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渔家傲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_《渔家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渔家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唤起学生的诗词积累,有节奏诵读,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情感。
2.过程与方法:诵读,品味我国古诗词深邃的内涵和优美的韵味,激发联想和想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词中深刻内涵,体验词中的浪漫风格和豪迈气概。
教学重点:让学生反复诵读,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倾向,领悟词的内涵和艺术风格,感受作者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品味词的语言及意境。
教学方法:1.以朗读为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
2.角色的领悟和模拟。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设想:“韵律,内容,情感,语言”是学习诗词这一文学样式的四个基本要素。
本课教学就是抓住这四个要素的学习来进行。
以初读把握韵律切入,再读感知内容,三读欣赏词中的优美,四读体味词中情感。
要让学生通过赏析,领悟到感情内涵和豪放风格。
教学过程:课前热身:兴趣导入先放映歌曲《如梦令》用欢快明朗的曲调,引起学生兴趣,自然导入作者李清照。
一、知人论世——简介作者及背景1.让学生回想李清照其他作品,背诵。
进而对作者简单介绍。
2.从学生背诵的词的内容上,引出生平经历。
(前后期词内容。
后期词与诗风格不同,引出词的风格特例之作。
)二、声情并茂——朗读环节1.赏析配乐朗读,整体体味。
2.指生读;教师指导节奏,声音延续等朗诵技巧,再指生读。
3.学生齐读,熟悉韵律。
三、开卷有益——感知内容1.让学生小组讨论大意,指生用散文形式表述这首词的内容。
2.指出是记梦之作,“梦”为主线。
点拨用典和传说的妙用。
3.展示内容,指学生读,感知大意。
四、知根见底——深度赏析(这首词分上下阙。
)(一)领悟上阕1.范读上阕,让学生闭目想象词中画面特点及景物,体味情感。
2.指生回答:(1)画面色彩基调。
用几个词概括。
(2)欣赏景的美;动词的嵌入:接、连、转、舞。
(3)表达的情感:奇美迷茫3.点拨朗读技巧:动词:(读出)迷茫;动荡。
李清照渔家傲教学设计 渔家傲教学设计与反思

李清照渔家傲教学设计渔家傲教学设计与反思【渔家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及其词作《如梦令》的背景和意义;2.学习并感受“渔家傲”这首词的艺术魅力,理解其中的美学价值;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中国词章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李清照的创作背景和意义,了解词的基本结构及特点;2.分析《渔家傲》的意境、艺术风格和语言表达;3.感受中国传统词章的魅力,提高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课堂问答形式,让学生了解李清照是宋代的女词人,探究她的词作被称赞的原因和意义。
步骤二:背景解读(15分钟)通过PPT展示李清照的简介和《如梦令》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这是一首描写女子思念夫君的词作,词中渔家傲是作词的背景环境。
步骤三:课文分析(20分钟)1.通过导读,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基本结构和特点;2.分析《渔家傲》的意境和艺术风格,以及李清照在词中的感情表达;3.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语言表达手法,如隐喻、比喻、夸张等。
步骤四:赏析与演唱(25分钟)1.播放不同版本的《渔家傲》音乐,并观看相关的舞蹈表演视频,让学生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2.分组进行词的朗诵和合唱,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演唱能力;3.选取学生最出色的表现,进行现场展示。
步骤五:思考与讨论(20分钟)1.分组讨论:学生结合对词的理解和欣赏,探讨《渔家傲》中透露出的女性情感和思想;2.总结讨论:每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整理出各自组的观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法,使学生从李清照及其词作的背景入手,了解了《渔家傲》这首词作的意境和艺术风格,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语言表达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赏析和演唱,《渔家傲》这首经典词作真正传达了词作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到美的力量。
