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

合集下载

运动处方的课程知识

运动处方的课程知识

运动处方的课程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运动处方的概念:运动处方是指针对个人的身体状况而制定的
科学的、定量化的、周期性的锻炼方案。

它依据锻炼者的身体检查资料,按其健康状况、体力情况及运动目的,用处方的形式制定适当的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运动频度,进行有计划的周期性锻炼的指导方案。

2.运动处方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运动处方可以分为多
种类型。

例如,按照运动目的,可以分为健身运动处方、竞技运动处方和康复运动处方等。

3.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制定运动处方需要包括运动目的、运
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频度等要素。

实施运动处方时,需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逐步调整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运动和损伤。

4.运动处方的应用:运动处方可以应用于不同的人群,如学生、
老年人、肥胖者等。

对于不同的人群,需要根据其身体状况和运动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以达到锻炼身体和内心的效果。

5.注意事项:在制定和实施运动处方时,需要注意个体差异、科
学性、安全性和计划性等方面。

同时,还需要注意饮食和休息的配合,以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

运动处方制定和实施

运动处方制定和实施

运动处方制定和实施运动处方是指根据个体的身体状况、健康目标和运动能力,制定出一套个性化的运动计划。

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是运动健康管理的关键环节,可以帮助人们更科学地进行运动锻炼,提高健康水平。

本文将介绍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一、运动处方的制定1. 评估个体身体状况:运动处方的制定需要先对个体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心率、血脂、血糖等指标的检测。

通过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了解个体的健康状况和潜在风险。

2. 确定健康目标:根据个体的身体状况和健康需求,制定出合理的健康目标。

比如,减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体力等。

健康目标应该具体、可量化,并且符合个体的健康状况和能力。

3. 设计运动计划:根据个体的身体状况和健康目标,设计出一套个性化的运动计划。

运动计划要包括运动种类、运动频率、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在设计运动计划时,需要考虑到个体的运动能力和时间安排,确保运动计划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二、运动处方的实施1. 了解运动技巧:在实施运动处方之前,个体需要了解所选择的运动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比如,如果选择跑步作为运动方式,个体需要学习正确的跑步姿势、呼吸方法和防护措施等。

2. 渐进式运动:运动处方的实施需要渐进式进行,即从低强度、低频率开始,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运动频率。

这样可以避免运动过度造成的伤害和不适,同时也可以提高运动的效果。

3. 定期评估和调整:在运动处方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身体状况的评估,比如每个月检测一次身体指标。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运动计划,确保运动处方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4. 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运动处方的实施还需要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

个体应该坚持按照运动计划进行运动,保持规律的运动频率和运动时间。

同时,个体还应该注意休息和恢复,避免过度训练和运动损伤。

5. 监督和指导:在实施运动处方的过程中,个体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监督和指导。

比如,可以请教运动教练或健康管理师,帮助制定和调整运动计划,提供正确的运动指导。

实施运动处方的四个步骤

实施运动处方的四个步骤

实施运动处方的四个步骤第一步:评估身体状况在制定运动处方之前,首先需要评估个体的身体状况。

评估身体状况可以帮助确定个体的健康状况、运动能力和目标。

下面是评估身体状况的常见指标:•体重指数(BMI):通过身高和体重计算得出,用于评估体重是否处于正常范围内。

•腰围:测量腰围大小,用于评估中心性肥胖情况。

•血压:测量收缩压和舒张压,用于评估心血管健康状况。

•心率:测量静息心率和运动心率,用于评估心血管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

•肌肉力量和柔韧性:通过特定的测试评估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用于评估身体功能。

评估身体状况的结果将有助于确定个体的运动能力和目标,从而为接下来的步骤提供指导。

第二步:制定合理目标在制定运动处方之前,需要制定合理的运动目标。

合理的目标应该是可衡量和可达到的,并且符合个体的身体状况和健康需求。

以下是制定合理目标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健康状况:根据个体的健康状况,制定适当的运动目标。

