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轴类零件(2003版)
外径千分尺的轴径测量

实训二、外径千分尺测量轴径1、实训目的了解外径千分尺的构造,掌握使用其测量轴径的原理和方法,并能进行实际操作测量。
-外径千分尺的结构图2、千分尺的种类(1)按测量范围分:0~25mm、25~50mm、50~75mm、75~100mm、100~125mm (2)按分度值分:0.01mm3、外径千分尺的说明和测量原理外径千分尺通常简称为千分尺或螺旋测微器。
它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长度测量仪器。
外径千分尺结构如图4-1由固定的尺架1、测砧2、测微螺杆3、螺纹轴套4、固定套管5、微分筒6、测力装置10和锁紧装置11等组成。
在固定套管5上有一条水平线,这条线的上、下各有一列间距为1㎜的刻度线,上面的刻度线恰好在下面两个相邻刻度线的中间。
微分筒上的刻度线是将圆周分为50等分的水平线,它是旋转运动的。
根据螺旋运动原理,当微分筒旋转一周,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一个螺距为0.5㎜。
当微分筒旋转一个分度后,它转过了1/50周,这时螺杆沿轴线移动了1/50×0.5㎜,因此,千分尺可以准确读出0.01㎜的数值。
4、千分尺使用步骤(1)擦干净零件被测表面和千分尺的测量面;(2)校对外径千分尺的零位,转动千分尺使两测砧接触,看微分筒的零线与固定套筒的零线是否重合,如不重合就要用专用扳手进行调整,直到读数准确为止。
(3)根据零件的图纸标注要求,选择合适规格的千分尺;(4)如果测量外圆,应在圆柱体不同截面、不同方向测量3—5点,记下读数;若测量长度,可沿圆周位置测量几点,记录读数;(5)剔除粗大误差的实测值后,将其余数据取平均值并和图纸要求比较,判断其合格性。
(6)外径千分尺可以估读到0.001毫米5、使用外径千分尺注意事项(1)微分筒和测力装置在转动时不能过分用力;(2)当转动微分筒带动活动测头接近被测工件时,一定要改用测力装置旋转接触被测工件,不能直接旋转微分筒测量工件;(3)当活动测头与固定测头卡住被测工件或锁住锁紧装置时,不能强行转动微分筒;(4)测量时,应手握隔热装置,尽量减少手和千分尺金属部分接触;(5)外径千分尺使用完毕,应用布擦干净,在固定测头和活动测头的测量面间留隙,放入盒中。
轴类件止口尺寸的测量

( 2 ) 固定 测 量 头 及 百 分 表 , 并 预 留一 定 的压
表量 ;
( 3 ) 用另一 外径 千分 尺进 行校 对 ; ( 4 ) 按 内径 千分 尺 的测量 方式 进行测 量 。 需要 注 意 的是 , 测量前 , 止 口深 度 必 须 大 于 1 5 m m, 防止 由于 测 量 头 原 因造 成 干 涉 。 如果 图
尺 寸 的测量 , 将 明显 提 高加 工效 率 。
1 常 用止 口测 量方 法
通 常情 况下 , 选 用 卧式 车 床 在 一 夹 一 架 或 双 托 的装 夹方 式 加 工 止 口。在 这 种 情 况 下 , 机 床 尾 座 能够 完全 脱 离 工 件 , 使 刀具 有 足够 的空 间来 加
工止 口 ( 包括 止 口芯部 ) 。在加 工完 成后 , 选 用 内
径 千分 尺测 量 止 口直 径 。在 这 种 装 夹 方 式 下 , 需 要 用液 压 中心架 对 工件 进 行 支 撑 , 以 防止 架 口被
研伤 , 影 响加 工 精 度 和 架 口处 的 尺 寸 , 如 图 1所
示。
须保 证千 分尺 的两 测量 头指 向止 口表 面 。
根据 止 口直径 , 可 自行设 计 制作测 量 头长 度 ,
51
No . 2
J u n e 2 0 1 5
《 中国重型装 备》 C H I N A H E A V Y E Q U I P M E N T
的液压 中心 架 , 对 于工件 的找 正也 有较 高 的要 求 。
如果在卧式车床能够使用双顶尖装夹的方式来完 成加工 , 将 大 大简 化 工 件 的装 夹 、 找正 步 骤 , 提 高
加 工效 率 。但是 在使 用 双 顶 尖 装 夹 时 , 由于 止 口 芯 部有 工艺 夹 头 , 给止 口的测 量 带 来 了难题 。如
车工实训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一章测试1.禁止把工具、夹具或工件放在车床床身上和主轴变速箱上。
()A:对B:错答案:A2.切削用量三要素包括()A:切削厚度,切削宽度及进给量B:切削速度,切削厚度及进给量C:切削速度,切削宽度及进给量D:切削速度,背吃刀量及进给量答案:D3.外径千分尺,游标卡尺,使用时及使用后应尽量避免强磁场,以免量具被磁化,从而影响(精度)。
()A:错B:对答案:B4.工具箱内摆放整齐,上面不得放置杂物。
外部要擦拭干净,不得有铁屑,油灰等污垢。
