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量间的相互关系
用图像表示变量间的关系

⑥ 90
60 ②
⑤
⑦
20 24 时间/分
判断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怎样看图:
从左往右若图象上升,表明速度增大;
若图象下降,表明速度减小;
若图象与横轴平行;则表明速度保持不变,
尝试
探究 洪峰公司根据工作需要,准备租一辆面包车,
经考察,个体车与出租车公司的月租金计算方法如图所示,请 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与同伴讨论一个租车方案,
__关__系_式__法__
给定一个变量的值可求出另一个变量的值
__图__象__法_
能够直观地看出变量间的变化__趋__势_
在图象中
上升线------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 水平线-----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增大而不变; 下降线------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减小, 以上三点是打开“解决图象类问题”的一把万能钥匙 ,
y元
200 150 100 50
0
乙 1 当每月通话时间为多少时,两
A
甲
公司的收费相同 2 当每月通话时间在什么范围
时, t/分钟 应选择乙公司 100 200 300 3 当每月通话时间在什么范围
时,
应选择
甲公司
变量之间关系的三种表示方法
变量之间关系的表示 __列__表__法_
特征 能看出两个变量之间的_变__化__关系
随堂练习:
1.柿子熟了,从树上落下来.下面的那一幅图可以 大致刻画出柿子下落过程中 即落地前 的速度的 变化情况
速
速
度
度
0
时间
1
0
时间
2
速
度
正确
0 3
时间
速 度
0 4 时间
社会统计学第十二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2. 相关方向:正相关和负相关 所谓正相关关系是指一个变量的值增加时,另一变
量的值也增加。例如,受教育水平越高找到高薪水工作的 机会也越大。而负相关关系是指一个变量的值增加时,另 一变量的值却减少。例如,受教育水平越高,理想子女数 目越少。要强调的是,只有定序以上测量层次的变量才分 析相关方向,因为只有这些变量的值有高低或多少之分。 至于定类变量,由于变量的值并无大小、高低之分,故定 类变量与其他变量相关时就没有正负方向了。
父母智力 组合
优+优
优+劣 一般+一般
劣+劣
子女智力 子女智力
优秀
一般
71.6 25.4
33.6 42.7
18.6 66.9
5.4 34.4
子女智力 低下
3.0 23.7 14.5 60.2
通过列联表研究定类变量之间的关联性,这 实际上是通过相对频数条件分布的比较进行的。 如果对不同的X,Y的相对频数条件分布不同,且 和Y的相对频数边际分布不同,则两变量之间是 相关的。而如果变量间是相互独立的话,必然存 在着Y的相对频数条件分布相同,且和它的相对 频数边际分布相同。后者用数学式表示就是
r×c相对频数联合分布列联表
控制X,Y相对频数条件分布列联表
控制Y,X相对频数条件分布列联表
[例A1]试把下表所示的频数分布列联表,转 化为自变量受到控制的相对频数条件分布列联 表,并加以相关分析。
投票行为
受教育程度X
Y
大学以 大学以
FY
上
下
投票
160
129
289
弃权
7
61
68
合计:FX 167
r×c相对频数分布列联表的一般形式
在相对频数分布列联表中,各数据为各分类
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绝对经典)

度更快?
80
(3)当小明到达终点时,小亮所跑 60
的路程是多少?
40
小明 小亮
(4)小明和小亮到达终点后如果 20
各自继续以原速度往前跑,他们 能否相遇?利用图象加以解释.
0
2 4 6 8 10 12 12.5
(1)小明和小亮的百米成绩各是多少?(2)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谁的速度更 快?(3)当小明到达终点时,小亮所跑的路程是多少?(4)小明和小亮到达终点 后如果各自继续以原速度往前跑,他们能否相遇?利用图象加以解释.
A
S D
4
B
P
C
图(1)
0
4 图(2)
6x
如图一,在长方形MNPQ中,动点R从点N出发,沿
路程相同的情况发生,所以两人不会
相遇.
