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参考答案
第十二章生殖习题(带答案)

第十二章生殖一、单项选择1.关于睾酮的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雄性器官发育并维持成熟状态B.刺激男性副性征出现C.促进蛋白质合成D.刺激骨髓造血,使红细胞增多E.无水钠潴留作用2.睾酮由睾丸的下列哪种细胞分泌A.间质细胞B.支持细胞C.精原细胞D.精母细胞E.精子3.促进睾丸间质细胞合成与分泌睾酮的激素是A.FSHB.TSHC.ACTHD.LHE. GnRH4.卵巢分泌的雌激素主要是A.雌二醇B.雌三醇C.孕酮D.雌酮E.己烯雌酚5.健康女性每个月经周期中,两侧卵巢能发育成熟的卵泡通常为A.一个B.两个C.十几个D.二十几个E.三十几个6.排卵一般发生在A.月经来潮之前B.增殖期的第3日C.分泌期的第14日D.月经周期的第28天E.月经周期的第14天7.排卵后形成的黄体可分泌A.LHB.FSHC.GnRHD.人绒毛膜生长素E.孕激素和雌激素8.能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使其产生分泌期变化的主要激素是A.促性腺激素B.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C.孕激素D.孕激素和雌激素共同作用E.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9.排卵前黄体生成素出现高峰的原因是A.FSH的作用B.少量LH本身的短反馈作用C.血中高水平的雌激素对腺垂体的正反馈作用D.血中孕激素对腺垂体的正反馈作用E.血中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共同作用10.引起排卵的关键因素是A.GnRH 的升高B.FSH的升高C.LH峰的出现D.雌激素第一高峰的出现E.雌激素第二高峰的出现11.临床上可用哪种简便的方法来监测排卵A.测定孕激素的高峰B.测定雌激素和孕激素的高峰C.测定雌激素的高峰D.测定基础体温E.测定FSH的高峰12.月经血不发生凝固的原因是A.雌激素可阻止血凝B.孕激素可阻止血凝C.子宫内有大量的肝素D.子宫内有丰富的纤溶酶原激活物E.子宫内膜分泌大量的抗凝血酶抑制血凝13.关于月经出血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与FSH和LH的分泌减少有关B.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减少而引起C.子宫内膜血管痉挛,子宫内膜缺血、坏死、脱落D.因为子宫内膜组织中含有丰富的纤溶酶原激活物,故月经血不凝固E.由于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增多而引起14.下列有关女子基础体温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随雌激素水平的波动而变化B.随孕激素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而波动C.在排卵前较低D.排卵后升高0.5℃左右E.在黄体期一直维持在高水平上15.妊娠期内不排卵是由于下列哪种激素的作用A.雌激素B.孕激素C.雌激素和孕激素D.催乳素E.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16.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作用是A.在早孕期刺激妊娠黄体的生成B.抑制黄体分泌雌激素C.抑制黄体分泌黄体酮D.抑制母体的排斥反应,维持妊娠E.调节母体与婴儿的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17.妊娠时维持黄体功能的主要激素是A.雌激素B.孕激素C.卵泡雌激素D.黄体生成素E.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8.卵泡期,成熟的卵细胞能分泌大量的A.卵泡雌激素B.绒毛膜促性腺激素C.雌激素D.孕激素E.黄体生成素二、填空题1.可协同FSH促进卵泡发育,诱导排卵前峰出现,促进排卵。
第十二章 现代领导与电子政务

第十二章现代领导与电子政务一、单项选择题1、电子政务最重要的内涵及精髓是建构一个()。
A.虚拟政府B.便民政府C.高效政府D.精简政府2、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年对62个国家(39个发展中国家,23个发达国家)进行的调查,()的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开展电子政务。
A.79% B.89%C.69% D.98%参考答案:1.A 2.B二、多项选择题1、电子政务的内容主要包括()。
