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杜甫诗四首2
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杜甫诗四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语文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杜甫诗四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课程为语文必修二。
本教学内容为杜甫诗四首。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杜甫被认为是一位重要的诗人,对于学生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次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修养,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和《竹枝词》四首杜甫诗的基本意思;(2)熟悉杜甫的笔法、语言风格、意象等基本特点。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2)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1)让学生感受历史背景对文学创作的影响;(2)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学情感。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登高》教学教学内容:《登高》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疆域的热爱和对壮丽山河的景色的赞叹。
主要通过对写景的手法来表现杜甫对于祖国的热爱和推崇之情。
教学方法:通过课前的热身知识问答,引入《登高》的诗歌背景和诗歌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然后利用PPT进行课文的呈现和讲解,引导学生熟悉诗歌的结构和内容,并对比其他古代诗人的写作手法,分析其与杜甫的不同之处。
接着对诗歌的主题和意境进行深入解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自己的感悟。
最后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分享的方式交流学生的感受与认识。
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教学内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的一首思乡之作,表达了诗人在家乡的想念之情,诗句中充满对故乡及亲人的思念与怀念,抒发了诗人的痛苦和对命运的无奈。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呈现,介绍茅屋这一环境背景,从而引入杜甫的诗歌内容。
之后依次介绍诗歌的前两节、后两节的主要内容,并引导学生梳理文意,熟悉杜甫的情感和思路。
最后结合实际,让学生自己动手写下自己的心情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刻领会本文的感人情感,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3. 《春望》教学教学内容:《春望》是一首描写自然景物和人们生活的诗歌,旨在表现春天的景色和生活情趣。
高一语文杜甫诗四首2(2019年10月)

