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简评贝克认知疗法

合集下载

贝克的认知行为疗法的概念

贝克的认知行为疗法的概念

贝克的认知行为疗法的概念贝克的认知行为疗法的概念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基于认知心理学和行为学的原理,旨在帮助人们改变不健康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贝克的认知行为疗法是认知行为疗法中最著名和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

本文将对贝克的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全面详细地介绍。

第一部分:贝克的认知行为疗法简介1.1 贝克的背景及其对认知行为疗法发展的贡献艾伦·贝克(Aaron T. Beck)是美国著名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学家,被誉为“现代认知心理学之父”。

20世纪50年代末,他开始尝试将自己在治疗抑郁症方面所积累的经验运用到其他情感障碍中。

他发现许多患者都有一些共同点:他们对自己、对世界和未来持有消极、扭曲、不合理和不准确的看法,这些看法导致了他们的情感问题。

基于这一发现,贝克开始系统地研究人类认知过程,并提出了认知疗法的概念。

1.2 贝克的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原则贝克的认知行为疗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基本原则:(1)认知三角认知三角是贝克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出人们的情感和行为是由他们对自己、对世界和未来的看法所决定的。

因此,如果能够改变这些看法,就能够改变他们的情感和行为。

(2)认知重构认知重构是贝克提出的另一个核心概念,它指出人们可以通过重新评估和调整自己的想法来改变不健康的思维模式。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列举证据、检验假设、寻找替代解释等方式来纠正不合理或扭曲的想法。

(3)行为实验行为实验是贝克提出的一种治疗技术,它旨在帮助患者尝试新的思考和行为方式,并验证这些方式是否有效。

例如,在治疗强迫症时,可以让患者逐渐减少某种强迫行为的频率,以此来证明这种行为并没有导致他们担心的后果。

第二部分:贝克的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2.1 贝克的认知行为疗法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贝克最初是通过治疗抑郁症来发展认知行为疗法的。

他认为,抑郁症患者常常有一些消极、扭曲和不合理的思维模式,例如“我是个失败者”、“我一无是处”等等。

贝克认知疗法的概念

贝克认知疗法的概念

贝克认知疗法的概念引言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精神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恐慌等。

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和处理这些问题,心理学家发展了许多心理治疗方法。

其中之一就是贝克认知疗法。

什么是贝克认知疗法贝克认知疗法是一种以认知为基础的心理治疗方法,由美国心理学家阿伦·贝克(Aaron Beck)于上世纪60年代初提出并发展起来。

它主要通过改变患者的错误思维、认知偏差和不合理信念,来改变患者的情绪和行为。

贝克认知疗法的核心理念是:人们的思维方式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情绪和行为。

如果一个人有着负面的思维方式,他们很可能会陷入消极情绪中,从而影响他们的生活和人际关系。

因此,通过改变患者的错误思维方式,可以帮助他们摆脱负面情绪和行为的困扰。

贝克认知疗法的基本原理贝克认知疗法主要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点:1. 认知三角贝克认为人们的情绪和行为是由他们的思维方式决定的。

他提出了“认知三角”的概念,认为情绪、行为和思维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如果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出现了问题,他们的情绪就会受到负面影响,进而影响他们的行为。

2. 错误思维方式贝克将错误思维方式分为十大类,如全面否定、过度归因、以偏概全等。

这些错误思维方式经常导致患者对自己、他人和世界的看法出现偏差,并且加重了他们的负面情绪。

3. 转变思维方式贝克认为改变错误的思维方式非常重要。

他发展了一系列的技术和工具,如认知重构、实时记录、回溯法等,来帮助患者发现并改变他们的错误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和重构,患者可以更客观地看待问题,减轻负面情绪并采取积极的行动。

贝克认知疗法的应用贝克认知疗法广泛应用于各种精神健康问题的治疗中,包括焦虑症、抑郁症、恐慌症、强迫症等。

它也被广泛应用于个人成长和心理增强训练领域,帮助人们提高思维能力、应对压力和解决问题。

贝克认知疗法的应用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评估和目标设定治疗师会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了解他们的问题和需求。