0 2 4 6 8 10 12 12.5
如图(1),在长方形ABCD中,AB=2,动点P从点B出发,
沿路线B→C→D作匀速运动,图(2)是此运动过程中,
三角形PAB的面积S与点P运动的路程x之间的关系图
D 象,则BC+CD的长为 A.3 B.4 C.5 D.6
1.一个变化过程中,有变量和常量。 2.两个变量: 自变量和因变量,表示的意义,书写形式 3.变量间的关系表示法 第一表格法 第二关系式法 (1)利用公式(2)根据表格(3)实际问题 第三图像法
第三章变量之间关系
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知识点1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1.图象法:是指用图象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 关系的方法。 2.图象的基本特征:横轴(x轴)上的点表示自 变量,纵轴(y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图象上 的每个点表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互 关系. 3.优点: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因变量随着自 变量变化的趋势
变量间的相互关系

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可以通过相关性和因果性来描述。
相关性指的是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可以用相关系数来度量。
如果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那么它们的值会随着彼此的增加而增加,反之亦然。
如果两个变量之间存在负相关,那么它们的值会随着彼此的增加而减少,反之亦然。
因果性指的是一个变量的变化是由另一个变量的变化所引起的。
因果关系可以用因果图来表示,其中箭头表示因果关系的方向。
例如,如果一个变量的变化会导致另一个变量的变化,那么箭头会从前者指向后者。
在实际应用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往往比较复杂,一个变量可能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可能影响多个其他变量。
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需要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和建模,从而找出变量之间的真正关联和因果关系。
计量经济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一、名词解释第一章1、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和经济数据的事实为依据,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借助计算机为辅助工具,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经济数量关系和规律的一门经济学科。
2、虚拟变量数据:虚拟变量数据是人为构造的,通常取值为1或0的,用来表征政策等定性事实的数据。
3、计量经济学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主要是检验模型是否符合计量经济方法的基本假定。
4、政策评价:政策评价是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各种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的实施后果进行模拟测算,从而对各种政策方案做出评价第二章1、回归平方和:回归平方和用ESS 表示,是被解释变量的样本估计值与其平均值的离差平方和。
2、拟和优度检验:拟和优度检验指检验模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用表示,该值越接近1,模型对样本观测值拟合得越好。
3、相关关系:当一个或若干个变量X 取一定数值时,与之相对应的另一个变量Y 的值虽然不确定,但却按某种规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变量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不确定性的统计关系或相关关系,可表示为Y=f(X ,u),其中u 为随机变量。
4、高斯-马尔科夫定理:在古典假定条件下,O LS 估计式是其总体参数的最佳线性无偏估计式。
第三章1、偏回归系数: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回归系数j (j=1,2,……,k )表示的是当控制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条件下,第j 个解释变量的单位变动对被解释变量平均值的影响,这样的回归系数称为偏回归系数。
2、多重可决系数:“回归平方和”与“总离差平方和”的比值,用表示。
3、修正的可决系数:用自由度修正多重可决系数 中的残差平方和与回归平方和。
4、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 检验):对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与所有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在总体上是否显著做出推断。
5、回归参数的显著性检验(t 检验):当其他解释变量不变时,某个回归系数对应的解释变量是否对被解释变量有显著影响做出推断。
6、无多重共线性假定:假定各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或者说各解释变量的观测值之间线性无关,在此条件下,解释变量观测值矩阵X 列满秩Rank(X)=k ,此时,方阵X`X 满秩, Rank(X`X)=k从而X`X 可逆,(X`X) 存在。
变量间的相互关系

从上表发现,对某个人不一定有此规律,但对很多个体放在 一起,就体现出“人体脂肪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这一规律. 表中各年龄对应的脂肪数是这个年龄人群的样本平均数. 我们也可以对它们作统计图、表,对这两个变量有一个直观上 的印象和判断.
