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物料衡算公式

合集下载

物料平衡计算公式

物料平衡计算公式

物料平衡计算公式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物料平衡计算公式:每片主药含量理论片重=测得颗粒主药百分含量1.原辅料粉碎、过筛的物料平衡物料平衡范围: %~100 %物料平衡= %100⨯+ac b a-粉筛前重量(kg) b-粉筛后重量(kg) c-不可利用物料量(kg)2.制粒工序的物料平衡物料平衡范围: %~ %制粒工序的物料平衡=a d cb ++×100% 制粒工序的收率=ab ×100% a-制粒前所有原辅料总重(kg) b-干颗粒总重(kg)c-尾料总重(kg) d-取样量(kg)3.压片工序的物料平衡范围: %~ %压片工序的物料平衡=ad c b ++×100% 压片工序的收率=ab ×100%a-接收颗粒重量(kg) b-片子重量(kg)c-取样重量(kg) d-尾料重量(kg)4.包衣工序的物料平衡包衣工序的物料平衡范围: %~ %包衣工序的物料平衡 = b a ed c +++包衣工序的收率 = b a c+a-素片重量(kg) b-包衣剂重量(kg) c-糖衣片重量(kg) d-尾料重量(kg) e-取样量(kg)5.内包装工序物料平衡内包装工序物料平衡范围: %~ %包材物料平衡=%100⨯++++A a dc b Ba- PTP 领用量(kg) b- PTP 剩余量(kg) A- PVC领用量(kg) B- PVC 剩余量(kg) c-使用量(kg) d-废料量(kg)片剂物料平衡=%100⨯++a dc ba :领用量(Kg)b :产出量(Kg)c :取样量(Kg)d :废料量(Kg)6.外包装工序的物料平衡包装材料的物料平衡范围:100%包装材料物料平衡=%100⨯+++ea d cb e-上批结存 a-领用量 b-使用量 c-剩余量 d-残损量7.生产成品率成品率范围:90%~102%片剂收率= %100⨯++a dc ba-计划产量 b-入库量 c-留样量 d-取样量 1.粉碎过筛和称配岗位物料平衡检查:配料量╳100% 粉碎过筛后原辅料总重(物料平衡范围应控制在~%)2.制粒干燥、整粒总混岗位物料平衡检查:总混后重量+不良品╳100%干颗粒净重+润滑剂+崩解剂(物料平衡范围应控制在~%)3.充填抛光岗位物料平衡检查:胶囊总重+细粉+不良品+废胶囊壳重量╳100%颗粒总重+胶囊壳重量(物料平衡范围应控制在~%)4.铝塑内包岗位物料平衡检查:(成品板总重/平均每板重量+不良品)×规格(粒/板)╳100%胶囊领用量/平均胶囊重(物料平衡范围应控制在~%)5.总物料平衡检查:成品产量╳100%理论产量(物料平衡范围应控制在97~100%)。

物料平衡计算公式

物料平衡计算公式

物料平衡计算公式概述物料平衡计算是在化工、环境工程和其他相关领域中常见的计算方法,用于确定系统中各种物料的质量或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物料平衡计算,我们可以准确地了解在系统中物料的流动情况,帮助进行工艺设计和优化。

物料平衡计算的基本原理物料平衡计算基于质量守恒原理,即在封闭系统中,物质总质量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建立各种物料在系统中进出的质量平衡方程,从而推导出物料的平衡计算公式。

物料平衡计算公式的推导假设一个封闭系统中有多种不同物料A、B、C…在进出系统,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可以建立如下物料平衡计算公式:输入物料总量 = 输出物料总量 + 物料累积量根据上述公式,我们可以推导出各种复杂系统中的物料平衡计算公式。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假设系统中有物料A和物料B,A进入系统的量为Fa,B进入系统的量为Fb,A和B的累积量分别为m_A和m_B,系统内A和B的反应生成物的量为Fc,出系统的物料总量为Fout。

