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复习教案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教案设计 3篇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教案设计篇1一、复习检查1、朗读《锄禾》。
2、用自己的话把《锄禾》这首古诗的意思讲一讲。
二、初读指导1、板书课题,领读。
农民什么地方值得人们同情呢?2、教师范读,领读。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收闲田农夫粟犹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熟记、练写生字。
(2)指导朗读,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顿。
(3)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1、教师介绍粟。
2、学生,弄懂“无”和“犹”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所以讲一讲。
同桌试讲,共同纠正。
结合讲解板书:春一粒秋万颗饿死4、检查试讲情况,指名讲解。
5、观察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意。
6、为什么丰收农民还要饿死呢?7、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1、画去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
2、解释。
3、诗句中“一粒”的“粒”表示(),“万颗”中的“万”表示()。
4、用自己的话讲《悯农》的诗意。
5、背诵《悯农》。
小学语文一年级《古诗》教案设计篇2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借助注解,理解诗句意思。
2、想象诗所描写的情景,体会诗的意境。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教师:诗文画面课件或挂图、怀旧音乐带、相关古诗。
学生: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古诗作者的情况。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一首古诗《小池》(一)导入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从1册至今,我们已学过很多古诗,愿意把记得的古诗背一背吗?(抽学生背诵)这些古诗语言简洁,韵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今天,我们将学习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古诗《小池》。
(板书课题)2?简介杨万里的情况。
3?老师出示挂图或课件,旁白: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小池塘初夏时节的勃勃生机,表达出了对自然风光的一种喜爱之情。
(二)初读诗句,学生质疑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抽学生读,分组读,齐读。
3?再读诗句,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4?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初知诗句大意。
古诗词复习教案(5篇)

古诗词复习教案(5篇)第一篇:古诗词复习教案古诗词复习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积极的氛围中积累运用,掌握知识。
“以三维目标”为指导,突出“方法与能力”的目标。
引导学生在复习实践中发现规律,总结方法,提升能力,增加积累。
教学目标:1、复习古诗。
2、灵活积累、运用古诗,感受古诗的美和积累古诗的良好习惯。
3、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读古诗文,并学会灵活运用古诗词。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中国的文化源渊流长,古诗是其中的一座大观园,那一首首古诗就是花园里奇丽的小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大观园。
1、先说说你熟悉的诗人有哪些?2、李白、杜甫、王安石、苏轼、王维、陆游、王昌龄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诗人。
他们的诗篇有着极其鲜明的个人风格,可以说是自成一派。
于是,人们便送给他们各种各样的美称。
3、同学们知道这些称号分别是指哪个诗人吗?诗仙白居易《赠汪伦》诗圣王维《春夜喜雨》诗佛李白《忆江南》诗魔杜甫《游子吟》诗囚孟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4、知识补充。
诗仙——唐代诗人李白他的诗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色彩。
唐代诗人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诗,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
后来人们就称李白为“诗仙”。
诗圣——唐代诗人杜甫他的诗气势雄浑、绚丽含蓄,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历代的许多诗人都把他的诗奉为学习的典范,尊称他为“诗圣”。
诗魔——唐代诗人白居易他写诗非常刻苦,过分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诗囚——孟郊:孟郊把诗看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好像成为诗的囚徒一般。
诗佛——王维:王维一生信仰佛教,而且在他的诗歌中也透露出浓浓的佛教意味。
二、回顾交流,熟记诗词1、其实 ,我国各个朝代都有许多著名的诗人、词人 ,都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词,同学们都记住了哪些呢?请大家回忆一下,在小组里背背吧。
统编六年级古诗词复习学习教案

