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专项练习:小古文阅读(七)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古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古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古文阅读专项训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完成练习。

(15分)欧阳询观古碑唐欧阳询尝行①,见古碑,晋索靖②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而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③,及疲,乃布裘④坐观,因⑤宿其旁,三日方去。

——选自《书林纪事》【注释】①行:赶路。

②索靖:晋朝书法家。

③伫立:长时间地站立。

④布裘:展开皮衣。

⑤因:于是。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8分)(1)唐欧阳询尝.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数百步复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及.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三日方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驻马观之,良久而去”的意思。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文中的欧阳询具有怎样的品质?下面选项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A. 博采众长B. 虚心好学C. 甘于奉献D. 善于钻研二、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完成练习。

(15分)鸿鹄之志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①,辍②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③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④曰:“嗟乎⑤!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注释】①佣耕:被雇佣去给人耕作。

②辍:停止。

③若:你。

④太息:长叹。

⑤嗟乎:相当于感叹词“唉”。

1. 下列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4分)A. 尝.与人佣耕吾尝.终日不食B. 陈涉少.时少.选之间C. 辍耕.之垄上耕.当问奴D. 佣者笑而.应之处士笑而.然之2. 请你写一写“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意思。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学弈》中,我知道了“鸿鹄”的意思,可以推测文中的“鸿鹄之志”可以用来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小学:2021年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期末复习专项题—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小学:2021年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期末复习专项题—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2021学年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一、课内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学弈》选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②非然也(______)③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④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3.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夫战,勇气也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甚矣,汝之不惠D.莲,花之君子者也4.翻译句子。

惟弈秋之为听。

___________________5.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说明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

既而君悔之,遣使追。

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也。

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赈贫穷,阿县大治。

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

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注)①阿:指阿县②共载:同车的③赈:救济。

6.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奇/十六B.既而/君悔之C.夫以/老者之智D.铸库兵/以作耕器7.解释下面句子加点的词。

(1)使(______)(2)反(______)(3)闻(______)8.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追者”认为“子奇必能治阿”的理论依据是什么?(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①兵围之数重。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专项练习:古诗与文言文阅读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专项练习:古诗与文言文阅读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专项练习:古诗与文言文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诗词曲鉴赏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练习。

菊花[唐]元稹秋丛①绕舍似陶②家,遍绕..篱③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①秋丛:即丛丛的秋菊。

②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③篱:篱笆。

1.第一句诗中的“____”字写出了菊花满院盛开的景象。

2.第二句诗中的加点词,表现了作者_________的情态。

3.诗人“偏爱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借菊花___的特点,寄托诗人对菊花________的赞美。

5.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B.第一句写景,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C.第二句叙事,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直到日头西斜。

D.第三、四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品质。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练习。

青玉案①·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②,更吹落,星如雨③。

宝马雕车④香满路。

凤箫⑤声动,玉壶⑥光转,一夜鱼龙舞⑦。

蛾儿雪柳黄金缕⑧,笑语盈盈⑨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⑩处。

(注释)①青玉案:词牌名。

②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③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④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⑤凤箫:指笙、箫等乐器演奏。

⑥玉壶:比喻明月。

⑦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

⑧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指盛装的妇女。

⑨盈盈:声音轻盈悦耳。

⑩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6.《青玉案·元夕》中“元夕”指的是传统节日中的____,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青玉案”是词的________。

7.描写元宵夜的灯光,以花喻灯,表明灯的灿烂多姿的词句是()。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_1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_1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文言文阅读。

劝学(节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①,②以为轮,其曲中规③。

虽有④槁⑤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⑥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注释】①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

②:通“煣”,古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的一种工艺。

③规:圆规。

④有,通“又”。

⑤槁,枯。

⑥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1.请把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1)学不可以已:________ (2)水为之,而寒于水:________ (3)虽有槁暴:________ (4)使之然也:________2.《两小儿辩日》中,“孰为汝多知乎”中“知”的意思是“智慧”,所以文中“知明而行无过”的意思可能是________。

3.请根据节选内容,填写作者表达的观点和运用的事例。

文言文阅读。

怀素练字怀素居零陵①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②曰“绿天”。

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注释】①零陵:今湖南零陵。

②庵:住所。

4.联系上下文,把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乃种芭蕉万余株_______ 盘板皆穿_______名其庵曰“绿天”_______贫无纸可书_______5.“乃漆一盘书之”中“之”的用法和下面相同的一项是()A.通国之善弈者也B.书之再三,盘板皆穿C.以子之矛陷子之盾6.小学阶段我们欣赏了怀素的草书作品《_____》,还认识了很多有名的书法家,如:_______和_______。

7.请写出一个与“盘板皆穿”意思相近的成语,再写下你最想对怀素说的话。

______ ________阅读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春日寻芳时芳草鲜美,儿童放纸鸢①于村外;春花绚烂,妇女戏秋千于杏院。

小姊②妹或三三五五踏青陌上④。

寻芳水滨③,桃红柳绿,日丽风和,一年节令,此为最佳时也。

2020-2021部编语文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的阅读50篇含答案

2020-2021部编语文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的阅读50篇含答案

2020-2021部编语文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的阅读50篇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薛谭学讴薛谭学讴[ōu](1)于(2)秦青,未穷(3)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4)。