贝克认知疗法

贝克认知疗法

治疗技术
一般的治疗技术
(一)访谈评估 (二)识别和评价(改正)负性自动思维 (三)识别信念 (四)矫正信念
其他治疗技术(了解)
1. 2. 3. 4. 问题解决 “馅饼‛技术 决策技术 分级暴露
(一)访谈评估
目标:主要是了解情况和进行初步治疗
现在的问题 生活史
了解情况
过去的创伤经验 来访者对治疗的期望
中间信念——态度、规则和假设
由规则、态度、假设组成,尽管不如自动思 维那么容易发觉和矫正,但仍然比核心信念更有延 展性,核心信念影响着信念中间阶段的发展。 态度:体现个体对事物的评价和理解 规则:人们给自己规定的,赖以生存的法则,隐 藏起来的,不为人知的规则 假设:与规则紧密相连,由规则推论而出
中间信念主要表达方式:
一般更多地意识到的是与它相关的情绪反应 有某种程度的歪曲且尽管有相反的客观证据时,她还是照常出 现 自动思维也是准确的,但绝对是错误的
识别自动思维的技术:
“刚才你心里在想什么?” 当下述情况之一时提问:
当注意到求助者在会谈中有情感变化或增强时 让其描述困境或她体验到情感变化的一段时间时 如果有必要,让其用想象详细描述这一特定处境 及时间段时 再让其与你表演特定角色互动后
3/11
他打电话说因为 工作忙,不能来 看我
悲伤 90
7/11
拍照时手抖了一 下,一张照片拍 坏了
悲伤 95
“ 我怎么总做不好事 情,我太无能了‛ 90%
偶然的失误难以避免, 不能由此认定‚什么 事都做不好‛ 95%
小组成员:程婷
刘丽新
余伶


贝克认知疗法简介 几组重要概念 治疗过程 治疗技术
( Beck Cognitive Therapy )

贝克认知疗法

贝克认知疗法

贝克认知疗法1.1产生贝克认知疗法(CT)由美国临床心理家贝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实践中创立。

它具有一系列独特的原理和技术,诸多实践经验也证实它“是一种比较成熟,最为重要的认知疗法”,贝克也因此被称为“认知治疗之父”。

1.2 贝克认知疗法(1)认知疗法专注于来访者非功能性的认知问题,试图通过改变来访者对自己、对人或对事的看法和态度来改变其心理障碍问题。

(2)贝克认知疗法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

(3)认知疗法的总体策略是交谈程序和行为矫正合并进行。

1.3认知治疗的目的就在于矫正这些不合理的认知,从而使来访者的情感和行为得到相应的改变。

1.4CT的基本原理(1)认知产生了情绪及行为,异常的认知产生了异常的情绪及行为。

认知是情感和行为的中介,情感问题和行为问题与歪曲的认知有关。

(2)人们早期经验形成的“功能失调性假设”或称为图式,决定着人们对事物的评价,成为支配人们行为的准则,而不为人们所察觉,即存在于潜意识中。

例如,抑郁的人容易有抑郁的模式,“我什么也做不好”,“别人都比我强,我总是这么差劲”,(3)一旦这些图式被某种生活事件所激活,则有大量的“负性自动思维”在脑中出现,即上升到意识界,进而导致情绪抑郁、焦虑和行为障碍。

如此,负性认知和负性情绪互相加强,形成恶性循环,使得问题持续加重。

二、贝克认知疗法的理论基础1.自动思维是贝克的认知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这些思维是自发出现的,个体很难察觉和选择。

(1)自动思维不仅仅是发生在有精神障碍的人身上,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自动思维的特点,之所以会引发心理障碍,是因为来访者的自动思维往往是绝对化的、歪曲的、极端的、不合理的,所以才会引发不良情绪或行为;(2)自动思维往往是非常简洁、瞬间的、不易于辨认,通常来访者会把自己的自动思维的结果(而不是自动思维本身)即产生的情绪或行为当作是自动思维,也就是说我们更快速、更直接感受到的是我们的情绪或行为。

