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及脑保护规范化有效治疗及病例分析
亚低温与脑保护

亚低 温 与 脑 保 护
罗其 中 上海 第二 医科 大 学 附 属 仁 济 医院 神 经 外
科 ( 0 0 1 20 0 )
05 l 。 随着体 温 的降 低 P t: 升 至正 常 范 .℃~ ℃) hO 可
围。进一 步证 明亚低 温治疗 可降低 脑组 织耗 氧量 和 颅 内压 , 提 高脑灌 注压 , 而提 高 P t 有利 于防 并 从 hO . 止或 减轻继 发性 脑损 伤 ~ 大样 本 临床 对 照研 究 表 明 , 低 温 治疗 主 要适 亚
偏 低 , 脑 温 可 高 达 4 ℃ 以 上 ( 温 较 直 肠 温 度 高 且 0 脑
笔者 认 为 , 亚低 温 对 颅脑 创 伤 的 治疗 作用 不 容 置 疑 毋 庸 讳 言 , 开展 亚 低 温治 疗 的 条件 要求 极 其
严 格 , 中包括 降温 措施 、 菌 环 境 、 吸 机管 理 , 其 无 呼 尤 其是 治疗 中的综 合 监 测 ( 内 压 、 温 、bO:脑 颅 脑 Pt 、
躁 动 不 安 。 快 达 到 预 定 温 度 的 时 间 要 短 。 措 施 是
方 面除 降 温及 适 当辅 以 药物 治 疗 外 , 利用 肌 松剂 须 阻 断 自主 呼 吸 , 全采 取 机 械 通 气 , 加快 降 温速 完 可
度 :亚低 温 维 持时 问 应 根据 病情 , 常 当颅 内压降 通
伤后 合 并休 克 .全身 处 于 衰竭 状 态 .伤 前 存在 心 、
肺、 肾功 能不 全或 凝血机 制 障碍 者应视 为禁 忌证 亚低 温实 施宜 掌握 “ 、 、 原则 一 早 ” 早 快 慢 是治 疗 应尽 早 开 始 。临床 及 实验 研 究均 表 明 , 温 时间 降 窗 与疗 效 密切 相 关 , 降温 过 程 中不 应 出 现寒 战 或 且
大骨瓣开颅术后早期亚低温脑保护治疗的临床意义

1 治疗及效 果 确 诊后给与 利福平4O ,次/ 口服 , . 3 5Ⅱ 1 d 盐酸萘替 米星 0 .
,
2 静 脉点 滴 : /日 复方草 酸单 胺注射 液 10 2ml加入 葡 萄糖20n中 0-10 , 5il 志 ,07 2 :8 20 4 14
静脉滴注1 d本组病例均治愈。 次/ ,
2 讨 论
f】 白燕 , 莉 . 1 刘 王传 风 . 氏杆 菌病 1例 临床 分析 , 布 6 中国冶金工 业 医学杂
大 骨 瓣 开 颅 术 后 早 期 亚低 温 脑 保 护 治 疗 的 临床 意 义
孑、 毅 J
( 四川省 内江市 资中县资州 医院 四川 内江 6 10 ) 4 2 0
【 关键词 】 大骨瓣开颅 术; 亚低温 ; 脑保护 ; 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 】 I R6 5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6 2 2 2 ( 0 2) 7 0 6 — 2 I7— 532 1 0 — 3 10
【 摘要 】 本文对布氏菌病的误诊原 因 进行 了 详细分析 , 为其误诊主要是 由于患者 局 认 部症状突出和接诊 医师对布 氏茵的认识不是、 医师对病
史 了解 不 全面 、 市 氏茵 传播途 径 认 识 不够及 早起 诊 断未 明之 前盲 目使 用抗 生 素及 糖皮 质 激素 和解 热镇 痛 药所致 。 对
【 关键 词 】 布 氏菌 ; 误诊 ; 因 原 【 中图分类号 】 4 1 R 4 f 文献标识码 】3 1 【 文章编号 】 6 2 2 2 ( 0 2 0 — 3 1 O 17— 532 1 ) 70 6一 l
布 氏菌病 是一 种多 系统 , 多脏 器受 累的全 身 陛人 畜共患 疾病 , 年发 今
局部亚低温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颅内压及s-Fas的影响

量的镇静剂 , 安定 、 如 咪达 唑 仑 、 氟 合 剂 等 。 杜
1 为 河 北 省 邯 郸 市 科 学技 术 研 究 与 发 展 计 划 项 目 , 号 : 1 3 0 0 9— 。 ) 编 12 1 8 7 3
