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说课稿
荷花淀说课稿(背诵精华版)

8《荷花淀》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今天上午的1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荷花淀》。
(板书《荷花淀》)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分析《荷花淀》是鲁教版必修一第五单元第8课,与《烛之武退秦师》、《赤壁之战》共同构成“昨日的战争”这个模块。
本单元旨在透过刀光剑影,解读昨日战争,体会今日和平的可贵《荷花淀》是孙犁的一篇战争题材小说。
作者描写了白洋淀人民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斗争的生活片段,刻画了一群英姿勃发的白洋淀青年妇女形象。
学习此篇课文对帮助学生学习以后的小说,培养学生对家乡、对爱国的热爱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这是他们进入高中接触的第一篇现代小说。
在初中阶段,学生对小说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具备阅读浅显小说的能力。
但是,相对而言,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还有所欠缺。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孙犁和“白洋淀派” 的艺术风格2、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2)学习用简洁的对话和生动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3、情感目标:学习白洋淀人民抗日的热忱,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用简洁的对话和生动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教学难点是体会本文的景物描写在刻画人物,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四说教法和学法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1、教法:主要有诵读法、讨论法、情境法三种(1诵读法主要是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小组齐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
(2)讨论法主要是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情境法主要是通过言语描述或音乐渲染的情境,引导学生与作者情感交流。
2、学法:我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8-1《荷花淀》说课稿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优质课评选(说课稿)战争小说的一曲纯美绝唱——《荷花淀》的教与学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战争小说的一曲纯美绝唱——《荷花淀》。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反思六个方面进行说课,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荷花淀》属于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苦难与新生”,对应“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单元所选文章风格迥异,包括散文、报告文学和小说等多种体裁。
第8 课由三篇小说构成,这里既有极具诗情画意的《荷花淀》,也有充满乡土气息的《小二黑结婚》,还有闪耀红色光芒的《党费》。
我安排三个课时来完成第 8 课的学习,第一课时战争小说的一曲纯美的绝唱——《荷花淀》;第二课时诗意与乡土——从《荷花淀》与《小二黑结婚(节选)》看中国革命文学的传统;第三课时见微知著,细微之处动人心——《荷花淀》《小二黑结婚》《党费》联读。
《荷花淀》被誉为“战争小说中的纯美绝唱”,是形成“荷花淀派”风格的代表作,小说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为题材,谱写出的一曲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赞歌。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师生之间,师生与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
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文本,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
”从学习理解的角度来说,本课旨在带领学生了解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进程,思考中国革命的意义,理解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深刻认识革命传统,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认识历史,把握当下,树立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从知识与技能的角度来说,本课能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作家塑造艺术形象的深刻功力和富有个性的创作风格,学会梳理与概括作品叙事或情感脉络、评价人物形象,学会品味作品语言、关注细节描写,努力掌握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在单元学习导语中,课本编者也建议:“要领略作品语言的独特魅力,去触摸小说人物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去体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提高欣赏短篇小说的能力。
《荷花淀》说课稿

《荷花淀》说课稿《荷花淀》说课稿 1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荷花淀》。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过程四个方面对这篇文章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说教材1、《荷花淀》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昨日的战争”中的一篇讲读课文。
虽为战争的主题,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
这篇文章是孙李先生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草纸和墨水写成的。
他用诗意的笔触,描写了在残酷激烈的抗日战争里,在一个关系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烟水淼淼体面无限的白洋淀里温和多情而又坚贞勇敢的青年农村妇女群像,赞叹了人民群众爱国爱家的高尚情操。
作为高一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现代小说,学生通过学习本文,既能了解孙犁小说的艺术风格,又能体味“白洋淀派” 小说的艺术特色,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因此其作用与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2、根据语文学科核心素质的说明,我设置以下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1、根据语言的建构和运用,确定了解作者孙犁及“诗体小说的特点”,并学习运用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根据审美鉴赏与创造,确定通过具体的语言分析,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3、根据文化的传承和理解,确定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小说三要素,最重要的是人物形象,二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就是欣赏人物形象和语言,所以把通过分析简介传神的对话和生动的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是重点。
《荷花淀》与普通意义上的战争题材小说有着截然的区别。
它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景物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
因此,赏析本文如诗如画的环境描写,体味“白洋淀派”小说的艺术特色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
”因此,这一堂课,在教法上我采用对话式教学模式,主要使用激发兴趣法、朗读法、指导归纳法等,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荷花淀》教案精选5篇

