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复习专题资料
初中语文 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 课件(28张PPT)

• 中心论点: C
分论点:A.B.D
9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 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 “ 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 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古代有三 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 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 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 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
了。《怀疑与学问》 自己归纳,结合文中关键语句
上文的论点是:怀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础。
13
(二)怎样分析、补充论据
14
论据 证明论点的材料
1.辨别论据的类型
事实论据 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
史实以及统计数据等。
(概括:人+事)
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 道理论据 言警句、民间谚语以及公认的
事理等
中心论点: 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
12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 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 “ 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 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古代有三 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 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 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 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
翻开中外历史画卷,不难发现.大凡有过卓越成就的人,都与“思 索”结下不解之缘。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牛顿提出了天体运动方面 的定律之后,经过自己反复思索和实验,终于创立了震惊世界科坛的 “狭义相对论”。爱迪生在试制电灯的过程中,经受了上千次的失败, 终于,他成功了。他的成功就是思索的结晶。很难想象,他在每一次 失败之后,停止了思索,而最终还能发明电灯来造福人类。 《论语》 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思索是何等的重要。
议论文阅读专题27篇(含答案)

议论文阅读专题27篇(含答案)全国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专题(共27篇)目录1.为什么不读经典(彭程) (4)2.读书莫忘做笔记(汤欢) (8)3.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13)4.不完满才是人生(季羡林) (18)5.快乐是一种能力 (24)6.儒雅之风 (29)7.做数字时代的“责任公民” (33)8.我的读书经验(冯友兰) (37)9.谈孝(季羡林) (41)10.谁的心中不曾有过远方(张铁).. 44 11.人,要有五识 (48)12.储蓄人生 (52)13.“看脸社会”的悲哀 (54)14.莫让手机电脑毁掉汉字书写的美好(苑广阔) (56)15.敬业与乐业 (60)16.谨防数字化痴呆症 (64)17.高贵的“低头”(陈鲁民) (68)18.谈沉潜 (72)19.“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75 20.玫瑰和胶囊(沈奇岚) (78)21.成为你自己(周国平) (82)22.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86)23.读书使人优美(毕淑敏) (90)24.从拴象说开去 (96)25.当你不是世界的中心 (100)26.今(李大钊) (104)27.让文明素养追上现代化的脚步 (107)1为什么不读经典(彭程)①“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
”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
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②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
作家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
他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他的动机。
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梦》,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并没有想到把它做成畅销书,赚它个盆满钵满。
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
议论文阅读专项 (共20张PPT)

学习目标
1、提取、概括论点 2.分清楚论据类型,以及如何补充论据 3、学会辨别论证方法,分析论证方法作用
考点二:论点P212、214
• • 判断论点的标准:是一个表判断的主谓句,不能是
修辞句或者疑问句。
常见题型: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你觉得下面能成为论点的是
1.看标题
1.《羞辱是一门选修课》 2.《宽容》
中心论点: 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
的责任。
4.看结尾
老实人是不是总要吃亏?在腐败黑暗的旧社 会,老实人吃亏并不奇怪,甚至是常事。然而,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老实人吃亏不再成为一种 普遍的、正常的现象。不老实的人可能会得意于 一时,但最终吃亏的还是他们。象鲁迅先生所说 的"谎话也会淹没他自己"。假象与谎话被拆穿的 那天,说谎者何颜对人呢?有些阿谀奉承、投机 钻营的人,可能一时会受到某个上司的赏识,但 他会永远春风得意吗?常言道:“聪明反被聪明 误”,不老实的人终归要为他的不老实付出代价。 总的来看,还是做老实人不吃亏。
2.看开头
衡阳市语文中考题《说勤》 ①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
