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丁ppt

合集下载

莱昂·奥古斯丁·莱尔米特美术作品ppt

莱昂·奥古斯丁·莱尔米特美术作品ppt
生活在城市的巴黎精英们遂将
城郊变成怀旧的天地,许多艺术 家和作家也把这片土地当成创作 的乐园。农民的形象依然是工业 化前的社会生活的标志,于是我 们就在这幅追忆性的图画中,看 到了一个农民牵着他的牲畜,在 周围一片寂静之中,独自彳亍前 行。
【法国】莱尔米特《灰暗的农庄》
所画的每一幅作 品里,有着令人 惊喜的表现,他 尤其擅长造型, 无懈可击地满足 了所有最真确的 要求。莱尔米特 学习了巴比松画 家,如柯洛和米 勒的绘画结构, 更发展出用生动 多变的色彩明暗 浓淡,来流畅地 表现出人体形态。
莱尔米特从小生长的 农村天地为自己的艺 术作品找到了主题和 人物。“母爱”是莱 尔米特作品中常见的 主题,既有单独陪伴 孩子的母亲,也有在 众人中间的母亲。他 的画在细节的刻画和 故事情节的叙述上非 常细腻,富有浓厚的 乡土气息,真是感人。
【法国】莱尔米特《母爱》
莱尔米特的作品在题材 上均反映此种农村情境, 同具社会写实主义者的 情怀;而风格上则可归 属于记录自然与一般生 活的巴比松画派。描绘 大的空间下复杂的人群 复杂的面孔复杂的光线 的,作品如此生动细腻。 莱尔米特《恋爱》:表 现一对恋人谈情说爱的 场景,男青年正深情地 凝视着女青年,画面令 人感动。
出艺术流派的最后一位画家。
莱尔米特生活的时代,正是法国的城市和农村的社会角色开始大变革的时期。 整个国家正在迅速地现代化,城市也在加速实现工业化。文明、进步的北方和 布满农庄和农民的南方,形成泾渭分明的态势,各大区之间几乎没有人口的流
简动。作为国际性大都会巴黎的居民,巴黎人开始把法国南部看成依旧保持原生 态田园风情的乐土。于是,生活在城市的巴黎精英们将城郊变成了怀旧的天地, 许多艺术家和作家也把这片土地当成创作的乐园。1880年后,莱尔米特绘制了 数张大幅的描绘家乡圣佩尔山乡亲们生活和劳作的画作,并在展览中大获成功。

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

7
“神法”与“人法”
奥古斯丁把斯多
奥古斯丁所说的神法就是永恒法,就是最
葛派,西塞罗的 自然法理论加以 神学主义的发挥, 认为法有神法与
高的理性,永久的真理,神的理性,神的 意志,就是一种次序。————————
—————————————— 人法也就是现世法,是神法的派生物,它
必须服从神法的要求,他在《论自由意志》
4
对“原罪中对“原罪
说”大加发挥,认为人生来就有社会性,
上帝造人的时候本来是要使他们彼此平
等和自由的,但由于人类的始祖亚当和
夏娃违背神意犯下了罪孽(偷吃“智慧
果”)之后,本性遭到破坏。人类从其
先祖那里继承了一种堕落的本性,人生
来就是有罪的。
然而,基督教会是上帝在世间的唯
❖ (一)“神国”
❖ (二)“俗国”
❖ “神国”也就是“上帝之国”, “上帝之城”。按照奥古斯丁的
❖ ”俗国’也就是”世俗国家”, ‘地上之城’。奥古斯丁认为,’
说法,生活在神国的人,除神和
俗国”是建立在认得低级本质的,
天使外,还有上帝的选民,凡是
世俗的,饮食的和占有的冲动上
死后经过末日审判升到神国的灵 魂便可以得到永生,达到至善。
▪ ———————————————————————————————————
▪ 他还指出,战争的性质取决于进行这场战争的目的,认为为了某种损害复仇的战 争是正义的战争,从而为罗马反击蛮族入侵进行辩解。
▪ ———————————————————————————————————
▪ 战争与和平的关系,奥古斯丁认为:“和平是战争的目的,是所有军事学的目的, 是一切公正斗争目的的极限。所有的人用战争去求得和平而没有人用和平去求战 争,那些生活在和平之中而扰乱和平的人,他们这样做不是由于憎恨和平,而是 显示他们由能够增加和平的力量。

