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美学(A卷)

烹饪美学(A卷)
烹饪美学(A卷)

郑州市商业技师学院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烹饪美学》期末试卷A卷

一、填空(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绿色的调色剂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来做。食品雕刻的选料是______。

2、面点造型素以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器、养具备著称于世。

3、雕塑又称雕刻,以主要使用雕和_______的制作方法而得名,常见的雕刻形式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

4、烹饪造型构图的原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食品色彩具有_______性.

6、烹饪色彩的搭配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7、厨师们为了保持加强蔬菜的色彩,常常在沸水中加入微量的_____,这样可以使蔬菜的颜色更加鲜艳。

8、食品雕刻的选料是______。

二、选择(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审美有审美主体和_______ 之分。

A.审美对象

B.审美本体

C.审美客体

D.审美观

2、纯度指的是色彩的________程度()

A.冷暖

B.明暗

C. 灰度

D.鲜明、饱和

3、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明度和()。

A色调B色感C深浅度D纯度

4、习惯被称为橘红色或橘黄色又被称为芳香色调的是()。

A.红色

B.橙色

C.黄色

D.绿色

5、色彩的三原色是()。

A.红绿蓝

B.橙绿紫

C.红黄蓝

D.红紫蓝

6.、下列哪组颜色不属于对比色()

A.红和绿

B.黄和紫

C.蓝和橙

D.灰和黑

7、冷菜造型艺术菜的美学价值在于可()与()相结合。

A.食用性

B.实用性

C.艺术欣赏

D.美术欣赏

8、()配合,即色性质一致的颜色或一种颜色的深、中、浅的色彩组合。

A、同类色

B、近似色

C、调合色

D、对比色

9 、烹饪菜肴的构图中多以()形的内部变化构图。

A.方形

B.椭圆

C.圆形

D.多边形

10、菜肴的形式美有两部分组成:()

A.色和味

B.色和形

C.形和味

D.形和器

三、连线(10分)

绘画浮雕

雕塑素描

工艺美术悉尼歌剧院

建筑艺术刺绣

四、简答题(20分)

1、食品雕刻工艺手法有哪些

2.、面塑美的要素是什么

五、问答题

1、色素极不稳定,普遍存在可变性。如果不能熟练掌握这一点,就难以使烹饪的食物产生其理想的色泽,那么在烹饪中,我们可以使用什么方法保持食品色彩的美观(10分)

2。根据平时所学,设计一款围碟图案。(20分)

让面点制作成为艺术创作

让面点制作成为艺术创作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和发展,面点也越来越受到人民的青睐。论文从面点的造型、装饰、味道这几个方面来探讨艺术与面点制作技艺相结合的问题,使面点制品成为技艺美,造型装饰美、味道好的实用艺术品。 【关键词】面点;造型;装饰;艺术 面点是烹饪科学体系里非常重要的一支,几乎经历了和烹调工艺相同的发展历史,逐渐成为工艺流程确定,体系内部分类明确,讲究造型、营养和美感的相对独立的分支,面点造型艺术和装饰艺术日趋成熟,使得中式面点的观赏性和艺术性更灿烂夺目。 1将艺术融于面点的意义 面点食品给人的第一感受是视觉感受,然后才是触觉感受和味觉感受。因此,外观形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情绪。独特的面点艺术风采活跃宴席气氛,增强人们的食欲,使面点食品既能食用,又能使人们的心情愉悦。 把面点制作工艺和艺术相结合,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面点制品的民族特色,丰富制品的文化内涵。 面点制品的特色,有的是以口味见长;有的是以外型著称;有的是色泽艳丽,香气诱人;有的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一个美丽而动人的传说。 (2)增加点心的艺术气息,融合菜肴的内容,提高宴席的品位。 面点的制作本身就是造型艺术,制作过程成为艺术塑造过程,如花色点心,象形点心,船点,与其说是一件小食品,还不如说是一件让食客不忍动箸的艺术品。 在宴席点心、全席点心中,对点心的装饰和美化,和整个宴席紧密联系,突出宴席主题,表达宴席涵义。 (3)面点制作艺术化,可以提高面点制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艺术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类型,而烹饪艺术是唯一可以吃的艺术。精美的点心以其美观的造型、谐鲜明的色彩、独特的意境丰富了面点的内涵,,既提供了实用价值,又满足了审美要求,更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面点艺术美的要素 (1)面点的色彩美 面点的色彩是面点美的重要组成部分。面点的色彩讲究和谐统一,面点制作有的使用原料配色,有的利用天然色素配色。

烹饪基本功课程标准

《烹饪基本功》课程标准 一、适用对象 中等职业教育层次学生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其主要任务是:讲授烹饪专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使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技能操作;培养运用烹调基础知识,解决烹调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继续深造和适应职业转换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三、参考课时 308学时 四、总学分 22学分 五、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饮食行业高素质劳动者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应用新技术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中级中式烹调师的理论知识水平。 (一)知识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烹饪发展概况和主要地方风味流派的特点。 2. 熟悉烹调各环节的操作原则及要求。 3. 掌握常用烹饪原料的加工方法和质量标准。 4. 掌握中式烹调方法的基础知识。 5.了解餐饮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掌握烹饪原料加工处理方法和成型质量标准。 2. 熟悉菜肴制作的工艺流程和技术关键。 3. 掌握常用烹调方法和分类,运用烹调基础知识加工制作菜肴。