根据质量守恒原理,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物料平衡计算公式:Fa + Fb = Fout + Fc物料平衡计算的应用物料平衡计算在化工工艺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在系统中各种物料的流动情况,帮助设定更加合理的操作条件。

通过物料平衡计算,可以优化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

此外,物料平衡计算还在环境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用于计算污水处理系统中不同污染物的处理效果,帮助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论物料平衡计算是化工、环境工程等领域中的重要计算方法,通过建立质量守恒原理的物料平衡计算公式,可以准确地描述物料在系统中的流动情况。

合理应用物料平衡计算,有助于工程师优化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保护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物料衡算公式

物料衡算公式

物料衡算公式:1吨煤炭燃烧时产生的SO2量=1600×S千克;S含硫率,一般0.6-1.5%。

若燃煤的含硫率为1%,则烧1吨煤排放16公斤SO2 。

1吨燃油燃烧时产生的SO2量=2000×S千克;S含硫率,一般重油1.5-3%,柴油0.5-0.8%。

若含硫率为2%,燃烧1吨油排放40公斤SO2 。

¬排污系数:燃烧一吨煤,排放0.9-1.2万标立方米燃烧废气,电厂可取小值,其他小厂可取大值。

燃烧一吨油,排放1.2-1.6万标立方米废气,柴油取小值,重油取大值。

【城镇排水折算系数】 0.7~0.9,即用水量的70-90%。

【生活污水排放系数】采用本地区的实测系数。

【生活污水中COD产生系数】60g/人.日。

也可用本地区的实测系数。

【生活污水中氨氮产生系数】7g/人.日。

也可用本地区的实测系数。

使用系数进行计算时,人口数一般指城镇人口数;在外来较多的地区,可用常住人口数或加上外来人口数。

【生活及其他烟尘排放量】按燃用民用型煤和原煤分别采用不同的系数计算:民用型煤:每吨型煤排放1~2公斤烟尘原煤:每吨原煤排放8~10公斤烟尘一、工业废气排放总量计算1.实测法当废气排放量有实测值时,采用下式计算:Q年= Q时× B年/B时/10000式中:Q年——全年废气排放量,万标m3/y;Q时——废气小时排放量,标m3/h;B年——全年燃料耗量(或熟料产量),kg/y;B时——在正常工况下每小时的燃料耗量(或熟料产量),kg/h。

2.系数推算法1)锅炉燃烧废气排放量的计算①理论空气需要量(V0)的计算a. 对于固体燃料,当燃料应用基挥发分Vy>15%(烟煤),计算公式为:V0=0.251 ×QL/1000+0.278[m3(标)/kg]当Vy<15%(贫煤或无烟煤),V0=QL/4140+0.606[m3(标)/kg]当QL<12546kJ/kg(劣质煤), V0=QL//4140+0.455[m3(标)/kg)b. 对于液体燃料,计算公式为:V0=0.203 ×QL/1000+2[m3(标)/kg]c. 对于气体燃料,QL<10455 kJ/(标)m3时,计算公式为:V0= 0.209 × QL/1000[m3/ m3]当QL>14637 kJ/(标)m3时,V0=0.260 × QL/1000-0.25[m3/ m3]式中:V0—燃料燃烧所需理论空气量,m3(标)/kg或m3/m3;QL—燃料应用基低位发热值,kJ/kg或kJ/(标)m3。