《西方哲学家智慧十八讲》第九讲奥古斯丁

《西方哲学家智慧十八讲》第九讲奥古斯丁

• 当时的罗马教育实行三级制,七至十二 岁,入启蒙小学,学识字和算术。十二 至十六岁,入文法学校,学文法、诗歌 和历史等。十六至二十岁,入雄辩术学 校,学修辞和哲学。奥古斯丁基本上按 照父亲的意图,学完了这三个阶段。
• 386年,那是奥古斯丁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年。经过一段 时间的听道读经,奥古斯丁对于世俗的生活渐渐生出 厌倦的念头,不再想追逐什么名利地位了,看到有很 多人在教会中奉献做工,很受激励,但是“对女人还 是辗转反侧,不能忘情。”于是,奥古斯丁去拜访德 西姆普利齐亚努斯,请他就当时的心境,指示适当的 方法,该如何走主的道路。德西姆普利齐亚努斯是安 波罗修的授洗者,在教会中德高望重,很受尊敬,但 当时年纪已经很大了。奥古斯丁向他讲述了自己曾经 的堕落生活和最近的改变。当德西姆普利齐亚努斯听 到奥古斯丁谈到新柏拉图派的一些著作时,就兴致勃 勃地讲起这些著作的拉丁文译者的故事,他就是德西 姆普利齐亚努斯在罗马时的好友维克托利努斯。
5、神学自由观
• 人是自由的,但人的自由具有两重性,即可向 善也可向恶。人类之初本来可以选择神圣、至 善的自由。但他们却选择了犯罪的自由。这不 是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自由乃是与上帝同在, 与至真、至善同在,只有这样才是快乐的。因 此,今生现世,人类只有用追求上帝的善良愿 望,全身心地向往上帝,有最崇敬的上帝来制 约、克服人类邪恶的意志,才能达到神的境界 ,才能真正步入永恒的神圣的自由殿堂。
3、原罪说
• 亚当受蛇诱惑,滥用了自己的自由意志 而偷吃智慧之果,这种自甘堕落的行为 使其子孙通过遗传获得了原罪。
4、恩典说和预定论
• 人类罪孽深重,但上帝是仁慈的,人类 有希望通过上帝的恩典而得救,只要一 心向善,向往上帝,这些人必然得到上 帝的拯救。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施加给一 切人类的,它仅仅赐给上帝的选民,而 选民是预定的。

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

精神危机
• • • • 383年,奥古斯丁到罗马当教师。 384年,去米兰教授辩论;深入接触基督教。 热衷名利,抛弃情人,与一少女订婚。 在结婚之前,又找了一个情妇。
• 接受了基督教理论,又无法抛弃现世的生 活。
皈依基督
• 386年,米兰花园 • 听见人唱“拿着,读吧!”
• “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 色邪荡,不可争竞嫉妒。 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 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 欲。” ——《罗马书》13:13—14 与保罗皈依的过程类似。
中世纪的开端
• 奥古斯丁将基督教教义系统化,道成肉身、三位一 体;教会是基督的身体、圣礼观等观念,奠定了中 世纪教会神学的基础。 • 奥古斯丁认为婚姻是神圣的,但独身和修道更加神 圣,他还为修道院制定了规章。推动了中世纪基督 教修道运动的发展。 • 教会理论奠定了中世纪天主教会的基础。 • 国家不正义的理论,否定了古典时代的国家理论, 对中世纪以来政治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 奥古斯丁主张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依靠武力推广基 督教的信仰,影响了后来的十字军东征。
• “如果正义不复存在,国家就是一个黑帮; 当国家不需要正义,黑帮就是一个国家。”
正义战争论
• • • • • • • 统治者有义务维持秩序与和平。 自卫战争是正义的。 一国公民犯罪而不悔改,另一国有权开仗。 恰当的权威。 正当的理由。 动机要纯正。 不洗劫教堂,不杀妇孺和俘虏。
信、望、爱
• 《教义手册》(《论信望爱》421)
奥斯蒂亚异像(387)
“如果血肉的喧嚣归入寂 静, 寂静了一切属地、属海、 属空的形象; 如果诸天寂静, 灵魂对自己寂静无声, 因出窍而浑然忘我…… 若是你侧耳倾听, 便会听到他们在说: 我们不是自造的, 我们是那永不消逝者造 的。” • ——《忏悔录》9:10

