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风管、风口设计选型讲解41页PPT
第7章风道设计ppt课件

在计算出各截面的静压和全压以后,根据摩擦阻 力与风道长度成正比关系,即可将各断面的相应 压力连接成线,即为压力分布。
空气由静止变为流动,只能靠降低静压转化为动 压来实现;
以风机为界,吸入端压力为负,压出侧为正;
两截面的全压差即为压力损失;截面面积相等时, 可认为是靠静压克服的;
风机压头为压出吸入的全压差,或等于风道总阻 力,或风道阻力及出口动压之和。
三、假定流速-当量长度法 局部阻力的计算费时费力,将局部阻力计算转化 为类似摩擦阻力计算将给设计计算带来方便。
不同的管径、不同流态的值,可事先做好,供查 用。
四、静压复得法 静压复得法的含义,是当流体的全压一定时,
风速降低,则静压增加,利用这部分“复得〞的 静压来克服下一段主干管道的阻力,以确定管道 尺寸,从而保持各分支前的静压都相等,这就是 静压复得法。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
可以设计成两个支管流速与总流流速相等;
总管截面积等于支管面积之和。
减少三通局部阻力的措施:减少支流与总流之间 夹角,一般不大于30o,也可在三通内加设导流 叶片。
查表
最后需要指出两点: 查得局部阻力系数,必须与其对应动压相一致 为避免局部阻力之间的互相干扰,两个管件之间必
4.根据造价和运行费用的综合最经济的原则, 选择合理的空气流速。
选定流速时,要综合考虑建筑空间,初投资和运 行费及噪声等因素。
风速选得大:风道断面小,消耗管材少,初投资 省;但阻力大,运行费高,而且噪声也可能高。
风速选得低:运行费低;但风道断面大,初投资 大,占用空间也大。
5.根据给定风量和选定流速,逐段计算管道断面 尺寸,并使其符合矩形风管统一规格。然后根据 选定了的断面尺寸和风量,计算出风道内实际流 速。
空调系统概述PPT课件

一、二次回风系统示意图
第15页/共115页
(4)单风道及双风道空调系统
• 单风道是全空气系统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 式,广泛用于办公楼、会堂、影剧院以及旅 馆的餐厅、门厅和医院建筑的公共用房等场 所。
第16页/共115页
单风道与双风道系统
第17页/共115页
单风道系统
• 系统中在同一时间风道中只送热风或冷风,不存在两种温度差别较大的送风。 同一系统中所有房间均只能送同样参数的空气(除非各房间加设额外的加热 或冷却装置)
第10页/共115页
1、集中式空调系统的组成 (1) 空气处理设备 (2) 空气输送设备 (3) 空气分配装置
第11页/共115页
第12页/共115页
2、集中式空调系统按照所处理的空气来源的 (不1) 同封闭式
(2) 直流式
调空间
空调空间
第13页/共115页
第14页/共115页
式空调器和屋顶式空调器。
第50页/共115页
煤气炉与电暖气
第51页/共115页
煤气炉与电暖气(2)
第52页/共115页
分体式房间空调器
第53页/共115页
窗式空调器与柜机
第54页/共115页
• ②按制冷设备冷凝器的冷却方式:又可分为水冷式和风冷式。 第55页/共115页
三、高层建筑空调系统
• 可全年保证所有房间所需空气参数,舒适性好,但初投资和运行费用均很高, 仅用于少数要求极高的场合。
• 替代方案:将负荷特性、使用功能接近的房间划为同一系统;同一系统负荷 差异较大时,按最不利情况送,其余在末端另加再热或冷却处理装置。
第20页/共115页
双风道系 统示例
第21页/共115页
风机选型-通风管道的设计计算ppt课件

