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有何不同

合集下载

审题立意 (3)

审题立意 (3)

知识梳理
1、含义:审题就是领悟题旨,全面而正确地把握文字材料的
意思,是写作最基础、最首要的一项工作。正确了解题意,把握
试题要求,是写作的前提。立意就是确定写作的目的意图,并
从具体的材料中提炼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也就是确立文章的 中心思想。立意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2、重要性:“意”是文章的核心与灵魂,立意的有无与高下是
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
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
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
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
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
常美丽的珍珠。”
方法探究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我们会发现这则材料中 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 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据此,我们可以立意 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
作文指导课
材料作文之审题立意
知识梳理
1、含义: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要求“全面理
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这种材料作文,不限文体,是介于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 两者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 。
2、来源:一则寓言、一个事件、一首小诗、一句名言、
一幅漫画……
3、形式:单则材料和多则材料
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归纳】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 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 中,关键句常常是材料中人物的评议性语句,抓住这些词句 往往能事半功倍。这就是抓“关键词句”法。
方法探究
俗话说:“无因不成果,有果必有因。”任何

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 因此,阅读分析材料,从结果入手,顺藤摸瓜,由

审题立意

审题立意

解析: 提炼本质法
这是一段叙述材料,审题时可 从游客角度切入,也可从老人的 角度切入,其关键点是老人因游 客的举动而前后态度不同,要深 挖其实质,这就涉及道德、关爱、 细节、规范等层面。
遵守社会规范 让道德变成人格/让规范变成尊严 公德意识不能缺失 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彰显关爱 关爱从点滴做起 要为他人着想 小对话体现大境界 要做一个坚持原则(坚守责任)的人 关注自我成长
“提到空谷,有人想到的是 悬崖峭壁,有人想到的是栈道 桥梁。”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
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 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解析: 道理升华法 这是比喻性命题,“空谷”应该是一
种人生旅途中的障碍,是一个很难逾越 的问题或困难,或者是难以企及的人生 风景甚至人生理想等。“想到”就是面 对它们的态度,“悬崖”意味着深不可 测、非常危险,代表消极态度;“栈道” 或者“桥梁”意味着改变它,创造出通 途来,代表积极乐观的态度。
1、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2、不经风雨,怎见彩虹 3、构架人生的桥梁 4、夷平心中的深谷 5、化险为夷 6、危机孕育转机 7、达观面对生活 8、心态影响认识
在分析材料时,就要抓住学者话的本质。 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无私友爱品 质。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不贪的本质。 东西要放整齐:严格的习惯。做错了事要表 示歉意:知错必改的品质。吃饭前要洗手, 午饭后要休息: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我们 看出,老学者在幼儿园学到的是一些良好的 品质和习惯,这些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使他取 得了成功,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新材料作文 审题立意
第一课时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新材料作文顾名思义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 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又不限制文体,保持 了话题作文的开放性“三自”,这就是称之为新 材料作文的原因。它不同于话题作文的地方是: 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话题作文的材料是 为了引出“话题”,作文围绕“话题”范围展开, 材料可用可不用;新材料作文则要求全面理解材 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既是说要从材料中提炼观点而不是话题,有的学 生误解为话题。

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与联系

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与联系

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与联系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与联系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特别是占有重要地位的话题作文,话题作文具有题目自由的特点,所给话题可以不作题目,考生可以自拟题目。

你写这类作文时总是没有思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与联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与联系1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与联系高考中,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三种类型均出现在考卷中,特别是材料作文,在沉寂数年后,出现在全国I、Ⅱ卷中,着实让师生感到意外,因为许多学生的训练功夫都下在了话题作文上,一旦接触了似曾相识的材料作文,难免有无处下手的。

某省高考评卷现场,阅卷主任拿着几百份抽样作文惊讶不已,因为这其中关涉材料的文章寥寥可数,以至于不得不重新调整评分标准,以适应这“后话题时代”的到来。

三者命题、材料、话题作文的区别与联系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命题作文是从传统中走来的长者中国自有科举考试便有了命题作文,从(赋得古原上草送别)一路走到解放后的(一年来我在努力地工作)虽则内容因时代不同而不同,可命题这种形式并没有本质的变化。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命题作文这位从传统中走来的长者才结束了他一统天下的权威,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日益活跃,但话题作文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越来越具有时代性、地域性的特色。