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这就是说, 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
②勤,就是要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 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古今凡有 建树者,无不成功于勤。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
广西百色市中考题《最苦与最乐》 3.看中间
本文的论点是: 做老实人不吃亏
• 方法指导:
• 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标志性语言:
因此、由此可见等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
初中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6篇(含答案)

初中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6篇(一)阅读下面的文章, 完成1~5题。
(10分)阅读,让中国更有力量①阅读力是一个充满张力的概念。
在国际上, 包括中小学生的指标性评价中,阅读能力一直是最为重要的项目之一。
可以说, 阅读力与“智商”“情商”“财商”等概念一样,也是现代人特别需要提升能力。
从更大层次上看,阅读力不仅是一个人阅读能力,也是社会整体的阅读水平,因而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竞争力。
②阅读力就是精神力。
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 就很难从精神上得到更多智慧的滋养。
可以说,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 就是他的阅读史。
阅读是一种精神生活, 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力, 这影响到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人生价值的实现。
无论是一个人, 还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 阅读都是精神发育和文化传承的基本途径。
③阅读力就是凝聚力。
共读共写, 一起交流, 才能拥有共同的语言和思想, 拥有共同的愿景和价值, 这样的文化共同体, 让一片土地上的人们不会成为生活在同一个屋顶下的陌生人。
所以, 阅读力也是一个国家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一个阅读率低下、阅读力不足的民族, 难以在当下世界立足, 也难以引领人类的明天。
④阅读力就是竞争力。
我很喜欢《朗读手册》一书里的一句话:“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 我们要在它们消灭我们之前歼灭它们。
”对于个体来说, 阅读是学习的工具, 而学习是成功的途径。
对于国家民族来说, 在知识快速累积、科技突飞猛进的当下, 阅读力意味着对人类智慧经验的搜集、整合和应用, 意味着创新能力的培养。
所以我们发现, 国家越重视阅读教育, 国民的阅读力就越好, 整体素质就越高, 国家的竞争力也就越强。
⑤阅读力就是幸福力。
真正的幸福是心灵的(A)与(B)。
阅读需要专注, 在知识积累之外, 也是一种精神修行。
通过阅读感受书香, 能满足人类的内在需求, 使人获得精神上的陶冶与升华, 拥有更充实、更丰盈的生活, 从而增加幸福感。
书香的涵养, 也能形成一个社会的氛围、一个时代的气质, 让喧嚣的沉静下来, 让浮躁的厚重起来。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议论文阅读(共25张PPT)

1.全文的论点是:只有对人类作出贡献,才能 得到人们的尊敬。 。
2.②段运用了 举例论证 ③段运用了 道理论证
的论证方法, 的论证方法。
3.第②段中加点的词“如此”具体指代什么?
在争取民族解放的战斗里,战士们出生入 死,献身疆场;在抗洪救灾的斗争中,英雄冒 险救人,激流勇进……无数无名英雄在工作, 在贡献,在奋斗……
(3)对比论证:运用对比论证,将……和……加以 比较(填论据),突出了(强调了)……的观点(有分论点就 写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4)道理论证:运用道理论证,用……(论据),深刻 有力地论证了……观点(有分论点就写分论点,否则写 中心论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记得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座右铭是“思考一切”。 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中需要思索。
④把个人的利益放在前面,不平衡的心理就产生了——忌妒 眼红,行动上则争名夺利,乃至蝇营狗苟。只有把贡献放在第一位, 把“自私的我”踩在脚下,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就好处理了,这时个 人的得失又算得了什么!
⑤“心底无私天地宽”,砸碎了狭窄的“自我”桎梏的人, 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真正的幸福——因为那开阔的胸襟,那崇高 的理想已经使你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高尚的人。
2.议论文的论证思路
【答题框架】文章通过.... 事例提出了的..... 中心论点,运用......论证方法)从......(分论点1) 和......(分论点2)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 最后总结强调......(中心论点)。
B. 议论文的语言特色常设问题:1.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有什么作用?答题思路:不能,这个强调了.....意思,删 减后的表达.....意思,与文章论点矛盾,所以不能删,这 个词体现了议论文的严密性、准确性。2.又如词语或段 落顺序是否可以颠倒?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的含义; ②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 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2024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课件

答题模版
1、材料可以作为第x段的论据。理由:这一材料 是……(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写出了……,突出 了……,与第x段论证的……观点相一致,所以应 该放在第x段 2、能。材料着力论证了……,与文中的观点一致 ,所以可以作为文章的论据 证方法及其作用
论证方法及作用
