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篇章的等值翻译
第四章 汉译英的标准及译文

例2. 你们谁想参加春游就在星期五之前报名并交费。 原译:You whoever wants to go spring outing please sign up your name and pay dues before Friday.
译文1:Whoever wants to join the spring outing should sign up and pay the expenses before Friday. 译文2:Those of you who want to go on the spring outing are required to sign up and hand in the payment before Friday. 译文3:If any of you wants to take part in the spring outing, please sign up and pay for it before Friday.
例2. 在战争期间,他私藏了许多珍贵的物品。
In wartime, he accumulated many scarce items. 改译: In wartime, he hoarded many scarce items.
例3I am deeply grieved to hear that your mother kicked the bucket. 改译: I am deeply grieved to hear of your mother’s death.
那男孩大约八九岁。 例6.那男孩大约八九岁。 那男孩大约八九岁
译文: 译文: The boy was about eight or nine years old. 改译: 改译:The boy was eight or nine years old. 他一两个星期后来。 例7.他一两个星期后来。 他一两个星期后来 译文: 译文:He will come after a week or two. 改译: 改译:He will come in a week or two.
等值翻译的原则

思路,在语言学上就是保持原文的逻辑式。创导“传神”翻译 的傅雷也主张“我并不说原文的句子绝对可以不管,在最大限 度内,我们是要保持原文句法的。但无论如何要叫人觉得尽管 句法新奇而仍不失为中文。这一点当然不是容易做得到的,而 且要译者的taste极高才有这种判断力。 老舍在国内是唯一采 用西洋长句而仍不失为中文的唯一作家。我以上的主张不光为 传达原文的神韵,而是为创造中国语言,加多句法变化等等, 必要在这一方面去试验。”(《致林以亮论翻译书》)其实这里 说的就是保持原文句子表层的逻辑式问题。这里再次证明“传 神”论和等值论不但不是矛盾对立的理论,而且其精神实质是 完全一致的。“传神”论所要争取的目标也是要尽可能达到深 层,语用修辞层和语符表层的最大等值。把“传神”论理解为 只要深层语义相等不管其它,或理解为只要深层语义和修辞层 语用相等不管表层等值,这是对“传神”的误解。 直译意译的原则把复杂的语言现象简化了,因此从隋唐以 来,争论双方对什么是直译什么是意译,至今还是众说不一。 例如:有的直译派把凡是通过翻译技巧(增益、省略、转换、 移位等)处理翻译的活动,都算作意译,实际上是认为对译语 言的句法参数是等同的,这样的结果是
直译、意译原则
二、直译意译原则 (一)直译意译的语言学基础 直译意译原则,不管倡导者自觉或不自觉,实质上是建立 在把语言分成两个层次(语义和语符层,即深层和表层)的基 础上。强调深层语义等值是意译;强调表层语符等值是直译。 但语言的客观实际是在语义层和语符层之间,还有语用 (pragmatics)层存在,即在表层深层之间有广义的修辞层存 在。修辞层是在深层表层之间。根据情境和语言意图的要求, 输入言语个性特征(包括文体和风格),达到实际最佳效果的 层次。没有这个层次,从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言语的丰富多彩 的变化,就无法得到翻译,等值原则就是建立在把语言分成三 个层次的基础上的。 此外,直译与意译的原则是建立在有关语言相应的语言单 位等级之间的对等关系基础上的,例如:词级对等或句级对等。 一般说来,直译强调词级对等,意译强调词组或句级对等,但 都缺乏语言单位等级之间的动态转换观点,
翻译概论 重点整理

