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加湿器吸水管注塑模具设计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注塑模具的开题报告

注塑模具的开题报告

XXXX开题报告论文题目:杯托注塑模具的方案及总体设计(二腔)班级XXXXX姓名XXXX学号XXXX指导教师XXXXX填表日期XXXX二〇一1年3 月4说明1.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为规范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特印发此表。

2.学生应在开题报告前,通过调研和资料搜集,主动与指导教师讨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开题报告。

3.此表一式三份,一份交学院装入毕业设计(论文)档案袋,一份交指导教师,一份学生自存。

4.开题报告需经各系或论文指导小组讨论、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查合格后,方可正式进入下一步毕业设计(论文)阶段。

1.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近年来,我国塑料模具业发展相当快,目前,塑料模具在整个模具行业中约占30%左右,而在整个塑料模具市场以注塑模具需求量最大。

随着模具制造行业的发展,许多企业开始追求提高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缩短设计周期及制造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模具制造业的应变能力等目标。

新兴的模具CAD技术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企业的愿望。

近年来,CAD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和深入, 大大缩短了模具设计周期, 提高了制模质量和复杂模具的制造能力。

杯托注塑模具的CAD设计、分析, 包括根据产品模型进行模具分型面的设计、确定型腔和型芯、模具结构的详细设计、塑料充填过程分析等几个方面。

利用先进的特征造型软件如PRO/E、UGII等很容易地确定分型面, 生成上下模腔和模芯, 再进行流道、浇口以及冷却水管的布置等。

确定了这些设计数据以后, 再利用模具分析软件(CAE), 如Plastic Advisor、CFLOW进行塑料的成形过程分析。

根据Plastic Advisor软件和它的丰富的材料、工艺数据库, 通过输入成形工艺参数, 可动态仿真分析塑料在注塑模腔内的注射过程流动情况(含多浇口注射时的塑料汇流纹分析)、分析温度压力变化情况、分析注塑件残余应力等, 根据分析情况来检查模具结构的合理性、流动状态的合理性、产品的质量问题等。

注塑模设计 开题报告

注塑模设计 开题报告

注塑模设计开题报告注塑模设计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注塑模是注塑成型工艺中的核心设备,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注塑模设计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需求,因此,对注塑模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和优化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次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对注塑模设计的分析和优化,提高注塑成型工艺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注塑模的结构设计、材料选择、热流分析、模具流道设计等方面。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1. 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注塑模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现有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 注塑模结构设计:根据注塑成型工艺的要求和产品的特点,设计合理的注塑模结构,包括模腔、模芯、顶出机构等。

3. 材料选择:根据注塑模的使用环境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以保证模具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

4. 热流分析:通过热流分析软件对注塑模进行模拟,分析注塑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和热应力,以优化模具的冷却系统和加热系统。

5. 模具流道设计:根据产品的形状和尺寸,设计合理的模具流道,以保证塑料材料在注塑过程中的均匀流动和充填。

四、预期成果和创新点通过本次研究,预期可以得到以下成果:1. 注塑模设计的优化方案,提高注塑成型工艺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2. 注塑模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的理论指导,为注塑模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3. 注塑模的热流分析结果和模具流道设计的优化方案,提高注塑模的冷却效果和塑料材料的充填性。

本次研究的创新点主要有:1. 结合现代工业的需求,对注塑模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方案。

2. 运用热流分析软件进行模拟,对注塑模的热流分布进行分析和优化。

3. 结合产品的形状和尺寸,设计合理的模具流道,提高注塑成型工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五、研究的局限性和挑战在进行注塑模设计的研究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以下局限性和挑战:1. 数据采集的困难:注塑模设计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和现场观察,而这些数据的采集可能会受到一些限制和困难。

注塑模模具设计开题报告

注塑模模具设计开题报告

注塑模模具设计开题报告注塑模模具设计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注塑模具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它在塑料制品的生产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随着塑料制品需求的不断增长,注塑模具的设计与制造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研究旨在探索注塑模具设计的关键技术和方法,提高模具的质量和效率,为塑料制品生产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研究目标1. 分析注塑模具的设计原理和工艺流程,了解模具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技术指标。

2. 研究注塑模具的结构特点和材料选择,探索提高模具寿命和耐磨性的技术手段。

3. 探索注塑模具的模具流道设计,优化注塑工艺参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4. 研究注塑模具的冷却系统设计,降低注塑过程中的能耗和生产成本。

5. 开发注塑模具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提高模具设计的精度和效率。

三、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的学术文献和专业书籍,了解注塑模具设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模具设计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2. 实验研究:采用实验室模拟注塑过程,通过观察和测量,分析模具设计对产品质量的影响,验证模具设计的有效性。

