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语》的交友之道,

合集下载

浅谈读论语中的交友之道

浅谈读论语中的交友之道

浅谈读论语中的交友之道孔夫子说,人这一辈子,说起来七八十年,好像很长。

但是划分一下,可以分成三个大的阶段:少年、壮年、老年。

每个阶段都会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东西,而要成功越过这三道坎,同样离不开朋友的帮助。

孔子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人在少年时很容易冲动,要注意不要在情感上出问题。

我们经常看到,高中生、大学生因为感情问题出事。

这时候,一些好朋友作为旁观者看得更客观、清晰,所以好多自己解不开的疙瘩也许会从朋友那里找到答案。

到了中年。

孔子说,人在这个阶段,“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人到中年,家庭稳定了,职业稳定了,这个时候就会谋求更好更大的空间,这就极易与他人产生矛盾和争斗,结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

所以孔子提醒,人在这个时期,最重要的就是告诫自己,不要跟别人争斗。

你与其跟他人斗,不如跟自己斗,想办法提高自己的素质。

假如一个更好的职位最终没有选择你,你应该想一想,是不是自己哪方面还做得不够好。

在这个时候,你要结交那种有平常心的朋友。

他会帮你看开暂时的得失,超脱利益的纠缠,得到心灵的抚慰,获得精神的栖息地。

那么到晚年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孔子说,“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人老了,心态容易走向平和。

这个时候,人要正确对待你得到的东西。

这里面其实大有深意。

人年轻的时候,都是在用加法生活,但是到一定层次后,要学着用减法生活。

你从社会上收获友谊,收获金钱,收获情感,此时你已经收获了很多,就像是一个新家,逐渐被东西堆得满满当当。

你的心灵如果被所得堆满,最后就会累于得。

我们经常看到,老年朋友在一起,往往是抱怨。

抱怨儿女,说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们拉扯大了,现在都去忙了,连回家来看看都没有时间;抱怨说我们当年干革命,一个月才拿几十块钱,你看看我孙女,现在一去外企就挣三四千块,这对我们老干部公平吗?如果老在说这些东西,那么原来的所得就变成生命的一种隐痛,一种负累。

这时就需要朋友的开导,学着舍弃一些东西,这样也就远离了烦恼。

《论语》中的交友之道

《论语》中的交友之道

交友之道1.15【原文】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注释】谄(chǎn):巴结,奉承,谄媚。

何如:怎么样,表示疑问语气。

如切如磋(cuō),如琢如磨:引申为朋友互相讨论、研修的意思。

这句出自《诗经·卫风·淇奥》。

切,指把骨头加工成器物。

磋,加工象牙,使其更圆滑。

琢,雕刻玉石。

磨,磨制加工石头使其更细致。

与:同“欤”。

【大意】子贡说:“贫穷却不去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

但是还不如虽然贫穷却乐于仁道、富裕却爱好礼义的人。

”子贡说:“《诗经》说,‘要像加工骨、角、象牙、玉石一样,要雕刻并加以琢磨细刻’,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现在可以与你讨论《诗经》了。

告诉你已经发生的事,你就可以举一反三知道未来的事了。

”【评析】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们,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因而在平时对弟子的教育中,就把这样的思想讲授给学生。

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

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子贡能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因而得到孔子的赞扬。

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为政第二【本篇引语】《为政》篇包括24章。

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交友之道2.10【原文】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注释】以:根据,动机,原因。

一说,“以”通“与”,意为结交朋友。

由:经由。

焉:表疑问的代词,何处,哪里。

廋(sōu):隐藏,隐瞒,可以理解为掩盖。

论语中关于交友之道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交友之道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交友之道的句子
1. “无友不如己者”。

就像我有个朋友,他总是积极向上,努力提升自己,和他在一起我也会不自觉地向他看齐,变得越来越好。

所以啊,要多和优秀的人交朋友,这样自己也能不断进步呢!
2.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哎呀,想想我之前碰到过一些朋友,有的真的能给我带来正能量,帮助我成长,可有的却总把我往歪路上带,这不就是孔子说的益友和损友嘛,真是太有道理了!
3. “君子之交淡如水”。