1、举例论证: 【答题模版】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了……(事例 ),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或分论点),使文章浅显易懂, 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道理论证: 【答题模版】运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了..…(论据 ),有力地证明了……观点,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吸 引读者阅读
分析论证思路的答题模版
1
首先通过……引出……的论点,然后用……事
例(名言)加以论证,最后得出……的结论
2
首先……,然后……,接着……,最后……
分析议论文的段落作用 开头段
中间段
结尾段
开头段的作用(一)
结构上: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引出下文。 内容上: 1、针对现实中某种现象(或事例、观点)进行分析后, 提出论点或论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2、引用名言提出论点或论题,同时,名言又是证明论 点的论据。 3、由某个故事或事例引出论点或论题,同时,故事或 事例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
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常见题型: 1、以下材料可以作为文章哪一段的论据?请说明理由 2、以下材料能否作为本文论据?请说明理由)
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解题思路
1、通读文章,把握本文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 分析材料,明确材料所表达的观点。看材料是人物事迹
2、还是名言、谚语等,判断材料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 据,弄清其想表达什么意思
《议论文阅读复习》课件

的瞻瞩与恢阔的胸襟。 答案:先分析谦虚的内涵,再分析谦虚的内因,然
请简述这一段的论证思路?后和不知天高地厚者对比,点出谦虚消极和积极的
意义。为下文的进一步论述做铺垫。
《做好文化传播 提升文化自信》
①跨文化传播学者爱德华・霍尔说过,“文化即传播,传播即文化”, 跨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契机和基础,跨文化传播更是国家间交流的 有效方式。 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不断活跃,跨国界跨地区 的学术交流、商业往来、访问旅行等日益频繁,跨文化传播已经走进 每个现代人的生活,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不断产生着新的影响,但由于 不同文化间存在着差异性,可能会产生传播和交流障碍,甚至会导致 文化误读。 ③那么,如何和不同文化沟通、融合进而和平共处,进而更好地传播 中国文化呢? ④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各种文化交流载体展现中国元素。 近年来,国际社会对于中国文化的认知和认同不断加深,许多中国文
化精品走向了国际舞台,讲述着精彩的中国故事,京剧《杨门女将》、芭蕾舞 《红色娘子军》昆曲《牡丹亭》、豫剧《程婴救孤》、民族舞路《丝路花语》、 电影《大唐玄奘》等独具中国文化魅力和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化精品,不仅丰富了 世界文化大花园,更为中国文化传播拓展了多元维度。 ⑤关注国外对中国文化内涵的解读与传播。比如以中文为母语的美国女作家赛珍 珠,就意识到几乎没有一个西方作家从中国文化视角出发去认识中国小说,他们 作品中所涉及的中国人无论是“圣贤”还是“魔鬼”,都不是真实的中国人,所 以她用手中的笔让世界了解真正的中国文化,了解真实的中国人民。再如被林语 堂先生称为“所有美国作家中最具有中国情趣”的梭罗,他的“超验主义”思想 融合着中国道家的清心寡欲与儒家的安贫乐道,其著作处处浸润着中国古代思想 文化的余韵。赛珍珠和梭罗的心路历程启发我们,只有在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的 文化环境下,世界各国人民才能民心相通,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文化的智慧和优 势,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危机和挑战,共谋人类和发展之路。
总复习(十三)议论文阅读培训资料 (2)

识别并分析论证谬误
总结词
识别并分析论证谬误是议论文阅读的重 要技能。
VS
详细描述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论证谬误类型,如滑 坡谬误、偷换概念等。其次,在阅读议论 文时,要留意文中的论证过程,判断是否 存在谬误。一旦发现谬误,要深入分析其 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尝试提出合理的反 驳或修正意见。通过不断练习和积累经验 ,提高对论证谬误的敏感度和分析能力。
语言表达
议论文的语言表达要准确、清晰、 简洁,避免使用模糊或歧义的语 言。
练习撰写议论文提纲
确定论点
在撰写提纲前,要先确定 1
文章的中心论点,并围绕 这个论点展开论述。
编写提纲
4
将上述内容整理成提纲, 明确各部分的内容和要点。
组织论证
2
根据论点,列出支持论点
的理由和证据,并按照逻
辑顺序进行排列。
安排结构
快速把握文章主旨
总结词
在阅读议论文时,快速把握文章的主旨是理解文章的关键。
详细描述
首先,要关注文章的标题和开头段落,了解文章的主题和观 点。其次,通过阅读全文,注意作者使用的关键词和句子, 理解文章的核心内容。最后,总结文章的主旨,确保对文章 的整体内容有清晰的认识。
理解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总结词
理解论点与论据的关系是评估议论文质量的重要步骤。
详细描述
举例论证是通过具体事例来支持论点的方法;对比论证是通过对比两种事物或观点来突 出其中一种的优点或缺点;因果论证是通过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演绎 论证则是通过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式来证明论点。在写作议论文时,作者可以根据需要
选择合适的论证方法,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Part
02
议论文阅读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阅读复习专题资料一、考情分析:考纲要求:提炼、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分析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辨别论据的类型或论据使用是否恰当,分析论据作用,补充论据等;分析论证过程,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品析论证的语言;拓展探究等。
二、文体特征:1. 议论文的含义: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事实材料、逻辑推理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文体。