秦青弗止(5),饯行于郊衢[qú](6),抚节(7)悲歌,声振林木,响遏[è](8)行云。

薛谭乃谢而(9)求反(10),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1)讴:唱歌;(2)于:向;(3)穷:尽,完;(4)遂辞归:于是就告辞回家;(5)弗止:没有劝阻;(6)饯行于郊衢: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7)抚节:打着拍节:(8)遏:阻止;(9)谢:道歉;(10)反:通假字,通“返”,返回。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赏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虚心求教,永不满足,不能骄傲自大,要知错就改。

这是我们阅读本文应该得到的启示。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不,没有)②响遏.行云。

(阻止)2.翻译:薛谭乃谢而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3.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有。

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学习态度。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芮伯献马贾祸(ruì)伯帅师伐戎①,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

芮季曰:“不如捐之。

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

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

子无以应之,则将晓②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弗听,卒献之。

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诸王,曰:“伯也隐。

”王怒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注释] ①戎:北方少数民族部落名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小升初专项训练-小古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小升初专项训练-小古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小升初专项训练小古文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 )2.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与群儿戏于庭.( )(2)众皆.弃去( )(3)光持.石击瓮破之( )3.给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足跌没水中。

( )A.没有B.埋没C.淹没(2)光持石击瓮破之( )A.代词,指群儿B.代词,指瓮C.代词,指石头(3)众皆弃去。

( )A.离开B.距离C.除掉4.下列停顿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群儿/戏于庭B.一儿/登瓮C.光持/石/击瓮/破之D.足跌/没水中5.根据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司马光的特点,并说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阅读《自相矛盾》回答问题。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6.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7.“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8.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9.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课外阅读。

曹冲称象曹操得巨象。

欲知其轻重,不能称。

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

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10.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欲知其轻重。

________使水及原痕。

________11.“欲知其轻重”中的“其”指的是________。

1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13.曹冲想出了什么好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阅读《义犬救主》,完成习题。

【精品】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七-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精品】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七-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精品】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七-人教部编版(含答案)六年级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习题。

盲苦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坠深渊矣。

过者告曰:“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

”盲子不信,握楯长号。

久之,力惫,失手坠地。

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夫大道甚夷。

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有盲子道.涸溪:__________ (2)过者.告曰:________(3)久之.:_________ (4)乃自哂.曰: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

(2)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3.请联系自身实际,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习题。

颜之推教子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

”吾时俛①而不答。

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②,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注释】①俛:通“俯”,头低下。

②业:本事、能力。

1.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尝.谓吾曰(尝:曾经)B.颇晓书疏.(疏:记事)C.稍欲.通解(欲:快要)D.异.哉(异:不一样)2.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

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异哉,此人之教子也!(2)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4.选文中的“士大夫”和“吾”(颜之推)的教子观念完全不同,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1)士大夫的教子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2)颜之推的教子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5.父母对你的教育与选文中谁的观念相近?你接受这样的教育观念吗?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习题。

怀橘遗亲陆绩①,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卷-(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卷-(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卷-(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2022·洪江)文言文阅读。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

1.本文选自《___ 》。

2.写出加点词的意思,然后翻译全句。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①通国:②善:③翻译句子:___3.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并写出它的反义词。

一(2021·诸暨)阅读。

《田登作郡》田登作郡①,自讳②其名。

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

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上元③放灯,吏人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注释:①作郡,治理郡县。

②讳,避讳,畏忌人家直称的名字。

③上元,指十五元宵节。

4.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触者必怒②吏卒多被榜笞③吏人书榜揭于市曰④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5.翻译下面句子:吏人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___ ______ 。

6.这则故事后来衍化为俗语,这个俗语是:_________ (2022·遂川)阅读下面小古文,完成第问题。

猫捕鱼缸中有金鱼,一猫伏①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②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注释]①伏:趴,脸向下,体前屈;②坠:落,掉下。

7.联系上下文,说说带点字的意思。

①欲捕食之②全身皆湿8.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失足坠水中9.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

___ ______ 。

10.小故事大道理。

下列哪句俗语揭示了猫捕鱼故事的启示?()(填序号)A.羊肉没吃到,惹了一身骚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C.东边不亮,西边亮(2022·涟源)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后面各题。

固执己见①楚人有生而不识姜者,曰:“此从树上结成。

”或曰:“从土地生成。

”其人固执己见,曰:“请与子以十人为质,以所乘驴为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专项练习:小古文阅读(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通国..(_______)..之善弈者也(_______)(2)以为有鸿鹄将至(3)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_)(4)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_)2.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使弈秋诲二人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_______________。

4.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同一个老师学习,效果却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弈》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吴起守信昔吴起⑧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③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⑥与之④食。