A.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电子政务B.政府与公民之间的电子政务C.政府之间的电子政务D.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电子政务E.政府与第三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2、电子政务对内体现为()。
A.行政业务电子化B.行政业务网络化C.行政业务程序化D.行政信息公开化E.行政程序透明化3、电子政务对外体现为()。
A.行政业务网络化B.信息公开C.便民服务D.行政业务程序化E.公民监督参考答案:1.ABC 2.ABC 3.BC三、问答题1、什么是电子政府?电子政务就是以构建一个高效、精简、弹性、有强大的创新和应变能力、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为目标,以信息技术和网络为基础平台,实现政府与公民、政府与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政府内部各不同部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一种方式,以及由此方式而产生的政府领导观念与管理体制的变革。
2、电子政务的内容主要有哪些?电子政务最重要的内涵及精髓是建构一个“虚拟政府”,即跨越时间、地点、部门的全天候的政府服务体系。
具体而言,电子政务包括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1)政府之间的电子政务;(2)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电子政务;(3)政府与公民之间的电子政务。
3、政府之间电子政务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政府之间的电子政务主要是指上下级政府、不同地方政府以及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主要包括的内容有:(1)电子法规政策系统;(2)电子化公文系统;(3)电子司法档案系统;(4)电子财政管理系统;(5)电子办公系统;(6)电子培训系统;(7)业绩评价系统。
4、政府与企业之间电子政务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电子政务是指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主要包括政府对企业和企业对政府两个部分。
第十二章习题 经济资本

第十二章习题一、判断题1. 预期损失是商业银行在特定时期内资产遭受的平均损失。
()2. 已知平均损失值为X,在99%置信度下最大损失值是Y,则非预期损失为X-Y。
()3. 非预期损失和极端损失都与商业银行风险容忍度有关,容忍度越小,相应地非预期损失越大,极端损失越小。
()4. 银行可以将非预期损失计入成本进行风险转移。
()5. 经济资本是在一定置信水平下,用来缓冲资产或业务非预期损失的资本,因此数量上等于非预期损失。
()6. ROE和RAROC都可以用来衡量资本使用效率,测算资本在风险状态下的使用效率。
()7. RAROC指标中使用的经济资本可以细化分解到各个机构、部门或产品,并且直接对应于承担的风险,比传统指标更利于不同机构、部门的绩效比较。
()8. 如果某业务的RAROC低于股东要求的基准回报率,说明该业务对股东价值是损害的,必须收缩经济资本以限制其发展甚至要排除在商业银行的资产组合之外。
()9. 商业银行在不同资产间分配经济资本时应从资产组合的层面来考虑,从组合的角度来看资产的风险状态并进行配置。
()10.商业银行根据RAROC进行经济资本配置时,应以RAROC最大化为目标,科学合理的配置资源。
()二、计算题1. 某公司申请一笔金额1亿元的贷款,期限一年,贷款的年利率为6%。
该贷款的资金成本为3%,经营成本(包括人工、设备等)共计100万元。
经测算,该客户的违约率为5%,该类贷款违约后损失率为50%,该贷款的非预期损失为500万元。
计算该笔贷款的RAROC。
2. 某银行设定的RAROC要求为不低于25%,现有客户申请一笔6000万元的一年期贷款。
银行评估该贷款对应的违约概率为0.8%,违约损失率为35%。
假设银行设定的风险容忍度为2.5%,根据测算出,该贷款在2.5%容忍度下的非预期损失为500万,贷款资金成本为3%,各项经营成本合计需要80万元。
银行应给该贷款定价多少?三、简答题1. 商业银行对付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分别采取什么不同手段?2. 简述经济资本与账面资本、监管资本的关系。
第十二章 产品层面的环境管理习题与答案

答案:√
8.环境标志是一种只标在产品上的标签,是产品的“证明性商标”。