()A:错B:对答案:B5.每周清洁窗户、柜顶、等不常触及的部位。
()A:错B:对答案:B第二章测试1.通过切削刃上选定点,并与该点切削速度方向垂直的平面叫()。
A:切削平面B:正交平面C:基面答案:C2.通过切削刃上选定点与切削刃相切并垂直于基面的平面叫()。
A:基面B:切削平面C:正弯平面答案:B3.通过切削刃上选定点同时垂直于基面和切削平面的平面叫()。
A:基面B:正交平面C:切削平面答案:B4.当刀具刀尖位于主切削刃上最高点时,刃倾角()零度。
A:大于B:等于C:小于答案:A5.精车要求较高,工序较多的轴类零件,中心孔应选用()型。
A:CB:AC:BD:R答案:C第三章测试1.车削时为降低表面粗糙度,可采用()方法进行改善。
A:增大进给量B:增大刀尖圆弧半径C:增大副偏角D:增大主偏角答案:B2.外圆粗车刀的刃倾角一般取负值,以()。
A:增加刀头强度B:有利于断屑C:增加刀刃强度D:减小表面粗糙度答案:C3.在车外圆的操作步骤中,对保证零件尺寸精度最关键的步骤是()。
A:试切测量B:横向进刀C:测量毛坯答案:A4.车外圆时,背吃刀量等于待加工表面与已加工表面的垂直距离。
()A:对B:错答案:A5.车外圆是横向进给运动,车端面、切断是纵向进给运动。
()A:错B:对答案:A第四章测试1.精车台阶,将度偏刀的实际主偏角安装成大于90度,其目的是()。
A:安装方便B:保证台阶平面与工件轴线垂直C:增大背吃刀量D:减小刀尖压力答案:B2.车台阶用的车刀一般是()。
轴类零件的测绘

实验(实训)轴类零件的测绘
一、实验(实训)目的:
1、掌握外径千分尺的工作原理
2、掌握外径千分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3、掌握外径千分尺的读数原理
二、实验(实训)内容:
1、测量各部位的实际尺寸
2、正确处理轴径测量数据
3、标注各部位的实际尺寸
三、实验(实训)要求:
1、标注尺寸处不得有涂改现象
2、测微类量具的维护
3、根据测量数据,用正确方法标注在图中
四、实验(实训)学时: 4学时
五、实验(实训)步骤:
1、擦净被测零件
2、校对“零”位
3、测量并记录数据
4、测量结束,将量具复位
5、完成实训内容实训报告并标注尺寸
六、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学号被测件编号
注:H用有外径千分尺测量L用游标卡尺测量
实训日期评价教师签名。
外径千分尺读数

外径千分尺读数
当机械加工中要求高精度时,测量轴类零件的直径或长度往往需要使用到千分尺进行测量。
而外径千分尺读数又是其中一项必要的操作,只有正确读取千分尺的读数,才能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
下面介绍如何正确读取外径千分尺读数,以及注意事项和测量时需要注意的细节:
一、正确读取外径千分尺读数的方法
1. 先读整数部分:这是千分尺的最外圈的刻度线上的数字,直接读取即可。
2. 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读取的是千分尺上最内圈游标所指向的刻度线。
3. 加上整数和小数部分,即为外径千分尺的读数。
例如,我们所读取到的外径千分尺的读数为1.231,即表示测量物品的直径为1毫米加上231微米。
二、外径千分尺读数的注意事项
1. 千分尺的读数应是一个稳定的数字,在读数的时候,应尽可能避免购物千分尺发生晃动,以保证精度。
2. 千分尺的刻度线间距一般为0.01毫米,所以在读数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小数部分的准确度。
3. 千分尺在使用前要先校准,以确保准确可靠。
三、外径千分尺读数的测量细节
1. 测量时,应先将千分尺有规律地安装在待测零件上,然后进行调整使之紧密贴合,以确保精度。
2. 在量取时,应首先读取刻度尺的整数位,并在读取之前测量物品的直径,以便获得较准确的数字。
3. 在读取小数位时,应谨慎操作,防止读数过程中发生误差和失准。
在实际的工作中,外径千分尺是十分常见的一种测量工具,如果不正确地读取外径千分尺读数,就会对加工品质产生极大的影响。
因此,在使用外径千分尺时,我们需要遵循正确的读数方法,注意千分尺的注意事项,并在测量时严格遵循每一个细节,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
常用量具(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内径千分尺)的使用方法

外径千分尺的使用注意事项
1)根据不同公差等级的零件,正确合理选用千分尺。
2)使用前,先用清洁的纱布将千分尺清理干净,并检查其各部分是否灵 活可靠,即检查微分筒转动和测微螺杆移动应平稳。如果是数显千分尺要看 显示屏显示数字是否正常或无跳动现象.