起之不食以俟①者,恐②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⑦不可也。

注释:①俟(sì):等待②恐:恐怕,担心③暮:夜晚④之:代词,指老友⑤令:派;使;让⑥方:才⑦信:信用⑧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6.解释加点的字。

①昔.吴起出(______)②期.返而食(______)③其为信若.此(______)④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______)7.翻译句子。

①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__________________②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__________________8.《吴起守信》体现了吴起什么样的品质?_________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学习之说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释]①时习:时常地去复习。

②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③知:了解。

④愠(yùn):生气,发怒。

9.填空。

“子日”中的“子”是指_________,他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________,________的创始人。

“不亦说乎”中“说”的读音是___,意思是____。

这段话出自《_______》一书,其中关于学习方法的一句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写出下面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1)君子:_________________(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邴原泣学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注释:①恻:怜悯。

②苟:假如,如果。

③徒:白白地。

④《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

⑤得:能够。

⑥资:费用。

11.解释加点的字。

①凡得.学者(_______)②过.书舍而泣(________)③吾徒.相教(_______)④欲.书可耳(________)12.翻译句子。

①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_________②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_________13.本文中的老师有着怎样的精神?________14.从邴原身上,我们能够学到什么精神?_________________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5.选择句子中带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聚集)B.公欣然.曰(样子)C.白雪纷纷何.所似(为什么) D.未若.柳絮因风起(如)16.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是()A.与儿女讲论文义翻译:跟儿子、女儿在一起谈论诗文。

B.撒盐空中差可拟翻译:比作在空中撒盐差不多。

C.俄而雪骤翻译:不一会雪突然停了。

D.公大笑乐翻译:谢太傅大笑起来,觉得很有意思。

17.关于“兄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她的伯伯就是谢太傅;B.她的父亲叫谢无奕;C.她的丈夫是左将军王凝之。

18.这篇小古文主要告诉我们()A.谢太傅教学有方,善于引导儿女们从生活中学习。

B.谢太傅的兄女才思敏捷,想象力丰富。

C.我们要善于运用比喻,恰当的比喻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日:“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19.《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_》。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________、________。

20.“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

小孩儿给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1.“孔子不能决也”中“决”的意思是________,这句话体现了孔子________的态度。

正如他自己所说:“____________。

”22.把小古文补充完整。

23.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1)句中“汝”指的是_____(谁),全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部分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孩子们的________。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食菱,并①壳入口。

或②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A我非不知,并壳者,欲③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B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④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连同。

②有的人。

③想要。

④因为、由于。

24.读注释,联系上下文,解释画线句子的意思。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本文对你的启发,可以用《论语》中的句子来说明。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人不学而不蕴,不亦君子乎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宋,胡瑷,布衣时,与孙明复、蔡守道为友,读书泰山,攻苦,食淡,终夜不寐,十年不归,得家书,见上有平安二字,即投之涧,不复展读,不欲分其心也。

26.解释下列词句的意思。

①布衣时:________。

②不复展读:_________。

27.在文言文中,“之”作代词时,可以代人、代事、代物,“即投之涧”中的“之”指代___________。

28.翻译语段中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用自己的话说说胡瑗是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30.文中加点字“之”的意思是()。

A.老媪B.用铁杵磨针这件事C.没有实际意义31.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理解本文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老媪。

B.这个故事发生在象耳山下的一条小溪边。

C.李白受到了用铁杵磨针的老妇人的启发,完成了学业。

33.能够概括本文中心的四字词语是____________,本文带给你的启示:___________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34.根据意思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和解释。

盛.数十萤火以照书()A.shèng,兴旺B.chéng,把东西放进去3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

36.车胤买不起灯油,想出了什么方法读书?(用自己的话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以夜继日”在现代汉语中是______,形容___,与这个意思相同的成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看到车胤如此勤奋,人们会说:_______________。

(言之有理即可)39.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1)“以夜继日”和我们常用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是相同的。

(2)夏天的时候,车胤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学习。

(3)这句话说明(____)A.车胤是一个学习刻苦勤奋的人。

B.车胤的家里实在太穷了。

C.车胤是一个喜欢小动物的人。

40.《三字经》有:“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1)上面的这段话中包含的典故是《________》,与这个典故有关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

(2)“家虽贫,学不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句话,你受到了怎样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全国将要到来教导拉2.使/弈秋/诲/二人弈3.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4.因为两个人的学习态度完全不同,一个人专心致志,一个人三心二意,所以他们的学习效果大不相同5.《学弈》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分析】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

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不是这样的。

1.本题考查字义的理解,可以联系课内学习积累,学会迁移;依据前后语境推断;通过给字组词的方法等方法帮助理解字义。

解释完后放回语境中去检验。

2.本题考查古文的朗读与节奏。

根据古文句子语法结构(主、谓、宾)确定朗读节奏。

同时必须正确理解文意,因为这是确定古文停顿节奏的前提。

3.本题考查古文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