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汉话题结构差异谈现代汉语话题的语法化
中英文语言结构差异

中英文语言结构差异中英文语言由于不同的文化渊源,使得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法、语法结构上均有较大差异。
本文比较了英汉语言结构之间的差异,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以此为基础研究了两种语言背后的中英文化差异。
1、中英文语言结构的语法差异1.1语篇差异中文语言结构趋向于意合,思维方式呈螺旋型,不强求于语言形式;英文语言结构趋向于形合,思维方式呈直线型,力求结构上的严谨。
中文较少使用连接词,各部分之间靠意思连接,所以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目了然。
而英文讲究层次,多在词、短语、分句之间用连接词和关系词,使英语句子、文章更具层次感[1]。
中英文两种语言结构在语篇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章策略的差异。
篇章策略(text strategy)是指篇章生产者根据交际目的对组篇所作的总体决策和选择,是为一定的目的而对决策参数(decision parameters) 所作的权衡。
中国人写作倾向于采用堆积和重复论断、引用典故和权威、套用成语和谚语的策略;而西方人则强调使用数据和细节、引述个人和常人经历,运用成语、习语则采用掐头去尾、添枝加叶的推陈出新策略。
⑵语篇模式的差异。
汉民族由于受重综合的思维习惯影响,语篇模式属于典型的东方“螺旋型”(circular/ spiral) [2]。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对篇章的主题不是通过直截了当的方式,而是采用曲折起伏、隐喻含蓄方式来阐述。
即不直接切入主题。
英语通常“先抽象,后具体;先综合,后分析;先概括,后细节”。
换句话说,英语语篇的组织和发展呈“直线型”(linear) ,即直截了当地陈述主题,进行论述,它们把话题、观点、态度从一开始就引入文章,然后用事实说明,先有主题句,后接例证句,而后结尾,语篇模式属于演绎型。
⑶语篇主题的差异。
受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思维方式的影响,英民族通常把主题句(topic sentence) 置于句首, 主题突出,观点清晰,然后在以后各句中发展这一中心思想。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1. 引言1.1 引言概述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是一门跨文化研究领域,通过比较英语和汉语的篇章结构和语法特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这两种语言的语言特性和文化背景。
英语是一种基于主谓宾结构的语言,句子以主语为中心,谓语为核心,宾语为补充的结构比较常见。
而汉语则是一种基于主谓宾补结构的语言,句子以主语为核心,谓语为主体,宾语和补语为修饰的结构比较常见。
在篇章结构方面,英语通常采用线性结构,文字呈现方式直截了当,一般而言,英语篇章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文章结构清晰明了。
而汉语则较为灵活多变,篇章结构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和目的进行灵活调整,没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通过对英汉篇章结构和语法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英语和汉语的语言运用习惯和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这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和逻辑思维方式。
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对比分析的结论,更好地进行英汉语言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2. 正文2.1 英语篇章结构1. 主题句和主题段落:英语篇章结构通常以主题句作为段落的开头,主题句用来概括该段落的主旨内容,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段落的主题。
2. 段落间的逻辑连接:在英语篇章中,段落之间通常通过逻辑连接词或短语进行连接,使得整篇文章内容连贯,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3. 概括句和过渡句:在英语篇章结构中,概括句和过渡句的使用十分普遍,它们有助于引导读者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同时使得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
4. 引言和结论:英语篇章结构通常包括引言和结论两部分,引言用来引入文章的主题,结论则总结全文内容并给出作者的看法或建议。
5. 句子结构:在英语篇章中,句子结构简洁明了,通常采用主谓宾的语法结构,同时也注重句子之间的平衡性和连贯性。
英语篇章结构注重逻辑性和连贯性,通过合理的段落安排和句子结构,使得文章内容清晰明了,易于理解。