奥古斯丁PPT课件

奥古斯丁PPT课件

伦理学
总结词
奥古斯丁的伦理学思想强调道德行为的动机和目的,认为道德行为应该是出于对 上帝的爱和敬畏。
详细描述
奥古斯丁认为,道德行为的动机和目的应该是对上帝的爱和敬畏。他认为,只有 出于对上帝的爱和敬畏,人们才会做出真正道德的行为。同时,他也强调了自由 意志的重要性,认为人们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承担其行为的后果。
奥古斯丁ppt课件
• 奥古斯丁简介 • 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 • 奥古斯丁的神学思想 • 奥古斯丁与现代思想 • 奥古斯丁的遗产与影响
目录
01
奥古斯丁简介
奥古斯丁生平
01
02
03
04
出生背景
公元354年,奥古斯丁出生于 罗马帝国北非努米底亚省的塔
加斯特村。
教育经历
奥古斯丁在迦太基学习修辞学 ,后赴罗马学习哲学,最终在 米兰成为一名修辞学教师。
05
奥古斯丁的遗产与影响
对后世哲学家的影响
奥古斯丁的思想对后世哲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他的知识论和形而上学 观点。他的思想为后来的经院哲学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 持,对现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奥古斯丁强调个体经验和理性思考的重要性,对后世哲学家如笛卡尔、康德等产 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西方哲学的发展。
03
奥古斯丁的神学思想
上帝存在的证明
证明方法
奥古斯丁提出了多种证明上帝存 在的方法,包括本体论证明和宇
宙论证明。
本体论证明
根据上帝的无限完美性,奥古斯丁 认为上帝作为一切存在和真理的源 泉,必然存在于现实之中。
宇宙论证明
奥古斯丁认为宇宙中的一切存在和 秩序都证明了上帝的存在,因为只 有上帝才能创造和维持整个宇宙。

奥古斯丁介绍ppt

奥古斯丁介绍ppt

宙的场所。你也不是手中拿着什么工具来创造天地,
因为这种不由你创造而你借以创造其他的工具又从哪 里得来的呢?哪一样存在的东西,不是凭借你的实在 而存在?因此你一言而万物资始,你是用你的 ‘道’——话语——创造万有。‛
2、幸福论
背景 :罗马帝国后期 对传统幸福论的批判:批判《理想国》 人们对幸福的渴望:善才是本质和实体,它的根源就是上帝,而罪恶只不过是 善的缺乏本体的缺乏。奥古斯丁给受造物人提供了一条赎罪并通向天国的路 即向上帝度诚地忏悔,依照上帝的旨意过有信仰的生活,只有完全信服上帝,灵魂 平静、安逸地依偎在上帝的乐园。 通往天国的路:两种爱。
3、罪责伦理思想
古希腊时期
基督教时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 尤其是基督教成了希腊化世界的主流信仰之后“ 伦理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罪与罚成了伦理学的最根本问题
物理的恶 到底恶是怎么产生的呢? 认识的恶
伦理的恶
奥古斯丁辛苦地向人们阐述罪责思想, 也就是为了 让人为自己行为负责、赎罪,进而信仰上帝和基督教
他只能是为论证自己的基督教信仰可信打下基础! 这也
奥古斯丁
简介
评析
生平
伦理思想
哲学 思想
简介:
古罗马帝国时期天主 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 督教神学、教父哲学的重 要代表人物。在罗马天主 教系统,他被封为圣人和 圣师,并且是奥斯定会的 发起人。
奥古斯丁在相信基督以前,爱好世俗文艺, 对古希腊罗马文学有深刻的研究,曾担任文学、 修辞学教师。在这之后,他痛侮为世俗文艺引 入歧途,极力攻击世俗文艺(如荷马史诗)。 他把哲学和神学调和起来,以新柏拉图主义论 证基督教教义。
哲学思想:
1、上帝创世
2、罪论 3、救恩论 4、时间论 5、秩序说 6、幸福论