下面我们以年龄为横轴,
脂肪含量为纵轴建立直 40
角坐标系,作出各个点,35
求回归直线方程的步骤:
第一步:列表 xi, yi, xi yi
n
n
n
第二步:计算: x,y, xi2, yi2, xiyi
i1
i1
第三步:代入公式计算b,a的值 xi yi xi•yi
i1
第四步:列出直线方程。
画图1
例2 观察两相关量得如下数据:
i 1 2 3 4 5 6 7 8 9 10
x -1 -2 -3 -4 -5 5 3 4 2 1
i 1 2 3 4 5 6 7 8 9 10
xi
10 4
18 0
19 0
17 7
14 7
13 4
15 0
19 1
20 4
121
yi
10 0
20 0
21 0
18 5
15 5
13 5
17 0
20 5
23 5
125
xi yi
10 40 0
36 00 0
39 90 0
32 74 5
22 78 5
18 09 0
n
2 2 回归直线:观察散点图的特征,如果各点大致分布在一条直线的附近,就称两个变量之
2
(x x) x nx i 间具有线性相关的关系,这条直线叫做回归直线。
i
i1
i1
变量之间的关系有哪三种

变量之间的关系有哪三种
变量之间的关系可用表格,函数关系式,图象法三种方法表示。
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相关关系。
相关关系是客观现象存在的一种非确定的相互依存关系,即自变量的每一个取值,因变量由于受随机因素影响,与其所对应的数值是非确定性的。
相关分析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没有严格的区别,可以互换。
变量相关关系:当一个或几个相互联系的变量取一定的数值时,与之相对应的另一变量的值虽然不确定,但它仍按某种规律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
变量间的这种相互关系,称为具有不确定性的相关关系。
当一个或几个变量取一定的值时,另一个变量有确定值与之相对应,我们称这种关系为确定性的函数关系。
马赫的要素一元论把科学和认识所及的世界归结为要素的复合,又把要素解释为感觉,认为这个世界以人的感觉为转移。
他指出,人的感觉是相同的,对于同一对象,不同的人乃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不同的感觉,因此,世界上事物的存在只是相对的。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 第二章自测

定类变量离散变量直线相关公理, 定理, 假设, 经验概括查阅文献, 咨询, 实地考察实用性, 系统性, 实效性, 经济性, 弹性概念与变量的含义是什么?变量有哪些类型?答:概念是对现象的抽象,是类似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类似事物或现象中概括出共同的本质属性,对这种共同属性的表述就是概念。
变量是概念的一种类型,是指本身变动的概念。
社会调查研究经常涉及的变量类型有:离散变量,是按一定标准把事物分为两类或多类的变量:;连续变量,是指用一组数值直接表示出同一类事物的量的变化的变量;自变量,是指能够影响其它变量,而又不受外界因素的景响而自身产生变化的变量;因变量,是指不能影响其它变量,而又受外界因素影啊而变化的变量;中间变量,是介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中间的变量;定类变量,即只有类别属性之分,而没有大小优劣之别的变量;定序变量,是除了有类别属性之分外,还有等级或次序的区别的变量:定距变量,是除了具有类别、次序区别之外,还有同标准化的距离的区别变量;定比变量.是除具有定类、定序、定距等特征外,在变量取值中还有一个以零为最终参照系的变量。
调查研究方案包括哪些内容?方案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答:社会调查研究总体方案通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调査研究课题、目的和基本观点调査研究对象、内容和范围调査研究方式和方法调査研究时间与步骤安排组织领导与人员安排经费预算和物质保证。
方案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主要有实用性;系统性;时效性;经济性;弹性等。
命题和假设的含义是什么?它们有哪些类型?答:命题是关于事物的一个或多个概念及其关系的表述,社会调査研究中的命题一般就表现为观点或逻辑上的判断。
命题可分为单变量命题、双变量命题,多变量命题三种类型。
单变量命题是对一个概念的表述,双变量命题是对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表述,多变量命题是对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表述。
假设是未经调査研究资料证实的命题,通常是陈述两个社会现象和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要理解回归直线方程中的参数是用最小二乘法得出的,目的是 使距离的平方和最小,不是看具体某一个距离的大小,这样使用求 平方和也避免了讨论绝对值和正负问题.
