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组织3网络计划技术

合集下载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课程标准注:I.课程类型(单一选项):A类(纯理论课)/B类(理论+实践)/C类(纯实践课)2.课程性质(单一选项):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3.课程类别(单一选项):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4.合作者:须是行业企业人员,如果没有,则填无二、课程定位《建筑施工组织》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工程造价、工程建筑技术、工程测量与监理等土建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不同专业其课程名称和课时数有一些差异),它是所有土建类课程的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施工准备工作、流水施工原理、再通过课程设计熟悉各种施工组织应用软件,掌握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等,对实现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本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到主要的支撑作用。

三、设计思路根据建筑施工流水作业这一典型工作任务对知识和技能的需要,对该课程的内容选择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建设该课程,选用施工进程(施工准备、施工方案选择、进度安排、平面图布置、目标保证措施)为载体来设计教学情境,且每一载体均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在教学子情境选择中,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来重构知识和技能:1.由易到难和施工的先后顺序;2.充分考虑高等教育对理论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3.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4.考虑区域施工特点。

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实习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以任务单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提升职业能力。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本课程所涉及的程度用语主要有“熟练”、“正确”、“基本”。

“熟练”指能在所规定的较短时间内无错误的完成任务,“正确”指没有任何错误,“基本”指在没有时间要求的情况下,不经过旁人提示,能无错误的完成任务。

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网络计划

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网络计划

3.1概述
第二章 流水施工基本原理
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原理: -应用网络图表示出某项工程中各施工过程的开 展顺序和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 -通过网络图各种时间参数计算,找出关键工作 和关键线路 -利用最优化原理,改进初始方案,寻求最优网 络计划方案 -在网络计划执行过程中,机型有效监督与控制, 以最少的消耗,获得在最佳的经济效果。
第二章 流水施工基本原理
3.1.3网络计划技术的优缺点 (1)从工程整体出发,统筹安排,明确表示工程中各个工作间的先后顺序和 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关系。 (2) 通过网络时间参数计算,找出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显示各工作的机动 时间,从而使管理人员胸有数,抓住主要矛盾,确保控制技术总工期和合理 安排人力,物力和资源,从而降低成本,缩短工期。 (3)通过优化,刻在若干可行方案中找出最优方案 (4)网络计划执行过程中,由于可通过时间参数计算预先知道各工作提前或 推迟完成整个计划的影响程度,管理人员可以采取技术组织措施对计划进行 有效控制和监督,从而加强施工管理工作。 (5)可以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时间参数计算和优化,调整。
第二章 流水施工基本原理
3.1.4网络计划的分类 3.1.4.1按性质分类 (1)肯定型网络计划 是指工作、工作与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的逻辑关系和工作持续 时间三者中一项或多项不肯定的网络计划。
第二章 流水施工基本原理
3.1.4.2按表示方法分类 (1)单代号网络计划 以单代号表示绘制的网络计划。 网络图中,每个节点表示一项工作,箭杆仅用 来表示各项工作间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关系。 (2)双代号网络计划 双代号网络计划是以双代号表示绘制的网络计 划 网络图中,箭杆用来表示工作。目前,施工企 业多采用这种网络计划。
朱明工作室

第3章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网络计划技术PPT课件

第3章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网络计划技术PPT课件
第三章 网络计划技术
发展简史
❖ 1956年,美国杜邦公司的沃克(Morgan.R.Walker)在兰德公司的凯利 (Janes.E.Kelly.Jr)协助下研究开发了利用计算机技术安排工程进度 计划的新方法即关键线路法(Critical Path Method),简称CPM法。
❖ 1958年,美国海军武器规划局在研制“北极星”导弹潜艇计划中采用 了CPM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数理统计学为基础,以网络分析为 主要内容,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的新的计划管理方法即计划评审技术 (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简称PERT法 。
2.节点 节点是网络图中箭线端部的圆圈或其他形状的封闭图形。
它是各箭线之间的连接点,代表各工作开始或结束的瞬间, 节点本身并不消耗资源和时间。
节点示意图 1A 2E 5F 6
B
D
3C 4
第二节 双代号网络计划
一、双代号网络计划的构成和基本符号 基本构成要素有三个:箭线、节点和线路
3.线路 线路是指网络图中从起点节点开始,沿箭头方向顺序通
❖ 前苏联从1964年起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制定、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的 条例和文件,规定在所有大型建设工程中都必须采用网络计划技术。
❖ 日本在1961年正式从美国引进网络计划技术,1968年日本建筑学会发表 《网络施工进度和管理指南》,并在建筑业中广泛推广使用。
❖ 1963年,在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等人的积极倡导下,网络计划技术 在我国开始推广应用。1965年,我国已故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将网 络计划技术与其他科学管理方法相结合,结合我国当时的国情,根据 “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指导思想,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试点采用 网络计划技术,并称其为“统筹方法”,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2 第5章(P1-P12)((六时参数最快确定))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2 第5章(P1-P12)((六时参数最快确定))

