到△AB 1O 1的位置,使点B 的对应点B 1落在直线y =-33x 上,再将△AB 1O 1绕点B 1逆时针旋转到△A 1B 1O 2的位置,使点O 1的对应点O 2落在直线y =-33x 上,依次进行下去…若点B 的坐标是(0,1),则点O 12的纵坐标为__(-9-93,9+33)__.解:观察图象可知,O 12在直线y =-33x 时,OO 12=6·OO 2=6(1+3+2)=18+63, ∴O 12的横坐标=-(18+63)·cos30°=-9-93,O 12的纵坐标=12OO 12=9+33,∴O 12(-9-93,9+33). 10.定义:直线l 1与l 2相交于点O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M ,点M 到直线l 1、l 2的距离分别为p 、q ,则称有序实数对(p ,q)是点M 的“距离坐标”,根据上述定义,“距离坐标”是(1,2)的点的个数是( C )A .2B .3C .4D .5解析:如图,∵到直线l 1的距离是l 的点在与直线l 1平行且与l 1的距离是1的两条平行线a 1、a 2上,到直线l 2的距离为2的点在与直线l 2平行且与l 2的距离是2的两条平行线b 1、b 2上,∴“距离坐标”是(1,2)的点是M 1,M 2,M 3,M 4,一共4个.11.(2017·绍兴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图形F 给出如下定义:如图形F 上的所有点都在以原点为顶点的角的内部或边界上,在所有满足条件的角中,其度数的最小值称为图形的坐标角度.例如,图中的矩形ABCD 的坐标角度是90°.现将二次函数y =ax 2(1≤a ≤3)的图象在直线y =1下方的部分沿直线y =1向上翻折,则所得图形的坐标角度α的取值范围是( B )A .30°≤α≤60°B .60°≤α≤90°C .90°≤α≤120°D .120°≤α≤150°12.(2017·昆山二模)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所示,若这四个全等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平行于x 轴和y 轴,大正方形的顶点B 1,C 1,C 2,C 3,…,C n 在直线y =-12x +72上,顶点D 1,D 2,D 3,…,D n 在x 轴上,则第n 个阴影小正方形的面积为__(23)2n -2__.解:设第n 个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 n ,则第n 个阴影小正方形的边长为55a n,当x =0时,y =-12x +72=72,∴72=55a 1+52a 1,∴a 1= 5.∵a 1=a 2+12a 2,∴a 2=235,同理可得:a 3=23a 2,a 4=23a 3,a 5=23a 4,…,∴a n =(23)n -1a 1=5(23)n -1,∴第n 个阴影小正方形的面积为(55a n )2=[(23)n -1]2=(23)2n -2.。