2.2 汉语篇章结构汉语篇章结构是指汉语语言中文章、段落、句子等单位的排列组合方式,以及其中所使用的连接词、语法结构等。
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结构差异[Word文档]
![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结构差异[Word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1c38efc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24.png)
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结构差异关键字: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结构差异本文为Word文档,感谢你的关注!【摘要】我国著名语言学家黎锦熙说过:“所谓比较,重在异而不在同:同则因袭之,用不着一一比较;惟其异,才用得着比较,或大同而小异,或小同而大异,或同中有异,或异中有同。
”通过两种语言之间的对比,才能深入的分析理解两种语言。
本文中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结构的总体特点和其中的几点显著差异出发,深入分析比较了这两者之间的差异,以加深学习者对在学习过程中对两种语法结构的学习和理解。
【关键词】汉语语法;英语语法;差异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第一语言,从上世纪开始出现在中国教科书课本之中,其受重视程度愈演愈烈。
而随着我国经济基础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强大,学习汉语的潮流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
逐渐普及的双语教育让我们不得不重视汉语与英语之间的差异,以便我们更好的学习,而在这之中表现尤为突出的是其语法结构的差异。
汉语是刚性的,英语的柔性的;汉语是显性的,英语是隐性的。
一、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结构的总体特点(一)汉语注重句法中词序和虚词的使用,缺少词的形态变化汉语作为一门讲求“意”的语言,在词类的使用上没有进行严格的规定,各词类之间相互转换,一个词可以在不同的句子中充当不同的句法成分,准确清楚的表达出句子的涵义。
从词类的角度来说,汉语中的名词词类可以做主语、宾语和定语,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作谓语,当然,还有一些名词可以作状语。
;动词主要用来做谓语,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做主语、宾语、补语,有些也可以作定语。
此外,汉语相比于外语,省略现象严重,以至于不在同一语境中的人有时候无法完全理解对方的意思,这与汉语重意合有直接的关系。
而且量词和语气词应用十分频繁,一般都是约定俗成的规矩表达不同的情绪与感情。
(二)英语语法结构简单,逻辑清晰相比于汉语重意合的特点,英语十分注重形合,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关联词的使用上。
两个简单句之间必须要用关联词来连接,一般不可以省略。
浅析英汉语法差异

浅析英汉语法差异姓名:孙雅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文法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09级02班)指导老师:吕雪菊当今社会,现代化和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流已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语言是人们用来表达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工具,同时也是思维的工具及文化的载体。
人们利用语言来彼此交流思想,力求相互理解并达到共识。
但是汉语和英语是不同民族的语言,属于不同的语言系统,有着各自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产生了各自的不同特点。
而语法作为一门语言的框架,对于每一门语言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
本文就针对英汉语法之间的差异进行浅显的分析。
我们在学习一种新的语言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问一些说不出缘由的问题等,而产生这一切差异的首要因素就是文化的差异,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的不同,其次才能更进一步的深入到语法内部。
1.思维方式不同中西方的人们生活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特征,而这不同的思维模式对各自的语言产生了直接而明显的影响。
汉民族的思维方式重悟性,中国人的所作所为似乎都不想让人们马上了解,而是让人想一想后“悟”出来。
换句话说就是要求用语要含蓄,不直接外露。
而英美人的思维方式是重理性,强调形态的外露及形式的完整。
