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筑里的乾坤之四合院
中国古代建筑的“四合院”布局是如何产生的

中国古代建筑的“四合院”布局是如何产生的中国古代建筑的“四合院”布局是一种独特的传统住宅格局,它在中国建筑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四合院的布局通常由一个中心庭院和四周围合的建筑物组成。
这种布局的产生是与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环境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的。
首先,四合院布局的产生与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有关。
古代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社会等级和家族观念非常重要。
四合院的布局适应了当时人们对家族生活和自我保护的需求。
四合院可以容纳一个大家庭,其中包括父母、孩子、祖孙以及其他家族成员。
庭院和建筑物的布局使得家族成员可以有足够的私人空间,同时也为家族成员提供了合适的共享空间。
这种家庭集中的住宅格局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家庭观念和社会结构。
其次,四合院布局的产生还与中国古代的环境有关。
中国的气候条件和风水观念也影响了四合院的设计。
中国的气候特点决定了人们在建筑物布局上注重采光、通风和保护。
四合院的布局将建筑物围绕庭院排列,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线和空气流通,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此外,四合院布局还与风水观念相关。
风水观念强调环境与建筑之间的和谐与平衡,四合院布局考虑了建筑在环境中的位置和方向,以及各个建筑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力求达到阴阳平衡和气场良好的状态。
最后,四合院布局的产生还与中国古代的文化背景有关。
中国古代注重团结和和谐的价值观念使得四合院的布局成为一种理想和符号。
四合院的庭院是家庭成员交流和聚会的场所,也是展示家族团结和和谐的象征。
此外,四合院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也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传统和文化传承的重视。
四合院作为一种传统的住宅格局,承载了历史和文化的记忆,在建筑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审美理念和文化价值观。
总之,中国古代建筑的“四合院”布局是由社会结构、环境和文化背景共同塑造而成的。
它不仅满足了古代中国人的家庭需求,提供了私密性和共享空间,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对环境和自然的敬畏和和谐观念。
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四合院布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对中国建筑史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四合院——知识详解,你要的知识全在这里

中国古代建筑向来等级森严,各种建筑单体也是按照主人的不同身份和社会地位分成不同的形 制。四合院的大门按等级分类,可分为下列几类:
等级最高:王府大门(图片来源于网络) 皇家宗室所用,占三间或五间房的位置(两根柱子为一间),两侧有影壁。
广梁大门(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房屋中柱上安装抱框和大门,门前有半间房的空间,房梁全部暴露在外,因而称“广梁大门”。
一字影壁(图片来源于网络)
独立影壁(图片来源于网络)
座山影壁(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宅门内呈一字形的影壁叫做一字影壁。有的独立于厢房的山墙或隔墙之间,称为独立影壁; 有的在厢房的山墙上直接砌出小墙帽并做出影壁开关,称为座山影壁。
雁翅影壁(图片来源于网络)
《夸住宅》说“对过儿是磨砖对缝八字影壁”,指的是一种立于宅门对面的八字形影壁,称之为雁 翅影壁。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告诉别人:我家是土豪,有钱、任性!