.
1
第六章:通风管道的设计计算
❖ 通风管道计算有两个基本的任务:
❖ 一是确定管道的阻力, 以确定通风除尘 系统所需的风机性能;
❖ 二是确定管道的尺寸(直径),管道设计 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系统的投资费用和 运行费用。
.
2
第六章:通风管道的设计计算
❖ 一. 管道压力计算
❖ (一) 管道的阻力计算
❖ 1.除尘系统的排风点不宜过多,以利各支管间阻力平衡。如排风点多,可用大 断面集合管连接各支管。集合管内流速不宜超过3m/s,集合管下部设卸灰装置。
❖ 2.除尘风管应尽可能垂直或倾斜敷设,倾斜敷设时与水平面夹角最好大于45°。 如必需水平敷设或倾角小于30°时,应采取措施,如加大流速、设清扫口等。
❖ 计算前,完成管网布置,确定流量分配 ➢ 绘草图,编号 ➢ 确定流速 ➢ 确定管径 ➢ 计算各管段阻力 ➢ 平衡并联管路 ➢ 计算总阻力,计算管网特性曲线 ➢ 根据管网特性曲线,选择动力设备
.
20
水力计算步骤(平均压损法)
❖ 计算前,完成管网布置,确定流量分配
➢ 绘系统图,编号,标管段L和Q,定最不利 环路。
.
4
6.1.1摩擦阻力的计算
<流体输配管网>
Pm
ldl
v22
2
Rml
(6-2-1)
其中:λ为摩阻系数, l为管长,d为管径或流速当量 直径(4Rs,Rs=f/x),Rm为单位长度摩擦阻力。
.
5
<流体输配管网>
λ摩阻系数的确定: 1、层流区Re<2000
64 Re
2、临界区Re=2000-4000 0.00235Re
通风与空调工程PPT课件可编辑全文

4.1.2 通风系统的分类
图4.4 集中式岗位吹风示意图
图4.5 局部送、排风
第17页/共160页
4.1.2 通风系统的分类
• 2)全面通风。 • 由于生产条件的限制,不能采用局部通风或采
用局部通风后室内空气环境仍然不符合卫生和 生产要求时,可以采用全面通风,即在车间或 房间内全面地进行空气交换。全面通风适用于: 有害物产生位置不固定的地方;面积较大或局 部通风装置影响操作;有害物扩散不受限制的 房间或一定的区段内。这就是允许有害物散入 车间,同时引入室外新鲜空气稀释房间内的有 害物浓度,使其车间内的有害物的浓度降低到 合乎卫生要求的允许浓度范围内,然后再从室 内排出去。 • 全面通风可以是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图4.2所 示是自然的全面通风。机械的全面通风又分为 下列几种:
• 1) 自然进入的室外空气一般不能预先进行处理, 因此对空气的温度、湿度、清洁度要求高的车 间来说就不能满足要求。
• 2) 从车间排出来的脏空气也不能进行除尘,会 污染周围的环境。
第10页/共160页
4.1.2 通风系统的分类
• 3) 受自然条件的影响,风力不大、温差较小时,通风量就少,因而效 果就较差。比如风力和风向一变,空气流动的情况就变了,而且一年四 季气温也总是不断变化的,依靠的热压力也很不稳定,冬季温差较大, 夏季温差较小,这些都使自然通风的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第7页/共160页
4.1.2 通风系统的分类
图4.1 房间通风换气示意图(1)
图4.2 房间通风换气示意图(2)
第8页/共160页
4.1.2 通风系统的分类
• 屋顶上的风帽、带挡板的天窗(见图4.1、4.2), 则是利用风从它们的上部开口吹过时造成的负 压来使室内空气在室内外压差下排出,这也是 一种利用风力的自然通风。
风管机设计与选型(基础版)