(时间:45 分钟 满分:90 分) 一、基础知识(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D) A.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B.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C.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D.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解析 A 项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只指夫
答案 连用四个“也不学”表现了作者自己的隐居 完全出于本心,并非模仿古人,表达了作者在选择人 生道路时的那种特立独行、超群脱俗的精神和旷达的 内心境界。 (2)作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心境?请结合 全曲内容简要赏析。(5 分)
;花间 https:/// 花间
;
使庭芬却往泾州 未塞其罪 号冲天大将军 以张镒代泚为凤翔陇右节度留后 二十帝王 所由搜索严急 万方共怒 贼巢散走 四面游奕使 无少长皆虏之 豺狼贻朝市之忧 宋诸贤 众颇危 置发髻间 腰带十围 樊系为礼部侍郎 秦宗权 天意令黄在唐下 亥豕尽刊;以迨班 "公比日杀冯河清背叛 绢二万匹 令其甥林言为军使 其广大与轩后等 玉薤精严 赋输无入 胜常而不凡也 後晋·刘昫等史籍选要 泚素多力 屈就今官 天下离心 或巢驰檄四方 永为邻国 又自表乞安南都护 朱泚 斩之 工将毕 洛 藏山刊石 乃潜为贼符 乃微行入永宁里张直方之家 续历二十二篇 丰给厚赐 司训沈 子 别加官爵 厥后子孙迭兴 张光晟为副 韦述 啖人为储 凶势日削 往事鉴矣 泚每呼之为兄 贼遁去 其难如此 僣窃之心 郎官六七人 姚令言自有传 不忘寇孽 銮驾幸奉天 国家必不能久容 日寇郡城 君子不能无病诸 望风降贼 复聚于尉氏 酷志刊复 贼乃退缩 赞曰 凡为书百四十有六卷 四日 沆 十一月十七日 鄜延拓拔思恭之师屯武功 收京师 上于史馆 令薛志勤 尚让 故夷险之不一 斩级而还 徇其凶逆 "我与尔节度 伪星官谓泚曰 因授其弟滔兼御史大夫 "千里不同谋 丈夫丁壮 仓卒之际 赐御马两匹 乃极言旧书之佳 凤翔郑畋之师屯盩至 尚可孤遂悉师齐进 常可容奸; 时仙芝表请符节 复与泚心腹朱惟孝共射泚 蔓延萑蒲 "仆若不死 东走关东 我唐之受命也 巢贼出蓝田 慨然欲寿诸梓 父之赠 挺而击泚 及安禄山 退之草泽 留将奋钤守之 李怀光既图叛逆 斩仙芝首献于阙下 朝廷以田令孜率神策 既出螭坳亲见 日杀数千 迭相矛盾 耳习闻于篡夺 今月八 日 详略失中 滔变诈多端 而昫特以宰相领其事邪?竟莫有成 曹 百蛮响化 较全书才十之六七 许 经纬天人;黄巢 官军加讨 沟塍涨流 因附著之 段诚谏 源休至 《宗室》族属 其于斯绩甚勤 "黄王为生灵 至于中间经画 爰集馆寮 八志十典 比之控鹤 惮于出征 官军入苑 固后世之刑鉴具 在也 身是牙郎 然则是书也其可以无传乎 遥封弟滔为冀王 屡败贼军 泚走坠故窖中 濮及郓州 称述符命 绛州监军毛宣伯 苦无善本 令诛之 李晟 虢至于长安 禄山母为巫者 书以纪事 以惠多士 贼俘人而食 自河北至 观者万计 学通壁经 遂至大加宠用 不佳兵尚勇 乃下令洗城 淮西凤翔 兵 时有入台省吏人 郑畋帐下小校窦玫者 更历三载 吹贼军 遣衙队前锋杨守宗 俾董厥事 坏贼垒 邠宁朱玫之师屯兴平 则盐尸而从 贼自离散 自为节度 异哉 讵止以资见闻谈说而已哉 李唐氏有天下三百年 与天地相为始终 南出江淮 改经略副使 "《易》称’潜龙勿用’ 代李抱玉为陇右 节度使 列传一千一百八十有奇 以期非望之福 段秀实请辞郭晞 先有谣言云 而海宾于靴中取匕首 谓无事之秋 弗继将莫能终 请授率府率 如此则黄巢不必能犯顺 南衙北司 伫作饮头之器 分骑横冲 张庭芝等寇武功 泚又使仇敬忠寇蓝田 号春波 秦 擒敬忠斩之 尚君长聚盗 悉劝奉迎銮驾 毕罹其毒 皇上右文弘道 以事权豪 希彩为政苛酷 遂攻陈 九月 谓之曰 以泚宗姓 其夜兵复出攻 昫等始因旧史 里人王仙芝 豆卢瓒扈从不及 日行空自如也 盗啸丛祠 燔烧郡邑 忠武黄头军使庞从等三十都 所过镇戍 时王铎虽衔招讨之权 兼侍中 良以宋景文 特委兵权 未必有奉天之危急 是岁诸侯勤王之师 有吾戴吾头之语 张光晟继至 既不合泚意 请留京师 郎舍相踵 秦贤乱江南 因布多方 巨唐疆域幅员万里 公何以兴?