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民俗文化的樱园农家乐旅游发展策略——以西安市白鹿原为例
民俗古镇类主题景区白鹿原影视城运营模式探讨

民俗古镇类主题景区白鹿原影视城运营模式探讨白鹿原影视城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白鹿原腹地,是中国第一家以民俗古镇为主题的影视拍摄基地。
白鹿原影视城以其独特的景观、文化、民俗等元素深受游客欢迎,成为了一家备受瞩目的影视旅游景区。
本文将探讨白鹿原影视城的运营模式,分析其特点、成功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运营模式1、品牌效应白鹿原影视城之所以非常成功,首先得益于其建立的品牌效应。
通过不断在各大媒体进行宣传,为游客打造出互动性强的体验,确保每一个游客都留下心中无限美好回忆。
镇上餐饮、游玩项目、住宿等一系列服务,通过不仅仅把景点作为游客停留的地方,而是把整个古镇以及周边景点打造成为游客休闲度假的综合体验,使得景区成为了百姓喜欢的旅游胜地。
2、基础设施建设白鹿原影视城除了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外,其基础设施建设也占有不可忽略的重要性。
景区许多建筑外观难以与影视片中呈现的异曲同工相比的,但在区内的设置上面,比如景区公共厕所、停车场等,却是值得别的旅游景区学习的。
景区专门设置便民服务站,并配有专门的应急救护车辆,必要时能够满足游客的各项需求,并使其度过一个安心、放心、舒心的旅游行程。
3、多元化运营白鹿原影视城拥有多个不同类别的主题园区,由于其设计特色与独特性,整个景区流程布局全面、周密、自然,把握住每个游客的精神时间与物质上的需求,让游客在感受中流连忘返。
同时,景区动物园、民俗风情馆等主题园区都针对年龄不同、需求不同、游玩时间不同的游客群体、细致入微地打造,让最终的旅游体验满意度大大提升,实现多元化知名品牌的营业目标。
二、特点1、多元化游玩体验白鹿原影视城因地制宜、强调特色,汇聚民俗故事、电影特效等元素,将每个景点都打造成为特别的和少有的体验区域。
近年来,景区内修建了很多欢乐设施,增设了众多游玩设备,丰富了滑草、泛舟、观光、动物园等娱乐项目,俨然已经成为一个集文化教育、旅游、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2、深度参与文化白鹿原影视城还强调文化,通过博物馆展览、文艺表演等方式,向游客呈现出历史、艺术、文化等众多方面的特色。
白鹿原项目策划书

白鹿原项目策划书一、项目背景白鹿原位于中国山西省壶关县,是一部以农村家族为背景的现代文学作品,由陈忠实撰写,内容描绘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变革与家族纷争。
该作品曾被改编成电视剧和舞台剧,深受观众喜爱。
为了进一步发扬白鹿原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本策划书旨在打造白鹿原项目,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近距离了解白鹿原的机会。
二、项目目标1.打造一个高度还原白鹿原家庭与社会场景的文化园区。
2.创造互动体验,让游客沉浸式地参与白鹿原的故事情节中。
3.提供有趣、富有价值的文化活动,深入挖掘白鹿原文化内涵。
4.增加文化旅游收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三、项目内容及规划1.主题展览区主题展览区将还原白鹿原小说中的关键场景与角色。
游客可以通过参观展览,近距离了解白鹿原故事的起源、家族的传承以及农村社会变革的背景。
精心设计的布展,通过多媒体展示方式,将小说中的情节、人物生活场景和时代背景完美还原。
2.实景体验区游客将进入一个真实的白鹿原村庄,参与农田劳作、采摘农作物等真实农村体验。
有机会感受到农村的田园风光,了解农业文化的精髓。
在这里,游客可以与当地农民互动,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信仰等。
3.文化演艺区文化演艺区将以白鹿原小说中的经典情节为灵感,打造富有农村特色的演艺表演。
通过舞台剧、音乐会等形式,让游客更好地融入白鹿原的故事情节。
演艺区还将定期举办相关文化活动,如农民书画展、摄影比赛等,吸引更多的文化爱好者参与。
4.交流互动区交流互动区将设立图书馆、咖啡厅等休闲场所,为游客提供一个与他们共同讨论白鹿原的空间。
此外,互动区还将设置互动游戏设施,让游客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了解白鹿原故事。
专业导游将定期为游客解说和讲解,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四、项目推广与营销1.线上宣传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官方网站和旅游软件等渠道,开展项目宣传,展示项目的特色和亮点。
撰写精彩的游记、发布有趣的图片和视频内容。
2.线下宣传利用媒体合作和合作伙伴关系,发布项目新闻稿,扩大项目的知名度。
民俗古镇类主题景区白鹿原影视城运营模式探讨

民俗古镇类主题景区白鹿原影视城运营模式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民俗古镇类主题景区如白鹿原影视城在各地兴起。
这些景区以展示当地民俗文化、历史传统为主题,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白鹿原影视城作为其中的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研究白鹿原影视城的运营模式,对于了解民俗古镇类主题景区的发展规律,探讨如何更好地运营和管理这些景区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其运营模式,可以为其他类似景区提供借鉴与参考,促进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意义民俗古镇类主题景区是中国特有的旅游发展形式,白鹿原影视城作为其中的代表之一,拥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
