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四首
杜甫的古诗大全

杜甫的古诗大全与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与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的古诗大全,希望大家喜欢!杜甫的古诗大全(一)前出塞九首·其六唐代:杜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兵车行唐代:杜甫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耶娘一作:“爷”)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梦李白二首·其二唐代:杜甫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杜甫的古诗大全(二)赠卫八处士唐代:杜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狂夫唐代:杜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篠通:筱)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杜甫的古诗大全(三)羌村三首·其三唐代:杜甫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一览众山小

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一览众山小摘要:一、前言介绍杜甫及其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二、十首著名诗歌概述1.《登高》2.《春望》3.《望岳》4.《赠卫八处士》5.《佳人》6.《月夜忆舍弟》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8.《夜泊牛渚怀古》9.《登岳阳楼》10.《蜀相》三、总结对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进行总结正文: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他的诗歌广泛涉猎,既有咏史抒怀,又有山水田园,以关心国家民生为主题,展现出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简要介绍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以期让读者对这位文学巨匠有更深入的了解。
1.《登高》此诗通过描绘秋日登高的壮观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展示了诗人超凡的想象力。
2.《春望》《春望》以春天的长安为背景,描绘了战乱年代春天的景象。
诗人借景抒怀,表达了忧国忧民的心情。
3.《望岳》这首诗以泰山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成为千古名句。
4.《赠卫八处士》这首诗是杜甫写给好友卫八处士的赠别诗,以描绘边塞风光来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5.《佳人》此诗通过描绘一位佳人的生活境遇,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
诗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令人感慨良多。
6.《月夜忆舍弟》这首诗是杜甫怀念已故弟弟的佳作,以月夜为背景,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展现了兄弟间深厚的感情。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贫困生活中的茅屋,表达了诗人身处困境仍忧国忧民的情怀。
8.《夜泊牛渚怀古》此诗以牛渚为背景,通过描绘夜晚的江景,表达了诗人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9.《登岳阳楼》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岳阳楼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江水、山色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10.《蜀相》这首诗以蜀汉丞相诸葛亮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杜甫诗四首

1、春望
杜甫〔唐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登高
杜甫〔唐代〕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春夜喜雨
杜甫〔唐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望岳
杜甫〔唐代〕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的诗100首全集

杜甫的诗100首全集绝句唐代: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江畔独步寻花唐代: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南逢李龟年唐代: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八阵图唐代: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绝句二首唐代: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绝句漫兴九首·其二唐代:杜甫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望岳唐代: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客至唐代: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月夜忆舍弟唐代: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初月唐代:杜甫光细弦岂上,影斜轮未安。
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
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
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
月圆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登高唐代: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九日蓝田崔氏庄唐代:杜甫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杜甫的代表作品和创作背景

杜甫的代表作品和创作背景
杜甫的代表作品有《登鹳雀楼》、《江畔独步寻花》、《蜀道难》、《茅山道中》、《赤壁赋》、《江南春》、《金陵怀古》等。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抒发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反映了他对社会变革的渴望和对祖国繁荣昌盛的憧憬。
他创作的大部分诗歌都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他对社会变革的渴望,以及对祖国繁荣昌盛的憧憬。
杜甫的创作背景,即唐代的社会现实,正是他的创作的源泉和动力。
他的诗歌反映了唐代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官员贪污、贫富悬殊等社会现实,以及他对社会变革的渴望和对祖国繁荣昌盛的憧憬。
杜甫最出名十首诗词

杜甫最出名十首诗词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被称为“诗圣”。
他的诗歌深刻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
在众多的诗作中,杜甫最出名的十首诗词,具有代表性和艺术价值,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一、《登高》《登高》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诗人登高远望,感慨人生短暂,世事变幻无常的主题。
诗中充满了慷慨悲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二、《春望》《春望》是杜甫的名篇之一,描述了春天的景象和人们的生活情况,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中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给人以希望和动力。
三、《三吏》《三吏》是杜甫的另一首名篇,描写了三位廉政清正的官员,通过对他们的事迹的讲述,表达了杜甫对正直、公正、廉洁的向往和崇敬。
这首诗词反映了唐代社会政治上的黑暗和腐败,也表现了杜甫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
四、《兵车行》《兵车行》是杜甫的又一首名篇,描写了唐朝边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感和对人民的同情。
这首诗词语言精练、形象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五、《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的自传体诗歌,描写了诗人贫困潦倒、孤苦无依的生活状况,表达了他对命运的不屈和对自由的向往。
这首诗词充满了激情和力量,给人以启示和鼓舞。
六、《登岳阳楼》《登岳阳楼》是杜甫的又一首代表作,描写了诗人登高远望,感叹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变幻。
这首诗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七、《前出塞》《前出塞》是杜甫的又一首战争诗歌,描写了唐朝边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感和对人民的同情。
这首诗词语言朴实、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的又一首战争诗歌,描写了唐朝战争的惨烈和人民的疾苦,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感和对人民的同情。
这首诗词情感深刻、语言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九、《春夜喜雨》《春夜喜雨》是杜甫的又一首描写自然景象的诗歌,描绘了春夜的雨声和人们的欢乐。
杜甫最著名20首诗绝句