中国传统四合院 ——知识详解,你要的知识全在这里
四合院在中国南、北方都还存 有不少的四合院建筑。随着现代家庭结构和社会发展的变迁,四合院建筑渐渐的退出了人们的 视线,数量越来越少,逐渐成为文物景点。
传统民居四合院(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9年初,小编携夫人畅游大北京。上至大四合院北京故宫,小到什刹海一四合院民居,令人 念念不能忘却,这京味儿十足的四合院,除了可以一窥中国几千年的家居生活外,还可以感受 其中处处蕴含的传统文化与艺术。今天小编就带你走进四合院的大门,一步一步走进中国传统 民居——四合院。 进大门 常听说一进、二进、三进、四进?都是什么意思?四合院的门为何开在东南角?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合”是指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 个'口'字形。 北京正规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这也是北方民居比较正统的朝向),大门 辟于宅院东南角,即“巽”位(寓意紫气东来)。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光照充足,庭院 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 息、家务劳动的场所。 “口”字形的称为一进院落; “日”字形的称为二进院落; “目”字形的称为三进院落。
介绍我国传统民居四合院作文

介绍我国传统民居四合院作文
四合院,真是有历史感啊,你知道吗,这种房子可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
你瞧那青砖灰瓦,一看就是那种经历了风雨的老房子。
哈哈,你进院子里看看,这里头布局还挺讲究。
中间那块空地儿,就是大家聚在一起聊天、吃饭的好地方。
旁边的房子嘛,就是睡觉、放东西的地方。
这种设计,真是方便又实用。
四合院的屋顶也特别有意思,那种斜坡的样子,下雨天水就能顺着流下来。
夏天的时候,坐在院子里,听着雨水滴答滴答地打在瓦片上,那感觉别提多惬意了。
四合院啊,不仅仅是个住的地方,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在这里,你能感受到那种浓浓的家族氛围,好像时光都慢了下来。
现在虽然高楼大厦多了,但这种四合院,还是让人心生向往。
中国四合院知识

中国四合院知识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唠唠中国的四合院,那可真是传统建筑里的“老大哥”啊。
四合院就像一个小小的王国,四面房子围起来中间一个院子,这院子就是王国的中心广场。
正房呢,就像是王国里的太上皇,端端正正地坐在最尊贵的位置,一副威严不可侵犯的模样。
一般都是家里辈分最高的长辈住,那地位,杠杠的,就像游戏里的终极大BOSS,所有的建筑都得敬它三分。
东西厢房就像是正房的左膀右臂,忠诚的大臣一样。
它们对称地分布在两边,规规矩矩的。
感觉就像两个听话的小弟,虽然没有正房那么尊贵,但也是四合院这个小世界里不可或缺的角色。
就好比是舞台上的配角,虽然不是主角,但少了它们,这戏可就没法唱全乎了。
再说说这四合院的门,那可真是“脸”一样的存在。
大门就像一个人的嘴巴,四合院的风格啊、气质啊,全从这扇门里透出来。
要是大门修得气派,那就是在大声宣告:“咱这家人可有范儿了!”就像一个穿着华丽衣服的人,站在那,气场两米八。
四合院的墙也很有趣,又高又厚,就像一个沉默的卫士。
不管外面世界怎么喧嚣吵闹,它就静静地站在那,把四合院和外界隔开。
这墙啊,就像是一堵隔音又隔事的魔法墙,墙里是自己的小天地,墙外的烦恼统统进不来,简直是现实版的结界啊。
那院子中间呢,经常会有个小花坛或者小水缸之类的。
小花坛就像是四合院的彩色发卡,给这个有些严肃的建筑增添了几分俏皮。
小水缸呢,就像个大肚腩的小胖子,稳稳地坐在那,夏天的时候还能倒映出天空和云彩,感觉就像它偷偷藏了一个小天空在肚子里呢。
住在四合院,邻里关系那叫一个热乎。
大家就像住在一个大鸟巢里的鸟儿,抬头不见低头见。
今天你家做了啥好吃的,香味飘出来,就像一个无形的小手,把邻居都吸引过来。
大家互相分享,那感觉就像一个大家庭,完全没有现代高楼里那种陌生感,简直是和谐邻里关系的模范代表。
而且啊,四合院的布局就像一个精心设计的迷宫。