简评贝克认知疗法

简评贝克认知疗法

简评贝克认知疗法简评贝克认知疗法 2OO7年12月第26卷第12期黑龙江教育学院JournalofHeilongjiangCollegeofEducationDee.200r7V01.26No.12简评贝克认知疗法曾兴华(福建师范大学教科院,福州350007)摘要:贝克认知疗法是认知行为疗法中典型理论之一.它是在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相互结合与补充的基础上产生的.这一疗法的核心是通过改变认知歪曲来改变不良情绪和行为.它在处理焦虑,抑郁症等方面疗效显着,但对积极情绪的关注不够,需进一步的完善. 关键词:贝克;认知疗法;认知歪曲中图分类号:B84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07)12一OO6O一03Beek早期使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治疗忧郁症,但是实际经验中发现,患者的通病是想法上的歪曲与偏见, 而建立自己的认知治疗理论.1976年贝克出版了专着《认知疗法与情绪障碍》,首次提出了认知治疗这一专业术语和心理治疗方法,1979年又出版了《抑郁症的认知治疗》,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认知治疗的理论基础,治疗过程及其技术应用.一,基本原理1.贝克认知疗法的基本心理学理论基础其基本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是: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相互结合与补充.认知心理学认为在行为与刺激之问存在着意识,经验等因素.外界各种信息通过感官传递给脑,并与脑中贮存的原来的经验,人格相结合,从而对这些信息进行判断,评价,推理和解释, 最后得出结论,从中产生观念,再决定行为和情绪反应.认知疗法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提出其基本治疗理念:行为和情感是由认知作为中介的,适应不良性行为和情感与适应不良性认知有关. 咨询师的任务是发现这些不良认知,并提供适当的方法或学习技术矫正这些适应不良性认知.由于适应不良性认知被矫正,将导致心理障碍的好转.在实际的治疗中,贝克还特别重视求助者的潜能.他强调,咨询师应注意引导求助者去充分调动和发挥自身内部潜在能力,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反省,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主动加以改变.因为贝克认为求助者是在某个特定问题上错误使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并非整个认知系统遭破坏,在这个特定问题之外,他们仍可能有正常的认知功能.2.贝克认知治疗理论中的几个重要概念:图式,共同感受,自动化思维及规则l-lJ93. 图式指过去经验中有组织的知识构形,人们用它来解释新的经验.它是从儿时开始建立起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决定对自我和对外部世界如何知觉和编码的内部心理模型.共同感受就是指人们用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工具.它常以问题解决的形式出现,包括从外界获取信息,结合已有的经验,提出问题和假设,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并加以验证等一系列过程.自动化思维是介于外部刺激事件与个体对事件的情绪反应之间的想法.由于它们总是自动出现在头脑当中,使得人们的许多判断,推理像是一些模糊的,跳跃的自动化反应.规则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习得的社会认可的行为准则,人们据此评价过去,指导现在和预测未来. 贝克认为如果个体不能正确使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来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或是对自己的自动化思维中某些错误观念不能加以内省,或是过分按规则行事,无论哪种情况,都会造成认知歪曲,产生不良的情绪和不适应的行为问题.3.贝克认知疗法认为,心理问题的病因根源于一般的心理过程,诸如:有瑕疵的思考,根据不正确或不充分的信息就妄下不正确的推论,以及未能分清楚幻想与现实.贝克指出了以下几种常见的认知歪曲情收稿日期:2007—08—11 作者简介:曾兴华(1971一),男,福建上杭人,2005级心理学硕士研究生,从事发展心理研究.一60—形:随意推论:指在缺乏充分的证据或证据不够客观的情况下,仅凭自己的主观感受就草率得出结论. 选择性断章取义:仅仅根据个别细节,不顾整个背景的重要意义,就对整个事件作出结论.过分概括化:指将某意外事件产生的不合理信念不恰当地应用到不相干的事件或情况中. 扩大与贬低:指过度强调或轻视某种事件或情况的重要性.个人化:指一种将外在事件与自己发生关联的倾向,即使没有任何理由也要这样做.乱贴标签:指根据缺点和以前犯的错误来描述一个人和定义一个人的本质.极端化思考:指"全或无"的思维方式.以绝对化的思考方式对事物作出判断或评价,要么全对,要么全错.贝克认为,认知产生了情绪及行为,异常的认知产生了异常的情绪及行为.人们由于歪曲认知形成的 "功能失调性假设"或称为图式,决定着人们对事物的评价,成为支配人们行为的准则,而不易为人们所察觉.这些"负性自动想法"会进一步导致人们情绪抑郁,焦虑和行为障碍.如此,负性认知和负性情绪互相加强,形成恶性循环,使得问题持续加重.咨询师应教给求助者如何通过一种评价过程来确认这些歪曲的和功能失调的认知,使他们了解到这些歪曲认知对他们的情绪和行为的影响,帮助他们学会把现实中发生的事与他们的想法区别开来.二,认知疗法的基本过程认知疗法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来访者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咨询师的任务就是与求助者共同找出这些适应不良性认知,并提供"学习"或训练方法矫正这些认知,使病人的认知更接近现实和实际.随着不良认知的矫正,病人的心理障碍亦逐步好转.认知疗法一般分为七个治疗过程 (9)1.建立治疗关系关系要和谐,尽量采取商讨式的态度.治疗者要扮演诊断者和教育者的角色.来访者也不能只是被动接受,对自己不正确的观念要加以内省,还要发挥自己主动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个主动再学习的过程.2.确定治疗目标目标即为发现并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使之改变到正确的认知方式上来.治疗者与来访者要目标一致.3.确定问题:提问和自我审察技术接触到来访者的认知过程及认知观念,为了找到不正确的认知观念,首要的任务是把来访者引到特定的问题上来,方法为提问和自我审察.提问是要把患者的注意力导向与他的情绪和行为密切相关的方面, 对于重要的问题可以反复提问.