通过对白鹿原影视城运营模式的探讨,能够深入了解民俗古镇类主题景区的运营特点和发展趋势,为相关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研究白鹿原影视城的运营模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在实践上,探讨其运营模式的优势和挑战可以指导民俗古镇类主题景区的管理者更好地运营景区,提升景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在理论上,分析白鹿原影视城的运营模式发展趋势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案例和数据支持,丰富学术理论视野,促进旅游经济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深入探讨白鹿原影视城运营模式的研究意义重大,不仅可以为相关景区的管理提供实践指导,也有助于推动民俗古镇类主题景区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 正文2.1 概述民俗古镇类主题景区白鹿原影视城民俗古镇类主题景区白鹿原影视城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是以著名作家陈忠实的同名小说《白鹿原》为背景打造的影视城,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之一。
白鹿原影视城以其独特的民俗风情和原生态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影视剧组前来取景。
白鹿原影视城占地面积辽阔,建筑风格融合了北方乡村和民俗文化的特色,建有古玩城、汉唐古城等多个景点,展示了中国北方传统的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底蕴。
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乡土气息,还可以参与各种民俗活动,体验传统手工艺和民俗表演。
白鹿原项目策划书

白鹿原项目策划书白鹿原民俗文化庄园经营管理方案总论项目概况白鹿原民俗文化庄园以重现辛亥革命到改革开放初期这段历史时期白鹿原地区人文历史风貌为主题,打造一个集旅游度假、生态养生、文化体验、影视娱乐、历史教育为一体的具有浓厚乡土历史文化底蕴的大型生态农业庄园!第一章市场环境分析一、西安地区总体经济人口形势根据2014年西安市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统计(部分)数据显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62.75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加3.94万人,自然增长率为4.64%。
城镇人口626.44万人,占72.61%;乡村人口236.31万人,占27.39%。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815.29万人,比上年增长1.0%。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5474.77亿元,比上年增长9.9%。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100元,比上年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462元,比上年增长11.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4%。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西安市城市规模、国民经济及居民收入都在持续上涨,居民用于基本消费的比例在逐年下降,而用于休闲旅游的支出在不断增加,另外不断上涨的居民储蓄和存款余额为基本生活以外的消费提供了多余的空间。
二、西安地区旅游发展状况(一)西安旅游消费趋势根据旅游产业发展政策以及行业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旅游市场消费的趋势有:1、大城市周边短线游成为旅游消费的重点和热点;2、乡村生态观光游、民俗文化体验游成为主要的旅游消费产品;3、旅游消费在居民消费支出中的占比逐年上升;(二)现有民俗旅游项目状况:近年来,由于旅游文化市场的推动,西安周边涌现出了一些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民俗旅游文化项目,比如永兴坊、袁家村、马嵬驿等;这些项目虽然具有了很大的影响力和游客群体,但从民俗文化旅游产业长远发展考虑,具有很大的局限性:1、建设水平低、规划不合理、配套设施或项目不齐全、环境保护意识差;2、对地域历史民俗文化要素的挖掘展现不够,没有将历史文化要素融入旅游产业经营之中,项目发展缺乏后劲和长远价值;3、盈利模式单一,经营管理方式粗放,没有充分发挥对当地相关产业的协同带动作用;第二章项目形象定位与功能区域规划一、项目形象与定位(一)白鹿原历史背景概况:白鹿原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古代金、元、羌等少数民族杂居及其与汉文化融会之所。
西安特色小镇案例分析(下篇)——白鹿原田园风情特色小镇

西安特色小镇案例分析(下篇)——白鹿原田园风情特色小镇白鹿原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地名,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南方向10公里,灞河和浐河之间。
白鹿原分属西安市长安区、灞桥区以及蓝田县三个区县。
白鹿原田园风情特色小镇就建在白鹿原之上,与市中心直线距离约20公里,距离南三环约12公里,属鲸鱼沟风景区,现为杨家沟村、狄忖、迷村用地,项目用地面积4000亩。
