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文常和文言文复习专题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1. 文学常识。
2. 重点实词。
- 当涂:当道,当权。
- 辞:推托。
-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 往事:历史。
- 及:到,等到。
- 过:经过。
- 更:重新。
- 见事:知晓事情。
3. 重点虚词。
- 以:- 蒙辞以军中多务(用)。
-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 为:-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成为)。
-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省略句,肃遂拜(于)蒙母)4. 通假字。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同“耶”,语气词,表反问)。
5. 古今异义。
- 孤:古义指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指孤单、孤独。
- 博士:古义指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指学位的一种。
- 往事:古义指历史,今义指过去的事情。
6. 一词多义。
- 当:- 当涂掌事(掌管)。
- 但当涉猎(应当)。
- 见:- 见往事耳(了解)。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
7. 句子翻译。
-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 蒙辞以军中多务。
- 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 卿言多务,孰若孤?- 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等到鲁肃经过寻阳,和吕蒙谈论议事,(鲁肃)十分惊奇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1. 文学常识。
2. 重点实词。
- 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户,门。
- 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杼,织布的梭子。
- 惟闻:只听到。
惟,只。
期末复习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理解性默写

期末复习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理解性默写(一)《观沧海》(曹操)1.《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4.《观沧海》一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5.《观沧海》一诗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6.《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1.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三)《次北固山下》(王湾)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1.《天净沙・秋思》中写农村晚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夕阻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该曲的主旨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文言文阅读王安石在相位,子妇①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②。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巡,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③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儿子的媳妇。
②馔(zhuàn):食物。
③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因谒公谒:拜见B. 觉饥甚而不敢去去:前往C. 其人已心怪之怪:怪怨D. 萧氏子颇骄纵颇:非常(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公约之饭汝心之固,固不可彻B. 意为公必盛馔贤能为之用C. 觉饥甚而不敢去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D. 留其四傍其真无马邪?(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A. 王安石请萧氏子吃饭,却故意很迟才开饭,又以简单的菜肴招待他,表现了他的吝啬与傲慢。
B. 萧氏子特意拜访当朝宰相王安石,以为能尽享豪宴,反映了他贪图富贵、趋炎附势的性格。
C. 王安石拾取萧氏子吃剩的胡饼来吃,用实际行动批评了这个娇生惯养的萧氏子,让他羞愧离去。
D. 王安石对萧氏子之流非常反感,趁其拜访之际,有意地用约他吃饭的方式来教训他。
【答案】(1)B(2)C(3)A【解析】【分析】(1)B.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解说不正确。
“觉饥甚而不敢去”: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离开。
“去”:离开。
(2)C.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
都是表转折的连词。
A.前者代词“他”;后者主谓之间的助词,取独,不译。
B.前者“认为,料想”,后者“被”。
C.前者代词,指“胡饼”;后者表疑问的副词“难道”。
(3)A.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
“表现了他的吝啬与傲慢”错。
初中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

初中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蒲松龄《狼》两则,回答问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
欻一狼来,瞰担中肉,似甚涎垂,步亦步,随屠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
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①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空。
狼乃止。
屠即径归。
昧爽②往取肉,(a)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
逡巡(b),则死狼也。
仰首(c),见狼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皮价昂,直③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亦可笑已!【注】①蚤:通“早”。
②昧爽:拂晓。
③直:通“值”,价值。
(1)将“审视、遥望、近之”分别填入【乙】文a、b、c三处,正确的顺序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顾野有麦场________②一狼洞其中________③有屠人货肉归________④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__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
①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②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4)“缘木求鱼,狼则罹之,亦可笑已!”作者认为【乙】文中狼“可笑”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遥望;近之;审视(2)看,视;名词用作动词,挖洞;卖;暂且(3)①狼也狡猾啊,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②当时狼皮价格昂贵,一张狼皮价值十几两银子,屠夫(由于得到了这张狼皮)小赚了一笔。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复习(好用)