3. 数值模拟: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建立注塑模具的数值模型,进行模拟分析,优化模具设计参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4. 数据分析:通过统计和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模具设计的经验和规律,为模具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四、研究内容1. 注塑模具的设计原理和工艺流程:对注塑模具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了解模具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流程。

2. 注塑模具的结构特点和材料选择:研究模具的结构特点和材料性能,探索提高模具寿命和耐磨性的技术手段。

3. 注塑模具的模具流道设计:通过优化模具流道结构和尺寸,控制塑料流动和充填过程,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4. 注塑模具的冷却系统设计:研究模具冷却系统的布局和参数选择,降低注塑过程中的能耗和生产成本。

5. 注塑模具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开发注塑模具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提高模具设计的精度和效率。

注塑模开题报告(07级)

注塑模开题报告(07级)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机械工程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姓名:袁灵凯学号:04107405设计地点: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指导教师:吴梦陵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烤架手柄塑料件注射模具设计名称一、选题背景与意义(300字左右)1 课题背景塑料模因其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材料消耗低、生产成本低而获得广泛应用,是其他加工制造业所无法比拟的。

从工业产品生产行业看,模具是现代工业,特别是汽车、摩托车、航空、仪表、仪器、攻关器械、电子通讯、兵器、家用电器、五金工具、日用品等工业所必须的工艺装备。

注塑模CAE技术发展,给模具行业带来了一场技术革命。

但因为塑料熔体是非牛顿黏弹性流体,制品结构复杂,成型冲模流动过程的非稳态、非等温性,使冲模过程的数值模拟相当复杂,所以在程序实现时做了一些假设,建模过程进行了适当简化,这样计算结果精度与实际结果有偏差,然而总体趋势与实际结果是一致的。

由于进行CAE分析时还要重新建模,不能充分利用产品设计的3D模型,造成重复劳动。

国外注射模软件商已开始着手于集成化的CAD/CAE技术研究,并有商品化软件形成,虽然这些软件能识别CAD的3D图形,但集成的CAD/CAE软件本身不具备建立浇注系统、冷却网管等的功能,使分析应用范围大大减小。

2 意义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大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完成写毕业论文的任务。

申请学位必须提交相应的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后,方可取得学位。

可以这么说,毕业论文是结束大学学习生活走向社会的一个中介和桥梁。

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才华的第一次显露,是向祖国和人民所交的一份有份量的答卷,是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报到书。

一篇毕业论文虽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才华,也不一定能对社会直接带来巨大的效益,对专业产生开拓性的影响。

但它总是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一个人的能力与才华,向社会展示自身的价值。

写毕业论文在学业生涯中是一件值得留恋的事情。

加湿器进水阀塑料模具设计中期报告

加湿器进水阀塑料模具设计中期报告

加湿器进水阀塑料模具设计中期报告1. 引言1.1 项目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湿器作为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家电,需求量逐年上升。

作为加湿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进水阀承担着控制水量、保证雾化效果的关键作用。

然而,目前市场上部分加湿器进水阀存在设计不合理、材料不过关等问题,导致产品使用寿命短、性能不稳定。

为此,我国相关企业积极开展加湿器进水阀的研发,以期提高产品性能和降低成本。

本项目旨在设计一款结构合理、性能稳定、制造成本的加湿器进水阀塑料模具。

通过优化设计,提高进水阀的可靠性和耐用性,降低生产成本,满足市场需求。

1.2 报告目的与结构本报告旨在详细阐述加湿器进水阀塑料模具设计的中期成果,为后续模具制造、试模及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报告结构如下:1.引言:介绍项目背景及意义、报告目的与结构。

2.加湿器进水阀设计要求与塑料材料选择:分析设计要求,选型合适的塑料材料。

3.模具设计原理与流程:阐述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4.进水阀塑料模具设计方案:详细描述模具结构和关键部件设计。

5.模具制造与加工工艺:介绍模具制造和加工的相关工艺。

6.模具试模与优化:分析试模过程和问题,提出优化方案。

7.结论与展望:总结项目成果,展望下一阶段工作。

以上内容为本项目的中期报告,旨在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2 加湿器进水阀设计要求与塑料材料选择2.1 设计要求分析加湿器进水阀作为连接水源与加湿器主体的关键部件,其设计需满足以下要求:1.密封性:进水阀需保证在关闭状态下,水不得泄漏;在开启状态下,水流需稳定,无滴漏现象。

2.耐腐蚀性:由于接触的是淡水,进水阀材料需耐腐蚀,防止长时间与水接触后产生损坏。

3.耐温性:考虑加湿器可能在不同温度环境下工作,进水阀材料需有良好的耐温性能,保证不变形、不软化。

4.力学性能:进水阀需承受一定压力,材料应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防止因压力导致的破裂。

