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度、光度与色度及其测量 第2章
第2讲辐射度学与光度学的基础知识.ppt

距离平方反比定律
点源在接收面上产生的照度
I
Ex
d
dA
I d dA
I
dA cos
l2
dA
I cos
l2
dΩ n
lθ
x
dA
A
面源在接收面上产生的照度?《教材》P37 图2-8
朗伯余弦定律(1)
朗伯辐射体:辐射亮度与辐射方向无关
(漫反射体) Lθ = L0 = L
I I0
辐射度学的基本辐射量(4)
辐射亮度 Le 辐射源单位表观面积向单位立体角内发射的
辐射通量,单位为W/sr·m2(瓦每球面度平方米)
Le
dIe
dS cos
d 2e
ddS cos
光谱辐射量
辐射源发射的能量往往是由很多波长 的辐射所组成的,我们更关心能量的光谱 分布。 光谱辐射量(辐射量的光谱密度) 含义:单位波长间隔内的辐射量;
Фe = dQe /dt
辐射度学的基本辐射量(2)
辐射出射度(辐出度)Me
辐射源单位面积向半球空间(2π立体角)发 射的辐射通量,单位为W/m2(瓦每平方米)
Me
de dS
辐照度 Ee
接收面单位面积上接收的辐射通量,单位为W/m2
Ee
d e dS
辐射度学的基本辐射量(3)
辐射强度 Ie 点源向空间某一方向、单位立体角内发
辐射度学与光度学的概念
辐射度学 研究电磁波辐射能量的测试和计量的一门科学 辐射度量 用能量单位定量描述电磁波辐射的客观物理量 光度学 研究可见光能量的测试和计量的一门科学 光度量 人眼接收的光辐射所引起的视觉刺激大小的度量
三度学习题与思考题(理论部分)

《辐射度、光度与色度及其测量》习题及思考题第一章辐射度量、光辐射度量基础1.通常光辐射的波长范围可分为哪几个波段?2.简述发光强度、亮度、光出射度、照度等定义及其单位。
3.试述辐射度量与光度量的联系和区别。
4.人眼视觉的分为哪三种响应?明暗和色彩适应各指什么?5.何为人眼的绝对视觉阈、阈值对比度和光谱灵敏度?6.试述人眼的分辨力的定义及其特点。
7.简述人眼对间断光的响应特性,举例利用此特性的应用。
8.人眼及人眼-脑的调制传递函数具有什么特点?9.描述彩色的明度、色调和饱和度是怎样定义的,如何用空间纺锤体进行表示?10.什么是颜色的恒常性、色对比、明度加法定理和色觉缺陷。
11.简述扬-赫姆霍尔兹的三色学说和赫林的对立颜色学说。
12.朗伯辐射体是怎样定义的?其有哪些主要特性?13.太阳的亮度L=1.9⨯109 cd/m2,光视效能K=100,试求太阳表面的温度。
14.已知太阳常数(大气层外的辐射照度)E=1.95 cal/min/cm2,求太阳的表面温度(已知太阳半径R s=6.955⨯105 km,日地平均距离L=1.495⨯109 km)。
15.某一具有良好散射透射特性的球形灯,它的直径是20cm,光通量为2000lm,该球形灯在其中心下方l=2m处A点的水平面上产生的照度E等于40lx,试用下述两种方法确定这球形灯的亮度。
(1)用球形灯的发光强度;(2) 用该灯在A点产生的照度和对A点所张的立体角。
16.假定一个功率(辐射通量)为60W的钨丝充气灯泡在各方向均匀发光,求其发光强度。
17.有一直径d=50mm的标准白板,在与板面法线成45︒角处测得发光强度为0.5cd,试分别计算该板的光出射度M v、亮度L和光通量Φv。
18.一束光通量为620lm,波长为460nm的蓝光射在一个白色屏幕上,问屏幕上在1分钟内接受多少能量?19.一个25W的小灯泡离另一个100W的小灯泡1m,今以陆米-布洛洪光度计置于两者之间,为使光度计内漫射“白板”T的两表明有相等的光照度,问该漫射板T应放在何处?20.氦氖激光器发射出波长632nm的激光束3mW,此光束的光通量为多少?若激光束的发散半角1mrad,放电毛细管的直径为1mm,并且人眼只能观看1cd/cm的亮度,问所戴保护眼镜的透射比应为多少?21.在离发光强度为55cd的某光源2.2m处有一屏幕,假定屏幕的法线通过该光源,试求屏幕上的光照度。
辐射度光度与色度及其测量

