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宗教改革教学案
《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教学设计

《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欧洲宗教改革前的社会状况,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必然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相关历史资料、分析图表等,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探究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宗教改革是欧洲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引导学生思考宗教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欧洲宗教改革前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状况。
天主教会的腐朽和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2、教学难点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与欧洲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宗教改革的必然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2、史料分析法展示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相关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欧洲中世纪宗教仪式的视频片段,然后提问学生:“从这段视频中,你能感受到当时宗教在欧洲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吗?”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1)欧洲宗教改革前的政治状况讲解中世纪欧洲封建割据严重,各国君主权力有限,而天主教会拥有强大的权力,甚至凌驾于各国君主之上。
举例说明教会通过控制土地和税收,对各国政治事务进行干预。
(2)欧洲宗教改革前的经济状况分析中世纪欧洲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封建庄园经济盛行,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大量土地和财富。
讲述教会通过征收什一税、出售赎罪券等手段搜刮民脂民膏,严重阻碍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3)欧洲宗教改革前的思想文化状况阐述天主教会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垄断地位,强调教会通过控制教育和文化,禁锢人们的思想。
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 - 教案

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教案一、引言1.1宗教改革的背景1.1.1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宗教地位1.1.2教皇和教会权力的膨胀1.1.3社会矛盾的加剧1.1.4新兴资产阶级的崛起1.2宗教改革的意义1.2.1打破教会的垄断地位1.2.2传播新思想,促进文化发展1.2.3推动民族国家的形成1.2.4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1.3宗教改革的影响1.3.1宗教信仰的多元化1.3.2社会阶级矛盾的激化1.3.3欧洲国际关系的复杂化1.3.4文化艺术的繁荣二、知识点讲解2.1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2.1.1马丁·路德2.1.2约翰·加尔文2.1.3亨利八世2.1.4伊丽莎白一世2.2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2.2.1“因信称义”2.2.2“预定论”2.2.3教会改革2.2.4圣经权威2.3宗教改革的进程2.3.1德国的宗教改革2.3.2瑞士的宗教改革2.3.3英国的宗教改革2.3.4法国的宗教改革三、教学内容3.1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3.1.1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宗教地位3.1.2教皇和教会权力的膨胀3.1.3社会矛盾的加剧3.1.4新兴资产阶级的崛起3.2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3.2.1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3.2.2加尔文的宗教改革3.2.3英国的宗教改革3.2.4法国的宗教改革3.3宗教改革的影响3.3.1宗教信仰的多元化3.3.2社会阶级矛盾的激化3.3.3欧洲国际关系的复杂化3.3.4文化艺术的繁荣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教案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目标4.1.1了解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4.1.2掌握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及其核心思想4.1.3理解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4.1.4能够分析宗教改革对现代社会的启示4.2过程与方法目标4.2.1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4.2.2提高学生的信息整理能力4.2.3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4.2.4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4.3.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4.3.2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4.3.3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4.3.4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及其影响5.1.2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5.1.3宗教改革对现代社会的启示5.1.4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5.2教学重点5.2.1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5.2.2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及其核心思想5.2.3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5.2.4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准备6.1.1多媒体设备6.1.2教学课件6.1.3历史地图6.1.4教学视频6.2学具准备6.2.1笔记本6.2.2教材6.2.3相关历史书籍6.2.4网络资源七、教学过程7.1导入新课7.1.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历史知识7.1.2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宗教改革的思考7.1.3展示宗教改革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7.1.4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7.2课堂讲解7.2.1讲解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7.2.2介绍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及其核心思想7.2.3分析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7.2.4讲解宗教改革对现代社会的启示7.3课堂互动7.3.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7.3.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7.3.3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7.3.4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宗教改革的历史场景7.4课堂小结7.4.2强调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7.4.