课题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
5.4.1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的含义
前面所介绍的双代号网络计划通过标注在箭线下方的数字 来表示工作持续时间,因此,在绘制双代号网络图时,并 不强调箭线长短的比例关系,这样的双代号网络图必须通 过计算各个时间参数才能反映出各个工作进展的具体时间 情况,由于网络计划图中没有时间坐标,所以称其为非时 标网络计划。如果将横道图中的时间坐标引入非时标网络 计划,就可以很直观地从网络图中看出工作最早开始时间、 自由时差以及总工期等时间参数,它结合了横道图与网络 图的优点,应用起来更加方便、直观。我们称这种以时间 坐标为尺度编制的网络计划为时标网络计划。
找出关键工作之后,将这些关键工作首尾相连,便至少构 成一条从起点节点到终点节点的通路,通路上各项工作的 持续时间总和最大的就是关键线路。在关键线路上可能有 虚工作存在。
关键线路一般用粗箭线或双线箭线标出,也可以用彩色箭 线标出。例如在本例中,线路①—③—④—⑥—⑦即为关 键线路。关键线路上各项工作的持续时间总和应等于网络 计划的计算工期,这一特点也是判别关键线路是否正确的 准则。
5.2.2 双代号网络图的绘制
5.2.3 双代号网络图的绘制示例
课题5.3 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
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计算的目的在于通过计算各项工 作的时间参数,确定网络计划的关键工作、关键线路和计 算工期。确定关键线路,使得在工作中能抓住主要矛盾, 向关键线路要时间;计算非关键线路上的富余时间,明确 其存在多少机动时间,向非关键线路要劳力、要资源;为 网络计划的优化、调整和执行提供明确的时间参数和依据。
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方法很多,一般常用的有: 按工作计算法和按节点计算法进行计算;在计算方式上又 有分析计算法、表上计算法、图上计算法、矩阵计算法和 计算机计算法等。本节只介绍按工作时间和节点时间在图 上进行计算的方法。

建筑施工组织单代号网络计划

建筑施工组织单代号网络计划

图上计算单代号网络图时间参数
网络计划技术
第 10 页
解:1.计算工作最早开始时间
上图所示的网络计划中有虚拟的起始节点和终止节点,其工作延续时间均为0。起始节点的
ES1=0,其余工作最早可能开始时间计算如下(顺箭线方向):
网络计划技术
第 11 页
计划总工期43;D9=15+0=15(d)。
工作名称
持续时间
LS
LF
FF
(2)其他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等于该工作的紧前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的最大值,即
ESj maxESi Di ,1≤i j ≤n maxEFi
(3)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等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加该工作的持续时间,即 EFi =ESi+ Di
工作最迟时间
网络计划技术
第8页
(4)工作最迟开始时间 LSi和最迟完成时间 LFi。
网络计划技术
第 13 页
建筑施工组织
B
C、D
F
紧后工作
— D、E F
F

G

节点位置号 0
0
0
1
1
2
3
网络计划技术
2)根据节点位置号和逻辑关系绘制单代号网络图,如图所示。
第6页
网络计划技术
第7页
三、单代号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计算
ES TF EF
编号
最早时间的计算
(1)网络计划的起点节点的最早开始时间如无规定时,其值等于零,即
ES1 0
3.线路:由小到大编号;一项工作有一个编号,不得重号。
第3页
二、单代号网络图的绘制
网络计划技术
第4页
除了双代号网络图的绘图规则以外,对于单代号网络图,还必须符合 以下要求:

《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教学大纲

《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教学大纲

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教学大纲一、课程定位1. 课程性质《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着重讲授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课程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由施工组织概论、流水施工基本原理、网络计划技术、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总设计等章节组成;第二部分包括项目管理概论、建设工程施工招标与投标、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建设项目施工成本管理、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工程施工进度管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等内容。

2. 课程作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由院平台课/系技术平台课/专业必修课/ 专业选修课/ 素质教育拓展课/专业核心课程等构成。

其中,学习领域课程主要包括主体工程施工、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等核心课程。

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核心课程的作用,与课程具有直接教学关系的先修课程是:主体工程施工、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课程,以及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

先修课程是本课程实施的基础和前提,本课程则为学生毕业设计以及实际工作中的实施和职业能力的提高做好了知识和能力的准备。

3.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掌握流水施工基本原理、网络计划技术的基础上,熟悉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总设计、建设项目施工成本管理、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工程施工进度管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等,了解建设工程施工招标与投标、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等内容。

课程以培养学生施工组织方面的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施工组织安排以及施工项目管理的能力和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其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是与工程项目管理结合紧密的课程之一,也帮助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提升的必备能力之一。

因此,采用以下形式组织教学:①以行动为导向组织教学,课程设计体现“与专业结合,为岗位服务” ,在实现工作过程的同时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使学生具备的综合职业素质核岗位竞争力;②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理论教学引导、结合具体工程项目内容、分析类似实际工程实际等方法;③教学内容实施项目化、模块化,便于学生循序渐进的方式学习;④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课程内部的实训大作业、最终的期末终结性考核的方法相结合,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施工组织试题答案第3章 网络计划技术试题答案

施工组织试题答案第3章 网络计划技术试题答案

第3章网络计划技术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双代号网络计划中(B )表示前面工作的结束和后面工作的开始。

A 起始节点B 中间节点C终止节点D虚拟节点2.网络图中有n条关键线路,那么这n条关键线路持续时间之和(A )。

A 相同B 不相同C有一条最长的D以上都不对3.单代号网络计划的起点节点可(A )。

A 有一个虚拟B 有两个C有多个D编号最大4.在时标网络计划中,垂直“波折线”表示(B )。

A 工作持续时间B 虚工作C前后工作时间间隔D总时差5.时标网络计划与一般网络计划相比,其优点是(D )。

A 能进行时间参数的计算B 能确定关键线路C能计算时差D能增加网络的直观性6.(B )为零的工作肯定在关键线路上。

A 自由时差B 总时差C持续时间D以上三者均7.在工程网络计划中,判别关键工作的条件是该工作(D )。

A 自由时差最小B 与其紧后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为零C持续时间最长D最早开始时间等于最迟开始时间8. 当双代号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等于计划工期时,对关键工作的错误提法是(C )。

A 关键工作的自由时差为零B 相邻两项关键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为零C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最长D关键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与最迟开始时间相等9. 网络计划工期优化的目的是为了缩短(B )。

A 计划工期B 计算工期C要求工期D合同工期10. 工程双代号网络计划的计划工期等于计算工期,且工作M的完成节点为关键节点,则该工作( B )A 为关键工作B 自由时差等于总时差C自由时差为零D自由时差小于总时差11.双代号网络图的三要素是指(C )。

A.节点、箭线、工作时间B.紧前工作、紧后工作、关键线路C.工作、节点、线路D.工期、关键线路、非关键线路12.利用工作的自由时差,其结果是(A )。

A.不会影响紧后工作,也不会影响工期B.不会影响紧后工作,但会影响工期C.会影响紧后工作,但不会影响工期D.会影响紧后工作和工期13.下列( D )说法是错误的。