4. 熟练运用烹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设计、制作一般筵席菜肴。 (三) 思想教育目标 1. 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立业的本领。 2. 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趣。 3. 热爱烹饪事业,继承、发展、创新祖国的烹饪技艺。 4. 具有刻苦学习、钻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科学态度,具有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 六、设计思路 (一)以就业我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题,以烹饪专业岗位从业资格为主要考核依据,以夯实为基础、适应岗位为目标,尽可能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 (二)根据中式烹调师岗位的工作需要,在学习该课程后,可以根据教学计划的整体安排,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操作技能。 (三)建议本课程实行模块化学分结构,学生完成不同的学习项目的模块后,即可取得响应的学分。 (四)学习程度用语主要使用“认知”、“理解”、“能”、“会”等用于来表述。“认知”用于表述事实性现象或知识的学习程度;“理解”用于表述原理性知识的学习程度;“能”和“会”用于表述技能的学习程度。 七、容纲要 项目一刀工、勺工 1.参考学时: ?102学时 2.学习目标: ?了解刀工在烹调中的作用。 ?掌握刀工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了解勺工在烹调中的作用。 ?掌握勺工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3.工作任务: ?利用各类原料进行直刀法、平刀法、斜刀法、剞刀法练习。 模块一刀工

厨师职业生涯规划范文最新版2

厨师职业生涯规划范文最新版2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厨师职业生涯规划范文最新版2》的内容,具体内容:步骤三:计划制定及实施根据步骤一、二的结果,协助员工分析明确现阶段自身条件,确定具体的职务发展愿景,制订出合适的职业发展规划方案。对于餐饮企业来讲,员工的职业发展可简单地划分为纵... 步骤三:计划制定及实施 根据步骤一、二的结果,协助员工分析明确现阶段自身条件,确定具体的职务发展愿景,制订出合适的职业发展规划方案。对于餐饮企业来讲,员工的职业发展可简单地划分为纵向行政晋升和横向专业职级发展。餐饮管理人员在做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时,只有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并制定具体、可行性较强的行动方案,才能帮助员工一步步走向成功,实现目标。具体的步骤为: 1、性向分析,找出员工真正的工作喜好 这是员工自我认知的过程,也是决定职业生涯规划能否成功制定的重要因素。 做分析时可运用"SWOT分析法",找出员工的优势和劣势,让他清晰几个问题:我喜 欢的工作是什么,我有什么出类拔萃之处,我有哪些方面应该自省改进,我能否克服困难、突破自我? 除了自我分析外,我们还要分析自己所选择的工作,以及将来可能有哪

些机遇,在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威胁,最后根据SWOT分析结果和自己的需求,以及可能的机遇来制定自己的愿景和目标。 2、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 餐饮企业职业路线分为:管理型、技术型和后勤型三大类。 选择职业生涯路线时,需考虑三个问题:我希望自己走哪一种职业路线,我的能力适合走哪一种路线,我能否向个人愿景中的路线转型?对此应作综合分析,以确定适合自己的最佳职业生涯路线。 企业在这一阶段需要注意,及时确定企业需求职务和任职素质及技能要求,以协助员工结合企业要求做出正确的选择。在员工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后,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 3、制订职业生涯发展实施计划 职业生涯目标的制订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但是如果缺少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就算再美妙的设想也是空谈。 在制订实施计划 时,可以把愿景和目标分成短期、中期、长期分别制定。就餐饮企业而言,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体现了员工对企业认同感的重要性,只要工作满半年的员工都算相对稳定的,最难留下的是前半年和满三年的坎儿。员工的短期目标以半年即可,可以拆分成日目标、周目标、月目标、半年目标。中期目标一般一至三年,长期目标一般为三至五年。 制订的目标要清晰、明白、确定、实际、简明,必须是切实可行,有量化成功的标准。实施计划的内容要素要有完成时间、具体实施步骤、检测点、监督人、检测人、修正方案、连续性等做为领导,在制定实施计划时,

烹饪营养基础课程标准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 《烹饪营养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是在《烹饪基础》和《烹饪原料知识》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传授给学生烹饪营养基础知识,树立健康饮食的观念,为后续《营养烹调技术》、《营养配餐技术》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 148学时,9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应体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注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 1.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围绕营养配餐工作岗位要求,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高职分段培养等需要,确定课程目标。 2.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对接职业标准,结合当前餐饮业发展趋势,体现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确定本课程教学内容。 3.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设计教学单元,将相应的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教学单元,以能力提升、兴趣培养、视野拓展为导向,设计教学活动。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烹饪营养基础知识,具备营养素计算、营养菜单编制等能力。 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1.了解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各类营养素、不同人群营养需求等基础知识; 2.能利用所学营养基础知识,为烹饪过程及生活中的基础营养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3.能掌握热能计算、营养素评价、营养餐菜单组配等方法; 4.具有认真细致、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或协作解决营养配餐的常见问题; 5.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吃苦耐劳、求真务实的精神以及合理烹饪与平衡膳食的意识。

中式烹调师技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统一鉴定 中式烹调师技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姓名: XXX 身份证号: XXXXXXXXXXXXXXXXXX 准考证号: 所在省市: XX省XX市 所在单位:

目录 一、烹饪美学 (一)烹饪美学的概念 (二)烹饪美学的简单内容 (二)烹饪美学的简单内容 (三)烹饪美学的特点 (四)烹饪美学的意义 二、饭店营销 (一)饭店营销的概念 (二)现代饭店的产生和演变 (三)现代饭店营销的特点 (四)饭店营销的手段 (五)饭店营销的策略 (六)现代酒店的营销观念和竞争方式

