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青瓷点彩装饰工艺溯源_应用及其美学特征探析_方净观
浅议创新研究龙泉特有的青瓷韵昧

浅议创新研究龙泉特有的青瓷韵昧龙泉青瓷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特而珍贵的陶瓷,被誉为“东方宝瓷”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韵味。
在创新研究方面,龙泉青瓷表现出了特有的特点和魅力,本文将对此进行浅议。
首先,龙泉青瓷在瓷器的材料、造型和装饰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创新。
在材料方面,龙泉青瓷采用了优质的陶土和釉料,经过精细的制作工艺,使得瓷器具有坚韧耐用、光洁细腻的特点。
在造型方面,龙泉青瓷以简约、典雅为主,小巧玲珑,线条流畅,展现出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魅力。
在装饰方面,龙泉青瓷采用了多种技法,如剔彩、刻花、划线等,使得瓷器图案繁复多样,栩栩如生,给人以美的享受。
其次,龙泉青瓷在窑炉技术、烧制工艺方面展示出了独特的创新。
龙泉窑炉是中国古代陶瓷窑炉的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烧制技术。
通过独特的炉型和烧制工艺,可以实现对瓷器的温度和氧化还原环境的控制,使得瓷器在烧制过程中呈现出特有的青瓷质感和色彩,成为龙泉青瓷的独特特征。
再次,龙泉青瓷在图案和纹饰方面展现出了创新性。
在图案方面,龙泉青瓷多采用了自然景观、花鸟虫鱼等主题,以及传统的美好寓意,如吉祥纹、祥云纹等。
在纹饰方面,龙泉青瓷常采用了线条简练、造型精细的剔彩、刻花等技法,通过对瓷器表面的装饰处理,使得瓷器更加美观和精致。
最后,龙泉青瓷在文化传承和艺术创新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为中国传统陶瓷的代表之一,龙泉青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代表了中国古代陶瓷的高度发展水平和艺术创造力。
同时,龙泉青瓷也不断吸收各种文化元素,进行创新研究和技术提升,使得瓷器更加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传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综上所述,龙泉青瓷在材料、造型、装饰、窑炉技术、烧制工艺、图案纹饰等方面都展现出了独特的创新,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韵味。
通过对龙泉青瓷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陶瓷的发展历程和独特之处,也可以为今后的陶瓷创新提供借鉴和启示。
龙泉铁骨冰花青瓷的美学意蕴浅探

龙泉铁骨冰花青瓷的美学意蕴浅探龙泉铁骨冰花青瓷是中国传统的名瓷之一,其独特的美学意蕴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这种瓷器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更在文化、艺术和精神层面上传达着深远的内涵。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探讨一下龙泉铁骨冰花青瓷的美学意蕴。
从外观上来看,龙泉铁骨冰花青瓷的美学意蕴主要体现在其造型、釉色和纹饰上。
龙泉青瓷的造型多为器型稳重,线条流畅,简洁而厚实。
这种独特的造型美学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圆缺则实”的美学理念,富有内涵和魅力。
而其釉色以青色为主,晕染自然,温润雅致,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
而冰花纹饰则是龙泉青瓷的独特之处,这种独特的装饰技法赋予了青瓷更加深邃的历史内涵和精神韵味。
