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透射比浊法

合集下载

免疫透射比浊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特定蛋白的抗干扰能力比较

免疫透射比浊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特定蛋白的抗干扰能力比较

免疫透射比浊法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特定蛋白的抗干扰能力比较目的:对免疫透射比浊法与免疫散射比浊法在检测特定蛋白抗干扰能力的效果进行对比。

方法:收集血清样本,且制作浓度不同的特定蛋白混合血清,同时将比例不同的两种干扰物置于混合血清当中,之后再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免疫散射比浊法对其进行测定,且对干扰率加以计算,以了解两种检测方法的抗干扰能力。

结果:CH在9000与15000时,免疫散射比浊法对IgM进行检测受到干扰;Hb在9.9与29.8浓度时,免疫散射比浊法对高浓度IgM、低浓度CRP检测时受到干扰;采取免疫透射比浊法对三种含有干扰物的特定蛋白进行检测时,未受到任何干扰影响。

结论:在对CH、Hb等干扰物的抗干扰能力方面,免疫透射比浊法比免疫散射比浊法更为优越。

标签:特定蛋白;免疫透射比浊法;免疫散射比浊法在临床上,对于人血清内特定蛋白的检测,一般是采取免疫散射比浊法、免疫透射比浊法进行检测;然而,在检测的过程中,如游离血红蛋白、脂蛋白等会对检测的结果带来一定的干扰,继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1]。

对此,为保证血清检测的准确性,笔者对免疫透射比浊法、免疫散射比浊法在特定蛋白抗干扰能力的效果进行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对象本次研究的样本源自于某医院门诊与住院患者当天的新鲜血清,其中排除存在脂血、溶血、浑浊等血清。

同时,事前准备好IgM、CRP等浓度不等的混合血清,具体为IgM低浓度1.0~1.5g/L,高浓度大于2.0g/L;CRP低浓度4~10mg/L,高浓度大于100mg/L。

1.2仪器设备选用Dade Behring BNProSpec特定蛋白测定仪、Roche Modular 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验所用试剂皆为仪器配套试剂。

同时选取三个干扰物,即FBil(游离胆红素)、CH(乳糜)、Hb(血红蛋白),每种干扰物各准备两瓶试剂盒,一瓶作为空白对照使用,另外,干扰物的浓度具体为FBil3280μmol/L、CH15000FTU、Hb49.6μmol/L[2]。

免疫比浊-袁汀

免疫比浊-袁汀

三、免疫胶乳比浊法
(一)原理:
用抗体致敏的大小适中、均匀一致的胶乳颗粒 (一般为0.2 μm),在遇到相应抗原时,胶乳颗 粒上的抗体与抗原特异结合,引起胶乳颗粒凝聚 , 使透射光和散射光即出现显著变化。
(一)原理:
免疫比浊分析的主要影响因素
1.抗原抗体比例 抗原抗体比例要适当。 2.抗体的纯度与效价 诊断试剂应尽可能选择高 纯度与高效价的抗体。 3.免疫复合物的大小及稳定性 溶液中免疫复合 物颗粒的分散度尽可能相同,颗粒应该不容易相 互聚集。
强并使用R型抗体 3.抗原抗体反应液的最适PH为6.5~8.5 4.使用增浊剂
免疫比浊技术分类:
透射免疫比浊法
(turbidimetric immunoassay)
散射免疫比浊法
(nephelometry immunoassay)
终点散射比浊法 速率散射比浊法
一、免疫透射比浊法
(一)原理:
一定波长的入射光线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后的溶 液时,由于溶液中的免疫复合物微粒对光线的吸收、 反射和折射而使透射光减少,可用吸光度表示。
4.增聚剂 利用增聚剂破坏抗原抗体的水化层, 促进反应的进行。
5. 离子强度 PBS是较好的反应液 。 6. 标准曲线与质量控制
第二节 自动化免疫比浊分析
BNⅡ、BN100特种蛋白分析分析系统
透射免疫比浊改良
Array360、IMMAGE特种蛋白分析分析系统
散射免疫比浊
临床应用
免疫比浊分析法主要用于特定蛋白系列检测。如免 疫球蛋白IgG、IgA、IgM、κ链、λ链、免疫球蛋白亚 类;补体C3、C4;血浆蛋白如前白蛋白(PAB)、白蛋 白(ALB)、α1-抗胰蛋白酶(α1-AT)、β2-微球蛋白(β2MG)、转铁蛋白(TRF)、铜蓝蛋白(CER)、结合珠蛋白 (HP)、,C-反应蛋白(CRP)、载脂蛋白ApoAI、ApoB、 脂蛋白(a)、类风湿因子(RF)、尿微量蛋白系列和某些 治疗性药物浓度等。

