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咬文嚼字练习题(打印版)

咬文嚼字练习题(打印版)

咬文嚼字练习题(打印版)# 咬文嚼字练习题## 一、词语辨析1. 辨析下列词语的用法和含义:- 必须 vs. 必需- 爆发 vs. 暴发- 权利 vs. 权力- 检查 vs. 检察2. 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他是一位有着丰富经验的()。

A. 检查员B. 检察员3. 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并给出一个例句:- 画蛇添足- 杯水车薪- 一箭双雕## 二、句子改错1.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误,并给出正确形式:-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能参加昨天的会议。

-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需要我们仔细研究。

2. 修改下列句子,使其更加规范:- 他昨天没来,因为他生病了。

3. 将下列口语化句子转换为书面语:- 你说得对,我们确实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 三、阅读理解1. 阅读以下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短文内容(略)- 问题:- 短文中提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作者提出了哪些解决方案?2. 分析短文的结构和逻辑:- 短文的开头是如何引入主题的?- 短文中的论点是如何展开的?## 四、写作练习1. 根据给定的题目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 题目:《我的理想生活》2. 写一封正式的邀请信:- 邀请对象:你的朋友- 活动:你的毕业典礼3. 撰写一份简短的个人简历:- 包括基本信息、教育背景、工作经验和个人技能。

## 五、综合应用1. 根据所学知识,为一个新产品撰写一份广告文案:- 产品名称:智能学习助手- 产品特点:高效、便捷、个性化2. 设计一份调查问卷:- 调查主题:学生对学校图书馆的满意度- 至少包含5个问题## 六、语言知识拓展1. 解释下列修辞手法及其应用:- 比喻- 对偶- 排比2. 列举并解释三种不同的语言风格:- 正式风格- 口语风格- 描述性风格以上练习题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包括词语辨析、句子改错、阅读理解、写作练习、综合应用以及语言知识拓展。

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的精确使用,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咬文嚼字100个(练习)

咬文嚼字100个(练习)

《咬文嚼字》公布最常见的100个错别字《咬文嚼字》杂志在创刊10周年之际,公布了《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别字》。

这100个别字都是10年来出错频率最高的。

1.按装 2.甘败下风3.自抱自弃 4.针贬5.泊来品 6.脉博7.松驰8.一愁莫展9.穿流不息10.精萃11.重迭12.渡假村13.防碍14.幅射15.一幅对联16.天翻地复17.言简意骇18.气慨19.一股作气20.悬梁刺骨21.粗旷22.食不裹腹23.震憾24.凑和25.侯车室26.迫不急待27.既使28.一如继往29.草管人命30.娇揉造作31.挖墙角32.一诺千斤33.不径而走34.峻工35.不落巢臼36.烩炙人口37.打腊38.死皮癞脸39.兰天白云40.鼎立相助41.再接再励42.老俩口43.黄梁美梦44.了望45.水笼头46.杀戳47.痉孪48.美仑美奂49.罗唆50.蛛丝蚂迹51.委糜不振52.沉缅53.名信片54.默守成规55.大姆指56.沤心沥血57.凭添58.出奇不意59.修茸60.亲睐61.磬竹难书62.入场卷63.声名雀起64.发韧65.搔痒病66.欣尝67.谈笑风声68.人情事故69.有持无恐70.额首称庆71.追朔72.鬼鬼崇崇73.金榜提名74.走头无路75.趋之若骛76.迁徒77.洁白无暇78.九宵79.渲泄80.寒喧81.弦律82.膺品83.不能自己84.尤如猛虎下山85.竭泽而鱼86.滥芋充数87.世外桃园88.脏款89.醮水90.蜇伏91.装祯92.饮鸠止渴93.坐阵94.旁证博引95.灸手可热96.九洲97.床第之私98.姿意妄为99.编篡100.做月子2008年十大差错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乐”的读音正解:读作lè误解:读作yuè辨析: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演员们击缶吟诵孔子的名句。

演员们没有读错,倒是有解说员误读。

二、三聚氰胺中“氰胺”的读音正解:qíng’àn 误解:qīng’ān 辨析:有关奶粉安全的报道,使三聚氰胺成为焦点。

咬文嚼字 练习题

咬文嚼字 练习题

咬文嚼字练习题字是汉语的基本单位,它们组成了我们的语言,传递了我们的思想和意义。

为了掌握好文字的运用,咬文嚼字的练习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些练习题来提高我们的咬文嚼字能力。