七上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复习清单:《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论语十二章》《诫子书》《狼》《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A)重点梳理一、重点实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2.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3.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4.白雪纷纷何.所似.(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5.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拟,相比)6.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7.太丘舍去..(丢下(他)而离开)8.门外戏.(玩耍)9.相委.而去.(委,舍弃;去,离开)10.下车引.之(拉,牵拉)11.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12.学而时.习之(按时)13.不亦说.乎(同“悦”,愉快)14.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15.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17.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18.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19.学而不思则罔.(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20.思而不学则殆.(疑惑)21.静以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22.俭以养德..(培养品德)23.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24.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25.非志无以成.学(达成,成就)26.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27.意与日去.(消失,逝去)28.险躁..则不能治性(轻薄浮躁)29.多不接世..(接触社会)30.将复何及.(来得及)31.一狼径.去(径直)32.屠暴.起(突然)33.缀.行甚远(连接、紧跟)34.屠自后断其股.(大腿)35.苫蔽..成丘(覆盖、遮盖)36.目似瞑.(闭上眼睛)37.狼亦黠.矣(狡猾)38.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39.一狼仍从.(跟从)40.屠大窘.(处境困迫,为难)41.顾.野有麦场(看,视)42.积薪.其中(柴草)43.又数刀毙.之(杀死)44.一狼洞.其中(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45.止露尻.尾(屁股)46.乃悟前狼假寐..(假装睡觉)47.止.有剩骨(仅,只)48.两狼之并.驱如故.(并,一起;故,原来的)49.恐前后受其敌.( 这里指攻击 ) 50.弛.担持.刀( 弛,解除,卸下;持,拿起 ) 51.有人忧天地崩.坠.( 倒塌坠落 ) 52.天果.积气( 果然、果真 ) 53.只使..坠( 纵使,即使 ) 54.充塞四虚..( 四方 ) 55.及.其家穿井( 待,等到 ) 56.国人道.之( 讲述 ) 二、重点虚词:1.之 ⎩⎪⎪⎪⎨⎪⎪⎪⎧学而时习之.( 代词,指学习过的知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代词,它 )夫君子之.行( 助词,的 )又数刀毙之.( 代词,它,指狼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的 )久之.(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复投之.( 代词,代骨头 )2.而 ⎩⎪⎨⎪⎧相委而.去( 表承接,不译 )人不知而.不愠( 表转折,却 ) 3.盖:盖.以诱敌( 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 4.其⎩⎪⎪⎨⎪⎪⎧人不堪其.忧( 代词,这种 )仁在其.中矣( 指代某人的思想的一部分 )恐前后受其.敌( 指狼 )场主积薪其.中( 指麦场 )屠乃奔倚其.下( 指柴草堆 )一狼洞其.中( 指柴草堆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指屠户 )屠自后断其.股( 指狼 )5.以⎩⎪⎨⎪⎧静以.修身( 介词,用 )非志无以.成学( 介词,来 )投以.骨( 介词,把 )以.刀劈狼首( 介词,用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介词,来 )盖以.诱敌( 介词,用来 )6.乃⎩⎪⎨⎪⎧去后乃.至( 才 )屠乃.奔倚其下( 于是,就 )乃.悟前狼假寐( 才 ) 三、通假字1.尊君在不.( 同“否”,读fǒu ,相当于“吗” ) 2.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 4.其人舍.然大喜( 同“释”,解除、消除 ) 5. 亡处亡气(亡同“无”,没有) 四、词类活用1.友人惭.( 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2.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 ) 3.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 ) 4.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用作名词,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 5.传.不习乎( 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 6.饭.疏食( 名词作动词,吃 ) 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 8.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作动词,增长 ) 9.狼不敢前.( 名词作动词,上前 ) 10.恐前后受其敌.( 名词作动词,攻击 ) 11.一狼洞.其中( 名词作动词,挖洞 ) 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名词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 13.其一犬.坐于前( 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 ) 14.苫.蔽成丘( 名词作状语,盖上 ) 15.一屠.晚归( 动词作名词,屠户 ) 16.一屠晚.归( 名词作状语,傍晚 ) 17.弛.担持刀( 形容词作动词,解除,卸下 ) 五、一词多义1.日⎩⎪⎨⎪⎧日.中不至( 太阳 )寒雪日.内集( 天 )2.为⎩⎪⎨⎪⎧可以为.师矣( 当、做 )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 3.知⎩⎪⎨⎪⎧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温故而知.新( 懂得 )4.学⎩⎪⎨⎪⎧非学.无以广才( 学习 )非志无以成学.( 学业、成就 )5.止⎩⎪⎨⎪⎧止.有剩骨( 仅,只 )一狼得骨止.( 停止 )6.意⎩⎪⎨⎪⎧意.暇甚( 神情、态度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意图 )7.敌⎩⎪⎨⎪⎧恐前后受其敌.( 攻击 )盖以诱敌.( 敌人 ) 8.前⎩⎪⎨⎪⎧恐前.后受其敌( 前面 )狼不敢前.( 上前 )9.积薪⎩⎪⎨⎪⎧场主积薪..其中( 堆积柴草 )转视积薪..后( 堆积在那里的柴草 )六、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__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__今义:__指子女__ 2.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__文章的义理__ 今义:__文章的意思__ 3.去.后乃至 古义:__离开__ 今义:__到、往__ 4.相委.而去 古义:__舍弃__ 今义:__委屈、委托__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__回头看__ 今义:__照顾__ 6.与人期.行 古义:__约定__ 今义:__日期__ 7.下车引.之 古义:__拉,牵拉__ 今义:__引用__ 8.不亦君子..乎 古义:__有才德的人__今义:__泛指品德高尚的人__ 9.可以..为师矣 古义:__可以凭借__ 今义:__可能、许可__10.饭疏.食,饮水古义:__粗劣__ 今义:__疏通、疏散__11.饭疏食,饮水.古义:__冷水__今义:__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__12.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义:__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__今义:__无学识、无智谋的人__13.吾日三.省吾身古义:__多次__ 今义:__数词,三__14.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义:__精力集中__ 今义:__安静、不嘈杂__ 15.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__轻薄__ 今义:__危险、不安全__16.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__懈怠__ 今义:__速度缓慢__17.少.时古义:__稍微__ 今义:__数量小__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__多少__ 今义:__几何学的简称__19.止增笑耳.古义:__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__ 今义:__耳朵__20.屠自后断其股.古义:__大腿__ 今义:__屁股__21.身亡所寄.古义:__依附,依托__ 今义:__寄托__22.因往晓.之古义:__告知,开导__ 今义:__知道__七、文言句式1.省略句。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复习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复习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我们要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并自觉把读书和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博览、精思、熟读,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