《荷花淀》教案精选5篇《荷花淀》教案精选篇1《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之一。
选自孙犁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
全文充满诗意,被称为“诗体小说”。
在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里,一个关系着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说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表现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
教学目的:1、了解孙犁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成就。
2、体会文章景物描写、人物对话的特色及其对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主题的作用。
3、领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第一教时教学重点:解题;讲析景物描写和情节结构特色。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
(板书课题《荷花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又名西淀,属河北省安新、伍丘、高阳、雄县、容光焕发城5县(市)所辖。
这是一片面积为五百平方公里的水域,淀周堤埝环绕,淀内地形复杂,纵横交织着3700条沟壕,把淀面分割成43个大大小小的淀泊,形成淀内有淀、淀间大小沟壕相通的水网泽国景观。
《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但在本文里又是怎样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呢?本文写于1945年春天,是孙犁“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反响很大。
孙犁自己还说“这篇小说引起延安读者的注意,我想是因为同志们长年在西北高原工作,习惯于那里的大风沙的气候,忽然见到关于白洋淀水乡的描写,刮来的是带有荷花香味的风,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鲜吧。
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是献身于抗日的战士们,看到我们的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群众的抗日决心日益坚决,而妇女们的抗日情绪也如此令人鼓舞,因此就对这篇小说发生了喜爱之心。
荷花淀教案推荐7篇

荷花淀教案推荐7篇优秀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主动性,通过教案的规划,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和互动机会,以下是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荷花淀教案推荐7篇,供大家参考。
荷花淀教案篇1一.说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
全文文字简短,却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下列词语:荷花、莲蓬、饱胀、翩翩起舞。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阅读想象能力;会背课文;积累优美语言。
情感目标: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感受荷花、荷叶各种美丽的姿态,想象画面,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三)教学难点:理解“把眼前的这一池的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句的意思。
(四)教学方法:1.通过品词、析句,感情朗读,想象画面,让学生感悟语言生动形象和描写的优美。
2.通过让学生欣赏美丽的荷花,查阅资料,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昨天我们学习了生字,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请同学们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荷花?哪几个自然段写“我”以为自己是荷花?(二)新课:1.师:那么第一自然段写什么呢?请一名同学读第一自然段。
你觉得这一段哪个词用得恰当?为什么?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师小结:本段作者直接了当,引起下文,引人入胜。
2.荷花开了会是怎样的情景呢?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出示挂图:你都看到了什么?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呢?3.学习二、三自然段:自由读二、三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板书:荷叶、荷花)指名读描写荷叶的句子,你觉得这句话写得怎么样?(板书:挨挨挤挤、像大圆盘)这样的荷花给你什么印象?师启发:荷叶就已经这么美了荷花会是什么样的呢?指名读描写荷花的句子。
问:这里一共写了几种样子的荷花?(板书:半开、全开、含苞)指名分句朗读要求读出荷花的美丽。
孙犁《荷花淀》说课稿

孙犁《荷花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孙犁的《荷花淀》。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荷花淀》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出自孙犁的小说集《白洋淀纪事》。
这篇小说以清新自然的语言,细腻地描绘了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展现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和乐观精神,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诗情画意。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这篇小说处于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重要位置,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这篇小说,学生可以了解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力量,同时也能够学习到小说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二、说学情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文学鉴赏能力,但对于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于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也缺乏足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小说的主题和艺术特色,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
(2)掌握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提高学生的小说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白洋淀地区人民的爱国热情和乐观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体会小说中所展现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2)品味小说清新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的主题,探究战争背景下人性的美好和力量。
《荷花淀》的教案(6篇)