例如唐代赵嘏的《江楼感旧》:“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斯去年。
”“人”,是男是女,是一个还是几个,在汉语中都不必说出,留有不少回味和思考的余地,不同的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境遇,产生不同的联想和共鸣。
可是一着手要译成英语,就必须确定“人”是男还是女,是多个还是一个,这就为翻译增压了难度。
此外,中国人注重整体思维,英美人重个体思维。
词汇在这方面表现的最为突出,汉字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形声字为主体,以部首来统率,所有的字以类相从,从整体和事物之间的关系来造字,而英语是一个事物一个名称,没有从整体、从事物的联系来命名的习惯,例如:“水”旁的字,“河、海、湖、池、深……”一看就能知道这些字与水有关,而相应的“river、sea、lake、pond、deep……”从字形上根本看不出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都是以一个独立个体的形式存在,因此我们在记忆单词的时候就必须换一种思维来记忆。
英汉翻译中的句子结构差异分析

英汉翻译中的句子结构差异分析
1. 英语中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在汉语中常被翻译为主语+宾语+谓语的结构。
例如:英语句子 "I drink tea" 在汉语中翻译为 "我喝茶"。
2. 汉语中的定语一般放在被修饰的名词之前,而英语中的定语一般放在被修饰的名词之后。
例如:英语句子 "a red car" 在汉语中翻译为"一辆红色的车"。
3. 汉语中的状语位置较为灵活,可以放在句首、句中或句尾,而英语中的状语一般放在句尾。
例如:英语句子 "I often go to the park" 在汉语中翻译为 "我经常去公园"。
4. 英语中存在被动语态,而汉语中没有被动语态,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将被动语态转换为主动语态。
例如:英语句子 "The book was written by him" 在汉语中翻译为 "他写的书"。
5. 汉语中的句子通常比英语中的句子更加简洁,在翻译时可能需要增加一些修饰语或补充语来传达完整的意思。
例如:英语句子 "He is a teacher" 在汉语中翻译为 "他是一位老师"。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句子结构差异,实际翻译时还会受到具体语境和文化差异的影响。
正确的翻译需要考虑词语选择、语序调整和意义传递等因素。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英汉语法的比较可以是有趣又很复杂的了解语言的方式。
首先,英汉语法的基本单元是不同的。
英语语法主要关注的是单词、动词和句子结构,同时多使用不同的时态,语态和主谓宾的句式。
汉语语法则强调词和句子中的成分,如主语、宾语、状语和补语等。
汉语也有不同的句式,如主谓、主谓宾和宾补等。
虽然这两种语言的语法单元不同,但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让语言更加清晰地表达思想。
其次,英汉语法的动词时态和语态也是不同的。
英语有12个时态,其中包括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等。
此外,英语还有两种语态: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被动语态的使用要比汉语频繁得多。
而汉语只有两种时态:过去时和现在时。
汉语中没有被动语态,但可以通过语序和语气来表达。
第三,英汉语法的问题代词不同。
英语中的问题代词包括who、what、when、where、why和how等。
汉语也有类似的疑问代词,如谁、什么、何时、哪里、为什么和如何等,但它们的用法和位置与英文不同。
在英语语法中,问题代词通常是句子的主语或宾语。
在汉语中,问题代词通常出现在句子的开头或结尾,并且需要结合句子的语气来表达完整的意思。
最后,英汉语法的语序也有区别。
在英语中,语序是主谓宾或主谓补,通常是以主语开头,接着是谓语动词,然后是宾语或补语。
英语语法通常采用平行语法结构来清晰地表达思想。
汉语语序更加灵活,可以通过语序来突出某个成分,表达不同的语气和感情色彩。
在汉语中,最重要的成分通常出现在句子开头,而次重要的成分会放在句子的后半部分。
综上所述,英汉语法的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和使用方式。
虽然英汉语法在某些方面存在不同,但它们都旨在使语言更加有效地表达思想。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是语言学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的范围广泛,从语音、语义、语用等各个方面都有丰富的对比研究。
在本文中,我们主要着重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方面的对比差异,并探讨这些差异的原因。
一、英汉句子结构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异。
英语属于主谓宾语结构,汉语则是主谓宾补结构。
英语中通常采用主动语态,而汉语则更倾向于使用被动语态。