2004年北京的(包容)、2005年天津的(留给明天)、辽宁的(今年花胜去年红)、重庆的(自嘲)、北京的(说安)、2006年天津的(愿景)、辽宁的(肩膀)、上海的(我想握住你的手)、北京的(北京的符号),都显示出命题作文这位鹤发童颜的长者的无限魅力,特别是今年北京的命题作文(北京的符号)更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高考命题,赢得一片喝彩。

命题作文的题目是确定的,不可另起炉灶、改换题目,这是与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最大区别。

命题作文一般不提供材料,但也有例外,如2006年北京的(北京的符号),就列举了故宫、四合院、天桥的杂耍、胡同的小贩的吆喝、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王府井的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等.这与话题作文中的材料很相似,此中材料可以作为帮助理解题目的桥梁,也可以作为写作发挥的内容。

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

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

话题作文与给材料作文的区别近年来,许多省市的中考,话题作文和给材料作文交替出现。

由于学生对两种作文认识不到位,在写作中容易混淆,从而导致他们在考试中出现一些不该有的失误,例如:写话题作文时,大量的引用所给材料,而写给材料作文时又抛开材料等。

到底话题作文和给材料作文有什么区别呢?笔者就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积累浅谈一下。

一、解析话题作文要想理解话题作文和给材料作文的区别,首先要了解他们的涵义。

什么是话题作文呢?所谓话题作文,指的是以提供一个有约束话题的方式,限定写作范围、启发思考、激活想像的一种命题形式。

话题作文的本质是鼓励创新,是让习作者在同一个谈话中心下,陈述各自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产生的观点,或联想到经历、体验。

话题作文一般有四个部分组成,即材料+提示语+话题+要求。

如在下面话题作文试题中:在非洲大草原上,每天早晨,羊睁开眼睛所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必须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跑得还快,否则我就会被狮子吃掉。

而就在同一时刻,狮子从睡梦中醒来,首先闪现在脑海里的第一个念头是:我必须比跑得最慢的羊跑得快,要不然我就会饿死。

于是,几乎是同时,羊和狮子一跃而起,迎着朝阳跑去。

——这是“材料”。

生存的压力,使羊成了奔跑“健将”,狮子成了草原“猎手”。

在生活中,我们虽然没有像羊和狮子那样的生存压力,但学习、工作的压力仍然存在,正是这样的一些压力,使我们不断成功,不断进步。

——这就是“提示语”。

请以“成长需要压力”为话题,——显然是“话题”。

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这就是“要求”。

话题作文的“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就是引发谈话的一个由头,如以“成长需要压力”为话题的作文中,只要围绕着“成长需要压力”这个话题所引发出来的一切都可以作为这个作文的写作材料,构思成文后就是一篇关于“成长需要压力”的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相对于其他的作文样式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自由。

它的要求宽泛,没有审题障碍,它只给学生们规定了一个宽泛的写作范围,学生在这个宽泛的范围内,可以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文题,自择文体。

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与联系

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与联系

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与联系
(一)作文标题上的区别
命题作文的标题是限定的:全命题作文,完全限定了文章题目,考生一个字也不许改动,必须照搬照抄;半命题作文只允许考生在空白的横线上选择适合题目、适合自己写作的内容进行添加,其他内容必须照搬照抄。

而话题作文的题目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可以用话题做题目,也可以自己给文章拟个题目。

一般不用话题做题目。

(二)体裁选择上的区别
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目前在考试时一般都不做体裁的限定,但从命题与体裁之间的适应性上来看,客观上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

中考命题,常常以记叙性文体为主,命题作文通常更适合写广义上的记叙文——包括一般记叙文、散文、小说、童话等,话题作文更适合写议论文,或者议论性的感悟散文。

高考命题,更倾向于议论文,所以前面的命题作文,可以兼顾各种文体,后面的话题作文,则通常更适合写议论文。

(三)审题的重点不同
在审题上,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都要认真审阅并严格遵守命题后面的写作要求,这一点二者是相同的。