项目位置图二、项目开发条件1、历史渊源白鹿原因有白鹿出现而名,这不仅是出自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就连历代史籍也有记载:《后汉书郡国志》载:“新丰县西有白鹿原,周平王时白鹿出。
”《水经注》、《太平寰宇记》也有“平王东迁时,有白鹿游于此原,以是名。
”由此可见,关于白鹿原名称的来历及有白鹿出现的历史,已是遥远的2700多年以前的事了。
约115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蓝田猿人,就在县境内公王岭一带繁衍生息,逐渐散居于灞河中下游。
周安王23年(公元前379年)置蓝田县,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
白鹿原是“蓝田猿人”向渭河平原迁徒发展的漫长过程中最早涉足之地,其历史源远流长。
华胥氏、华族、华山、华夏、伏羲、女娲、炎黄二帝,史前文明一脉相承,上古传说的考古发现,白鹿原及周边地区是人类先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华夏文明最早的萌发地之一。
历史上,白鹿原因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从春秋时期的秦穆公开始,就在灞河上修筑军事要塞“灞城”。
白鹿原曾先后两次单独建立过“白鹿县”,又先后涉建过芷阳县、灞陵县、南陵县、杜县、宁民县等。
在西安建都的历代王朝,都把白鹿原视为吉祥的风水宝地和郊游狩猎的御园。
在唐代,由于白鹿原地处京郊,地势开阔,故当时的显贵死后多葬于此。
近40年来,原上现出土了包括皇室亲王、公主及刺史等高级官吏的墓志铭百余方。
2、文化渊源白鹿原由著名作家陈忠实及其小说《白鹿原》而熠熠生辉,文学《白鹿原》与现实白鹿原相得益彰。
白鹿原上的孟村和安村,被认为是小说《白鹿原》的创作地。
浅谈西安市乡村旅游“农家乐”的发展规划

浅谈西安市乡村旅游“农家乐”的发展规划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村各方面的条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便蓬勃发展起来---“农家乐”乡村旅游。
这是一种将农业生产,农村自然景观,乡土文化与现代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相结合的新型农业与旅游业交叉的产物,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形式。
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已经出现的“农家乐”乡村旅游和相关论述,辨析乡村旅游、“农家乐”和乡村景观规划,从而从广义上界定了“农家乐”的定义和内涵,即广义的“农家乐”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景观环境中发生的各种形式的和农业生产或农村生活发生关系的一切乡村旅游活动。
本文还分析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与“农家乐”乡村旅游的关系;分析了农家乐兴起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农家乐”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科学规划;创意农业服务Abstract: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s agriculture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the conditions of rural areas have undergone profound changes. A new type of tourism is booming, “Nongjiale” tourism. This is a kind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rural landscape, product of the local culture and the modern tourism, 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 combination model between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is a unique form of rural tourism in china. This paper has emerged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Nongjiale” tourism and related discussion, analysis of rural tourism, “Nongjiale” and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which br oadly defines “the definition and connotation of Nongjiale”, namely the generalized “Nongjiale” tourism refers to all the rural tourism activity occurred in the rural the landscape environment of the various form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rural life happens or.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tourism, leisure agriculture and rural tourism “Nongjiale”; analysis the reason of Nongjiale rise, and puts forward some “Nongjiale” tourism issues.Keywords: leisure agriculture; rural tourism; scientific planning; Creative Agriculture Service近年来,随着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产业规模日益壮大,我国农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业态类型也在不断的多元化,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便蓬勃发展起来---“农家乐”乡村旅游。