在形式上,英语中采用词序来表示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而汉语则主要依靠语法成分之间的词序来表达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英语中,一个简单的句子通常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如“I love you”。
而在汉语中,一个简单的句子通常由主语、谓语、宾语和宾补构成,如“我爱你”。
此外,英语中的被动语态通常由be动词加上过去分词构成,如“This book was written by him”;而汉语中的被动语态通常由“被”字结构或“让”字结构加上动词构成,如“这本书被他写了”、“我让他写这本书”。
二、英汉名词对比英语名词的数量较少,而汉语名词的数量较多。
英语中名词的复数形式通常由在末尾加s或es实现,而汉语则是通过量词和数值来表示复数。
在英语中,名词的存在形式则是通过不同的前缀和后缀来表达,如“library”与“librarian”;而在汉语中,则是通过在名词前面加上修饰成分来表达,例如“图书馆员”、“数字图书馆”。
此外,在英语中,名词的性、数和格都需要变化,例如“he”与“him”、“she”与“her”;而在汉语中,则不存在这样的变化。
动词是英语和汉语中的最重要的成分之一,但是两种语言在动词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异。
在英语中,动词的时态非常丰富,包括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完成时等,而在汉语中则没有时态的概念,只有动词本身的状态和动作的完成与否。
在英语中,动词也有被动语态和进行时态,而在汉语中也有“被”字结构来表达被动语态,但表示进行时态则需要借助其他成分,如“正在”、“一边...一边...”等。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篇章结构是指一篇文章在语言表达上的整体组织与安排方式。
在英语和汉语文章的结构上存在一些差异,下面将就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进行分析。
英语篇章结构通常采用主题句(topic sentence)与支持句(supporting sentences)的方式进行表达。
主题句是段落中的核心句,它概括了整个段落的主要内容,读者通过主题句可以迅速了解段落的主旨。
主题句后面的支持句用来进一步解释和论证主题句所提出的观点,从而使段落内容更加具体和有说服力。
而在汉语篇章结构中,主题句的概念相对模糊,有时段落主题需要通过整个段落的内容来推断,不一定会在开始处明确表达出来。
汉语篇章结构通常以总分总的方式进行表达,即先总结段落的主要内容,在分述各个细节,最后再进行总结或归纳。
在句子结构上,英语更加注重句子的平衡和对称。
英语句子通常采用主谓宾结构,将主语、谓语以及宾语分别排列在句子的三个位置上,这种结构使得句子的结构更加平衡,层次感更强。
英语中的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也相对独立,更容易与主句结合。
而汉语句子结构较为灵活,可以根据需要随意排列。
汉语句子常采用主谓宾结构,但也可以采用主谓补结构、主补结构等结构进行表达。
汉语中的状语往往可以放在句首或句中,起到突出句子重点的作用。
在篇章连贯上,汉语相对英语更加注重篇章的自然流畅。
汉语篇章中通常使用很多连接词(如而且、虽然、所以等),使得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明确和连贯,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上下文的关系。
而英语篇章中连贯性更多的体现在句与句之间的衔接上,通常使用连接词(如and、but、therefore等)或代词(如it、this、that等)来引导句子之间的关系。
在篇章连贯上,英语还常用一些指代词(如this、these、that等)来代替前面提到的事物或概念,使得篇章更加紧凑和连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话题结构范畴把表示时间 、处所 、条件 、受事
和与事的词作为话题 ,同时解决了过去像“台上坐着主 席团”这样按传统语法说不清的问题 。例如 :
(2) 在树居环境的影响下 ,古猿躯体各部分在漫长 的岁月里继续发生着缓慢的演化 。(李四光《人类的出 现》)
在有些话题结构里 ,话题与说明中的某一成分构 成照应互指关系 。后者既可以是无语音音符形式的空
2008 年 7 月 第 27 卷第 7 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Jul. 2008 Vol. 27 No. 7
从英汉话题结构差异谈现代汉语话题的语法化
耿冰
(郑州轻工业学院 ,郑州 450002)
摘 要 :人类语言都有话题 (topic) 现象 。但在不同的语言里 ,话题结构存在着普遍差异 ,其形式和功能上的特 点也有所不同 。从有标记话题为特征的狭义上的话题结构入手 ,对比其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差异 ,发现话题在汉 语句法中出现和使用频率远高于英语 ,与主语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已成为汉语中一种突出的语言现象 。在此基础 上进一步探讨汉语中话题的语法化问题 。 关键词 :话题 ;话题结构 ;主语 ;语法化 中图分类号 : H3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7836 (2008) 07 - 00164 - 03
salami
.