统编六年级古诗词复习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理解并背诵古诗词,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诗词的意境理解和背诵。
教学重点:古诗词的背景知识、作者生平、词牌名、韵律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古诗词所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的世界。
2. 新课导入:讲解古诗词的背景知识、作者生平、词牌名、韵律等。
3. 例题讲解:挑选一首古诗词进行详细讲解,如《静夜思》。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背诵古诗词,检查学习效果。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古诗词的意境和寓意,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左边为古诗词原文,右边为诗词解析。
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出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背诵和默写。
2. 答案:学生完成后,教师批改并给出正确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以便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的古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时,可以组织古诗词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补充说明:在选择古诗词时,应侧重于经典作品,它们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登鹳雀楼》、《静夜思》、《春晓》等诗词,因其语言精炼、意境深远,被广泛传诵。
内容的分布应兼顾不同的朝代和风格,如唐诗、宋词等,以丰富学生的文学视野。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补充说明: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可量化,以便于教学过程中的实施和课后效果的评估。
例如,“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可细化为“能够分析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这样的目标更具有指导性和可检测性。
九上第三单元古诗词的复习教案设计(学案)

九上第三单元古诗词的复习[第三单元课内古诗词]一、行路难(其一)[唐]李白(一)本诗主题本诗通过对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的描写,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愤慨和不平,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
(二)赏析全诗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运用夸张,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表现出朋友对作者的浓厚情谊;以乐写哀,营造欢乐宴饮气氛来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为下文写苦闷茫然的心绪做铺垫。
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细节描写,诗人面对华美的酒席,却用“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词,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因理想不能实现而内心苦闷、抑郁的心情。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仕途的艰难,象征前途的渺茫,表现诗人想有所作为但事与愿违,志向难以实现的矛盾、痛苦的心情。
【分析】“欲渡黄河”“ 将登太行”,比喻对理想的追求;“冰塞川”“ 雪满山”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自己的政治出路被权贵堵塞。
正面写“行路难”,暗示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内心的失意与无奈。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典,诗中采用了姜尚“垂钓碧溪”和伊尹“乘舟梦日”的两个典故,表达了希望得到朝廷的重视和任用,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思想感情,委婉含蓄地说明自己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体现了诗人一展宏才的愿望和有为于当世的政治理想。
5、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运用反复、设问的修辞手法,使用简短有力的句子,写出了诗人面临的巨大困难:遭遇坎坷,突现了他苦闷、彷徨、茫然的心理;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慨叹。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运用比喻和用典,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倔强、自信、积极、乐观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也表明诗人在仕途遭受重大挫折、心情极为苦闷之时,仍然对前途充满信心。
【分析】(1)“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古诗词教案精选十三篇

古诗词教案古诗词教案「篇一」《古诗词三首》教案范文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能用自身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学习重点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课前准备配乐磁带。
课时布置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牧童》1、复习《所见》,范读导入:师:有一首题目为《所见》的古诗大家十分熟悉的,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
⑴ 全体同学齐背《所见》:清·袁枚所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⑵ 交流《所见》一诗中的牧童形象。
⑶ 过渡:听同学们背《所见》这首诗,仿佛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牧童骑在牛背上的样子,现在,我也给大家读一首题目就叫《牧童》的诗,看看诗中的描写敢一个什么样的牧童。
⑷ 师配乐范读。
⑸ 生猜大意,交流诗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牧童。
引导学生用一些词来描述,如:悠闲、舒适、自在、自得其乐等。
2、自主合作,探究诗意:⑴生自由读全诗,要求读通,注意“牧、蓑”的字音、字形。
⑵ 借助工具书、注释、与同学合作,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并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全诗。
⑶ 指名诵读,正音。
提示学生按一定的节奏来读。
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⑷ 师生互动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
⑸ 师:请同学们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把诗歌的语言变成一幅画面,然后用自身的语言描述出来。
(茫茫原野,一眼望去,尽是长势茂盛的青草,晚风中,牧童吹奏的笛声悠扬悦耳。
黄昏时分,吃完晚饭,连蓑衣也不脱,就悠闲自在地躺在月光下欣赏月夜的美景。
)⑹ 指名生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可闭起眼睛听读,想象画面。
交流听后所感,师生互动评议。
3、设身处地,感悟诗情:⑴ 师:想象一下,假如是你,在月光下又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⑵ 生互动交流:师小结:学习这首诗,使我们体会到田园生活的乐趣。
小学古诗复习教案