乡土文化绿色之魂——以西安白鹿塬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设计为例

f k c tr ol ulu e,a l st i pp ia i ns i s wela her a lc to n mod r g i u t r ld mon t a i o n Ba l u n,a p a e e n a rc lu a e s r ton z ne i iuy a lc i he s bu b o 'n,Sh a iPr vi e,t e me h d o a ni nd d sgn o ur lt rs wih t e ro n t u r fXi a a nx o nc h t o fpl n ng a e i fr a o im t h i wn
Ab ta t A a if c or p a ni g a d de i ho d a t e r g on lc lur s a d f l e t e n o a — sr c : s ts a t y l n n n sgn s ul t ke h e i a u t e n o k f a ur s i t c
了解 风 土 民 俗 和 回 归 自然 为 旅 游 目 的 的 一 种 方
挖掘 和发扬 乡土文 化 出发 , 西安 白鹿 塬 现 代农 业 以
ZHANG n pe g ZOU Yu - n , Zhir n 。 , ANG — o g W Hui YI , NG n we , ANG iyn CHEN il Yi — i W Ha — i , Gu —i n
( . olg fFoet No t wet 1 C le e o r s , rh s A&F U ie s y, a g ig , h a x 1 1 0 C ia; n v ri Y n l t n S a n i7 2 0 , hn 2C l g f Ho t u t r , rh s A&F U ie st Y n l g , h a x 1 1 0 C ia o l e ri lu e No t wet e o c n v ri y, a g i n S a n i7 2 0 , h n )
民俗古镇类主题景区白鹿原影视城运营模式探讨

民俗古镇类主题景区白鹿原影视城运营模式探讨一、白鹿原影视城的特点白鹿原影视城位于陕西省,是根据著名作家陈忠实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
影视城内有白鹿原的场景、建筑、民俗风情等元素,加上影视产业的加持,使得景区拥有了独特的文化魅力。
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领略到传统的民俗文化,还可以感受到影视作品带来的艺术魅力。
这种融合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特点,使得白鹿原影视城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旅游景点。
1.文化IP打造:白鹿原影视城依托陈忠实的同名小说IP,进行了全方位的IP打造。
在景区内,游客可以看到小说中的角色、场景,感受到小说所描绘的丰富的民俗文化。
景区还会定期举办一些与小说相关的活动,如作者见面会、朗诵会等,吸引更多的读者和粉丝前来参观。
3.多元化的文化体验:景区内不仅有文化展览馆、表演剧场等传统的景区设施,还有民俗体验区、手工艺品店等,让游客能够全方位地感知和体验到白鹿原的文化魅力。
游客可以在景区内品尝到当地的美食、参与到一些传统的手工活动中去,使得游客对白鹿原的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1.独特的文化魅力:白鹿原影视城依托陈忠实的同名小说IP,吸引了大量的小说粉丝和影视迷。
这种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参观。
2.多元化的文化体验:景区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项目,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无论是喜欢观赏表演的游客,还是喜欢体验手工艺的游客,都能在景区内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项目。
3.成功的IP打造:白鹿原影视城成功地将陈忠实的小说IP与景区相结合,为景区带来了独特的魅力。
景区还利用IP举办一些相关活动,增加了游客的互动性。
四、建议1.深挖文化内涵:景区应进一步深挖白鹿原的文化内涵,通过丰富的文化体验项目、文化展览等方式,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到白鹿原的文化魅力。
2.增加互动性:景区可以组织一些互动型的活动,让游客能够更深入地参与到景区的文化中来。
可以推出一些参与性强的体验项目,吸引更多的游客。
3.加强IP保护和延伸:景区可以通过与作家、出版社等合作,进行更多元化的IP延伸,如出版相关图书、衍生产品等,扩大白鹿原文化的影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ourism
旅游经济
152
2012年10月
基于民俗文化的樱园农家乐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①
——以西安市白鹿原为例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赵丽 巩敏焕 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董千里