(2) 读书 ,他特别喜欢读莎士比亚 。
2. 英语话题通常只能有一个主题成分 ,汉语话题
结构中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话题成分 ,并常常可以
易位 。例如 :
(3) A. 张教授昨天我看见了 。
B. 昨天张教授我看见了 。
汉语的话题 ———说明机制是建立在“重要的事先
说”这一心理基础上 ,汉语一个句子可以由许多板块组 成 ,几乎每一个板块都有可能成为一个话题 。例如 :
同等定位的句法成分 ,从表面看是自相矛盾 ,从深处看 还是语法观念的不彻底 。
“话题”作为一个具有特别语言学意义的概念的提 出 ,其直接原因是功能主义的语法观念的影响 。随着 对句 子 成 分 内 涵 的 深 究 , 人 们 发 现 , 在“句 法 主 语” (syntactical subject) 的形式标签下 ,还有作为事件结构 成分即“逻辑主语”(logical subject) 和作为谈话题目即 “心理主语”(psychological subject) 的意义内涵 。功能主 义和语法化研究都触及了主语的言语表达实质 。
(三) 英汉话题结构的差异
1. 英语话题结构总是可以还原成 SVO 词序 ,前置 的话题成分都可以回归原位 。然而汉语话题结构中有
相当一部分是正常语序 ,只有话题结构一种排列顺序 , 无法复原成 SVO 词序 。比较下例 :
(1) With a knife like that , you couldn’t cut through this
从以上的对比中 ,我们不难看出 ,在英语中 ,句法 形态上的有标记话题结构出现的频率并不高 ,不是语 法研究的主流方向 ;而在汉语中 ,句法形态上的有标记 话题结构却呈现出多种合理的结构形式 ,在口语和书 面语中大量存在 ,在形态与用法上与句子的主语有着 千丝万缕的联系 。
三 、汉语话题的语法化
据上下文语义关系慎重确定话题 ,体现汉语话题结构 的语言特色 ,使译文更加符合汉语语感 ,与上下文更加 连贯和流畅 。
3. 汉语话题结构具有发散和聚拢功能 ,即汉语话 题的语段概念 ,而英语没有 。例如 :
(6) 是气也 ,寓于异常之中 ,而塞乎天地之间 ,卒然 通之 ,则王公失其贵 。晋楚失其富 ,良平失其智 ,贡育 失其勇 ,仪态失其辨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收稿日期 :2008 - 04 - 20 作者简介 :耿冰 (1981 - ) ,女 ,河南洛阳人 ,助教 。
— 164 —
jP) 、介词短语 (AdvP) 、分词短语 ( PP) 和分句 ( S) 。例 如:
(2) An utter fool she made me feel . (NP)
(3) Break his bloody neck , I will . (VP) 3. 英语中最典型的话题句是以名词短语作话题的 句子 。这种话题句有如下几个特点 : 第一 ,从句法理论上说 ,名词短语话题前置不受词 位的空间限制 ,即可从多层包孕句(embedded clause) 中 移到句首 ,如 :
2. 赵元任先生指出 ,汉语的主语有一个潜在的停 顿 ,这符合说汉语的人关于“顿”的语感 ,使得任何所谓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4. 英语狭义的话题结构即使对操作英语的本族人 来说 ,也具有明显的非正常词序感 。所以 Thompson 把 英语总结为主语占重要地位的语言 。相反 ,汉语话题 结构使用的频率要大大高于英语 ,在口语和书面语中 都是属于常用结构 ,尤其是在汉语风格的流水句中 ,没 有其他词序可以替代话题结构的词序 。所以在汉民族 的语感中 ,话题结构属于正常词序 。
题性前置往往会引起动词移位或倒装 ,这些移位或倒 装很多是出于英语句法结构中末端重量的原因 。
(6) Away went the car like a whirlwind. (二) 汉语话题结构的特点 1. 20 世纪 70 年代 ,Thompson 就对汉语的类型提出 了一个新见解 : 汉语是主题占重要地位的语言 。我国 学者刘宓庆(1991) 认为 “: 由于汉语主语不必具有名词 性 ,它的范畴比较广泛 ,因此我们将它称为‘话题’比较 妥当 。”