风管机设计与选型(基础版)本课件作者:格力。
设计所需办公用品:1、CAD软件2、鸿业暖通软件(天正、浩晨)3、甲方提供的完整的CAD建筑图(装饰吊顶图)4、直尺、三角板、量角器5、设计手册6、五金手册7、预算软件 EXCEL、宏业清单设计前准备工作,了解工程概况:1、建筑的功能:酒店、办公室、KTV、洗浴中心;2、建筑的朝向;3、甲方的要求(经济、系统选择倾向);4、外机位置;5、甲供电源(是否有三相电);6、现场勘查:对外部环境了解,外机吊装,电梯大小(针对高层建筑);基础知识介绍空调系统分类:氟系统和水系统氟系统:主机(室外机)与末端(室内机)之间是采用铜管相连,而铜管内部通过的是氟里昂,即:以氟作为冷(热)源的载体。
所以称之为氟系统。
水系统:主机(室外机)与末端(风机盘管)之间采用水管(可用:PP-R管、镀锌钢管、无缝钢管等)相连,而水管内部通过的是水,即:以水作为冷(热)源的载体。
故称之为水系统。
风系统:用风管(镀锌铁皮)来连接室内机和送、回风口的系统。
冷负荷:为维护室温恒定,空调设备在单位时间内必须从室内带走的热量。
热量是通过墙体传热,灯具散热,人体散热带入空气中。
风量:根据空气的焓湿图进行计算,通过设备进行查询。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由当地的气候条件决定。
室内空气计算参数季节温度℃相对湿度% 风速m/s 夏季22-28 40-65 ≤0.3冬季18-24 30-60 ≤0.2设计步骤:冷负荷计算→设备选型→风系统设计→冷媒系统设计。
工作流程:负荷计算与设备选型民用建筑空调面积冷指标(推荐)房间类型冷负荷指标(w/m2)房间类型冷负荷指标(w/m2)办公室120-220 门厅、中庭110-180 百货商场180-300 走廊90-120 旅馆客房100-180 室内游泳池220-360 会议室220-320 图书阅览室100-150 舞厅(交谊舞)220-280 陈列室展览厅160-260 舞厅(迪斯科)280-350 会堂、报告厅200-260 酒吧150-250 体育馆200-280西餐厅200-250 影剧院观众厅220-350 中餐厅宴会厅220-360 影剧院休息厅250-400 健身房保龄球150-250 医院病房100-180 理发、美容150-280 医院手术室150-500 管理、接待110-150 公寓、住宅100-200 空调负荷计算:单位面积冷负荷指标法Q=Q’*SQ:建筑物空调房间总冷负荷 (w)Q’:冷负荷指标 (w/m2 )S:空调房间面积 (m2 )如:成都地区冷负荷指标客厅180-230w/m2餐厅200-230 w/m2卧室160-180w/m2办公室180-200w/m2设备选型冷负荷(w)面积(m2)冷负荷指标(w/m2)客厅30 200 6000根据冷负荷选择B系列超薄风管机FGR6.5/B。
空调风管设计PPT课件

16
第16页/共27页
速度法
速度法是首先给出各风管的速度。一般讲风机出口速度 最高,随着流动方向越来越小,到送风口速度最低。
原则 步骤
主风管速度:1000 - 1300 FPM 支风管速度 :600 - 900 FPM 速度随流动方向越来越小。 速度选取要合理。
1. 管路及风管编号,标出各个管路的流量。 2. 确定各个风管的速度。 3. 计算或查表求风管尺寸。 4. 查表求风管压降。
空气处理系统的分类
单区域系统 :
•房间负荷变化时, 空气流量不变. •中央设备只有一个温控器控制. •风机流量 CFM 保持恒定. •如果采用多速或变速风机, 风机流量CFM可以改变
3
第3页/共27页
多区域系统 :
• 空气流量根据各区域需求控制 (风阀安装在支风管 上并由各房间或区域温控器控制) • 中央设备由监控区域温控器的微处理器控制. •风机流量 CFM 可以恒定, 但必须安装旁通风门以保 证中央设备所需的空气流量. •假如风机或压缩机的转速 RPM可以连续调节,风机流 量 CFM 也可以变化.
17
第17页/共27页
等摩擦法
等摩擦法是假定风管系统的各个部位的摩擦损失相等。 因而风管的总阻力同风管的长度成正比。
原则 步骤
等摩擦系数的选取同风管内空气速度有 关。 一般取: 0.05“H2O/100’。 最大阻力为最长的风管阻力。
1. 管路及风管编号,标出各个管路的流量。 2. 确定等摩擦系数。 3. 计算或查表求风管尺寸和空气速度。 4. 计算风管压降。
2、根据制造商提供的数据选择出风口尺寸;
3、画出系统草图,将送风出口和回风进口与中央空气处理设备连接起来,避免 设备与建筑物的障碍。 尽可能考虑空间的允许程度。尽可能使用圆形风管;
通风空调系统安装PPT课件