这些外观上的特点,使得龙泉铁骨冰花青瓷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从而展现其独特的美学意蕴。
龙泉铁骨冰花青瓷的美学意蕴还体现在其文化内涵上。
青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常常能够借助其独特的审美特点传达丰富的文化内涵。
龙泉铁骨冰花青瓷源自龙泉窑,这是中国最早的官窑之一,由此可见其在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
青瓷是中国工艺美术的符号之一,它在历史长河中见证了中国陶瓷工艺的卓越发展和灿烂成就。
龙泉铁骨冰花青瓷融合了传统和现代的艺术观念,不仅保留了传统的韵味和精髓,更融入了现代审美情趣和创新思想,从而使其在文化内涵上更加丰富和独特。
龙泉铁骨冰花青瓷的美学意蕴还体现在其艺术内涵上。
青瓷是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瑰宝,其制作工艺及装饰工艺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
龙泉铁骨冰花青瓷不仅在釉色和纹饰上有独特之处,而且其胎体坚致,釉质肥厚,工艺精湛,堪称一种独特的工艺美术。
龙泉青瓷的制作工艺包括胎、釉、彩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工艺程序和精湛的技艺,因此龙泉铁骨冰花青瓷才能够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而其冰花纹饰更是艺术的集大成者,这种独特技法上的运用使得青瓷更加富有诗意和格调,从而其艺术内涵更加丰富和深远。
龙泉铁骨冰花青瓷的美学意蕴还体现在其精神内涵上。
世界非遗龙泉青瓷艺术品元素釉滴衍生饰品的探索

102018.5期一、非遗龙泉青瓷与釉滴据考证浙江是瓷器产生最早的地方,公元前后出现了越窑,在东汉至五代这段时期烧制出青瓷。
而在西晋时期,现浙江的西南地区,则出现龙泉窑了,拥有一定规模则是在北宋时期,到了南宋中晚期迎来它的鼎盛期,烧制工艺登峰造极,粉青、梅子青釉都达到青瓷釉色的出神入化,有着“质如玉、亮如镜、声如磬”的美誉。
1000多年来产品不仅在国内需求量大,更外销至亚、欧、非三大洲许多国家和地区。
非遗龙泉青瓷可谓用釉色之美“征服”了世界。
龙泉青瓷究竟有何之美?《荀子·法行》里有孔子论玉的—段话:“夫玉者,君子比德焉。
温润而泽,仁也。
栗而理,知也。
坚刚而不屈,义也。
廉而不刿,行也。
折而不挠,勇也。
瑕适并见,情也。
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辞也。
故虽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
诗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此之谓也。
”儒学对国人的影响是深刻的,玉包含品质是君子所追求的,而龙泉青瓷正是追求质玉感的釉色含蓄之美。
又有民国时古玩家赵汝珍先生所云:“古代视玉之重,几乎物可与争衡,用玉之广亦无物可以拟举,凡国家重要典信无不以玉为之,重要典礼无不以玉成之。
社会人文庶民活动往往以玉为中心,故国家玺印、祭礼乡宴,朝会征聘、盟誓歃血、乐器律器、男女发饰服饰、男人冠饰带饰、女人耳饰腕饰、文房用器、酒器、食器、饮器、佩饰、笏版等无一而不用玉。
”而青瓷釉滴的出现则是偶然,由于烧窑炉温度超过了釉水的临界点,导致釉水从瓷胎器型上剥落至窑板上的结晶物,窑内作品付之一炬。
然而这些自然形成的结晶物,有的具有较大的弧度坡,釉面较鼓,釉色晶透,形状优美,是难得结晶产物。
似玉非玉而神胜于玉,如“水滴状”成品率极低,这种自然釉滴显得特别珍贵。
青瓷釉滴的色彩、光泽、质感对人的生理和心理起到一定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青瓷釉滴通过因其特有的剔透感、工艺难度、自然形成的独特性经过设计师创作出首饰,更符合年轻一代对青瓷美学的追求与使用。
浅析龙泉青瓷艺术魅力