卡特福德英国《翻译的语言学概论》篇章等值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话语材料用另外一种语言的等值话语予以替代行文对等形式对应尤金·奈达美国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动态对等功能对等巴尔胡大罗夫苏联《语言与翻译》意义不变尽可能完备的传达原文各种类型的语义,包括所指意义、实用意义和语言内部意义彼得·纽马克英国表达功能------ 语义翻译信息功能呼唤功能------- 交际翻译卡瑟琳娜·莱斯,汉斯·威密尔,克里斯蒂安·诺德。
德国功能学派功能翻译理论以原语为取向:竺法护西晋,尼古拉斯·封·维尔德国,赛珍珠美国以译入语为取向:支谦康僧会唐朝,鸠摩罗什东晋,西塞罗贺拉斯古罗马以翻译目的为导向的翻译标准威密尔德国泰勒特“翻译三原则”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主观向客观、散论到系统、静态向动态、单一向多元发展第三章佛经翻译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语言方面:佛经翻译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在语法方面,汉语受佛经翻译的影响也不少文学方面:印度寓言故事神话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学题材内容有影响;对我国文学的思想情趣产生影响;汉译佛典对我国文学文体方面有巨大影响哲学方面:佛教对道教的影响;对儒家思想体系的影响,沿用了佛学的辩证逻辑思路翻译传递的是文化信息;语言是文化的基础,是文化得以流传的载体,是文化的镜子。
译者的责任:微观上,正确处理文字技术层面上的责任;宏观上,促进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方面的责任译者在技术层面上的责任:既不能对不起原作者,也不能对不起译文,往往也就是译者自己的国文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内译者在社会和文化层面上的责任:要对社会负责;要有稳定的立场译者的素质:彼得·马克:本国语方面,掌握丰富的词汇和各种句型;精通外语;能顺利用本国语表达原著意义尤金·奈达:熟悉原语;精通译语;充分了解所译题材;具备“移情”本领;具备语言表达的才华和丰富的文学想象力第六章纽马克《翻译教程》交际翻译将原语文本的语境意义以其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都容易为译入语读者所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准确地传递出来汉斯·威密尔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功能学派)目的论的核心概念: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来决定施莱尔马赫德国将翻译方法归为两类1、尽量不动读者而将原作者拉过来,即归化2、尽量不动原作者,而将读者推过来,即异化(施莱尔马赫本人推崇)雅各布逊从符号学的角度将翻译分成三类:语内翻译、语际翻译、符际翻译总结:翻译不仅仅是纯语言间的文字转换,而首先是一种交际行为,是为了达到特定环境和条件下的特定交际目的第七章翻译活动的处理方式分类:全译;节译、摘译、编译、译述(边翻边译)文体分类:文学翻译、非文学翻译活动方式分类:笔译、口译乔治·斯坦纳美国阐释学的角度出发,将翻译过程归纳为:信任、进攻、吸收、补偿翻译过程主要是理解与表达的过程,理解是翻译的第一步第十章直译和逐字译的区别直译照顾到译入语的语法规范,对原文形式作必要的调整,文字通顺;逐字译不顾译入语的语法规范和表达习惯,视原文为神圣不可侵犯,一味追求形式对应,文字晦涩生硬意译的定义张今:强调意译的文字同原文相比,采用了“新的表现法”;范仲英:强调译文表达的“自然流畅”;孙致礼:强调传达原文的精神主旨,为此原文的表现形式是可以牺牲的;许渊冲:将直译和意译进行对比,强调忠实于原文是最起码的要求。
英汉互译中的语义等值问题

英汉互译中的语义等值问题[摘要]文化影响着语言。
不同的文化下,语言的涵义,使用的范围,影响各有不同。
本文试着用奈达的等值理论从语义、逻辑、功能及风格四方面对英语同汉语互译中的等值问题进行阐述,证明作为翻译的标准和原则,等值理论是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同时,它是相对的,在翻译的时候应更注重格式及内容。
[关键词]语义等值逻辑功能格式一、理论概念语义等值(Semantic Equivalence)理论早在1790年就被英国杰出的翻译理论家泰特勒在他的著作《论翻译的原则》(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一书中提出,“好的译文是将原文的长处完完全全地移注到另一种语言里,使得译文语言所属国的人能毫不含糊地领会,强烈地感受,正像原作所属国的人所领会,所感受的一样。
”但真正将此理论系统化的是尤金•奈达(Eugene Nida,1914-),国际公认的20世纪翻译理论界的泰斗,他著述丰富,立论鲜明,其中的精华是翻译等值论,他的“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一译“灵活对等”)和“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 valence),把读者反应作为评判译文好坏的标准的主张对我国的翻译事业影响非常的深远。
现代翻译中,语义等值问题主要包括三个内容:第一,翻译要达意;第二,译文要再现原文的风格;第三,译文要自然。
其中,“达意”又可分为三个方面。
1.语言涵义的等值问题语言涵义是等值翻译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不同语言民族在生态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性,产生了很多不同文化背景民族难以理解或解释的词汇。
如汉语中的阴阳,精神文明,工夫茶,政治面貌等词汇,在英语中基本是找不到对等的词语,翻译的时候只能通过对该词意义上的理解,选择意译来传达该词涵义。
但也有一些词汇如果只用意译的方式,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中英数字口译技巧