护理研究 21 0 2年 8月第 2 6卷 第 8期 中 旬 版 ( 总第 4 3期 ) 0
入 院 时 G S评 分 3 ~8分 ( . 分 ±1 7分 ) HT 组 2 C 分 56 . 。 O例 病 人, 1 男 4例 , 6例 , 龄 1 女 年 7岁 ~6 4岁 ( 7 5岁 ± 1 . 3. 3 5岁 ) 人 ,
院 时 GCS评 分 3分 ~ 8分 ( . 5 4分 ± 1 5分 ) NT组 手 术 治 疗 . 。
( e c lCo l g e iEn n e i ni e st H e e 56 0 i a) M dia le e ofH be gi e rng U v r iy, b i0 0 2 Ch n
摘 要 : 目的 ] 讨 局 部 亚低 温 治 疗对 重型 颅 脑 损 伤 病 人 颅 内压 (C ) 可 溶 性 F sS a) [ 探 IP 及 a ( —F s 的影 响 。[ 法] 4 方 将 o例 重 型 颅 脑 损 伤 病 人随机分为局部亚低温治疗组( HT组 ) 常 温 对 照 组 ( 和 NT 组 )各 2 例 , , O NT 组 在 常 温 3 . 6 5℃ ~ 3. 7 5℃ 状 态下 给 予 常 规 治 疗 , HT 组在直肠温度 3. 30℃ ~ 3 . 4 0℃ 状 态 下 给 予 常规 治 疗 , 疗 时 间为 1d 5d 结 果] 组 治 疗 过 程 中 IP及 S a 比 较 差 异 有 统 治 - 。[ 两 C —F s 计 学意 义( P<O 0 ) 结论 ] 用 局 部 亚 低 温 治 疗 可 改 善 重 型 颅 脑损 伤病 人 的预 后 , 低 IP和 S—F s 平 。 . 5 。[ 应 降 C a水
大面积脑梗塞患者血管内低温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大面积脑梗塞患者血管内低温治疗的安全性分析作者:闫树贵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年第03期[摘要] 目的根据我院实际临床试验数据全面分析,大面积的脑梗塞患者在脑血管内采用低温治疗法的安全性。
方法把88例患有大面积脑梗塞患者,随机抽取平均分为常温治疗组(44例)和低温治疗组(44例),根据治疗过程的数据结果,将两组临床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对比。
结果在同等治疗规定时间内,常温组与低温组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差异;根据患者的临床实际表现,在血管内接受低温治疗的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神经系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和恢复,治愈率较高。
结论通过本次两组不同的临床治疗表现数据得出,在大面积脑梗塞患者血管中采用低温治疗的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系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关键词] 脑梗塞;血管;低温治疗;安全分析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16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352-02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在医学研究治疗领域获得了显著的成就,其中尝试在血管内使用低温疗法对大面脑梗塞患者有显著的治愈效果。
低温治疗技术对人体大脑的神经有修复强化作用,是保护大脑的一个屏障,没有明显的反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降低大脑内能量的消耗、代谢。