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7.4.4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面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教案八、板书设计8.1教学内容的框架8.1.1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8.1.2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及其核心思想8.1.3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8.1.4宗教改革对现代社会的启示8.2教学重点和难点8.2.1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及其影响8.2.2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8.2.3宗教改革对现代社会的启示8.2.4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8.3教学过程的安排8.3.1导入新课8.3.2课堂讲解8.3.3课堂互动8.3.4课堂小结九、作业设计9.1课后阅读9.1.1阅读教材中关于宗教改革的章节9.1.2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深入了解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影响9.1.3阅读相关论文,了解学术界对宗教改革的最新研究成果9.1.4搜集网络资源,了解更多关于宗教改革的信息9.2思考题9.2.1分析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9.2.2评价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9.2.3探讨宗教改革对现代社会的启示9.2.4分析宗教改革对个人信仰的影响9.3小组讨论9.3.1分组讨论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影响9.3.2分组讨论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及其核心思想9.3.3分组讨论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9.3.4分组讨论宗教改革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教学反思10.1.1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10.1.2反思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10.1.3反思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有效性10.1.4反思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10.2拓展延伸10.2.1引导学生关注宗教改革对现代社会的影响10.2.2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影响10.2.3引导学生关注宗教改革对个人信仰的影响10.2.4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研究,探讨宗教改革与其他领域的联系。
欧洲的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欧洲的宗教改革》教学设计课题:欧洲的宗教改革授课人:谢红春授课时间:2016-12-14 类型:新授课授课班级:高二22班授课方法:概念解读、分析归纳、联系对比授课教具:多媒体学习目标: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学习重点: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欧洲宗教改革的作用教学设计:一、叙述本单元在教学中的地位,与必修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联系。
通过多媒体对本单元所呈现陌生概念的新认知。
有:宗教,宗教信仰,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中世纪等宗教: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宗教信仰:指信奉某种特定宗教的人群对其所信仰的神圣对象由崇拜认同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
这种思想信念和全身心的皈依表现和贯穿于特定的宗教仪式和宗教活动中,并用来指导和规范自己在世俗社会中的行为。
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
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由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开始,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年)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
“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
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
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通过世界主要三大宗教的分布图,直观认识基督教在世界上的影响。
引出:老师分析解读图例,引出本课学习的核心,16世纪的宗教改革。
第9课 欧洲宗教改革教案

第三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课标要求: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了解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宗教改革前的天主教会的状况以及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加尔文在瑞士的宗教改革、英国的宗教改革、天主教会对宗教改革的反应、宗教宽容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比较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加尔文改革、英国宗教改革的异同,探究欧洲宗教改革对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和公正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成功的改革首先是顺应了时代潮流,反映了先进生产力和政治代表的发展需要,并且促进了思想解放;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知识结构: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宗教改革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天主教会的腐败英国王权与教会的决裂教会纯洁运动→恢复了天主教会部分势力天主教会的应对措施加紧打击“异端”→宗教冲突加剧→一些国家实行宗教宽容教学重点:(1)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九十五条论纲》。
(3)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宗教改革的实质及历史作用。
考纲:欧洲宗教改革授课时间:2课时导入新课:欧洲宗教改革,在英文中是以专有名词“The Reformation”来表示的,在西方人甚至是西方学者眼中,宗教改革在欧洲历史上的地位甚至远超过文艺复兴,这个认知大概跟我们传统形成的看法有些出入。
那么,欧洲宗教改革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场变革为什么会发生?它又对社会进步有什么意义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一下第九课《欧洲宗教改革》,看看能不能从中解惑,找到我们想要的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5.2《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教学设计(5页)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中历史选修一5.2《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这一章节,学情分析如下:
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宗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等基础知识。此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发展、影响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宗教改革这一主题上,学生的知识体系尚不完善,对宗教改革的具体过程、主要人物及其观点、影响等方面可能存在认知模糊。
2.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纪录片、图片等,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3.整合教材内容,梳理宗教改革的发展脉络,以时间轴、地图等形式呈现,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
4.创设情境,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站在不同宗教改革家的立场,探讨其观点和贡献。这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宗教改革家的思想,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学习历史、探索真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具备客观、公正的评价态度,尊重不同宗教信仰,树立宗教宽容意识。
3.通过学习宗教改革,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变革的必然性,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培养学生具备勇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树立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价值观念。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详细讲解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及其观点,如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约翰·加尔文的“先定论”等,并分析其贡献。
2.通过多媒体展示宗教改革的过程,包括宗教改革的爆发、扩散和影响等方面,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
3.讲解宗教改革对欧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如宗教战争、国家主权的发展、宗教宽容等。
宗教改革 教案 教学设计

宗教改革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原因,包括天主教会的腐败和黑暗,以及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 让学生掌握宗教改革的主要代表人物,如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以及他们的主要思想和贡献。