目录数字口译(经济) (2)一、序数词 (2)二、分数 (2)A.简单的分数表达: (2)B.复杂的分数表达 (2)C.带分数表达: (2)三、小数 (3)小数字的表达: (3)大数字的表达: (3)四、百分数 (3)五、倍数 (3)A.两倍: (3)B.三倍: (3)C.四倍: (4)积累:用于描述数字上升或下降发展趋势的语汇: (4)六、纪年 (4)七、时间 (5)A.先小时后分钟的读法:(直接读法) (5)B.先分钟后小时的读法:(添介词法) (5)C.十二小时制和二十四小时制的转换 (5)八、电话号码和其他数字 (6)九、其他 (6)1.价格 (6)2.打折 (6)3.温度 (6)4.比赛分数 (6)5.英语中的一些集合数词表达: (6)6.对成语、俗语中带数字的翻译情况: (7)数字口译(外贸) (8)综述技巧 (10)一、综述原则 (10)二、综述的环节 (10)三、综述的训练 (10)数字口译(经济)一、序数词“排名第几”:be、rank、come、finish+序数词①We’re now4th in the English Premier League and that’s OK by me.②In the Sydney Olympic Games in October2000,China won28gold medals and ranked(or was ranked) third on the medal tally.③WEF economic experts said Denmark came third in the survey last year.④Richards finished second in the World Athletic Final200m last week to her compatriot Allyson Felix...二、分数A.简单的分数表达:形式:基数词→分子序数词→分母Tips:如果分子>1,分母要使用复数B.复杂的分数表达读法:分子→+ over →分母如:20/75 读作:twenty over seventy-fiveTips:当分母>100,这种较大的数字时,分母可以挨个读出如:4/123 读作:four over one-two-threeC.带分数表达:读法:整数→+ and →分数如:51:five and a third3167:sixteen and seven eighths8小数点读作point,小数点后面的数字可直接逐字读出小数字的表达:如:0.12读作:zero(nought)point one two大数字的表达:汉语中大数字英译是可转换为小数如12亿→1.2 billion →one point two billion123亿→12.3 billion →twelve point three billion 四、百分数百分数%用percent来表示如:25% →25 percent5.08% →five point o eight percent76.32% →seventy-six point three two present五、倍数A.两倍:twice as…astwice the number/size/length…ofdoubleto doubleincrease by 100%B.三倍:three/thrice(少用)times as…asthree/thrice the number…oftriple/trebleto triple/trebleto increase by 200%four times/fourfoldquadrupleto quadrupleincrease by 300%Tips:四倍以上一般用数字加“fold”如:12倍→twelve fold积累:用于描述数字上升或下降发展趋势的语汇:1)对于上升或扩大趋势的描述:rise,increase,grow,ascend,augment,climb,mount, goup,edge up,creep up,pick up等。
《等值翻译的原则》课件