《荷花淀》的教案(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作者分享了6篇《荷花淀》的教案,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荷花淀教案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荷花淀教案篇一《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晓出净慈送林子方》【南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花》【清】石涛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荷花淀教案篇二《荷花》是苏教版教材第6册第4单元的第2篇课文。
它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
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
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全文分两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直接赞美了荷花的清香、形状、姿势。
第2部分(第4自然段)通过想象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
根据本课以上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语文基础知识方面: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语意思。
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能背诵2、4自然段。
思想感情方面:了解荷花的美丽,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为了顺利达成目标,我分2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会生字新词和1至3自然段。
第2课时学习4、5自然段,背诵2、4自然段,总结全文。
下面,我简要讲一讲第1课时的教学。
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生字,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等词语意思;2、学习1—3自然段,能用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写话;展开想象说话。
3、能有感情朗读2、3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
教学重难点:感受荷花的美。
说教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主要教法:1.图文对照法:“图”是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的记载。
《荷花淀》说课稿

《荷花淀》说课稿
一、说教材
《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
选自《白洋淀纪事》,与《芦花荡》是姊妹篇,是“白洋淀纪事之二”,是成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品。
在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这样一个关系着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说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表现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
在战火硝烟中,夫妻之情、家国之爱,纯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像白洋淀盛开的荷花
一样,美丽灿烂。
作为孙犁的名篇,作为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代表作,作为盛开在语文教材中的一支常开不败的“荷花”,一直以来深受师生喜爱。
本文虽从属于必修一第四单元“昨日的战争”,但编者更想在人们对战争残酷的认识之外,展现给世人以战争中人性的美好。
二、说教法
本文将以多媒体为辅助,
综合运用朗读法、点拨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将以“生本理念”为指导,突出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归纳法等的应用。
四、说教学目标(融入三维目标)
1、把握人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性格,学会人物描写方法
2、品味文章诗化语言,分
析“美”在文章中的具体体现
3、体会作者情感,养成爱国情怀,形成正确人生观
五、说重、难点
1、水生嫂等众女形象的分析
2、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六、说课时
三个课时
七、说教学过程
参见课件
八、说作业
九、说板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花淀》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荷花淀》。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过程四个方面对这篇文章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说教材
1、《荷花淀》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昨日的战争”中的一篇讲读课文。
虽为战争的主题,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
这篇文章是孙李先生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草纸和墨水写成的。
他用诗意的笔触,描写了在残酷激烈的抗日战争里,在一个关系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烟水淼淼风光无限的白洋淀里温柔多情而又坚贞勇敢的青年农村妇女群像,赞美了人民群众爱国爱家的高尚情操。
作为高一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现代小说,学生通过学习本文,既能了解孙犁小说的艺术风格,又能体会“白洋淀派”小说的艺术特色,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因此其作用与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2、根据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说明,我设置以下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根据语言的建构和运用,确定了解作者孙犁及“诗体小说的特点”,并学习运用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根据审美鉴赏与创造,确定通过具体的语言分析,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3、根据文化的传承和理解,确定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小说三要素,最重要的是人物形象,二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就是欣赏人物形象和语言,所以把通过分析简介传神的对话和生动的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是重点。