1. 给出以下五个词语,请选取一个词语并用不少于50字的篇幅进行解释,要求通俗易懂,准确表达出词语的含义。

- 词语:坛坛罐罐- 解释:坛坛罐罐,原指庙宇祭祀用的陈设器皿,后引申为形容人或物的架势轩昂、摆它架子的样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摆它架子、装腔作势的人。

他们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行事,似乎自认为与众不同,而实际上却显得有些滑稽可笑。

这种人往往爱吹嘘、张扬自己的成就,希望引起他人的关注。

然而,正如坛坛罐罐一样,他们只是一些表面光鲜的器皿,内里并没有真正的内涵和实力。

2. 给出以下四个词语,请分别用不少于50字的篇幅进行解释,要求准确无误地表达出词语的含义。

- 词语:华而不实、讳疾忌医、出人头地、一帆风顺华而不实,形容外表美观,却没有内在实力的事物。

比如一些人强调外表装饰、虚荣的品味,却缺乏真正的才华和能力。

这种做法虽然能够吸引眼球,但最终会暴露出内在的空虚和无能。

讳疾忌医,原指儒家经典中规定官员不得暴露自己的疾病。

后被引申为指人们对自身困境或问题不愿正视或解决的现象。

这种做法常见于不敢面对错误、不愿接受批评的人。

只有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问题,并主动地寻求解决办法,才能真正成长和进步。

出人头地,意指脱颖而出,与众不同,取得出众的成就。

这个词语常常用来形容那些勤奋努力、天资聪明的人,他们凭借努力和才华,成功地站在人群之上。

一帆风顺,形容事物发展顺利,没有遇到太多的困难和阻碍。

这个词语常常出现在祝福和表达美好期望的语境中。

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事业发展,希望一切都能一帆风顺,顺顺利利。

通过上述练习题,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咬文嚼字的能力,提升我们的文字表达水平。

只有经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我们才能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加准确地使用词语,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有力,令人信服。

咬文嚼字练习案答案

咬文嚼字练习案答案

《咬文嚼字》练习案答案1、D【解析】A.咀嚼.(jué)锱铢必较(zīzhū) B.付梓(zǐ)清沁肺腑( qìn)C. 憎恶(zēng) 胸襟(jīn)2、C【解析】A.杀戮 B.赝品 D辐射川流不息3、C4、C5.CD【解析】A“不能捉摸”错,原文是“不易捉摸”B. 原文是“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E.原文是“大半都由”6. D 【解析】 A项,有偷换概念和有意缺失信息的错误,根据原文第1段“正是由于‘群’与‘众’相近”可知,而不是“相同”,选项混淆了概念;“进入20世纪,“群众”与“人民”“大众”等基本同义”可知,原文是有时间范围的,选项遗漏了信息。

B项,根据原文第3段“孔子主张仁者爱人,这其中必然包含着对民众的爱。

为此,孔子对弟子提出了孝悌、谨信和泛爱众等责任伦理要求”可知,存在因果倒置的错误。

C项,根据原文第3段“对于孟子来说,爱众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与众同乐’”可知,“‘与众同乐’、‘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曲解文意,“与众同乐”这种思想是孟子的而非孔子的,选项混淆了对象。

故选D。

7. C 【解析】C项,分析原文的内容可知,并没有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

故选C。

8. A【解析】本题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

A项,根据原文第4段“在孔子看来,一个真正的仁者能够做到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如果广泛地给予人民以好处,又能接济广大的民众,不仅属于仁者,甚至就已经达到了圣人的境界”可知,选项缺失“广泛地给予人民以好处”这一信息,并且原文是未然情况,选项转化失误,表述成“就达到了圣人境界”这种已然情况。

故选A。

9.A【解析】B项,强加因果,原文第四段说“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故选项内容不符合题意。

C项,“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于文无据,第二段只是说二者的不同之处;D项,原文第四段说“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控,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建构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因此,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

咬文嚼字练习题

咬文嚼字练习题

《咬文嚼字》练习题一复习指导:1.《咬文嚼字》的作者是,现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本文通过对郭沫若等人炼字实例的分析,阐明了文字与思想情感的密切联系。

(立论)同步练习: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咬文嚼字()憎恶()深恶痛绝()援例()啰嗦()・・・・・・・锚铢必较()斟酌()剥啄有声()岑寂()豁然贯通()・・・・・・・・二、阅读理解(一)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

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

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为“敲”字。

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

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

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

“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

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

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

“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

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

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

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

“推”可以无声,“敲” 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

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

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 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阅读练习1 人教版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阅读练习1 人教版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阅读练习1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同一道题教授收了四个学生,他们分别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和日本。