近些年来,对大面积脑梗塞患者血管内采用低温治疗法,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运用,我院也尝试采用这个方法治疗大面积的脑梗塞患者,经过分组对比得出,接受血管内低温治疗的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一定程度上都取得了有效的治愈效果。
对此,根据我院的实例临床表现,对大面积脑梗塞患者血管内采用低温治疗方法的安全性进行有效数据的详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随机抽取我院于2011年10月至2013年5月这一期间,在我院住院患有大面积脑梗塞的88例患者,作为主要试验研究对象。
我院将这88例脑梗塞患者平均分为常温与低温两组,每组患者男女人数和平均年龄都相同,对着两组患者同时实施血管内低温疗法和常温疗法进行不同形式条件下的治疗方式。
亚低温疗法

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7.皮肤护理 亚低温冰毯仪质地硬,低温致血管收缩,血
液循环差,易发生冻伤及压疮。加强皮肤护理1h -2h更换体位和局部按摩1次。保持床单平整清洁 无潮湿。
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5.呼吸系统监护 亚低温治疗的病人由于低温药物的影响,中
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因此呼吸应用呼吸机 辅助呼吸,保持呼吸通畅。
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血氧饱和度; 加强翻身、叩背,雾化吸入、气道湿化、吸痰等 气道管理。
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6.消化系统的监护 颅内损伤易引起神经性溃疡,且低温下血小
• 2.血管内热交换法:将闭合的冷盐水循环管道插 入静脉系统内进行降温(降温迅速准确,侵袭性 及复杂性远低于体外循环法)
• 3.静脉输液法:30分钟内静脉输注4℃类晶体 30mg/kg(降温迅速,但不易控制温度,受心功能 影响程度大)
亚低温方法
四、药物降温 • 冬眠Ⅰ号(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
到有效的脑深部低温,维持比较困难。) • 2、降温毯(维持亚低温时比较方便,温
度调节比较简单。常需辅助其他降温方 法。)
亚低温方法
二、体腔降温 • 用冷却的无菌生理盐水注入胸腔或腹腔
进行灌洗(操作难度大,冰水直接接触心 脏易引发室颤或其他心律紊乱,不常用)
亚低温方法
三、血液降温
• 1.体外循环法:利用体外循环机中的变温器进行 降温(降温快速、准确,但侵袭性大,操作复杂)
3.神经系统监测 亚低温对脑组织无损害,但低温可能掩盖颅
内血肿的症状,应特别提高警惕。复温过快、发 生肌颤易引起颅内高压增高。因此,应注意颅内 压的监测。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生命体 征和肢体活动情况。
脑出血的低温治疗一例

讨论
脑 出血患者伴体温增 高很常见 ( 9 1 %),尤其 是脑
室 出血患者 中,既往研究证实发热与脑 出血患者不 良预后密切 相关,体温 越高,预 后越差[ ” 。
近年来低温治疗脑 出血越来越受到关注 。低温会延长凝血
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 , S O 2 持续<9 O %, 予气管插管 和机械通气 , 为进一步诊 治收入 I C U。既往高血脂 6年 。吸烟 l 0余年 ( 2 0
的凝血障碍应给予复温 ,因为低温主要影响凝血因子的活性而
不是数量 。曾有个别报道心肺复苏后低温治疗患者并发脑干 出 血 的病例嗍。由于 3 4℃以下温度会 明显影 响凝血因子活性,因 此对于严重低温 性凝 血障碍 患者非常轻度的低温 ( 3 5℃左右 )
压、 抗感染、 抑酸及支持对症治疗。 患者体温持续在 4 O℃以上 , 冰毯冰袋 降温无效 ,为抢救生命 ,入院后 2 h开始血管 内低温
双侧病 理征阳性 。颈 无抵 抗,Ke mi g征阴性。心律齐 ,未闻及