一、龙泉青瓷概述 浙江是青瓷的发源地,青瓷的烧制技术源远流长, 自商周时期便开始烧制原始的青瓷,到东汉时期青瓷的 烧制技术日趋成熟。迄今龙泉青瓷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 早期的青瓷是青黄色或者淡黄色,随着烧制技术的成熟 后来变成纯青色,而无论是浓艳还是浅淡,无不以青为尚。 青瓷有“类冰”“类玉”之质,更有“雨过天青”之雅、“海 洋绿”之幽,兼得青山、绿水、碧玉之灵秀。龙泉青瓷 是诸多青瓷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龙泉青瓷始于三国时 期,兴于北宋,盛于南宋,明朝中晚期开始衰落,清朝 时期濒临灭绝,烧制历史长达 1700 余年。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之后,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之下,龙泉青瓷开始复兴, 如今龙泉青瓷以新的生命活跃在陶瓷艺术之中。 二、龙泉青瓷的艺术魅力 龙泉青瓷分为哥窑和弟窑两大类,两者最大的区别 在于哥窑是开片瓷,表面有像裂纹一样的纹路。这种纹 路形成的原因是胎体膨胀的系数大于釉的膨胀系数,在 冷却过程中产生的现象。这原本是一种缺陷,却意外地 产生了金丝铁线的装饰效果。而弟窑是不开片瓷,其釉 色青翠,光润纯洁。 哥窑的瓷器古朴端庄,古色古香。哥窑与官、汝、定、 钧窑被誉为宋代五大名窑。哥窑瓷,胎薄质坚,色泽静 穆,釉面饱满,有粉青、翠青、灰青、蟹壳青,其中粉 青最为名贵。釉面有裂纹一般的纹片,且形状多样。纹 片大小相间,我们将其称为“文武片”;类似冰裂形状的, 将其称为“冰裂纹”;另外还有“牛毛纹”“鱼子纹”“蟹 爪纹”等等。这些因胎料和釉料收缩系数不同而产生的 瑕疵,却因为人们的喜爱反而成了别具一格的美。哥窑 青瓷中“冰裂纹”最为名贵,自然裂纹如片片透明的冰 片,层层叠叠,立体感极强。古人云:“纹取冰裂为上, 梅花片墨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可见冰裂纹的独 特早就被人关注,在古人眼里为青瓷上品。
龙泉青瓷简介说明

龙泉青瓷简介说明龙泉青瓷是中国传统的陶瓷工艺之一,起源于唐朝,盛于宋朝,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它以其独特的青绿色釉面和细腻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龙泉青瓷的制作工艺复杂而繁琐,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首先,陶师需要选择优质的陶土,并将其研磨成细腻的粉末。
然后,在粉末中加入适量的水,并搅拌均匀,制成泥浆状的陶泥。
接下来,陶师将陶泥放置在特制的轮盘上,利用手工或机械的力量将其塑造成各种形状的器物。
完成塑造后,陶师将器物进行初次烧制。
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将陶器放入高温窑中,使其在高温下逐渐变硬,形成初步的瓷胎。
随后,陶师会将特制的青瓷釉涂抹在瓷胎表面,然后再次进行高温烧制。
这个过程中,青瓷釉会在高温下融化,覆盖在瓷胎上,形成光滑而坚硬的釉面。
龙泉青瓷的青绿色釉面是其最大的特点之一。
这种釉面的颜色取决于烧制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在窑炉中,由于氧气的供应不足,陶器表面的铁元素会被还原成亚铁,从而呈现出青绿色。
而在釉面上的微小氧化反应则会导致青瓷釉呈现出不同的纹理和色彩变化,形成独特的装饰效果。
龙泉青瓷的工艺精细而独特。
陶师们在制作过程中注重细节的处理,力求每一件作品都体现出完美的比例和线条。
他们还善于利用各种工具和技巧,创造出各种精美的纹饰和花纹,使作品更加生动和立体。
龙泉青瓷不仅在中国享有盛誉,也受到了世界各地的赞赏。
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和卓越的工艺水平,使其成为了中国陶瓷艺术的瑰宝之一。
如今,龙泉青瓷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茶具、餐具、花瓶等日常生活用品的制作中。
