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叙述艺术技巧》课件

合集下载

《小说叙述艺术》课件

《小说叙述艺术》课件
1、第一人称:增强小说的真实性和亲切感,拉近作 品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便于作心理描写。 但在叙述上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所想。
2、第二人称:直接对话,真切自然;直面对象,便 于抒情;若对象为物,则使物具有拟人化作用。
3、第三人称:以旁观者身份来讲述故事,显得客观 冷静;不受时空限制,叙述相对自由。
(小说叙述艺术)
叙述节奏:快慢;详略;张弛
叙述频率: 重复甚至多次
情节结构安排的技巧:(常规、特殊)见讲解
特殊的表现手法:见讲解
描写艺术
人物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对比、抑扬 、衬托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 境描写 场景描写:公共场景描写、私人场 景描写
语言艺术
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小说中人物对话、独白 等

是写人记事文章最主要
的表达方式,作者通过叙述来展开情
节,交代人物活动和事件经过。回答
“是什么”的问题,指向的是内容。
• 叙述技巧,在叙述过程中运用的所 有技巧。回答“怎么样”叙述的问题, 指向的是形式。
• 三、小说的叙述技巧
(一)谁来讲这个故事?
叙述者是谁? 叙述的视角 叙述的人称 叙述的腔调
《小说叙述艺术》课件ppt课件完美课 件优秀 课件公 开课课 件
作者的语言:1 、语言风格:幽默、辛 辣、平实、自 然、简洁明快 、 委婉含蓄、尖锐直露、 冷峻深沉……
2、地域特色、时代特色 3、语体色彩:口语、书面 语;文言文、白话文。 4、用词、句式特点 5、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 1、教学实际中的忽视: 重在讲什么? 忽视 谁来讲?怎么讲? • 2、新高考方向的要求: 学会欣赏,还要学会创作。 • 3、小说叙述技巧的变化:现代小说叙述技巧的融入与创新

小说的叙述视角课件(共49张PPT)

小说的叙述视角课件(共49张PPT)


这种“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很像
古典小说中的说书人,只要叙述者想办到
的事,没有办不到的。想听、想看、想走
进人物内心、想知道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发生的任何事,都不难办到。
这类文章往往是陈述“他“的故事,文
中以“他”为陈述的对象,如大家比较熟 悉的鲁迅的小说《药》。
但这种叙述视角的缺陷也是相当明显的。它经
(一)分析小说叙述角度常见题型:
1.简要分析文章塑造某某这个人物的作用。 2.“我”在小说中的作用有哪些? 3.小说用了第几人称,有何好处?
(二)答题技巧
1.选择不同人称的好处: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 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 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小说中某一个次要人物自始至终出现在故事中的作 用: ①是故事的见证者,穿针引线,推动情节的发展。 ②对比反衬以突出主要人物。
这共同的经验一下子就沟通了读者与人 物。作者就借此机会,让黛玉引导我们由 远及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陌生到 熟悉去了解贾府。黛玉的眼睛就成了读者 的眼睛,读者通过这双眼睛去了解贾府及 众多人等,就显得自然真切、顺理成章 了。哪个新来乍到的不是非常关注留意周 围的环境呢?假如同样的内容从作者的全 知角度去叙述,必定会惹读者生厌;而通 过了其中人物的眼睛,就让人觉得是理所 当然了。真是神奇!
2.内视角
内视角,叙述者=人物,也就是叙述者所知道的 同人物知道的一样多,叙述者只借助某个人物的 感觉和意识,从他的视觉、听觉及感受的角度去 传达一切。叙述者不能像“全知全觉”那样,提 供人物自己尚未知的东西,也不能进行这样或那 样的解说。由于叙述者进入故事和场景,一身二 任,或讲述亲历或转叙见闻,其话语的可信性、 亲切性自然超过全知视角叙事,它多为现代小说 所采用的原因也恰恰在这里。这种内视角包括主 人公视角和见证人视角两种。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赏析小说叙述艺术+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赏析小说叙述艺术+课件