然而,仍需反思的是,本节课的时间安排可能稍显紧凑,导致学生在一些环节的深入讨论和思考上有所欠缺。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渔家傲》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所以我在教学前收集了一些关于《逍遥游》的思想,琢 磨用简单的话语阐释深奥的道理,这对于学生来说很是 受用。
反思: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背景下,应该把课堂还给 学生,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围绕着“矛盾”这一 理念,让学生找这首词哪些地方是矛盾的,你无法理解 的,诗歌的矛盾即作者心灵的矛盾,进而剖析作者的心 灵世界,打破以往诗歌教学,背景介绍,朗读,翻译, 写作手法,情感体悟的模式,让学生自己去找那些他不 理解的地方,再通过小组讨论,教师指导解决这些问题, 这些本是违反常理的事情,情感,意象,怎么作者还会 这样写,提出疑问询问道理,提高课堂的参与度,让学 生掌握一种不一样的诗歌赏析的方法,实现课程教学的 育人功能。
格,感受词人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学生学习能
学生借助注释能完成字面内容梳理,但难以品出言
力分析 外之志,无法从字面上就理解词人寄托。
教学策略选
任何一堂课的教学,他不可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
择与设计 法,而是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应用。本节课依据诗词的 特点,在朗读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这一节课教学方法有: 情感诵读法,小组讨论法,启发点拔式,感悟法教法指 导学法,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就有对应的学习方法(1) 学生还是初二年级,对诗歌的理解有一定基础,但思想 上又不是特别成熟,所以运用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理 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规律,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2) 我本堂课指导学生的具体方法是: ①通过诵读,学习一些诵读的技巧,熟悉词作的内 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②通过设置的问题和反思质疑,师生的合作讨论、 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 (一)释题导入: 《渔家傲》是李清照词作中的一首风格特殊的作 品,是少见的浪漫主义名篇。渔家傲是词牌名。 (二)一读,明词意(小组合作) 根据课本注释及文言字词的积累疏通词意,避免学
《渔家傲》课堂实录与反思

《渔家傲》课堂实录与反思作者:徐青青来源:《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2018年第04期李清照所作《渔家傲》是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词,本单元以人的品格与志趣为话题,旨在带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与胸襟,并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诗词的能力。
【诵读导入】师: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李清照的词《渔家傲》,请同学们朗读一遍。
师:再请一位同学读一遍。
师:前面一位同学评价一下,他哪里读得好?生:他朗读的声音很洪亮,富有感情,该停顿的时候停顿。
只是,“千帆舞”读得有点快,我建议该放慢的时候要放慢。
师:我注意到你读“九万里风鹏正举”这一句时,停在了风与鹏之间,为什么?生:我认为九万里风是一个整体,依据这句话的意思来判断的。
师:依据意思判断确实是判断停顿最基本的方法。
全班齐读。
【想象入梦】师:同学们能否从词中挑选一个字,来为这首词拟个题目。
生:梦。
师:为什么是“梦”?生:因为从“仿佛梦魂归帝所”开始就是写梦了。
师:那么词人究竟梦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一边读一边理解。
生:词人梦到了天帝,因为他在这里说“仿佛梦魂归帝所”,接下来就开始和天帝对话。
天帝问她,你要到哪里去?她说路很长,太阳快下山了,她自己写诗,光有惊人的句子,她想要像大鹏鸟一样飞上高空。
师:李清照是梦到了自己和天帝的一番对话,同学们能否发挥自己的联想与想象,还原李清照梦中与天帝对话的场景?同桌合作分饰天帝与李清照两个角色,注意揣摩当时人物的语言和神态。
(出示PPT,同桌合作进行角色扮演)师:这位男生,我注意到刚刚你喊了她一声清照,为什么要这样喊她?生:因为词中有两个字,叫“殷勤”,意思是情意恳切,我觉得这样叫她会更亲切。
师:从“殷勤”这个词,我们可以看出天帝是个怎样的形象?生:平易近人,接地气。
全班齐读。
师:这位女生,我注意到你刚开始“唉”了一声,为什么?生:因为我觉得“嗟”的意思是叹息,“谩”的意思是空,体现出李清照当时心情是比较无奈的,比较低落,所以开头就“唉”了一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渔家傲秋思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渔家傲秋思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渔家傲秋思教案与反思第【1】篇〗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抓住词中意象,发挥想象,感受浪漫的意境。