自我审察是鼓励来访者说出对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看法进行细致的体验和内省.4.检验表层错误观念:建议,暗示,模仿表层错误观念为来访者对自己行为的直接具体的解释.对于这些观念可采取建议的技术,建议来访者进行某一项与错误解释有关的活动,检验其正确与否; 采取演示的技术,鼓励来访者进入现实的或者想象的情境,使其对错误观念的作用方式及过程进行观察;可以演心理剧,将自己的行为及观念投射到所扮演的角色身上,通过观察角色,来客观地对待自己;可以采用模仿的技术,模仿别人的行为.5.纠正核心错误观念:语义分析技术核心错误观念往往是一些与抽象的概念有关的命题.必须通过逻辑水平更高,更抽象的技术进行纠正.灾变祛除,重新归因,认知重建等技术都离不开语义分析技术.6.认知的进一步改变:行为矫正技术通过行为矫正技术改变患者不合理的认知观念, 只是这种技术不是针对行为本身,而是将其与认知过程联系起来,形成良性循环.首先,要设计某种情境或模式,使来访者产生通常他所忽视的情绪体验,一出现就给予强化,这对来访者十分重要.其次,来访者也学会了如何获得这种体验的方法.7.新观念的巩固:认知复习通过留作业的方式给来访者提出相应的任务,它是前几步治疗的延伸,使来访者在现实生活中更多地巩固那些新建立的认知过程和正确的认知观念. 三,认知治疗技术贝克认为改变功能失调的情绪和行为的最直接方式就是修改不正确的功能失调的思维,并提出五种具体的认知治疗技术…舛一:1.识别自动性思维自动性思维已构成求助者思维习惯的一部分,一般人不会意识到它的存在,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求助者首先应学会识别自动式思维.治疗者可用提问,指导病人想象或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帮助其识别自动式思维.2.识别认知错误为了帮助求助者识别认知错误,治疗者应该听取一61—和记下求助者诉说的自动式思维以及不同的情境与问题,然后要求求助者归纳出一般的规律,找出共性. 3.真实性检验这是认知治疗最为核心的部分.是将来访者的负性自动式思维和错误观念看做是一种假设,然后鼓励来访者对其真实性进行检验.有两种具体操作方法: (1)言语盘问法.我的证据是什么?对那个问题是否还有别的认知存在?假设那是真的,结果是否就会那么糟?(2)行为实验.在求助者能够认识和评论这些不正确的自动式思维和信念之时,新的,更接近现实的信念便会逐渐代替了旧的,不真实的信念.随后要求求助者按照这些新的认知结构去实践,检验它是否切实可行.治疗者还要通过给求助者布置一定的家庭作业,并让求助者反复练习,以巩固新的认知结构. 4.去中心化大多数抑郁和焦虑的求助者感到他们是人们注意的中心,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受到他人的"评头论足". 因此,他们一直认为自己是脆弱的,无力的.治疗计划要求当事人不像以前的方式行事,忽略掉周围人们的注意,结果可发现很少人会注意当事人的言行. 5.监控忧郁或焦虑水平多数抑郁和焦虑求助者往往认为他们的焦虑会一直不变地存在下去,但事实上,焦虑的发生是波动的. 鼓励当事人对焦虑的水平进行自我监测,促使当事人认识焦虑波动的特点,增强抵抗焦虑的信心. 四,贝克认知疗法的优点和不足1.认知疗法的优点(1)认知疗法重视人,把人看成是有理性的,这在心理治疗史上是重大的改变|2J.在精神分析治疗家和行为治疗家那里,人是非理性的,是被本能或环境苦苦折磨的"奴隶",患者是被动的接受者和反应者,治疗家是主动的指导者和控制者.认知疗法把人看成是有理性和能动J陛的个体,把认知看做是调整和改变人们行为的关键.(2)由于把人看成是有理性的,因而在治疗过程中,医患双方能够建立一种新型的互动关系[33.治疗过程是治疗家与患者针对问题进行平等的协商,讨论和研究的过程.这种医患关系有利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主动学习,促进患者的成长.(3)认知疗法疗效非常显着.认知疗法不仅探究人的内在的认知过程,而且重视行为疗法的合理技术, 重视患者外在行为的矫正和训练,将认知改变和行为训练有机地融合起来.在处理焦虑,抑郁症上,贝克作了拓荒性的努力.认知疗法能在相当短的时间内有效地治疗抑郁与焦虑.贝克(1993)指出本法还可适用于各种心理障碍,例如,慢性疼痛,社交恐怖,爱滋病的相关困扰,罪恶感以及羞耻感等.2.认知疗法存在的不足(1)认知治疗法过于强调正面思考的力量,忽视当事人的过去的重要性,忽略潜意识因素的影响,忽略感觉的影响,不太重视情绪在治疗中的角色. (2)治疗家们在对"认知"含义的理解上过于宽泛, 缺乏确定性l33.(3)尽管"认知制约行为,可通过认知的变化达到行为的变化"是治疗家们认可的重要原则,但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无论是认知变化的过程还是认知变化的强度,要想确切地加以观察和测定都是比较困难的l33. 认知治疗的对象多集中于抑郁,焦虑患者.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人们更多关注个体积极的心理品质,关注人的积极情绪.认知疗法也应将研究对象扩大到一般人群,不仅帮助患者解决问题,还要促进更多人的成长;不仅要帮助个体消除消极的情绪,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个体的积极情绪|4J.参考文献-[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2]刘耀文.简评认知一行为疗法[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5,(14):41.[3]汪新建.当代西方认知一行为疗法述评[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3):27.[4]陈苏明.几种心理治疗方法概述[J].临床荟萃,2003,(24).1422—1423.leBriefReviewforBeck'SCognitiveTherapy ZENGXing—hua(CollegeofEduc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FujianNormalUniversity,Fuzho u350007,China)Abstract:Beck'Scognitivetherapyisoneoftypicaltheoriesin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Itdevelopedbyabsorbingtheviewpointofcognitivepsychologyandhumanisticpsychology.Thec0reofitisringtochange individual'Semotionandbehaviorbynleansofchannghis(her)cognition.Ithasagreatcurativeeffectonanxietyanddepression,butitisin sufficienttothepositiveemotionattention,anditshouldbe improved.Keywords:Beck;eognilivetherapy;cognitivemistakes(责任编辑:郑龙云) 一62—。

