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论文
重症肺炎护理论文(共5篇)

重症肺炎护理论文(共5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重症肺炎患儿临床资料的研究小儿重症肺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儿科疾病,病情比较复杂,容易反复性发作,处理难度非常大,若不进行及时治疗,会导致小儿内脏功能障碍、呼吸衰竭等严重病症,甚至导致患儿死亡。
为了进一步探究ICU小儿重症肺炎的护理千预措施,为患儿提供更佳护理方案,作者收集了许昌市中心医院ICU收治的100例重症肺炎患儿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般资料收集2011年2月~2013年1月本院ICU收治的100例重症肺炎患儿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均符合”小儿重症肺炎临床诊断标准”[2]。
其中,男孩69例,女孩31例,患儿年龄在个月~岁之间,平均年龄为(±)个月。
将上述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方面相比,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方法5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方法,50例治疗组患儿接受全面的ICU护理千预,对于小儿重症肺炎的ICU护理必须进一步掌握患儿发病的特殊规律,及早发现与正确识别患儿不正常体征信号,尽可能做到早发现、超前预防处理和及时抢救。
肺炎的常规性护理已经无法满足ICU患儿的疾病需求以及医师的治疗标准需要。
ICU小儿重症肺炎特殊千预护理中必须包括严密的生命体征观察、制定24h全面护理计划、加强呼吸道清通与护理、保持患儿静脉畅通等,并能够给予患儿一个周全护理与及时的救治。
具体方法如下。
病情护理重症肺炎患儿病情复杂、不稳定,很容易出现变化,再加上患儿年龄较小,缺乏自主能力。
护理人员必须加强疾病护理,密切关注患儿生命体征,尤其是注意曈孔与神智情况,若发生惊厥、嗜睡等状况需要及时上报医生并进行抢救。
若病情严重,需要加强24h护理,认真观察、分析、记录病情,为患儿抢救赢得时间。
胸腺法新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

doi :10.3969/j.issn.1002-7386.2022.21.013·论著·胸腺法新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对患者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任茂 谢云 王天轶 韩丙超 高聪慧 刘晓虎 任建平 高秀华项目来源: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课题计划(编号:20211798)作者单位:050000 石家庄市,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呼吸内科通讯作者:王天轶 E⁃mail:1984874058@ 【摘要】 目的 观察胸腺法新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对患者免疫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 =35)行常规治疗,观察组(n =35)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法新治疗。
比较2组临床疗效,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撤机成功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免疫指标、肺功能及炎性因子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0.05),PaO 2、SaO 2及PaO 2/FiO 2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 2低于对照组(P <0.05),肺功能指标FEV 1、FVC 、PEF 及FEV 1/FVC 均高于对照组(P <0.05),炎性因子hs⁃CRP 、IL⁃6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CD +3、CD +4及CD +4/CD +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 +8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胸腺法新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炎性水平。
【关键词】 重症肺炎;呼吸衰竭;胸腺法新;免疫;炎性因子【中图分类号】 R 56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7386(2022)21-3259-05Effects of thymalfasin on the immune function and inflammatory factors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espiratory failure REN Mao ,XIE Yun ,WANG Tianyi ,et al.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No.980Hospital of PLA ,Hebei ,Shijiazhuang 050000,China【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ymalfasin on the immune function and inflammatory factors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espiratory failure.Methods Seventy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espiratory failur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35cases in each group.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however ,those in observation group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thymalfasin.The clinical efficacy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success rate of weaning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changes in blood gas indexes ,immune indexes ,lung function ,and inflammatory factor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total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and the success rate of withdrawing respirator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 <0.05),but th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and hospital stay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Moreover the levels of PaO 2,SaO 2,and PaO 2/FiO 2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however ,the PaCO 2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 <0.05).In addition the lung function indexes including FEV1,FVC ,PEF ,and FEV1/FVC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 <0.05),however ,the level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including hs⁃CRP ,IL⁃6,and TNF⁃α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 <0.05).Further more the levels of CD +3,CD +4,and CD +4/CD +8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but ,the CD +8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 <0.05).Conclusion The thymalfasin has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effects on severe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espiratory failure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immune function and decrease the inflammation degree of patients.【Key words 】 severe pneumonia ;respiratory failure ;thymalfasin ;immunity ;inflammatory factors 重症肺炎(severe pneumonia)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具有发病急骤、进展迅速及病情危重等特征,可导致呼吸衰竭和感染性休克等多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1]。
肾移植受者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持, 改 善 低 蛋 白血 症 , 部 分 患 者行 连 续 性 2 . 3 机 械通气 治疗 肾脏 替 代 治 疗 , 做好综合对症治疗 。
2 结 果
无创机 械通气 治
疗 成 功 5例 , 无 创 机 械 通 气无 效后 拒 绝 有创机械通气 1 例, 先 无 创机 械 通 气 治 疗 后 有 创 机 械 通 气 治疗 5 例。
文分析 1 1 例 肾移 植 受 者 重 症肺 炎合 并 通 气 , 病 情 好 转 及 时 拔 管 改 无 创机 械通 肠 杆 菌 1 例, 大 肠 埃希 菌 1 例, 白色 念 珠
急性 呼 吸衰 竭 的临床 特 点 、 诊’ 冶 隋况 , 并 气 。患者加强全身支持治疗, 及营养支 菌 1 例, 病 原 体 不 明 3例 。 总 结 治疗 经 验 。现 报 道 如 下 。
细胞病毒 ( C MV) p p 6 5抗 原 、 C MV 抗 体 样 改变 4 例, 合 并 支气 管充 气 征 3 例。
肾移 植受 者 感 染 的发 生 取 决于 受 者 免疫 功 能 受抑 制 的 程度 和 受 者 暴露 环 境
及C MV - D N A— P C R等 , 必 要 时行 支气 管 重 症肺 炎 感 染 时 间发 生 于 肾移 植 术后 时 中病 原体 的状 况 。感 染 死 亡者 多在 术 后
【 摘要】 目的 探 讨 肾 移 植 受者 重 症 肺 炎 合 并 急性 呼 吸 衰 竭 的 临床 特 征 。 方法 回顾 性 分 析 1 1 例 肾移 植 受 者 重 症
肺 炎合 并急 性 呼 吸衰 竭 的 临床 资 料 。 结果
重 症 肺 炎感 染 时 间发 生 在 肾移 植 术 后 5 2 d至 5年 。入 I C U第 1 天
重症肺炎ICU患者的治疗策略