中考规律探索型问题及答案

中考规律探索型问题及答案

规 律 探1.如图,下面是按照一定规律画岀的“数形图”,经观察可以发现:图A 比图A i 多岀2个“树枝”比图A 多岀4个“树枝”,图A 比图A 3多岀8个“树枝”,……,照此规律,图A 比图A2多岀“树枝”()D. 124【答案】C的代数式表示)OQQG O 0-O 0 0 5第1个图形 第2个图形0 Q0 0 0 0 90 0 O0 Q Q 9 0 Qoo oo • a C 殆彷0 4 0 0 0O第3个图形第4个图形【答案】n(n 1) 4或n 2 n 4 3.观察下列算式:2① 1 X 3 - 2 = 3 - 4 = -1 ② 2 X 4 - 3 2 = 8 - 9 = -1③ 3 X 5 - 4 2 = 15 - 16 = -1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观察下面的变形规律:1 1 1 11 1 11----- =1 — — • ------------ = — — — • -------- =———1 2 223233434解答下面的问题:2.将一些半径相同的小圆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摆放,请仔细观察,第 n 个图形有个小圆 (用含n(1 )请你按以上规律写出第 4个算式; 2)把这个规律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3)你认为(2)中所写岀的式子一定成立吗?并说明理由. 【答案】解:⑴4 6 5224 25 1 ;2⑵答案不唯一.如n n 2 n 11 ;2 2 2⑶ n n 2 n 1 n 2n n 2n 11.4. 观察上面的图形,它们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依照此规律,第 【答案】155. 先找规律,再填数: 22n n2n 1【答案】11006____ 个图形共有120个8.如下数表是由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组成,观察规律并完成各题的解答(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中第8行的最后一个数是 ___________________ ,它是自然数 的平方,第8行共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数;(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第 n 行的第一个数是 _____ ,最后一个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n 行共有____________ 个 数;(3)求第n 行各数之和.【解】(1) 64,8,15;(2) (n 1)2 1,n 2,2n 1;(3)第2行各数之和等于 3X 3 ;第3行各数之和等于 5X 7;第4行各数之和等于 7 X 7-13 ;类似的,第n(1 )若n 为正整数,请你猜想n(n 1)(2) (3) 证明你猜想的结论; 1 .求和: 丄+…+3 42009 2010【答案】 1(1)(2) 证明:n 1 n(n 1)n n(n 1)n 1 n n(n 1)1 n(n 1)(3) 原式=1+…+42009 2010 2010200920107.设 S ,=1g 丄,S 2=1厶 12 22 22丄,X3232■V …,S.=1 A4 n(n【答案】S n1 1~~2n=[1S= (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其中2n1 1 k 1 [1 占2 2 A 1 爲]2 21 n(n 1)1 n(n1 1 1 ‘ S =(1厂)+(1 厂)+(1 厂尸…+(1n(n 1))2小n 2n n 1接下去利用拆项法1 n(n 1)即可求和.n 1设 S .. .3则行各数之和等于(2n 1)(n2 n 1) = 2 n3 3n2 3n 1.「、 2 32012上乙“ _ 人— 2 3 2012 — 2 3 4 2013 e. — — 2013八9.求 1+2+2+2+…+2 的值,可令 S=1+2+2+2+…+2 ,则 2S=2+2+2+2+…+2,因此 2S- S=2 - 1.仿照以上推理,计算出1+5+52+53+…+5 2012的值为( )选C.个小正方形。

第40课 探索型问题

第40课 探索型问题

基础自测
1.(2010· 湛江)观察下列算式:31=3, 32=9, 33=27, 34=81, 35= 243, 36=729, 37=2187, 38=6561,……,通过观察,用你所 发现的规律确定32010的个位数字是( B ) A.3 B.9 C.7 D.1 解析:通过观察可知规律:幂的个位数字是3,9,7,1,3,9,7,1, ……,所以2010除以4,得余数是2,幂的个位数字是9.
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
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5 解:(1)设经过点A(0,6),B(2,0),C(7, )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2 2+bx+c, 为y=ax c=6, 1 则有 4a+2b+c=0, 解得a= ,b=-4,c=6. 2 5 49a+7b+c= , 2 ∴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x2-4x+6.
后对猜想的结论进行证明.这类题主要考查解题者的发散
思维和所学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
3.存在探索型问题:指在一定条件下需探索发现某种数学 关系是否存在的问题.解题时一般是先对结论作肯定存 在的假设,然后由此肯定的假设出发,结合已知条件进 行推理论证.若导出矛盾,则否定先前假设;若推出合 理的结论,则说明假设正确,由此得出问题的结论.
[难点正本 疑点清源]
1.按探索对象分类 按探索对象的不同,探索题可分为条件探索题和结论探索题, 即执果索因和执因导果. 2.按探索方法分类 (1)直观探索法,对所学的新知识的思维迁移,进行发现,这种 方法多用于图形性质的发现; (2)归纳探索法,让读者对某些单个的、特殊的事物进行分析比 较,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从而进行发现; (3)类比探索法,把所要解决的新问题和与之有关的问题进行分 类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特点和规律.

中考一轮复习--专题五 规律探索题

中考一轮复习--专题五 规律探索题
(2)图形的结构观察.
(3)通过对简单、特殊情况的观察,再推广到一般情况.
2.规律探究的基本原则:
(1)遵循类推原则,项找项的规律,和找和的规律,差找差的规律,积
找积的规律.
(2)遵循有序原则,从特殊开始,从简单开始,先找3个,发现规律,再
验证运用规律.
类型一
类型二
类型三
类型一 数式的变化规律
例1(2019·安徽)观察以下等式:
∴S5= =-1-a,
4
∴S6=-S5-1=a.
1
1
∴S7= = =S1,
6
故此规律为 6 个一循环,
∵2 018÷6=336 余 2,
1+
∴S2 018=- .
1
2
3
4
5
6
7
4.(2018·黑龙江龙东区)如图,已知等边△ABC的边长是2,以BC边上
的高AB1为边作等边三角形,得到第一个等边△AB1C1;再以等边
(2)∵2 020÷3=673…1,∴需要小正方形674个,大正方形673个.
1
2
3
4
5
6
7
7.图1是由若干个小圆圈堆成的一个形如等边三角形的图案,最上
面一层有一个圆圈,以下各层均比上一层多一个圆圈,一共堆了n层.
将图1倒置后与原图1拼成图2的形状,这样我们可以算出图1中所有
n(n + 1)
圆圈的个数为1+2+3+…+n= 2 .如果图3和图4中的圆圈各有13

