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第四章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简介精神活性物质是指那些能够影响人的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物质。
这些物质可以分为三类,即致幻剂、致药效剂和致依赖剂。
在使用过程中,这些物质可能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引发各种精神障碍。
本文将深入探究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
精神障碍类型精神障碍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精神方面的障碍,包括多种不同的症状和疾病。
其中,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精神药物所致的精神障碍精神药物是治疗各种精神疾病的常用药物,但长期使用或过量使用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副作用。
使用精神药物可能会引起抑郁、情感失控、幻觉、认知障碍等精神障碍。
此外,精神药物也可能会诱发痴呆症等疾病。
致幻剂所致的精神障碍致幻剂会改变人的感知和思维,导致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异常,产生幻觉和错觉等精神障碍。
长期使用致幻剂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幻觉体验,导致精神状态紊乱和人格改变等情况。
致依赖剂所致的精神障碍致依赖剂的使用可能会引起心理上和生理上的依赖,使人无法控制地渴求该物质。
长期使用致依赖剂可能会导致抑郁、焦虑和社交障碍等精神障碍。
同时,戒断反应也会引起很大的身体不适和行为上的障碍。
精神障碍的症状和表现根据精神障碍的类型和程度,症状和表现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精神障碍的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思维和意识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后,人的思维和意识可能会被干扰或扭曲,导致幻觉、妄想、记忆问题和对现实的理解错误等问题。
情感和行为精神障碍可能会引起心情低落、情感失控、人格改变、自杀倾向等。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不正常的行为,如攻击、自伤等。
理解和判断人的理解和判断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认知障碍和失去对时间、地点、现实的概念。
生理和行为长期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可能会影响身体机能,诱发心脏病、肺部疾病、肝病等身体疾病,同时改变人的日常行为和习惯。
治疗和预防治疗精神障碍需要综合考虑症状和患者的整体状况,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一般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行为疗法等。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真题解析精神病第四单元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doc

第一节概 述一、基本概念精神活性物质又称物质或成瘾物质、药物。
依赖(dependence)是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状群,使用者尽管明白使用成瘾物质会带 来问题,但还在继续使用。
传统上将依赖分为躯体依赖(physical dependence)和心理依赖 (psychological dependence) o ®体依赖也称生理依赖,它是由于反夏用药所造成的一种病 理性适应状态,主要表现为耐受性增加和戒断症状。
心理依赖又称精神依赖,它使吸食者产 生一神愉快满足的或欣快的感觉,驱使使用者为寻求这种感觉而反复使川药物,表现所谓的 渴求状态(craving) □(1〜2题共用题干)女性,25岁,近年来难于控制反复持续地服用一种药,药景不断增加,不服或减少服用量 则感痛苦难忍,因而无法停服该种药物【真题库】1.该病人应考虑疾病是A. 精神分裂症B. 抑郁症C. 药物依赖D. 心因性精神障碍E. 瘴症答案:C羸析:药物依赖分为躯体依赖和心理依赖。
心理依赖:是指用药后产生一种愉快满足或欣快 的感觉,并在心理上驱使用药者具有一种要周期性地或连续性地用药的欲望,从而产生强迫 性的用药行为,以便获得满足或避免不适感。
心理依赖构成药物滥用和依赖的主要特征。
版 体依赖:是指巾于反复使用某种药物或物质所造成的一种躯体的适应状态,表现为耐受性增 高和戒断症状。
【真题库】2.该患者目前处于A. 强迫状态B. 心理依赖状态C. 妄想状态D. 意识障碍状态E. 焦虑状态答案:B话辰 心理依赖又称精神依赖,先使吸食者产生愉快满足的或欣快的感觉,驱使使用者为寻 求这种感觉而反复使用药物。
(%1) 滥用滥用强调的是不良后果,溢用者没有明显的耐受性增加或戒断症状,反之就是依赖状 态。
(%1) 耐受性耐受性(tolerance)是一种状态,指药物使用者必须增加使用剂量方能获得所需的效果,或使用原来的剂量则达不到使用者所追求的效果。
第4章——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DSM-IV 5轴诊断
轴I:临床障碍 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的其他情况
轴II:个性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
轴III:躯体情况 轴IV:社会心理和环境问题 轴V: 全面功能评估
DSM IV: Five Axes
DSM-5 多维度诊断
1
DSM-Ⅳ
精神分裂症亚型: - 混乱型 - 偏执型
型 - 残余型
- 紧张型 - 未分化
CCMD-3 分类