重症肺炎ICU患者的治疗策略重症肺炎是一种感染导致的严重疾病,通常表现为高热、呼吸困难和胸痛等症状。
对于需要收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患者来说,治疗策略的制定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重症肺炎ICU患者的治疗策略,旨在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一、早期有效抗生素治疗对于重症肺炎ICU患者,及时使用正确的抗生素非常重要。
一旦病原体被鉴定出来,应选择对该病原体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以避免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同时,应尽早给予患者合适的抗生素剂量,以达到足够的药物浓度。
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可以减少炎症反应,促进患者康复。
二、积极支持治疗重症肺炎ICU患者通常需要机械通气、血流动力学监测以及营养支持等积极治疗手段。
机械通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气道通畅,减轻呼吸负荷;血流动力学监测能帮助医生评估患者循环状态,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营养支持可以提供患者所需的养分,促进机体恢复和抵抗力的提升。
这些积极的支持治疗措施对于重症肺炎ICU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三、积极防治并发症重症肺炎ICU患者由于病情严重,往往容易发生并发症,如呼吸衰竭、脓胸、肺脓肿等。
在治疗策略上,应重点关注并积极防治这些并发症。
对于呼吸衰竭的患者,可考虑使用非侵入性通气或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对于胸腔积液的患者,可行胸腔积液引流术;对于肺脓肿的患者,需要积极使用抗生素,并考虑手术治疗。
及早诊断和处理这些并发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四、积极处理炎症反应重症肺炎患者常常伴有明显的炎症反应,严重的炎症反应可导致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在治疗策略上,需要积极处理炎症反应。
对于有感染证据的患者,适当使用糖皮质激素可降低炎症反应,改善预后。
同时,对于需要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患者,ECMO可改善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减轻器官负担,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五、综合治疗与个体化治疗重症肺炎ICU患者的治疗策略应该是综合性的,并且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从抗生素的选择到支持治疗的实施,都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病原体特点以及合并症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和决策。
盐酸氨溴索治疗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评价

盐酸氨溴索治疗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评价杜树添【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年(卷),期】2022(26)4【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治疗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广州市番禺区新造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26例。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吸氧、抗感染、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炎性因子水平、肺功能及不良反应。
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15%)高于对照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白细胞计数(WBC)、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FVC、呼气峰流速(PEF)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WBC、IL-6、CRP、PCT低于对照组,FEV_(1)、FVC、FEV_(1)/FVC、P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盐酸氨溴索治疗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疗效确切,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促进肺功能恢复,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总页数】3页(P38-40)【作者】杜树添【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新造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1【相关文献】1.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2.盐酸氨溴索治疗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3.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4.盐酸氨溴索治疗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5.纤支镜肺泡灌洗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症肺炎ICU患者的呼吸治疗