3)检查零位时,转动微分筒两测量面轻轻接触无漏光现象,这时微分筒上 的零刻线应对准固定套管上的刻线,微分筒锥面的端面应与固定套管零刻线 相切。数显千分尺显示屏显示为0000.
以下是几种错误与正确的测量状态对比:
a)
c)
e)
b)
d)
a)、c) 、e): 错误的测量状态
f)
b)、d) 、f): 正确的测量状态
读数:
1、以游标零刻线位置为准,在主尺上读取整毫米数如下图,超 出主尺4格,整数为4mm;
2、看游标上哪条刻线与主尺上的某一刻线对齐,由游标上读出 毫米以下的小数(游标上每一小格是0.02mm),这里对齐的是0.72;尺架测 Nhomakorabea螺杆 测砧
固定套管
微分筒
测力装置
锁紧装置 隔热装置
下图为:外径千分尺测量外径和材料厚度。
外径千分尺使用方法
根据要求选择适当量程的千分尺。 清洁千分尺的尺身和测砧。 利用标准杆校对零线。 将被测件放到两工作面之间,调微分筒,使工作面快接触 到被测件后,调测力装置,直到听到三声“咔、咔、咔” 时停止。 测量完毕后,转动微分筒使两测量面与被测工件表面脱离, 不要直接拉出或转动测力装置退出。 使用完后,将其擦拭干净并放回量具盒内。
4、卡尺使用完后,应擦净放在量具盒内。为保证量具的精度, 小心使用维护,不得作划线、敲击等用途。
外径千分尺
名称:外径千分尺 规格:0-25mm、
福建工程学院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补充复习题(部分题库试题).

(2)写出在课程和专周实验中,测量如下误差或偏差的实验器具名称:
①测量箱体试件2×φ30孔的公共轴线对底面的平行度误差:。
②测量台钻主轴三项径向圆跳动量:。
③测量“镗杆”的径向全跳动量和圆度误差:。
④测量连杆轴线对轴线平行度误差(在两个方向上):。
⑤测量凸轮升程:。
(8)圆度公差带形状是:;圆柱度公差带形状是:。
(9)某实际轴线对基准轴线偏离值最大为0.008mm,最小为0.002mm,则被测轴线的同轴度误差为__________。
(10)看右图填空:
①被测要素是__________:采用的公差原则___________; 应遵守__________边界,边界与基准的方位关系:___________。最大实体尺寸为________mm;最小实体尺寸为_________mm; 最大实体实效尺寸为_________.mm;
C.上极限偏差不相同而下极限偏差相同 D.上、下极限偏差各不相同
(7)与φ50G7/h6配合性质相同的配合是( A )。
A.φ50H7/g6 B.φ48H7/g6 C.φ50G6/h7 D.φ50H7/f6
(8)深沟球轴承内圈旋转,外圈固定,它们承受与内圈旋转方向和速度相同的径向负荷作用,则内圈相对于负荷方向( C ),而外圈相对于负荷方向( B )。
A.摆动 B.静止 C.旋转 D.摆动和旋转
(9)φ50h6轴颈与深沟球轴承内圈配合的性质为( B )。
A.间隙配合 B.过渡配合 C.过盈配合 D.过渡或过盈配合
(10)φ47K7(es=+0.007)座孔与深沟球轴承外圈配合的性质为( C )。
A.间隙配合 B.过渡配合 C.过盈配合 D.过渡或过盈配合
详解轴类零件的尺寸测量方法