辐射度光度与色度及其测量绪论一基本问题:1 辐射度学:电磁辐射能的度量与测量:解决电磁辐射能量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建立统一的标准。
是单纯的客观物理量的问题在光电转换、光化学效应、光生物技术、光的热加工,激光技术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2光度学:光辐射能引起的人眼视觉刺激效果的量度和测量。
解决:人眼对光刺激效果的特性(平均特性)刺激效果的量化,刺激量的定义和测量。
主要用于照明,环境工程、测量技术等领域3色度学:有色光辐射能引起的人眼视觉刺激效果的量度和测量。
问题涉及:人眼颜色视觉特性、色光刺激与人眼感觉的量化定义、颜色的匹配与显示规律,颜色匹配技术、颜色的测量方法,颜色的分类与排列。
在涉及有颜色的领域都有应用(和视觉颜色判断有关问题)颜色本身的测量,温度测量、遥感,管理等等第一章辐射度与光度学基础问题:怎样描述一个辐射体的性质?§1-1 辐射度的基本物理量Q1、辐射能:e以辐射形式发射、传播或接收的能量。
单位为焦耳——J一般可描述辐射能的积累。
2、 辐射通量:e Φ(辐射功率 e P )以辐射形式发射、传播或接收的功率,(单位时间内的辐射能)。
单位为W (瓦)(焦耳每秒)W/sr 。
描述辐射源的时间特性。
dtdQ ee =Φ (1-1)3、 辐射强度:(I )在给定方向上的单位立体角内点辐射源发出的辐射通量(辐射功率)单位为W/sr (瓦每球面度)ΩΦ=d d I ee(1-2)点辐射源:辐射源尺寸比传输距离小的多。
例如在地球上可以把太阳视为点光源。
点光源发射球面波,不计辐射损失(反射、散射、吸收)其辐 射强度不变(为什么)对各向同性点光源有Ω=Φe e I (1-3)在空间所有方向上有e e I π4=Φ (1-4)多数光源的辐射强度并不是各向同性的。
如白炽灯。
这种情况有 ⎰⎰⎰=Ω=Φθθϕθφφθππd I d d Ie e e sin )()(020(1-5)4、 辐亮度(L )辐射源在垂直其传输方向上单位表面积上的辐射强度。
辐射度学和光度学基础课件

能源利用效率。
02
医学影像技术
在医学影像技术中,辐射度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影像的形成机制
和优化影像质量;同时,光度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设计更好的医用光
源和照明系统。
03
视觉科学
光度学的知识在视觉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人眼的光觉响应、颜
色视觉等;而辐射度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视觉感知的物理基础。
辐射度和光度在照明设计 中的应用
照明设计的基本原则
功能性原则
照明设计应满足人们的 基本照明需求,提供足 够的亮度以适应不同的
活动和环境。
舒适性原则
照明设计应考虑人的视 觉舒适感,避免过强或 过弱的光线造成视觉疲
劳或不适。
经济性原则
照明设计应考虑成本和 能耗,合理选择高效、 节能的照明设备和控制
系统。
研究的范围不同
辐射度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了整个电磁波段,而光度学主要关注可见 光波段。
应用的领域不同
辐射度学在能源、环境、气象等领域有广泛应用,而光度学在照明 、显示、摄影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辐射度学与光度学的应用领域
01
能源与环境监测
辐射度学的方法可以用于测量和监测环境中的电磁辐射能量,例如太阳
辐射、地球辐射等;光度学的知识可以用于设计合理的照明系统,提高
辐射度学主要研究电磁辐射的能量分布和传输,而光度学则关注光 辐射的度量、测量和应用。
两者有共同的基础概念
例如,辐射通量、辐射照度、辐射亮度等概念在两者中都有涉及。
两者在某些领域有交叉
例如,在照明工程和光环境设计中,光度学的知识和方法常常与辐 射度学的知识相结合。
辐射度学与光度学的区别
研究重点不同
辐射度学更注重电磁辐射的物理特性和传输规律,而光度学更注 重光辐射的视觉感知和应用。
辐射度量光度量基础

I
d d
(4)光亮度 (L,luminance) 面光源在给定方向上,单位正投影面积的L发光d 2强度/ d。dAcos dI / dAcos
(5)光出射度(M,Lminous exitance)
面光源单位元表面内向外所发射的光通量。 (6) 光照度(E,illuminance)
被照物体单位元表面里入射或获得的光通量。
M dQ dA
E dQ dA
第二十四页,共87页。
1.2 光度量
1、光视效能
为了描述光源的光度与辐射度的关系,通常引入光视效能 K ,其定义为目视引 起刺激的光通量 与光源发出的辐 射通量 之比,单位为(lme/W)。
常见光源的光视效能:
K e
光源类型 钨丝灯(真空) 钨丝灯(充气) 石英卤钨灯 气体放电管
符号上加下标“e”,而在光度量符号上加下标“v”。
第二十三页,共87页。
1.2 光度量
(1)光量(Q,quantity of light )
光源在指定时间内发出的光能。
(2)光通量(,luminous flux)
光源在单位时间内发出的光能。
dQ dt
(3)光强度(I,luminous Intensity)
如果观测中使用光学系统,当源的像小于探测器,就可以看成是点源。
均匀点辐射源(各向同性)辐射强度I不随方向变化,故整个球面的辐射通量
为:
I 4I
第八页,共87页。
1.1 辐射度量
(5) 辐射出射度(M,Radiant exitance) 辐射出射度表示扩展源单位面积向半球空间发射的功率(或辐射通量),是描述
1.1 辐射度量
(3) 光子辐射强度
辐射度与光度学基础知识课件