贝克认知疗法

贝克认知疗法
C.在确定问题的过程中,咨询师对来访者的谈话内容 作出总结。咨询师的总结首先应表明他已经确认了 来访者的问题,这可以使来访者关注主要问题,也 可以表明咨询师对来访者的理解和共情,有利于对 问题的进一步评估和咨询的顺利进行
3.了解咨询信息
这是鼓励来访者积极参与咨询的一个 重要方面。首先大概介绍认知疗法的特 点;其次帮助来访者了解认知图式,即 有关自动思维与信念同情绪,行为之间 的问题。使来访者熟练掌握并运用自己 的实例解释和阐述认知图式。
第二种方法 想象和角色扮演 由于多数来访者不能意识到自己自动思维的存在,所以当直接询问不能引出来访者自动
思维时,咨询师可以借助让来访者想象或运用角色扮演技术来进行。这两种技术都可以 重建某一情境,是来访者重新体验情绪,并说出想法。
第三种方法 观察情绪变化 咨询师通过观察来访者的表情变化,姿势变换,新动作出现来几时询问来访者的心
认知歪曲
贝克将个体信息加工过程中的推理错误称为认知歪 曲,认为它决定了一个人的信念即认知图式。他概括 出8种常见的认知歪曲形式。
两极化思维 选择性提取 过分概括化 夸大或缩小 任意推断 过度自我化 灾难化 乱贴标签
咨询关系理论
贝克认知疗法以一种“协同共建”的方式,通过咨 询师和来访者的齐心协作来改变认知歪曲。所以,建 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是咨询成功的前提和关键。
里想法或通过某种方式人为地引发来访者的情绪变化。
4.解决问题
B.在识别出某种自动思维后,咨询师应该立即与来访者一起矫正,从而缓 解来访者的不良情绪
第一种方法 提问法 提问法主要是提出一系列敏锐的问题,并运用逻辑分析和事实经验来检验
出错误的认知,并逐渐矫正那些错误的自动思维,得出积极和现实的想法, 这种方法始终体验贝克认知疗法的“协作原则”。

贝克认知疗法

贝克认知疗法

贝克认知疗法一、概要♦贝克的认知疗法起源于对忧郁症的处理。

他认为,忧郁症与当事负面的思考与偏差的理解有密切的联系。

有三个要素会产生三种不同的忧郁症状。

这三个要素分别是:其一,对自己有负向的看法,他们很少理会环境因素的作用,全以自己的不佳表现来责备自己。

其二,习惯以负面的方式来解释或印证自己的经验。

其三,对未来抱着忧郁的看法与悲观的投射,以及有预期的失败焦虑。

从治疗抑郁症的经验,贝克提出了重点放在纠正不正确思维方式的认知疗法。

♦贝克认知疗法的独到之处是注重从逻辑的角度看待当事人的非理性信念的根源,以及通过鼓励当事人自己收集与评估支持或反对其观点或假设的证据以瓦解其信念的基础。

♦更主张对话式的合作气氛,强调协助当事人自己去发现自己一贯坚持的错误观念以及教条主义与绝对性的思考方式。

♦贝克认为,其实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是因为当事人的观念不理性,而是因为他们使用了一组违背逻辑的规则(即前提假设和推理公式)来进行不合理的或不切实际的解释和评估情境,并得出了不正确的结论,因此,使用“不正确的结论”一词要比“非理性的信念”来进行分析也许要更加贴切一些。