让我们一起到店铺一起学习吧!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复习《世说新语》两则一、生字读音陈寔(shí) 在不(fǒu) 谢道韫(yùn)无奕女(yì) 王凝之(níng)二、句读停顿①与儿女/讲论文义②白雪纷纷/何所似③撒盐空中/差可拟④未若/柳絮因风起⑤陈太丘与友/期行⑥君与家君/期日中⑦元方/入门不顾三、特殊用法的文言词语(一)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吗?(二)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动词。
今义:日期,名词。
3.太丘舍去:古义:离去、离开今义:前往。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用。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
今义:照顾或顾客。
(三)一词多义1.而俄而雪骤与“俄”构成副词性词组“俄而”,表时间短促,可译为“不久”等。
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然后”等。
2.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人名下车引之代词,他,代元方(四)解释下列词语君:对对方的尊称,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陈太丘与友期》①相委而去委:丢下去:离开②下车引之引:拉之:代词,他③ 乃至乃:才④ 则是无信则:就《咏雪》①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内集:家庭聚会② 俄而雪骤:俄而:不久③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欣然:高兴地似:像④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差不多拟:相比⑤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不如因:凭借⑥即公大兄无奕女即:就五、句子翻译【特殊句式及难译易错句】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省略句)太丘不在等候就离开了,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七年级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七年级(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七年级常识也是一种知识,只是这种知识最能解构权力。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 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初中中考文言文总结七年级上册一、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古今异义1.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v.今义:日期n.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与“来”相对3.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4.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顾客2.词类活用1)友人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名词作状语):在门外3.通假字1)尊君在不.:同“否”4.常考实词/虚词*序号重点字翻译例句1 舍舍弃太丘舍去2 去离开3 乃才去后乃至4 委舍弃相委而去5 顾回头看元方入门不顾5.判断句1)非人哉(“非”为表判断动词)6.省略句1)去后(客)乃至2)元方时年七岁,(于)门外戏7.写作手法1)陈太丘与友期行:反衬8.主旨情感1)咏雪: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2)陈太丘与友期行: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二、《论语》十二章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学常识
1、下列对游记这一文学体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游记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情思。
阅读游记,随着作品去想像和遨游世界,可以让我们丰富见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B.游记往往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交待游踪,通过游踪记述游览的经过,以此串起全文;二是描写景物,抒发感受。
前者往往是游记写作的重点。
C.游记要写出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其中还会渗透作者的情感。
例如《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中所写的冰塔的景物,融入了主观情感,表现出人在自然奇景面前的渺小。
D.游记往往还具有知识性。
读者不仅能够从中了解景物的美妙和作者的情怀,还能从中获得相关知识,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文化气息。
2、下列相关古文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北冥有鱼》选自《庄子集释》,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B.《虽有佳肴》选自《礼记》,《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
C.《马说》的作者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马说》真实再现了春秋时期伯乐发现千里马的故事。
D.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都表达了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下列对相关作品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马说》一文,讽刺了统治阶级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愚妄。
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文控诉了安史之乱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C.《卖炭翁》一文揭露了唐代“宫市”对劳动人民掠夺的本质。
D.《虽有佳肴》表达了儒家对大同社会理想的向往与追求。
二、文言文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
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
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
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
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于时人称其有智。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恒.置帐中眠恒:常常
B. 大将军尝.先出尝:曾经
C. 诈孰.眠孰:谁
D. 于时人称.其有智称:称赞
2、对文中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
B.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
C.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
D.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
3、下列选项对文本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A. 王右军十年前深受大将军喜爱,常留他在自己床上睡觉。
B. 王右军其实已经听到大将军和钱凤谋反的对话。
C. 王右军以假装熟睡而口水横流的方式来欺骗大将军来保全性命。
D. 大将军怕谋反的事情败露,准备杀死王右军。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1、C
2、B
3、A
4、等到他们打开帐子(1分),看到到处都是口水(1分),相信他还在熟睡(1分),于是右军的性命得以保全(1分)。
(表达1分)
附文言文译文:
王右军还不到十岁时,大将军(王敦)很喜欢他,常常让他在自己的帐里睡觉。
大将军曾经先从帐里出来,右军还没起来。
不久钱凤来了,两人屏退其他人讨论事,都忘了右军还在帐里,便说起密谋叛乱的细节。
王右军醒后,听到了他们密谋的事情以后,知道自己必定没有活下去的道理,就用手指头抠出口水,弄脏了脸、枕头和被子,装作自己还在熟睡。
王敦事情商量到一半,才想到王右军还没起床,两人都大惊失色,说道:“不得不杀掉他。
”等到他们打开帐子,看到到处都是口水,相信他还在熟睡,于是右军的性命得以保全。
当时人们称赞王右军很聪明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