可不是嘛,我和我的好哥们之间就是这样,平时可能联系不多,但关键时刻绝对靠得住,这种清淡却真挚的友情才最长久呀!
4.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我和朋友约好了几点见面,那我就一定会准时到,绝不会失约,就如同这句话所说,诚信可是交友的基石呢!
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我和朋友们在一起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就会学习他们好的地方,看到他们不好的行为我也会反思自己有没有,这就是从朋友身上获取成长呀,多棒!
6.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记得那次多年未见的老友突然来找我,哇,那心情真的是无法形容的激动和高兴,可不就是这句话所表达的那种快乐嘛!
7. “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我们朋友之间就会经常相互切磋、鼓励,大家感情都特别好,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和和睦睦,这种友情多让人羡慕啊!
总之,《论语》中关于交友之道的这些句子真的是太经典了,对我们如何交朋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啊!。

《论语》中的交友之道

《论语》中的交友之道

《论语》中的交友之道《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其中关于交友之道的论述,一直被人们所推崇和传颂。

在《论语》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对于交友之道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精辟的阐述。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论语》中的交友之道。

孔子强调了交友的重要性。

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和谁在一起,都能从中学到一些东西。

因此,我们应该选择优秀的人作为朋友,与他们交往,从中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孔子还提出了交友的标准。

他说:“与君子交,其道也正;如不得其交,则与人亦可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与君子交往,可以学到正道,如果不能与君子交往,那么与普通人交往也可以。

这里的君子,是指品德高尚、有道德修养的人。

因此,我们在选择朋友时,应该注重对方的品德和道德修养,而不是只看重对方的财富和地位。

孔子还提出了交友的原则。

他说:“朋友之间,言而有信,行而有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朋友之间要言出必行,行出必信,要有诚信和义气。

因此,我们在交友时,要讲究信用和诚信,不要轻易许下承诺,更不要背信弃义。

孔子还提出了交友的态度。

他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担心自己没有地位,要担心自己没有立足之地;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努力让别人了解自己。

因此,我们在交友时,要保持谦虚、诚恳的态度,不要自大、自负,更不要妄图利用别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论语》中的交友之道,强调了交友的重要性、标准、原则和态度。

我们在选择朋友时,应该注重对方的品德和道德修养,讲究信用和诚信,保持谦虚、诚恳的态度。

只有这样,才能结交到真正的朋友,从中学到正道,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论语心得交友之道

论语心得交友之道

论语心得交友之道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在社会上朋友是最重要的,人与群分,你在你朋友的身上,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在《论语》中明确写出了交朋友。

好朋友有三种,分别是友直友凉友多闻,坏朋友也有三种,分别是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侒。

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你的整个世界。

好朋友要交正直的,要坦荡,要刚正不阿,要有一种朗朗人格,在这世界上是顶天立地的,他的人格可以改变你的人格,在你懦弱的时候给你勇气。

好朋友要交宽容的,有时候宽容是一种美德,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美的之一,在你反错的时候可以给你机会,宽容的朋友可以让你自省。

好朋友要交友多闻的,认你朋友所读的书,可以变成自己的,在你犹豫的时候你可以找你的朋友,帮你参考,你作出选择。

坏朋友可以让你变坏,让你做出违法的事情。

坏朋友不能交便辟的,他们皮气暴躁,一群人打架,把一人杀了,有人还不知道是谁,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朋友义气,人不能靠技术,要考明智。

坏朋友不能交友善柔的,有一个东西叫机遇,这些朋友就是阻碍你抓住机遇,在他走过你时,你想抓住他,也抓不住。

坏朋友不能交友便侒的,他们有几个面他们心怀鬼胎,给你套上了枷锁,你不给他付出,会让你付出惨重的代价。

于丹教授在讲论语时,谈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

友直就是说要为人正直,要坦荡要刚正不阿,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他可以在你犹豫不决的时候给你一种果断,这是一种好朋友。

友谅,也就是宽容的朋友,宽容是这个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们会发现,当我们不小心犯了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有时候过分的苛责还有一种批评,都不如宽容的力量来得恒久。

所以有一个宽容的好朋友,他会给我们内心增加一种自省的力量。

友多闻,就是见多识广,学识渊博的朋友,当你在这个社会上感到犹豫彷徨有所踌躇的时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广见博识为你做一个参考,来帮助自己作出选择。