•目标类型:确定是希望减肥、增强力量、提高耐力、改善灵活性还是其他目标。

•目标时长:确定达到目标所需的时间,并根据个体的时间安排制定合理的计划。

•目标量化:将目标具体量化,例如每周减少多少体重、每周锻炼几次等。

制定合理目标是成功实施运动处方的关键步骤之一,目标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后续的运动计划制定和执行效果。

第三步:制定运动计划制定运动计划是根据个体的身体状况和目标制定的具体运动方案。

运动计划应该是系统和有条理的,包括以下要素:1.运动类型:根据个体的兴趣和目标选择适当的运动类型,例如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

2.运动频率:确定每周进行运动的频率,建议至少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和2次力量训练。

3.运动强度:根据个体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确定适当的运动强度,例如根据心率区间进行有氧运动。

4.运动时间:确定每次运动的时长,建议每次有氧运动至少30分钟,每次力量训练30-60分钟。

5.运动方式:选择适合个体的运动方式,例如户外跑步、游泳、瑜伽等。

学校体育锻炼实施方案

学校体育锻炼实施方案

学校体育锻炼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学校体育锻炼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身心健康和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推动学校体育锻炼工作,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对于提高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总体目标。

通过学校体育锻炼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具体措施。

1. 完善体育设施。

学校要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场地和设备进行体育锻炼。

同时,要加强对体育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施的安全和完好。

2. 优化体育课程。

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合理安排体育课程内容,注重学生的体育锻炼和运动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3. 强化体育教育。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体育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4. 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学校要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如运动会、体育节、校园足球联赛等,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意识。

5. 加强体育锻炼监督和评估。

学校要建立健全的体育锻炼监督和评估机制,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四、实施保障。

1. 加强领导。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学校体育锻炼工作,加强对体育锻炼实施方案的领导和指导,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

2. 增加投入。

学校要增加对体育锻炼工作的投入,包括资金、人力和物力,确保实施方案的顺利进行。

3. 健全机制。

学校要建立健全的体育锻炼管理机制,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实施方案的有序推进。

4. 加强宣传。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和家长的宣传,让他们充分了解学校体育锻炼实施方案的重要性和意义,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和支持度。

五、结语。

学校体育锻炼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运动处方的实施原则

运动处方的实施原则

运动处方的实施原则1. 个性化原则: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健康目标都不同,因此运动处方应该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来制定。

专业的医疗人员或运动专家应该对个体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状况、健康历史、运动经验等,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

2. 适度原则:运动处方应该根据个体的身体状况和健康目标,制定适度的运动强度和时长。

运动强度过高可能导致运动损伤或心血管事件,而运动强度过低则无法达到健康效果。

因此,适度原则要求运动处方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既能够提供足够的刺激,又不会过度负荷身体。

3. 渐进原则:运动处方应该采用渐进的方式,逐步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时长。

过快地增加运动强度可能导致肌肉疲劳或运动损伤,而过慢地增加运动强度则无法达到健康效果。

因此,渐进原则要求运动处方在适应期后逐渐增加运动强度,以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

4. 多样性原则:运动处方应该包括多种类型的运动,以获得全面的健康效果。

不同类型的运动可以锻炼不同的身体部位和系统,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改善灵活性等。

因此,多样性原则要求运动处方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多种运动方式。

5. 可持续性原则:运动处方应该是可持续的,能够适应个体的日常生活和兴趣爱好。

过于枯燥乏味的运动可能导致运动放弃,而过于复杂或困难的运动可能无法坚持下去。

因此,可持续性原则要求运动处方能够考虑个体的兴趣爱好和时间限制,制定符合个体需求的运动计划。

6. 安全性原则:运动处方应该确保个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安全。

运动时应注意正确的姿势和动作技巧,避免受伤或引起不适。

对于存在特殊健康问题的个体,如心脏病患者、老年人或妇女等,运动处方应该特别关注安全性,避免引发健康风险。

实施运动处方的原则包括个性化、适度、渐进、多样性、可持续性和安全性。

只有遵循这些原则,制定和实施的运动处方才能真正发挥健康效果,提高个体的身体健康水平。

因此,专业的医疗人员或运动专家在制定运动处方时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原则,并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达到最佳的健康效果。