3.限制视角.外视角
叙述者<人物。
特点:叙述者仅仅在人物的后面向 读者叙述人物的行为和语言,最为突出 的特点是极富戏剧性和客观演示性,有 悬念又耐人寻味。
这种叙述视角是“全知全能”视角 的根本相反,因为叙述者对其所叙述 的一切不仅不全知,反而比所有人物 知道的还要少。
亨利那家供应快餐的小饭馆的门一 开,就进来了两个人。他们挨着柜台 坐下。
历史与现实、历史与文学 真实与虚构、真实与荒诞 交叉式 叙事与写景、魔幻与现实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叙事技巧
设悬念、巧突转、后照应、 做铺垫、埋伏笔
一.叙述视角
叙述者>人物。叙述者全知全觉。
1.全知视角 (零视角)
特点:叙述者并无固定视角,像一个全知全能 的上帝,洞察一切。叙述者可以从任何角度观察 事件,描写不同时空场景,透视任何人物的内 心,对故事的发展和每个人的命运走向了如指 掌。
我意识到这是一个重要的日子:我死去的第一天。 我准备走去时觉得缺少了什么,站在飘扬的雪花里思忖片刻,想起来了,是黑纱。没有人会来悼念 我,只能自己悼念自己。 我进去时一个身穿破旧蓝色衣服戴着破旧白手套的骨瘦如柴的人迎面走来,我觉得他的脸上只有骨 头,没有皮肉。 他看着我五官转移之后的脸轻声说:“您来了。”
二.叙述人称
名称 第一 人称
作用 ①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感情; ②让读者认为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便于抒发情感和进行心理描写
第二 ①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便于直接对话和抒情,增加亲切感,增强感染力; 人称 ②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③使读者快速融入角色 第三 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 人称 ②叙述显得比较客观公正,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叙述
6.特殊叙述:动物视角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叙事技巧(视角、人称、腔调、语言风格)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叙事技巧(视角、人称、腔调、语言风格)课件


突出特点是打破小说
章和塑造人物形象。它可以打破时空界限,进行立体交叉式描写,具有较大的浓缩性 和凝聚力。概括起来可以说,唯主观、反理性是它总的特点。代表作如《追忆似水年
华》(普鲁斯特)。
荒诞派小说(写意 小说)
小说运用夸张变形,甚至是荒谬、怪诞的内容表达思想,是表现的艺术。它突破生活 常态,违逆现实逻辑,取得了艺术表现更大的自由,又称“写意小说”,典型之作如 选入教材的《变形记》(卡夫卡)。
真题链接
ZHENTILIANJIE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句子①中“你会捉摸到”的那种“历史感”,也正是“我”当年的经验和感悟。 B.句子②语义上与上段文字紧密相连,但单独成段,语气和表达的感情就更强烈。 C.句子③中的“飘”,是年轻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因脱离了父辈压制而感到飘然自在。 D.句子④表达出的不确定,与前文多处“你会”“你得”表现出的笃定形成了张力。
角度,尝试分析和评价不同作家的
创作风格。
风格特征
FENGGETEZHENG
风格类型
典型特征及示例
不以情节取胜,抒情性强,语言优美,重视民俗风情的描写,注意营造氛围,不太执
散文化小说
着于作品激烈的矛盾冲突和戏剧性,叙述上具有散文的自由性特点,有散文化的味道 。如选入教材的《百合花》《边城》等。沈从文、汪曾祺的小说就是这类小说的代表
紧不慢地走。双桨“吱呀吱呀”的,古人说是“欸乃”,也对。怎么说怎么像。
真题链接
ZHENTILIANJIE
(6)板桥就在太阳落下去的地方。你沿着大埂走,右边是漕河,它连接着巢湖和长江。 河滩如没被淹,一定有放牛的。你走过窑场就不远了。可以问问人,谁都愿意回答你,也 许还会领你走一段,把咄咄逼人的狗子赶开。走到你的腿有点酸了,那就差不多到了。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叙述艺术 课件30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叙述艺术 课件30张