重症肺炎ICU患者的呼吸治疗重症肺炎ICU患者常常需要依靠呼吸治疗来支持生命功能。
呼吸治疗是通过各种手段和设备来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和氧合状态的过程。
本文将从机械通气、氧疗以及呼吸道管理等方面探讨重症肺炎ICU患者的呼吸治疗。
1. 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是指通过呼吸机等设备替代或辅助患者进行呼吸的治疗方法。
对于重症肺炎ICU患者,机械通气是维持气道通畅、改善气体交换的重要手段。
机械通气分为有创和无创两种方式。
有创机械通气通过插管或气管切开等方式将通气管道直接连接到患者的气道,适用于呼吸衰竭、氧合不足等严重病例。
在呼吸机的辅助下,可以通过调节通气参数、吸气压力和PEEP水平等来改善氧合和通气状态。
无创机械通气则是通过面罩或鼻罩等设备将正压气流送入患者的气道,适用于轻至中度呼吸衰竭的患者。
无创通气可以减轻气道插管引起的并发症,并提供持续的通气支持。
2. 氧疗氧疗是指通过给予患者高浓度氧气来纠正低氧血症的治疗措施。
对于重症肺炎ICU患者,氧疗是维持氧合状态的关键措施。
氧疗可以通过吸入氧气或使用面罩、导管等设备将氧气送入患者的呼吸道。
根据血氧饱和度的监测结果,可调节给氧浓度和流量,以达到适当的氧合水平。
然而,过度氧合也可能导致氧中毒等并发症,因此在进行氧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并定期评估治疗效果。
3. 呼吸道管理对于重症肺炎ICU患者,正确的呼吸道管理是确保呼吸顺畅的重要环节。
呼吸道管理包括气道吸痰、气管内导管固定和气道湿化等措施。
气道吸痰是指通过导管将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清除,以维持气道通畅。
吸痰时应遵循无菌技术,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气管内导管固定是为了确保气管插管的位置稳定,并减少误拔的可能。
适当固定导管有助于减少插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气道湿化则是通过给予患者湿化的气体来保持呼吸道的湿润,防止气道黏膜干燥和损伤。
综上所述,机械通气、氧疗和呼吸道管理是重症肺炎ICU患者呼吸治疗的重要环节。
通过这些措施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氧合和通气状态,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
《一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的护理》

《一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的护理》一、疾病概述重症肺炎是一种严重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尤其在儿童中,病情往往进展迅速,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
当合并呼吸衰竭时,病情更加危急,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病因- 病原体感染: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是引起重症肺炎的主要原因。
常见的细菌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支原体也较为常见。
- 免疫功能低下: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
此外,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营养不良等疾病的儿童,感染重症肺炎的风险更高。
- 环境因素:居住环境拥挤、通风不良、空气污染等因素,可增加儿童感染重症肺炎的机会。
2. 发病机制- 病原体侵入呼吸道后,在肺部生长繁殖,引起炎症反应。
炎症细胞释放多种炎性介质,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导致肺组织损伤。
- 炎症反应可引起支气管痉挛、黏液分泌增多,导致气道阻塞,影响气体交换。
- 严重的肺部感染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其中呼吸衰竭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三、临床表现1. 呼吸系统症状- 发热:多为高热,体温可达到39℃以上。
- 咳嗽:频繁、剧烈的咳嗽,可伴有咳痰。
痰液的性质因病原体不同而异,可为白色黏痰、黄色脓痰或血性痰。
- 气促:呼吸急促,呼吸频率明显增快,可达每分钟60 次以上。
- 呼吸困难:表现为鼻翼扇动、三凹征(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明显凹陷)等。
2. 全身症状- 精神萎靡:患儿表现为嗜睡、烦躁不安、哭闹等。
- 食欲减退:食量明显减少,甚至拒食。
- 呕吐、腹泻:部分患儿可出现胃肠道症状。
3. 并发症表现- 呼吸衰竭:表现为口唇发绀、呼吸节律不整、呼吸暂停等。
- 心力衰竭:心率增快,可达每分钟160 次以上;肝脏肿大;下肢水肿等。
- 中毒性脑病:出现惊厥、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
四、治疗要点1. 抗感染治疗- 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
一例重症肺炎疑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重症监护论文