详解轴类零件的尺寸测量方法摘要:机械行业中,轴类零件是最常用的零件之一,应用于各种运动场合,一般常用通用量具如游标卡尺、千分尺等来测量轴类零件尺寸。
看似简单的测量方法里,包含着如尺寸公差知识、常用量具读数原理、测量技术原理、数据计算等多学科知识,测量前,应先进行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的选择,测量时,应保持被测部位和量具清洁,保障测量表面的接触紧实,保证刻度读数的准确,测量完毕后,依据图纸或设计要求要对被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后续处理方案。
关键词:尺寸测量;读数方法;测量误差;数据处理机械行业中,几乎所有运动机构都需要进行动力的转换和传输,在传输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部件就是传动轴,它可以起到支撑、传动、传递转矩等作用,轴的尺寸精度是衡量其是否合格的首要条件,因此,本论文就来探讨典型轴类零件的尺寸测量方法。
在进行测量之前要学习一些相关的基础知识,如掌握尺寸公差的基础知识、测量技术基本原理、常用测量工具的读数原理。
还要了解一些技能知识,如能够计算零件尺寸的极限偏差值和标准偏差,会查询标准公差数值表等。
通用量具的具体读数方法是:①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是在主尺上读出副尺零线以左的刻度值,找到副尺上与主尺刻线对齐的格数,乘以精度0.02mm,最后两数相加得出测量值。
②千分尺的读数方法:先读取固定套筒左边露出的刻度值,再以固定套筒基准线读取微分套筒上的刻度,最后将两数值相加,即为测量值。
图1掌握了基本的读数方法后,就要对图纸进行分析,对以上图纸分析结果如下:1.根据传动轴在实际中的使用要求,分析图纸不同部位的尺寸公差,找出一般尺寸(公差带≧0.02)和重要关键尺寸(公差带<0.02,小数点后3位数值)。
2.依据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一般尺寸选用游标卡尺,重要尺寸选择外径千分尺进行测量。
用游标卡尺测量图纸中一般尺寸,主要包括长度尺寸、非配合尺寸和轴肩部位尺寸,测量步骤:①将卡尺的外侧量爪擦拭干净,将两量爪紧密贴合,检查有无缝隙,且主尺和游标尺的零位刻度相互对齐,俗称零位校准②将测量部位用棉布擦拭干净③测量时,右手握住尺身,大拇指移动游标尺,左手拿住传动轴,使被测部位在两外测量爪之间,当与量爪紧密相贴时,即可读数④为获得较正确的测量结果,应在轴的同一截面的不同方向进行多次测量,一般3~5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任务实施
子任务二:外径千分尺读数方法
是否超过半 刻度?是
0 0
固定刻度: 2
1
2
可动刻度:
45
46.0
40
读数L= 固定刻度
+ 半刻度 + 可动刻度
谢谢下载
18
任务实施
子任务二:外径千分尺读数方法
读数练习
演示讲解
谢谢下载
观看视频
读数练习
19
谢谢下载
20
任务实施
子任务三:练习测量阶梯轴外径1的尺寸
测量?如果可以,在测量过程读数仍如图(b)所示,请问实际数值
为多少?