第十章
10.3 相关性、最小二乘估计与统计案例
收入 x(万元) 支出 y(万元)
8.2 8.6 10.0 11.3 11.9 6.2 7.5 8.0 8.5 9.8
根据上表可得回归直线方程^������ = ^bx+���^���,其中^������=0.76,���^��� = ������ − ^
������ ������.据此估计,该社区一户年收入为 15 万元家庭的年支出为( )
第十章
10.3 相关性、最小二乘估计与统计案例
考纲要求
知识梳理
双击自测
核心考点
-3-
1.相关关系:当自变量取值一定时,因变量的取值带有一定随机性 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叫作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不同,相关关系 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
2.散点图:表示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的一组数据的图形叫作 散点图,它可直观地判断两变量的关系是否可以用线性关系表示. 若这些散点分布在从左下角到右上角的区域,则称两个变量正相关; 若这些散点分布在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区域,则称两个变量负相关.
第十章
10.3 相关性、最小二乘估计与统计案例
考纲要求
知识梳理
双击自测
核心考点
-18-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知识方法 易错易混
对点训练1 (1)对四组数据进行统计,获得如图所示的散点图,关
于其相关系数的比较,正确的是( )
关闭
易知题中图(1)与图(3)是正相关,图(2)与图(4)是负相关,且图(1)与图(2)中
∴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01的前提下认为打鼾与患心脏病有关.
关闭
有关
解析 答案
第十章
12345
10.3 相关性、最小二乘估计与统计案例
考纲要求
知识梳理
双击自测
核心考点
-14-
自测点评 1.散点图上的点大致分布在某条直线附近,整体上呈线性分布时, 两个变量相关关系越强.
2. χ2越大,“X与Y有关联”的把握程度越大.
知识梳理
双击自测
核心考点
-4-
4.回归方程与最小二乘法:若变量 x 与 y 具有线性相关关系,有
n 个样本数据(xi,yi)(i=1,2,…,n),则回归方程为 y=bx+a,其中
������
b=������=∑i1=∑nx1i���y������2i���--������������x������2
第十章
10.3 相关性、最小二乘估计与统计案例
考纲要求
知识梳理
双击自测
核心考点
-9-
12345
2.已知变量x和y满足关系y=-0.1x+1,变量y与z正相关.下列结论中 正确的是( )
A.x与y负相关,x与z负相关 B.x与y正相关,x与z正相关 C.x与y正相关,x与z负相关 D.x与y负相关,x与z正相关
10.3 相关性、最小二乘估计 与统计案例
第十章
10.3 相关性、最小二乘估计与统计案例
考纲要求
知识梳理
双击自测
核心考点
-2-
考纲要求:1.会做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的散点图,会利用散点图认 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2.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 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不 要求记忆). 3.了解回归分析的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 4.了解 独立性检验的思想、方法及其初步应用.
y
,a=������-b������,它主要用来估计和预测取值,从而获得对这两
个变量之间整体关系的了解.求回归方程的方法是最小二乘法,即使
得样本数据的点到回归直线的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第十章
10.3 相关性、最小二乘估计与统计案例
考纲要求
知识梳理
双击自测
核心考点
-5-
r= 5.相关系数:
������
1.下列结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是非确定性关系. ( √ ) (2)利用散点图可以直观判断两个变量的关系是否可以用线性关 系表示. ( √ ) (3)只有两个变量有相关关系,所得到的回归模型才有预测价值. ( √) (4)对于分类变量X与Y,统计量χ2的值越小,“X与Y有关联”的把握 程度越大. ( × ) (5)通过回归方程y=bx+a可以估计和观测变量的取值和变化趋势. ( √)
������=∑1������������������������-������������ ������ ������=∑������1���������2��� -������������2 ������=∑������1���������2��� -������������2
,它主要用于相关量的显著
由A y=-0.1x+1知y与x负相关,又因为y与z正相关,故z与x负相关.