2. 议论文三要素(1)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也是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
它是议论文的灵魂。
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文题、开头、文章中间、结尾。
有的在文中已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有的则需要通过分论点或理清文章内容后进行归纳总结。
注:论点(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或对象所持的见解和主张,一般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判断句(肯定或否定)。
标志性词语有:判断动词“是”或“不是”,能愿动词“应该”“必须”“要”等。
中心论点是整篇文章论证的中心观点。
论题:是有待证明的命题,它仅是议论的问题或对象,一般以词语或短语的形式呈现。
如2014年河南中考试题中议论文阅读《阅历与读书》,题目即为文章的论题。
分论点: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是统率与被统率的关系,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道理论据。
分论点一般位于段首或带有标志性词语,如“首先”“其次”“最后”等。
(2)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是论点赖以成立的基础,是文章的主体。
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事实论据多为典型、确凿的事实或概括性的事实,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
作用: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道理论据是指为了论证某个问题或观点的正误而引用的一些名人名言、谚语、古代文献等材料;它也可以是对问题的分析、解释说明的过程,一般包括经典性的著作、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等)和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作用:使论证更概括且深入。
(3)论证:即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是连接论点和论据的逻辑纽带,直接影响着论证的说服力。
在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中,要使用恰当的论证方法,以使论证更加生动、形象、有力。
3. 论证思路及结构:议论文的论证思路通常与议论文的一般结构相吻合。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有三部分:引论(提出问题)——文章开头部分引出文章要论述的中心问题;本论(分析问题)——议论文的主体部分,即运用充分的论据证明中心论点的部分;结论(解决问题)——即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部分。
也可以把议论文的结构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部分。
(适用于结构完整的议论文,也适用于论证层次清晰的相对完整的议论文段落。
)4. 议论文语言:议论文语言的特点主要有:准确性(说理严密);鲜明性(情感分明、观点明确);概括性(语言简明);生动性(有感染力,一般指比喻论证、引用论证)。
议论文语言最基本的两个特点:准确、严密。
常见论证方法的特点及作用论证方法特点作用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典型)证明论点的方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道理论证(包含引用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此外,还包括一些对结果的推理过程具有权威性、科学性,使论证具有深度和说服力比喻论证用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观点的论证方法把深奥抽象的道理讲得通俗形象,易于被人理解和接受对比论证把对一个事物的正反意见及其优劣情况进行对照分析来论证观点使正确与错误对比分明,是非曲直更为明确,使论证观点更鲜明深刻考点精讲高频考点:1. 整体感知文章,把握中心论点2. 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3. 梳理论证思路,把握文章结构4. 辨析、补充论据5. 掌握重点段落作用6. 理解文章内容及重点词句含义7. 品析议论文语言8. 联系实际,拓展探究考点一整体感知文章,把握中心论点题型展示: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3、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4、请给文章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
方法点拨: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一般可以从文章标题、首尾段及中间过渡性或总结性语句中得出。
中心论点在文中出现的几种情况:1. 标题即为中心论点,或点明论题;2. 在开头部分直接指出中心论点,或以某种形式(如相关事例、名言名句、诗歌、问句等)引出论题或中心论点;3. 先列举相关论据进行分析论证,在文章结尾部分总结、归纳出中心论点;4. 在论证过程中(即文章中)表明中心论点。
5. 一些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并不明显,需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采用综合分论点的方法,通过分析、归纳才能得出。
在解答这一考点的考题时还应注意:1. 中心论点在形式上应是一个完整的陈述性语句,有明确的判断,而不能是一个短语或者带有疑问语气和选择性质的句子。
2. 论点与论题的区别:①定义不同。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问题的见解和主张;而论题只是议论的问题或对象。
②要求不同。
论点的提出要求正确、鲜明、有针对性,要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科学真理;而论题却有可能是某种片面的、错误的认识或现象。
③形式不同。
以标题来看,论点的提出一般是一个较完整的明确表态性句子;而论题的提出往往是一个短语。
④位置不同。
论点的位置比较灵活,可在标题、文首,也可在文中,还可在结尾;而论题一般为标题或居于文首。
3. 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区别:一篇议论文可以有多个论点,中心论点为其中一个最主要的论点,分论点是服务于中心论点的,即从多个方面或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
考点二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题型展示:1. 请指出某文段或句子使用的论证方法。