物料衡算公式

物料衡算公式

物料衡算公式:1吨煤炭燃烧时产生的SO2量=1600×S千克;S含硫率,一般0.6-1.5%。

若燃煤的含硫率为1%,则烧1吨煤排放16公斤SO2 。

1吨燃油燃烧时产生的SO2量=2000×S千克;S含硫率,一般重油1.5-3%,柴油0.5-0.8%。

若含硫率为2%,燃烧1吨油排放40公斤SO2 。

排污系数:燃烧一吨煤,排放0.9-1.2万标立方米燃烧废气,电厂可取小值,其他小厂可取大值。

燃烧一吨油,排放1.2-1.6万标立方米废气,柴油取小值,重油取大值。

【城镇排水折算系数】0.7~0.9,即用水量的70-90%。

【生活污水排放系数】采用本地区的实测系数。

【生活污水中COD产生系数】60g/人.日。

也可用本地区的实测系数。

【生活污水中氨氮产生系数】7g/人.日。

也可用本地区的实测系数。

使用系数进行计算时,人口数一般指城镇人口数;在外来较多的地区,可用常住人口数或加上外来人口数。

【生活及其他烟尘排放量】按燃用民用型煤和原煤分别采用不同的系数计算:民用型煤:每吨型煤排放1~2公斤烟尘原煤:每吨原煤排放8~10公斤烟尘一、工业废气排放总量计算1.实测法当废气排放量有实测值时,采用下式计算:Q年= Q时× B年/B时/10000式中:Q年——全年废气排放量,万标m3/y;Q时——废气小时排放量,标m3/h;B年——全年燃料耗量(或熟料产量),kg/y;B时——在正常工况下每小时的燃料耗量(或熟料产量),kg/h。

2.系数推算法1)锅炉燃烧废气排放量的计算①理论空气需要量(V0)的计算 a. 对于固体燃料,当燃料应用基挥发分Vy>15%(烟煤),计算公式为:V0=0.251 ×QL/1000+0.278[m3(标)/kg]当Vy<15%(贫煤或无烟煤),V0=QL/4140+0.606[m3(标)/kg]当QL<12546kJ/kg(劣质煤),V0=QL//4140+0.455[m3(标)/kg)b. 对于液体燃料,计算公式为:V0=0.203 ×QL/1000+2[m3(标)/kg]c. 对于气体燃料,QL<10455 kJ/(标)m3时,计算公式为:V0= 0.209 × QL/1000[m3/ m3]当QL>14637 kJ/(标)m3时,V0=0.260 × QL/1000-0.25[m3/ m3]式中:V0—燃料燃烧所需理论空气量,m3(标)/kg或m3/m3;QL—燃料应用基低位发热值,kJ/kg或kJ/(标)m3。

物料平衡计算公式:

物料平衡计算公式:

物料平衡计算公式:每片主药含量理论片重=测得颗粒主药百分含量1.原辅料粉碎、过筛的物料平衡物料平衡范围:97.0 %~100 %物料平衡= %100⨯+ac b a-粉筛前重量(kg) b-粉筛后重量(kg) c-不可利用物料量(kg)2.制粒工序的物料平衡物料平衡范围:98.0 %~104.0 %制粒工序的物料平衡=a d cb ++×100% 制粒工序的收率=ab ×100% a-制粒前所有原辅料总重(kg) b-干颗粒总重(kg)c-尾料总重(kg) d-取样量(kg)3.压片工序的物料平衡范围:97.0 %~100.0 %压片工序的物料平衡=a d cb ++×100% 压片工序的收率=ab ×100% a-接收颗粒重量(kg) b-片子重量(kg)c-取样重量(kg) d-尾料重量(kg)4.包衣工序的物料平衡包衣工序的物料平衡范围:98.0 %~100.0 %包衣工序的物料平衡 =ba e d c +++ 包衣工序的收率 =b ac +a-素片重量(kg) b-包衣剂重量(kg) c-糖衣片重量(kg) d-尾料重量(kg) e-取样量(kg)5.内包装工序物料平衡内包装工序物料平衡范围:99.5 %~100.0 %包材物料平衡=%100⨯++++Aa d cb B a- PTP 领用量(kg) b- PTP 剩余量(kg) A- PVC 领用量(kg) B- PVC 剩余量(kg) c-使用量(kg) d-废料量(kg)片剂物料平衡=%100⨯++ad c b a :领用量(Kg) b :产出量(Kg)c :取样量(Kg)d :废料量(Kg)6.外包装工序的物料平衡包装材料的物料平衡范围:100%包装材料物料平衡=%100⨯+++ea d cb e-上批结存 a-领用量 b-使用量 c-剩余量 d-残损量7.生产成品率成品率范围:90%~102%片剂收率= %100⨯++ad c b a-计划产量 b-入库量 c-留样量 d-取样量1.粉碎过筛和称配岗位物料平衡检查:配料量╳100%粉碎过筛后原辅料总重(物料平衡范围应控制在99.8~100.2%)2.制粒干燥、整粒总混岗位物料平衡检查:总混后重量+不良品╳100%干颗粒净重+润滑剂+崩解剂(物料平衡范围应控制在99.0~100.0%)3.充填抛光岗位物料平衡检查:胶囊总重+细粉+不良品+废胶囊壳重量╳100%颗粒总重+胶囊壳重量(物料平衡范围应控制在96.0~101.0%)4.铝塑内包岗位物料平衡检查:(成品板总重/平均每板重量+不良品)×规格(粒/板)╳100%胶囊领用量/平均胶囊重(物料平衡范围应控制在98.0~101.0%)5.总物料平衡检查:成品产量╳100%理论产量(物料平衡范围应控制在97~100%)。