但从审题的重点来看,命题作文审题主要围绕题目展开,着眼题目的中心词、修饰词,严格审核题目对文学体裁、主要
写作内容、文章主题等的限定,同时准确把握标题对各种显性、隐性的附加条件限制。

而话题作文则不同,要重点审核限定的话题、给定的材料,明确命题目的、命题核心、命题表意倾向等。

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区别

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区别

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区别一、命题思路不同在命制材料作文题的时候,命题者往往在题目中提供一则或多则材料,要求学生在感知和把握这些材料的基础上,选取一个角度,展开论述。

这种材料作文的写作限制比命题作文的限制要小一些,但一些写作上的条条框框依然束缚着学生的手脚。

比如要求写成议论文体,要求中心论点从最佳角度提炼出来,行文一定要紧扣材料,写作一定要联系现实生活等,这样的要求没有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话题作文的材料是作文的前提和引子,是命题者所提供的写作前的指导,是引发学生思考的由头。

同学们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引用材料,也可以对材料只字不提,只要与话题相关就行。

由此可见,话题作文无论是在表达上,还是在选材、立意、体裁等方面,都给学生留下了比材料作文更大的发挥空间和自由度。

二、处理思路不同要写好话题作文,须针对话题求新求异,张扬个性。

这是处理话题作文所给材料的基本思路,也是考生应有的思维方向。

有了这种敢于创新的思想,才不会人云亦云,落入俗套,才能在话题作文的立意、构思、形式、语言等方面写出新意,才能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来。

而材料作文则要求考生反复推敲材料的深层含义,材料是写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写作要始终围绕材料进行。

同学们在处理材料时应有求同意识,否则就有偏题之嫌。

三、写作要求不同1.审题上:话题作文强调的是和材料“有关”,而材料作文要求行文的主旨要与材料吻合。

2.文体上:话题作文淡化文体意识,一般没有特殊限制,而材料作文常常有明确的要求。

3.结构上:材料作文中的“材”是必须使用的,如果是议论文,材料还应放在文章的开头作为引出论点的依据,而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不是必须使用的。

4.思维方式上:材料作文的写作多为“线性思维”,考生的认知趋同现象比较严重;而话题作文则是“发散思维”,这种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可以使考生充分发挥创造力,从理论上讲,这样的写作更尊重创作主体,更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话题作文是指在题目中给出一个话题,要求考生根据话题写一篇作文。

与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不同,话题作文没有给出具体的材料或题目要求,考生需要自己构思、组织文章内容。

因此,话题作文是对考生写作能力的全面考察。

话题作文中话题的类型各种各样,有关人生哲理、社会现象、文学艺术、自然环境等等。

考生在审题时要理解话题的含义和范围,确定自己的写作方向。

审题立意是话题作文写作的第一步,要求考生在审题时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导语、话题和写作要求,确定自己的写作方向和立意。

在审题时,容易犯的错误有几个方面。

首先是没有理解话题的含义和范围,写作偏题或离题;其次是没有把握好材料的关系,写作内容杂乱无章;最后是没有注意写作要求,导致字数不足或超过要求、文体不当等问题。

为了避免这些错误,考生在审题时要认真阅读题目,理解话题的含义和范围,确定自己的写作方向和立意。

同时,要注意材料的关系,把握好写作内容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最后,要严格按照写作要求进行写作,注意字数、文体等方面的要求。

例题一:导语:生活中,一句夸奖的话可以使我们备受鼓舞,但也可以使我们沾沾自喜,甚至背上沉重的精神包袱;一句批评的话常常使我们垂头丧气,甚至失去进取之心,但也可以使我们心灵警醒,精神振奋,从此奋发向上。

面对夸奖或批评的心态不同,对日后的影响也会不同。

话题:面对“批评”或“表扬”要求:可以从一方面来写,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写,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本题的导语明确了话题的范围和意义,要求考生从“批评”或“表扬”两个方面来写,自拟题目,文体不限,注意字数和不出现真实校名和姓名。

考生在审题时要理解话题的意义和要求,确定自己的写作方向和立意,同时注意写作要求的要求。

例题二:本题没有给出具体的导语,而是用材料代替了导语。

话题是“座右铭”,要求考生根据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高中语文 新材料作文审题与立意素材(教师版)

高中语文 新材料作文审题与立意素材(教师版)