施工组织管理,施工组织设计网络计划技术

施工组织管理,施工组织设计网络计划技术

2. 关键线路和关键工作
线路上总的工作持续时间最长的线路称为关键线路。 如图所示,线路1--2--3--5--6总的工作持续时间最长,即为 关键线路。其余线路称为非关键线路。位于关键线路上的 工作称为关键工作。关键工作完成快慢直接影响整个计划 工期的实现。
A
D
F
2
4
2
2
2
1
B 3
2C
E
3
5
1
关键线路
过一系列箭线与节点,最后达到终点节点的通路称
为线路。一个网络图中,从起点节点到终点节点,
一般都存在着许多条线路,如图中有四条线路,每 条线路都包含若干项工作,这些工作的持续
时间之和就是该线路的时间长度,即线路上总的工
作持续时间。图中四条线路各自的总持续时间见表 4-1。 开工
BB C
A F
D
E
完工
总持续时间
• 工作开之工间相互制约或依赖的关系称为逻辑关系。 工作之间的逻辑B关系B包括工C 艺关系和组织关系。
• 1. 工艺关系
工艺关系A是指生产工艺上客观存在的先后顺序
关系,或者是非生产性工作之间由工作程序决
定的先后顺序关系。
F
• 2. 组织关系
组织关系是指在D不违反工艺E 关系的前提下, 人
为安排的工作的先后顺序关系。
• 根据计划最终目标的多少,网络计划可分 为单目标网络计划和多目标网络计划。
• (1)单目标网络计划(2)多目标网络计
划 2
B
4
2
6
9
1
61
5
8
3
5
4
10 7
2. 按网络计划层次分类
• 根据计划的工程对象不同和使用范围大小,网络计 划可分为局部网络计划单位工程网络计划和综合网络计 划。 • (1)局部网络计划 • 以一个分部工作或施工段为对象编制的网络计划称 为局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根据节点在网络图中的位臵不同可以分为起点 节点、终点节点和中间节点,如图3.6所示。
17
3.1 网络计划的基本概念
图3.6 节点示意图
18
3.1 网络计划的基本概念
3.1.2.3 节点编号 (1) 节点编号必须满足两条基本规则: 其一,箭头节点编号大于箭尾节点编号,因此,节点 编号顺序是:箭尾节点编号在前,箭头节点编号在后,凡 是箭尾节点没有编号,箭头节点也不能编号; 其二,在一个网络图中,所有节点不能出现重复编号, 编号的号码可以按自然数顺序进行,也可以非连续编号, 以便适应网络计划调整中增加工作的需要,为编号留有余 地。
图3.1 双代号网络图
(a) 工作的表示方法;(b) 工程的表示方法
7
3.1 网络计划的基本概念
(2) 单代号网络图 以一个节点及其编号表示一项工作,以箭线表示工作 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网络图称为单代号网络图。节点所表示 的工作名称、持续时间和工作代号等标注在节点内,如图 3.2所示。
图3.2 单代号网络图
4
3.1 网络计划的基本概念
网络计划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首先应用网络图形来表达 一项计划(或工程)中各项工作的开展顺序及其相互间的 关系;然后通过计算找出计划中的关键工作及关键线路;继 而通过不断改进网络计划,寻求最优方案,并付诸实施;最后 在执行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 在建筑施工中,网络计划方法主要是用来编制工程项目 施工的进度计划和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计划,并通过对计划 的优化、调整和控制,达到缩短工期、提高效率、节约劳 动力、降低消耗的项目施工目标。
2
3.1 网络计划的基本概念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外陆续出现了一些计划管理的 新方法,其中最基本的是关键线路法(CPM)和计划评审技 术(PERT)。由于这些方法是建立在网络图的基础上的, 因此统称为网络计划方法。
3
3.1 网络计划的基本概念
3.1.1 网络图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是通过施工进度图表来表达建 筑产品的施工过程、工艺顺序和相互间搭接逻辑关系的。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应用流水施工基本原理,采用横道图表 的形式来编制工程项目施工进度计划的。这种表达方式简 单明了,直观易懂,容易掌握,便于检查和计算资源需求状况。 但它在表现内容上有许多不足 。
3
网络计划技术
目 录
3.1 网络计划的基本概念
3.2 双代号网络计划 3.3 单代号网络计划 3.4 网络计划优化
1
知识目标
熟练掌握双代号网络计划的绘制方法;理解双代号网 络计划时间参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了解单代号网络计划 的绘制及时间参数的计算方法;掌握网络计划优化的基本 原理及方法。
技能目标
能正确绘制建筑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单代号 和双代号网络图,具有计算网络图时间参数的能力,基本 具有进行网络计划优化的能力。
(a) 工作的表示方法;(b) 工程的表示方法 8
3.1 网络计划的基本概念
3.1.1.2 网络计划的分类 用网络图表达任务构成、工作顺序并加注工作时间参 数的进度计划称为网络计划。 (1) 按网络计划目标分类 根据计划最终目标的多少,网络计划可分为单目标网 络计划和多目标网络计划。 ① 单目标网络计划 只有一个最终目标的网络计划称为单目标网络计划, 如图3.3所示。