论烹饪美学在饭店营销中的重要作用 内容提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烹饪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烹饪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仅对烹饪提出了许多新要求,餐饮业自身也发生许多新变化。这就要求餐饮业者提高本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质量。在餐馆、饭店中这种要求体现的更加明显。广大食客对美食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外观的好坏,不仅影响对菜点的评价,也直接影响人们的食欲和情绪,已达到更好的吸引食客和满足食客的要求的目的。从美学角度来看中国烹饪,从整体美来研究菜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竞争的国际化,营销创新成为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成功的营销是饭店立于不败之地的有效保证。 饭店营销的核心是满足客人的合理要求最终达到为饭店盈利的目的,而要保留住客人,产品就必须有变化有创新有突破。烹饪美学美化了产品,使饭店产品大大的提高了档次,优化了服务环境和设备设施,让人赏心悦目,从整体美上来更好的诠释出了客人所想要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引起市场的强烈反应,给酒店带来丰富的利润。同时促进了整个饭店业的发展。 关键词:烹饪美学饭店营销 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中国烹饪作为中国饮食活动的核心和基础,已成为中国的三大国粹之一,以选料广泛,技法众多,口味多变,品评多元等特点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我国素有烹饪王国的誉称,烹饪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中是一颗灿烂的明珠,美馔佳肴之多,当成世界之最,色、香、味、形具有,中外皆赞。烹饪美学也是一门艺术,是运用烹饪艺术所需要的美术原理,研究已使用为目的的色彩,造型的表现艺术。 一、烹饪美学 美是伴随人类的劳动实践而降临,烹饪美学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发展,并随着人们对烹饪审美要求的提高而不断发展提高。美,是一切艺术的灵魂,也是一切艺术给人以吸引和诱惑的源泉。烹饪艺术当然也不例外。在研究烹饪艺术是如何给人以美的愉悦、美的享受的时候,让我们首先从美说起。 (一)烹饪美学的概念 1. 原始社会初期,人们是生吃食物,并没有精神上的美感,火的发现与运用,使人类进行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从此结束了茹毛饮血的时代,进入了烤制素食的文明时代,为饮食美好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 随后出现了陶器,《周易?下经?鼎》篇记载:“以木撰火,烹饪也。”意思是说将食物原料放在陶器里,添加清水,用柴草点火炊熟,这就是烹饪。陶器的发明和使用,使人类有可能煮熟食物,又经过长期劳动时间,人们动的了煮海做盐,是最基本的调味品,人们对食物的好坏,味道的香美,及事物的色泽,形态有了意识,把美也注入进去,后来拥有了钵、盆、碗、杯等饮食用具。 3.美的概念早期是指人带着仰头面具,伸展四肢,自由自在的舞蹈的形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有了发展,认为凡是对整个社会有益,能满足人类需要的东西是善的是美的,大凡真、善、美、好的东西都可以称室美的。烹饪是生产,是科学,是文化,是艺术,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有着更深的发展,烹饪美

《西式烹调工艺》课程标准

附件1: 《西式烹调工艺》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与定位 《西式烹调工艺》是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西餐方向)的一门核心专业课,是综合了生物学、解剖学、烹饪化学、食品营养学、卫生学、烹饪美学、工艺美术、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内容的课程,具有技术性、综合性、系统性的特点。本课程的完成质量好坏与否是实现本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指标。 本课程根据烹饪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起到主要支撑作用。在本课程安排中,学生经过烹饪基础知识的认知、基本技能与综合技能的训练、基础菜品与特色菜品的烹制、各岗位工作任务的体验等内容的学习,从而具备相关岗位的各项职业能力。 (二)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西式烹调工艺》课程内容根据烹饪行业各工作岗位任务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以行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目标进行组织和安排。其为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前期课程,同步课程有《烹饪化学》、《西餐烹饪原料》,后续课程为《西式烹调工艺》、《西式面点工艺》、《烹饪营养配膳》、《西点制作》、《西餐装饰技术》。 (三)课程改革的理念 为适应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中关于“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理念,在本课程改革中:分析工作任务,根据专业对应工作岗位及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纳行动领域,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转换学习领域,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将行动领域转换为课程学习领域;根据项目内容完整思维及职业特征,分解学习领域为具体教学项目。每个项目的设计要符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要求,项目选取具有典型性、可操作性,能够体现课程的职业指导性、实践性。同时,兼顾与后续课程的衔接,着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把职业技术资格考核内容纳入教学中,加强实训、实习课的社会实践,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就业实力。