5.可靠性:进水阀动作频繁,设计上需保证长期使用下的可靠性,减少故障率。

注塑模开题报告

注塑模开题报告

注塑模开题报告注塑模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注塑模是一种常用于制造塑料制品的工具。

它通过将熔融的塑料注入模具中,然后冷却固化,最终得到所需的塑料制品。

注塑模的设计和制造对于塑料制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研究注塑模的开题报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注塑模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具体目标包括:1. 分析注塑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注塑模的基本知识;2. 研究注塑模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提高注塑模的设计效率和制造质量;3. 探讨注塑模的材料选择和热处理工艺,改善注塑模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4. 分析注塑模的冷却系统设计,提高注塑模的冷却效果和生产效率;5. 研究注塑模的模具流道设计,优化注塑模的注射过程和塑料制品的质量。

三、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将采用文献调研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理论研究为基础,通过实验验证和数值模拟分析,探讨注塑模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问题。

四、研究内容1. 注塑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注塑模是由模具基座、模具芯、模具腔等组成的。

模具基座是注塑模的基础,承载着整个模具的重量和注射压力。

模具芯和模具腔则是塑料制品的形状和尺寸的决定因素。

本次研究将详细探讨注塑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基础。

2. 注塑模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注塑模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塑料制品的形状、尺寸、材料等因素,并结合注塑机的工作特点进行设计。

本次研究将分析注塑模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包括模具结构设计、模具尺寸设计、模腔分离设计等方面,以提高注塑模的设计效率和制造质量。

3. 注塑模的材料选择和热处理工艺注塑模的材料选择和热处理工艺对注塑模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本次研究将对注塑模的材料选择和热处理工艺进行探讨,包括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磨性、耐腐蚀性等方面的要求,以及热处理工艺的优化和控制。

4. 注塑模的冷却系统设计注塑模的冷却系统设计对于塑料制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注塑模具的开题报告

注塑模具的开题报告

注塑模具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注塑模具是一种用于塑料制品生产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如汽车、家电、电子、日用品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对注塑模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深入研究注塑模具的开发与应用,提高其精度和效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开题报告旨在通过对注塑模具的开发与应用进行研究,探索提高注塑模具精度和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注塑模具的设计原理与要求、注塑模具制造工艺流程、注塑模具加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方法等。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1.文献资料收集与综述: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期刊论文以及互联网上的相关信息,了解注塑模具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2.原理分析与设计要求:对注塑模具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总结注塑模具的设计要求,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指导。

3.注塑模具制造工艺流程研究:对注塑模具的制造工艺流程进行研究,包括模具材料选择、模具结构设计、数控加工、热处理等环节。

4.注塑模具加工技术研究:研究注塑模具的加工技术,包括数控机床的操作技巧、加工参数的设定以及表面处理等,以提高注塑模具的制造精度和效率。

5.质量控制方法研究:研究注塑模具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检测设备的选用、检测方法的确定以及质量评估与管理等。

四、预期成果和创新点1.通过对注塑模具的开发与应用进行研究,总结注塑模具的设计原理和要求,为注塑模具的设计和制造提供参考依据。

2.研究注塑模具的制造工艺流程,优化模具制造工艺,提高制造精度和效率。

3.深入研究注塑模具加工技术,探索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的新方法和途径。

4.研究注塑模具的质量控制方法,确保模具制造的质量和可靠性。

五、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1.第一阶段:文献资料收集与综述,调查注塑模具的发展状况和应用领域(1个月)。