摘 要:民俗文化旅游是一种新型的、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类型。
本文以西安市白鹿原为例,从民俗文化的视角剖析了白鹿原樱园农家乐旅游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指出应充分利用白鹿原民俗文化的资源特色,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樱园农家乐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对策。
关键词:白鹿原 樱园 农家乐旅游 民俗文化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0(c)-152-02西安是中国历史上的十三朝古都,世界著名旅游胜地,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人口密集、城市压力巨大的综合性大都市。
为隔离城市喧闹嘈杂的环境,改善郊区经济发展水平,位于西安东郊的白鹿原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开发了万亩樱桃培育生产基地,樱园农家乐
[1]
成为农民致富的靓丽法宝。
经过几年的发展,樱园农家乐促进了经营户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也呈现出经营模式陈旧单一、营销收入逐渐下降的问题。
作为关中古长安城东的天然屏障,白鹿原拥有几千年的民俗文化历史,如何将白鹿原民俗文化[2]
有效地融入到樱园农家乐的开发与设计中,是当前面临的首要难题。
本文在分析白鹿原民俗文化资源特色的基础上,深入剖析樱园农家乐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开发对策,对构建“以文化为核心”的西安白鹿原民俗文化产业带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1 白鹿原民俗文化资源特色
白鹿原——东起竹篑山,西至华胥,北以西蓝高速公路为界,南至白鹿原北坡顶,东西长22公里,幅宽1000米左右。
白鹿原东依秦岭终南山东段,北依辋川灞河,三面环水,是典型的风成黄土台原,林木茂盛,风景优美。
原上文物遗迹众多,文化资源丰富。
历史上建有清凉寺、圣寿寺、太平寺等名胜古迹,“鹿原秋霁”为蓝田八景之一;“西汉三陵”雄伟壮观,享有“携妻背母”的美誉。
陈忠实长篇小说《白鹿原》向人们展示了白鹿原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浓郁的民风民俗。
1.1 饮食文化
白鹿原出产麦子、苞谷和小米等杂粮,形成了白鹿原人崇尚简朴的优良品格。
饭食以面为主,辅以白面馍馍、烙锅盔、臊子面、小米粥等多种多样的小吃。
白鹿原人节日特色食俗是乡情、亲情的表征,具有典型的北方特征,过年吃饺子、吃腊八粥等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新婚之夜小夫妻吃合欢馄饨是祈望幸福美满,吃羊肉泡馍、看秦腔戏是逍遥舒悦的享受。
1.2 民居文化
四合院是白鹿原的院落民居最为典型的建筑,采用封闭的组合形式,从文化类型上来说这是农耕文化的产物。
四合院坐北朝南,正房两侧接出耳房,居住家庭长辈;正房前左右两侧各有厢房,成为东西厢房,居住晚辈;正房与厢房有尊卑之序。
白鹿原民居文化体现了关中地区农村房屋“房子半边盖”的传统建筑形式,蕴涵着“风水不外流”的美寓。
1.3 民间艺术文化
白鹿原的民间艺术种类繁多,源远流长。
白鹿原“秦腔”与皮影戏相结合,是我国最古老的戏剧之一;白鹿原“社火”重现古装戏剧人物,古今兼容,惊险刺激;白鹿原“锣鼓”声名远扬,其中牛角尖、金呼沱、龙湾和迷鹿等村尤为出名,意大利音乐协会主席沙坡尔齐·班采称赞其为
“中国古代的交响乐”;白鹿原“龙灯”距今最短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与狮子、旱船相结合,呈现出民间艺术的无穷魅力。
除此之外,还有赶庙会、扭秧歌、赶毛驴、耍狮子、跳底子、走高跷等,白鹿原民俗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无数文人墨客、英雄豪杰留下了难以数计的辞采华章。
2 白鹿原樱园农家乐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问题
民俗文化旅游[3-5]是一种新型的、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类型,它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为背景,以各种民俗文化事项和民俗活动为资源,并通过挖掘整理和再现或艺术加工的手段,为国内外游客提供服务的一种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方特色的社会经济现象。
但从目前的经营现状来看,白鹿原樱园农家乐并没有挖掘当地农村民俗文化内涵,致使游客不能参与到具有当地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生活中,缺少农村民俗文化内涵,无法满足不同游客群体对现代休闲旅游产品的需求。
2.1 白鹿原传统民俗文化内涵挖掘力度不够
白鹿原传统民俗经过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开发民俗文化的深刻内涵是民俗旅游的灵魂和存在的根本。
由于缺乏政府的积极引导,在经济时代的强烈冲击下,许多缺乏重视的传统民俗活动正面临快速消失的困境,而得以保留的民俗文化也越来越功利化,往往成为一种文化表演或展示,存在无序和滥用现象,大大地削弱了白鹿原樱园农家乐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2.2 经营模式缺乏新意,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内容单一
白鹿原樱园农家乐特色不鲜明,虽然以樱桃观光旅游为中心,但同时存在吃饭、打牌、钓鱼“老三样”现象。