烹饪美学(A卷).doc

_ 郑州市商业技师学院2015-2016 学年第一学期 _ _ 《烹饪美学》期末试卷 A 卷 _ _ _ 适用班级: 16 春烹 1、2、3 、16 烹一体化 1、2、16 西 1、2、3、4 _ _ _ _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_ _ _ _ 得分 _ _ 名 姓 _ 一、填空 (本题共 10 小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_ _ 1、绿色的调色剂可以用_______、______ 、_______等来做。食品雕刻的选料是______。_ 题 _ _ _ 2、面点造型素以 _______、 _______、 _______、形、器、养具备著称于世。 _ 答 _ _ _ 3、雕塑又称雕刻,以主要使用雕和 _______的制作方法而得名,常见的雕刻形式有 _______ _ _ 要 _ 和_______两种。 _ 级不 班4、烹饪造型构图的原则有: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 _ 请 _ 5、食品色彩具有 _______性 . _ _ _ 内 _ 6、烹饪色彩的搭配方法有: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 _ _ 线 _ 7、厨师们为了保持加强蔬菜的色彩,常常在沸水中加入微量的_____,这样可以使蔬菜的_ _ _ 封颜色更加鲜艳。 _ 场 考密8、食品雕刻的选料是______。 _ 二、选择 (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_ _ _ _ 1、审美有审美主体和 _______ 之分。 _ _ _ A.审美对象 B.审美本体 _ _ _ C.审美客体 D.审美观 _ _ _ _ 2 、纯度指的是色彩的________程度() _ 别 A.冷暖 B.明暗 系 C. 灰度 D.鲜明、饱和 3、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明度和()。 A 色调B色感C深浅度D纯度 4、习惯被称为橘红色或橘黄色又被称为芳香色调的是()。 A.红色 B.橙色 C.黄色 D.绿色 5、色彩的三原色是()。 A.红绿蓝 B.橙绿紫 C.红黄蓝 D.红紫蓝 6.、下列哪组颜色不属于对比色() A.红和绿 B.黄和紫 C.蓝和橙 D.灰和黑 7、冷菜造型艺术菜的美学价值在于可()与()相结合。 A.食用性 B.实用性 C.艺术欣赏 D.美术欣赏 8、()配合,即色性质一致的颜色或一种颜色的深、中、浅的色彩组合。 A、同类色 B、近似色 C、调合色 D、对比色 9 、烹饪菜肴的构图中多以()形的内部变化构图。 A.方形 B.椭圆 C.圆形 D.多边形 10、菜肴的形式美有两部分组成:() A.色和味 B.色和形 C.形和味 D.形和器 三、连线( 10 分) 绘画浮雕 雕塑素描 工艺美术悉尼歌剧院 建筑艺术刺绣 四、简答题(20分) 1、食品雕刻工艺手法有哪些

中国烹饪大师评定条件

附件1: 中国烹饪大师、名师评定条件 一、中国烹饪大师评定条件 (一)基本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企业组织运营、开拓能力; 3.在工作及生活中遵守国家政策法规,热爱烹饪事业和本职工作,成绩突出,在本企业及行业内具有良好的口碑; 4.连续在一线从事本专业工作20年以上,年龄在40周岁以上且获得高级技师称号(或获得过中国烹饪名师称号); (二)理论要求 1.具有系统的烹饪理论水平,精通烹饪工艺全流程; 2.对食品安全、饮食营养、卫生、膳食平衡等方面具有深刻认识; 3.熟练掌握厨房(政)管理、餐饮成本核算和控制的专业理论、实践知识; 4.具有整个餐饮企业的经营管理知识,熟悉餐饮业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5. 有一定的烹饪美学知识,对烹饪原料的色彩搭配和食物造型艺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6.具有一定的人文知识,了解我国及世界主要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礼仪和饮食禁忌,在弘扬饮食文化方面曾做出过突出贡献; 7.在省、市(直辖市)、自治区级以上(包括省、直辖市、自治区级)期刊上公开发表过3篇以上的专业文章或出版过烹饪专著。

(三)技术要求 1.精通全国各大菜系的风格特点及代表菜点的制作技艺、个人烹饪技艺精湛,; 2.实践经验丰富,对某一流派风味菜点的形成或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在当地乃至全国烹饪界有较高的威望; 3.在全国或国际烹饪技术交流竞赛活动中,成绩优异,获得过两次以上金奖,或在全国餐饮业技术交流竞赛活动中担任过两次以上评委,或在历届全国烹饪技术比赛中担任过评委; 4.对品牌餐饮企业的形成和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 5.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有公认的或权威机构认可、并受市场欢迎的特色菜点不少于10道; 6.具有指导和培养烹饪名师或烹调高级技师、面点高级技师的知识和技术能力。 (四)其他要求 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熟练使用现代化厨房设备。 二、中国烹饪名师评定条件: (一)基本要求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 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企业组织运营、开拓能力; 3. 在工作及生活中遵守国家政策法规,热爱烹饪事业和本职工作,成绩突出,在本企业及行业内具有良好的口碑; 4.连续在一线从事本专业15年以上,年龄在35周岁以上且获得技师称号(或获得过省级协会表彰的烹饪大师称号满1年以上); (二)理论要求 1.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较高的烹饪理论水平,精通烹饪

《中式烹调技艺》课程标准

中式烹调技艺教学大纲 (144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讲授烹饪专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使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技能操作;培养运用烹调基础知识,解决烹调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继续深造和适应职业转换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饮食行业高素质劳动者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应用新技术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中级中式烹调师的理论知识水平。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烹饪发展概况和主要地方风味流派的特点。 2. 熟悉烹调各环节的操作原则及要求。 3. 理解干货原料涨发和汤汁形成的原理。 4. 掌握中式烹调方法的基础知识。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掌握烹饪原料加工处理方法和成型质量标准。 2. 熟悉菜肴制作的工艺流程和技术关键。 3. 掌握常用烹调方法和分类,运用烹调基础知识加工制作菜肴。 4. 熟练运用烹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设计、制作一般筵席菜肴。 (三) 思想教育目标 1. 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立业的本领。 2. 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趣。 3. 热爱烹饪事业,继承、发展、创新祖国的烹饪技艺。 4. 具有刻苦学习、钻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科学态度,具有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基础模块 (一) 中式烹调概述 1. 了解烹调的概念,懂得烹调的意义和作用。 2. 熟悉中国烹饪的起源与发展过程。 3. 掌握中国菜肴及主要地方风味流派的特点。 (二) 鲜活烹饪原料的初步加工 1. 熟悉常用蔬菜洗涤、整理加工的方法和质量要求。 2. 了解常用水产品的宰杀、刮鳞、去鳃、剖腹等加工方法和质量标准。 3. 掌握家禽宰杀、洗涤、开膛的加工步骤,以及家畜内脏、四肢的初步加工方法。