2.能力目标:结合时代背景,品析关键词句,探究词人思想情感,感受豪放的词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掌握意象、品词句、品析诗词情感的方法;通过拓展阅读,了解李清照词作风格及情怀。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浪漫的意境;探究词人思想情感;感受豪放的词风。
教学难点:抓住词中意象,发挥想象,感受浪漫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心中有没有住着一个女神?她是谁?她为什么是你心中的女神?老师心中也有一个女神,她就是李清照,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学生谈女神。
)二、讲授新课(一)作者简介这是后人根据她在诗词中流露出的神韵,想象着她的美好样子。
李清照,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
北宋灭亡,李清照流亡到南方,丈夫去世,漂泊无依。
曾跟随皇帝海上逃难,历尽风涛之险。
李清照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
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清丽明快。
如:《如梦令》。
后期变为凄凉悲痛。
如:《醉花阴》《一剪梅》《声声慢》等。
文学创作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称“易安体”,她位居婉约派之首,她的《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
今天我们来读她的作品《渔家傲》,这是一首词。
什么是词,谁来介绍?学生回答。
(二)了解“词”词,又称长短句,隋唐兴起,宋代进入全盛,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三)诵读感知1.读准字音,读准停顿,感受词的音韵美。
2.读准节奏和韵律。
3.读懂词意。
星河:银河。
殷勤:情意恳切。
报:回答。
嗟:叹息。
谩:同“漫”,空,徒然。
蓬舟:如飞蓬般轻快的船。
(四)细读入梦1.注解提示了我们这首词是记梦之作,那么梦中有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注意说的时候,尽量添加上修饰语。
李清照渔家傲教学设计 渔家傲教学设计与反思

李清照渔家傲教学设计渔家傲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品尝词中描写的边塞风光;2、体会词的韵味,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3、感知这首词慷慨壮烈的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清晰地了解整首词分上、下两阕写景和抒情,以及词作者通过景物描写,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教学重点】解读全词,了解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教读法【课时支配】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对比课文解释,通读全词;2、了解作者的生平概况以及写作背景。
二、导入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唐诗、宋词更是这座瑰丽花园中的两朵奇葩。
前两节课我们已经领悟了盛唐诗歌的风味,那么,这节课我们就进入宋词的学习。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以及仁人志士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同学回答,老师补充。
)1、王之涣:《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5、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刚刚我们列举的这些诗歌,它们所描写的都是同一个主题边塞,因此,人们把这一类的诗歌称之为"边塞诗"。
今日,我们将要学习的《渔家傲》也是反映边塞主题的。
但是,在范仲淹以前,很少有人用词这一形式来真实地反映边塞生活。
由于作者有丰富的边地生活阅历,所以词中洋溢着深厚的生活气息。
渔家傲李清照教案中公

《渔家傲·李清照》教案中公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在宋代词坛的地位。
2.分析《渔家傲》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3.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渔家傲》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2.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在宋代词坛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1.《渔家傲》中景物的描绘与情感表达的内在联系。
2.词中典故的理解与运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李清照的诗词,如《如梦令》、《声声慢》等,让学生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提问:同学们对李清照有什么印象?她的诗词有哪些特点?第二环节: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渔家傲》,理解词意。