龙泉青瓷的魅力在于它的独特之处,不仅仅体现在其美丽的外观上,更体现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工艺精髓上。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通过欣赏和学习龙泉青瓷,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人类智慧的卓越。
无论是从艺术角度还是文化角度来看,龙泉青瓷都是一种值得我们珍视和推崇的民族文化瑰宝。
南宋龙泉青瓷的装饰风格浅探

南宋龙泉青瓷的装饰风格浅探作者:张英英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06期摘要:南宋龙泉青瓷造型典雅、装饰精致、釉美如玉。
南宋人树起了里程碑式的艺术高峰,令后人无法企及。
本文结合对南宋青瓷装饰技艺的研究以及十几年青瓷艺术创作的经验,探讨南宋龙泉青瓷艺术装饰中审美趋向;南宋龙泉青瓷的文化特性和南宋龙泉青瓷的装饰特色。
行文严谨,论理充分,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对当代青瓷艺术创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南宋青瓷;龙泉青瓷;装饰风格;审美理念纵览青瓷发展史,每朝每代都有其风格独特的艺术韵味。
而本人对南宋的龙泉青瓷尤为喜欢。
南宋龙泉青瓷造型典雅、装饰精致、釉美如玉。
南宋人树起了里程碑式的艺术高峰令后人无法企及。
在此,本人结合南宋青瓷的研究以及十几年青瓷艺术创作的经验,探讨一下青瓷艺术装饰中审美趋向。
1南宋龙泉青瓷的审美趋向自古瓷器重青品。
据说,北宋极具艺术天赋的徽宗,梦见青天,遂命人烧制青天色的瓷器,皇朝最高的统治者喜爱青瓷,因而全国上下更是对青瓷珍爱有加。
这一风气延续至南宋更甚。
其次,宋朝以理学为代表的官方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下,既有儒、释、道的多元思想,又有这三者相互碰撞融合所产生的禅心。
延伸道教理性,借用佛教家悟性。
这些哲学对审美艺术的影响,最终产生了内蕴细腻、纯净恬淡、高雅理智的艺术风格,发展到南宋的龙泉青瓷已经由粗朴明丽而转向温润典雅、空灵清纯的审美追求,蕴含着深厚的时代文化和艺术内涵。
《周易》将无形的意识气场称为道,以有形之物象称为器。
我国古陶瓷艺术的发源之始就遵循并践行“道”与“器”并重的理念。
以南宋龙泉青瓷香炉为例,从最初的设计到拉坯修坯,从素烧到上釉,到烧制成形,直至遴选售出,其运作的整个过程有许多人参与,只是分工不同而已,但这些人都受制于当时的南宋社会思想观念,即“道”的影响与约束,故而统一行动,把属于南宋人的共同时代意识、文化基因以及南宋人的社会心理痕迹,以其特有的心智与行为模式,很完美地复制到或投射到南宋的青瓷香炉上。
浅议古代龙泉青瓷之造型特征

征2023-11-07contents •龙泉青瓷简述•龙泉青瓷的造型特征•龙泉青瓷的装饰手法•龙泉青瓷的烧制技术•龙泉青瓷的工艺之美•龙泉青瓷的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目录01龙泉青瓷简述龙泉青瓷起源于中国浙江省龙泉市,是古代中国著名的瓷器品种之一。
其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已有了原始青瓷的制作工艺。
到了唐代,龙泉青瓷的制作技艺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龙泉青瓷的起源宋代是龙泉青瓷的鼎盛时期,其制作技艺和造型风格都达到了高峰。
明清时期,龙泉青瓷逐渐衰落,但依然保持了一定的生产规模。
龙泉青瓷在唐代开始走向成熟,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龙泉青瓷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其独特的造型和釉色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要的意义。
02龙泉青瓷的造型特征器型丰富总结词龙泉青瓷的器型种类繁多,丰富多彩。
详细描述龙泉青瓷的器型涵盖了从日常生活用品到陈设艺术品、从实用器到明器等各个方面的造型。