【提问方式】
1、【2021新高考Ⅰ卷】(《石门阵》)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 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
2、【2019 课标全国 I】(《理水》)《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 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3、【2018·全国Ⅲ】(微纪元(节选))结合《微纪元(节选)》一文,谈谈 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
【小结1 反复对故事情节的渲染作用】以上反复手法可以归类到一起加以分析。站在讲故事的王木匠角度来讲, 他运用反复手法,用意明显,就是通过反复强调,使故事内容表述更加生动形象,更加充分具体,让听众如临其 境,达到逼真效果;同时渲染出一种紧张气氛,以达到吸引人心的讲故事效果。【小结2 反复对故事情节的延迟 作用】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王木匠讲石门阵故事时,多处故意使用反复手法,意图就是在有意延迟,既有意 渲染紧张气氛,激发听众的好奇,吊起听众的胃口,又有意迟迟不讲大家关心的故事结局,以引发听众的追问。 作为一个会讲故事的人——王木匠——这是高手!当然,王木匠是作者刻画出来的,作者才是高手!
电视剧《开端》一次又一次重复公交车上的案情。
例:【2021新高考Ⅰ卷《石门阵》】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 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4分)
【答案】①具有渲染效果,把故事描述得更充分;②具有 延宕效果,迟迟不讲下文,引发听众的好奇与追问。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 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条理清楚,便于了解事情的 来龙去脉。 (2)拓展作品容量。
例 如 :(湖北省孝感市普通高中协作体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 文末的补记是否多余?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 分)(小说《治河》)

《小说叙述艺术(技巧)》课件(共27张PPT)

《小说叙述艺术(技巧)》课件(共27张PPT)
2、增加叙述视角,扩大了叙述空间,使叙述富于变 化。
3、故事主体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 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使读者更容易带 入身份,有身临其境之感。
《小说叙述艺术(技巧)》课件(共27 张PPT)
《小说叙述艺术(技巧)》课件(共27 张PPT)
• 一天黄昏,我又去看他们,他们却搬走了,遇见一个村干 部,他和我说起了那个伙计,他说:
“我到自己的地上去走走。” 我爹走在自己的田产上,干活的佃户见了,都要 双手握住锄头恭敬地叫一声: “老爷。”
《小说叙述艺术(技巧)》课件(共27 张PPT)
《小说叙述艺术(技巧)》课件(共27 张PPT)
1、《活着》一文有两个叙事视角的并行交织,一个 是以去民间采集歌谣的艺术工作者的“我”的视 角来叙述,另一个是以主人公福贵的视角来叙述。
写的好处。 题型标志:基本上都会出现叙述特点方面的相关术语。
2、综合提问:
要考虑所有的叙述技巧,分析其效果或作用 (1)小说在谋.篇.布.局.方面很有特点,请简要说明。 (2)作品是如.何.叙.述.……故事的?请结合文本分析。 (3)本文在构.思.上别具特色,请赏析。 (4)“.我.”.在文中的作用? (5)简要分析结.尾.的表.达.效.果.?
• 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
• 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 的阅读兴趣;
• ③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使 叙事更加集中;
• ④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 哀而不伤的诗意美。(叙述故事时,抓住周围情 景的刻画,暮色渡口、摇摆渡船、轻风细雨,营 造出故事叙述的背景环境,渲染出 苍茫悲怆 的诗意,余韵悠长。)
• ①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 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 蕴更深刻;

八 小说的叙事艺术PPT课件

八  小说的叙事艺术PPT课件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因为叙述人是局内 人,熟悉人物及其活动或是直接介入某事件,所以叙 述人很容易给人一种真实感,无意中也拉近了与读者 的距离。与此同时,它往往带有比较强的主观性,从 而使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呈现较浓厚的感情色彩。
.
14
(一)第一人称叙述角度
1. 为了增加作品的真实感,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
17
(一)第一人称叙述角度
4. 小说以日记、书信等形式出现。这时的叙述人一 般采用第一人称,在具体叙述时,要兼顾日记体和书 信体的特点,叙述人应该自由灵活一些。比较著名的 如鲁迅的《狂人日记》、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等。
.
18
(二)第三人称叙述视角
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视角,由于叙述者在局外,抒写很 自由,不受限制,叙述者可以全方位地描写人物,叙述事 件,可以多角度地反映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第三人称叙 述一般比较客观冷静。 第三人称叙述视角有全知视角和限制视角之分。
.
8
(二)倒叙
3. 为了增强小说的艺术效果,使小说情节引人入胜,可 将最能引起读者兴趣的内容放在小说的开头,制造一定的 悬念。如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开头:
许多年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 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那个遥远的下午。
.
9
(三) 插叙
所谓插叙,就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一段 与人物或情节相关的内容(譬如人物的介绍、事 件的背景或原因)的一种叙述方式。
1. 为了使读者更多地了解故事情节,在叙述中心事 件的发展过程中,有关事件的背景或原因插入一 段叙述,带有追叙的性质。
2. 为了使事件叙述得更清楚,增强表现力,插入一 段叙述,对小说人物或情节做必要的注释和说明。