第三环节: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渔家傲》的创作背景,分析词中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2.分析词中的典故,如“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的寓意。
3.对比李清照的其他诗词,探讨其创作风格的一致性和变化。
第四环节: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渔家傲》中哪些词语表现了作者的情感?第五环节:课堂小结2.提问: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什么收获?第六环节: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渔家傲》。
2.写一篇短文,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成就。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渔家傲》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2.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李清照的《渔家傲》。
在此之前,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曾经学过的李清照的诗词,比如《如梦令》、《声声慢》等。
谁能来介绍一下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呢?(学生回答)2.很好,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诗词以婉约、清丽著称。
那么,同学们对李清照有什么印象?她的诗词有哪些特点呢?(学生回答)二、自主学习1.现在,请大家自读《渔家傲》,尝试理解词意。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渔家傲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渔家傲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渔家傲教案与反思第【2】篇〗《渔家傲》【教学目标】1、诵读,感受诗词的声韵美。
2、品读,品味诗词的意境美,体会诗词中的浪漫风格。
3、助读,领悟作品的情感美,体验诗词中的豪迈气概。
【教学步骤】一、导入师:同学们一起背诵课外古诗词《如梦令》(屏显一)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刚才大家吟诵了李清照的词作说说你所知道的李清照。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婉约派女词人。
代表作有《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夏日绝句》等,现存诗文集《漱玉词》等。
宋词在风格上分豪放派和婉约派两种流派:豪放派代表人物是苏轼和辛弃疾,词风雄浑开阔奔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李清照和柳永,词风缠绵细腻,多写儿女风情,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二、吟诵,感受音韵。
师:刚才大家诵读的《如梦令》,是婉约词风的代表作之一,寥寥数语,道出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今天我们来学习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渔家傲》,学习一首不一样的《渔家傲》,认识一个不一样的李清照。
(传屏一)师:(完成学案中的基础达标)我们来读读《渔家傲》一读,读准字音,读响韵脚。
词的押韵可疏可密,可一韵到底,也可中途换韵二读,读通词义,读清节奏。
平仄相间起起伏伏,读起来更有抑扬顿挫的感觉。
三、品读,品味意境。
活动一:小组合学。
活动任务:品读,认识一个不一样的李清照。
活动要求:组内选出一人负责生动地描述,一人负责有价值地追问,一人负责恰当地演读。
示例: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描述:“我”透过迷蒙的晨雾,看到云雾弥漫如波涛翻滚;“我坐的船儿在风浪中颠簸,滚滚银河似有千帆竞渡。
(描述是在翻译的基础上添加合理的想象,生动地呈现一幅画面,一个场景。
)追问:哪些词语可读出大气磅礴之势让我们认识了不一样的李清照写苍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这几个名词描绘了景象的壮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李清照渔家傲教学反思渔家傲评课杜老师这堂课自然、亲切,教学上以学生为本、关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堂自然、朴实的语文课。
1、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这节课课绝非单纯语文知识的机械传授,该课突破了教师独霸讲台,满堂灌的模式,杜老师组织学生将搜集的李清照的资料在课堂交流,也突出学生自主学习。
其中有李清照词的朗诵、推荐、赏析,有李清照资料的介绍,也有对李清照生平与其词的感悟进行的交流。