处理一词多义和歧义现象
详细描述
在翻译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词多义或歧义的现象。译者 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和专业知识来判断最合适的词义,并 选择最能准确传达原文含义的词汇。
句子层面的等值翻译
总结词
保持句法结构对等,准确传达意义
详细描述
在句子层面的等值翻译中,译者应尽量保持句法结构的对 等,以准确传达原文的含义。这需要对句子的结构、语序 、时态、语态等进行深入理解,并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在商业、科技、法律等领域,信息的准确 传递至关重要,等值翻译能够确保信息的 准确性和一致性,避免因语言差异引起的 误解和纠纷。
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等值翻译能够让不同语言的读者领略到 原著的魅力和神韵,促进文学和艺术的发 展和繁荣。
等值翻译的挑战与问题
文化差异
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和非语言要素存在巨大差异,如习俗 、价值观、思维方式等,这给等值翻译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
语境理解
语境是影响语义的重要因素,不同的语境可能导致同一句 话具有不同的意义。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深入理 解原文的语境,以确保语义的准确性。
语言的模糊性和歧义性
语言本身具有模糊性和歧义性,这给等值翻译带来了很大 的困难。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进行深入的语义分析和推 理,以确定最准确的译文表达方式。
自然语言处理
语音识别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将使得语音翻译 更加便捷,满足用户在多种场景下的 翻译需求,提升等值翻译的应用范围 。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进步将有助于更 准确地理解和处理原文,提高翻译的 准确性,使等值翻译更加贴近原文。
等值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促进文化传播
等值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 重要作用,能够准确传达原文的 含义和文化内涵,促进不同文化
文学翻译中的等值理论

文学翻译中的等值理论作者简介:杨阳,(1986-),女,汉族,陕西西安人,西安外国语大学在读研究生,专业方向:应用语言学与测试学摘要:本文通过介绍等值概念在文学翻译中的出现,认为等值是相对于传统翻译标准的更为科学的衡量翻译质量的尺度。
并通过例子来证实文学翻译中的完全等值是一种理想状态,并且介绍了不同的处理文学翻译中不等值的补偿方法。
关键词:翻译标准等值标准补偿方法中图分类号:h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1-0000-01一部外语作品翻译成其他语言,其语言的形式发生了变化,那么原文和译文的等值,表现在读者看了译文之后,其感受的相等性。
等值翻译理论是比较科学的翻译标准,为评定译作质量提供比较科学的依据。
等值概念的内涵是建立在思想与语言统一的基础上,不但包括作品思想艺术内同的等值,而且也包括作品语言形式的等值。
而翻译是一种改变语言形式而同时尽量保存思想内容和言语特征的交际活动。
等值论要求着重从思想形象内容的等值转换着眼,从言语形式的等值转换着手,达到内容等值与形式等值的统一。
在文学翻译中,则要求神似与形似的统一,要求作品艺术价值的等值与作品言语价值等值的统一。
从理论上讲,翻译的完全等值是一种理想状态,在实践中,翻译的完全等值是不可能达到的。
文学翻译中的不完全等值现象比比皆是,下面来举例说明:在《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中关于晴雯的判词这样写道“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念”。
原文中“霁月”,明净开朗的境界,旧时称赞人品行高尚、胸怀洒落;雨后新晴叫霁,寓“晴”字。
“彩云”,喻美好;云呈彩叫雯,寓“雯”字。
在译文中“霁月”翻译成为了”clear moon”,“彩云”翻译成为了“bright clouds”,英文中bright意为明亮的,鲜明的。
译文传递的信息远远少于原文,造成了信息的缺失。
产生译文和原文的不等值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翻译术语

Adaptation 归化Alienation 异化domestication/adaptation or foreignization / alienation Allusion translation 典故翻译Amplification 增译Author centered translation 原作者为中心的翻译Author's invisibility 作者之隐形Background text 背景资料Back-translation 回译Chinese translation studies 中国翻译学Chinglish 中式英语 Chinese English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交际翻译(而这里所说的交际翻译却完完全全地以目的语读者或接受者为导向)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英国翻译家纽马克翻译理论的两种基本策略。
语义翻译法具有绝对意义,交际翻译法具有相对意义。
交际翻译法集归化、意译和地道翻译的优势。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CAT), computer-assisted 计算机辅助翻译Context 语境Co-translation 合伙翻译Creative treason 创造性叛逆法国文学社会学家罗伯特埃斯卡皮 (RobertEscapie)Criticism on translation 翻译批评Cultural blending 文化融合Cultural difference 文化差异Cultural factor 文化因素Cultural filtering 文化过滤Cultural turn 文化转向Deconstruction 解构主义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提出,或译为“结构分解”,是后结构主义提出的一种批评方法。
是解构主义者德里达的一个术语。
“解构”概念源于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的“destruction”一词,原意为分解、消解、拆解、揭示等,德里达在这个基础上补充了“消除”、“反积淀”、“问题化”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