论语心得之交友之道篇

论语心得之交友之道篇

论语心得之交友之道篇《论语》中关于交友之道的论述可以分为如何择友与如何待友两个方面。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心得之交友之道篇,供你参考! 论语心得之交友之道篇篇1你要好好地跟他说出你忠实的劝告,如果他不喜欢听,那你就不要再说了,不要自取屈辱。

老师就告诉他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也。

说一个好朋友,就是对你要说出来那些个忠告,但是忠告良药一定苦口吗,一定要当头棒喝吗,你可以娓娓道来,这叫善道之,不见得要声色俱厉。

你好好跟他说,但是不可则止,一定要知道,说得不投机就停下来,不要自取屈辱。

所以这就是朋友之间的分寸把握。

朋友之间也不能你揪着对方,你必须要怎么怎么样,其实在今天这个社会里,包括父母对孩子都不能提出要求,我让你报哪个志愿你非报不可。

每一个个体都是值得尊敬的,朋友之间的这种尊敬,好好的说出你的忠告尽你的一份责任,这就是好朋友了。

所以好朋友从不做过分的事,不要对朋友的态度过分,也永远不要鼓动朋友去做过分的事情,这其实就是孔子所说的什么是好朋友,好朋友是在我们的身边永远让我们以清明理性远离危险的人,同时又是用一种快乐之心鼓励我们坦荡而欢乐去面对生活的人。

话外音: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可见朋友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而人在一生中不同的年龄阶段所交的朋友是不一样的,我们如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交到有益于我们对好朋友呢?于丹教授认为,人生有三个很大的坎,这三个大坎是什么,我们友该如何平安度过呢?孔夫子说,人这一辈子,其实说起来七八十年,好像很长,但是划分一下阶段,每一段上会有一个坎。

人这一生也就是三个很大的坎。

如果你越过去的话你一生就无大碍。

这三道坎是什么呢?在少年的时候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至中年血气方刚,戒之在斗;那么到晚年呢,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人在少年的时候是他血气未之时,一个人容易冲动,什么样的想法都不成熟的时候,这个时候戒之在色。

那么在这个时候,朋友之间大概往往都是在情感问题上会出现一些相同的或者相左的意见,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大学里面学生出问题,很多都是在恋爱问题上,所以说血气未定的时候要在心里把情感问题作为大事处理好。

论语中的交友之道

论语中的交友之道

《论语》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交友之道的智慧。

以下是《论语》中关于交友之道的一些观点:
1.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孔子认为,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

与正直的人、诚信的人、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的人、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2. 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果价值观和信仰不同,就不要与之交往。

因为这样的交往可能会导致矛盾和冲突。

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与他人交往时,要保持谦虚的态度,向他人学习。

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4.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看到别人的优点,要向他们学习;看到别人的缺点,要反思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问题。

5. 朋友数,斯疏矣:交友不要过于亲密,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过于亲密的关系可能会导致矛盾和冲突。

总之,《论语》中的交友之道强调了选择朋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与朋友相处。

通过选择益友、保持谦虚、反思自己等方式,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论语交友之道读后感

论语交友之道读后感

论语交友之道读后感《论语》是中国古代经典文化著作之一,其中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有关交友之道的内容,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在当今社会,交友之道依然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因为我们的朋友圈关系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读完《论语》中有关交友之道的内容,我深感受益匪浅。

首先,孔子在《论语》中强调了交友的重要性。

他说,“不远千里,来而不舍,贤者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交友不在于距离的远近,而在于对方的品行和修养。

一个有德行的人,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值得我们去结交和交往。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我们应该注重朋友的品行和修养,而不是只看重他们的地位和财富。

这也提醒了我,要慎重选择朋友,不要被表面的条件所迷惑,要看重对方的品行和道德修养。

其次,孔子还强调了与君子交友的重要性。

他说,“与君子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久而不觉其臭。

”这句话告诉我们,与君子交友,会受益匪浅,而与小人交往,则会受到伤害。

君子的品行和修养会对我们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小人的言行则会给我们带来困扰和损害。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要慎重选择朋友,要与有道德修养的人为伍,不要与小人为伍,以免受到伤害。