该课内容之充实,信息量之充足,学生参与之广泛,思维火花之碰撞以及学生能力之增长都是令人称赞的。
2、整堂课的条理清楚,整体性比较强。
按照“读---疏—品---比---吟”的思路设计读准、读懂、有感情朗诵、背诵默写,水到渠成,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使课堂设计思路清晰,连贯自然。
3、杜老师整堂课时时渗透着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比如在学生初读古诗时,对于多音字的纠正和讲解。
然后结合以往的方法来学习本课。
这就是学生能力的迁移。
她的课堂中还有很多细小的环节处处体现着这一理念。
渔家傲教学反思我认为一节好的语文课本身就应该是一篇美文。
不一定有多么美丽的辞藻,但一定要娓娓道来,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重要的是有美感,让学生融入其中,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感染。
老师要通过教学环节的设计引领学生走入作品、作者,神游其中,领略语文之美。
散文要有散文的轻松与惬意,哲理与情思;诗歌要有诗歌的意境和诗意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节课的设计非单纯语文知识的机械传授,打破了教师独霸讲台,满堂灌的模式,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课堂上组织学生将搜集的李清照的资料成果在课堂交流。
2、领略语文之美我认为在词的教学中,要充分营造诗体环境,避免唯主题论,应着眼于词本身所反映出来的各种理解因素,继续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并继续支持学生讨论与探究。
3、注重学习方式的引导与学习技能的训练新课标的理念之一就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技能。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好几首词很容易,就是让学生独立地正确地去理解其他一些词或文章,因而方法与技能就是学生要学的东西,本节课的出发点就在于此。
4、强化名句背诵,体会作者情感词所反映的意境比较深远,学生必须反复朗读,反复背诵。
【篇二】李清照渔家傲教学反思李清照渔家傲教案(1)上饶县第二小学国学教学案执笔汪晓兵审核陈小红审批林小英授课人: 班级: 授课时间上饶县第二小学国学教学案执笔汪晓兵审核陈小红审批林小英授课人: 班级: 授课时间李清照渔家傲教学反思看、听、讲、想、做、动、静【篇三】李清照渔家傲教学反思李清照《渔家傲》赏析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作者】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李清照渔家傲教学反思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篇四】李清照渔家傲教学反思李清照《渔家傲》阅读答案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词人坐在船上在风浪颠簸中赶路,仰望着天亮前云雾弥漫、繁星摇动的天空,迷糊之中梦见自己来到天帝的住地,听到天帝情意恳切的问候。
B.作者自认为是有惊人句的成功女词人,但她并未就此满足,她还有新的更大的人生追求,那就是传说中三座仙山上的幸福生活。
C.尽管人生之路留下痛苦的叹息,但词人并未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还要像大鹏那样展翅高飞,她还要风把她所乘坐的小船送到美好的仙境。
D.这首词借助奇妙的景象,通过与天帝的一问一答,抒发了词人对沧桑流离人生的感叹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篇五】李清照渔家傲教学反思李清照《渔家傲》的学习请来名家教学生——有感于一首小诗的学习今年寒假带领学生进行生本理念下的大阅读。
涉及一部名著,三十多篇文章。
其中有梁衡的《乱世中的美神》,学生都喜欢,读得细,印象深。
开学后,语文课本中有李清照的《渔家傲》,如照往常教学,必由师滔滔不绝地讲清照的经历、写作背景、主题思想,而学生不知听了没有,听进去没有。
我这次放开手脚,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在原有积累的基础上大胆解读、放飞联想、占有资料,结果,惊奇的发现学生竟然不需要我的帮忙,准确丰富的解读了这首诗,真是事半功倍!我乘胜追击,拓展了两首课外诗(《天上的街市》、《硕鼠》)有助于学生的深度思考。
因此感慨哪里是我在教学生,分明是梁衡先生教的啊!而且那么生动,那么有效!以下是我留的随笔“读《渔家傲》我的发现”学生作品。
一位美神的失望与追求李清照渔家傲教学反思——读《渔家傲》我的发现初一七班王欣雨在乱世中,有这样一位行无定所的美神,乘着“蓬舟”在海上“漂流”,并渴望到理想境界中去,南宋黑暗社会的现实让她失望,这位让人可敬的美神是谁呢?她,就是李清照,她的失望与追求都在《渔家傲》中有所体现。
宋朝经历了“清明上河图”式的繁荣,社会安定。
然而,金人的到来让宋朝的江山支离破碎,还掠走了徽、钦二帝。
朝廷只顾自己的性命,仓皇地抱头鼠窜,没有斗志将那失去的半壁江山收复回来,对流离失所的百姓不管不顾,这已经是一个晴天霹雳,对于李清照来说,更大的心灵创伤——丈夫赵明诚去世了,这怎么能不让一个柔弱女子发愁?朝廷苟且偷安,丈夫也永远闭上眼睛,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她乘着船,艰辛地逃难,那千艘帆船和茫茫云海,构成一幅“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的景象,那是李清照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那“云涛”、“晓雾”、“星河”、“千帆”这些事物勾勒出一幅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具有磅礴之势,同时“千帆舞”描绘的是逃难的场景。