答案:×
9.Ⅲ型环境标志则是企业可根据公众最感兴趣的内容,公布产品全部环境信息。
答案:×
10.环境标志培养了消费者的环境意识,强化了消费者对有利于环境的产品的选择。
答案: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向环境的排放
7.环境影响的加权评估指根据一定的_________方法,确定不同环境影响类型的相对严重性程度,对标准化后的环境影响进行_________。
答案:加权修正
8.为保护环境,需要改变的不仅是_________,还要包括_________和商贸模式。
答案:生产模式消费模式
A.批准印记型B.个人印记型C.自我声明型D.单项性能认证型
参考答案:B
判断题
1.产品生态设计应注意使产品易于清洁、维护和维修,以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答案:√
2.产品的模块化设计使得新技术将迅速淘汰已有落后产品。
答案:×
3.产品生态识别是指对产品在其整个寿命期内的相关生态环境干扰进行定性识别。
答案:×
C.产品生态定义→产品生态诊断→产品生态识别→生态产品评价
D.产品生态定义→产品生态识别→产品生态诊断→生态产品评价
参考答案:A
5.________环境管理体系是产品生态管理的重要标准。
A.IS014000B.IS014001C.IS014002D.IS014003
参考答案:A
6.飞机这样的大型交通工具的生产,从产品生态管理方面实施的管理措施正确的是______。
⑧环境标志及声明的制定过程应是开放的,有相关方参与。在此过程中应作出必要的努力以求得共识;
第12章 跨文化沟通-情景思考-答案[5页]
![第12章 跨文化沟通-情景思考-答案[5页]](https://img.taocdn.com/s3/m/5a818f3b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5b.png)
第十二章跨文化沟通第一节认知跨文化沟通●--情景思考--你了解哪些不同国家的文化?举例说一下吧!--------●参考答案:结合不同国家文化的特点来谈。
●--情景思考--你认为跨文化沟通的精髓是什么?--------●参考答案:求同存异,统一行动。
所谓“跨文化沟通”,是文化沟通在不同文化间的延伸,具体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之间的信息和情感的相互沟通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因素影响到跨文化沟通的全程。
需要注意的是,跨文化沟通中的“文化”并不是有关人类社会的宽泛意义上的文化概念,而是指由某一群体的人们发展、共享并代代相传的行为方式,即某一组织特有的行为特征。
●--情景思考--在跨文化沟通中,“理”和“礼”同样重要,你如何理解呢?--------●参考答案: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沟通,就必须树立尊重对方文化的意识,但尊重并不等于违背自己的利益,对对方的差异应予以接受和采纳,而对于不正确或不合理的情况,要坚决予以抵制。
●--情景思考--你如何理解“文化优越感”与“文化自卑感”?--------●参考答案:跨文化沟通应当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
平等原则是指在跨文化沟通的过程中,沟通主体要注意克服文化的优越感或自卑感。
不要因为沟通对象来自发达地区就产生了文化自卑感,或对方来自不发达地区就产生文化优越感。
不能将与自己不同的文化视为异端去征服、同化甚至灭绝。
●--情景思考--为什么在跨文化沟通中,要掌握好“度”,“过”或“不及”都不适宜呢?--------●参考答案:在跨文化沟通中,要做到既不完全固守本土文化,又不完全放弃本土文化,力求在本土文化和对方文化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只有把握好坚守本土文化和迎合属地文化之间的“度”,才能有效克服跨文化沟通可能产生的障碍。
●--情景思考--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它对人们的生活模式、交往行为等会产生什么影响?--------●参考答案:结合不同风俗习惯对于人行为的影响来谈。
中级会计 第十二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附答案

第十二章收入、费用和利润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收入确认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B )。