3.1 网络计划的基本概念
3.1.2.2 节点 网络图中箭线端部的圆圈或其他形状的封闭图形就是 节点。在双代号网络图中,它表示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 节点表达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节点表示前面工作结束和后面工作开始的瞬间, 所以节点不需要消耗时间和资源。 (2) 箭线的箭尾节点表示该工作的开始,箭线的箭 头节点表示该工作的结束。
12
3.1 网络计划的基本概念
(3) 按网络计划时间表达方式分类 ① 时标网络计划 工作的持续时间以时间坐标为尺度绘制的网络计划称 为时标网络计划,如图3.5所示。
图3.5 双代号时标网络图
13
3.1 网络计划的基本概念
② 非时标网络计划 工作的持续时间以数字形式标注在箭线下面绘制的网 络计划称为非时标网络计划,如图3.1(a)所示。
15
3.1 网络计划的基本概念
(3) 在无时间坐标的网络图中,箭线的长度不代表 时间的长短,画图时原则上是任意的,但必须满足网络图 的绘制规则。在有时间坐标的网络图中,其箭线的长度必 须根据完成该项工作所需时间长短按比例绘制。 (4) 箭线的方向表示工作进行的方向和前进的路线, 箭尾表示工作的开始,箭头表示工作的结束。 (5) 箭线可以画成直线、折线或斜线。必要时,箭 线也可以画成曲线,但应以水平直线为主,一般不宜画成 垂直线。
14
3.1 网络计划的基本概念
3.1.2 基本符号
3.1.2.1 箭线 网络图中一端带箭头的实线即为箭线。在双代号网络 图中,它与其两端的节点表示一项工作。箭线表达的内容 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一根箭线表示一项工作或表示一个施工过程。 如何确定一项工作的范围取决于所绘制的网络计划的 作用(控制性或指导性)。 (2) 一根箭线表示一项工作所消耗的时间和资源, 分别用数字标注在箭线的下方和上方。
5
3.1 网络计划的基本概念
3.1.1.1 网络计划的表达方法 网络计划的表达形式是网络图。所谓网络图是指由箭 线和节点组成的、用来表示工作流程的有向、有序的网状 图形。 网络图中,按节点和箭线所代表的含义不同,可分为 双代号网络图和单代号网络图两大类。
6
3.1 网络计划的基本概念
(1) 双代号网络图 以箭线及其两端节点的编号表示工作的网络图称为双 代号网络图。如图3.1所示。
9
3.1 网络计划的基本概念
图3.3 单目标网络图
10
3.1 网络计划的基本概念
② 多目标网络计划 由若干个独立的最终目标及与其相互有关的工作组成 的网络计划称为多目标网络计划,如图3.4所示。
图3.4 多目标网络图
11
3.1 网络计划的基本概念
(2) 按网络计划层次分类 根据计划的工程对象不同和使用范围大小,网络计划 可分为: ① 局部网络计划 以一个分部工程或施工段为对象编制的网络计划称为 局部网络计划。 ② 单位工程网络计划 以一个单位工程为对象编制的网络计划称为单位工程 网络计划。 ③ 综合网络计划 以一个建筑项目或建筑群为对象编制的网络计划称为 综合网络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