开学第一天,教授让他们解决一个问题:如图所示桌上有一只烧杯,杯内盛有水,比水面低一点的杯壁上有一个小孔,水从孔里不断涌出。

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是迅速采取办法制止杯中的水向外流。

教授给四位学生一天的思考时间,第二天要把各自的办法演示一遍。

第二天,教室里坐了许多观众。

教授请他们上台演示。

中国人和日本人都比较谦让,不肯第一个上台。

美国人根本就没有第一个上台的意思。

①最后俄罗斯人第一个上台演示。

俄罗斯人搬来一只笨重的箱子,从里面取出一套设备。

他手握一支钢笔一样的东西,拖着一条管线走到了烧杯旁,只见他一按钢笔上的开关,设备发出了“嗡嗡”的响声,接着他用钢笔对准玻璃杯上正涌水的小洞一点,便把烧杯上的小孔堵起来。

如果不仔细看的话将不会发现那个小孔曾在烧杯上存在过。

人们佩服俄罗斯人总有自己的一套办法。

第二个上台的是中国人。

他把一小片纸沿杯内壁贴到了小孔处。

由于水的压力作用使纸与杯壁紧密贴合,小孔不再往外流水。

人们佩服中国人具有自己独特的思维。

第三个上台的是日本人,他在烧杯里小孔的那边垫了几枚硬币,由于杯子倾斜,小孔高出水面,不再泄漏。

人们叹服日本人就是聪明。

最后上台的是美国人。

他上台前向前三位同学询问:“谁愿把您的方法转让给我?”俄罗斯人闭口不答。

中国人看不惯美国人的这种“金钱万能”的思想。

②只有日本人微笑着和他搭话。

不久,美国人和日本人做成了交易。

日本人把昨夜打印好的材料给了美国人。

材料上详细说明了水面到小孔的距离与垫几枚硬币的关系,同时还给出了烧杯的直径、水位高度与烧杯可倾斜的最大角度的计算公式。

美国人上台把日本人的办法重复一遍。

这次观众没有鼓掌,却有人在喊:“那是日本人的办法。

”美国人耸耸肩微笑着说:“对!这是日本人的办法。

我的办法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投资引进别人开发的技术。

在我们美国使用的先进武器中同样少不了日本人的电子集成块!”全场第四次响起了掌声。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练习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练习

《咬文嚼字》测评练习一、客观题。

1.下列有关“咬文嚼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讽刺死抠字眼儿而不注重精神实质,所以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是很好。

B.本文中作者认为,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C.一般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

D.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文学藉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是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

原因在于“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嫉,在赞美时便不适宜。

B.王若虚在《史记辨惑》里说《史记》李广射虎一段“凡多三石字”,在表面上似乎改得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其中区别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细心玩索一番,自会明白。

C.古今人都赞赏“推敲”故事中“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作者认为二词并无高下之分,关键在于贾岛要表现的意境是什么。

D.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运用了文字联想的意义,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约之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

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

我们今天为文要想写出个性,也不可忽视字的联想意义。

B.文学的文字有时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

而科学的文字越限于直指的意义就越精确,因而,科学不必顾到联想的意义,而应重视直指的意义。

C.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于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

咬文嚼字同步练习

咬文嚼字同步练习

8咬文嚼字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婵.娟(chán)垂涎.(xián)援.例(yuán)咬文嚼.字(jiáo)B.憎.恶(zēnɡ) 蕴藉.(jiè)剥啄.(zhuó) 锱.铢必较(zī)C.岑.寂(cén) 尺牍.(dú)灞.桥(bà) 不胜.枚举(shènɡ)D.斟.酌(zhēn) 付梓.(zǐ)没镞.(cù) 下乘.作品(shènɡ)解析:D项,“镞”应读“zú”,“乘”应读“chénɡ”。

答案:D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他的讲话,遣词造句十分谨慎。

(2)潘可士玛保证所推出的每一款产品都是经过的,都是能够为用户带来惊喜的。

(3)医者要心怀对健康和生命的敬畏,必须对专业,对患者有仁爱之心。

A.字斟句酌千锤百炼精益求精B.千锤百炼精益求精字斟句酌C.字斟句酌精益求精千锤百炼D.精益求精字斟句酌千锤百炼解析:三个成语都有“要求严格,态度认真”的意思,但使用对象不同:“字斟句酌”,对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细推敲,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态度慎重,主要是对文章的内容、字词而言的;“千锤百炼”,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也比喻对诗文等做多次的精细修改;“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使用的范围比较广。