辐射度学主要研究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吸收、散射和转换等过程,以及这些 过程中电磁波的能量分布和传输规律。它涉及到电磁波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 规律,是光学、光谱学、热力学等多个学科的基础。
辐射度学单位
总结词
辐射度学中常用的单位包括瓦特、焦耳、坎德拉等,用于描述电磁辐射的能量、功率和亮度等物理量 。
照明工程中的辐射度和光度学的综合应用
在照明工程中,辐射度和光度学是相 辅相成的两个领域,综合应用可以更 好地满足实际需求。
综合应用还体现在照明设计过程中, 需要综合考虑光源的辐射特性和光照 效果,以及人类视觉感知的需求,以 实现最佳的照明效果。
通过结合辐射度和光度学的原理,可 以更精确地控制光源的辐射特性和光 照效果,提高照明质量和效率。
照明工程中的辐射度学应用
辐射度学是研究光辐射在空间分布、传输和度量的科学,在照明工程中有着广泛的 应用。
利用辐射度学原理,可以精确测量和控制光源的辐射特性,如光谱分布、光强空间 分布、辐射温度等,从而优化照明系统的性能。
辐射度学还用于研究光环境对人类视觉感知的影响,为照明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提 高照明质量和舒适度。
详细描述
辐射度学涉及一系列物理量,这些物理量用于描述电 磁波的各种特性。其中包括辐射能量(描述电磁波携 带的能量大小),辐射通量(描述单位时间内通过某 一面积的能量大小),辐射强度(描述光源在某一方 向上发射的光的强度),辐射亮度(描述物体表面反 射或发射光的亮度)。这些物理量在研究电磁波的发 射、传播、吸收、散射和转换等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
详细描述
流明是光通量的单位,表示单位时间内发出的光的总量。坎德拉是发光强度的单位,表示单位方向上单位立体角 内发出的光的强度。勒克斯是光照强度的单位,表示单位面积上单位立体角内发出的光的强度。这些单位在光度 学中具有重要地位,用于描述光辐射的度量和性质。
02光度学与色度学基础

E= I R2
Copyright ©2004 ROAM CONSULTING Inc.
(2)由照度定义推导 距离平方反比定律:
立体角元与面元的关系
点P向一个垂直面元dA所张的立体角dΩ=dA/R2,可得:
Copyright ©2004 ROAM CONSULTING Inc.
一、视觉与光
1. 辐射波谱及光辐射
以电磁波形式或粒子(光子)形式传播的能量,它们可用 光学元件反射、成像或色散,这种能量及其传播过程被称为 光辐射。
Copyright ©2004 ROAM CONSULTING Inc.
可见光
Copyright ©2004 ROAM CONSULTING Inc.
发光强度 I = dΦ dΩ
dΩ: 立体角元,dΦ: 立体角元所包合的光通量 发光强度单位: cd(坎德拉)。
发光强度与光通量之间的另一个关系
Φ = ∫ΩIdΩ
对于一个各向同性的点光源,它向空间所有方向发出的光 强度均相等,且等于G cd,则它发出的总光通量为4πG 1m。
当人由暗环境进入亮环境时,看不清物体,但经过一段时 间后,人眼适应了,能够获得清晰的视觉,这种适应过程称为 明适应。
明适应包含的两种生理过程: • 减少射入眼内的光能; • 人眼由杆体细胞起作用转变成锥体细胞起作用。
Copyright ©2004 ROAM CONSULTING Inc.
暗适应
当人由亮环境进入暗环境时,开始人眼看不清周围的物 体,经过一段时间,人眼睁大,同时人眼由锥体细胞起作用 转变成杆体细胞起作用,因此人眼适应了新的亮度水平,能 够看清周围物体。
第二章辐射度光度基础