杜甫最著名20首诗绝句1. 《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3. 《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4. 《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5. 《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6. 《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7. 《绝句二首·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8.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9.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0. 《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1. 《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12.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3. 《绝句四首·其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4. 《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高一语文杜甫诗四首

岸上的细草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瑟瑟的声响。江上只
有一只孤舟,依岸而宿。诗人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 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 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水中,随 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名声难道应因为文章而显著吗? 做官应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我”在这世间漂泊,恰似 那在广阔天地飞翔的一只沙鸥罢了。
在政治上屡屡受挫的同时,他的经济条件也日益恶化。由于父亲 病故,断绝了经济来源,他只好“卖药都市,寄食友朋”。天宝 十四年小儿甚至饿死。
由于政治失意和生活穷困,杜甫对黑暗的现实认识 一天天加深,他的思想感情一天天地接近人民,诗风也 跟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的视野从个人转向了全社会: 他看到最高统治集团的“开边”政策给人民带来了深重 的灾难,写下了《兵车行》和《前出塞》;他看到了唐 玄宗和杨氏姐妹的荒淫无度的生活,写下了《丽人行》。 而在天宝十四载(755)岁末(安史之乱前夕)写成的传世名 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以“朱门酒肉臭,路 有冻死骨”揭露了贫富的悬殊。这些光芒四射的诗篇标 志着诗人创作上一个全新时期的到来——他已走上了现 实主义的广阔道路。
《春望》 “三吏”、“三别”
——漂泊西南时期(759-770)49岁以后 成都浣花溪建草堂,过了一段安定时光,严武给予他很大
帮助,后友人去世,漂泊不定的生活和疾病折磨着他,晚年过 得凄惨悲凉。770年冬,死在长沙至岳阳的一条破船上,享年59 岁。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长安十年生活概况
杜甫诗四首
吞纳山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穷而愈坚,悲而能壮。
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 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植 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
———— 别林斯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尾联说,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 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 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 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 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 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 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前者写 宜于表达诗人所要抒发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 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写情,而是在写情中藏有景 物。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 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
杜甫
杜甫草堂全景
杜甫草堂博物馆
蜀相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诗的主旨
•
这是一首咏史。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 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 感慨。 诗的前半首写祠堂的景色。首联自问自答,写祠堂的所 在。颔联“草自春色”、“鸟空好音”,写祠堂的荒凉,字里 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后半首写丞相的为人。颈联写他雄 才大略(“天下计”)忠心报国(“老臣心”)。末联叹惜他 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 •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颈联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 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 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 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 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 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 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 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 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 寂的根本原因。
赏析
•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时令到了寒冬,天就越来越短;我浪迹天涯, 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首联用流水对起题,点明 时间、环境。“岁暮”,指冬季。“阴阳”,指 日月。短景,冬天日短夜长,所以说“短景”, 而此处深意是说光阴苦短。“催”这一动词,逼 真地写出衰年岁暮,久客不归,使人觉得光阴荏 苒,岁月相催。“天涯”,这里指夔州,又有沦 落天涯之意。“霁”。霜雪停止、消散。“寒宵” 寒冬之夜。当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天涯沦落 的诗人对此凄凉寒怆之景,不由感慨万千。这一 联写实景,而寓深情,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沉痛的 笔调。
《阁夜》小结:寓情于景,虚实结合
•
此诗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前四句写阁夜景象, 后四句写阁夜情事。《批点唐诗正声》分析说:“全首 悲壮慷慨,无不适意。中二联皆将明之景,首联雄浑动 荡,卓冠千古。次联哀乐皆眼前景,人亦难道。结以忠 逆同归自慰,然音节犹婉曲。”
全诗激越悲凉,气象雄阔,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 重要侧面抒写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 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 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 慨。 明代胡应麟《诗薮·内编》称赞此诗“气象雄盖宇 宙,法律细入毫芒”,并说它是“老杜七言律全篇可法 者”,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杜诗解》称赞此诗 “笔势又沉郁,又精悍,反复吟之,使人增长意气百 倍”。