免疫透射比浊法

免疫透射比浊法

图18-4 抗原抗体反应曲线在免疫比浊过程中,由于抗原抗体结合的三过程,从而导致光密度与浓度之间不呈线性关系,一般是3次方程曲线关系。

若将抗原与抗体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动特征恰当地反映出来,需要经过3次方程拟合成近似直线化的曲线方程,再进行运算,免疫比浊中,采用终点法或速率法,用5个或7个不同梯度进行定标,经3次曲线方程求出一条能反映真实情况的浓度与光密度的关系曲线方程,才能作为定量的工作曲线。

二、血清ApoAⅠ(B100)透射比浊测定法脂蛋白抗原在溶液中与相应特异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混浊颗粒,分散于溶液介质中,在一定波长下测定其混浊程度,进行ApoAⅠ(B100)的定量测定。

(一)手工操作1.原理血清ApoAⅠ(B100)+抗人ApoAⅠ(B100)→抗原抗体复合物→测定光密度2.试剂(伊利康)(1)Apo缓冲液(RⅠ),含4%PEG6000和表面活性剂ApoAⅠ(B100)+抗人ApoAⅠ(B100)→抗原抗体复合物→测定吸光光密度2.双试剂单(双)波长法(1)试剂(温州伊利康)RⅠ:Apo缓冲液,含4% PEG6000和表面活性。

RⅡ:羊抗人ApoA(B100)稀释抗血清RⅢ:Apo定值血清(2)各试剂及标本用量如下表:项目血清Apo缓冲液(RⅠ)ApoAⅠ抗血清液(RⅡ)ApoB100抗血清液(RⅡ)ApoAⅠ2~5μl300~350μl80~100μlApoB100 2~5μl300~350μl80-100μl(3)定标:以5点Apo梯度浓度,采用免疫定标法按表18-21参数上机定标,如图18-5所示。

图18-5 ApoAⅠ 五点免疫定标曲线图(以CL-7200仪器为例)(4)上机(终点法或两点法)(5)说明:①Apo测定的光密度从340~700nm范围都可采用,多用340nm;②国内已有的Apo试剂盒均无需处理;③血清标本也无需处理,均可直接检测;④本法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自动扣除空白,快速准确;⑤效价不同的抗血清,其用量应作适当的调整。

免疫透射比浊实验2PPT课件

免疫透射比浊实验2PPT课件
数据分析软件
使用专业的数据分析软件(如Excel、SPSS等)进行数据处理和统 计分析,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结果解读与报告撰写
结果解读
根据实验目的和预期结果,对分 析后的数据进行解读,判断实验 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报告撰写
按照规范的实验报告格式,详细 记录实验过程、数据分析和结果 解读,确保报告完整、准确、清 晰。
详细描述
介绍如何利用图表、图像等可视化手段展示免疫透射比浊实验数据。通过柱状图、折线图、散点图等 图表形式,将实验数据以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提高数据可读性和分析效率,为实验人员和临 床医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数据支持。
THANKS
感谢观看
2. 将血清加入透射比浊管中,加入适量的抗体试剂。
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
01
3. 摇匀后,放入比浊仪中,记录 透射光的变化量。
02
4. 根据标准曲线或已知浓度进行 定量分析。
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 确保血清样本新鲜、无溶血、无污染。
2. 选择合适的抗体试剂,确保与待测物质特异性结合。
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
态。
加样
将处理好的样本和试剂加入仪 器中,按照规定的顺序和比例
进行加样。
开始实验
启动仪器开始实验,记录实验 过程中的数据和结果。
结果读取
等待实验结果读取,记录并分 析实验数据。
结果判断与注意事项
01
结果判断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患者的病情或健康状况。
02
结果分析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给出相应的诊断或建议。
问题解决方案与技巧
解决方案1:定期检查试剂和仪器 确保试剂在有效期内,定期更换。 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仪器性能稳定。