二、常见的认知歪曲♦读心术:自认为知道别人在想什么。

♦贴标签:给自己或他人以整体的负性评价。

♦低估正性信息:看不到自己所取得的成绩。

♦选择性负性关注:只关心负性信息。

♦过度概括:以偏概全。

♦两极化思维:非此即彼,非黑既白的方式看待人或事件。

♦个人化:归因于自己的过失,而没有看到别人的责任。

♦不公平的比较:将自己与那些比自己做的好的人进行比较。

♦后悔倾向:关注过去你应该能做得更好,而不是关注现在能在哪些方面做得更好。

♦如果….怎么办?总是问自己:如果….怎么办?的问题,使自己处于紧张之中。

♦情感推理:用感受支配了对现实的解释。

三、实施程序及其技术要素1、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充分调动当事人参与治疗的积极性。

治疗者的作用主要在于催化和持续调动当事人主动积极参与治疗过程的每一个阶段,与当事人一道工作,直到对方找到结论,提出可以验证的假说为止。

认知行为疗法的特点

认知行为疗法的特点

认知行为疗法的特点认知行为疗法的特点:⑴求助者与咨询师是合作关系⑵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⑶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的改变⑷针对具体、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短期,教育性的治疗。

一、基本原理(一)贝克的认知疗法1、三个概念----------共同感受、自动化思维、规则①共同感受:人们用以解决问题的工具。

常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

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觉和思维的过程。

②自动化思维:人们在使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时,常常忽略了认知过程,许多判断、推理和思维显得是模糊、跳跃的,很像一些自动化的反应。

③规则: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习得的社会认可的行为准则。

个体依据它们评价过去,预期未来,并用它们来指导行动。

2、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机制:①在使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中,如果对外界信息不能做出适当的解释与评价,就会造成认知扭曲,从而导致错误观念并最终引起不适应的行为;(两次交友失败,认定自己交友能力不行)②自动化思维使思维过程中的一些错误观念形成了固定的思维习惯,使个体自身对这些错误的认知观念不能加以反省和批判;(孩子回来晚了,是不是又犯错误挨留了)③在运用规则上,如果个体不顾客观条件,过分按规则行事,会使其行为不能与现实环境相协调,从而导致情绪困扰和不适应的行为。

(听话的孩子)***如果个体不能正确使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来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或是对自己的自动化思维中某些错误观念不能加以内省(思维的批判性),或是过分按规则行事,无论哪种情况,都会造成认知歪曲,产生不良的情绪和不适应的观念。

3、七种认知歪曲:①主观推断:没有根据就做结论。

“孩子回来晚了,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②选择性概括:仅根据一件是就形成结论。

“这次考试我有一科低分,说明我不行”。

③过度概括:仅凭一次偶然事件便得出极端信念。

“这次恋爱失败了,我不具备交友的能力”。

④夸大和缩小:用一种比实际上大或小的意义来感知一个事件或情境。

“及格说明我不行,高分也不说明我聪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12月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Dec.2007第26卷第12期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Vol.26No.12简评贝克认知疗法曾兴华(福建师范大学教科院,福州350007)摘 要:贝克认知疗法是认知行为疗法中典型理论之一。

它是在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相互结合与补充的基础上产生的。

这一疗法的核心是通过改变认知歪曲来改变不良情绪和行为。

它在处理焦虑、抑郁症等方面疗效显著,但对积极情绪的关注不够,需进一步的完善。

关键词:贝克;认知疗法;认知歪曲中图分类号:B842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07)12-0060-03收稿日期:2007-08-11作者简介:曾兴华(1971-),男,福建上杭人,2005级心理学硕士研究生,从事发展心理研究。

Beck 早期使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治疗忧郁症,但是实际经验中发现,患者的通病是想法上的歪曲与偏见,而建立自己的认知治疗理论。

1976年贝克出版了专著5认知疗法与情绪障碍6,首次提出了认知治疗这一专业术语和心理治疗方法,1979年又出版了5抑郁症的认知治疗6,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认知治疗的理论基础、治疗过程及其技术应用。

一、基本原理1.贝克认知疗法的基本心理学理论基础其基本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是: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相互结合与补充。

认知心理学认为在行为与刺激之间存在着意识、经验等因素。

外界各种信息通过感官传递给脑,并与脑中贮存的原来的经验、人格相结合,从而对这些信息进行判断、评价、推理和解释,最后得出结论,从中产生观念,再决定行为和情绪反应。

认知疗法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提出其基本治疗理念:行为和情感是由认知作为中介的,适应不良性行为和情感与适应不良性认知有关。