运动处方制定与实施的步骤

运动处方制定与实施的步骤

运动处方制定与实施的步骤概述运动处方是指根据人体身体状况和健康目标,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和量化的运动目标,以实施有针对性的运动方案。

本文将介绍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的步骤,并提供相关建议。

步骤一:评估身体状况和健康目标在制定运动处方之前,必须对个人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并确定健康目标。

评估身体状况可以包括以下方面:•健康历史:了解个人的健康历史,包括疾病、手术、过敏等方面的信息。

•身体检查:进行身体测量,如身高、体重、体脂率等,以及基本的生理数据,如血压、心率等。

•运动测试:通过运动测试评估个人的体能水平,如心肺功能、灵活性、力量等。

同时,确定健康目标也是非常重要的。

健康目标应该是明确、具体、可量化的,如增加肌肉质量、降低体脂率、提高心肺健康等。

步骤二:制定运动方案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健康目标,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

在制定运动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运动类型: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健康目标,选择适合的运动类型,如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

不同类型的运动对于身体的影响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2.运动强度:根据个人的体能水平和健康目标,确定合适的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可以通过心率、功率、负荷等指标进行评估和控制。

3.运动频率和时长:制定运动的频率和时长,确保每周运动量和运动时间的合理分配。

根据健康目标和个人的时间和能力进行权衡。

4.个性化需求:考虑个人的工作、生活和兴趣爱好等因素,制定符合实际可行的运动方案。

步骤三:逐步实施运动方案在开始实施运动方案之前,需要进行逐步的准备和调整。

以下是一些建议:1.了解运动技巧:如果选择一些特定的运动项目,需要学习和掌握相应的运动技巧。

可以通过教学视频、教练指导等途径进行学习。

2.渐进式增加运动量:从较低的运动强度和时长开始,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时长。

这样有助于身体适应,减少受伤的风险。

3.监测运动效果:定期监测运动效果,包括体重、体脂率、心率、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数据。

运动处方制定和实施

运动处方制定和实施

运动处方制定和实施运动处方是指根据个体的身体状况、健康目标和运动能力,制定出一份个性化的运动计划。

这份计划旨在帮助个体达到健康目标,改善身体状况,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下面将详细介绍其中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第一步是评估个体的身体状况和健康目标。

在制定运动处方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包括身体检查、病史记录、体能测试等。

通过评估,我们可以了解个体的身体状况、运动能力、健康问题和目标,为制定运动处方提供依据。

第二步是确定运动类型和强度。

根据评估结果,我们可以确定适合个体的运动类型和强度。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比如有些人需要增加肌肉力量,有些人需要提高心肺功能,还有些人需要减肥。

根据个体的需求,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运动方案,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

第三步是制定运动计划。

在制定运动计划时,需要考虑个体的时间、场地和设备等因素。

运动计划应该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强度,避免过度训练或训练不足。

同时,还需要考虑个体的兴趣和喜好,以提高运动的可持续性和效果。

第四步是提供指导和建议。

运动处方的制定不仅仅是简单地给出一份计划,还需要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这包括正确的运动姿势、呼吸技巧、适当的休息和恢复等。

通过提供专业的指导,可以帮助个体正确地进行运动,避免运动损伤和错误的训练方法。

第五步是定期评估和调整。

运动处方的制定不是一次性的过程,而是需要不断评估和调整的。

定期评估可以了解个体的运动效果和身体状况的变化,从而及时调整运动计划和目标。

这样可以确保运动处方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在实施运动处方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个体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能力来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避免过度训练和受伤。