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

奥奥古斯丁不是一位职业哲学家,在他所写的将近100本著作中,其主要哲学 关注是:他关注恶,以及人类做明知为错之事的天然倾向。在思考恶以及别的 问题时,他采取了哲学家们的方法和观念。他的著作在他生前就开始广为流传, 对哲学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cf.保罗.汤姆森著:《奥古斯丁》)
6.1 信仰与理性(Faith and Reason)
(Theology and Philosophy)
关于信仰与理性关系的长期争论的中心议题是:重要的哲学和宗教信念究竟 是建立在信仰的权威还是理性的权威基础上,或者是其二者的结合之上。
信仰
基督启示
理性
希腊思想
神的启示 divine revelation
有条不紊的演证 methodical demonstration
(《旧约》)先知以赛亚:“除非你信,否则不会理解” “Unless you believe, you will not understand”
6.2 克服怀疑论(overcoming skepticism)
皮浪的怀疑主义 苏格拉底方法 学园派怀疑主义
“我们知道我们根本一无所知” 奥古斯丁年轻时受其诱惑, 但后来著《反学园派》等驳斥。
要使学生接受教师的话,需要一个“内在的教师”。 学习是否是教师将思想内植在学生心里? 学生们如果只是采用他们老师的思想是不行的,他们得明白为什么他们的老师 的思想是真的。如奥古斯丁在《驳学园派及论教师》中所言: 当教师用语词解释他们所教的学科时,甚至是美德和智慧的学科时,那些 被称作学生的人实际上都是在自己心里思考:老师所教的是否是真理。(145)
感知
如同语词对心灵没有因果影响力,物质对象也一样,那么,感知是幻觉吗? 奥古斯丁承认感觉是准确的,他努力发展一种对人的本性的阐释来解释感知。 他对人的阐释是二元论的。二元论认为,每个人都是由身体和灵魂组成的。 二元论的身-心问题:身心是如何互动的?

菲涅耳波带片PPT

菲涅耳波带片PPT

历史背景
菲涅耳波带片是由法国物理学家奥古斯丁·菲涅耳在19世纪 初提出和研究的。
菲涅耳波带片是波动光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自提出以来 一直被广泛研究和发展。
现实应用
菲涅耳波带片在光学领域有着 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全息技术 中制作全息图和全息干涉仪。
在声学领域,菲涅耳波带片可 以用来分析和设计声学系统, 例如在音乐和音响工程中。
光学通信和网络
光学加密和安全
波带片可以用来实现高速、高效的光束耦合 和整形,提高光学通信和网络的性能和效率 。
波带片可以用来实现复杂的光学加密技术, 保护信息安全。
光束质量优化
光学信息处理
波带片可以用来改善激光等光源光束的质量 和聚焦性能,提高光学仪器和应用的精度和 灵敏度。
波带片可以用来实现光束的快速、灵活和高 效变换,促进光学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
THANK YOU.
制作方法
材料
需要一片透明的硬质材料,如玻璃或塑料,以及一些精细的切割工具。
步骤
首先在硬质材料上绘制一个圆,并按照所需的环数将圆划分成若干个等分的 扇形;然后在每个扇形中以不同的半径向外切割,直至达到圆的边界;最后 将中心圆形区域保留作为波带片的基底。
应用领域
光学研究
菲涅耳波带片常用于光学研究 中,例如光的衍射、散射和干
如果发现有缺陷,需要重新制作 菲涅耳波带片。
在确定菲涅耳波带片质量合格后 ,可以使用其他检测设备进行性 能测试,例如光谱仪、拉曼光谱
仪等。
04
实验:菲涅耳波带片的应用
双缝实验
实验原理
双缝实验是用来研究光的波动 特性的实验,通过双缝的干涉 和衍射现象来证明光的波动性