.
类型一
类型二
类型三
分析:(1)观察图形,结合已知条件,得出将基本图每复制并平移一
次,特征点增加5个,由此得出图4中特征点的个数为17+5=22个,进

探索图形规律的方法总结

探索图形规律的方法总结

探索图形规律的方法总结一、规律探索型问题的分类1、数式规律通常给定一些数字、代数式、等式或不等式,然后猜想其中蕴含的规律,反映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归纳、抽象、概括能力。

一般解法是先写出数式的基本结构,然后通过横比(比较同一等式中不同部分的数量关系)或纵比(比较不同等式间相同位置的数量关系)找出各部分的特征,改写成要求的格式。

猜想归纳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对已给出的材料和信息对研究的对象进行观察、实验、比较、归纳和分析综合,作出符合一定规律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从而发现一般规律。

它是发现和认识规律的重要手段。

平时的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可以设计一些猜想性、类比性的活动,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试验等活动过程,在活动中通过对大量特殊情形的观察猜想出一般情形的结论,从而探索事物的内在规律。

2、图形规律根据一组相关图形的变化规律,从中总结图形变化所反映的规律。

解决这类图形规律问题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数图形,将图形转化成数字规律,再用数字规律的解决问题,一种是通过图形的直观性,从图形中直接寻找规律。

图案、图表具有直观、形象、简明,包含的信息量多等特点,解决此类问题需要把“形”转化为“数”,考查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二、规律探索型问题常用解法1、抓住条件中的变与不变找数学规律的题目,都会涉及到一个或者几个变化的量。

所谓找规律,多数情况下,是指变量的变化规律。

所以,抓住了变量,就等于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而这些变量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揭示的规律,常常包含着事物的序列号。

如:一组按规律排列的式子:,,,,…(),其中第7个式子是,第个式子是(为正整数)。

分子和分母的底数没变,变化的是符号及它们的指数,再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很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2、化繁为简,形转化为数有些题目看上去很大、图形很复杂,实际上,关键性的内容并不多。

对题目做一番认真地分析,去粗取精,取伪存真,把其中主要的、关键的内容抽出来,题目的难度就会大幅度降低,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中考数学复习指导:探索规律型问题归类解析