0 器质性精神障碍 1 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 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3 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4 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5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6 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7 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8 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 9 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第四章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 诊断标准
翟金国 教授
济宁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
zhaijinguo@
熟悉精神障碍的分类系统
分类的目的:将纷繁复杂的精神现象,根 据拟定的标准加以分门别类。
分类的意义:促进相互交流,合理的治疗 与预防,预测疾病的转归。
分类的基轴:症状表现
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 诊断标准是将疾病的症状按照不同的组合, 以条理化形式列出的一种标准化条目。
DSM-5 1
精神分裂症亚型D:SM-5 1
• 删除亚型
DSM-5 新增多维度病理评估1
- 现实扭曲(幻觉、妄想) - 阴性
症状
- 认知损害
- 抑郁
- 躁狂
- 精神
等级诊断
重
轻
急
缓
诊断思维
病史采集 精神检查 辅助检查 神经认知检查 分析资料 鉴别诊断 初步诊断 修正完善诊断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讲课PPT课件

经验和教训总结
案例中患者的病史和症状 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患者和家属的反馈和建议 预防和康复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案例对临床实践的启示
案例分析:深入剖析,从临床 表现、病因、治疗等方面进行 全面探讨
案例总结:归纳案例的核心信 息和经验教训,为临床实践提
供借鉴和参考
案例选择:具有代表性,能够 反映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 碍的特点和规律
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 的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 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和药物依赖。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纠正不合理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来改善心理状态 心理动力疗法:探索无意识的动机和冲突,以促进自我理解和成长 人际关系疗法:专注于改善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增强社交能力 家庭治疗:关注家庭动态和互动模式,解决家庭问题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社会康复治疗
社区康复治疗:通过社区资源,为患者提供康复服务,如心理辅导、生活技能培训等。
家庭康复治疗:以家庭为单位,为患者提供康复服务,如家庭关系调整、家庭生活技能培训 等。
职业康复治疗:为患者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社会支持系统: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经济援助等,帮助患者更 好地康复。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长期或过量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如酒精、毒品等 发病机制:精神活性物质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神经递质失衡、神经细胞损伤等 病理生理过程:精神活性物质如何影响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疾病分类:根据病因和症状的不同,将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分为不同的类型
症状和表现
情绪障碍:情绪低落、焦虑、易怒等 认知障碍: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 行为障碍:冲动行为、自伤行为等 躯体症状:失眠、食欲不振等
《精神医学》教学大纲

目录一、精神病学(五年制)教学大纲 (1)中南大学精神病学教学大纲中南大学精神病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精神病学(Psychiatry)总学时:48学时理论学时:24学时见习学时:24学时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精神病学是研究各种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病程转归,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是临床医学专业必修的科目,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常见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知识与技能,了解精神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培养学生形成生物-心理-社会多维的临床思维模式。