论烹饪中的美学

论烹饪中的美学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仅对烹饪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广大食客对美食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外观的好坏,不仅影响对菜点的评价,也直接影响人们的食欲和情绪,已达到更好的吸引食客和满足食客的要求的目的。从美学角度来看中国烹饪,从整体美来研究菜品。 关键词烹饪美学食客 我国素有烹饪王国的誉称,烹饪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中是一颗灿烂的明珠,美馔佳肴之多,当成世界之最,色、香、味、形具有,中外皆赞。烹饪美学也是一门艺术,是运用烹饪艺术所需要的美术原理,研究已使用为目的的色彩,造型的表现艺术。 一、烹饪美学 美是伴随人类的劳动实践而降临,烹饪美学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发展,并随着人们对烹饪审美要求的提高而不断发展提高。美,是一切艺术的灵魂,也是一切艺术给人以吸引和诱惑的源泉。烹饪艺术当然也不例外。 烹饪美学具有两种属性,即审美性和实用性。审美性是指厨师科学的运用刀工、烹制、拼摆、雕刻等手段,配置成色彩斑斓的形象,人们通过观赏多彩多姿的菜肴,引起美味的联想,产生食欲。实用性是指厨师选用优质的原料、发

挥娴熟的记忆,制作出香味扑鼻口感舒适的菜肴。 烹饪美学的主要宗旨是,以欣赏促食欲,在食者进行美的艺术享受的同时,增加美的食欲享受。中国烹饪的色、香、味、形、器五大属性,既紧密联系又各自表现。色、形同属视觉艺术的范畴,其先于质、味出现,又最先映入食者的眼帘,可谓先色后形,先形后味。色和形是烹饪的“仪表”和“容貌”,属于艺术的表现部分;质和味是烹饪的“骨骼”和“血肉”,是组成和支撑这些表现部分的实体。 饮食器具是最能体现烹饪美学的。即美食美器。中国古代就有辉煌的金银器,光洁的瓷器,精美的漆木器,庄重的青铜器。这些不同材质的器具都十分讲究造型美和装饰美。 烹饪美学还包括烹调美学,饮食美学,烹饪美学史和世界各国的烹饪美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二、烹饪美学的特点 1、烹饪美学的第一个特点是,不但要研究宴席菜点的艺术造型和色彩处理,还要研究达到并保证这种艺术表现的烹制工艺及相互关系。例如,“雄猫戏竹”一菜,既要塑造一只只造型优美逼真、色彩鲜明可爱的“熊猫”,又要研究构成“熊猫”的鲜嫩原料、优美调味和制作工艺。总之,一切形式和内容都要围绕食用。因此,以食用为目的,美化宴席菜点,是烹饪美学的主要特点。在烹饪实践中,应制作

烹饪美学(A卷)

郑州市商业技师学院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烹饪美学》期末试卷A卷 一、填空(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绿色的调色剂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来做。食品雕刻的选料是______。 2、面点造型素以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器、养具备著称于世。 3、雕塑又称雕刻,以主要使用雕和_______的制作方法而得名,常见的雕刻形式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 4、烹饪造型构图的原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食品色彩具有_______性. 6、烹饪色彩的搭配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7、厨师们为了保持加强蔬菜的色彩,常常在沸水中加入微量的_____,这样可以使蔬菜的颜色更加鲜艳。 8、食品雕刻的选料是______。 二、选择(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审美有审美主体和_______ 之分。 A.审美对象 B.审美本体 C.审美客体 D.审美观 2、纯度指的是色彩的________程度() A.冷暖 B.明暗 C. 灰度 D.鲜明、饱和 3、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明度和()。 A色调B色感C深浅度D纯度 4、习惯被称为橘红色或橘黄色又被称为芳香色调的是()。 A.红色 B.橙色 C.黄色 D.绿色 5、色彩的三原色是()。 A.红绿蓝 B.橙绿紫 C.红黄蓝 D.红紫蓝 6.、下列哪组颜色不属于对比色() A.红和绿 B.黄和紫 C.蓝和橙 D.灰和黑 7、冷菜造型艺术菜的美学价值在于可()与()相结合。 A.食用性 B.实用性 C.艺术欣赏 D.美术欣赏 8、()配合,即色性质一致的颜色或一种颜色的深、中、浅的色彩组合。 A、同类色 B、近似色 C、调合色 D、对比色 9 、烹饪菜肴的构图中多以()形的内部变化构图。 A.方形 B.椭圆 C.圆形 D.多边形 10、菜肴的形式美有两部分组成:() A.色和味 B.色和形 C.形和味 D.形和器 三、连线(10分) 绘画浮雕 雕塑素描 工艺美术悉尼歌剧院 建筑艺术刺绣 四、简答题(20分) 1、食品雕刻工艺手法有哪些

烹饪专业教学计划(白案方向)