第六章免疫比浊分析

第六章免疫比浊分析
第六章免疫比浊分析
免疫比浊分析是将液相内的沉淀反应 与现代光学仪器和自动分析技术相结合的 一项分析技术。
第一节 免疫比浊的原理 一、透射免疫比浊法 二、散射免疫比浊法 三、免疫胶乳比浊法 四、免疫比浊分析的影响因素和临床应用
第二节 自动化免疫比浊分析
第一节 免疫浊度分析原理
抗原、抗体在特定的电解质溶液中反应,形成小 分子免疫复合物(<19S),在增浊剂(如PEG、NaF等) 的作用下,迅速形成免疫复合物微粒(>19S),使反 应液出现浊度。这种浊度可用仪器检测,用吸光度表 示。
技术要求 速率散射比浊法峰值出现的时间与抗体浓 度及纯度直接相关,需选用抗体纯度及亲和力 交高的试剂。 此外,要保证待测样本血清的性状符合要 求,如严重脂血等即为不合格样本。
(三)方法评价
散射比浊法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种方法,本 法自动化程度高,具有快速、灵敏、准确、精密 等优点。采用抗原过量检测方法,保证了结果的 准确性。但仪器和试剂价格比较贵, 对抗体的质 量要求很高。
小结
经典的免疫沉淀反应通常是在抗原抗体 反应的终点进行结果判断,存在操作繁琐、费 时、敏感度低及难以自动化等缺陷。自动化免 疫比浊分析仪器的问世解决了以上的诸多问题。
目前,透射免疫比浊法和散射免疫比浊等方 法已常规运用于临床特定体液蛋白质的检测,相 关仪器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各级医院,成为临床免 疫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 C.火箭峰尖而清晰 D.E.火箭峰呈纺锤状
• 7.对于血清中数种蛋白质抗原成分的分析,常 可采用
• A.免疫电泳法 B.单向扩散试验 • C. 向扩散试验 D.火箭免疫电泳 • 8.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的散射信号值产生于 • A.单位时间内最大量的免疫复合物 • B.单位时间内免疫复合物形成的最快时间段 • C.单位时间内免疫复合物形成的最稳定期 • D.抗体过剩期形成的免疫复合物

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降钙素原的方法学评价

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降钙素原的方法学评价


l 31 3・

医学检 验 ・
免疫透射 比浊法检测降钙素原 的方法学评价
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 民医院( 6 4 4 0 0 0 ) 胡孝彬 张梦玲 曾 静 郑 凡

血清 降钙素原 ( P C T ) 定量 检测 通常采用 电化学 发光免疫 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发光法 , 临床进行该项 目检测时 , 往往 要购
分装 2 0份 后于一 3 0℃保 存 , 每 日各取 1 份复 溶后测定 , 连续 测定 2 0 d , 计算批 间不精密度 。 1 . 4 比对试验 : 用 电化学发光法和免疫透射 比浊法分别对 5 0 例标本 P C T含量进行测定 , 对其结果进行相关及 回归分析 。 1 . 5 线性试验 :取患者异 常高值 血清 E 4 1 1 测定 5次取 均值
l 0 . 0 0 2 0 . 0 0 3 0 . 0 0 4 0 . 0 0 5 0 . 0 0 6 0 . 【 l 【 I
电化学发光法测得 P C T 值( n g / m L )
图 1 比 对 结果 分 析
2 . 3 线性试 验 : 相关方程为 y = 0 . 5 6 0 X+ 4 . 6 2 9 , r = 0 . 9 8 3 , 线性分
用医技杂志 2 0 1 4 年 1 2 月第 2 1 卷第 1 2 期 J o u r n l a o f P r a c t i c a l M e d i c a l T e c h n i q u e s ,
I I l e r 2 ! , Q ! : 2 1 , Q : 1 2
测定 , 每 份样 本 做 双 份 测定 。
1 . 6 回收试验 : 取混合血 清 , 0 . 9 m L为 1 份, 共 3份 。1 份加 入0 . 9 %氯化钠注射液 0 . 1 mL ,另外 2份各加入 l 4 . 4 8 n g / mL 及2 8 . 8 3 n g / mL的标准液 0 . 1 mL 。每份标本重复测定 4次 , 结 果取平均值 , 计算 回收率。 1 . 7 干扰试 验 : 用健康 人血清溶解 干扰物质 ,干扰物质 与混 合血 清 1 : 9的 比例 混合配 置血 红蛋 白干 扰浓 度分 别为 1 . 4 , 2 . 8 , 4 . 2 , 5 . 6 g / L ; 总 胆红 素 ( T b i 1 ) 干扰 物质 浓 度 为3 4 . 0 , 6 8 . 0 , 1 0 2 . 0 , 1 3 6 . 0 t x m o l / L ;血 清总胆 固醇 ( T G)干扰 物质 浓度为 2 . 5 , 5 . 0 , 7 . 5 , 1 0 . 0 m mo l / L , O . 9 %氯 化 钠 注射 液 作 为无 干 扰 物