A.卖方仅仅为了到期收回货款而保留商品的法定产权,则销售成立,相应的收入应予以确认B.合同或协议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如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C.销售商品涉及商业折扣的,应当按照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D.收入和费用需要配比,与同一项销售有关的收入和成本应在同一会计期间予以确认。
成本不能可靠计量,相关的收入也不能确认2、在视同买断方式下委托代销商品的,若受托方没有在商品售不能售出时可以将商品退回给委托方的权利,或受托方因代销商品出现亏损时可以要求委托方补偿,那么委托方的处理正确的是(A)。
A.在交付商品时不确认收入,委托方收到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B.在交付商品时确认收入C.不做任何处理D.只做发出商品的处理3、J公司2007年3月1日与客户签订了一项工程劳务合同,合同期一年,合同总收入200 000元,预计合同总成本170 000元,至2007年12月31日,实际发生成本136 000元。
J公司按实际发生的成本占预计总成本的百分比确定劳务完成程度。
据此计算,J公司2007年度应确认的劳务收入为( C )元。
A.200 000B.170 000C.160 000D.136 0004、在视同买断销售商品的委托代销方式下,且未销售的商品不能退回,委托方确认收入的时点( A )。
A.委托方交付商品时B.委托方销售商品时C.委托方收到代销清单时D.委托方收到货款时5、J公司于2007年年初将其所拥有的一座桥梁收费权出售给A公司10年,10年后由J公司收回收费权,一次性取得收入1 000万元,款项已收存银行。
售出10年期间,桥梁的维护由J公司负责,2007年J公司发生桥梁的维护费用20万元。
则J公司2007年该项业务应确认的收入为( D )万元。
西方经济学第十二章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通货膨胀和失业一、思考题1.怎样从需求、供给和结构角度分析通货膨胀?2.分析通货膨胀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
3.简述西方学者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分析。
4.简述西方学者对失业种类与原因的论述。
5.简述新凯恩斯主义对工资粘性的论述。
6.试述停滞膨胀的原因与对策。
7.谈谈对西方学者关于通货膨胀和失业论述的看法,结合我国改革实践有哪些可参考与借鉴?二、计算题1.某国1999年的CPI为166.6%,2000年的CPI为172.2%,计算2000年的通货膨胀率。
2.有一国家,1992年GDP是63000亿美元,失业率是7.4%,自然失业率是6.0%,假如奥肯指数为2,求1992年潜在GDP与由于失业经济损失各是多少?参考答案:一、思考题1.答:从需求的角度看,社会总需求过度增长,大大超过总供给,由于商品供不应求而造成的一般物价水平上涨,就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也称需求型通货膨胀。
关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有两种观点:一是以凯恩斯有效需求原理为基础的论述,强调影响社会总需求的实际因素;二是以现代货币数量论为基础的论述,强调影响社会总需求的货币因素。
从供给角度看,社会供给方面商品与劳务成本的提高,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称供给型通货膨胀、卖方通货膨胀,也称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其理论基础是生产费用论,根据构成生产成本总额的各部分在引起一般物价水平上涨过程中的作用不同,有两种情况:一是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指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致使生产成本提高,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
进一步发展为“工资—物价螺旋上升式通货膨胀”;二是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指垄断商品市场的大企业为追求更多利润,利用超过生产成本提高幅度的办法,来提高商品价格,而造成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
在开放经济中,从进出口的变化,影响国内生产成本的不同,引起国内一般物价水平上涨,可分为进口性通货膨胀和出口性通货膨胀。