二、课程基本要求1.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1)掌握下列疾病的病因、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防治: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癔症、神经衰弱。
(2)掌握下列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原则,了解发病原因、发病原理:反应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焦虑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疑病性神经症、精神发育迟滞、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3)了解精神病学的发展概况,熟悉分类系统、心理治疗、精神药物治疗、精神外科治疗及电休克治疗的基本知识。
2.基本技能(1)掌握精神疾病的病史采集及精神状况检查的程序和方法。
(2)熟悉精神现象的描述,了解对精神症状进行分析、判断、归纳、推理的临床思维方法。
(3)了解脑电图、脑CT、脑脊液检查在精神科的应用,了解电休克、诱导疗法的操作方法。
三、课程学时分配四、课程基本内容第一部分理论讲授内容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一、了解精神病学的概念和任务。
二、了解现代精神病学的发展状况。
三、了解精神疾病的有关病因。
四、掌握精神疾病的分类及其有关概念。
主要内容:一、一般介绍精神病学的概念和任务。
二、一般介绍现代精神病学的发展概况。
三、一般讲解精神疾病的原因。
四、重点讲解精神疾病的分类及其有关概念。
第二章症状学目的要求:一、了解正常的心理活动过程。
二、掌握常见的精神症状的名称,概念及其意义。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药物滥用与耐药性
药物滥用是指使用或不恰本地使用医学上不 必要旳药物,ICD-10称之为有害使用 (harmful use)。而药物依赖是一种科学和 医学上旳概念。
耐药性(tolerance)是指反复使用某种药物, 其效应逐渐减低,如欲得到与用药早期旳同 等效应,必需加大剂量。
药物依赖性
依赖分为精神依赖和躯体依赖。精神依 赖是指病人对药物旳渴求,以期取得服 瘾药后旳特殊快感。精神依赖旳产生与 药物种类和个性特点有关。躯体依赖, 是指反复使用药物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 了某种生化或生理变化,以致需要药物 连续存在于体内,以防止出现戒断综合 征旳症状。
饮酒与精神障碍
因饮酒而引起旳精神障碍大致上可分为 急性和慢性酒中毒两大类,按酒中毒旳 性质及临床特征又可将急、慢性酒中毒 各分为若干亚型。
饮酒与精神障碍
急性酒中毒
单纯醉酒 病理性醉酒 复杂性醉酒
戒断反应
单纯性酒精戒断反应 震颤谵妄 癫痫
记忆及智力障碍
Wernicke脑病 Korsakoff综合征 酒中毒性痴呆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借酒消愁
饮酒情况
发达国家饮酒人数旳百分比大约:
酒依赖5-10% 危险饮酒和有害饮酒约10-15% 正常饮酒人群约50-75% 滴酒不沾旳人约占5-10%
中国旳酒文化
酒与情绪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酒壮英雄胆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酒与行为
酒乱性 酒误事 酒后吐真言 酒亡国 ……
赖状态
单纯性酒精戒断反应
手、舌或眼睑震颤 恶心、呕吐、头痛、焦急、情绪不稳 自主神经功能亢进:出汗、心跳加紧、
血压增高。 短暂性幻觉、错觉。
震颤谵妄
病人在长久饮酒后骤然降低酒量或停饮12~ 48小时产生短暂旳意识障碍。有时间和地点定 向障碍,出现生动而鲜明旳幻视与被害妄想; 因而体现为极端恐惊不安或冲动行为。同步可 见病人四肢粗大震颤和共济失调,并常伴有发 烧、大汗、心率过速、血压升高以及瞳孔散大 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震颤谵妄连续时间不 等,一般为3~5天。恢复后患者对病情经过部 分或全部遗忘。
自考03009精神障碍护理学-串讲(新)

精神障碍护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护患沟通概论总论第三章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分类第四章精神障碍症状学★★第五章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第六章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与护理第七章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第八章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第九章心境障碍★★第十章神经症性障碍及分离(转换)性障碍★★分论第十一章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第十二章应激相关障碍★第十三章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第十四章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第十五章健康教育与康复第十六章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350题目数量分值30025020015010050第一章绪论【章思维导图】专题一【选择题】1.基础护理包括:生活护理、饮食护理、排泄护理、睡眠护理。
2.新入院、有自伤、自杀观念及行为的患者最好安置在离护士站近的重点观察室(大房间);有严重冲动、伤人行为的患者应安置在隔离室;伴有严重躯体疾病的患者可安置在单间。