高中语文课件:叙述艺术

高中语文课件:叙述艺术

(3)叙述视角按叙述人在作品中的位置可分为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全知视 角一般以_第__三___人称为主,有限视角往往以_第__一__人__称___“我”的角度去叙 述事件的过程。有时还采用主视角与副视角相结合的叙事方式。《祝福》 一文,祥林嫂在鲁镇的故事,由“我”叙述,这是___主___视角;离开鲁镇 的故事,由__卫__老__婆__子__来介绍,这是副视角。
他逐渐地说得悲哀起来,终于哭了,不住地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响; 他的脚在船舱边下力地蹬着。可是,我寻不出来一句能够劝慰他的话,心头 像给什么东西塞得紧紧的。
外面风浪渐渐地大了起来,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也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可是,第二天,又是一般的微风,细雨,太阳还没有出来,他就把我叫 起了。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一点异样的表情来,好像昨夜间的事情,全都忘 记了。
抓住技巧,扣准效果,精准分析叙事特征
任务情境: 小说是一种叙事文学,探究如何讲述故事。当我们的小说复习还在传统的三要
素里打转的时候,高考已悄悄为我们开辟了小说学习、复习的新视野——小说叙 事学。小说作为叙事性文学,叙事的切入角度、视角变化、方式、技巧以及节奏 等腾挪跌宕之处甚多,理应得到我们的重视,而不仅仅是把“叙事”当作与描写、 议论、说明相并列的表达方式。小说叙事学复习与前面的任务一“分析情节结构” 有交叉重复之处,但从高考命题来看,把它拎出来单独复习十分必要。既如此, 就要好好地思考与研究小说的叙事艺术及其答题之道了。
对点题型
1.单一题型 (1)作品是用第几人称叙述故事的?这种叙述方法有什么效果? 答案 第一人称。效果:①使故事情节的叙述杂而不乱,增强了叙述的真实 性,让读者认为所描述的找渡船、乘渡船的过程是作者亲历的; ②使读者感到亲切自然,第一人称能自由地表达出作者对渡夫等普通百姓人 生遭遇的深切同情; ③给人以真实生动之感,引发读者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们不知道我吗?我可以指挥你们!我可以打枪,也可以扔
作者的语言:1 、语言风格:幽默、辛 辣、平实、自 然、简洁明快 、 委婉含蓄、尖锐直露、 冷峻深沉……
2、地域特色、时代特色 3、语体色彩:口语、书面 语;文言文、白话文。 4、用词、句式特点 5、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 1、教学实际中的忽视: 重在讲什么? 忽视 谁来讲?怎么讲? • 2、新高考方向的要求: 学会欣赏,还要学会创作。 • 3、小说叙述技巧的变化:现代小说叙述技巧的融入与创新

是写人记事文章最主要
的表达方式,作者通过叙述来展开情
节,交代人物活动和事件经过。回答
“是什么”的问题,指向的是内容。
• 叙述技巧,在叙述过程中运用的所 有技巧。回答“怎么样”叙述的问题, 指向的是形式。
《小说叙述艺术(技巧)》课件(共27 张PPT)
• 三、小说的叙述技巧
(一)谁来讲这个故事?
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 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 讲述了自己。
《小说叙述艺术(技巧)》课件(共27 张PPT)
《小说叙述艺术(技巧)》课件(共27 张PPT)
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 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
四十多年前,我爹常在这里走来走去,他穿着一 身黑颜色的绸衣,总是把双手背在身后,他出门时 常对我娘说:
而呈现出不同的腔调。)
《小说叙述艺术(技巧)》课件(共27 张PPT)
《小说叙述艺术(技巧)》课件(共27 张PPT)
附注意点:1、叙述人称及作用:
1、第一人称:增强小说的真实性和亲切感,拉近作 品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便于作心理描写。 但在叙述上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所想。
2、第二人称:直接对话,真切自然;直面对象,便 于抒情;若对象为物,则使物具有拟人化作用。
小说 是以 刻画人物 形象 为中心 ,通 过完整 的故事情节 和 环境描写 来反映 社会 生 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艺术(特色、技巧)欣赏
叙述视角:全知视角 、有限视角
叙述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叙述腔调:与叙述者的年龄、身份 、性别、经历等相关
小说叙事艺术
叙述方式(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补叙、平叙
叙述者是谁? 叙述的视角 叙述的人称 叙述的腔调
(二)怎么讲这个故事?
叙述的顺序 叙述的节奏 叙述的频率
:常见、特殊
《小说叙述艺术(技巧)》课件(共27 张PPT)
《小说叙述艺术(技巧)》课件(共27 张PPT)
(一)谁来讲这个故事?(谁 ?=作者?× )
“作者已死”这样的观点已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 学者赵毅衡:“小说叙述文本是假定作者在某场合抄下的故事。 作者不可能直接进入叙述,必须有叙述者代言,叙述文本的任 何部分,任何语言都是叙述者的声音。”