朗伯(J. H. Lambert)定律——余弦定律
• 按照cos 规律发射光通量的规 律,叫朗伯定律; • 余弦辐射体可以是自发光面, 也可以是透射或反射体; • 黑体,太阳和平面灯丝钨丝等 可视为余弦辐射体; • 一个均匀的球形余弦发射体, 从远处的观察者看来,与同样 半径同样亮度的圆盘无疑。
XV Km
780
380
X e ( )V( )d
人眼的光视效能K (lm/W)
V K m 0 V ( ) e ( ) d K K mV e ( ) d
0
e
V ( )视效率
常见光源的光视效能
• 光通量:光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周围空间辐射出的、使人 光视效能 光视效能 光源类型 光源类型 眼产生光感觉的能量,称为光通量,用符号Φv表示,单 (lm/W) (lm/W) 位为流明 (lm)。 钨丝灯 (真空) 8~9.2 1W电功率所发出的流明数 日光灯 27~41 • 人们通常以电光源消耗 (lm/W) 钨丝灯 (充气) 9.2~21 高压水银灯 34~45 来表征电光源的特性,称为发光效率,简称光效。电光源 的光效越高越好。 石英卤钨灯 30 超高压水银灯 40~47.5
的余弦变化。
朗伯余弦辐射体
发光强度的空间分布满足 的发光表面叫做余弦辐射体。
I0为发光面在法线方向的发光强度, Iθ为和法线成任意 角度θ方向的发光强度。发光强度向量Iθ端点的轨迹是一个与 发光面相切的球面,球心在法线上,球的直径为I0。
上图为用向量表示的余弦辐射体在通过法线的任意截面 内的光强度分布。
朗伯辐射体的辐射出射度与亮度的关系
dΦ L cos dSd LdS cos d LdS d 2 sin cos 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黑体辐射的基本定律....................................................................................................................................... 27 2.1.1 基尔霍夫定律 27 2.1.2 黑体辐射定律 29
2.1.2.1 普朗克辐射定律.................................................................................................................................................. 29 2.1.2.2 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 ........................................................................................................................................ 29 2.1.2.3 维恩位移定律...................................................................................................................................................... 30 2.1.2.4 最大辐射定律...................................................................................................................................................... 30
2.4.2 自然辐射源 37
(1) 太阳............................................................................................................................................................................ 37 (2) 地球............................................................................................................................................................................ 38 (3) 月球............................................................................................................................................................................ 39 (4) 星球............................................................................................................................................................................ 40 (5) 大气辉光.................................................................................................................................................................... 40 (6) 夜天空辐射................................................................................................................................................................ 40
能多于同一时间放出的辐射能,则其总能量增加,温度升高;反之能量
减少,温度下降。
当辐射能入射到一个物体表面时,将发生三种过程:一部分能量被
A
物体吸收,一部分能量从物体表面反射,一部分透射。对于不透明物体,
一部分能量被吸收,另一部分能量从表面反射出去。被吸收的能量与入 射总能量之比,称为物体的吸收本领aλ;被反射的能量与入射总能量之 比,称为物体的反射本领ρλ。显然,对于不透明物体,物体的吸收本领 与反射本领之和为 1,即
黑体本身也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现实世界中许多光源可认为或近似认为是黑体,例如太阳、地球、 星球等。许多光源和辐射体,虽然它们的辐射特性和黑体相差较大,甚至还有吸收带(线),但常常也用 与黑体相当的某些特性来近似地表征它们。
2.1 黑体辐射的基本定律
2.1.1 基尔霍夫定律
通常,一个物体向周围发射辐射能的同时,也吸收周围物体所放出的辐射能。如果某物体吸收的辐射
2.4.3 人工辐射源 41
(1) 白炽灯........................................................................................................................................................................ 41 (2) 气体放电灯................................................................................................................................................................ 44 (3)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 47 (4) 激光光源.................................................................................................................................................................... 48
B
图 2-1 真空密闭容器内的物体
aλ + ρλ = 1
(2-1)
实验指出,物体的发射本领eλ(即辐射出射度)和吸收本领之间有一定关系。如图 2-1 所示,把物体A和B 放在恒温T的真空密闭容器内,则物体与容器之间及物体与物体之间,只能通过光的辐射和吸收来交换能量。 实验证明:经过一定时间后系统达到热平衡,容器内的物体与容器温度相等,均为同一温度T。由于A和B 的表面状况不一样,它们辐射的能量也不一样。因此,只有当辐射能量多的物体吸收的能量也多时,才能 和其它物体一样保持温度T不变。即物体的发射本领和吸收本领之间有确定的比例关系。
2.4.4 标准照明体和标准光源 52 2.4.5 色温变换及光谱能量分布特性的改变 55
(1) 光源近似黑体分布时的色温变换 ............................................................................................................................... 55 (2) 光源偏离黑体分布时的色温变换 ............................................................................................................................ 57
2.2 黑体辐射的计算 .............................................................................................................................................. 30 2.3 辐射体的温度 .................................................................................................................................................. 32 2.3.1 分布温度 32 2.3.2 色温和相关色温 33 2.3.3 辐亮度温度 34 2.3.4 辐射温度 35 2.4 辐射源.............................................................................................................................................................. 35 2.4.1 人工标准黑体辐射源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