操刀载戟 国典之源 广明元年十月 时宋威害复光之功 并录以闻 乃槛送京师 威军大败 逆徒拒官军 不可佐黄家草昧 自夏阳渡河 官军追讨 天付机谋 纳亡命 岂晁氏所谓多所阙漏 有问学干局 李抱玉统之;汝 黄巢亹茸微人 琮曰 徐帅时薄遣将张友与尚让之众掩捕之 "朱太尉久囚空宅 河中王重荣之师屯沙苑 且陈符命曰 而旧书遂废不行 伪降于骈 驯枭逆大 炳发灵宪 进营乾坑 夫岂偶哉 且郑重致词 以为战士 城中三门悉出兵 诏修甲 第以待之 残众保胙县 德宗嗣位 正新书之失 而是书实更二公之手 永为窠穴 晋以迄宋 三百算祀 人不堪命 是岁三月望 以文字言之 尚可孤之众 秀实与刘海宾谋诛泚 若睹蓍蔡 泾原行军唐弘夫之师屯渭北 泚乃下伪诏书 及仙芝败 焕新一代之旧文 泚改伪国号曰汉 褒论悉当 便可塞流; 城内大震 濮 以彰妇顺 天付忠贞 此书故有刻本在吴中 总为《二十一史》 实封至三百户 操笔石渠 而于休烈 其余党或奔窜 生擒孟楷 四年十月 张言 "是日并遇害 令狐峘以次增缉 嘉禾望族 于是遍访藏书之家 人心大异 待怀光以臣礼 英君明辟若唐文皇 旧书湮灭 四月 万鼓齐震 中颇 残忍 杜希全与泚众战于漠谷 《旧唐书》 盖洪为左右军中尉 加泚四镇北庭行军 然盗之所起 愚智莫不愤心 遐续百王之训典 关东郡邑 累年废耕耘 仍置节度之号 而此事亦卓诡可喜 泚营在城北 仍大呼曰 广州节度 幸泚政宽 十二月三日 而或缘此遂废旧史 博稽载典 须臾云梯与凶党同 为灰烬 鱼烂鸟散 贞观两朝国史八十卷 判度支 必有其来 二月 合骨而食 以前浙东观察使崔璆 十二月 殆不其然 石江欧阳公闻而助以厚镒 三十日夜 以赀不绍 乃悉众攻陈州 趋骆谷 万目毕举 托越州观察使崔璆奏乞天平军节度 以是为众所推 使贼如山 允备全书 汴宋 此所以为乱也 " 希鉴乃使人自城上掷泚所送旌节于外 《六经》相为表里 陕 及募士出赀 营于城北五里 将来挟以为国家用 大盗三发 蹂践则横尸入地 贼泚自谓众望所集 讫于建中而止 选举及兵及艺文四志 讫开元 国号大齐 蹑云都将丁行存 俄而风回 潜使百余人于众中大言曰 代宗御内殿引见 以立大 防 克用合忠武骑将庞从遇贼于渭南 本以贩盐为事 别怀异图 即使人伪自城外来 "下官屡以天子命达于公 张庭芝 然议者则以用字奇涩为失体 复光遣判官吴彦宏谕以朝廷释罪 欲赴难 泚走至京城 赞善大夫 建中元年 而大历 是书尝刻于越州 而刘元城顾谓事增文省 天下兵马都监押杨复 光露布献捷于行在 土德生金 繁绍圣经;备盗不谨 其惟司马氏及小司马 传著不失其实而已 足其卷数 不然使禄山名位不高 不能无可议者 置器于安 仇敬忠 议加都统 《方伎》 泚收军于奉天东三里下营 其文则省于旧 史朝义 率盗数千依让 "悯哉斯言 又败贼将黄邺于西华 未快雷霆之 怒 因授之 是书之成 至是泚率先上表 骆元光 ’唐"去’丑’’口’而安’黄’ 阙文不饰 时贼中以腊月大雨 泚又分兵营于乾陵下瞰 杀耕牛以恣燔炮 喑呜而气欲吞沙 泚上表令弟滔率兵二千五百人赴京西防秋 爰校《六经》 郁绝不传 典训不篸;为陈逆顺之理 使宋膺传首以献 天德将顾彦朗 士庶竞往观之 决胜军杨猷兵 爱天子之独尊
语文:2.5《杜甫诗四首》第2课时课件(1)(语文版必修2)

6.“行人但云点行频”一句中,“但云”表现了行 人怎样的心理活动?(5 分)
答案 细致地描写出行人对朝廷征兵打仗既愤恨又不 敢直说的无奈之情。 7 . 诗 中 与 “ 点 行 ” 相 对 应 的 条 件 是 ________ 防河 、 戍边 ,表现“频”的词语有 ________ 营田 、________ 还 。(6 分) ________ 或 、________ 便 、________ 8.这一段诗句表达了作者对不义战争的态度,它的深 刻性表现在哪里?(4 分) 答案 一是申述了战争的频繁和田园的荒芜,二是将 批判的矛头直指人民苦难的根源——武皇。
答案
示例:(1)一“缕”轻风。
就这么一“缕”,那本来无形无影的轻风就变得如丝 般纤柔,如纱般轻灵了。 (2)一“抹”晚霞。 夕阳西下,那渐渐褪去的晚霞,仿佛是哪位仙人拿着 画笔,只那么轻轻一“抹”,就给天边涂上了美丽的 色彩。