“那才算个战士!反‘扫荡’开始了,我们的队伍已经
准备在附近作战,我派了人去抬他们,因为他们不能上山过
岭。那个伙计不走,他对去抬他的民兵们说:你们不配合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弟兵作战吗?民兵们说:配合呀!他大声喊:好!那你们抬
我到山头上去吧,我要指挥你们!民兵们都劝他,他说不能
因为抬一个残废的人耽误几个有战斗力的,他对民兵们讲:
《小说叙述艺术(技巧)》课件(共27 张PPT)
《小说叙述艺术(技巧)》课件(共27 张PPT)
注意点3、叙述视角并不是唯一的,可多个叙述视 角交织转换(故事套故事;听他人讲故事。)
余华《活着》 我比现在年轻十岁的时候,获得了一个
游手好闲的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 那一年的整个夏天,我如同一只乱飞的麻 雀,游荡在知了和阳光充斥的农村。 ……
2、增加叙述视角,扩大了叙述空间,使叙述富于变 化。
3、故事主体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 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使读者更容易带 入身份,有身临其境之感。
《小说叙述艺术(技巧)》课件(共27 张PPT)
《小说叙述艺术(技巧)》课件(共27 张PPT)
• 一天黄昏,我又去看他们,他们却搬走了,遇见一个村干 部,他和我说起了那个伙计,他说:
《小说叙述艺术(技巧)》课件(共27 张PPT)
《小说叙述艺术(技巧)》课件(共27 张PPT)
不同,视角、人称、口吻腔调不同。 • • (《项链》、《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国传统小说) • • 《祝福》、《我的叔叔于勒》、《桥边的老
人》……
• ①叙述的视角(全知视角、有限视角) • ②叙述的人称 (一、二、三人称) • ③叙述的腔调(因年龄、性别、身份、经历等不同
(小说叙述艺术)
叙述节奏:快慢;详略;张弛
叙述频率: 重复甚至多次
情节结构安排的技巧:(常规、特殊)见讲解
特殊的表现手法:见讲解
描写艺术
人物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对比、抑扬 、衬托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 境描写 场景描写:公共场景描写、私人场 景描写
语言艺术
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小说中人物对话、独白 等
至于送西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最终 也没弄清,因为谁也听不懂蒙语,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谜, 永久地留在记忆里。
艺术效果:“他”的视角所知有限,强化神秘的氛围,给读者 留下想象空间。 第二人称算不上一种叙述角度,因为虽然“你”是小说中的
人物,但故事的叙述者却不是“你”,而是从“我”或“他” 的角度看你,是从“我”和“他”的视角来讲故事的。基本 分析人称的作用即可。
“我到自己的地上去走走。” 我爹走在自己的田产上,干活的佃户见了,都要 双手握住锄头恭敬地叫一声: “老爷。”
《小说叙述艺术(技巧)》课件(共27 张PPT)
《小说叙述艺术(技巧)》课件(共27 张PPT)
1、《活着》一文有两个叙事视角的并行交织,一个 是以去民间采集歌谣的艺术工作者的“我”的视 角来叙述,另一个是以主人公福贵的视角来叙述。
3、第三人称:以旁观者身份来讲述故事,显得客观 冷静;不受时空限制,叙述相对自由。
《小说叙述艺术(技巧)》课件(共27 张PPT)
《小说叙述艺术(技巧)》课件(共27 张PPT)
注意点2、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不可简单对应
第一人称:有限视角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天嚣》科研人员VS蒙古同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