例如,有碗、盘、杯、瓶、炉、洗、盒、罐等,其中以盘、碗、瓶、罐等最为常见。
这些器型不仅在造型上各具特点,而且用途广泛,充分满足了古代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
总结词龙泉青瓷的线条流畅,给人以优雅、柔和的感觉。
详细描述龙泉青瓷的线条处理得十分流畅,无论是器型的轮廓线还是细节部分的处理,都显得圆润而柔和。
这种线条的处理方式不仅增加了器型的立体感,而且让整个器物看起来更加协调、美观。
线条流畅总结词龙泉青瓷的釉色温润,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
详细描述龙泉青瓷的釉色呈现出一种温润的青色,这种颜色不仅让人感到清新自然,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此外,龙泉青瓷的釉质也非常温润,给人以柔和的感觉。
釉色温润03龙泉青瓷的装饰手法总结词刻花是一种在龙泉青瓷上常见的装饰手法,其特点是在器物表面使用刀具刻出各种花纹和图案,以增加青瓷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详细描述刻花装饰手法通常在青瓷的盘、碗、瓶等器物上进行,刻花时工匠们会运用熟练的刀法,将花纹和图案深刻在器物表面,刻出的图案和花纹有很强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龙泉铁骨冰花青瓷的美学意蕴浅探

龙泉铁骨冰花青瓷的美学意蕴浅探龙泉铁骨冰花青瓷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一种,被誉为“天下第一青瓷”。
其名称来源于器表因釉而生的铁骨纹和冰花纹,同时也体现了龙泉青瓷所具有的独特美学意蕴。
首先,龙泉铁骨冰花青瓷的美学意蕴体现在其精湛的制作工艺上。
龙泉青瓷采用高锰酸钾渗透釉料,经过反复施釉、烧制而成。
制作过程中需要高超的手艺和精准的掌握火候,才能制作出外表光洁细腻、釉色明亮、质地坚实的铁骨冰花青瓷。
这种瓷器因为釉面上的铁骨纹和冰花纹,独具美丽的装饰效果,同时也能够增强其表面的抗磨性和抗渗透性。
其次,龙泉铁骨冰花青瓷在瓷器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体现其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承袭了唐宋时期的传统工艺和技术,龙泉青瓷在中国瓷器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瓷器的艺术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具有美观的外观,更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和表达。
龙泉铁骨冰花青瓷的存在,为我们介绍了中国古代制瓷工艺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彰显了古代中国的审美理念和文化精神。
最后,龙泉铁骨冰花青瓷的美学意蕴还可以从其所表达的深层次意义中理解。
铁骨冰花的图案是从自然中不经意而来的,既具有自然几何的美丽形态,也代表了器物的坚韧和生命的顽强。
由此表现出中国古代对于自然、对于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将这种文化精神融入到瓷器中,使得龙泉铁骨冰花青瓷在具有实用价值的同时,也具备了非常重要的艺术价值。
综上所述,龙泉铁骨冰花青瓷不仅在制作工艺上精湛,而且在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上也体现它的美学意蕴,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理念的高峰。
实际上,它是中国古代瓷器的代表之一,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表现形式,也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提供了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89学特征探析龙泉窑是中国陶瓷史上最为著名的窑系之一,因其中心窑场位于浙江南部的龙泉境内而得名。