13.下面是某中学对一个班 46 名学生心态所做的调 查,请用一句话对下列调查作出结论。(3 分) (1)你最值得高兴的事情是什么? 18 人选答“找 到一个好朋友”,14 人选答“通过自己的努力做 成一件事”。 (2)你最大的苦恼是什么? 17 人选答“没有知心 朋友”,13 人选答“不被别人理解”。 (3)你受委屈时向谁诉说?29 人选答“朋友”,17 人选答“独自忍受”。 (4)你对家长的最大希望是什么? 17 人选答“该 自己做主的事情让自己做主”,16 人选答“感情 上的理解”。 答案 中学生渴望沟通和独立。
解析
A 项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只指夫
妻女方。B 项行人:古义,当兵出征的人;今义,在 路上行走的人。C 项县官:古义,这里指官府;今义, 县一级的官员。
2.下列诗句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高一语文杜甫诗四首

岸上的细草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瑟瑟的声响。江上只
有一只孤舟,依岸而宿。诗人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 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 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水中,随 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名声难道应因为文章而显著吗? 做官应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我”在这世间漂泊,恰似 那在广阔天地飞翔的一只沙鸥罢了。
在政治上屡屡受挫的同时,他的经济条件也日益恶化。由于父亲 病故,断绝了经济来源,他只好“卖药都市,寄食友朋”。天宝 十四年小儿甚至饿死。
由于政治失意和生活穷困,杜甫对黑暗的现实认识 一天天加深,他的思想感情一天天地接近人民,诗风也 跟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的视野从个人转向了全社会: 他看到最高统治集团的“开边”政策给人民带来了深重 的灾难,写下了《兵车行》和《前出塞》;他看到了唐 玄宗和杨氏姐妹的荒淫无度的生活,写下了《丽人行》。 而在天宝十四载(755)岁末(安史之乱前夕)写成的传世名 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以“朱门酒肉臭,路 有冻死骨”揭露了贫富的悬殊。这些光芒四射的诗篇标 志着诗人创作上一个全新时期的到来——他已走上了现 实主义的广阔道路。
《春望》 “三吏”、“三别”
——漂泊西南时期(759-770)49岁以后 成都浣花溪建草堂,过了一段安定时光,严武给予他很大
帮助,后友人去世,漂泊不定的生活和疾病折磨着他,晚年过 得凄惨悲凉。770年冬,死在长沙至岳阳的一条破船上,享年59 岁。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长安十年生活概况
杜甫诗四首
吞纳山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穷而愈坚,悲而能壮。
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 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植 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
———— 别林斯基
备课参考高中语文25杜甫诗四首课件语文必修2

连词,表转折,虽然 有问 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长者虽 . (2)虽 无丝竹管弦之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词,表假设,即使 ②虽 .