对于第一次来的人,就像走进了一个神秘的小世界,很容易就找不着北。
转来转去,要是没有个熟人带路,感觉就像在和四合院玩捉迷藏,可有意思了。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一 — (四合院)

广 亮 大 门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一 — (四合院)
仪门
仪门也叫屏门,平时不开, 出入时从侧面经过,遇有家庭家 族的重大礼仪活动时,才开启仪 门。仪门一般较小,有影壁的作 用,也有装饰的作用。 官府的建筑也有仪门。在平 遥县衙,大门进去之后又有第二 道门,也就是仪门。古时仪门平 常关闭,只有知县第一天上任时 才起用仪门。仪门左右各有一道 偏门。左为“死门”,死囚拉出 去行刑走的就是这个门;右为 “生门”,供知县和差役平时进 出。也叫做“人门”和“鬼门”。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一 — (四合院)
门墩
门墩无疑是北京宅院大门最富有特色的结构。 门墩由门座和抱石鼓组成,门座安置在大门门轴底部,用 来承托大门转轴的底部。将门枕向外延长, 上面做成鼓 形,称为抱石鼓。 抱石鼓有圆形和方形两种,上面雕刻着各种图案。常见的 有万字纹,也有的刻出吉祥图案。 如:狮子绣球、双狮 戏水、云头、回纹、竹梅双喜、竹报平安、八卦图、太极 图、富贵牡丹、如意头等。
乔家百寿大照壁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一 — (四合院)
还有一种影壁位于大门内侧, 呈一字 形叫做一字影壁。大门内 的一字影壁有独立于厢房山墙或 隔墙之间的,称为独立影壁,如 果在厢房的山墙上直接砌出小墙 帽并做出影壁形状,使影壁与山 墙连为一体,则称为座山影壁。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一 — (四合院)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一四合院金柱大门金柱大门这是一种门扉安装这是一种门扉安装在金柱俗称老檐柱在金柱俗称老檐柱间的大门称为间的大门称为金柱金柱大门大门这种大门同广这种大门同广亮大门一样也占据一亮大门一样也占据一个开间一般它的规制个开间一般它的规制与广亮大门很接近门与广亮大门很接近门口也较宽大虽不及广口也较宽大虽不及广亮大门深邃庄严仍不亮大门深邃庄严仍不失官宦门第的气派是失官宦门第的气派是广亮大门的一种演变形广亮大门的一种演变形中国八大建筑流派之一四合院北京中小型四合院采北京中小型四合院采用的大门当中如意门占用的大门当中如意门占着相当大的数量
春节的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四合院土楼等民俗建筑特色

春节的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四合院土楼等民俗建筑特色春节的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四合院、土楼等民俗建筑特色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承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与春节紧密相连的传统民居建筑风格也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本文将重点介绍春节期间常见的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四合院、土楼等民俗建筑,并探讨其特色与魅力。
一、四合院——传统中国家庭的象征四合院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民居建筑,其设计理念以及建筑结构代表着中国古代家庭的传统价值观和观念。
四合院的布局呈正方形,四面围合一庭院,形成一个稳固的结构。
庭院作为四合院的核心,是家庭成员活动交流的场所。
四合院里的房屋通常是分门进屋,分别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隔开不同的功能区域。
四合院建筑的特点是明窗通透,室内采光良好,庭院绿树成荫,让人感受到宁静和舒适。
在春节期间,四合院常常被用作家庭聚会、拜年和庆祝活动的场所。