烹饪专业教学计划(白案方向) 一、专业名称 烹饪 二、入学要求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三、学习年限 三年 四、培养目标与规格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中级烹饪技术的人员。 五、职业岗位导向与职业资格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餐饮等服务业,重点从事白案工作,并取得中级中式面点师资格。 六、职业能力分析 (一) 知识结构与要求 1. 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 掌握有关饭店、餐饮经营基础知识和食品营养与卫生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3. 掌握有关原材料选择、调配和加工处理的基础知识。 4. 掌握有关中、西餐烹调的基础知识及其操作技术。 (二) 能力结构与要求 1. 具有熟练的中、西餐烹饪操作技能。

2. 具有进行烹饪成本核算的能力。 3. 具有对厨房设备、工具进行使用和养护的能力。 4. 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创业能力。 5. 逐步培养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七、课程结构及主干专业课程 教学课程分为文化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两部分。 (一) 文化基础课程 1. 德育(160学时) (1)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32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2) 法律基础知识(34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法律基本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

中式烹调课程大纲及计划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烹饪专业最重要的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培养,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菜肴制作的工艺流程及其相应的工艺方法和手段,对烹饪原料选择与加工工艺、调配工艺、制熟工艺的基本原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熟练的掌握各种基本烹调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烹饪美食的生产、研究及创新奠定基础。烹调工艺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并且需要有烹饪化学、原料学、烹饪营养学、烹饪卫生学、烹饪美学、食品卫生物学、中国烹饪概论、中国饮食文化等课程的基础理论为指导,因此要求学生首先掌握上述课程的基础知识,并具有较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课程设置说明 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烹调工艺的基本概念,了解厨房的组织与设备工具,烹饪原料的选择,对原料的初加工、切配、调味、加热与美化,饮食发展现状及菜品改革与创新 。 三、课程性质 该课程的学习需要有烹饪化学、原料学、烹饪营养学、烹饪卫生学、食品卫生物学、烹饪美学、中国烹饪概论、中国饮食文化等课程的基础理论作为指导,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性,与面点工艺学以及其他食品加工工艺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130学时) 绪论(2学时) (一)教学内容:烹调工艺学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二)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我国饮食文化的现状及未来;发展饮食文化的重大意义;怎样学习烹调工艺学。 第一章烹饪原料的选择与感官鉴别(2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烹饪原料的选择 1、烹饪原料选择的意义。 2、烹饪原料选择的基本原则。 3、烹饪原料选择的方法。 第二节烹饪原料的感官鉴别 1、烹饪原料感官鉴别的概念和意义。 2、烹饪原料感官鉴别的方法和要求。 (二)基本要求:了解烹饪原料选择的意义,要求和质量标准。 重点:掌握烹饪原料选择的原则和方法,懂得品质鉴别的意义、标准、方法、能根据烹调工艺的要求对常用的烹饪原料进行感官鉴别。 难点:能够根据烹调工艺的要求对常用的烹饪原料进行感官鉴别。 第二章初加工工艺(8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鲜活原料的初加工工艺 1、果蔬原料的初加工工艺 2、禽畜原料的初加工工艺 3、鱼类原料的初加工工艺 4、其他原料的初加工工艺 第二节干制原料的涨发工艺 1、干制原料涨发的概念及一般流程

全球美食鉴赏论文

结课论文 学生姓名:刘宇轩学号: 学院:班戈学院 专业年级:2016级金融学 题目:日本饮食文化 Japanese dietary culture 指导教师:刘艳教授Prof、Liu Yan 评阅教师:刘艳教授Prof、Liu Yan 2017 年 6 月 目录 引言 (3) 一、日本饮食的特点 (4) (一)日本饮食文化之“精,少,淡” (4) 1、所谓“精” (4) 2、日本料理的“少” (4)

3、“淡”可以说就是日本料理的最大优点.......................................5(二)日本文化之“生”与“鲜” (5) 二、日本的美食 (6) (一)怀石料理 (6) (二)寿司 (6) (三)茶道 (7) 三、日本饮食的习惯 (8) (一)简约的饮食风格 (8) (二)分餐不怕盘子多的日本人 (8) (三)饮食习惯与民族性格 (8) 后记 (10) 参考文献 (11) 引言 因为深受家人影响,因此传统日式料理成为了我味觉记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中学时期曾阅读了不少旅日文化学者徐静波先生的文章,对于日本的美食及其饮食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 “日本料理”在八十年代初进入广州,就是日语中“日本式烹饪”的意思。当提到日本料理时,许多人会联想到寿司、生鱼片,或就是摆设非常精致,有如艺术的怀石料理。然而,对许多日本人来说,日本料理就是日常的传统饮食,特别就是在明治时代(1868年—1912年)末期所形成的饮食。 日本料理店最初只就是一些高档酒店开办,主要的客户就是日本商社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属、日本访问团、还有少数在日本生活过的中国人。随着国内对日本文化的介绍与传播,日本料理店在全国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也越开越多。 借由这次论文,我将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一些分析与探索。即:为什么日本料理能得到中国人的追捧?日本饮食的特点在哪里?日本的饮食文化又就是怎样的?