此外,孔子还提出了与朋友相处的原则。

他说,“朋友之交,言而有信。

”这句话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讲信用,言出必行。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在与朋友相处时,要讲究信用,言出必行,不能轻易违背承诺。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真诚的友谊,才能得到朋友的信任和尊重。

通过阅读《论语》中有关交友之道的内容,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交友之道的重要性,以及与君子交友、讲究信用的原则。

这些内容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更加慎重地选择朋友,与有道德修养的人为伍,讲究信用,言出必行,这样才能建立起真诚的友谊,才能得到朋友的信任和尊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论语》的交友之道
谈《论语》的交友之道
《论语》是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但是对一般人来说《论语》犹如高山上的一棵苍松,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

也很难让人读懂。

而于丹老师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她带我们超越时空,把一位两千年前的圣人领到大众眼前,与我们对话,她把深奥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使《论语》真正走到了我们心里。

读了这本书,使我觉得孔子在两千年前总结出来的道理,在当今社会里仍然那么实用,特别是经过于丹老师的经典诠释,把两千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

读完《于丹论语心得》后,对其中所讲的交友之道感悟最深。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
自己的影子。

其实人的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

我们经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从这样一个外在环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内心价值取向。

那么什么样的朋友对我们来说才算是好朋友,好朋友的标准是什么,会给我们的生活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帮助;什么样的朋友算是坏朋友,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又如何来分辨好朋友和坏朋友呢?
《论语》在谈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确的标准:“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

友直就是说要为人正直,要坦坦荡荡,刚正不阿,一个人不能有谄媚之色,要有一种朗朗人格,在这个世界上顶天立地。

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他可以在你犹豫不前的时候给你一种果断,这是一种好朋友;友谅,也就是宽容的朋友,其实宽容是一种美德,她是这个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

我们会发现,当我们不小心犯了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有时候过分的苛责和批评,都不如宽容的力量来得恒久。

一个有宽容心的好朋友,他会给我们内心增加一种自省的力量;宽容的朋友不会使我们堕落或者更多的放纵自己,反而会让我们从他人的内心包容上找到自己的弊病,找到自己的缺失。

所以宽容的好朋友,能让我们在失落时得到关怀,在黑暗中得到光明。

友多闻,就是见多识广,学识渊博的朋友,当你在这个社会上感到犹豫彷徨,摇摆不定的时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广见博识为你做一个参考,来帮助自己做出选择,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我有不少年纪长我许多的忘年之交,当我失落、困惑之时,总能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中得到感悟、勇气和力量。

知道了三种好朋友,同时,还有三种坏朋友,叫做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这是三种什么人呢?论语告诉我们,第一种坏朋友,友偏辟,就是指专门喜欢“拍马屁”的朋友。

无论你说的对还是错,他都会说“太精彩了”,无论你做的对还是错,他都会说“太棒了”,总会顺着你的思路走,恐怕违背你的心意。

他们的原则就是让你高兴,以便从中得利。

当你好话听多了,自以为是了,就会盲目自大,忘乎所以,失去了自省能力,离祸害也就不远了。

第二种叫做友善柔。

就是那种虚假伪善的人,心理阴暗的人。

他们往往会打扮出来一副善良的面孔,来博取你的信任,直到你发现被他利用,而这时往往你已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三种朋友,友便妄,就是那种言过其实、夸夸其谈之人,好象天下没有他不知道的事,不懂得的道理一样。

“巧言令色,鲜矣仁”,这种人除了会“吹”,什么事都干不了。

做人应该少说空话,多干实事,交上那种朋友,会让你的人生永无成功之日。

其实,交什么样的朋友,怎样与朋友相处,考验的是我们的眼光和智慧,读了《于丹论语心得》,从中学习到的是一种审视、明辨是非的能力,是宽容、不为己甚的态度。

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而能够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先要看自己要交什么样的朋友。

有的人喜欢巴结权贵,有的人喜欢巴结有钱人,却永远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只有明确自己的品性,找好自己的定位才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

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它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朋友,它是一面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艺术和智慧,多一份清醒与闲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馈赠的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