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噪声性耳聋的措施

合集下载

噪音性聋治疗方案

噪音性聋治疗方案

摘要:噪音性聋是指长期暴露在高分贝噪音环境中,导致听力下降甚至耳聋的一种职业病。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噪声污染的加剧,噪音性聋已成为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噪音性聋的治疗方案,包括预防措施、药物治疗、康复训练以及手术治疗等,以期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疗指导。

一、引言噪音性聋是一种常见的职业病,其特点是渐进性、不可逆的听力下降。

长期暴露在高分贝噪音环境中,如工厂、工地、音乐会、迪厅等,会导致内耳毛细胞损伤,进而引起听力障碍。

噪音性聋的治疗方案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职业等因素,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疗。

二、预防措施1. 佩戴耳塞:在高分贝噪音环境中,应佩戴耳塞以降低噪音对听力的影响。

2. 限制暴露时间:减少在高分贝噪音环境中的暴露时间,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

3. 改善工作环境:对噪声较大的工作场所进行噪声治理,如安装隔音板、使用低噪音设备等。

4. 健康教育:加强公众对噪音性聋的认识,提高防护意识。

三、药物治疗1. 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具有抗自由基、保护内耳细胞的作用。

2. 抗炎药物: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减轻内耳炎症反应。

3. 降血压药物:如利尿剂、ACE抑制剂等,有助于改善内耳血液循环。

4. 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针对病毒感染引起的噪音性聋。

四、康复训练1. 听力训练:通过听力训练提高患者的听力水平,如使用助听器、听觉训练器等。

2. 语言训练:针对听力下降的患者,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3. 适应性训练:通过模拟日常生活场景,提高患者对噪声环境的适应能力。

五、手术治疗1. 骨导助听器植入:对于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的患者,可考虑植入骨导助听器。

2. 内耳植入术:针对内耳病变导致的听力损失,可进行内耳植入术。

3. 听神经瘤切除术:针对听神经瘤引起的听力下降,可进行听神经瘤切除术。

六、注意事项1. 及时就医:一旦出现听力下降的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爆震性耳聋及预防(三篇)

爆震性耳聋及预防(三篇)

爆震性耳聋及预防爆震性耳聋是一种由爆炸、枪声等高能量冲击波引起的突发性聋听力损失。

这种类型的聋听力损失通常在事故发生后立即出现,其原理是高能量冲击波传导到内耳,损害听觉神经或机械性损伤耳膜和听骨链。

爆震性耳聋不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明显影响,还可能导致社交、职业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预防爆震性耳聋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预防爆震性耳聋的方法:1. 戴耳塞:在噪音环境中工作、参与枪击运动或进行爆破作业时,佩戴耳塞可以减少外界噪音对耳朵的冲击并保护听力。

有许多种类型的耳塞可供选择,如一次性耳塞、可重复使用的耳塞或定制耳塞。

选择适合自己的耳塞,并确保正确佩戴。

2. 控制噪音暴露时间和强度:尽量减少长时间暴露在高强度噪音环境中的机会,或使用噪音控制设备来降低噪音的强度。

3. 暂时离开高噪音环境:在高噪音环境中工作一段时间后,可以选择暂时离开这个环境,给耳朵一些休息的时间。

4. 教育和宣传:向公众普及关于爆震性耳聋的知识,提醒人们注意预防措施,并教育人们如何正确佩戴耳塞。

5.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等,这些都可以有助于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耳部的健康状况。

结语:爆震性耳聋的预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个人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通过正确佩戴耳塞、控制噪音暴露、教育宣传和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等方法,可以有效预防爆震性耳聋的发生。

希望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耳聋的危害,采取积极措施保护好自己的听力健康。

爆震性耳聋及预防(二)爆震性耳聋是由于高强度爆炸或枪支声音产生的震动波对内耳造成损伤而引起的一种听力障碍。

爆震性耳聋常见于军队士兵、爆破工、炮手等职业,也可能发生在事故中或参与爆破、枪击等活动的民众身上。

早期的爆震性耳聋可能会导致暂时性听力下降,而严重的情况下可造成永久性听力障碍。

因此,预防爆震性耳聋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爆震性耳聋的预防方法。

首先,避免长时间接触高强度噪音是预防爆震性耳聋的重要措施。

2024年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与预防(2篇)