谢谢下载
31
课后
谢谢下载
32
1、任务与专业密切相关,学生关注度提高;
亮点
2、课堂同步任务工作页,学习目标明确;
3、师徒式教学模式,使任务更加顺利的完成;
4、角色扮演教学有趣,学生体验深刻;
5、融信息化教学,效果更加理想。
分组比较多பைடு நூலகம்各组进
24
任务实施
观察员 操作员
子任务四:测量阶梯轴外径2的尺寸
安全员
记录员
角色扮演
谢谢下载
25
任务实施
子任务四:测量阶梯轴外径2的尺寸
操作员
安全员
任务
观察员
记录员
谢谢下载
26
小组评价
任 务
序号
评价指标
评价分(满分5分) 评价者
5
4
32
1
自互 评评
师 评
任 1 了解外径千分尺的结构组成部分
务 2 能正确填写外径千分尺结构各名称 一 3 能正确填写外径千分尺的刻线原理题
1、小组合作,学会判断结构及组成。 2、参与演示,学会读数及测量法。 3、参与活动,体验角色。。
1.了解结构及工作原理; 2.掌握读数与测量方法; 3.学会测量轴类零件。
谢谢下载
7
重点
重点难点
外径千分尺的读数方法、测量方法。
难 点 外径千分尺的正确读数方法、正确测量方法。
关键点 外径千分尺的读数、测量。 突破策略 教学课件、视频、动画、同步任务工作页
教学内容
外径千分尺
谢谢下载
结构 读数
直径
测量
长度
质量 素养
5
学生 特点
学情分析 心里特点
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自信心不足。
学习特点
不喜欢抽象的知识,渴望获得一技之长,喜欢动手实践操作。
技能基础
已掌握了直尺、游标卡尺等量具的使用。
谢谢下载
6
教学目标
知识与 能力目标
方法与过程目标
情感态度 价值观 体验成功, 提高兴趣, 养成严谨工作态度, 参与团队协作。
谢谢下载
8
学生 做中学
引导者、激励者
任务驱动 演示引导 角色扮演
边做边学 小组合作 探究学习
教师 做中教
学习者、探究者
指导思想:体现以”做”为主,以学生为中心
谢谢下载
9
教学视频
图片
Flash动画
微课
信息化
学习网站
微信
校园数字化 教学平台
谢谢下载
10
课前预习
谢谢下载
11
课前准备
班级人数:32人,每组4人,共8个组
度不同步。
不足
谢谢下载
33
谢谢
谢谢下载
34
每组资源:外径千分尺1把,工件1个,任务工作页1份,评价表1份
谢谢下载
12
教学流程
序号
教学环节
时间
1
导入新课
5分钟
2
任务布置
2分钟
子任务一
8分钟
3
任务 实施
子任务二 子任务三
15分钟 15分钟
子任务四
20分钟
4
小组评价
10分钟
5
归纳总结
3分钟
6
知识拓展
2分钟
合
计
谢谢下载
80分钟(2节课)
13
导入新课
任 4 掌握千分尺的读数方法
务 5 能正确读出给定的四组数据 二 7 抢答环节快、准
8 讨论时,参与情况
其 9 团队协作情况
他 10 学习态度积极、端正
11 安全与5S
谢谢下载
27
小组评价
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 知识点、技能点、职业素养
谢谢下载
28
归纳总结
谢谢下载
教学 师生 重回 点顾 难总 点结
29
提问:我们应该用 什么测量工具来检 测外径尺寸?
待加工零件
谢谢下载
14
任务布置
任务 谢谢下载
专业
15
测量阶梯轴尺寸 (任务)
子任务一 认识外径千分尺
子任务二 外径千分尺
读数方法
子任务三 练习测量阶梯轴
外径1
子任务四 完成测量阶梯轴
外径2
谢谢下载
16
任务实施
子任务一:认识外径千分尺
自主探究学习
课堂同步评谢谢价下载
外径1
谢谢下载
21
任务实施
子任务三:练习测量阶梯轴外径1的尺寸
做中学
做中教
小组合作学习
谢谢下载
22
任务实施
子任务三:练习测量阶梯轴外径1的尺寸
数据对比
读数方法 是否正确
分析原因
存在问题
外径千操是分作否尺方有的法误保养及注意事注项意事项
谢谢下载
23
任务实施
子任务四:测量阶梯轴外径2的尺寸
外径2
谢谢下载
2014年全国“创新杯”说课比赛
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轴类零件
说课流程
教材分析 教法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谢谢下载
2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 主编:沈学勤
教材注重实际应用,力求理论 和实际相结合
谢谢下载
3
专业:数控技术应用
班级:2013级
谢谢下载
4
“0”偏差在 基准线上方
知识拓展
读数是多少?
(a)
(b)
一外径千分尺在校正零位时读数如图(a)所示,请问可否用该尺进行
测量?如果可以,在测量过程读数如图(b)所示,请问实际数值为
多少?
谢谢下载
30
“0”偏差在 基准线下方
知识拓展
读数是多少?
(c)
(b)
一外径千分尺在校正零位时读数如图(c)所示,请问可否用该尺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