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


免疫浊度法测定中应注意的问题 1、伪浊度的影响
伪浊度形成原因很复杂,主要是抗血清含有非特异 性的交叉反应性杂抗体成分;增浊剂浓度和反应时间掌 握不当;样品本身的浊度处理不当;试剂的污染和变质 ;器材尤其是比色杯等不够清洁等因素. 2、非特异性散射光的影响
免疫浊度法经常受内源性光散射的干扰,为避免这些 非特异性光散射的影响,应用透射比浊法时需保证抗体组 分在3%以下,散射比浊法需保证在 0.5%以下.
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
免疫学系
实验原理
免疫浊度法是可溶性抗原、抗体在液相中 特异结合,产生一定大小的复合物,形成光的 折射或吸收,测定这种折射或吸收后的透射 光或散射光作为计算单位.
当一束光

线通过溶
பைடு நூலகம்

液受到光

散射和光
浊 法 分 类
吸收两个 因素的影 响而使光
的强度减

散射比浊法: 在光源的光路方向50-960 角的方向上测量透射光强度 和被检测溶液中微粒浓度关 系的方法.
❖ 测量方法利用分光光度计测量被吸收的量.读数以
吸收单位A或OD值表示,A值反映了入射光和透射光的比 率.待测物中Ig含量可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得出.
❖ 待测样品中的抗原含量与吸光度呈正比,而与透射
光呈反比.
❖ 反应在PEG的作用下,加速复合物的形成.
透射比浊法测定原理

光源


透射比浊法测定原理
样品 光电计
在速率峰基础上完成的标准曲线
CONCENTRATION
RATE
方法评价:
敏感度高 快速不必达平衡 抗原抗体结合的动态测定,理论上测定不受 本底散射信号的影响 可检测微量样品

免疫比浊法和免疫投射比浊法(修改版)

免疫比浊法和免疫投射比浊法1.定义:(1)免疫比浊法:在一定量的抗体中分别加入递增量的抗原,经一定时间后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用浊度计测量反应液体的浊度,并由此推算样品中的抗原含量。

(2)免疫投射比浊法:当光线通过一个浑浊介质溶液时,由于溶液中存在混浊颗粒,光线被吸收一部分,吸收的多少与混浊颗粒的量成正比,这种测定光吸收量的方法称为透射比浊法。

一般采用抗体对抗原定量的透射比浊法,称为免疫透射比浊法。

2.原理(1)免疫比浊法是抗原抗体结合动态测定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当抗原与抗体在特殊稀释系统中反应而且比例合适(一般规定抗体过量)时,形成的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在稀释系统中的促聚剂(聚乙二醇等)的作用下,自液相析出,形成微粒,使反应液出现浊度。

当抗体浓度固定时,形成的免疫复合物的量随着检样中抗原量的增加而增加,反应液的浊度也随之增加。

通过测定反应液的浊度与一系列标准品对照,即可计算出检样中抗原的含量。

(2)免疫透射比浊法是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免疫复合物,在一定时间内复合物聚合出现浊度。

当光线通过溶液时,可被免疫复合物吸收。

免疫复合物量越多,光线吸收越多。

光线被吸收的量在一定范围内与免疫复合物的量成正比。

利用比浊计测定光密度值,复合物的含量与光密度值成正比,同样当抗体量一定时,光密度值也与抗原含量成正比。

本法较单向琼脂扩散试验和火箭电泳等一般免疫化学定量方法敏感、快速简便,但要求免疫复合物的数量和分子量达到一定高度,否则就难以测出。

3.关系4.免疫比浊法适用的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全自动生化仪全自动生化仪常见的检测方法终点法连续检测法比浊法均相酶免疫分析。