一例重症肺炎疑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重症监护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478-0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是急性肺损伤的严重阶段,是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困难。
临床上以呼吸急促、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
此病发病率低,但病情危重,死亡率高达40-70%。
本院于2011年11月10 日收治一例重症肺炎疑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患者,经过在icu病房的抢救治疗,于11月28日痊愈出院。
现总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68岁,主诉“慢性咳嗽咳痰30年,加重1天”。
患者的咳嗽咳痰症状遇感冒及冬春季节加重。
此次发病后夜间不能平卧,口服药物效果不佳,经急诊于10:00入院。
入院时患者神智清楚,t 36.5℃,p 120次/分,r 26次/分,bp 130/60mmhg。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血液细胞检验报告:白细胞数目8.8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8.7% 血红蛋白浓度138g/l。
给以抗炎、平喘、低流量吸氧等对症治疗。
经治疗后病情无明显好转,病情逐渐加重,晚上18:00出现呼吸窘迫,意识模糊。
急查心电图示:心率150次/分,窦性心动过速。
放射科x线示:右肺上、下两叶及大部分下叶肺纤维化改变。
血液细胞检验报告:白细胞数目36.8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1.9% 血红蛋白浓度141g/l。
血气分析:pco2 71.6mmhg(++) po2 55.0mmhg(-) ph 7.110(-)。
立即转入icu病房,实施呼吸机辅助呼吸,心电监护,经icu病房的抢救治疗,患者于19日转入普通病房,28日痊愈出院。
2 重症监护及护理患者于11月10日18:30入icu病房,使用的是定容呼吸机,呼吸模式:开始为正压指令性呼吸,呼吸功能恢复后改为同步触发通气模式;潮气量:6毫升/每公斤体重(小潮气400毫升量)呼吸频率:14次/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论文
摘要:目的对我院成功治疗的56例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临床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经验。
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接收的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56 例患者抢救成功情况,观察患者病情,对患者症状进行分析,总结治疗方法。
结果研究中所有患者经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症状缓解,呼吸困难消失,血气好转,检查体征基本正常,所有患者治疗后无病情恶化情况。
结论对患者进行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减少插管,降低临床病死率。
关键词: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双水平正压通气
重症肺炎是指罹患肺实质的急性炎症,因为机体自身抵抗力下降和(或)其他脏器功能受损累及于肺脏。
使肺脏抵御外邪的作用减弱.从而被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体侵袭,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慌、呼吸困难和紫绀加重.甚至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低氧血症、呼吸衰竭等。
现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接收诊治并成功抢救的56例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研究抢救方法,总结经验,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 年2月~2013年2月,我院重症肺炎患者56,其中男31例(55.3%),女25例(45.7%),年龄65~89岁,平均(78±8)岁,入院后对患者进行检查,确诊为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其中呼吸衰竭Ⅰ型29例(51.8%),Ⅱ型27例(48.2%)。
在这些患者中,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22 例,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SHAP)34 例。
患者均有基础病变,包括COPD、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支气管扩张、老
年性痴呆、脑血管病后遗症、高血压、冠心病、2 型糖尿病等。
1.2方法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保持患者气道通畅,加强痰液引流,给予抗感染治疗,辅以强心,利尿,保护胃黏膜,营养支持的同时采用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氧浓度设为30%~60%,呼吸机频率为15次/min,吸气压力自8cmH2O开始逐渐调升至20cmH2O左右,呼气压力自4cmH2O开始逐渐调升至6cmH2O左右,监测血气分析,在纠正或者明显改善呼吸衰竭后,逐渐减少正压通气的时间,最后做到停用正压通气。
1.3疗效评价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明显呼吸困难,血气分析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意味治疗成功,否则失败。
2 结果
本研究中56例患者经过治疗症状明显缓解,呼吸困难症状基本消失,血气结果示呼吸衰竭得以纠正,肺部查体情况明显好转,胸部影像学显示炎症基本消失。
3 结论
重症肺炎是ICU内常见的危重疾病,国内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死率为45.0%,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病死率高达58.5%。
在临床治疗中应首先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根据患者症状进行通气治疗,同时进行抗感染治疗,积极预防多器官损害情况。
对上述患者采取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方法,改善了患者的通气血流比例,使得患者血气结果改善。
综上所述,对重症肺炎的患者进行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可以明显
改善病情,减少插管,降低临床病死率,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魏恩焕,陈奋湘,邓青林,等.经鼻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临床研究[J].实用诊断及治疗杂志,2007,21(1): 3-4.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0):651-655.
[3]何礼贤.重症肺炎诊断和治疗进展[J].中国当代医学,2001,70(7):26-30.
[4]易慧,谢灿茂.重症肺炎临床及预后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