新材料作文审题与立意一、什么是审题?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二、怎么样审题?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

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三、材料分析审题步骤:1、整体阅读,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概括主要事件的意义、道理、寓意,提取角度。

2、分层次〔分面画〕阅读,搜索可提取的角度;3、总结其中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提取角度。

4、分组分类进行对比、类比,提取角度。

5、转化、解密,化含蓄为具体,提取角度;6、寻因求果关系,追根溯源,提取角度。

四、材料作文提取角度的原那么:1、材料话题作文的材料是为我们写作划定X围,话题作文必须要从材料中提取,我们一定先用以上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多角度提取话题,避免盲目抓住一个角度就作文。

2、选择几个角度后进行比较,选定一个最正确角度〔材料作文提取的是最正确中心〕为话题进行写作;3、选择的角度切入点要小、新颖,但要考虑所写作文的立意要深刻、要有普遍意义;4、话题的材料是为作文提取角度服务的,除议论文外,材料只是引子,提取角度后可不必再用,切忌就事论事,更不能变成对原材料的改写、扩写、补写;5、选好角度后,要结合自己实际,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议论文、记叙文、散文、小小说,想象作文等〕,确立中心,再进行写作。

五、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1、抓对象。

弄清对象的数量、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2、抓真相。

材料以“面〞为内容,分析材料要看“面〞,但又不能仅仅只看“面〞。

从理性追问层面而言,“面〞也是一种符号,一种触发思考的符号。

3、抓倾向。

所给材料并非纯客观的,藏于文字之中的情感倾向是可以体察到的。

4、抓关键词法。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有何不同
现在多是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

两类作文本不相同,但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两类作文的题目却有太多的相似之处,比如,题目的结构,都是材料(包括故事、资料、提示语等,以下同)占很大一部分,并对审题立意影响极大;主题的确立,都有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的指定;体裁的运用,都有文体不限、自由选择的要求。

这能拓宽考生的思路,但也增加了辨别两类作文的难度。

因此,本文就审题立意问题,谈谈两类作文的不同之处。

由于都是自己的摸索,仅供参考。

一、材料的作用不同
作文中的材料,是作文试题的主体部分与核心内容,承载着文体的意旨,是考生审题立意,确定写什么、怎么写的基本依据。

都知道材料作文的主题是事先规定好的,那么,实现这种规定的手段,就是通过材料。

因此考生必须根据材料的蕴涵来提炼主题,进行写作。

比如今年山东的高考作文题就是这样: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星星
雷抒雁
仰望星空的人
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
那儿有灰尘、石渣
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

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1)联想或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

(2)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这首诗的寓意主要有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距离产生美;二是距离产生误区。

具体写起来,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的发挥,但取意的方向不可脱离这两个方面,则是不可动摇的。

而在话题作文中,话题是题目的核心与灵魂,是作文立意的依据;材料只是导引部分和铺垫部分,其作用是引出话题或诠释话题,以帮助考生加深对话题的全面理解,进而拓宽思维空间,迅速完成审题立意。

因此,话题作文,不仅要审好话题,也要审好提示语等。

比如今年安徽高考的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自己是一本书……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读是品味,读是沟通,读是超越……
请以“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这道试题中的材料主要是提示语,其作用有二:一是告诉你“读”不仅是读书本,二是提醒你人生过程就是“读”的过程。

有了这段话,考生对“读”的对象、范围和实质就会认识得更加全面和深刻,更能写出立意高新、见解独特的佳作来。

如果不给这段提示语,只给一个“读”字,有些考生就会把思维局限在“读书本”的小圈子里,从而影响真实水平的发挥。

而这,正是高考要避免的。

二、主题的来源不同
无论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题目中都有区分两者的标志词:材料作文一般是先给一段材料,然后要求“全面理解材料的寓意”,“不可脱离材料的含义”进行写作;话题作文则在给了材料后,专门规定一个“话题”作为统一的主题范围,并冠以“以×××为话题”或“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等字眼。

这就决定了一条规则:材料作文的主题,必须从题目的材料中来,亦即从材料自身的含义中来,脱离了材料的含义,就是跑题;话题作文的主题,则要由题目所给的“话题”而来,而跟材料没有什么关系,只从材料中找主题,反而适得其反。