实验装置
双缝实验装置包括光源、狭缝 、屏幕和观察装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87年复活节,在米兰接受安布罗西助教的洗礼,正式加 入基督教,这是他33岁。此后,他判若两人,彻底地改变了 过去荒淫放荡的生活方式,成为一个清心寡欲的虔诚的基督 徒。 388年返回塔加斯特,从事著书立说,过清贫的修道生 活。 391年前往希波传教,并被当地主教赏识,晋升为神父, 授予讲道的资格。从此为教会事业忠心耿耿。 396年任主教职位,他以极大的精力从事著述,讲经布道 和组织反对异端等活动。 他在晚年目睹了汪达尔人的入侵,于430年8月28日死于 汪达尔人兵临希波城之际。

实质上,外在的和谐是反映或达到了一种“整一”。
所以,从根本上说,整一是一切美的形式。

无论自然中还是艺术中的那种整一,并非对
象本身的属性,而是上帝在对象上打下的烙印。 完美的整一只属于上帝本身。
四.数与美
和谐体现了整一,和谐与整一涉及到比例与尺寸:数 的关系。从天使到人间、从精神到物质,有一个数的和谐 形式逐级向下,形成一个和谐形式的阶梯。这一切形式根 源于上帝。美和存在物的本质都寓于数中。数是等式的一 种理想表述,美也是数的等式的表现。
374年,奥古斯丁结束学业,回到故乡任文法教师。 此间,他继续研究学问,阅读了柏拉图和新柏拉图主 义者的著作,对摩尼教的信仰产生了怀疑和动摇。 384年赴米兰任教,在安布罗西大主教的影响下, 完全从基督教的观点研究真善美,从柏拉图和新柏拉 图主义者的著作中得到启发,懂得在物质世界外寻找 真理,对照《圣经》认为找到了自己所追求的真正的 真理,由此奥古斯丁在思想和理论上都发生了重大的 变化。
奥古斯丁
一.生平简介
母亲是罗马贵族,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父亲是个脾气暴躁 的异教徒。 7岁在启蒙小学学习拉丁文和算术以及希腊文; 12岁在文法学校文法与雄辩术,主攻修辞; 16岁毕业,在家里闲荡了一年。17岁父亲去世。在母亲的坚 持下来到迦太基攻读修辞和哲学。 19岁时在学习《圣经》之后,奥古斯丁认为基督教以上帝为 善,无法解释邪恶和苦难从何而来。因此,他加入了当时在 北非势力大、影响广且比较自由的摩尼教,接受摩尼教的善恶 二元论学说,认为善和恶是两个对立的永恒法则,世界由彼此 冲突的善恶构成。恶起源于某种实体,人的灵魂来自善,肉体 则来自恶。犯罪是由于恶的缘故,因此人不负道德责任这些学 说似乎给奥古斯丁放荡的行为提供了解释。所以,奥古斯丁信 奉摩尼教达9年之久。
物质美的价值是,可感美作为我们可直接认识 的唯一的美,是我们对美进行全面思考的出发点。 物质美与精神美也有相关之处,那就在于:物质 也是上帝的创造物,物质美是精神美的映像。一 切自然的美的事物,都是在颂扬上帝的神性和信 仰的奇迹。这样,可感美中就有了一种宗教的神 学的价值。
三.美的形式特征是“整一”(unity)
在《忏悔录》中,奥古斯丁分别为美的两种形态下了定 义:
1.“美是事物本身使人喜爱,而适宜是此一事物对另一 事物的和谐.......”
2.“美在于各部分的适当比例,加上一种悦目的颜色。”