所谓进口性通货膨胀是指进口产品价格上升,引起使用进口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导致国内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
第十二章 电磁感应电磁场(二)作业答案

一. 选择题[ A ] 1 (基础训练4)、两根很长的平行直导线,其间距离为a ,与电源组成闭合回路,如图12-18.已知导线上的电流为I ,在保持I 不变的情况下,若将导线间的距离增大,则空间的(A) 总磁能将增大. (B) 总磁能将减少.(C) 总磁能将保持不变.(D) 总磁能的变化不能确定【解答】212m W L I =,距离增大,φ增大,L 增大, I 不变,m W 增大。
[ D ]2(基础训练7)、如图12-21所示.一电荷为q 的点电荷,以匀角速度作圆周运动,圆周的半径为R .设t = 0 时q 所在点的坐标为x 0 = R ,y 0 = 0 ,以i 、j分别表示x 轴和y 轴上的单位矢量,则圆心处O 点的位移电流密度为: (A)i t R q ωωsin 42π (B) j t Rq ωωcos 42π (C) k R q 24πω (D) )cos (sin 42j t i t Rq ωωω-π 图 12-21 【解答】设在0—t 的时间内,点电荷转过的角度为ωt ,此时,点电荷在O 点产生的电位移矢量为0D E ε=, ()222000cos sin ,444rqR q q E e ti tj R R R R ωωπεπεπε=-=-=-+ 式中的r e 表示从O 点指向点电荷q 的单位矢量。
()2sin cos 4d dD q J ti tj dt R ωωωπ∴==-。
[ C ] 3 (基础训练8)、 如图12-22,平板电容器(忽略边缘效应)充电时,沿环路L 1的磁场强度H 的环流与沿环路L 2的磁场强度H 的环流两者,必有: (A) >'⎰⋅1d L l H ⎰⋅'2d L l H . (B) ='⎰⋅1d L l H ⎰⋅'2d L l H .(C) <'⎰⋅1d L l H ⎰⋅'2d L l H. (D) 0d 1='⎰⋅L l H .【解答】全电流是连续的,即位移电流和传导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12-1 比较下列各组化合物的相对酸性大小:
12-2 预测下列反应的产物:
12-3 在叔丁醇中于室温下用叔丁醇钾处理酮A,几乎完全得到酮B;而酮A在低温下(-72℃)于四氢呋喃中与二异丙基氨基锂作用,接着加热,则主要得到酮C。
试写出酮B和酮C的形成过程,并解释在两种不同条件下生成两种不同产物的原因。
O
O
O A B
1. t-BuOK, t-BuOH
2
C
A到B的转变:
A到C的转变:
在室温下反应时,A生成热力学控制的产物B;而在低温,大位阻碱(LDA)作用下时,生成动力学控制的产物C。
12-4 试写出下列反应进行的机理:
O
Ph Ph
O
MeOH
+
Ph
Ph O
(1)
51%
逆反应机理同理。
(Tetrahedron Lett. 2014, 55, 761)
(J. Org. Chem. 2007, 72, 7455)
12-5 20世纪70年代我国科学家从民间治疗疟疾草药黄花蒿中分离出一种含有过氧桥结构的倍半萜内酯化合物,称为青蒿素。
青蒿素是我国自主研发并在国际上注册的药物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效的抗疟疾药物之一。
我国著名有机合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维善教授在青蒿素的全合成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他领导的研究小组于1983年完成了青蒿素的首次全合成。
他所采用的合成路线如下:
〔Bn = 苄基;LDA = [(CH3)2CH]2NLi(二异丙基氨基锂);p-TsOH = 对甲苯磺酸〕(1)写出中间体B、F和G的立体结构式。
(2)中间体C在LDA存在下与3-三甲基硅基-3-丁烯-2-酮反应时,除了得到中间体D之外,还可能产生2种副产物,它们是D的异构体。
试写出这2种可能副产物的结构式。
(3)写出由中间体D到中间体E转化的机理。
12-6化合物(-)-A与1-戊烯-3酮在NaOMe/MeOH中加热回流12小时,生成主要产物B和少量的C,并以33%收率回收得到外消旋化的原料( )-A(J. Org. Chem. 2006, 71, 416-419)。
试推测B、C和(+)-A形成的可能机理。
(-)-A在碱性条件下,会生成中间体Ⅰ,再次成环的过程中就会生成(+)-A。
由于该反应是可逆的,因此两种产物的比例为1:1。
同时(-)-A和(+)-A还会有相应的差向异构体,结构如下:
至于甲基和羟基处于反式是因为C左边的环对此构型有一定的影响。
12-7 以乙酰乙酸乙酯或丙二酸二乙酯为起始原料,用必要的有机、无机试剂合成下列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