小学古诗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小学阶段学过的古诗,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背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选取小学阶段学过的古诗,如《静夜思》、《春晓》、《登鹳雀楼》等。
2. 分析古诗的韵律、意境、情感等方面的特点。
3. 讨论古诗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古诗的内容和特点。
2.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答法、讨论法、朗读法、背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已学过的古诗,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2. 教学内容展示: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进行详细讲解和分析。
3. 学生参与环节:分组讨论古诗的特点和文化内涵,进行朗读和背诵。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重要性和价值。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古诗复习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发言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兴趣。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古诗的掌握程度。
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他们的古诗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七、教学资源1. 古诗文本:选取小学阶段学过的古诗,准备相应的文本资料。
2. 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辅助教学。
3. 讨论话题:准备一些与古诗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回顾和复习小学阶段学过的古诗,分析古诗的特点。
2. 第3-4周:深入讲解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讨论古诗的文化内涵。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

一、教案主题: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内容:1. 古诗词的定义与分类。
2. 古诗词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3. 古诗词的意象描绘和情感抒发。
4. 古诗词的格律和节奏韵律。
5. 古诗词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古诗词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解读。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古诗词,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古诗词鉴赏练习:布置相关古诗词鉴赏题目,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
3. 创作展示:让学生创作一首古诗词,评估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对古诗词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步骤:1. 回顾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分析经典古诗词作品的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3.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意象描绘和情感抒发。
4. 讲解古诗词的格律和节奏韵律。
5. 探讨古诗词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古诗词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2. 古诗词的意象描绘和情感抒发。
3. 古诗词的格律和节奏韵律的理解与应用。
4. 古诗词的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
八、教学资源:1. 古诗词文本:经典古诗词作品。
2. 多媒体教学:图片、音频、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源。
3. 参考书籍:古诗词鉴赏指南、文学史等。
4. 网络资源:相关古诗词网站、论坛等。
九、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共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安排:按照教学内容顺序进行教学,每节课时完成一个教学内容。
十、教学总结:1. 学生对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古诗词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古诗词的意象描绘和情感抒发的欣赏能力。
古诗复习课教案