(完整版)物料平衡计算公式:

(完整版)物料平衡计算公式:

物料平衡计算公式:
每片主药含量
理论片重=
测得颗粒主药百分含量
1.原辅料粉碎、过筛的物料平衡
物料平衡范围:97.0%~100% +c b
c-取样重量(kg)d-尾料重量(kg)
4.包衣工序的物料平衡
包衣工序的物料平衡范围:98.0%~100.0%
包衣工序的物料平衡=b
a e d c +++ 包衣工序的收率=b
a c + a-素片重量(kg)b-包衣剂重量(kg)c-糖衣片重量(kg)d-尾料重量(kg)e-取样量(kg)
5.内包装工序物料平衡
内包装工序物料平衡范围:99.5%~100.0%
包材物料平衡=%100⨯++++A
a d c
b B a-PTP 领用量(kg)b-PTP 剩余量(kg)A-PVC 领用量(kg)
B-PVC 剩余量(kg)c-使用量(kg)d-废料量(kg)
片剂物料平衡=%100⨯++d c b
粉碎过筛后原辅料总重
(物料平衡范围应控制在99.8~100.2%)
2.制粒干燥、整粒总混岗位物料平衡检查:
总混后重量+不良品
╳100%
干颗粒净重+润滑剂+崩解剂
(物料平衡范围应控制在99.0~100.0%)
3.充填抛光岗位物料平衡检查:
胶囊总重+细粉+不良品+废胶囊壳重量
╳100%
颗粒总重+胶囊壳重量
(物料平衡范围应控制在96.0~101.0%)
4.铝塑内包岗位物料平衡检查:
(成品板总重/平均每板重量+不良品)×规格(粒/板)
╳100%。

化工中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公式

化工中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公式

化工中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公式一、物料衡算公式1.物料总量计算公式物料总量计算公式可以根据物质的密度(ρ)和体积(V)来计算。

公式如下:物料总量=密度×体积2.物料质量计算公式物料质量计算公式可以根据物质的密度(ρ)、体积(V)和物质的质量(m)之间的关系得出。

公式如下:质量=密度×体积3.物料浓度计算公式物料浓度计算公式可以根据溶质的质量(m)和溶液的体积(V)来计算。

公式如下:浓度=质量/体积4.溶液的重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溶液的重量可以根据溶液的密度(ρ)和溶液的体积(V)相乘得到。

公式如下:重量=密度×体积1.热量传递计算公式热量传递计算公式可以用于计算传热功率(Q)和传热面积(A)之间的关系。

公式如下:Q=h×A×ΔT其中,h为传热系数,ΔT为温差。

2.物料的热量计算公式物料的热量计算公式可以根据物料的质量(m)、比热容(Cp)和温度变化(ΔT)来计算。

公式如下:热量=质量×比热容×温度变化3.水的蒸发热计算公式水的蒸发热计算公式可以根据水的质量(m)和蒸发热(ΔHvap)来计算。

热量=质量×蒸发热三、补充说明1. 密度(ρ)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常用的单位有千克/立方米(kg/m^3)或克/立方厘米(g/cm^3)。