二、土楼——独特的山区民俗建筑土楼是中国闽南、客家地区的一种特色民俗建筑,被誉为“土木之精华”。
土楼建筑多见于山区,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结构而闻名。
土楼采用石块、土土夯筑而成,具有极强的抗震和保温性能。
土楼多为圆形或方形,分为几层,可以容纳上百个家庭。
每个楼层都有独立的生活空间,包括厨房、卧室、客厅等。
楼内的庭院绿树成荫,使人们感受到自然和谐的氛围。
春节期间,土楼里的村民会举行各种传统活动,包括舞狮、放鞭炮等庆祝仪式,给人们带来喜庆和热闹的氛围。
三、传统民居建筑的独特特色除了四合院和土楼,中国还有许多其他传统民居建筑,如藏式的雪域民居、江南水乡的水墨建筑等等。
这些民居建筑都有着各自独特的特色。
例如,雪域民居以其结实耐用、耐寒保温的特点而闻名,常见于青藏高原地区。
水墨建筑则以其精致的园林布局和精心雕刻的门窗装饰而受到推崇。
这些传统民居建筑反映了中国各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也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和艺术价值。
总结:春节期间,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给人们带来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中国八大传统建筑流派

耳房:正房两侧的两间房间,高度低于堂屋,如果院落狭长,厢 房通常也设有耳房。
一、四合院里的天地
3-单体建筑
后罩房:通常是最里面的一进院落,靠近边界的房子,通常为女 眷居住。等级低于正房和厢房,因此房屋尺度和质量相比而言都稍差。
倒座房:这是四合院中最南端的一 排房子,临近胡同,一般不开窗。 其中的房子一般都是仆人居住。
垂花门:又称为二门,开在内外 院之间的隔墙上,位于院落中轴线 上。”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中的 二门,就是指垂花门。垂花门可以 说是四合院中装饰富丽的建筑。
一、四合院里的天地
3-单体建筑
正房:四合院的正房一般都是三间,坐北朝南,是一家之主的居 所。
三、粉墙黛瓦的江南民居
1-历史渊源 江南水乡民居历史可以追 溯到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 渡文化,之后随着战乱, 大批人口迁移南方,带动 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并使得 经济中心逐步南移。到了 明清时期,江南已成为全 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 区,因此达官贵人、文人 雅士纷纷在此建宅定居。
三、粉墙黛瓦的江南民居
木构架为主 徽派古建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注重装饰,
一般以桐油饰之,彰显古朴典雅。立柱用料也很大,斜撑等大多饰 以花纹、线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徽派情怀
2-建筑特色
注重装饰 在装饰上面,大多采 用砖、木、石雕工艺, 让整个建筑显得如诗 如画,融古雅、简洁、 华丽于一体。
二、徽派情怀
3-徽州三雕
一、四合院里的天地
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所谓四合, 是一个院落四面建有房屋,从四面将庭院围合在中间。
整齐有致的中国古建筑——四合院

整齐有致的中国古建筑——四合院作者:文辰西来源:《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2014年第10期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
四合院是一种四四方方或者是长方形的院落,就是三合院前面有加门房的屋舍来封闭。
若呈“口”字形的称为二进一院;“日”字形的称为三进二院;“目”字形的称为四进三院。
一般而言,大宅院中,第一进为门屋,第二进是厅堂,第三进或后进为私室或闺房,是妇女或眷属的活动空间,一般人不得随意进入。
四合院建筑的规划布局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