白鹿原上各农家乐经
①基金项目: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科研基金重点项目(SSM201206)。
作者简介:赵丽(1984-),女,四川中江人,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商学院
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乡村旅游研究。
Tourism
旅游经济
2012年10月
153
营模式相互模仿,缺乏新意,没有取长补短、充分利用白鹿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来增强壮大樱园农家乐的吸引力。
农家乐的精髓是体验,让游客体验农村民俗、体验农家事、体验农家生产,吃吃喝喝不能满足现代乡村旅游者求新、求奇、求异的心理需求,直接导致樱园农家乐的竞争力下降。
2.3 缺乏组织活动的氛围,居民参与程度较低
白鹿原樱园农家乐旅游的开发对经营农户的参与不够重视,没有营造良好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氛围。
这直接降低了樱园农家乐旅游的生命力,无法为经营农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许多农家乐开业即面临倒闭,导致他们对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缺乏足够的热情和信心,只能将农家乐作为副业经营。
同时接待户受教育程度整体偏低、生活习惯较差,缺乏专业的业务培训,民俗活动粗简、服务意识淡薄,直接造成农家乐档次低,不能满足现代高质量民俗体验的需求,很难保证樱园农家乐的良好可持续发展。
3 白鹿原樱园农家乐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对策
西安周边分布着很多农家乐,但是真正称为民俗文化型的并不多。
要打造有白鹿原特色的农家乐,必须从民俗文化上下功夫,让樱桃园既能观光旅游,又有民俗文化底蕴,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屋、观农家景、随农家俗、享农家乐、品农家民俗文化,打造具有真正白鹿原风味的“农家乐”。
3.1 政府政策牵引,打造白鹿原樱园农家乐民俗文化旅游品牌
政府要制定合理的牵引政策,出台有效的开发措施,在宏观上对白鹿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进行规划和监督,保证开发的科学性。
白鹿原面积大,东西向分布着百余个村落,各村落有着不同的民俗传统。
政府有意识地规划牵引既可避免樱园农家乐相互盲目效仿,也可保护当地民俗文化,使各樱园农家乐之间形成良性竞争。
围绕各农家乐展现的独特的樱园风光和民俗风情,组合形成白鹿原樱园农家乐民俗文化旅游风景带,让游客始终感觉有赏不完的樱园风光、体验不完的民俗风情,打造享誉全国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旅游品牌。
3.2 丰富民俗文化旅游项目,实现樱园农家乐经营模式多样化
克服樱园农家乐同质化现象严重、旅游模式固化等现象,将各农家乐的樱园风光尽可能与当地民俗文化结合起来,开发特色民俗文化旅游项目。
在现有的进园采摘、吃农家饭等经营模式基础上,对于尚未开发的民俗旅游资源进行深入开发,不断延伸和拓展民俗文化旅游的内容,设计出新的旅游项目,通过组织“耍社火”、“舞龙灯”、“敲锣鼓”、“赶庙会”、“扭秧歌”及“赶毛驴”等民俗活动,组办涵盖民俗、文化、历史、旅游、文学、书画、生态农业等众多方面的白鹿原文化艺术节,丰富民俗文化旅游的内涵,增加樱园农家乐的吸引力,更大程度地满足游客对白鹿原民俗文化的猎奇心理。
3.3 发掘、培训民俗文化专业人才,提升樱园农家乐服务档次
优秀的专业人才是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有效开发和管理的基础保障,是实现白鹿原樱园特色旅游规划的有力实施者。
在拓展白鹿原民俗文化内涵的同时,应想方设法在当地群众中发掘民俗文化的行家里手,为樱园农家乐的开发设计出具有浓郁白鹿原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产品。
通过邀请精通白鹿原民俗文化的专家进原教
学、派送旅游管理者出原学习交流等方式提高樱园农家乐经营户的业务素质。
同时,农家乐管理部门应该积极向外融资,为樱园农家乐的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广泛开展市场经营、服务规范、烹饪技术、健康卫生、环境保护等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农家乐接待户的服务水平,提升樱园农家乐服务档次。
4 结语
白鹿原悠久的民俗文化是樱园农家乐旅游发展的巨大优势,对提升西安东郊农家乐品牌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文研究了白鹿原樱园农家乐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对策,旨在引导、规范和提升当地旅游服务接待水平,让更多游客在感受绿色的同时能体验正宗的白鹿原民俗文化,对提高农民生活品质、展现白鹿原秀美的樱园风景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丽,高立军,董千里.西安灞桥樱园农家乐发展SWOT分析与
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2(19).
[2] 高蕾.白鹿原民俗文化研究[J].兰台世界,2008(2).
[3] 吕珊珊.吉林省朝鲜族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研究[J].中国
商贸,2010(9).
[4] 黄宇,罗艳菊,毕华.海南黎族民俗旅游开发探析[J].特区经
济,2011(4).
[5] 马亮,陈戈,黄凯等.北京郊区民俗旅游产品创新体系探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