2024年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与预防(2篇)

2024年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与预防在工业生产中,由于机械的转动、撞击、摩擦、气流的排放,运输车辆的运行等而产生噪声。

长期在噪声污染的环境下工作,早期会出现听力下降或听阈升高,产生听觉疲劳。

在听觉疲劳发生的基础上,继续长期地接触强噪声,听力损失不能完全恢复。

这是由于内耳感音器官受噪声的作用,由功能性改变发展为器质性推行性病变,即职业性噪声聋。

职业性噪声聋主要有哪些表现?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对听觉系统的影响。

噪声聋属于慢性过程,患者初期除主观感觉耳鸣外,无耳聋感觉,交谈及社会活动能正常进行。

随着病程的进一步发展,当听力损失到语言频段且达到一定程度时,患者主观感觉语言听力出现障碍,表现出生活交谈中的耳聋现象,即所谓的噪声聋。

职业性噪声聋如何治疗?对噪声聋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重点应加强预防。

有报道,在早期采用高压氧或给予扩张血管、加强营养和代谢的药物有部分疗效。

佩戴助听器能起到部分作用。

职业性噪声聋如何预防?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控制和消除噪声源,同时采取吸声、消声、隔声和隔振等措施,控制噪声的传播和反射。

对生产场所的噪声还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或必须在特殊高强度噪声环境下工作时,佩戴符合卫生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这是一项有效的预防措施。

2024年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与预防(2)引言:职业性噪声聋是指由于长期或高强度的工作环境噪声而引起的一种职业病。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职业性噪声聋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对劳动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了解和预防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机制、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一、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机制职业性噪声聋是由长期接触噪声引起的,其发生机制主要涉及耳蜗、听觉神经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多个层面。

具体来说,以下是职业性噪声聋的主要发生机制:1.直接损伤: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噪声环境下,噪声会直接损伤耳蜗内毛细胞。

噪声性耳聋健康宣教

噪声性耳聋健康宣教

噪声性耳聋健康宣教
什么是噪声性耳聋?
噪声性耳聋是指由长期暴露在高强度噪音环境下导致的耳聋病变。

噪声性耳聋通常是逐渐发展的,患者可能不易察觉,但一旦发现,症状可能已经较为严重。

噪声性耳聋的危害
噪声性耳聋的危害不容忽视。

首先,耳聋将直接影响个体和社会的正常交流和生活,降低生活质量。

其次,噪声性耳聋是无法逆转的,一旦患上,将伴随终身。

最重要的是,噪声性耳聋对精神和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社交障碍和抑郁症等问题。

预防噪声性耳聋的措施
1. 有效的个人防护
使用耳塞或耳罩等防护用具可以有效降低噪音对耳朵的伤害。

在高噪音环境下工作或娱乐时,务必戴好防护装备。

2.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下
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下,尤其是在娱乐场所或施工现场等噪音密集区域。

3.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可以及早发现耳聋问题,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4. 增加公众对噪声污染的关注
通过教育宣传加强公众对噪声污染的认识,推动社会各方面采取措施减少噪声污染,从根源上保护人们的听力健康。

总结
噪声性耳聋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但通过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可以减少其
发生率。

个人应该重视耳聋问题,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保护自己的听力健康。

同时,提高公众对噪声污染的关注度,共同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以上就是关于噪声性耳聋健康宣教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让我们
共同关注和保护听力健康,远离噪声危害!。

噪声引起危害及预防措施

噪声引起危害及预防措施

噪声引起危害及预防措施安全评价推荐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噪声危害的分布范围越来越广,人们接触噪声的机会受益增多。

长期接触噪声会对人体多个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其中尤以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最为突出,严重时甚至会引起噪声性疾病。

因此,对噪声危害的研究、治理和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早发现早防治我们曾接触过这样一位患者,他于1970年3月至2005年10月期间在修锻车间从事锻工作业,接噪职业史达35年。

从1985年开始,他相继出现了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心悸、耳鸣、听力下降等自觉症状。