它建立了以家庭院落为中心、街坊邻里为干线、社区地域为平面的社会网络系统,同时,也形成了一个符合人的心理、保持传统文化和邻里融洽关系的居住环境。
四合院的历史早在3000多年前的中国西周时期就有完整的四合院出现。
陕西岐山凤雏村周原遗址出土的两进院落建筑遗迹,是中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汉代四合院建筑有了更新的发展,受到风水学说的影响,四合院从选址到布局,有了一整套阴阳五行的说法。
唐代四合院上承两汉,下启宋元,其格局是前窄后方。
古代盛行的四合院是廊院式院落,即院子中轴线为主体建筑,周围为回廊连接,或左右有屋,而非四面建房。
晚唐出现具有廊庑的四合院,逐渐取代了廊院,宋朝以后,廊院逐渐减少,到明清逐渐绝迹。
元明清时期四合院逐渐成熟。
元世祖忽必烈“诏旧城居民之过京城老,以赀高(有钱人)及居职(在朝廷供职)者为先,乃定制以地八亩为一分”,分给前往大都的富商、官员建造住宅,由此开始了北京传统四合院住宅大规模形成时期。
后经明、清完善,逐渐形成北京特有的四合院建筑风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北京的很多四合院沦为了大杂院,而改革开放后随着城市改造的开展,很多传统四合院被拆毁,如1998年拆除康有为的粤东新馆,2000年拆除赵紫宸故居,2004年拆除孟端胡同45号的清代果郡王府,2005年拆除曹雪芹故居,2006年拆除唐绍仪故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建筑里的乾坤之——京派四合院文化现代中国可是世界上公认的基建狂魔,在这地球上似乎就没有什么是中国人不能造的,什么只有564米高的云南尼珠河大桥、也就55公里长的港珠澳大桥,然后又放出我们正在喜马拉雅打洞直接火车开到尼泊尔的消息(中尼边境铁路)......惊得歪果仁遍地捡下巴的案例那是比比皆是,当然除了现代建筑,我们传统建筑中的古建筑精髓也同样能让那些歪果仁惊掉下巴,今天就来侃一侃四合院。
要说四合院,所谓一砖一瓦,雕梁画栋,砌起了中国建筑文化的脊梁,可谓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所在,也是传统六大建筑流派之首(晋派的大院是四合院的瘦身版,而到了更加人稠地稀的南方山区又缩小成了天井格局的徽派建筑),要说历史,三千年前商周时代就已成型,不信去看陕西的岐山凤雏遗址就懂了,后来经过宋(当然南宋贡献更大,因为他们把四合院搬到了南方,你懂的。
)、金、元的完善,在明清时候达到顶峰,所以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也大多是明清时期的,那什么是四合院呢?字面意思先理解一下:四是指代方位,即东西南北,合就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当然这只是简单形象的理解,按这个理解,一般四合院就可以分为一、二、三进院落,分别形态就是口、日、目。
当然肯定还有更高端的,比如红楼梦中荣国府贾母住的就是五进院落,皇室那是随便进,因为那看上去就是个楼梯,去了故宫,那更是无数个楼梯拼在一起的节奏。
今天以典型中产家庭的三进院落为例,带大家神游一圈:首先明确我们中国大部分国土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大多时候都位于南边,所以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我们为了能多晒太阳,房屋的布局方位大多都是坐北朝南的格局(海南、台湾就刚好反过来,调动运用一下地理常识就懂了),既然涉及方位,那这里面自然就少不了五行文化,所以今天内容主要从五行文化以及传统尊卑价值观两个方面阐述。
要进四合院,首先得入门,四合院采用出入一个门,门一关上,就是一个独立的小天地(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苏轼《蝶恋花》),这也是古人的一种自我保护意识。
对于四合院的门大家可能会觉得奇怪,和我们川派建筑不一样,四合院的门并不在南北中轴线上,而是门开东南,这是为什么呢?这里从两个角度解释:一是地理学角度,四合院位于北方地区,北方地区最缺太阳辐射的时候是冬季,冬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太阳高度角比较低,而且每一天都是日出东南,西南日落,所以门开东南,寓意抢阳。