其次,个体应该坚持运动计划,保持规律的运动习惯,才能达到预期的健康效果。

此外,个体还应该注意饮食和休息的调整,以提供足够的能量和恢复时间。

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身体状况、健康目标和运动能力。

简述运动处方的制定程序 -回复

简述运动处方的制定程序 -回复

简述运动处方的制定程序-回复制定运动处方是指根据个体的身体状况、健康目标和运动能力,制定一套适当的锻炼计划。

这个过程通常由专业的健康管理师、运动治疗师或医生完成,以确保锻炼计划对于个体来说是安全和有效的。

下面是运动处方的制定程序的一步一步解释:第一步:了解个体的身体状况在制定运动处方之前,专业人士需要了解个体的身体状况。

他们会进行一系列的评估,包括身体检查、健康问卷调查、运动测试等。

这些评估可以帮助了解个体的身体健康状况、身体构成、心血管状况、运动能力等。

第二步:确定健康目标了解个体的身体状况后,专业人士会和个体一起确定健康目标。

健康目标可以是减肥、增加肌肉质量、改善心血管功能等。

目标的确立需要根据个体的身体状况和个人愿望来进行调整和制定。

第三步:制定运动计划根据个体的身体状况和健康目标,专业人士会制定一份符合个体需求的运动计划。

这个计划通常包括运动类型、强度、频率和时间等。

例如,针对心血管功能改善的目标,计划可能会包括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或骑自行车;针对增加肌肉质量的目标,计划可能会包括力量训练,如举重或使用器械。

第四步:设定阶段性目标为了实现长期目标,专业人士会将整个运动计划分为若干个阶段,并设定每个阶段的目标。

这些阶段性目标可以看作是实现长期目标的里程碑,有助于个体保持动力和积极性。

第五步:确定监测和评估方式在运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专业人士需要监测和评估个体的运动进展。

常用的监测方式包括心率监测、体重测量、体脂测量等。

通过监测可以了解个体的运动表现以及是否达到了阶段性目标,同时也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和调整计划。

第六步:跟进和调整根据监测和评估的结果,专业人士会根据个体的情况进行调整和跟进。

运动计划可能需要重新设定目标,调整运动类型或强度,以适应个体的身体变化和需求。

第七步:提供支持和教育在整个运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专业人士会向个体提供支持和教育,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障碍,更好地实施运动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锻炼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运动处方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提出的。

进入20世纪60年代,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例如,对冠心病康复训练),运动处方开始受到重视。

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始使用运动处方术语,从而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

所谓运动处方是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康复患者,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和体力测验),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用处方的形式规定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运动频率,提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运动处方是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和科学地锻炼或者进行康复活动的一种方法。

1 合理良好的运动处方可以有效增进身体健康。

其一,可以预防疾病,例如由肥胖引发的高血脂、冠心病等;其二,可以有效改善身体状态,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 采用合理良好的运动处方,坚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锻炼可以有效地提高身体素质水平,例如提高力量、速度、耐力水平,进而提高锻炼者的综合运动能力。

3 运动处方最初是为康复医疗服务的,因此在康复医疗过程中,科学合理制定并实施运动处方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意外伤害事故,大大提高康复治疗的安全性。

第一节体能锻炼处方的基本要素一运动处方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目前运动处方的应用主要可分为4大类。

表1 运动处方类型及其特点运动处方类型特点预防健身类此类运动处方适合大部分人群,通过持之以恒的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预防疾病为主要目的的处方。

竞技运动类以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专项竞技水平为目的的处方。

此类运动处方特别适合于希望努力提高自己的运动成绩的广大青少年。

竞技运动列运动处方具有运动负荷相对较大的特点,需要特别注重锻炼后的恢复活动。

医疗康复类用于康复患者以及残障人士治疗疾病、康复机体为目的的处方。

此类运动处方更加注重康复锻炼过程的安全性,同时注重康复锻炼的有效性。

康复医疗类运动处方其练习手段以及练习方法具有鲜明的个性化,个体针对性更强。

塑身健美类以健美形体为目的的运动处方,适合于为健美身材而持续锻炼的人群。

以塑身为目的的运动处方具有练习时间较长,体能消耗较大的特点,更需要练习者有坚韧的意志力,同时要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起居等。

随着运动处方研究与应用的逐步深入和完善,发展趋势在广度上,趋向多学科综合性的应用与推广;在深度上,趋向多学科交互渗透,对运动处方各要素(运动种类、强度、时间、频率、周期等)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如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内分泌学、免疫学等学科最新技术和成就,解决运动生理的实际问题。

如应用有关受体、递质、细胞水平氧化代谢等技术,研究运动延缓衰老、预防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糖尿病、退化性关节炎等疾病的影响与机理等。