龙泉青瓷创烧于三国两晋,北宋开始兴起,南宋后期至元代达到鼎盛,明代中期以后逐渐走向衰落,并停烧于清代。
烧制时间长达1600余年,是我国历史上持续烧制时间最长的古窑系[1]。
龙泉青瓷是我国青瓷烧制工艺的一座高峰:龙[3]。
摘 要龙泉窑历史悠久,是我国陶瓷史上最为著名和重要的窑系之一。
龙泉青瓷的装饰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点彩工艺是其中较为常用的装饰技法之一。
以及该工艺在龙泉青瓷装饰中的应用及其审美形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和探讨,并系统分析了龙泉青瓷点彩工艺的美学特征,期待为传统龙泉青瓷研究积累基础资料,为当代龙泉青瓷装饰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龙泉青瓷;点(褐)彩;装饰艺术;美学特征ART OF DESIGN0902015/04的装饰方法,始于西晋晚期,东晋至南朝早期浙江地区盛行,元龙泉窑继承了这一风格”[4]。
叶喆民在《中国古陶瓷科学浅说》中介绍了其呈色原理:“铁的原色是青色,经空气接触产生氧化反应而成了褐色。
釉中铁含量在1%-3%左右时,出现的是美丽的绿或青绿色,当铁含量达到4%-8%左右时,由于铁量的增多,使还原发生困难,颜色就渐呈褐、赤褐和暗褐色了”[5]。
点彩工艺有釉上彩和釉下彩两种:据著名陶瓷学家冯先铭主编的《中国陶瓷》记载:“西晋后期出现以铁为主要着色剂的彩料,在已施釉坯件的口沿或肩部以圆点的形式着彩,在整体的青色中缀以几点褐色,非常醒目。
因在釉面之上着色,故称‘釉上彩’”[6]。
“点彩”工艺也有“釉下彩”,且最初是“釉或坯的某部分因含铁过高而偶然形成,逐渐发展后就成了有意识地变这些缺陷为美化的特殊手段”[7]。
点施方法“或随意,或按一定的方式排列,效果新颖”。
点彩工艺最早始于西晋晚期,至东晋时开始流行。
当时,龙泉窑青瓷尚处于萌芽时期,点彩工艺主要是出现在越窑和瓯窑青瓷上面,而婺州窑与德清窑亦有见。
越窑是南方早期青瓷中影响最大窑系,与龙泉窑同处浙江境内。
龙泉窑与其一脉相承,直接继承了其艺术传统。
瓯窑主要分布在浙江温州地区,与龙泉窑所处的丽水地区紧邻。
龙泉窑的创烧也继承了瓯窑的传统。
越窑青瓷中使用点彩装饰手法的器物类型丰富,如东晋越窑的青瓷点彩鸡首壶、青瓷褐彩灯、青瓷蟾蜍纹盂、青瓷点彩唾壶,东晋青瓷点彩蛙尊三件,南朝越窑青瓷复系褐彩罐等。
点彩工艺在瓯窑中也较为流行,如:东晋瓯窑青瓷点彩盖钵、青瓷点彩鸡首壶、青瓷点彩鸡首罐。
又如解放后温州地区相继出土的瓯窑点彩瓷器,器形包括:壶、罐、盂、盖罐、钵、尊、灯、唾壶、双领罐、砚等,类型丰富,研究者认为其为釉下彩工艺。
另有研究者对温州地区出土东晋瓯窑点彩青瓷瓷片进行研究,发现其工艺为高温釉上彩。
2.点彩装饰工艺在龙泉青瓷中的应用随着越窑及瓯窑青瓷走向衰落,龙泉窑逐渐崛起,以美润如玉的梅子青和粉青独领南方青瓷的风骚。
同时,龙泉窑青瓷也继承了越窑和瓯窑青瓷等的点彩装饰技法[8]。
据《龙泉窑》记载,在龙泉窑发展初期的五代时期,已经出现“部分(龙泉窑青瓷)器物口沿处加施酱褐点彩”。
此后,“南宋龙泉窑异军突起……除了美丽的釉色和传统的刻划花、雕塑、模印、贴花等工艺外,还恢复了点褐彩技法,装饰在器物的口沿、边缘和足部,真是一种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感觉”[9]。
而到了元代,点彩技法在龙泉窑青瓷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而且龙泉窑青瓷还发展了用发色能力较强的矿物原料或高温原料点施,获得各种颜色彩斑[10]。
如“发展了用含铜的原料点施,青红相映,颇为艳丽”[11]。
元代龙泉窑青瓷褐彩工艺使用范围很广,在很多龙泉窑青瓷器形中均可以见到点彩的应用。
杯类:浙江省博物馆藏元龙泉窑青瓷褐彩杯,故宫博物院藏元龙泉窑青瓷高足杯,首都博物馆藏元龙泉窑青瓷褐斑高足杯,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元龙泉窑青瓷八方杯等。