2.第二阶段:原理分析与设计要求,总结注塑模具的设计原理和要求(2个月)。

3.第三阶段:注塑模具制造工艺流程研究,探索优化模具制造工艺的方法和途径(3个月)。

(完整版)注塑模设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完整版)注塑模设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三、我国塑料模具的发展趋势
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我国模具工业的前进。CAD/CAM/CAE技术的日臻完善和在模具制造上的使用,使其在现代模具的制造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CAD/CAM/CAE技术已成为现代模具的制造的必然趋势。CAD/CAM/CAE计算机辅助设计、模拟和制造一体化, CAD/CAM/CAE一体化集成技术是现代模具制造中最先进、最合理的生产方式。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工程和制造系统,按设计好的模具零件分别编制该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是从设计到制造的一个必然过程
(3)考虑材料成形特性和力学性能。
(4)生产批量为大批量生产。
(5)模具设计要求:
①合理地选择模具结构;
②正确地确定模具成形零件的尺寸;
③设计的模具应当制造方便,成本尽可能低;
④充分考虑塑件设计特色,尽量减少后加工;
⑤设计的模具应当效率高、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
⑥塑件设计需提供2D图纸(AUTOCAD绘制)3D结构图和装配图(Pro/E)。
⑦模具设计需提供2D图纸(电子图和打印图)。
3)设计说明书的编写:(按学校毕业设计要求编写)
4)模具的大体方案:
胶框四周都有凸出的卡钩,若分型面设置在塑件的下表面或上表面,必须设置两个或者四个侧向分型机构,塑件对表面质量也有要求,所以选择将分型面设置在下表面。塑件一侧侧有侧凸结构,必须设置侧向分型机构,在设计模具是必须注意。浇口位置不能设置在塑件表面,以免影响表面质量。
[19] Storojev,V.M.,Teoria obrabotki metallov davieniem,Moskva,1977[20] Iliescu,C.and I.Neagoe.“Upsetting of cut bars in closed tools”,Wire World International,198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空气加湿器吸水管塑料模具设计
系别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姓名
学号
导师
2019年11月13日
系统),使该塑料模结构简单,型腔.型芯等机构设计合理,并实现侧抽芯脱模。

并书写开题报告和中期报告,模具说明书。

2.2 本课题的研究要求
(1)塑件零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2)拟定成型方案,模腔的结构。

(3)注射机型号的选定。

(4)侧抽芯机构设计。

(5)冷却系统设计。

2.3 方案的拟定
对塑件进行分析,塑件零件图如图2.1所示,塑件三维如图2.2所示,该产品为圆柱体,直径20毫米,高169毫米,内部有中空结构深孔,产品侧壁上有侧凹。

图2.1塑件零件图
图2.2塑件三维图
综合考虑分型面选取原则,结合塑件特点,确定分型面位置原则。

选择分型面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分型面应选在塑件外形最大轮廓处;
2)便于塑件顺利脱模,尽量使塑件开模时留在动模一边;
3)保证塑件的精度要求;
4)满足塑件的外观质量要求;
综合以上原则,针对此塑件结构,初步拟定A、B两个位置的方案进行讨论。

如果采用以A方案位置为分型面的话,管壁上的侧凹可以通过凹凸模直接成型,内部中空结构由于抽芯距很大,长达170mm,需要采用液压缸抽芯,测抽芯数目1个。

如果采用B方案位置为分型面的话,需要设计哈弗模具结构,内部中空结构直接通过凹凸模具可以直接成型,侧抽芯数目是2个,每增加一个测抽芯,会使模具成本增加30%,综合决定采用A方案分型面位置为分型面。

方案1:型腔数目;一模两腔
浇口:侧浇口
抽芯机构:滑块+斜导柱
脱模机构:推杆机构
方案2:型腔数目;一模两腔
浇口:侧浇口
抽芯机构:滑块+斜导柱(哈弗模具)
脱模机构:推管机构
方案3:型腔数目;一模两腔
浇口:侧浇口
抽芯机构:液压缸
脱模机构:推杆机构
参考文献
[1] 喻楠霖,李英利.模具工业与技术的发展状况[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8-9.
[2] 谭玲.分型面设计在压铸模具设计中的灵活应用[C].重庆:重庆科技院.2008.269-271.
[3] 李昌明.新型工程材料及应用课程教学探讨[C].江门:五邑大学机电版.2002,11.190.
[4] 谭喜春,王文秀.简述国际模具行业发展概况[J]. 机电技术.2007,2.
[5] 张国强.注塑模设计与生产应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6] 李秦蕊.塑料模具设计[M].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
[7] 伍先明.塑料模具设计指导[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8] 郑利文.我国塑料模具占整个模具行业比重的30%[R]. 模具工业.2011,37(5).
[9] 张琦,陈余秋,方建儒.盒形件压铸模具冷却流道排布的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1,45(7):39-44.
[10] 张国强.注塑模设计与生产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1] 常芳娥,坚增运.注压成型模具设计[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10.19-32.
[12] 李小海,王晓霞. 模具设计与制造[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5.
[13] 张克惠. 注塑模设计[C].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14] 屈华昌.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C].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15] 王建华,徐佩弦. 热流道系统的设计和喷嘴的选择[M]. 塑料制造.2006.
[16] Eldukhri. E, E.Design and control of a biped walking robot.phD
thesis.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alford UK [J].2006,16(4).
[17] Mechanical Drive(Reference Issue). Machine Design[J]. 1980,52(14):80-85.
[18] Yong-Sheng Ma Shu Beng Tor Graeme A. Britton The development of a
standard component libraryfor plastic injection mould design using an object-oriented approach[J] .2002,7,3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