解析
关关闭闭
答案
第十章
12345
10.3 相关性、最小二乘估计与统计案例
考纲要求
知识梳理
双击自测
核心考点
-10-
3.(2015福建,理4)为了解某社区居民的家庭年收入与年支出的关 系,随机调查了该社区5户家庭,得到如下统计数据表:
D.变量x与y负相关,u与v负相关
解析 答案
第十章
10.3 相关性、最小二乘估计与统计案例
考纲要求
知识梳理
双击自测
核心考点
-16-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知识方法 易错易混
(2)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各自对A,B两变量的线性相关性做
试验,并用回归分析方法分别求得相关系数r与残差平方和m如下表:
甲
乙
丙
丁
性检验,以衡量它们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当r>0时表示两个变量正
相关,当r<0时表示两个变量负相关.|r|越接近1,表明两个变量的线
性相关性越强;当|r|接近0时,表明两个变量间几乎不存在线性相关
性.
第十章
10.3 相关性、最小二乘估计与统计案例
考纲要求
知识梳理
双击自测
核心考点
-6-
6.独立性检验 (1)分类变量:变量的不同“值”表示个体所属的不同类别,像这类 变量称为分类变量. (2)列联表:列出两个分类变量的频数表,称为列联表.假设有两个 分类变量X和Y,它们的可能取值分别为{x1,x2}和{y1,y2},其样本频数
是
.
解析 答案
第十章
10.3 相关性、最小二乘估计与统计案例
考纲要求
知识梳理
双击自测
核心考点
-13-
12345
5.在一项打鼾与患心脏病的调查中,共调查了1 671人,经过计算
χ2=27.63,根据这一数据分析,我们有理由认为打鼾与患心脏病是
的(填“有关”或“无关”).
关闭
∵χ2=27.63>10.828,
第十章
10.3 相关性、最小二乘估计与统计案例
考纲要求
知识梳理
双击自测
核心考点
-7-
(3)独立性检验:利用随机变量χ2来确定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认为 “两个分类变量有关系”的方法称为两个分类变量的独立性检验.
第十章
10.3 相关性、最小二乘估计与统计案例
考纲要求
知识梳理
双击自测
核心考点
-8-
12345
列联表(称为2×2列联表)为
2×2列联表
y1
y2
总计
x1
a
b
a+b
x2
c
d
c+d
总计 a+c b+d a+b+c+d
构造一个随机变量 χ2=(������+������)(������������+(������������������)-(���������������+���)2������)(������+������) ,其中n=a+b+c+d为 样本容量.
解析 答案
考点1
第十章
10.3 相关性、最小二乘估计与统计案例
考纲要求
知识梳理
双击自测
核心考点
考点2
考点3 知识方法 易错易混
-17-
思考:如何判断两个变量有无相关关系? 解题心得:判断两个变量有无相关关系有两个方法:一是根据散 点图,具有很强的直观性,直接得出两个变量是正相关或负相关;二 是计算相关系数法,这种方法能比较准确地反映相关程度,相关系 数的绝对值越接近1,相关性就越强,相关系数就是描述相关性强弱 的.
的样本点集中分布在一条直线附近,则r2<r4<0<r3<r1.
A A.r2<r4<0<r3<r1 B.r4<r2<0<r1<r3 C.r4<r2<0<r3<r1 D.r2<r4<0<r1<r3
关闭
解析 答案
考点1
第十章
10.3 相关性、最小二乘估计与统计案例
考纲要求
知识梳理
双击自测
核心考点
考点2
考点3 知识方法 易错易混
其中一定不正确的结论的序①④
关闭
正相关指的是y随x的增大而增大,负相关指的是y随x的增大而减小,故不正
-19-
(2)四名同学根据各自的样本数据研究变量x,y之间的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