1993年11月体检,在查纯音电测听时发现,他的双耳语频听阈高达35.4 dB(正常人应为≤25 dB),后多次复查听力,其听力损伤逐年加重,2005年10月双耳语频听阈达到50.6 dB,经医院治疗仍未见好转。

经有关职业病诊断机构在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听力损伤后,依据相应的诊断标准,诊断为职业性中度噪声性听力损伤。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接触到很多这样的病人,他们在听力早期轻微损伤时自己察觉不出来,因而容易忽视预防和治疗,等到严重时已经很难治愈,给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对噪声引起的听力损伤要早发现、早预防。

噪声危害人体健康1.行业与工种分布存在噪声危害的行业和工种分布非常广泛,卫生部2002年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列举了61个可能导致噪声聋的行业工种。

而实际工作中噪声主要来自于:机械加工业的下料、剪切、锻造、冲压、辊压、铆接、落砂、造型,金属表面处理的抛光、喷砂、清理,热电厂的碎煤、球磨、汽机发电、司炉,水泥制造厂的破碎、研磨,纺织业的纺纱、织造、制条以及采矿业的凿岩、爆破、掘进等工种。

2.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噪声对人体的作用可分为特异作用(对听觉系统)和非特异作用(对其他系统)2种。

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听觉敏感度下降、听力阈值升高、语言接受和信号辨别力变差,严重时可造成耳聋。

噪声引起的听力阈移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两种。

职业性噪声聋临床症状、诊断标准及预防3

职业性噪声聋临床症状、诊断标准及预防3

职业性噪声聋临床症状、诊断标准及预防●职业性噪声聋的定义指劳动者在工作场所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渐进性的感音性听觉损害。

噪声聋的临床症状噪声聋的基本症状是耳鸣、听力下降、头痛或头晕等。

耳鸣是噪声聋的早期症状之一,耳鸣多为双侧性、高声调、间歇性。

接触高噪声的主要表现为早期双耳的高频听力损伤,主观上不易感觉出来,随着接触噪声时间的延长,常在几年后表现出对低声谈话的语频声音听觉减弱,之后逐渐对普通话的听觉也降低。

除听力损伤外,噪声对其他系统,如神经、心血管、生殖、消化等系统也可产生影响。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多梦、乏力、记忆力减退等;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可引起:血压增高、心率加快、心电图改变等;对消化系统产生影响表现为食欲下降;此外,还可有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女性周期紊乱、经期不准或痛经,增加孕妇的自然流产率等影响。

●诊断标准相关解读(GBZ49-2014)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的更迭1996—《职业性听力损伤及耳聋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6152-1996)2002—《职业性听力损伤诊断标准》(GBZ49-2002)2007—《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GBZ49-2007)2014—《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GBZ49-2014)《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GBZ49-2014代替《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GBZ49-2007,主要技术变化如下1、取消了观察对象;2、将4000Hz听阈值纳入诊断分级指标中,进行加权计算;3、将双耳高频(3000Hz、4000Hz、6000Hz)平均听阈≥40dB列为诊断职业性噪声聋的前提条件。

●诊断原则根据连续3年以上职业性噪声作业史,出现渐进性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聋,结合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听觉损害,方可诊断。

●诊断分级1 / 3。

噪声污染及建议性防治

噪声污染及建议性防治

噪声污染及建议性防治学院:土木建筑学院专业班级:土木工程09级01班小组成员:卢欢200948040104噪声污染及建议性防治组员:卢欢2009480401创新点:本文主要介绍噪音污染问题及其防治情况,不用我说,大家也都知道噪声污染对人体带来的危害,而且大家都知道防止噪声污染的三个方法:声源处防止、噪声传播中防止、耳朵处防止。

这三种防止途径谁也无法改变,那么本文的创新点在哪里呢?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就在于让噪声污染这个大家都有而且易被忽略问题以文章的形式提出,让大家切实注重起噪声污染的问题,而且本文提出了一种简便廉价的防噪声耳塞,尽管国内生产这种耳塞的厂家已不止一家,但离被大众化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借此文来向广大被噪声污染困扰的同胞们推广出这种防治方式及防噪声耳塞。

关于噪音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可行性分析那么何为噪音?大家心里都有自己的定义,无非是: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噪音的来源很多。