散射免疫比浊法

第六章 免疫比浊分析


第一节 免疫比浊技术原理 第二节 自动化免疫比浊分析
第三节 小结
第一节
免疫比浊技术原理
免疫比浊技术分类:
透射免疫比浊法
(turbidimetric immunoassay)
散射免疫比浊法
(nephelometry immunoassay)
终点散射比浊法 速率散射比浊法
一、透射免疫比浊法
8 13 25 60 150 230 300 360 415 450 480 500 — 5 12 35 90 80 70 60 55 45 30 20
(二)技术要求
速率散射比浊法峰值出现的时间与抗体浓度及 纯度直接相关,需选用抗体纯度及亲和力交高的试 剂。此外,要保证待测样本血清的性状符合要求, 如严重脂血等即为不合格样本。
(三)方法学评也小,因此结果稳定、可靠, 特异性好,精确度高,且不需要特殊的仪器 设备,一般分光光度计、自动化生化分析仪 或散射比浊仪均可使用。
返回章目录
第二节 自动化免疫比浊分析
一、主流免疫比浊设备概况
(一)BN特种蛋白分析测定系统 1.测定原理 该系统的测定方法是透射免疫比浊法的一种
(三)方法学评价
该法具有快速、敏感度及精密度高的特点, 其最大优点在于快速,检测不必等到抗原抗体 达到平衡,大大节省反应时间,每小时可检测 标本数十份;敏感度高,最小检出量达微克/ 升水平。
四、免疫胶乳比浊法
(一)基本原理 将抗体吸附在大小适中、均匀一致的胶乳颗粒 上,制成致敏的胶乳颗粒,当遇到相应抗原时, 发生交联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胶乳颗
抗原抗体反应曲线
二、散射免疫比浊法
(一)基本原理
散射比浊法是指一定波长的光沿水平轴照射,

免疫透射比浊法

免疫透射比浊法一、原理当光线通过一个浑浊介质溶液时,由于溶液中存在混浊颗粒,光线被吸收一部分,吸收的多少与混浊颗粒的量成正比,这种测定光吸收量的方法称为透射比浊法。

这一方法早于1959年Schultre和Schuick等报道应用于血浆蛋白与其抗体结合后形成复合物,导致浊度的改变,再进行透射比浊测定,一般采用抗体对抗原定量的透射比浊法,称为免疫透射比浊法。

其原理是,利用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形成复合物,通过测定复合物形成量的多少对抗原或抗体进行定量的方法。

在介质溶液中,抗原与特异性抗体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形成复合物,一定的条件包括:①对抗体的要求,作为体液或组织中蛋白质种类很多,若要快速特异检测,要求有单价特异抗体才能与抗原形成复合物。

某一种蛋白质,有其特异抗体才能与该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进行定量,若抗体不纯混杂有另一种或两种少量的抗体,这种免疫复合物就不是单一复合物而是大杂烩,结果偏高;②抗原抗体比例适当,因免疫复合物形成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复合物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第二阶段是初步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此阶段是复合物交联成大的网格状结构;第三阶段是复合物聚合产生絮状沉淀。

只有在抗原与抗体等价时即无过剩抗体,此时,复合物的结合与解离处于平衡状态,其混浊程度达高峰。

在抗体过量时,随抗原量的增加而复合物形成也增加,其测定只能在反应曲线的左侧进行(见图18-4);③一般要求溶液中有非离子性亲水多聚体促进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如聚二乙醇6000等。

溶液pH为6.5~8.0之间为宜。

载脂蛋白有形成两性螺旋片(amphipathic helix)的特性,对脂质(特别是磷脂)有高度亲和力,与脂质结合后有时会掩盖抗原位点或构象改变,可以部分或完全丧失对抗血清的特异反应。

为此,载脂蛋白检测过程中有必要先暴露抗原位点,所用试剂有表面活性剂,尿素,盐酸胍和吐温等解离蛋白剂,或用四甲基脲脱脂或有机溶剂脱脂等暴露抗原决定簇等方法,血清脂蛋白颗粒中的载脂蛋白,能在短时间内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进行定量;④抗原不能过量,因为抗原过量,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不但不增加,反而会减少,光散射或光吸收减少,检测结果反而偏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透射比浊法
一、原理
当光线通过一个浑浊介质溶液时,由于溶液中存在混浊颗粒,光线被吸收一部分,吸收的多少与混浊颗粒的量成正比,这种测定光吸收量的方法称为透射比浊法。