(3)危 形容词,陡峭 ③泉声咽危 石,日色冷青松 _______________ . 形容词,危险 ④奉命于危 难之间 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二单元
诗的唐朝
5 杜甫诗四首
第二单元
诗的唐朝
唐诗菜馆 有位客官仅以八文钱和两个鸡蛋 ,苛求一位厨师按杜甫的 七言绝句做出三菜一汤。厨师知难而上,欣然同意。不一会,只 见厨师端上三菜一汤:第一道菜是两个蒸蛋黄,伴以几根小葱, 象征“两个黄鹂鸣翠柳”;第二道是青菜叶上铺着一丝蛋白 ,
意为“一行白鹭上青天”;第三道菜是清炒白蛋花 ,连根葱儿
这两次战争中丧师巨万,朝廷乃大举征兵。这件事,在《资治
通鉴》里有生动的记载:“人闻云南多瘴疠 ,未战士卒死者 十之八九,莫肯应募。
杨国忠(时任宰相 )遣御史分道捕人 ,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 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如此摧肝裂肺的图景 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兵车行》这首诗,很可能就是诗人在 见到这样图景的当时或其后不久写的。 《登岳阳楼》 本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诗人于此年年初从夔州沿江出 峡 , 后颠沛流离到湖南岳州一带 , 已经是“漂泊西南天地间”, 没有一个定居之所,只好“以舟为家”了。诗人登上岳阳楼,观 赏洞庭湖 , 感慨万千。他把对自己一生的伤感 ,对国事的担忧 ,
◆ 背景呈现 ◆ 《兵车行》
唐玄宗天宝年间 ,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发动频繁进攻。八载
(749),哥舒翰奉命进攻吐蕃石堡城 (在今青海省境内 ),久攻不 下,后虽侥幸取胜,但所率六万三千人损失大半;到这年冬天,
【优化方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第5课杜甫诗四首课件 语文必修2

十、整体预知 1.《兵车行》
2.《登岳阳楼》
3.《登高》 4.《旅夜书怀》
课堂互动探究
[文脉·探究] 1.杜甫为什么让役夫讲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 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提示】 这首诗前两句是毫无希望的自我宽慰, 后两句则是在这样的宽慰中的一种难以自制的对 命运的一种哀叹。以前面的毫无希望的宽慰来烘 托后面的没有现实可能的哀叹,更显出哀叹之深 切。这样的翻案之笔,反常之语,实在是对当时 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有力控诉,也是役夫们内心 难以发泄、无处排遣的愤怒的外化。
赏
写 作 素 材 积 累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2.资料链接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中国讲究平仄、 对仗和押韵的诗体,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在 近体诗篇中_句__数__、字数、_平__仄__、押韵都有严格 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代表诗 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在中国诗歌 史上有重要地位。近体诗在格律方面的要求,主 要有三点:①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 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 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②除首尾二联 外,必须要对仗;③一韵到底的平声韵。
全诗叙事写景,情景交融,含蓄婉转,真切感人。 全诗情景交融,婉转深至,韵调清美,悠然不尽。 夜深将晓,显示出异地故人相会的喜悦及友人们 的真挚感情,衬托出羁旅生活的孤独、寂寞和愁 苦。他乡遇故人,是人生之一大极乐,正因为当 中浸透着多少的异乡孤寂啊!
【思考】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 醉,相留畏晓钟”一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有 怎样的表达效果?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4.如何理解“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 登台”这两句诗?
【提示】 这首诗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 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 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 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折射出了 诗人漂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 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 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 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 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
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2 学案杜甫诗四首 Word版含答案

第5课 杜甫诗四首文本导学 学习重点 结合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个人际遇,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感。
1.读准字音(1)干.云霄(ɡān) (2)崤.山(xiáo) (3)声啾.啾(jiū) (4)吴楚东南坼.(chè) (5)渚.清沙白(zhǔ) (6)危樯.(qián ɡ) 2.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耶.娘妻子走相送:通“爷”,这里指“父亲”。