古诗复习课教案古诗词复习教案黄云铺小学付妮莉教学目标:1.复习古诗,帮助学生积累古诗词。
2.有效率累积、运用古诗,体会古诗的美,培养自觉累积与运用古诗的良好习惯。
3.鼓励学生在活动中自学语文,培育学生的竟之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唤起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轻、难点:鼓励学生通过累积古诗词,并学会灵活运用。
教学形式:以竞赛的形式,把课堂充份教给学生。
一:课前导入:师:孩子们上午好,我是今天为大家讲课的付老师,首先呢,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段小视频,请观看。
看了视频,你们知道是什么视频吗?(诗词大会),是啊,这就是央视热播的《诗词大会》。
看了央视的诗词大会片段,你们是否你也想来一场诗词比拼呢?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圆了这个梦!本节课老师为大家准备工作了诗词小过关,共计四大第一关,咱们班共计六个组,今天我们这六个组就来一较高低!首先我们来热身一下,同学们准备好了吗?热身完结,比赛马上就要已经开始了,恳请同学们积极主动动脑,各抒己见,展示出自己最精彩的一面为自己的小分队赢取荣誉不好吗?比赛正式宣布已经开始:第一关,找规律答诗,规则:每组出示2句诗,各组通过找规律答类似的诗。
每答对一道题目得1分,答错一题扣1分。
第二第一关,诗句驱策。
规则:由老师出具诗句的前半句,小组以开火车的形式依次接对下半句。
(额外题:小组派遣代表出具诗的上时一句,选定劲敌派遣代表答下一句,每组2句,答错一题提1分后,答对一题甩1分后)。
第三关,学以致用。
(规则:根据题目要求答题,答对一题得1分,答错一题扣1分。
)第四关,古诗分类。
(规则:小组合作完成导学案并展示,完成最快最好的小组额外加2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数风流人物,还看看今朝”生日快乐你们,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答题到此结束,我们去看一看究竟哪个组赢得了本次比赛的冠军。
(算分分别奖励杰出小组及个人)我们都知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好古诗,关键是多读,还在于积累和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鉴赏复习(一)
【教学目标】1.了解中考古典诗词鉴赏常见考点。
2.学会鉴赏古典诗词语言中的“炼字”。
3.学会作答中考诗词鉴赏的“炼字”题型。
【重点难点】1.学会鉴赏“炼字”。
2.学会作答中考诗词鉴赏的“炼字”题。
【教学过程】
一、 真题分析,依案自学
同学们,今天老师跟大家来聊聊古诗词鉴赏的那些事儿。
课前要求大家试着做了前三
年泰州中考古诗词鉴赏的真题,那么就请大家在认真完成中考真题的基础上,思考这样一个
问题:三年来诗词鉴赏题型不断改变,但万变不离其宗,你觉得中考诗词鉴赏具体考查我们
哪些内容?(屏显)
考查我们
大家伙儿说的真是不错,老师把大家所说的概括了一下,其实古诗词鉴赏考咱们的无非是以
下三点:(屏显)语言的赏析 形象的感知 情感的揣摩
二、 回归真题,明确重点
古诗词鉴赏的考点是不是就这三点呢?我们可以检验一下,采用数学上的验证法。
带
着我们刚刚概括的结论回归到中考题目里去,验证题目所考查的是不是就围绕这三个点。
所
有组长带领组员进行小组讨论验证。
然后我们开火车形式请代表发言。
阅读元好问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一诗,完成第七题。
(6分)
7.(1)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宋祁《木兰花》中有“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句子,请你说出这两
首诗词中的“闹”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
小山①重叠②金③
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④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⑤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①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
②叠:皱眉头。
③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
“额黄”。
④花:花簪⑤新帖:新鲜的花样子,贴于绸帛之上,作为刺绣的蓝本。
⑥罗襦:
丝绸短袄。
7.(1
A .闺怨
B .梳妆
C .
相思 D.送别
(2)请对“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一句作简要赏析。
(2
(3
A.李清照 B .李贺 C.李白 D .李绅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第7题。
(6分)
望夫石
王建
望夫处,江悠悠。
化为石,不回头。
山头日月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望夫石 刘禹锡
【注】①望夫石:亦作望夫山。
7.(1)“化为石,不回头”与刘禹锡诗中“ ”一句意思相近。
(3)下面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A.诗句“望夫处,江悠悠”
B.“行人归来石应语”中的“行人”
C.“终日望夫夫不归”一句中,
D.
好了,验证结束,检验结果充分说明我们概括出的这三点基本上就是中考古诗词鉴赏的
考点啊!在刚刚的检验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现象:三个考点在题目里面基本上不是单独
呈现的,它们是一个整体,不能在做题时割裂开来分析。
所以我们在完成题目时要有“一盘
棋”的理念,要将这三点融会贯通。
语言的赏析考查三个题型:(板书)“炼字”,“炼句”和“语言特色”。
无论是“吟安一
个字,捻断数茎须”还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都充分说明了古代文人对遣词造句的
精益求精。
既然他们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了最妥帖、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
或表情达意,那么需要我们拥就一双慧眼来将这些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找出来,然后体会其
形象生动的效果以及深藏着的情感。
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诗词中的“炼字”。
(点击屏幕)
三、互学展示,点拨导学
课前九个小组长分别给了老师一首诗词,下面我们进行抽签,每组抽一首共同研究,然后推举代表说说你们组找出的最富表现力的字词,简述原因。
连续的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
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
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被赋予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
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
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哭泣。
春日即事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
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五、课后作业,拓展固学
难度又加深了,最后请大家课后自拟炼字题,然后用我们学到的知识进行解答。
认真朗读下面古诗词,自拟语言鉴赏题并运用课堂上所学知识解答。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泪空流”中的“空”字意蕴丰富,请简要赏析。
一个“空”字既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出了对君臣皆醉朝廷的不满和愤慨。
望江怨·送别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
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
怪人催去早。
简析“怪人催去早”中蕴含的情感。
这句话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词人在友人离开后,仍立在江头痴痴远望,夕阳将落,有人催词人回家,词人却以“还有一竿高”为由,“责怪”那人这么“早”就催他回去。
一个“怪”字将依依不舍之情推向顶峰。
全词情景交融,含蓄淡雅,不言离别,而离别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