这一方法早于1959年Schultre和Schuick 等报道应用于血浆蛋白与其抗体结合后形成复合物,导致浊度的改变,再进行透射比浊测定,一般采用抗体对抗原定量的透射比浊法,称为免疫透射比浊法。

其原理是,利用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形成复合物,通过测定复合物形成量的多少对抗原或抗体进行定量的方法。

在介质溶液中,抗原与特异性抗体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形成复合物,一定的条件包括:①对抗体的要求,作为体液或组织中蛋白质种类很多,若要快速特异检测,要求有单价特异抗体才能与抗原形成复合物。

某一种蛋白质,有其特异抗体才能与该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进行定量,若抗体不纯混杂有另一种或两种少量的抗体,这种免疫复合物就不是单一复合物而是大杂烩,结果偏高;②抗原抗体比例适当,因免疫复合物形成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复合物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第二阶段是初步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此阶段是复合物交联成大的网格状结构;第三阶段是复合物聚合产生絮状沉淀。

只有在抗原与抗体等价时即无过剩抗体,此时,复合物的结合与解离处于平衡状态,其混浊程度达高峰。

在抗体过量时,随抗原量的增加而复合物形成也增加,其测定只能在反应曲线的左侧进行(见图18-4);③一般要求溶液中有非离子性亲水多聚体促进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如聚二乙醇6000等。

溶液pH为6.5~8.0之间为宜。

载脂蛋白有形成两性螺旋片(amphipathic helix)的特性,对脂质(特别是磷脂)有高度亲和力,与脂质结合后有时会掩盖抗原位点或构象改变,可以部分或完全丧失对抗血清的特异反应。

为此,载脂蛋白检测过程中有必要先暴露抗原位点,所用试剂有表面活性剂,尿素,盐酸胍和吐温等解离蛋白剂,或用四甲基脲脱脂或有机溶剂脱脂等暴露抗原决定簇等方法,血清脂蛋白颗粒中的载脂蛋白,能在短时间内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进行定量;④抗原不能过量,因为抗原过量,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不但不增加,反而会减少,光散射或光吸收减少,检测结果反而偏低。

图18-4 抗原抗体反应曲线
在免疫比浊过程中,由于抗原抗体结合的三过程,从而导致光密度与浓度之间不呈线性关系,一般是3次方程曲线关系。

若将抗原与抗体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动特征恰当地反映出来,需要经过3次方程拟合成近似直线化的曲线方程,再进行运算,免疫比浊中,采用终点法或速率法,用5个或7个不同梯度进行定标,经3次曲线方程求出一条能反映真实情况的浓度与光密度的关系曲线方程,才能作为定量的工作曲线。

二、血清ApoAⅠ(B100)透射比浊测定法
脂蛋白抗原在溶液中与相应特异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混浊颗粒,分散于溶液介质中,在一定波长下测定其混浊程度,进行ApoAⅠ(B100)的定量测定。

(一)手工操作
1.原理
血清ApoAⅠ(B100)+抗人ApoAⅠ(B100)→抗原抗体复合物→测定光密度
2.试剂(伊利康)
(1)Apo缓冲液(RⅠ),含4%PEG6000和表面活性剂
(2)羊抗人ApoAⅠ(B100)抗体液(RⅡ):监用前取抗血清200μl,加0.9%NaCl液700μl,混匀,待用,置冰箱一周内有效。

(3)ApoAⅠ(B100)参考血清(RⅢ)
3.操作
(1)按ApoAⅠ抗血清液或ApoB100抗血清100μl,加相应的Apo缓冲液0.9ml的比例混合成单一试剂(Apo抗体液)。

最好临用前配制当天用量。

(2)各试剂用量如下表
ApoAⅠApoB100
标准管测定管空白管标准管测定管空白管
参考血清5μl5μl
待测血清5μl5μl
ApoAⅠ抗体液 1.0ml 1.0ml 1.0ml
ApoB100抗体液 1.0ml 1.0ml 1.0ml 混匀各管,37℃保温10min,波长340min,于半自动分析仪上先吸入空白管液,再吸入标准管,仪器根据光密度及参考值得出一换算系数,再吸入测定管,仪器内根据光密度及系数进行运算,打印结果。