(6)缠包法:把软质保温卷材以螺旋状缠包 在管道上。
第76页/共80页
7)套筒式: 把保温管壳 套在管道上。
第77页/共80页
风管内保温 把保温层固定 在风管内壁。
第78页/共80页
设备保温 设备表面焊钩钉,绑扎铁丝网,然 后采用涂抹式、包扎式、预制式、 填充式等方法保温
第79页/共80页
第58页/共80页
电动二通阀及软接头 第59页/共80页
2.窗式空调器安装(略) 3.立柜式空调机安装(略)
第60页/共80页
4.组合式空调机安装 由各功能段装配组合而成,一般现场组装。
第61页/共80页
第62页/共80页
组合式空调机安装要点: 1.安装前开箱验货、核对清单,检查风机、阀门等应转动灵活。 2.将冷却段按图纸定位,然后安装两侧其它段 3.新、回风混合段、二次回风段等有左右式之分,应按设计要求安装。 4。各段组装组装完毕,进行配管。然后试运转(连续运转8h无异常为合格)
屋顶风机与风管采用软管(柔性材料且不燃烧)连接, 长度不宜小于200mm、管径与屋顶风机进出口尺寸 相同。
第54页/共80页
第55页/共80页
空调机安装 1,风机盘管安装:
属末端设备,有明装和暗装,立式和卧式等。常用卧式暗装,本体用型钢及吊杆吊装。 风系统配送、回风口(有的带新风),水系统配冷热水管。机组与送风口及冷热水管 采用柔性软管连接。
第33页/共80页
2.风口安装:
风口与风管应连接严密,牢固;边框与墙面、吊顶贴实。 外表平整无变形,同一房间相同风口高度应一致、排列整齐
第34页/共80页
第35页/共80页
第36页/共80页
第37页/共80页
空调区的气流组织和空调风管系统PPT课件

➢ 气流流型和应用场合
➢喷口送风
依靠喷口喷出的高速射流实现送风。将喷口和回风口布置在 同侧,空气以较高速度、较大风量集中由少数几个喷口射 出,射流行至一定过后折回,使空调区处于回流区。
LOGO
TONG FENG KONG TIAO
8 空调区的气流组织和空调风管系统
目录
8.1 空调区的气流分布形式 8.2 空调送风口、回风口的类型及应用场合 8.3 空调区气流组织的计算机气流性能评价 8.4 空调风管系统设计
空调区的气流组织:指合理布置送风口和回风口,使得 经过净化、热湿处理后的空气,由送风口送入空调区后 咋,再与空调区内空气混合、扩散或进行置换的热湿交 换过程中,均匀地消除空调区内的余热和余湿,从而使 空调区(距地面2以下)内形成比较均匀而稳定的温湿 度、气流速度和洁净度,以满足生产工艺和人体舒适的 要求,同时,还要由回风口抽走空调区内空气,或将大 部分回风返回到空调机组、少部分排至室外,或如果空 调机组采用全新风运行则将绝大部分回风排至室外。
净化空调空调
u 一种圆形散流器可用于一般舒适 性空调
特点:设置吊顶或技术夹层,风管 暗装工作量大,投资比侧送风高。
➢孔板送风
利用顶棚上面空间为稳压层,空气由送风管进入稳压层后, 在静压作用下,通过在顶棚上(扣除布置照明灯具的面积) 均匀布置孔板,均匀进入空调房间内的送风方式,回风口均 匀布置在房间下部。 类型和布置
温度波动范围1~2℃的场合。
8.1.2 置换通风系统
置换通风最早是在工业厂房用来解决室内污染物控制问题, 随着民用建筑室内空气品质问题的日益突出,置换通风方式 的应用逐渐转向民用建筑(办公室、会议室、剧院等) 使用条件:有热源或热源与污染源伴生,人员活动区域空气 品质要求严格,房间高度不低于2.4m,建筑、工艺及装修条 件许可且技术经济比较合理。 1、置换通风系统的基本原理 将经过处理的新鲜空气直接送入室内人员活动区,并在地板 上形成一层轻薄的空气湖。空气湖是由较冷的新鲜空气扩散 而成。室内人员及设备等内部热源产生向上的对流气流。新 鲜空气随着对流气流向室内上部流动形成室内运动的主导气 流。排风口设置在房间顶部,将热浊的污染空气排出,属于 下送上排的气流形式。(图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