而从气候条件来看,中国东部为季风气候,夏季暖湿气流为东南风,门开东南也便于风的进入;二是五行文化,东南在五行中属风,取一帆风顺,出入平安的意思。
而八卦中是巽(xun)卦(《易·说卦》云:“巽,东南也”),固有坎宅巽门之说。
(坎是正北,就是前面坐北朝南的意思,五行中正北属水,寓意防火。
)。
而正南离卦属火,则寓意万箭穿心,门自然不能修在正南了。
古人有云:“宅以门户为冠带”,四合院的门由于等级关系和money的原因,类别有很多,常见的有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随墙门等等,简单列举一下就是,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深挖,这里仅说一下这个门蕴含的传统文化,首先是门档,就是门两侧的石墩或石鼓,然后是户对,户对是门框上突出的门簪,通俗一点就是门檐上吊着的多边形(武官)或者圆柱状(文官)的装饰柱子,由于一般是成对出现,所以称为户对,无论门档还是户对都有各种图案装饰,这和官阶直接相关,官越大越浮夸,说一个词大家就明白了,上为户对,下为门档,结合起来再延伸一下就是门当户对,所以古人直接看一眼门就可以知道这家主人的身份地位如何了,现代人谈对象取的意思也是如此。
进门后抬眼就是影壁,它的目的在于阻挡外人视线,因为即使大门敞开,你也看不到宅内,还可以增加神秘感,要想进入院落,得曲径通幽才行,它还兼具辟邪的功能,因为民间有魑魅魍魉只能直行一说,所以修个影壁让你不得不拐个弯,包括院子里面小径也是弯弯曲曲,所谓庭院深深深几许嘛,都是这个意思,当然大门外也有一个这玩意儿,俗语中影壁还称照壁、萧蔷。
祸起萧墙知道吧,语出《论语.季氏》,就是说指内乱的意思,或者身边的人带来的灾难,如《红楼梦》中那句: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然后是影壁上的各种装饰造型,称为雕梁和画栋,目的呢,主要是装逼用。
越浮夸月代表主人家的态度,俺们家有钱任性,你咬我。
过了影壁,就算进入院落了,这是第一进院落,左房右墙,首先是左边的房,由于位于正南,向北开门,所以采光是整个建筑体系中最差的,故称为倒座房,依据五行方位,南方属火,从居住角度来说是应该避开的,从而倒座房布局的都是厨房,以及仆人住房、宾客房等(说好的座上宾呢?另生活中方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所以平时去厨房,就称为下得了厨房,大家应该猜到厕所的布局了吧。
)土豪人家设置私塾也位于此处,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先就是找的外院的周管事,也体现内外有别。
然后是右边墙,之所以是墙是因为你只能看到墙,实际是进入整个院子核心的第一道关卡,拐个弯就是乾坤所在了,这堵墙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中轴线上的垂花门,而是朝内的抄手游廊。
先说这个垂花门,由于是进入四合院的第二道门,所以又称二门,古代所谓的千金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其中的这个二门说的就是这个门,也就是她们的活动范围就被限定在了内院(这得感谢程朱理学)。
既然进入这个门就是内院,所以这个门就是内宅和外院的分水岭,多以严格的等级尊卑体系在这里就体现出了第一步,那就是一般下人不得入内。
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换轿子就是在这个门,(原文是:“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颤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
”)。
明清时候规定三品一下小官只能刷黑色的大门,但难不倒有才的古人们啊,你不让我搞大门,我整二门总行吧。
所以大家都把这个垂花门打造得可谓极致,刚才说影壁浮夸,在这个面前只能叫渣渣,这个叫超级豪了,古语中“七分门楼,三分宅”可不是吹的。
门两侧则是连接厢房的抄手游廊,由于到厢房都要拐个弯,看起来就像人抄手的时候(将两手交叉报在一起,看热闹经常做的动作,四川人俗称抱膀子),可以休憩,然后下雨的时候有点用。