(3)定标方法,根据免疫比浊法原理,应取多点(3~9点),按y=a+bx+cx2+dx3的3次方程回归曲线进行定标,制作参考工作曲线。

①校正工作曲线的绘制:
配制抗血清稀释工作液:按RⅠ试剂0.9ml,加RⅡ试剂100μl的比例(Apo抗体液)混匀,待用。

制备5点校正液:取RⅢ(参考血清),用0.9%生理盐水倍比稀释成5个浓度,第5管为原参考血清浓度,其他4管分别为第5管的1/2、1/4、1/8、1/16(或浓度为0即0.9%NaCl)。

表18-20 标准曲线制备的各管(点)浓度
管号 1 2 3 4 5
1号管(0)(μl) 5
2号管(1/8)(μl) 5
3号管(1/4)(μl) 5
4号管(1/2)(μl) 5
5号管(1/1)(μl) 5
Apo抗体液(ml) 1.0 1.0 1.0 1.0 1.0 混匀各管,置37℃水浴保温10min,按程序上机作工作曲线。

②标本测定:吸待测血清(测定管)5μl,加上述稀释抗血清工作液1.0ml,于37℃水浴保温10min,上机读数,打印结果。

③如测定值超过工作曲线上限值,仪器会打印显示“过高”,此时,将待测标本稀释1倍再测。

④每批号的抗血清应作一次多点定标,即测定标本的抗血清应与定标的抗血清是同一批号抗血清。

(二)生化分析仪测定
1.原理
脂蛋白抗原在溶液中与相应特异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混浊颗粒分散于溶液介质中,在一定波长下测定其混浊程度,进行ApoAⅠ(B100)的定量测定。

ApoAⅠ(B100)+抗人ApoAⅠ(B100)→抗原抗体复合物→测定吸光光密度
2.双试剂单(双)波长法
(1)试剂(温州伊利康)
RⅠ:Apo缓冲液,含4% PEG6000和表面活性。

RⅡ:羊抗人ApoA(B100)稀释抗血清
RⅢ:Apo定值血清
(2)各试剂及标本用量如下表:
项目血清
Apo缓冲液
(RⅠ)ApoAⅠ抗血清液
(RⅡ)
ApoB100抗血清液
(RⅡ)
ApoAⅠ2~5μl300~350μl80~100μl
ApoB1002~5μl300~350μl80-100μl (3)定标:以5点Apo梯度浓度,采用免疫定标法按表18-21参数上机定标,如图18-5所示。

图18-5 ApoAⅠ五点免疫定标曲线图(以CL-7200仪器为例)
(4)上机(终点法或两点法)
(5)说明:①Apo测定的光密度从340~700nm范围都可采用,多用340nm;②国内已有的Apo试剂盒均无需处理;③血清标本也无需处理,均可直接检测;④本法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自动扣除空白,快速准确;⑤效价不同的抗血清,其用量应作适当的调整。

(5)计算△A=A2-A1,以△A值采用免疫定标自动运算。

3.单一试剂单波长法
(1)试剂同双试剂法
(2)标本及试剂用量:按ApoAⅠ抗血清液或ApoB抗血清液(RⅡ)100μl,加相应的Apo缓冲液(RⅠ)0.3m l的比例混合成单一试剂(Apo抗体液)。

最好临用前配制当天用量,此抗体液置2~8℃保存一周有效。

(3)定标:按五点梯度稀释定值血清(见表18-21),以终点法或两点法进行免疫定标。

(4)按以下步骤操作:
(5)以△A=A2-A1值按免疫定标自动运算。

(6)说明:①该法一般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②通过设延迟时间以扣除空白;③RⅠ、RⅡ试剂以临用时混合为好,未用完的混合试剂应置于2~8℃冰箱保存,只允许使用一周;④血清标本无需再处理。

4.ApoAⅠ、AⅡ、B、CⅡ、CⅢ和E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的有关数据。

(1)上机参数(以CL-7200型为例)如表18-21所示。

表18-21 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po有关参数
ApoAⅠAⅡ B CⅡCⅢ E
反应类型终点法
样品量3μl3μl3μl8μl3μl5μl
600nm(第一)数据数据700nm 700nm 700nm
测量波长
700nm(第二)数据数据340nm 340nm 340nm
第一波长5min 数据数据数据数据数据
反应时间
第二波长4.99min 数据数据数据数据数据
试剂Ⅰ350μl290μl350μl300μl290μl350μl
试剂Ⅱ100μl75μl100μl50μl75μl50μl
单位g/L g/L g/L mg/dl mg/dl mg/d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