咨询师的任务是发现这些不良认知,并提供适当的方法或学习技术矫正这些适应不良性认知。

由于适应不良性认知被矫正,将导致心理障碍的好转。

在实际的治疗中,贝克还特别重视求助者的潜能。

他强调,咨询师应注意引导求助者去充分调动和发挥自身内部潜在能力,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反省,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主动加以改变。

因为贝克认为求助者是在某个特定问题上错误使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并非整个认知系统遭破坏,在这个特定问题之外,他们仍可能有正常的认知功能。

2.贝克认知治疗理论中的几个重要概念:图式、共同感受、自动化思维及规则[1]93。

图式指过去经验中有组织的知识构形,人们用它来解释新的经验。

它是从儿时开始建立起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决定对自我和对外部世界如何知觉和编码的内部心理模型。

共同感受就是指人们用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工具。

它常以问题解决的形式出现,包括从外界获取信息,结合已有的经验,提出问题和假设,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并加以验证等一系列过程。

自动化思维是介于外部刺激事件与个体对事件的情绪反应之间的想法。

由于它们总是自动出现在头脑当中,使得人们的许多判断、推理像是一些模糊的、跳跃的自动化反应。

规则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习得的社会认可的行为准则,人们据此评价过去、指导现在和预测未来。

贝克认为如果个体不能正确使用共同感受这一工具来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或是对自己的自动化思维中某些错误观念不能加以内省,或是过分按规则行事,无论哪种情况,都会造成认知歪曲,产生不良的情绪和不适应的行为问题。

3.贝克认知疗法认为,心理问题的病因根源于一般的心理过程,诸如:有瑕疵的思考、根据不正确或不充分的信息就妄下不正确的推论,以及未能分清楚幻想与现实。

贝克指出了以下几种常见的认知歪曲情)60)形:随意推论:指在缺乏充分的证据或证据不够客观的情况下,仅凭自己的主观感受就草率得出结论。

选择性断章取义:仅仅根据个别细节,不顾整个背景的重要意义,就对整个事件作出结论。

过分概括化:指将某意外事件产生的不合理信念不恰当地应用到不相干的事件或情况中。

扩大与贬低:指过度强调或轻视某种事件或情况的重要性。

个人化:指一种将外在事件与自己发生关联的倾向,即使没有任何理由也要这样做。

乱贴标签:指根据缺点和以前犯的错误来描述一个人和定义一个人的本质。

极端化思考:指/全或无0的思维方式。

以绝对化的思考方式对事物作出判断或评价,要么全对,要么全错。

贝克认为,认知产生了情绪及行为,异常的认知产生了异常的情绪及行为。

人们由于歪曲认知形成的/功能失调性假设0或称为图式,决定着人们对事物的评价,成为支配人们行为的准则,而不易为人们所察觉。

这些/负性自动想法0会进一步导致人们情绪抑郁、焦虑和行为障碍。

如此,负性认知和负性情绪互相加强,形成恶性循环,使得问题持续加重。

咨询师应教给求助者如何通过一种评价过程来确认这些歪曲的和功能失调的认知,使他们了解到这些歪曲认知对他们的情绪和行为的影响,帮助他们学会把现实中发生的事与他们的想法区别开来。

二、认知疗法的基本过程认知疗法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来访者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

咨询师的任务就是与求助者共同找出这些适应不良性认知,并提供/学习0或训练方法矫正这些认知,使病人的认知更接近现实和实际。

随着不良认知的矫正,病人的心理障碍亦逐步好转。

认知疗法一般分为七个治疗过程[1]87-91:1.建立治疗关系关系要和谐,尽量采取商讨式的态度。

治疗者要扮演诊断者和教育者的角色。

来访者也不能只是被动接受,对自己不正确的观念要加以内省,还要发挥自己主动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个主动再学习的过程。

2.确定治疗目标目标即为发现并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使之改变到正确的认知方式上来。

治疗者与来访者要目标一致。

3.确定问题:提问和自我审察技术接触到来访者的认知过程及认知观念,为了找到不正确的认知观念,首要的任务是把来访者引到特定的问题上来,方法为提问和自我审察。

提问是要把患者的注意力导向与他的情绪和行为密切相关的方面,对于重要的问题可以反复提问。

自我审察是鼓励来访者说出对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看法进行细致的体验和内省。

4.检验表层错误观念:建议、暗示、模仿表层错误观念为来访者对自己行为的直接具体的解释。

对于这些观念可采取建议的技术,建议来访者进行某一项与错误解释有关的活动,检验其正确与否;采取演示的技术,鼓励来访者进入现实的或者想象的情境,使其对错误观念的作用方式及过程进行观察;可以演心理剧,将自己的行为及观念投射到所扮演的角色身上,通过观察角色,来客观地对待自己;可以采用模仿的技术,模仿别人的行为。