此外,运动处方在应用和发展中还呈现如下趋势:第一,健身运动处方已成为人类实施健康计划的重要内容。

健身运动处方的研究已具有较完整、成熟的理论和实践。

许多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应用健身运动处方提高国民的体质和健康素质。

第二,健身处方的任务由单一健身发展到追求身心全面的健康。

健身运动处方的应用呈现出强度和缓、身心全面、质量精细的特点。

运动方式不再仅强调强度,快节奏的健美操、超长距离跑步已逐渐被轻松和缓的健美操、瑜珈与太极拳、慢跑、快走等形式代替。

有氧代谢运动的倡导者库珀博士指出,我们不再仅仅注重心血管系统的健康,肌肉力量与躯体柔韧性同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身心全面,包括精神与身体和谐发展、通过锻炼解除心理压力、提高对现代生活的适应能力等,成为制定健身处方的追求目标,也成为人们运动所期望的目标。

第三,预防和治疗现代文明病成为健身处方的共同任务。

运动不足是导致现代文明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大敌。

通过健身运动处方,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这些疾病的发生。

二运动处方的基本原理人体运动时,体内会发生各种变化,如脉搏和呼吸频率加快、血压升高、体温上升等。

这种在运动中和运动刚刚结束时发生的变化称为“一时性适应”。

表明通过运动,身体产热过程已经加强,身体功能通过调节已经动员起来。

“一时性适应”的发生情况,可因运动方法而不同,如跑步运动和体操运动所引起的反应就有所不同。

即使是跑步,短距离与长距离、快跑与慢跑、时间长与时间短的不同,都会引起不同的变化。

“一时性适应”的多次重复,可产生“持续性适应”。

“持续性适应”也因运动方法的不同而有差异。

例如,经常参加长跑锻炼,则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吸氧量。

但是并非重复什么运动都可以引起“持续性适应”。

运动强度过小或运动时间过短,则不会引起适应,或即使引起适应,也很小;如果重复运动间隔时间过长,也不会收到效果。

相反,如果运动强度过长,超过身体能够适应的界限,也会使身体陷入危险状态。

运动处方主要采用中等强度有氧代谢为主的耐力性运动。

因此,有氧运动的基本理论是运动处方的基础理论。

为了获得更好的锻炼效果,运动处方依据“超量恢复”原理及“全面身心健康”的观点来制定的。

1 有氧运动的健身价值健身的目的是增进健康,提高学习、工作和生活质量,而心肺血管系统功能是现代人最主要的健康素质。

耐力运动对增强呼吸系统功能,提高心血管系统负荷及输氧能力,以及提高组织对氧的利用率有显著的作用。

可见,有氧运动对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将其作为运动处方的基本锻炼手段是科学和实用。

有氧运动(恒常运动,也称稳定运动),是人体活动时的一种功能状态,这种运动强度的运动刺激使各种生理功能惰性逐渐被克服,呼吸、循环系统功能得到提高,人体需氧量与吸氧量之间达到动态平衡、体内不发生乳酸堆积,心率、每搏输出量和肺通气量等保持稳定状态,因而持续运动时间长、安全性高、脂肪消耗多,提供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值,改善有氧能力等。

有氧耐力运动,对增强呼吸系统摄取氧、心血管系统负荷及输送氧的能力,以及组织的有氧代谢利用氧的能力有显著的训练作用。

因此,有氧运动对机体的影响有生理学的、生物化学的、心理学及社会学的多方面的效果。

2 超量恢复原理运动时体内代谢过程加强,在运动中及运动停止后能量物质都在不断的进行补充和恢复,能量物质不仅能恢复的原有水平,而且超过原来能量储备水平,比运动前的能量物质的储备量还要多,称为“超量恢复”。

是运动训练学中大运动负荷训练原理的理论依据之一。

3 全面身心健康概念美国生理学家库珀(Copper)通过长期的探索,总结出保持人体全面身心健康的概念。

1 人体每天需要一定量的营养补充,以保持细胞生长和代谢的需要;2 机体需要适当时间休息和睡眠,以放松由于学习、工作和生活造成的疲劳;3 需要适量的体力活动,以保持肌肉、骨骼和内脏器官的功能。