2. 某文段或句子使用了××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3. 某文段或句子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得分要点总结:【举例论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通过列举××的事例,真实具体地论证了××论点,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道理论证】运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引用××名言或××资料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论点,增强了文章的权威性和科学性,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比喻论证】运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论点,使论证显得通俗易懂,更易于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对比论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将某两种事物、现象或观点等进行对比,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鲜明突出地论证了××论点,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考点三梳理论证思路,把握文章结构题型展示:1. 请简述本文的论证过程/论证思路。
2. 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第×~×段/第×段的论证思路。
3. 作者是如何证明论点的?4. 请分析选文第×段和第×段不能调换的原因。
方法点拨:梳理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就是在归纳段落层次大意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
梳理论证思路需注意:1. 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2. 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文章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3. 明确论证中使用的论证方法;4. 明确论证的角度,即正面论证还是反面论证。
同时,还要注意文章开头、结尾的表述。
如果论点在文章的开头,可以按“首先提出××论点/观点,接着用××事例或名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的结论”的格式进行答题。
如果论点在结尾,则可以按“首先举了(引用了)××例子(名言),从××方面进行论证,然后得出××的结论(证明了××的观点)”的格式进行答题。
把握文章结构需注意:1. 弄清各段落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古今中外、正面反面等);2. 抓住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过渡性的词语;3. 明确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框架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论、结论”的三段论结构方式,往往演化出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正反式、对比式等多种结构类型(并列关系的内容有时可以互换,总分、递进关系的内容是不可以互换的)。
考点四辨析、补充论据题型展示:1. 文(段)中用了什么论据?有何作用(特点)?2. 文(段)中有一个事实论据不恰当,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3. 请(仿照示例)给文(段)再写一个事实论据。
4. 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5. 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某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方法点拨:论据的类型: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以下为解答论据作用这类题的答题格式:1. 事实论据。
更有力地论证了××论点,使论证更具体,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 道理论据。
更有力地论证了××论点,使论证更严谨,更具说服力。
辨析论据:辨析论据是否恰当,或为文(段)选论据,关键要明确使用论据的目的。
因为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论据证明的内容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所以在答题前要先理解和把握论点,然后对材料内容进行判断和筛选。
一旦材料内容与论点不符,便可直接排除。
补充论据: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段),明确文(段)论点;然后看清楚题干是要求补充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再从自己平时的积累中筛选出符合要求的论据;最后,根据题干要求,注意与上下文之间的衔接,补写出恰当的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补充论据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概括性和严密性。
注意:补充事实论据要准确,要选择真实而典型的事例,概括叙述,紧扣论点。
所选事实与观点要一致,否则就失去了事实论据的说服力。
补充道理论据时,要引用具有权威性的名言警句、格言、俗语或原理、定律等。
要确保引用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断章取义。
另外,补写论据时,可参考题干中所给的示例或仿写文章中的相关论据。
考点五掌握重点段落作用题型展示:1. 概括首段(尾段、中间过渡性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2. 某段内容是否多余(是否可以删去)?说说理由。
方法点拨:对议论文重点段落作用的考查主要是对首段、尾段、中间过渡段及其他具有特殊作用的段落作用的考查。
解答此类题要在把握文章中心论点及文章结构的基础上,熟知重点段落的基本作用,结合段落具体内容及特点进行答题。
1. 议论文首段的作用:(1)开门见山,明确提出中心论点。
(2)由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社会热点切入,提出论点(引出论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3)引用名言或某个故事、事例提出或引出论点或论题,同时又自然地成为证明论点的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