5.纠正核心错误观念:语义分析技术核心错误观念往往是一些与抽象的概念有关的命题。

必须通过逻辑水平更高、更抽象的技术进行纠正。

灾变祛除、重新归因、认知重建等技术都离不开语义分析技术。

6.认知的进一步改变:行为矫正技术通过行为矫正技术改变患者不合理的认知观念,只是这种技术不是针对行为本身,而是将其与认知过程联系起来,形成良性循环。

首先,要设计某种情境或模式,使来访者产生通常他所忽视的情绪体验,一出现就给予强化,这对来访者十分重要。

其次,来访者也学会了如何获得这种体验的方法。

7.新观念的巩固:认知复习通过留作业的方式给来访者提出相应的任务,它是前几步治疗的延伸,使来访者在现实生活中更多地巩固那些新建立的认知过程和正确的认知观念。

三、认知治疗技术贝克认为改变功能失调的情绪和行为的最直接方式就是修改不正确的功能失调的思维,并提出五种具体的认知治疗技术[1]94-95:1.识别自动性思维自动性思维已构成求助者思维习惯的一部分,一般人不会意识到它的存在,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求助者首先应学会识别自动式思维。

治疗者可用提问、指导病人想象或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帮助其识别自动式思维。

2.识别认知错误为了帮助求助者识别认知错误,治疗者应该听取)61)和记下求助者诉说的自动式思维以及不同的情境与问题,然后要求求助者归纳出一般的规律,找出共性。

3.真实性检验这是认知治疗最为核心的部分。

是将来访者的负性自动式思维和错误观念看做是一种假设,然后鼓励来访者对其真实性进行检验。

有两种具体操作方法:(1)言语盘问法。

我的证据是什么?对那个问题是否还有别的认知存在?假设那是真的,结果是否就会那么糟?(2)行为实验。

在求助者能够认识和评论这些不正确的自动式思维和信念之时,新的、更接近现实的信念便会逐渐代替了旧的、不真实的信念。

随后要求求助者按照这些新的认知结构去实践,检验它是否切实可行。

治疗者还要通过给求助者布置一定的家庭作业,并让求助者反复练习,以巩固新的认知结构。

4.去中心化大多数抑郁和焦虑的求助者感到他们是人们注意的中心,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受到他人的/评头论足0。

因此,他们一直认为自己是脆弱的、无力的。

治疗计划要求当事人不像以前的方式行事,忽略掉周围人们的注意,结果可发现很少人会注意当事人的言行。

5.监控忧郁或焦虑水平多数抑郁和焦虑求助者往往认为他们的焦虑会一直不变地存在下去,但事实上,焦虑的发生是波动的。

鼓励当事人对焦虑的水平进行自我监测,促使当事人认识焦虑波动的特点,增强抵抗焦虑的信心。

四、贝克认知疗法的优点和不足1.认知疗法的优点(1)认知疗法重视人,把人看成是有理性的,这在心理治疗史上是重大的改变[2]。

在精神分析治疗家和行为治疗家那里,人是非理性的,是被本能或环境苦苦折磨的/奴隶0,患者是被动的接受者和反应者,治疗家是主动的指导者和控制者。

认知疗法把人看成是有理性和能动性的个体,把认知看做是调整和改变人们行为的关键。

(2)由于把人看成是有理性的,因而在治疗过程中,医患双方能够建立一种新型的互动关系[3]。

治疗过程是治疗家与患者针对问题进行平等的协商、讨论和研究的过程。

这种医患关系有利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主动学习,促进患者的成长。

(3)认知疗法疗效非常显著。

认知疗法不仅探究人的内在的认知过程,而且重视行为疗法的合理技术,重视患者外在行为的矫正和训练,将认知改变和行为训练有机地融合起来。

在处理焦虑、抑郁症上,贝克作了拓荒性的努力。

认知疗法能在相当短的时间内有效地治疗抑郁与焦虑。

贝克(1993)指出本法还可适用于各种心理障碍,例如,慢性疼痛、社交恐怖、爱滋病的相关困扰、罪恶感以及羞耻感等。

2.认知疗法存在的不足(1)认知治疗法过于强调正面思考的力量、忽视当事人的过去的重要性、忽略潜意识因素的影响,忽略感觉的影响,不太重视情绪在治疗中的角色。

(2)治疗家们在对/认知0含义的理解上过于宽泛,缺乏确定性[3]。

(3)尽管/认知制约行为,可通过认知的变化达到行为的变化0是治疗家们认可的重要原则,但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无论是认知变化的过程还是认知变化的强度,要想确切地加以观察和测定都是比较困难的[3]。

认知治疗的对象多集中于抑郁、焦虑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