答案: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世故的老欧洲,天真的新美洲,一个拖着悠久高贵的历史和文艺腔,一个带着新鲜刺激的金钱和荷尔蒙,前者率真勇敢但粗糙,后者精致繁复却虚伪。

B.联合国气候峰会是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前最重要的会议,120位国家和政府首脑出席,旨在为在21世纪末将地球升温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凝聚全球共识。

C.10月30日,由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会长率领的中国高铁企业代表团在旧金山与加州高铁管理局及当地企业进行交流,寻求双边合作机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咬文嚼字练习及答案
一基础演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咀嚼.(jiáo) 上乘.(chéng) 锱铢必较(zhīzhū) 拘礼(jū)
B.没镞(zú) 付梓(xīn) 清沁肺腑(xīn ) 斟酌(zhēn)
C.岑寂(cén) 憎恶(zèng) 深恶痛嫉 (jí) 胸襟(jìn)
D.蕴藉(yùn jiè) 尺牍(dú) 咬文嚼字(jiáo) 流弊(bì)
2.下列四组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援例红彤彤凝炼事过景迁
B.含糊兴冲冲揉合锱铢必较
C.谨严热烘烘付梓深恶痛绝
D.含义耍花招精髓发人深醒
3.依次填入下文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他自己知道。

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

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与全诗调和的。

A.只要如果或所以而并且
B.只有因为和因为还而且
C.只有如果或所以而而且
D.只要因为和因为还并且
4.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卢沟桥畔的景色是十分引人入胜的。

每当晨蔼苍茫的时候,登芦沟桥,遥望低重的斜日,格外妩媚,西山海峰,笼罩着轻烟,若隐若现,古桑乾河,银波,晓雾,是一幅月色迷离的画境。

立于卢沟桥的“芦沟晓月”碑,指的就是这一景象。

A.薄薄粼粼重重 C.淡淡泛泛蒙蒙
B.袅袅闪闪浓浓 D.阵阵荧荧茫茫
5.下面四句话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50余名艺术家、教育家日前聚集在北京,研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学校艺术教育,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B.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大家族制度的解体,中国的大宅院、欧洲的古城堡也都渐渐失去了它们的作用。

C.这个街心花园是一个离立交桥不很远、有一座雕像、有几十把长椅、四周种着苍松翠柏、中间有一块绿阴地。

D.《创业史》是描写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长篇小说,课文写的是当时互助组刚成立之时,梁生宝为实现稻麦两熟计划去郭县购新稻种。

B组:
拓展练习
诗的境界(节选)
朱光潜
像一般艺术一样,诗是人生世相的返照。

人生世相本来是混整的,常住永在而又变动不居的。

诗并不能把这漠无边际的混整抄袭过来,或是像柏拉图所说的“模仿”过来。

诗对于人生世相必有取舍,有剪裁,有取舍剪裁就必有创造,必有作者的性格和情趣的浸润渗透。

诗必有所本,本于自然;亦必有所创,创为艺术。

自然与艺术媾和,结果乃在实际的人生世相之上,另建立一个宇宙,正犹如织丝缕为锦绣,凿顽石为雕刻,非全是空中楼阁,亦非全是依样画葫芦。

诗与实际的人生世相之关系,妙处惟在不即不离。

惟其“不离”,所以有真实感;惟其“不即”,所以新鲜有趣。

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

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在心神领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他神魂为之勾摄,若惊若喜,霎时无暇旁顾,仿佛这小天地中有独立自足之乐,此外偌大乾坤宇宙,以及个人生活中一切憎爱悲喜,都像在这霎时间烟消云散去了。

纯粹的诗的心境是凝神注视,纯粹的诗的心所观境是孤立绝缘。

心与其所观境如鱼戏水,忻合无间。

始任举二短诗为例: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崔颢《长干行》)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鹿柴》)
这两首诗都俨然是戏景,是画境。

它们都是从混整的悠久而流动的人生世相中摄取来的一刹那,一片段……
1.开篇一句“像一般艺术一样,诗是人生世相的返照。

”——这里不用“写照”而用了“返照”,旨在揭示的道理为(概括不超过40字)
2.作者将诗与自然,诗与生活的辩证关系作了透辟论述。

在作者笔下:
①诗与自然的关系为:。

(概括不超过33字)
②诗与生活的关系为:。

(限18字)
答案
A组、1、D 2、C 3、C 4、C 5、B
B组、1.诗绝非对人生世相的抄袭,而是有取舍,有剪裁,有创新,有作者性格、情趣的浸润渗透
2.①诗必有所本,本于自然;自然与艺术媾和,在实际的人生世相之上另建宇宙
②诗与人生世相的关系,妙处惟在不即不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