这首词善于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联想与背景融合成一个整体,含义深刻。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这是作者的想象,“归帝所”是李清照渴望到理想境界的一个铺垫,“殷勤问我归何处”这正是一个行无定所的柔弱女子渴望得到的关切问候,“归何处”,山河破碎,对于一个女子来说,没有一个好的归宿,是多么悲哀啊!宋朝失去半壁江山,哪能还存在着小家?李清照都不知道这样充满艰辛的生活什么时候才能终止,她感叹道“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路漫漫而长远,一种惆怅与悲凉在她的心中油然而生,于是便写出了“谩有”,这是她对当时南宋社会的黑暗的感叹与失望、不满,这是一个爱国女子的心声,朝廷昔日的辉煌已不复存在,统治者甘于安逸,没有勇气收复金人侵占的江山,这怎能不唤起李清照那忧国忧民的爱国心?她追求着理想的境界,“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句词多么雄壮,这又是作者的联想,“九万里风鹏”可见其气势非凡,一种凛然之势激荡于天地,更激荡于我的心中,那展翅飞翔的大鹏乘着风飞上九万里高空,象征着李清照对她所期望的境界不懈地追求,不懈地朝那个方向靠拢,这令我敬佩,“风休住”是李清照的强烈渴望,“蓬舟吹取三山去”是她渴望到达理想境界的心愿,身为一个柔弱的独居女人,能有这样不凡的向往精神,颇有些大丈夫的有志气的思想,实在可贵。
李清照的失望与追求、向往呈现在《渔家傲》中,这词脍炙人口,蕴意深刻,让我认识了一个有志向、忧国忧民的李清照。
《渔家傲》让我清清楚楚地感到了李清照这位美人在乱世中的不满与向往、追求,我相李清照渔家傲教学反思信这首词会烙印在我们的脑海中,李清照那爱国的精神更会屹立于我们心中!读《渔家傲》我的发现张艳红李清照是南宋时著名的女诗人,她出生在富裕的家庭,自幼饱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可上天却让他家破人亡,身心颠沛流离,到了她46岁时,也身无归处。
这时,《渔家傲》则在她追逐皇帝的船上诞生了。
“天接云涛连晓雾”描绘了一幅海天相连图,海面上扬着千只船帆,河面上笼罩着清晨淡淡的雾,景色宜人,令人神清气爽,这无疑是李清照心中的理想景象。
下一秒,她梦到了自己去往天帝居住之所,殷勤一问,写出了李清照对家人的渴望,希望有人可以像天帝一样关心地问候她,有一个可以安身的地方。
同时也侧面反映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对南宋黑暗社会的失望。
接下来,李清照又感叹路途遥远,暮时太早,此时的李清照人已步入年老的行列,没有了青春的活力与希望,可是她还没有把文物献给皇上,已逝丈夫交给她的重任还未完成,时间就一点一滴的飞逝而过,李清照怎么能不着急呢!自己年少之时,已经可以写出令人惊讶的词,可现在空有一身才学,无处施展,也帮不上自己大忙,没有用处。
最后在末尾,作者希望自己可以摆脱眼前困境,让展翅的大鹏,带着自己向仙山飞去,向美好的未来飞去!有思想的李清照罗懿通过《渔家傲》我想到了李清照南渡过后,丈夫赵明诚的死亡和国家的破灭,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和凄惨,独身寡居的妇道人家身心憔悴,独身一人乘舟隐去,山河破碎,政府逃离,民不聊生,这一切使她被迫成为浪子,居无定所,飘荡在海上。
海天溟蒙的景象带给诗人的是寂寞和孤独,现实的黑暗让她倍感无奈,爽直、柔中带刚的性格,让她不愿与世俗屈服。
但前途渺茫,命运的嘲弄只好让她寄托于那个虚无缥缈的世界中,求得一丝心灵的慰藉。
她向往自由,她向往安定幸福的生活,超越世俗的折磨达到理想境界的美满。
那“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是那么的豪迈积极,社会动荡不安,尽管李清照空有一身才华,却不能为世人所用,尽管她有忧国忧民的感叹,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不能实现和施展。
词人要让那风带着自己的夙愿和追求一同吹往仙山,吹到那没有叛乱,没有悲伤流离,没有痛楚孤凄的光明之所,冲破一切束缚,用这不凡的壮举积极地解脱,这是何等的豪迈!正和“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有异曲同工之妙处。
就是这样一个有铮铮铁骨的李清照,不苟于现实,虽一屈屈女才,但却以单薄的力量和命运做抗争。
立于乱世的坚强女神高幸在千年文学史上,李清照这样一位女性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少女时代的她,不仅外美如花,还内秀如竹,可上天有意刁难她,让她承受国破家亡之痛,让她吞咽孤独寂寞之苦,也因此成为了真正的乱世中的美神。
却把青梅嗅读着《点绛唇》,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女出现在我的面前。
身处富贵而充满文化气息的大户人家,李清照享受着舒适生活,饱览群书、渊博睿智。
不久,她便迎来了人生中最甜蜜的时刻,她的丈夫赵明诚是她的文学知己,还门当户对。
他们研究金石,《金石录》便是他们心血的结晶。
在那个父母之言媒妁之命的时代,拥有如此美好爱情的李清照,怎会不甜蜜不幸福?然而就在这时,一个巨大的厄运击中了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