中考数学复习指导:探索规律型问题归类解析

探索规律型问题归类解析探索规律型问题是历年中考数学试题中的重要题型之一,其特点是给出一组变化了的数字、式子、表格、图形等,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类比,探求其内在规律.1.通用的解题策略解答规律型问题一般要从特殊情况入手→探索发现规律→综合归纳→猜想得出结论→验证结论.这种“特殊——一般——特殊”的解题模式,体现了总结归纳的数学思想,也正是人们认识新事物的一般过程.具体来说,就是先写出开头几个数式的基本结构,然后通过横比或纵比找出各部分的特征,写出符合要求的结果.例1 如图1,房间地面的图案是用大小相同的黑、白正方形镶嵌而成.图中,第1个黑色“L”形由3个正方形组成,第2个黑色“L”形由7个正方形组成,…那么组成第6个黑色“L”形的正方形个数是( )(A)22 (B)23 (C)24 (D)25解析从特例入手:如图1.纵比正方形的个数3,7,11,15中,后一个数比前一个大4(即相邻两数的差为4),猜想与4有关.横比3与1,7与2,11与3,15与4之间有何关系?联想到与4有关,故改写为:3=4×1-1,7=4×2-1.11=4×3-1,15=4×4-1.猜想组成第6个黑色L形的正方形个数是4 ×6-1=23个.故选B.点评考察相邻两数的差(或商)是探究数字规律的常用手段.常见的类型有:相邻两数的差(或商)相等或成倍数关系,相邻两数的差相等与商相等交替出现等.2.关注特殊数列(1)斐波那契数列:1,1,2,3,5,8,13,21…(其规律为: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2)平方数数列:1,4,9,16,25,36…(其规律为:n2,即每一项都等于项数的平方).例2 有一组数:1,2,5,10,17,26…请观察这组数的构成规律,用你发现的规律确定第8个数为_______.解析规律为:n2+1(n=0,1,2…).答案:50.点评此类题要注意n2,n2+1,n2-1等(3)三角形数列:1,3,6,10,15,21,…(其规律为1+2+3+…+n)例3 世界上著名的莱布尼茨三角形如图2所示,则排在第10行从左边数第3个位置上的数是:( )(A)(B)(C)(D)解析从第3行起,从左边数第3位置上的数分别为,,,,…它们的分母可分别改写为:1×3,3×4,6×5,10×6,15×7,21×8,…,而1,3,6,10,15,21,…,正是三角形数,故答案为:.选B.(4)杨辉三角形,杨辉三角形斜边上1以外的各数,都等于它“肩上”的两数之和,如图3.(5)与等差等比数列有关的数列.如例1中3,7,11,15…就是一个等差数列.例4 数字解密:第一个数是3=2+1,第二个数是5=3+2,第三个数是9=5+4,第四个数是17=9+8,……观察并猜想第六个数应是_______.解析第二个加数1,2,4,8…规律为2n(为一等比数列,也要关注这一数列),第一个加数2,3,5,9…比第二个加数大1.所以第六个数为(25+1)+25=65.例5 一组按规律排列的数:…请你推断第9个数是________.解析这列数的分母为2,3,4,5,6…的平方数,分子形成二阶等差数列,依次相差2,4,6,8…故第9个数分子为1+2+4+6+8+10+12+14+16=73,分母为100,故答案为.(6)与循环有关的问题例6 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一个数字游戏:第一步:取一个自然数n1=5,计算n12+1得a1;第二步:算出a1的各位数字之和得n2,计算n22+1得a3;第三步:算出a2的各位数字之和得n3,再计算n32+1得a3;……依此类推,则a2008=_______.解析根据题意可算出a1=26,a2=65,a3=122,a4=26,a5=65,a6=122,…发现每3个数就出现一次循环.所以由2008=669×3+1,可得a2008=a1=26.点评一列数由某m个数循环出现组成,可依据同余等值(由n=p·m+r得a n=a r)实施转换.(7)分奇数项偶数项的问题例7 一组按规律排列的式子:,…(a b≠0),其中第7个式子是________,第n个式子是_(n为正整数).解析6的指数2,5,8,11…,相邻两数差为3,是等差数列,其规律为3n-1;再注意到奇数项为负,偶数项为正,则第n个式子为第七个式子为3.特殊数列的迁移例8 把数字按如图4所示排列起来,从上开始,依次为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中间用虚线围的一列,从上至下依次为1.5.13.25.…,则第10个数为_______.解析1 中间框出的一列数的规律为:第n个数为1+4+8+12+…+4(n-1).所以第10个数为1+4+8+12+…+36=.解析2 用虚线圈出的一列数1,5,13,25可改写为:02+12,12+22,22+32,32+42,猜想第10个数为92+102=181.点评此列数可看成是平方数数列的迁移.例9 图5中是与杨辉三角有类似性质的三角形数垒.a,b,c,d是相邻两行的前四个数,那么当a=8时,c=_______,d=_______.解析除两边外,中间的每个数等于肩上两数的和.答案:9;32.点评此列数可看成是杨辉三角形的迁移.4.关注中考新题型例10 观察图6所示表格,依据表格数据排列的规律,数2008在表格中出现的次数共有_______次.解析从特例入手,通过扩充表格可得:数1,2,3,4,5,6,7,8,9,10出现次数分别为1,2,2,3,2,4,2,4,3,4.出现的次数恰为给定数的所有因数的个数,而2008的因数为1,2,4,8,251,502,1004,2008等8个.故答案为8.点评本例中新产生的数为自然数的倍数,因此,其出现的次数与其因数的多少有关,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其出现次数就是给定数所有因数的个数,本题规律的隐蔽性较强,因而有一定的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下列图案是由边长为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按一定的规律拼接 而成。依此规律,第5个图案中小正方形的个数为____4_1____。
3、按如下规律摆放三角形:
则第(4)堆三角形的个数为___1__4________; 第(n)堆三角形的个数为____3__n_+_2_____
中考真题 09中考.doc
22
3
3
3 3 3 3 …
44
(1)猜想并写出第n个等式; 【猜想】
(2)证明你写出的等式的正确性. 【证】
题型二:关于图形规律问题
1、为庆祝“六、一”儿童节,某幼儿园举行用火柴棒摆“金鱼” 比赛.如图所为(A ) A、2+6n ,B、8+6n , C、4+4n , D、8n
题型三:关于数形结合规律问题
1、柜台上放着一堆罐头,它们摆放在的形状见右 图:
第一层有2×3听罐头; 第二层有3×4听罐头; 第三层有4×5听罐头。 根据这堆罐头排列规律,第n(n为正整数)层有 __ n2+_3_n+_2 ____听罐头(用含n的式子表示)
2、意大利著名数学家斐波那契在研究兔子繁殖问题时,发现有 这样一组数:1,1,2,3,5,8,13,…,
1、观察一列数2,4,8,16,32,---,发现从第二项 开始,每一项与前一项之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是_2___; 根据此规律,如果an(n为正整数)表示这个数列的第n 项,那么
a18 =_2_1_8__,an=______2_n___。
(1)如果欲求 1 3 32 33 320的值,可令
其中从第三个数起,每一个数都等于它前面两上数的和。现以这 组数中的各个数作为正方形的长度构造如下正方形:
...
11 2
3
5
再分别依次从左到右取2个、3个、4个、5个,正方形拼成如下矩
形并记为①、②、③、④.相应矩形的周长如下表所示:
序号 ① ② 周长 6 10
③④ 16 26
若按此规律继续作矩形,则序号为⑩的矩形周长是____ _4_6_6 。
规律探索型
题型一:关于代数规律问题
1、有一组数:1,2,5,10,17,26,……,请观察这组数的构
成规律,用你发现的规律确定第8个数为 50