3. 让学生了解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和社会的影响,包括新教的传播、天主教会的改革、宗教战争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原因、宗教改革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和社会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宗教改革的具体过程和宗教战争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宗教改革的背景、原因、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和社会的影响。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宗教改革的启示和意义。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教材等相关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原因,引发学生对宗教改革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宗教改革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如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加尔文的“预定论”等。
3. 分析:分析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和社会的影响,如新教的传播、天主教会的改革、宗教战争等。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宗教改革的启示和意义,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
5. 总结:总结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强调宗教改革在欧洲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6. 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宗教改革的掌握。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宗教改革在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如德国、瑞士、英国等。
2. 让学生了解宗教改革对欧洲文化和科学的影响,如印刷术的普及、教育的改革等。
七、宗教改革与欧洲政治1. 讲解宗教改革对欧洲政治的影响,如宗教战争、国家权力的加强等。
2. 分析宗教改革如何导致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八、宗教改革与欧洲社会1. 讲解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如宗教信仰的改变、社会结构的变动等。
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学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1)——新课程导学第10课欧洲宗教改革【课标要求】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自主梳理】一、中世纪的天主教会1、基督教的概况①派别:基督教是与佛教、伊斯兰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与东正教、是现在基督教的三大派别。
②分布:天主教分布在,东正教分布在拜占庭帝国和欧洲东部,新教是宗教改革以后从天主教中分离出来的新教派。
③信仰核心:2、中世纪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天主教会在中世纪的西欧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在:①在社会生活方面,从国王到农奴,人人都是,从出生到去世,每一件事情都受到的控制和影响②经济方面,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各国土地的1/3,甚至更多。
③政治方面,天主教建立了等级森严的,高高在上,下面有红衣主教、大主教、主教、神父等。
由于当时各国王权软弱,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封建统治巨大的。
3、天主教会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渐趋衰弱,近代生产关系逐渐产生,天主教会的统治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①思想: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是堕落行为。
天主教会的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
②经济:资本主义进入时期,无论是国内发展还是海外掠夺都需要作支撑,天主教会阻碍的强化;另外,教会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维持奢靡的生活,从西欧各国搜刮了巨额财富。
③政治:教会非常残酷,将反对他的人斥为并建立了残酷迫害进步人士和对教会不满的人。
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原因:一是德意志的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二是德国是天主教世界中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
宗教改革前夕,德国处于状态,罗马教廷利用德意志的分裂,把它当做重要的搜刮对象,从那里劫走大量财富,人们称德国为三是教皇兜售“赎罪券”是直接原因。
2、开始标志:马丁路德的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教案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教案为什么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异端”的形式?(1)是由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格局决定的。
在当时,天主教神权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也是支配着各国封建政治的重要权力,还是垄断了整个思想文化与教育的意识形态。
人们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主教会的严格控制,新兴资产阶级还找不到更为先进的思想武器来批判封建主义同时,为了将具有浓厚宗教信仰的民众发动起来,也需要为这一斗争披上神圣的宗教外衣。
(2)当时欧洲资本主义还不很发达,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在反封建斗争中,他们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无力通过大规模的革命手段实现自己的愿望(3)是由新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加尔文教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这些思想和资产阶级早期的反封建思想相吻合,因而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比较加尔文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的异同相同:都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不同之处是:(1)路德的神学关怀中人是出发点和目的,而加尔文的神学思想上帝是一切的出发点和目的(2)路德宣称教徒“因信称义”,十分强调在精神领域里个人信仰在获救中的决定性作用,而加尔文也宣称“先定说”,认为上帝预先的拣选才真正是决定一切的基础。
(3)路德使人的精神被赋予了神圣性。
加尔文则使得现实的经济活动也获得了神圣性(4)加尔文的主张更为激进,其更激进之处表现在建立民主教会和严厉排斥异己,以及主张国家的民主化与共和化上。
加尔文的主张更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影响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特别对法国和英国的历史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区别相同点(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从《罗马书》中采用“因信称义”信条并将之引申为“唯信称义”;(4)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萨克森选侯的保护,英国的宗教改革更是在亨利八世的领导下展开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表现:
(1)经济方面:
①天主教会控制了大约三分之一的欧洲土地,采取封建剥削方式,教会实际上成为欧洲最大的封建主。
②教会还向教徒征收“什一税”。
(2)政治上: 是教会组织的最高统治者。
二、天主教会的落后、堕落与野蛮
1、落后:
(1)思想方面:天主教的思想基础是 高于理性。信仰的内容是 。
【课堂作业】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任何时候我进入教廷神职人员的房间,总是看见神父和银钱商在一起,忙于鉴别钱币的成色和计算数目,面前堆着成堆的钱币。 ——一位西班牙官员
材料二 被告人如不承认“罪行”,就反复用刑拷问。一切有利于被控告人的证词都不能成立。被告可以不经审判便予处死。被告认罪之后,如又否认,即不再审讯,予以烧死。
欧洲宗教改革教学案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在欧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特殊地位以及天主教对欧洲民众生活产生的影响。
2、结合中世纪后期天主教会成为欧洲历史发展障碍的相关史实,认识欧洲宗教改革必要性。
3、通过探究“异端”一词的内涵,理解宽容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4、认识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
【知识结构】
一、 权倾欧洲的教皇国
1、 背景:
(1)起源:基督教的产生于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的 。
(2)发展:
①公元392年,成为 帝国国教。
②教会实行教区制,其中罗马教区享有崇高声誉,后来其主教获得“ ”称号。
③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
④756年, 国王的增地奠定了 的基础。
(3)分裂:1054年,东西部基督教决裂。西部的基督教称天主教。
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广大人民深受教会束缚。
【课堂演练】
16世纪对教会的反叛,以其世俗主义标志着近代的开端。
——据(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何历史必然性?