专题二【名词解释题】3.精神障碍护理学:建立在一般护理学基础上的专科护理学,以精神障碍患者为服务对象,为精神障碍患者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最终使精神障碍患者达到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全面康复。
专题三【简答题】4.精神障碍护理学的任务—3(1)为精神科专业护理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奠定理论基础。
(2)为精神科专业护理的从业人员提供必要的操作规范或指南。
(3)为精神科专业的护理管理提供科学、合理、循证而专业的方法和制度。
专题三【简答题】5.支持性心理护理—4(1)保持良好的治疗性护患关系。
(2)使用共情的技巧,多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感受患者的思维、情感、行为和需求。
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接纳患者的精神症状,指导患者正确地表达心理感受。
(3)给予积极的倾听,恰当的解释,适当的保证,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为患者提供不良情绪排解的途径。
(4)在倾听患者表达的基础上陪伴患者,必要时可给予一些体态语言的表达方法,让患者真切地体会到被关注和接纳的感受。
谢谢第二章护患沟通概论【章思维导图】专题一【选择题】1.护患沟通的信息主要与护理服务和保健有关。
精神障碍护理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精神障碍护理学:是研究对精神障碍病人实施特殊护理的一门科学。
是精神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学一个分支,是建立在一般护理学基础上的一门专科护理学。
沟通:指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目的是为了相互了解、协调一致、心理相容。
心理护理:指护理人员运用医学心理学的知识,以科学态度,恰当的方法,美好的语言对病人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疑难问题进行疏导。
第二章精神障碍的病因与分类精神障碍:是在内外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大脑的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精神活动显著偏离正常,出现精神症状或精神病性症状和个人(社会)功能受损以及(或)本人感动精神痛苦。
精神症状:是精神障碍病人在意识、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活动等方面的临床表现。
社会功能: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不同,导致病人的个人功能或社会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一个人的社会功能包含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工作、学习的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的能力;遵守社会规则的能力;生活自理的能力。
精神病性症状:主要指各种幻觉、妄想及明显的思维形式障碍,明显的精神运动兴奋或迟滞及紧张症性行为。
心理因素:指个体的性格、认知与价值观,对外界事物的情感态度,个体的行为方式及社会(家庭)支持系统等。
社会因素:指社会制度、社会生活条件、医疗水平、经济状况等。
第三章精神障碍的症状学感觉脱失:无任何感觉称感觉消失或感觉脱失。
感觉减退:指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减低。
内感性不适:是病人感觉体内有不舒服或不能忍受的撕扯、挤压、虫爬感等,但病人不能明确说明不适的部位。
幻觉:是没有客观事物或缺乏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而且产生的知觉体验。
感觉过敏:指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
嗅幻觉:指病人闻到环境中或体内有难闻的气味,如腐臭、化学药品、物品被烧焦等气味,往往引起病人不愉快的情绪或继发被害妄想,认为是坏人要害他而释放的毒气。
味幻觉:病人尝到食物或饮水(料)中有奇怪的味道,可继发被害妄想,认为别人投毒害他,因此而拒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现为经典的三联征:生动错觉或幻觉的谵 妄,全身肌肉震颤或抽搐,行为紊乱,伴自 主神经系统症状。
(一)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5)科萨可夫综合征 长期、大量饮酒后出现的遗忘综合征 近记忆障碍 、遗忘 错构、 虚构 定向障碍 不是由于任何躯体或其他精神障碍所致
(二)阿片类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戒断综合征 8-12小时 呵欠,眼泪鼻涕齐流,出汗 12-15小时 思睡,却睡不安稳,频频醒转
情绪恶劣 瞳孔散大,打喷嚏,起鸡皮疙瘩,寒战 厌食,恶心呕吐,腹绞痛,腹泻 全身骨和肌肉酸痛,有时肌肉抽动 软弱,怕冷,不眠,心博加快,血压上升 36-72小时之间达到高峰
-一个吸毒女如此描述毒瘾发作时的感受
某海洛因吸食者,下定决心戒毒。家人用手铐把他 拷在屋内的铁床上,想用这种办法帮他戒毒。但是 ,仅仅过了一天,他再也不能忍受毒品的折磨。趁 家里没有人,他拖着铁床,一步步爬到厨房门口, 够到一把菜刀,活生生地把自己拷在床上的左手剁 下,然后登上窗台,从五楼一跃而下,他是要去找 毒品,结果当场毙命。毒瘾的煎熬可见一斑。
个人因素
人格特征
社会因素
情景
环境
认知、期望
开始使用
依赖状态
生物学因素
神经适应
三、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临床特点
(一)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二)阿片类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三)镇静催眠类药物所致精神障碍 (四)抗焦虑药物所致精神障碍