2. 比热容(Cp)是物质单位质量的热容量,表示单位质量物质温度升高1℃所需的热量,常用的单位是千焦/千克·℃(kJ/kg·°C)或焦/克·℃(J/g·°C)。

3.传热系数(h)是衡量热传导性能的参数,表示单位面积上的热量流入或流出的速率,常用的单位是瓦特/平方米·℃(W/m^2·°C)。

4.温度变化(ΔT)是物质的温度差,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或开尔文(K)。

5. 蒸发热(ΔHvap)是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所需的热量,常用的单位是焦耳/克(J/g)或千焦/千克(kJ/kg)。

物料衡算计算公式

物料衡算计算公式

物料衡算计算公式物料衡算是指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和生产工艺流程,计算出生产所需的物料数量和成本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避免物料的浪费和成本的过度支出。

物料衡算的计算公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总物料需求量计算公式总物料需求量=产品数量×单位产品所需物料数量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生产特定数量产品所需的物料数量。

其中,产品数量是指计划生产的产品数量,单位产品所需物料数量是指生产一个产品所需的各种物料的用量。

2.物料补给计算公式物料补给=总物料需求量-物料库存量物料补给是指为满足生产需求而需要从供应商处采购的物料数量。

物料库存量是指当前仓库中已有的物料数量。

3.物料成本计算公式物料成本=物料单价×物料补给量物料成本是指为满足生产需求而采购物料所需支付的费用。

物料单价是指单个物料单位的价格,物料补给量是指需要从供应商处采购的物料数量。

4.物料利用率计算公式物料利用率=(总物料需求量-物料浪费量)/总物料需求量物料利用率是指生产过程中物料的有效利用程度。

物料浪费量是指因为工艺操作不当、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物料的损失量。

5.物料损耗计算公式物料损耗=总物料需求量-实际使用量物料损耗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的物料的损失量。

实际使用量是指实际上被用于生产的物料数量。

6.物料价格调整计算公式调整后物料价格=原物料价格×调整系数物料价格调整是指根据市场行情或其他因素调整物料价格的过程。

调整系数是一个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数值,用于对原物料价格进行调整。

总之,物料衡算的计算公式主要包括总物料需求量计算、物料补给计算、物料成本计算、物料利用率计算、物料损耗计算和物料价格调整计算等。

通过合理地运用这些公式,可以对物料需求和成本进行科学的计算和控制,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料衡算
∑G投入=∑G产品+∑G流失
∑G投入——投入系统的物料总量
∑G产品——产出产品总量
∑G流失——物料流失总量
当投入的物料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时,可按下式定额法公式进行衡算:∑G排放=∑G投入-∑G回收-∑G处理-∑G转化-∑G产品
∑G投入——投入物料中的某污染物总量
∑G产品——投入产品结构中的某污染物总量
∑G回收——投入回收产品中的某污染物总量
∑G处理——经净化处理掉的某污染物总量
∑G转化——生产过程中被分解、转化的某污染物总量
∑G排放__某污染物的排放量
SO2料衡算计算公式:
G SO2排放量=2*80%*S*B(1-Y)
80%--为可燃硫占全硫分百分比
S—燃料煤中的全硫分
B—消耗的燃煤量(单位千克)
Y—治理设施脱硫率
燃煤生成NOx量(经验公式)
G NOx排放量=1.63B(Nb+0.000938)
B—消耗的燃煤量(单位千克)
N—燃料中含氮量(%)
b—燃料中氮的转化率(%)
烟尘排放量
烟尘排放量=100*KBA/0.25(1-Y)
K—不同燃烧方式的烟尘产污系数(1kg/t煤)B—耗煤量(吨)
A—煤炭灰分(%)
Y—除尘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