《荷花淀》与一般意义上的战争题材小说有着截然的区别。
它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景物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
因此,赏析本文如诗如画的环境描写,体会“白洋淀派”小说的艺术特色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
”因此,这一堂课,在教法上我采用对话式教学模式,主要使用激发兴趣法、朗读法、指导归纳法等,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并通过PPT,多媒体视频展示,投影仪等教学辅助设施与手段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特色,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三、说学法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
设计了诵读法、欣赏法、小组讨论法、质疑反馈法等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精力集中,身临其境,能细心体会小说对话描写和景物描写的妙处,合作交流分析人物形象。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让教法学法充分运用,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过程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导入
战争是残忍的、恐怖的。
作家在描写战争时,往往不惜笔墨叙写硝烟弥漫、尸陈荒野的景象。
但也有作家用别样的方式来写战争,孙犁便是其中一个,《荷花淀》就是用别样方式来描写战争的优秀作品。
(二)介绍作品的写作背景
简介作者孙犁,让学生了解孙犁的主要作品及其代表的“荷花淀派”作品的特色,了解孙犁“诗体小说”的特点。
(诗体小说:是诗化了的小说,它选择优美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景物,运用清新自然、富有韵味的语言,勾画了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意境,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
(三)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本文没有复杂曲折的情节,因
此,在学生课前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用简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然后用四字短语精要地概括情节就可以理清文章的思路了,基本理解文章的主旨。
1、学生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浏览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节内容。
第一部分:夫妻话别
第二部分:探夫遇敌送夫参军(开端)→探夫遇敌(发展)→助夫歼敌(高潮、结局)第三部分:助夫杀敌四)精讲课文,深入探究
1、分析景物描写。
作为“诗体小说”的代表,《荷花淀》独具艺术魅力。
这个特征主要通过分析本文的景物描写来把握。
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1-3段,思考这三段中描写了什么景?这些景有什么特点?这些景物又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运用了比喻修辞。
创设这种洁白的意境,为全文确定了一个基调,整篇文章都是在这种银白的美景下进行的。
为人物提供了背景,烘托了人物形象。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由情生。
荷花淀的人如此的勇敢坚强,荷花淀的景也应如此。
这里的景物描写对人物起到的一种衬托作用。
这两段景物描写都运用了贴切的比喻和准确的修饰词,写出了荷花淀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人和景。
作者让我们在炮火连天的战争生活中,阅读到了诗一般的语言,这是怎样的一种乐观精神。
2、品味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这么美的景孕育着美的人。
前面同学也谈到小说中人美,那么请问,这里的人美在哪里?
文中主要是通过人物间的对话,来反映人物内心,塑造人物性格的。
下面让我们走进水生家的小院,去读一读水生嫂与丈夫间的那段对话,仔细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
一读:分角色朗读
二读:比较性阅读。
(运用倒装句式能起到很好的强调作用。
语言要符合人物的性格。
,作者用极其准确的语言使这些没有名、姓的女人们在小说中活灵活现,印象深刻,足见语言的艺术魅力。
)
3、研习小说的对话描写和行动描写
作品中的对话描写简洁朴素,生动传神,刻画人物栩栩如生,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不仅如此,而且能形象的展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示白洋淀女人的成长经历,展现白洋淀人民的人情美、人性美,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4、归纳总结
通过前面对景物描写的分析和对人物对话的揣摩,让我们真正领略了本文语言的美,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了人物鲜明的个性,也让我们看到了在残酷的战争生活中,为保卫家园而勇敢杀敌的荷花淀的人们,他们把自己的身躯融入这片土地,把自己的灵魂化作朵朵荷花,永远守护在美丽的家乡身边。
课文总结
对于美的艺术创造,是孙犁一贯的追求。
他曾这样说:“看到真善美的极致,我写了一些作品。
看到邪恶的极致,我不愿意写。
这些东西,我体验很深,可以说是镂心雕刻的,可是我不愿意去写这些东西,也不愿意去回忆它。
”《荷花淀》则是最集中体现他追求美的极致的战争之说,是一篇真正的纯美小说。
五、布置作业
1、写作训练让学生用诗歌或者对联来总结所学
“风光无限白洋淀,战火未平民不安。
保家卫国匹夫志,巾帼不让男儿汉。
”
2、课外比较阅读鉴赏。
白洋淀纪实二《芦花荡》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与两位十三四岁的小姑娘抗击敌人的故事。
一是可以实现学生运用课堂所学去鉴赏,实现课内向课外的能力迁移,二是两相参照,便可发现孙李先生给我们描绘了那个战争年代中国的英雄人民的群像,无论是热血男儿,还是老弱妇孺,他们深深的热爱自己足下这片土地,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与侵略者斗争到底的精神令人敬仰折服,备受鼓舞。
以上即是我对本课的粗浅的认识与理解,不足之处,敬请各位方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