为什么这样讲呢?我们以今年我省的高考作文题(全国卷1)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

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很明显,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其寓意有两大方面:一是通过乌鸦学鹰的故事批判盲目仿效的虚妄倾向,二是借孩子之口肯定不甘平庸、敢闯禁区的开拓精神。

考生可以根据这两大方面提炼和分解出若干个小层面,作为主题和中心。

然而,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

这道材料作文题一改就成了话题作文——前面已经讲过,这则材料包含两大方面的含义并可分解成若干个小层面,那么,我们只要从这些众多的“点”中选取一个,再把它定为共同的主题范为,这一“点”就成了一个“话题”,这道题也就变成了一道话题作文。

由此可知:话题的含义只是材料含义的一部分;话题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全面含义进行的一种取舍和扬弃。

当然,这种选择不是随意的,是以话题是否具有针对性、普遍性、包融性、开放性,能否承担考试和检验的功能为标准,慎重确定的。

三、立意的范围不同
按照上面所说,话题作文的主题范围好像很窄。

其实不然。

上面讲的只是话题的一个特点,更本质的方面在于:凡“话题”都是由独词、词组、短语、单句构成的。

由于汉语的语意关系,这种构成造成了一种概括和抽象。

概括和抽象的结果,是使话题具有了这些文字的概念意义和语境意义,进而产生了一种质的变化,脱离了原材料的局限,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或说一般意义的独立体。

这种情景跟正常的婴儿娩出母体差不多,不仅今后的生长发育全由他自身的状况所决定,并且拥有一个生命应该拥有的一切。

正因如此,“话题”才成了一种主题范围,可以让考生“各取所需”,“任意开掘”。

这一特点,决定了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立意范围的不同。

如果是材料作文,无论大的取意还是文中的联想和发挥,都不可脱离材料的内涵和指向。

还以“乌鸦学鹰”这道题为例,它可写的主题之一是“如何学习别人”的问题。

如按材料作文写,只能从这只乌鸦学鹰的境况(目的、方式、结果等),从它的这些行为体现出来的正反两方面的意义和价值出发,去思考,去引申,比如可写“盲目仿效要不得”和“用努力改变自己”之类的主题;而以“如何学习别人”为话题来写,则是凡是这个短语包含的所有意义层面,或说凡是
“学习别人”遇到的各种问题,都可以触及,比如学习别人要虚心,要经常对照,要不断剖析自己,等等。

这些,显然是材料作文不可涉及的。

然而,话题作文立意之宽泛远远不止于此。

比如去年高考作文有道“情理之中与意料之外”的话题,有位考生写了一篇《愚公移山吃官司》,通篇记叙的是年过九十的愚公又开始移山,却遭到许多阻拦:劳动部门说他雇用童工,环保部门说他污染空气,交通部门说他堵塞道路,旅游部门说他减少了游客……最后愚公被迫停工。

从话题来看,这是个关系型话题,包含着多重意义。

然而,此文不仅没有一句正面讲道理的话,而且主题更像是讽刺当前的不正之风。

但仔细一想
,发生这些事,的确既感意外,又属必然。

也就是说,此文仅仅是体现了这个话题,跟这个话题“沾了点边儿”。

这大概就是“在话题的范围之内”吧。

写到这里,顺便再讲几点:
1、材料作文的立意和表达都要围绕材料进行;话题作文则不要受材料的限制,更不要只运用题目中的材料。

2、两类作文的主题都不可大而空,都要把抽象的大道理化为小观点。

即从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出发,抓取一点独特立意。

话题作文不要直接把话题当成主题或标题使用。

3、两类作文的文体都不可过于单一。

话题作文不可觉得“话题”像让写议论文就只写议论文,包括寓言、故事新编、小剧本等在内的各种形式都可使用。

材料作文与此相同。

4、写作不可陷于肤浅层面,避免开头写出论点后,不能联想和发挥,深入不下去。

话题作文的主题不可只限于话题的基本观点和重点部分,所写内容只要跟话题“有关”即可。

5、以上只是就话题的概念意义而言的,有些话题还有比喻意义、象征意义等。

这类话题的审题立意又有所不同,限于篇幅,不多讲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