瓶类:故宫博物馆藏元龙泉窑青釉露胎八仙纹八棱瓶,上海博物馆藏元龙泉窑青釉点褐彩双环耳瓶,英国大英博物馆藏元龙泉窑青釉褐斑瓶,英国维多利亚·阿尔波特美术馆藏元龙泉窑青釉褐斑玉壶春瓶,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博物馆藏元龙泉窑青釉点彩玉壶春瓶,日本石桥美术馆藏元龙泉窑青釉褐斑玉壶春瓶,日本私人藏元龙泉窑青釉褐斑玉壶春瓶,日本东京私人藏元龙泉窑青釉褐斑蒜头瓶,日本福井县出土元龙泉窑青釉褐斑蒜头瓶,瑞士鲍尔藏元龙泉窑青釉褐斑玉壶春瓶、元龙泉窑青釉褐斑瓶等。
盘类:故宫博物馆藏刻花“醉解千愁”八角形盘,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元龙泉窑点彩青瓷盘等。
碗类:元龙泉窑青釉红斑碗等。
罐类:保利香港2013年4月7日拍卖的由香港徐展堂先生“在望山庄”旧藏之元龙泉窑褐彩小盖罐(一091图1 东晋 越窑青瓷点彩鸡首壶图3 元 龙泉窑青釉褐斑瓶图7 当代 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张晞青瓷点彩鱼耳罐图8 当代 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王利军青瓷点彩瓶图4 元 龙泉窑青釉褐斑蒜头瓶(日本东京私人藏)图5 元 龙泉窑青釉褐斑斑匜(日本大阪藤田博物馆藏)图6 现代 龙泉国营瓷厂出品点彩长颈鹿图2 东晋 越窑青瓷点彩鸡首壶(首都博物馆藏)ART OF DESIGN0922015/04对)等。
盏托:北京诚轩2012年5月13日拍卖的元龙泉窑青釉铁斑花口盏托等。
斑匜:日本大阪藤田博物馆藏元龙泉窑青釉褐斑斑匜、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元龙泉窑青釉褐斑斑匜等。
水注:北京保利2013年6月6日拍卖元龙泉青瓷褐斑舟形水注等。
洗:北京保利2010年7月31日拍卖元龙泉青釉点彩小洗等。
至明代,龙泉窑青瓷发展逐渐进入衰落期,龙泉青瓷转向以生产民间生活用瓷为主,采用点彩工艺的龙泉窑青瓷也不再多见,仅散见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明龙泉窑青釉褐斑碗、瑞士鲍尔藏明龙泉窑青釉褐斑三足炉、罐、尊式瓶、天津博物馆藏明龙泉窑青釉褐彩印花麒麟送子图方筒瓶等。
且上述之碗和三足炉的褐斑纹呈小圆形斑点,与元代表现出不同特点。
龙泉青瓷清代停烧后,直至1957年在周恩来总理“恢复龙泉青瓷生产”的指示下,由浙江省政府组织国内专家和龙泉本地制瓷艺人一起,对龙泉青瓷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开发,龙泉青瓷才又走上了复兴之路。
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烧制工艺得以恢复,传统的青瓷点彩工艺也在当代龙泉青瓷生产中重新得到应用。
如龙泉国营瓷厂出品的青瓷长颈鹿、蒜头瓶等代表作品中都使用过点彩技法。
另据《龙泉文史资料(第十五辑)》记载,1982年原青瓷研究所所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朝兴曾受当时的浙江省轻工业厅委托,应邀为日本友人对原藏于日本国立博物馆的中国元代青瓷褐彩斑瓶进行了复制制作。
而当代龙泉青瓷工艺大师们也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将点彩工艺应用到自己的创作当中。
如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卢伟孙、张晞、王利军等都创作了很多精美的点彩龙泉青瓷作品。
3.龙泉青瓷点彩工艺的美学特征3.1 丰富了龙泉窑青瓷“道法自然”的审美形式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和追求“神与景合,情与境谐”“在匠心独运中体现自然”的审美观深刻影响着中国工艺美术创作,也在龙泉窑青瓷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龙泉窑青瓷的色泽和质地体现了人类崇尚自然沉静、平淡含蓄的审美观,完美地浓缩和凝聚了“雨过天青云破处”“夺得千峰翠色来”这样纯净、澄澈、和谧的自然之美,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理念。