烹饪美学的概念及意义

烹饪美学的概念及意义 美是伴随人类的劳动实践而降临,烹饪美学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发展,并随着人们对烹饪审美要求的提高而不断发展提高。美,是一切艺术给人以吸引和诱惑的源泉。烹饪艺术当然也不例外。在研究烹饪艺术是如何给人以美的愉悦、美的享受的时候,让我们首先从美说起。 一、烹饪美学的概念及内容特点 烹饪美是融色彩、造型、滋味以及实用性为一体的独具一格的艺术美。菜点也具有其他艺术所不可比拟的独特的美学价值。他融汇了画家、雕刻家的艺术技法,通过刀工、勺工、调味、烹制、拼盘、雕刻等手段,是菜点具有使用性和审美性。 烹饪美学是指做饭做菜符合没血的规律现象。烹饪美学就是研究体现美的规律的做饭做菜的学问,也是研究人对烹饪的审美关系的学问。烹饪美学是将烹饪工艺美术基本知识和手法,运用到烹饪技艺中去,把自然美与艺术美在烹饪中巧妙的结合作用。是以欣赏促食欲,在食者进行美的艺术享受的同时,增加美的食欲享受。中国烹饪的色、香、味、形、器五大属性,既紧密联系又各自表现。色、形同属视觉艺术的范畴,其先于质、味出现,又最先映入食者的眼帘,可谓先色后形,先形后味。色和形是烹饪的“仪表”和“容貌”,属于艺术的表现部分;质和味是烹饪的“骨骼”和“血肉”,是组成和支撑这些表现部分的实体。 烹饪美学还包括烹调美学,饮食美学,烹饪美学史和世界各国的烹饪美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严谨概括的造型手法。食物的艺术造型,大多采用鲜嫩的动、植物原料。为了保证质量和卫生,要充分利用经过消毒的工具、模具进行处理,尽量减少手触。在制作中,要求厨师有严格的形体概念和娴熟的表现手法,抢时快制,形体塑造力求简练概括。达到了以形表意,以意代形的艺术效果。味美是质地美的主题,是烹饪艺术的核心。味觉审美是人类最普通的审美活动。环境美是美餐的重要条件,还可以配合相应的音乐。 二、烹饪美学的意义 烹饪和烹饪专业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要学习烹饪美学。从饭店的性质来说,也要求了解美得规律,掌握烹饪美学的基础知识,可以更好的弘扬中国饮食文化传统。中国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烹饪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几千年来辛勤劳动的陈国和智慧的结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贯彻,市场上的商品丰富,人民的生活条件改善,人们生活从温饱型向小康型发展。人们越来越需要用现代营养卫生科学知识烹制美馔佳肴,烹饪美学的学习,可以增长人们的烹饪审美能力和坚定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和精神素质。可以培养人们和审美鉴赏力和良好的系数修养,在审美享受中,心灵得到陶冶,艺术修养得到提高,即学习烹饪美学可以促进饭店的营销。

中式烹调师(高级技师 修改后)

中式烹调师 高 级 技 师 中国石油大庆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考核内容层次结构表 鉴定要素细目表 行业:石油天然气工种:中式烹调师等级:高级技师鉴定方式:技能操作 X—核心要素,掌握;Y—一般要素,熟悉;Z—辅助要素,了解

中式烹调师高级技师试题目录 试题一、宴席制作(10道菜肴)(宴席设与制作60%) 试题二、现场理论教学(摸似教学40%)试题三、论文答辩(学术论文100%)

试题一、BAA001宴席制作(10道菜肴) 1、准备要求 (1)原料准备:保鲜虾、鸡脯肉、鲜鸭子、草鱼或鳜鱼、水发蹄筋、时令蔬菜(任选)。(其它用料考生自备) (2)工具、用具准备:(特殊工具、用具、餐具及盘具。考生自备) (3)考场准备:双眼炉灶1个,大勺2把,手勺1把,油罐1个,漏勺1把,操作台1个,菜墩。盐、味精、料酒、酱油、醋、白糖、淀粉、色拉油、葱姜蒜等特殊调料自备。 2、考核要求 (1)必须按要求穿戴劳动保护用品; (2)宴席共计10道菜肴,2道冷菜8道热菜(其中包括一道汤),不包括配点心和主食;(3)就餐人数按8人设计,菜单要有宴席名称; (4)按着商务餐要求现场制作一桌宴席; (5)按着烹调要求进行加工和制作; (6)按着营养配餐设计菜肴; (7)按着烹饪美学来展现台面; (8)要突出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 (9)坚决不许使用国家保护动物、植物,严禁使用人工合成色素; (10)考核站提供的6种原料,必须按主料使用; (11)菜肴装饰点缀用品考生自带; (12)成套器皿考生自备; (13)宴席规格元。 3、操作考核规定及说明: (1)操作程序:按正规烹调要求制做菜品。 (2)考核规定说明: 1)如操作违章或未按操作程序执行操作,将停止考核; 2)考核采用百分制,考核项目得分按鉴定比重进行折算; 3)考核方式说明:该项目为实际操作结果型,考核结果按评分标准及操作过程进行评分; 4)测量技能说明:本项目主要测量考生掌握对自选菜肴的熟练程度。 4、考核时限 (1)准备时间:1 min(不计入考核时间)。 (2)正式操作时间:240min。 (3)提前完成操作不加分,到时停止操作考核。 5、评分记录表

中式面点制作课程标准

中式面点制作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中式面点 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 1.前言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中西面点方向的一门专门化方向课程,是从事中式面点师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其功能在于使学生从整体上对中式面点制作的工艺流程有初步的认识,了解中式面点制作相差的专业理论,掌握中式面点制作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具备中点制作的基本职业能力。 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烹饪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置。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为主线的传统课程模式,转变为以能力为主线的课程模式。 项目的确定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专家对烹饪专业中西面点方向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结果为依据设计,以中式面点各种面团点心制作为线索,包括制作水调面团点心、制作膨松面团点心、制作油酥面团点心、制作米粉面团点心、制作其他类面团点心五个模块。 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循序渐进,以满足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同时又充分考虑学生对理论学习的需要.融合中式面点师的职业标准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本课程建议课时数为216课时。 2.课程教育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式面点制作的整个工艺流程,掌握中式面点制作前的准备、调制馅心、调制面团、制皮上馅、成型、成熟、装盆等操作技能,初步具备从事中式面点的工作能力,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素养.具备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职业品质,为职业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职业能力目标:

●会选用与保养工具、设备 ●会对馅心原料进行初步加工 ●会制作生馅、熟馅,调制各种面团 ●会制作各种皮坯,能上馅、包捏、成型 ●掌握蒸、煮、炸、煎、烤等单一成熟方法 ●具有良好的素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 ●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3.课程内容和要求

论烹饪美学的重要作用

论烹饪美学的重要作用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烹饪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烹饪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仅对烹饪提出了许多新要求,餐饮业自身也发生许多新变化。这就要求餐饮业者提高本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质量。在餐馆、饭店中这种要求体现的更加明显。广大食客对美食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外观的好坏,不仅影响对菜点的评价,也直接影响人们的食欲和情绪,已达到更好的吸引食客和满足食客的要求的目的。从美学角度来看中国烹饪,从整体美来研究菜品。 关键词:烹饪美学 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中国烹饪作为中国饮食活动的核心和基础,已成为中国的三大国粹之一,以选料广泛,技法众多,口味多变,品评多元等特点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我国素有烹饪王国的誉称,烹饪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中是一颗灿烂的明珠,美馔佳肴之多,当成世界之最,色、香、味、形具有,中外皆赞。烹饪美学也是一门艺术,是运用烹饪艺术所需要的美术原理,研究已使用为目的的色彩,造型的表现艺术。 一、烹饪美学 美是伴随人类的劳动实践而降临,烹饪美学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发展,并随着人们对烹饪审美要求的提高而不断发展提高。美,是一切艺术的灵魂,也是一切艺术给人以吸引和诱惑的源泉。烹饪艺术当然也不例外。在研究烹饪艺术是如何给人以美的愉悦、美的享受

的时候,让我们首先从美说起。 (一)烹饪美学的概念 1.原始社会初期,人们是生吃食物,并没有精神上的美感,火的发现与运用,使人类进行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从此结束了茹毛饮血的时代,进入了烤制素食的文明时代,为饮食美好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随后出现了陶器,《周易?下经?鼎》篇记载:“以木撰火,烹饪也。”意思是说将食物原料放在陶器里,添加清水,用柴草点火炊熟,这就是烹饪。陶器的发明和使用,使人类有可能煮熟食物,又经过长期劳动时间,人们动的了煮海做盐,是最基本的调味品,人们对食物的好坏,味道的香美,及事物的色泽,形态有了意识,把美也注入进去,后来拥有了钵、盆、碗、杯等饮食用具。 3.美的概念早期是指人带着仰头面具,伸展四肢,自由自在的舞蹈的形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有了发展,认为凡是对整个社会有益,能满足人类需要的东西是善的是美的,大凡真、善、美、好的东西都可以称室美的。烹饪是生产,是科学,是文化,是艺术,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有着更深的发展,烹饪美学也就是让生活继续美好下去。 4.烹饪美是指做饭做菜符合没血的规律现象。烹饪美学就是研究体现美的规律的做饭做菜的学问,或者说是研究人对烹饪的审美关系的学问。烹饪美学是将烹饪工艺美术基本知识和手法,运用到烹饪技艺中去,把自然美与艺术美在烹饪中巧妙的结合作用。 (二)烹饪美学的简单内容烹饪美是融色彩、造型、滋味以及

烹饪教学计划

烹饪专业教学计划 (中级工,学制三年) 一、指导思想 1、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培养合格的中级技能人才。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职业技能训练,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紧密结合行业、企业生产实际需求,注意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4、体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出教学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从事餐饮或饭店管理的理论知识与职业能力,能从事厨房原料采购、加工,红案、白案、凉菜制作,营养配餐等一线的技术人员和厨房管理和餐饮企业管理的中级技能人才。具体要求是: 1、思想品德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和法律常识;知荣辱,爱祖国,敬业爱岗,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具有团结合作意识和创业精神以能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2、身心健康 使学生了解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掌握体育锻炼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状态。 3、专业基础 (1)了解中式烹饪相关的历史、地理、民俗、美学等基本知识;(2)掌握中式烹饪相关的原料学、营养学基础知识;(3)熟悉烹饪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4)掌握营养学的理论知识,了解厨政管理流程;(5)了解中式面点发展历史,主要流派的特点。 4、专业技能 (1)具有正确的使用常规厨房刀具、电器、蒸锅的能力,具有熟练的刀工和切配技能,具有基本成本预算能力并熟悉开单进货程序; (2)掌握吊汤和蒸菜的基本技术,熟悉凉菜制作的卫生要求,对冷菜制作有较高技艺,掌握娴熟的勺工技艺、拥有全面的烹饪技能,具有丰富的菜肴制作经验; (3)掌握中式面点常见品种的制作技术,通晓原理。 三、教学计划表 烹饪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 四、课程设置及要求 1、法律常识 了解有关法律基本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做到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违法行为作斗争,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2、职业指导 了解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就业环境与就业途径,以及求职方法和技巧;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择职观念,增强职业意识,提高就业能力。 3、体育 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达到相应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要求;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不断提高身体素质,以适应企业生产劳动和参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 4、语文 主要内容包括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文学作品阅读训练、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