三、天主教面临的种种挑战
1、 原因:
(1)在西北欧和意大利出现并发展;
(2)新兴难点 了解中世纪天主教在欧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特殊地位以及天主教对欧洲民众生活产生的影响。
教学方法
提问法、阅读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学习
情境创设:赎罪券、宗教“异端”、“九十五条论纲”、“因信称义”、先定论、英国国教
【自学评价】
“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
1、11世纪末,天主教会内部进行了改革,首先建立了不受世俗势力影响的__________制度;12世纪初又获得对欧洲各地主教的__________,12世纪末,迫使英、法、德等国的________臣服于教会的权威;同时还组织________对近东地区发动侵略战争,进一步增强了教皇的实力,提高了________的威望。 2、中世纪的天主教会控制了大量土地,采用_________________的剥削方式,实际上成为欧洲最大的____________。 3、中世纪天主教的落后性首先表现在教会宣扬的____________的教义教规上。中世纪晚期,天主教会日渐堕落。首先,教会成为特殊利益群体,加紧了对人们____________的控制;其次教士生活____________,道德败坏;最后,教会____________ 。 为维护自己的特权地位,天主教对不符合传统教义的思想斥之为“___________”,建立__________ 迫害传播之人。
(2)天主教的主要教义包括:一神说和创世说,原罪说,末日审判说, 。
2、堕落:
(1)教会成为特殊利益群体,加紧控制人们 ;
(2) 生活腐化, 败坏;
(3) 贪婪成性,疯狂敛财。
3、野蛮:
(1)目的:为了维护自己的 地位。
(2)表现:
①排斥一切不符合 的思想,称为“ ”。
②设 对各种不符合传统教义的思想一概加以排斥,对传播“异端”的人进行野蛮残暴的迫害。
(3)新兴资产阶级要求重新认识人的价值,建立新的 。
2、表现:
(1)政治上:随着 意识的增长和专制 的兴起,天主教会凌驾于民族、国家之上的权力受到挑战。
(2)经济上:教会的经济特权受到社会各界的反对。
(3)思想上:天主教会的传统说教受到 思想的冲击,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新的生活方式的出现,更猛烈的冲击天主教会的传统思想。新的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的出现,导致天主教所宣传的那套陈旧的思想不再适应现实的需要。 【课堂小结】 中世纪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宗教“异端”形式的原因
3、理解卡尔文“先定论”宗教思想的内涵和意义;了解卡尔文日内瓦教会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世纪天主教在欧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特殊地位以及天主教对欧洲民众生活产生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结合中世纪后期天主教会成为欧洲历史发展障碍的相关史实,认识欧洲宗教改革必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异端”一词的内涵,理解宽容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结合中世纪后期天主教会成为欧洲历史发展障碍的相关史实,认识欧洲宗教改革必要性。
4、____________的增长和____________的兴起对凌驾于民族、国家之上的天主教会形成威胁;教会的__________引起了社会的各界的反对;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所宣扬的人本主义思想,为人们挑战天主教权威提供了思想资源;______________的产生,新的生活方式的出现,导致天主教所宣传的那套陈旧的思想不再适应现实的需要。
⒉确立:天主教对西欧的统治
(1)制造邪说:
①提出“ ”,声称王权来自教会。
②提出“ ”,认为国王的权力来自教皇。
(2)整顿教会:
①11世纪末建立不受世俗势力影响的 制度;
②12世纪初获得对欧洲各地主教的 权。
(3)12世纪末教皇利用开除教籍、挑拨离间等手段迫使英、法、德等国的统治者臣服于教会的权威。
——宗教裁判所审讯条例
请回答:天主教是怎样维护统治和维护奢侈生活的? 答案:
2、中世纪天主教会在欧洲处于怎样的地位? 答案:
【课后反思】
高二历史选修改革专题五欧洲宗教改革
第二节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课程标准
1、认识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
2、知道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及影响,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