(一) 英语话题结构的特点 1. 按词序来划分语言类型 ,英语属于典型的 SVO 语言 ,相对固定的词序为 S - V - O - C - A。英语的有 标记话题 ,是指把正常词序中晚出现的成分移至句首 , 占据话题的位置 。由于这种移位不是英语固有的语 序 ,是一种表示强调的话题性前置 , 具有一定的临时 性 ,所以都可以回归原位 。例如 : (1) A horrible mess you’ve made of it . ( 直接宾语 作话题) 2. 按语类来分 ,可以把出现在话题位置上的语类 分为 :名词短语(NP) 、动词短语 (VP) 、形容词短语 (Ad2
①话题总是位于话题链前位 ; ②话题可由 ( 但不一定用) 四个停顿语气词“啊 (呀) ,呢 ,嘛 ,吧”之一将其与句子其余部分隔开 ; ③话题总是有定或类指的 ; ④话题是语段概念 ,常常可以将其语义范围扩展 到一个句子以上 ; ⑤话题控制话题链中代词的所指 、省略等等 ; ⑥话题不兼任主语时 ,在反身结构 、被动结构 、同 语省略结构 、连动式 、祈使句中不起作用 。
(二) 本文的观点 本文选取英汉语狭义话题结构即句法上的有标话 题结构的角度进行对比 ,从二者差异中看出 ,汉语话题 结构在句法层面上不仅使用频率高 ,而且具有不同于 英语的鲜明特点 。因此 ,本文认为 ,汉语话题不单单是 语用平面的概念 ,应该进入语法平面 ,成为汉语句法中 一种结构独立的句法成分 。但话题与主语在句子中时 常重叠 ,所以又不应该将句中的话题与主语完全分开 , 即话题不应成为与主语 、谓语 、宾语地位平等的句法成 分。 话题进入语法平面 ,又不能与主语截然分开 ,这就 涉及到汉语话题的语法化问题 。所谓“语法化”( Gram2 maticalization) ,指语言所表达的语义或语用内容以某种 形式固定下来 ,形成该语言的特定语法现象和语法范 畴 (徐烈炯 、刘丹青 ,2007) 。从对比中可以明显感受到 汉语话题的语法化程度远远高于英语 ,主语是汉语话 题语法化的结果 。 汉语话题在言语表达过程中已逐渐语法化为句子 的真正成分即主语 ,而英语的话题才是真正的话题 ,即 未成熟的主语 。Chafe 曾指出 , 话题是一个松散的主 语 ,这个主语因为选择匆忙而没有纳入句子的意义和 形式框架之中 ,所以话题可以是一个“成熟前的主语”。 Thompson 也指出 ,在话题突出的语言中 ,话题成为句子 的基本成分 ,控制同指成分删除 、反身化等语法过程 , 这是主语突出语言中主语的功能 ,这正说明汉语的话 题已语法化为主语了 。此时再把话题和主语作为两个
“主语”和“话题”相对于汉语而言是指称同一概念的两 个术语 。汉语的主谓结构就是“话题 —陈述”结构 。
第二种观点认为汉语语法平面只有主语和主谓结 构 ,话题是语用平面的概念 。两者之间完全没有对立 关系 ,同一个句法单位在语法中是主语 ,丝毫不影响它 在语用中是话题 。
但也有些学者提出了第三种观点 ,即汉语在语法 层面既有主语 ,也有话题 ,二者是出于同一平面的 、相 互独立的不同句法成分 。“话题”是一种占有特定句法 位置的 ,结构上独立的句法成分 ,性质跟主语 、谓语 、宾 语等平等并列 。
(一) 主语与话题关系的三种观点 目前 ,关于汉语主语与话题的关系有三种不同观 点。 第一种认为汉语语法中只有话题 ,没有主语 ,其他 语言中的主语在汉语中相应的平行成分就是话题。
— 165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的主语都有可能成为一个话题 。从语符连接松紧看 , 话题的特征是它同说明的连接不很紧密 ———话题后面
可作一般的(由逗号表示的) 停顿 。停顿就成为辨认汉 语话题的一个重要标记 。例如 :
(1) 这一件事 ,使得全村的妇人对于荷花家特别 “戒严”。(茅盾《春蚕》)
3. 曹逢甫曾在《主题在汉语中的研究功能》一书中 将话题结构特征概括得非常具体 ,主要特征如下 :
(4) That guy , nobody lik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