2、把正整数1,2,3,4,5,……,按如下规律排列:
1 2,3, 4,5,6,7, 8,9,10,11,12,13,14,15,
…………
2n-1
按此规律,可知第n行有 个正整数.
s 1 3 32 33 320 (1)
将(1)式两边同乘以 3,得
由(_2_3 ()_2用s _) 式_由_3 减特_ _去3 殊_2 _到 (_1_)3 一式_3 _ 般,_得3 _的4 _s _方 __法_3 __2 ___知__s1 _:若__数_12_列((_23_)2a_11_,_a_21_,)a_3__ an ,
若 10 b120b,符合前面式 则 a子 b的 _1_ 09规 __律 _。 _, _
a
a
5. 1121, 2131, 3141,.... 33 44 55
请你将发现的规律用含自然数n(n≥1)的等式表示出
来 n 1 (n1) .1
n2
n2
中考真题
(09安徽)17.观察下列等式:
1 1 1 1 2 2 2 2
观察图中的规律,求出第10个黑色梯形的面积
S4
S3 S2 S1 0 1 3 5 7 9 11 13
图6
S10=__7_6_______
3、填在下面三个田字格内的数有相同的规律,根据此规律, C = 1_08__.
13 5 20
35 7 56
5A BC
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 前一项之比的常数为 q,
则an 常数
q
_a_1_q_n_1__(用含 1, 那么 a1 a 2
a1a,3q, n的代a数n 式_a表_1_(示_q_n_),_如_1_果)__这(用个含
a1
,
q
,
n
的代数式表示 )
q 1
2、如图6,∠AOB=450,过OA到点O的距离分别为 1,3,5,7,9,11,----的点作OA的垂线与OB相 交,得到并标出一组黑色梯形,它们的面积分别为 S1、S2、S3、S4---
3、一个巴尔末的中学教师成功地从光谱数据,95,1126,
25, 21
36, 32
---中得到巴尔末公式,从而打开了光谱奥秘的大门,请你按照这
种规律,写出第n(n≥1)个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解(: n2)2或(n2)2 n(n4) (n2)24
4、已 2知 222 : 2, 33323,44424, 55525 , 3 3 8 8 15 15 24 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