如果满足人体的三项基本要求,并把它们维持在适度范围之内,达到动态平衡,就能促进全面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第二节制定运动处方的基本步骤一制定运动处方的原则1 区别对待原则由于每个人的年龄、性别和体力以及身体健康状况不同,因此在制定运动处方时,必须注意区别对待,特别是体力差别应作为最重要的考虑内容。

2 全面平衡原则为了全面发展身体机能,在制定运动处方时,必须要考虑运动处方锻炼内容、锻炼方法和对不同身体部位的锻炼效果等。

针对锻炼目标和身体的薄弱部位,有针对性地实施健身运动处方的内容和方法,从而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

3 循序渐进原则人体生理机能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如果仅用一种健身运动处方数月或长年不变地进行健身运动,只能起到维持原有身体机能水平的效果,不可能逐步有效地提高健康水平和增强体质。

如果突然进行一次大强度、长时间和多重复的锻炼,则有可能导致身体机能失调,使身体受到伤害,更谈不上增强体质。

4 安全性原则按运动处方进行锻炼活动,应保证在安全的范围内进行,若超出安全的界限,则可能发生危险。

在制定和实施运动处方时,应严格遵循各项规定和要求,以确保安全。

安全性原则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负荷量度在安全范围内;其二,锻炼过程中,身体活动幅度、技术动作的难易程度应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其三,锻炼场所、器材的安全保证。

二制定运动处方的步骤1 身体检测首先,应了解锻炼者身体健康状况,其中包括既往病史、现有疾病、家族史,了解锻炼者的职业特征、生活和劳动条件。

在制定运动处方之前,锻炼者应进行必要的健康检查,特别是做心、肺、脑以及血液的常规检查,从而判断能否参加运动,或者能够参加何种负荷的运动,运动是否会有潜在的危险因素;其次,了解锻炼者的运动经历、运动爱好和特长、目前的运动情况(如,是否经常参加锻炼、运动项目、运动量、运动时间、运动中后期的身体反应等)、在运动中是否发生过运动损伤等;第三,要了解锻炼者参加运动的目的及对通过运动来改善健康状况的期望等;最后,应了解锻炼者的生活条件、工作环境、基本的经济状况、可利用的运动设施和条件、有无健身和康复指导等。

总之,应尽可能详细的了解个体信息,为科学合理的制定健身运动处方提供身体状况方面的依据。

2 运动检测主要是心血管运动试验,采用定量负荷检查心血管系统能力,内容、方法繁多。

简易实效方法有库珀12分钟跑,12分钟游泳,或2400米跑方法,要求要有锻炼6周以上经历。

表2 12分钟体力测验评定标准表年龄(岁)13—19 20—29跑(M)游泳(M)跑(M)游泳(M)很差男<2080 460 <1950 <365 女<1600 <365 <1540 <275及格男2190 551 2100 461 女1890 461 1775 366很好男2750 >640 2625 >595 女2290 >550 2145 >505优秀男>2975 >730 >2815 >640 女>2415 >640 >2320 >5503 确定运动处方的基本内容健身运动处方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度等。

1)运动种类应根据运动处方的制定目的来选择运动种类。

运动种类主要包括:(1)全身运动、局部运动;(2)有氧运动、无氧运动;(3)持续运动、间歇运动;(4)动力性运动、静力性运动;(5)单人运动、双人运动、多人运动。

2)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是运动处方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个体的运动能力是有差异的,需要通过监测来确定运动强度是否适宜。

一般运动强度应保持在最大强度的60-70%之间。

而患有心脏疾病的人,运动强度应为最大强度的40-60%。

运动强度可根据心率、最大吸氧量和自觉疲劳程度等来确定。

(1)用运动心率确定运动强度实验发现,运动强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其运动心率(110—170次/分)与运动强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因此,心率可以作为控制运动强度的一个指标。

但由于个体差异,完成同样运动强度时其心率并不相同,所以用最大心率百分数作为衡量标准比较准确。

最大心率(HRmax)是指练习者达到最大运动强度时的心率,最大心率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