• • • •
•
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孔明的壮志未酬 ; 借古抒怀,抒发报国无门的,壮志难酬的情怀; 借古讽今,表达对唐王朝昏庸无能的愤懑,渴望像诸葛 亮那样的贤才出来济世——这正是杜甫理想所在。手法•• Nhomakorabea • • •
本诗用了多种手法,是选出其中一种并 结合内容分析。 1.首联:设问。 2.颔联:动静结合、丹青手法运用。 3.颈联和尾联:用典。 4.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用:讨论,答案切题即可。)
炼字
• 有人说本诗颔联“自”、“空”两个虚字是 此联之眼,别有意味,请结合全诗的内容回答。 • “自”、“空”两个虚字是此联之眼,其作 用有二: • 一是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 逝,遗迹荒落;二是惋惜连与英灵作伴的草木禽 鸟不解人事代谢,不会凭吊那位伟大的古人。 “白春色”“空好音”的叹息,流露出对诸葛亮 的深沉悲痛。以此景中含情的描写,过渡到后半 篇作者自己站出来对诸葛亮进行评论与哀悼,便 显得前后紧密呼应,感情十分真挚强烈。
以诸葛之伟才,得先主托孤之重,后主言听计从,本 可以一统河山,建千秋伟业。无奈天不从人愿,诸葛亮正 当盛年之时,即在五丈原病逝军中,苦心经营的兴复大业 也付之东流。确实让人痛惜不已。但杜甫此刻的泪满襟, 却又多了一层含义:大唐多难,贤相何在?纵有贤相,圣 主何在?这泪水背后,千言万语,能向谁诉?
总结
•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颈联推开一层,写对诸葛武侯评价,这是“转”。一 般认为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 才智和抱负。(见人教版《教师用书》)。但笔者认为, 杜甫的意思是:必先有君王的“三顾频烦”,后才能有老 臣的“两朝开济”。这种观点的背后,流露出一丝委屈和 对肃宗的失望。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尾联收束全诗,写对诸葛武侯的悼念,这是“合”。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 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最终归于黄土;人事变迁, 音书断绝,使人感到寂寞无聊,但又算得了什么? “漫”,任随。“卧龙”,指诸葛亮。“跃马”,指 公孙述。公孙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这 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诸 葛亮和公孙述都曾在夔州活动。尾联看似自宽自慰, 实则有着诗人深入的思考,正如卢世?所说:“意中 言外,怆然有无穷之思”。诗人并不只是一般地描写 他早已写过多次的战乱,而是将眼前的动荡放到更深 广的历史背景中去思考。古往今来,不论贤愚忠逆, 最终都不免归卧黄土;战争无论延续多久,终会结束; 生命无论受到多少摧残,总会延续。就像诗中所说, 虽然有“野哭”,但也闻“夷歌”。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久地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全诗赏析
•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首联写专程寻访武侯祠,这是“起”。开篇一问一答, 一个“寻”字,迫不及待之情毕现。而“柏森森”三字, 一言祠堂清冷寂寞,一言诸葛亮没世已久。五百多年过去 了,诸葛武侯已经托体山阿,到哪里去找这能安邦定国的 奇才大贤呢?与其说是寻“祠堂”,不如说是寻贤相。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颔联直承上文,写祠堂内的春色,这是“承”。杜甫 参谒武侯祠,一不写殿宇,二不写塑像,却写什么碧草和 黄鹂,虽然一植物一动物,一碧一黄,一静一动,一视觉 一听觉,对仗极是工稳。 “草自春色”、“鸟空好音”, 写祠堂的荒凉,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 •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颔联: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 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 人所称道。 • 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 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 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 《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很明显,这 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 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 信服。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 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 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 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诗经。小 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 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多么动 人!
• 《蜀相》是杜甫在成都游武侯祠之后写的,写作时间 大约是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短短的八句当中,有叙 事,有写景,有议论,有抒情,笔墨淋漓,感情深挚,充 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 这是一首咏史。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 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 困时艰的感慨。 诗的前半首写祠堂的景色。首联自问自答,写祠堂的 所在。颔联“草自春色”、“鸟空好音”,写祠堂的荒凉, 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后半首写丞相的为人。颈 联写他雄才大略(“天下计”)忠心报国(“老臣心”)。 末联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 未竟者的共鸣。
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赏析
• • • • • • 背景:公元七六五年,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 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这首五言律诗大概是他舟 经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诗的后半是“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 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 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 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 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 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象江岸细草一样渺小,象江中 孤舟一般寂寞。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五更时分传来的鼓角声,起伏悲壮;三峡倒映着银 河星辰,随着江波动摇。颔联上承“寒宵”,写夜中所 闻所见。“鼓角”,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 声、号角。当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数年,但各地时有战 事。古时将一夜分为五更,“五更”即接近天明了。此 时,愁人不寐,那鼓角之声更显得悲壮感人。这从侧面 烘托出兵革未息、时局动荡、战争频仍的气氛。天上星 河虽然壮观无比,但映照于峡江时,因湍急的江流,而 呈现出破碎、摇曳不定的景象,这似乎与诗人风雨飘摇 的人生、时局的纷乱有些相似。这两句气势苍凉,音调 雄浑铿锵,辞采清丽壮阔,于《东坡志林》所言“伟丽” 之外,还蕴含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正如刘辰翁所云: “第三四句对看,自是无穷俯仰之悲”。
杜甫诗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