物体形式美的特征是客观的:产生的美感证实,美独 立于我们而存在。我们只是观照它,没有创造它。美的形 式在于各部分的和谐和悦目的色彩。“一切物体的美都是 具有悦目色彩的各部分的和谐。”但是,和谐和悦目只是 形式的一种表面的、外在的呈现。
奥古斯丁将美与数的关系进而与神学联系起来, 认为一切数字关系的美,都是由于它模仿或贴近 着上帝自身的形式。例如,“圣父、圣子、圣 灵”,各位都是完全的,与事物不同 ,它们本身 无限的,因而要求中世纪文艺也要遵循和上帝相 似的性质,与“三位一体”相符,不可避免的带 有神秘的含义。
五.美丑对照理论
奥古斯丁认为,整个宇宙都在上帝的创造下呈 对立和谐之美,因此,宇宙中就不可能存在有绝 对的丑。在他看来,丑是一种较低级的美,是构 成美的一个条件,是整体美的一个部分,它在整 体美中起反衬和烘托作用,因此丑不是一个消极 的范畴而是一个积极的范畴。 美是绝对的,丑是相对的。
主要著述:
奥古斯丁前后44年中总共写有护教著作 93种,232部,达上千万字之巨,是教父 思想的集大成者,代表作有:
二. 一切美来源于上帝 美是分等级的
1.一切美来源于上帝
在奥古斯丁看来,对于人类而言,有事物的美、形体美 与灵魂美,感性美与理智美,可感世界有千姿百态、五光 十色的美。然而,所有这些美都来自上帝的创造。
他说:“主,我感谢你。我们看见了天和地,即物质 受造物的上下两部,或物质的和精神的受造物……我们又 见万流委输,海色的壮丽,大陆上圹壤的原野和长满花卉 树木景物宜人的腴壤。”
奥古斯丁生活在古代社会向中世纪社会过渡的转折时 期。奥古斯丁皈依基督教后,著书立说,致力于神学的理论 研究,运用柏拉图主义哲学论证基督教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把哲学和神学 结合,为基督教教会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宗教哲学体系。
鉴于他在神学思想和哲学理论上对基督教的贡献,奥古斯 丁被教会称为“伟大的教父”“杰出的大师”“上帝的圣 者”一直受到教会的尊敬。
上帝的美却不是感性世界所呈现的那种色彩、旋律、 芳香和迷人的形象等,它超越人的感官和任何具体的形象。 对于这种神性的美,不是以感觉,而是以心灵来观照的。 这种神性的美是永恒的、绝对的。必须有真挚崇高的感情、 纯真的灵魂才能领略。只有圣徒们才能真正领悟它。奥古 斯丁曾领略过这种美:“我为达到至高的美的相等而欣喜, 对此,我不是凭肉眼,而是凭心灵去认识。因此,我相信 我以肉眼所见之物愈是接近我以精神领悟之物,它便愈加 完美。但无人能够解释为何如此。”

“上帝的创造不仅没有先在的根据,甚 至也没有先在的时间和空间,上帝在凭空 创造世界的同时,也创造了世界存在的形 式。”

奥古斯丁这一对上帝创造的重新解释,包
含着重要的美学暗示,即真正的创造,并
非是对先在物的模仿,而是创造着自身意 志的结果。
2.美是分等级的
比较起来,精神美在物质美之上。与精神美相比,物 质美是短暂的、相对的美。至高无上的美是上帝,上帝就 是“美本身”。
《论上帝之城》(City of God) 《论三位一体》(On the Thinity) 《忏悔录》 (Confessions)
奥古斯丁在《论秩序》中说:“在世界上,美是悦目 的;在美中形象是悦目的;在形象中量度是悦目的;在量 度中数是悦目的。”
“看看天空、大地、海洋,以及充塞其间的空 中的光照、地下爬行的、天上飞的、水中游的, 所有这一切都有其形式,因为它们都有数的尺寸 (dimensions)。去掉这些尺寸,它们将不能存 在。它们来自何物?是创造了数的创造了它们? 数是它们存在的条件。而给各类质料赋予形式的 人类艺术家,在其工作中也运用着数。因此如果 你想寻找驱动艺术家双手的力量的话,那将是 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