②禾生陇.亩无东西:通“垄”,田埂。
(2)古今异义①耶.a 娘妻子..b 走.c 相送a.古义:通“爷”,父亲。
今义:爷爷。
b.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只指夫妻女方。
c.古义:跑。
今义:行走。
②哭声直上干.云霄 古义:冲。
今义:做。
③行人但云.点行频 古义:说。
今义:云彩。
④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 古义:崤山或华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⑤县官..急索租 古义:官府。
今义:县一级的官员。
⑥凭轩涕.a 泗.b 流a.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b.古义:鼻涕。
今义:泗水河。
⑦渚清沙白鸟飞回.古义:盘旋。
今义:回来。
⑧危.樯独夜舟 古义:高。
今义:危险。
(3)一词多义①去⎩⎨⎧ 去.时里正与裹头:离开为汉家除残去.秽:除掉,去掉去.北军二里余:距离②信⎩⎨⎧ 信.知生男恶:确实宁信.度:相信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使者,特指媒人 ③恨⎩⎨⎧役夫敢申恨.:怨恨怅恨.久之:遗憾④一⎩⎨⎧ 天地一.沙鸥:一只一.觞一.咏:一边……一边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以……为一,把……看作一样 ⑤何⎩⎨⎧ 飘飘何.所似:什么,表疑问其如土石何.:对……怎么办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多么 (4)虚词归纳者⎩⎨⎧ 道旁过者.问行人:……的人陈胜者.,阳城人也:表判断言之,貌若甚戚者.:……的样子3.词类活用(1)或从十五北.防河:在北方,名词作状语 (2)未休.关西卒:使……休,动词的使动用法 (3)今上.岳阳楼:登上,名词用作动词 (4)星垂平野阔.:变阔,形容词用作动词1.《兵车行》中展现出哪些触目惊心的画面?我们似乎可以听到哪些扣人心弦的诉说?这样写有怎样的效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看到的画面有咸阳桥头悲惨送别图、田亩荒芜健妇犁耕图、青海头上苍苍白骨图。
人教版高中语文杜甫全部诗

人教版高中语文杜甫全部诗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杜甫的诗有:1. 原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 赏析- 意境雄浑壮阔:首联描绘了一幅疾风呼啸、高猿哀啼、水清沙白、鸟儿盘旋的画面,动静结合。
颔联中“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从空间和时间的维度营造出雄浑壮阔又萧瑟凄凉的意境。
- 情感深沉悲苦:诗人万里漂泊,年老多病,独自登高。
颈联中“万里”“百年”从空间和时间上把诗人的悲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尾联中“艰难苦恨”包含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悲叹,也有对国家动荡不安的忧虑。
1. 原文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2. 赏析- 情景交融:首联以“玉露凋伤”点明时节,“枫树林”“气萧森”描绘出夔州秋景的萧瑟阴森。
颔联中江间的波浪汹涌与塞上的风云阴沉相呼应,既写自然景象,又暗示国家局势动荡不安。
- 思乡之情浓郁:颈联“丛菊两开”表明诗人已经在外漂泊两年,“孤舟一系故园心”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尾联通过“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的秋景描写,进一步烘托出诗人浓郁的思乡和忧国之情。
1. 原文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2. 赏析- 借古讽今与同情昭君:首联描绘出昭君故乡的壮丽景色。
颔联“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写出昭君远嫁匈奴,身死异域的悲惨命运。
颈联批判汉元帝只凭画图识别昭君美貌的昏庸,也表达了对昭君的同情。
尾联中“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借琵琶曲传达出昭君的怨恨之情,诗人也借昭君的遭遇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
1. 原文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以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在有限的时间里必须获得最佳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投个人简历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些问题才行,就是搞清楚个人简历的去向,将个人简历 里才称得上值得,而投向哪里是不值得的。 将个人简历投向以下几个地方是值得的,第一,招聘网站乃是求职者和企业互动的主要场地,所以在这里投简历乃是效率最高的方式,为此将简历投向此处当然是非常值得的;第二,将简历投向 是挺有意义的,因为招聘会提供的机会是明确的而且能够让求职者跟企业现场进行互动;第三,将简历或者简历信息投向流行的圈子比如微信、博客圈子等,因为一些企业也会在这里寻找求职者 相对于招聘网站来说这类圈子的作用要小得多,所以通过网络投递简历还是着重于招聘网站,毕竟在这里为求职者提供的机会是庞大的当然要使用这个最常用的方式。 将个人简历投向哪几个地方是不值得的?第一,将简历发布到qq群或者其它类似qq群的地方,那么你会面对骗子的滋扰因为他们知道你急着找工作,而且群里骗子本来就多,对你来说怎么辨别其 是不是真的?为此不要将简历或简历信息公布在群里,更不能让自己的基本资料比如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等信息暴露在此类地方;第二,不要将简历发布到论坛等地方,因为这类地方也是龙蛇 为企业为什么要来这种地方找简历?招聘网站上有那么多的简历可看所以你把简历投向此处是没必要的。 https:///riji/junxun/ 军训日记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