(一)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中国的酒文化 李白: 斗酒百诗篇 欧阳修:《醉翁亭记》 苏东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陶渊明: 诗中有酒,酒中有诗 白居易: 不仅以狂饮著称,而且也以善酿出名
(一)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6)酒精中毒性痴呆 在长期、大量饮酒出现的持续性(至少3周) 痴呆 短期、长期记忆障碍 抽象思维障碍 理解判断损害 皮层功能受损, 如失语、失认、失用等 人格变化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痴呆
(一)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7)酒精所致人格改变 (8)酒精所致情感障碍
(二)阿片类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可导致成瘾的物质。 常见的种类有酒精、鸦片类、大麻、催眠
药、抗焦虑药、麻醉药、兴奋剂、致幻剂和烟 草等。
杜冷丁
冰毒
海洛因
国际上常见摇头丸
大麻
一、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相关概念
2.物质依赖 一种强烈的渴求,并反复使用,以取得快感 避免不快为特点的一种精神和躯体病理状态, 可分为精神依赖和躯体依赖。 3. 滥用
(一)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1.急性酒精中毒 1)单纯醉酒(普通醉酒状态) 兴奋期 共济失调 昏睡期
(一)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2)复杂性醉酒 有脑器质性损害或严重脑功能障碍 大量饮酒,意识障碍明显
(一)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3)病理性醉酒 意识障碍 定向力丧失 病理性错觉,幻视或其他幻觉和被害妄想颇多见 常以深睡结束发作,醒后对发作经过不能回忆
恶心、呕吐、头昏、无力、视物不清、焦虑
不适减少 快感增加
停止
快感传至全身,皮肤温度1分钟 似睡非睡 松弛 “Hi” 0.5-2h 2-4h精神振奋
3-6小时需重复 依赖形成
(二)阿片类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1.阿片类依赖 精神症状 躯体症状 神经症状
زەھەر چەككەندىن كېيىن زەھەر چەكمىگەن چاغدا
阿片类物质包括 鸦片 从鸦片中提取的生物碱,如吗啡 吗啡衍生物,如海洛因(二乙酰吗啡) 吗啡样作用的化合物,如度冷丁、美
沙酮等。
罂粟
烟土
吗啡
海洛因
(二)阿片类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阿片类药物作用: 呼吸抑制 镇静 镇痛 致欣快 缩瞳 便秘
1.阿片类依赖 初吸阿片类物质
(一)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2.慢性酒精中毒 (1)酒依赖(酒瘾) 长期反复饮酒引起的所致对酒渴求的一种特 殊生理状态。
(一)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酒依赖表现: 对饮酒的渴求无法控制 固定的饮酒模式 饮酒高于一切活动 青壮年期耐受性增加,随后耐受性下降 反复出现戒断症状 反复出现戒酒后再饮
(一)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二 、 精神活性物质依赖的相关因素
生物学因素 脑内的“犒赏"系统与药物依赖 遗传学因素
二 、 精神活性物质依赖的相关因素
社会因素 可获得性 家庭因素 同伴影响、社会压力 文化背景、社会环境
二 、 精神活性物质依赖的相关因素
心理因素 个性研究 药物的心理强化作用 从行为理论解释强化 作用 正强化 负强化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患者的护理
授课提纲
掌握精神活性物质的概念 掌握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护理措施 熟悉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及
治疗原则 了解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病因及发病
机制
一、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相关概念
1.精神活性物质: 指来自体外的且可显著影响精神活动,并
毒瘾发作的时候,浑身上下冷嗖嗖,接着是奇痒 难忍,然后就是疼痛,那种疼痛是常人难以想象 的,像蚂蚁在噬你的骨头,使骨头像劈开一样, 骨头茬子从里向外一点点的穿透肌肉和皮肤,牙 齿也像裂开了,脑袋像爆炸般的痛,五脏六腑也 像被什么东西撕扯着-所以一个上了瘾的人,为 了避免那样的疼痛,就没有不敢做的事了。什么 廉耻、伦理、道德、法律,统统会忘得一干二净
(2)酒精中毒性幻觉症 在长期、大量饮酒后(一般在48小时后) 出现器质性幻觉, 表现生动、持续性的 视听幻觉 不符合谵妄诊断标准 不是由于任何躯体或精神障碍所致
(一)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3)酒精中毒性妄想症 在意识清晰状态下出现嫉妒妄想或 被害妄想,坚信配偶对自己不贞。
(一)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使用或不恰当的使用医学上不必要的药物
一、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相关概念
4.耐受性 长期持续使用某物质,若欲达到预期效应, 则需要明显增加精神活性物质的剂量,若使 用相同的剂量则效果显著降低 5.戒断症状 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剂量所出现的特殊的 心理生理症候群
二 、 精神活性物质依赖的相关因素
生物学因素 社会因素 心理因素
重庆市南岸区 吸毒人员陈明勇, 男,21岁, 因毒瘾发作向 母亲刘世芳要钱 吸毒未成, 用刀砍死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