街道上的汽车声、安静的图书馆里的说话声、建筑工地的机器声、以及邻居电视机过大的声音,都是噪音。

总体讲噪音是物体振动产生。

噪音的污染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也随着产生,噪音污染就是环境污染的一种,已经成为对人类的一大危害。

噪音污染与水污染、大气污染被看成是世界范围内三个主要环境问题。

噪音是发生体做无规则时发出的声音.声音由物体振动引起,以波的形式在一定的介质(如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传播。

通常听到的声音为空气声。

一般情况下,人耳可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20,000Hz,称为可听声;低于20Hz,称为次声波;高于20,000Hz,称为超声波。

所听到声音的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波的频率,高频声听起来尖锐,而低频声给人的感觉较为沉闷。

声音的大小是由声音的强弱决定的。

从物理学的观点来看,噪音是由各种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声音杂乱、无规律的组合而成;乐音则是和谐的声音。

噪音危害与听力保护方法

噪音危害与听力保护方法
3) 隔声罩 隔声罩是将发生噪声的整个机器或机组的某一部分封闭,以便使散发到工作场所的噪声下降。 其优点是措施简单、用料少、费用低。工厂工作场所中诸如发电机、风机、空压机等设备一般 都采取此方法。如图5.4-8所示。
设计注意解决的问题 图5.4-8隔声罩设计
(二)噪声控制基本方法 (2)隔声措施
4) 送风管道的隔声措施 通风机、鼓风机等管道送风设备的噪声主要来自于气流对管道的冲击、摩擦及机壳振动,一般 采用管道外包扎法,即在管壁外表面敷涂一层防振阻尼浆(毛毡、沥青、橡胶等阻尼材料,然 后紧附一层吸声材料如玻璃棉、珍珠岩、矿渣棉等),最后再用一层钢丝网水泥保护层做隔声 层。如图5.4-9所示,其隔声值为10~20dB。
隔声:在噪声传播到接收者的途径中,受到人为设置的构件的阻碍而得到降低的过程。
(二)噪声控制基本方法 (3)消声措施
消声器装设在通风机,鼓风机,压缩机的进、排气管上,高压锅炉和各种高压容器排放管道上 广泛应用。
抗性消声器 主要吸收低中频噪声
消声器的分类
阻性消声器 主要吸收中高频噪声
实际应用中多是两者结合的阻抗复合式消声器。 另外,出现了新型消声器,如微穿孔消声器、多级扩容减压式消声器、小孔喷注消声器、陶瓷 消声器、L型螺旋消声器、油浴式消声器、盘式消声器等。
(二)噪声控制基本方法
合理布局厂区(1) 利用屏障阻止噪声传播(2)
利用声源指向(3)
控制噪声传 播途径
控制噪声源
是从根本上解决噪声危害 的一种方法
(二)噪声控制基本方法 (1)吸声措施
吸声就是利用具有一定吸收声音性能的材料或结构减少反射声的 量,降低工作场所噪声的一种声学技术措施。
1) 吸声材料 厚度一般取30~50mm就足够,如果需要提高低频吸性能,厚度 可取50~100mm。空腔深度为50~100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噪声性耳聋的措施
控制噪声来源
这是最积极最根本的办法。

在建筑厂房、安装机器时就应采用各种隔音、防震、吸声的措施,如噪声车间与其他厂房隔开,中间种植树木;车间的墙壁和天花板装吸音材料;机器安装密度宜稀散;机器与地基之间,金属表面之间用适当的充填材料;管道噪声用包扎法防噪,气流噪声可用消音器或扩大排气孔等,使噪声缩减到国家规定的防护标准(85~90dB)以内。

减少接触时间
如在隔音室里进行工间休息,尽量减少每日、每周的接触噪声时间,可降低发病率。

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轮换工种,亦可降低听力损害。

耳部隔音戴用耳塞、耳罩、隔音帽等防声器材。

一般在80dB噪声环境长期工作即应配用简便耳塞;90dB以上时,必须使用防护工具。

卫生监护就业前应检查听力,患有感音神经性耳聋和噪声敏感者,应避免在强噪声环境工作。

对接触噪声者,应定期检查听力,及时发现早期的听力损伤,并给予妥善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