又如,龙泉窑青瓷中梅子青和粉青釉被公认为犹如青玉,承续和延展了玉的精神,还有人认为青瓷体现了“初发芙蓉”的自然之美。
凡此种种,均体现出龙泉青瓷与自然相吻合、“道法自然”的审美形式和创作理念。
而点彩工艺则丰富了龙泉青瓷“道法自然”的审美形式。
自然界中除了纯净的天青、峰翠、玉润等,还有很多以不同纹理特征相互交织组成的事物和景观,互相搭配显出多种纹理效果。
如斑竹(湘妃竹)绿色竹皮上紫褐色的斑块与斑点,翡翠等玉石在翠绿的地子中夹杂红翡斑点,红木中的瘿和疖等构成的美丽的“鬼眼“纹。
又如自然景观中夜空中的点点繁星,熠熠生辉、绚烂多姿,还有春季纷飞的柳絮,寒冬漫天飞舞的雪花,在美学特征上都与青瓷的点彩工艺有异曲同工之妙。
由此可见,青瓷点彩吸收了自然事物的表现元素和肌理之美,在莹润如玉的青釉中融入褐色釉彩,自然协调,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拓展了龙泉青瓷的美学理念和装饰手段,是对龙泉窑青瓷“道法自然”审美理念的丰富,也是对陶瓷美学体系的补充和拓展。
3.2 打破青釉的单一色调,形成色彩对比之美点彩工艺在整体青釉中点缀褐彩,打破了青瓷原本单一色调的审美局限,在美丽莹润的青釉中分布浓重淳厚的褐色调,两种色彩一深一浅,相互映衬,对比强烈,而又清新悦目,犹如“万绿丛中点点红”,形成了一种色差对比的视觉美感。
同时,这种色彩对比在空间上是通过“整体与局部”、“点与面”的形式来表现的,显得更加醒目,对比的效果也更加明显。
3.3 跳脱青瓷静态的审美意境,形成动静对比之美传统青瓷是以表现沉静、含蓄的静态意境为主要093的审美特点的,而点彩工艺的使用,在形式上增加了动感,使之不觉呆板。
尤其是元代龙泉窑青瓷,釉层比较肥厚,原釉在高温下熔融时带动了彩斑的流动,产生了较为华丽的效果。
如龙泉大窑出土的元代青瓷点彩撇口盘,其点彩具有水墨晕散的效果,既醒目又有韵味。
同时,点彩可以有多少、大小、疏密、参差、浓淡、晕涩等各种变化,产生众多不同的艺术效果。
如从点彩的形态和大小来划分,主要可分为大块的褐斑和小的褐点。
大块褐斑纹基本上是以2-3个褐斑形成一个褐纹,小的褐点一般呈小圆形斑点,表现出不同的动态效果和装饰趣味。
另外,还有点彩在动物造型青瓷之上的情形,如点在瓷羊的双目、耳朵、尾巴上,瓷鸡首壶鸡的眼睛和鸡冠之上,使动物的形象更加生动、突出,也起到了很好的装饰效果。
注释:[1]马聘,杨寒桥.龙泉窑[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20[2]欧阳华.浅谈装饰艺术特征的多维性[J].包装世界,2009(3):82-83,91[3]陈爱明.现代龙泉窑装饰技法的新探索[J].浙江工艺美术,2004(4):7-9[4]汪庆正.简明陶瓷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5]叶喆民.中国古陶瓷科学浅说[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2[6]冯先铭.中国陶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262[7]陈百华.可圈可点的晋朝青釉褐彩鸡首壶[J].检查风云,2010(21):76[8]毛丹阳.龙泉青瓷装饰艺术的审美特征[J].丽水学院学报,2010(2):51-53[9]刘渤.龙泉窑青釉露胎与点褐彩瓷探析[M].北京:故宫出版社,2011.107-119[10]同[8][11]首都博物馆.温温玉色照瓷瓯――龙泉窑青瓷艺术[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2.74方净观 龙泉居雅堂青瓷坊、龙泉净观青瓷工作室青瓷工艺设计师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剪纸技艺培训班开班2015年7月13日,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剪纸技艺培训班在我校千佛山校区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