站在此往左即是西厢,往右便是东厢,往前自然就是中间的庭院了,先说这个庭院,四合院的庭院比较宽敞,植树、栽花、造山、挖坑都可以,中间必然会有个缸(超级大的四合院里面是水池),看到的都是在养金鱼乌龟什么的,实际功能是为了防火,有人可能会说这点水不是杯水车薪吗?非也,这个水肯定不是灭火的啦,主要在于保命,四合院选材主要是木料,很容易着火,起火时拿出棉被浸湿披在身上逃命用的。
(刚才不是讲了吗,水主要在外院的厨房里面,太远了。
其实徽派那个更经典,徽派建筑由于是极度压缩版的四合院,所以房子都挨着很近,大家所熟知的马头墙就是为了防火,而更经典的在于他们把四合院的缸也搬过去了,也不是为了灭火,而在于防火,防什么?隔壁老王啊,隔壁家着火了,赶紧把棉被浸湿,搭载和邻居家的墙上,就起到防火串燃的目的了。
)接下来看东边,这叫东厢,东厢方位属东青龙,五行中属土,八卦为震,所以又称震木,木是什么?材啊,所以是儿子住的,皇帝的嫡传儿子叫太子,所以太子住的就叫东宫。
当然古人讲三妻四妾什么的所以厢房边上也有耳房,称为厢耳房,靠南的厢耳房一般还可以作为单独的厨房或饭厅,着都是五行学说的体现。
然后是西厢房,西厢方位属西白虎,五行属金,八卦为兑,所以称为兑金,一般是女儿住的,所以古代称为大户人家女儿为千金小姐(王实甫《西厢记》),当然如果主人家特能生儿子,西厢也可能拿来给次子住。
说完东西厢,接下来就是整个四合院最牛逼的建筑了,可谓四合院的核心——正房。
刚才说的“坎宅巽门”,这个坎为正北,五行属水,正房建在水位,就可以避火了,当然纯属意淫。
由于整体面南,就是整个建筑群中采光条件最好的,所以是一家之主的起居室。
而且正房高于侧房(一是本身高度,二是台阶也高),面积也比侧房大。
中间为堂屋,两侧各偶数间偏房,也称耳房(空中看像两个小耳朵),组合起来是奇数间,体现古人重奇尊阳的理念,其中堂屋是平时祭祖,接待宾客的场所,古人以东为尊,所以两侧卧室东边为正室,再往东的偏房一般设计成书房;西侧为卑,所以是妾住的地方。
(所以电视剧就沿用的正妻就是正房,妾就是偏房或者二房,当然还有N房,甚至发展到现在社会相个亲首先就要问有没得房。
)再过正房,就是四合院的最后一进院落了,面南一排建筑称为后罩房,处在四合院最深处,一般布局的是杂物间和照顾主人的高等级女佣所住,当然如果主人生育能力强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刚才说西厢可能都会被儿子们占据,女儿们自然就悲剧了,她们就只能移居后罩房了。
最后在东北角有一个小房子,这是厕所所在,设计在这两层含义,一是古代厕所都是旱厕,卫生比较糟糕,一个字臭,所以不可在风头。
从而布局在靠北的位置,北为上,这就是所谓的上得了厕所。
二是离主人居住地比较近,方便。
当然方便本身的含义不在于此(方便一词诞生于明朝的南方大移民时期,所谓的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中国人传统乡土观念是安土重迁的,所以除了战乱没人愿意离开故土,那怎么办?绑起来押过去就是了,在路上内急怎么办?你得看押运官兵脸色啊,所以先得说一句客气话,行个方便,俺们要憋在裤子里了,这就是方便一词的来源了)。
这就是四合院的“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的关系,所以四合院中一家老少,从上到下,都得按照辈分来分配居室的。
这种对家庭成员居住的严格规定,也是我国封建大家庭的等级观念以及长幼有序的传统要求。
更是传统文化中父慈子孝,夫唱妇随,事兄以悌,朋友以义的核心价值观所在。
完!PS:最后再延伸一下这里面涉及到的五行方位文化,现代生活中“东西”简直就是个万能词汇,既可以是方位词;还可以是物品,购物买东西;关键还能骂人:“你不是个东西”“你就是个东西”;这就怪了,那为什么不用南北代替呢?第一是方位,这个是五行方位,基本没啥说的,后面要用到简单提一下,上北:北方玄武,水位坎卦,下南:南方朱雀,火位离卦;左西:西方白虎,金位兑卦;右东:东方青龙,木位震卦。
第二是物品,有两个典故:一是据传源于朱熹,说是他和盛温和的故事,一天盛温和提个篮子在街上遇到朱熹,朱熹问他:“吃饭了哇?”盛温和回曰:“俺们去买点东西。
”朱熹是理学宗师,听了就好奇,就问:“你买东西?咋不上天买南北呢?”盛温和说:“这你就孤陋寡闻了,东木,西金,南火,北方水,中土,知否?这篮子是竹子做的,装火会烧,装水会漏,装土没价值,只能装木和金,所以只能叫买东西,不说买南北呀。
”二是两汉时期,刘邦建的西汉定都在长安,而到了刘秀建立的东汉时,则搬到了洛阳,所以当时商业主要集中在在东都洛阳和西京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