杂音 。双肺 呼吸音粗 ,可闻及湿罗音 。腹软 ,肠鸣音 5次/ e r _ i n , 双 下 肢 无 水 肿 。 血 常 规 :W B C 1 2 . 5 4  ̄1 0 9 / L ,N 6 8 . 7 %,HG B 1 4 4 g e l ,P L T 2 0 7 ×1 0 / L 。凝血指标 :F i b 4 . 5 1 g 『 L( 凝血酶原 时 间、活化 部分凝血 活酶时问、I N R、D . 二聚体 正常 )。 患者 入 院后 ,根据病 史和辅助检查诊断为脑 干出血,给予脱水、降
患者男,3 6岁 ,主 因突发头晕 、意识不清 3 0 h于 2 0 1 3年 1月 1 3日入院 。 入 院前 3 0 h上班 时突发头晕 ,在送 医途 中出现
重型颅脑损伤32例亚低温治疗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恢复 良 好率 , 改善伤后神经功能预后; 不产生严重的并
发症③, 但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明 显增加, 若不能及时发现及处理也会加重
对 骨 科 患 者进行 康教 育和心理 护理 的体会 健
可导致脱位。 坐便马桶要升高、 两边要有扶手 , 便于起坐时保持平衡。 手纸
要 放在顺 手 可取 的地方 , 不要 扭转 身体 。 夜间最 好 不上卫 生 间 大、 小便 , 使
用便器更安全。 日常用的东西放在随手可取的地方 , 并避免弯腰拾东西 , 在 做家务劳动时, 至少半年不要弯腰取物, 如果非要取 , 那就请别人代劳。 夜 间起床要先开灯再起床。 不要穿系带鞋 , 否则, 需要弯腰系带鞋, 极不方便, 也容易被鞋带绊倒。 穿衣也星 心移动, 、 防止滑倒。 因此, 对人工股骨头置
【 冉成华. 2 】 刘玉兰 王新桂 重型颅脑损 2 伤3例患者亚低温治疗的疗效观
察及护理 干预, 山西医药杂刘 J,0 l 01 :13 17 】 1( )1l7- 14 2 4
上世纪9年代以来, o 国内外临床应用研究发现, 亚低温能显著提高重
【 刘梅 . 3 】 亚低温治疗重型外伤性颅脑损伤的临床对照观察 , 中国实用神
切 开 l例 , 机辅助 呼 吸l例 , 并 四肢骨 折 6 , 2 呼吸 5 合 例 胸椎 及腰 椎压 缩 性骨
折3 合并糖尿病2 入院时高血糖1例, 例, 例, 3 失血性贫血4 轻度凝血时间 例,
延长 。
1 . 亚低 温治疗 2
机 体在 持续 低温状 态下 , 易导 致呼 吸肌 麻痹 , 容 加上 冬 眠 合剂 对 呼吸 中枢有抑 制作 用 , 以在亚 低温 状态 可导 致患 者 呼吸 频率 减慢 , 所 甚至 呼吸 抑制 , 别是 降温初 期更应严 密观察 , 特 本组 病例血 气分 析 显示 l 型呼衰 4 , 例
脑梗死病例分析

护理问题与措施
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
➢ 长期卧床患者,抬高低肢20°~30°,下肢远端高于近端。 ➢ 防止膝下垫枕,过渡屈髋而影响静脉回流。 ➢ 鼓励患者深呼吸及咳嗽和早期下床活动。 ➢ 帮助患者在床上做主动屈伸,下肢做跖屈和背屈,内、外
翻运动,足踝的“环转〞运动:被动按摩下肢腿部。 ➢ 应用抗栓泵。
一般治疗:
➢ 基础护理:卧床休息注意对皮肤口腔及尿道的护理,按时翻身,避免出现 褥疮和尿路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增加瘫痪肢体活动,避免发生深静脉血 栓肺栓塞
➢ 调控血压:急性期血压不宜过低,如果收缩压在185~210mmHg或舒张压在 115~120mmHg之间不急于降压治疗,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必要时给予缓慢降 压治疗。
➢ 腔隙性脑梗死:指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在长期高血压 的根底上,血管壁发生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 病因:最常见动脉粥样硬化,其次高血压,糖尿病, 和血脂异常,较少见脑动脉炎。
➢ 临床表现 :中老年患者多见,病前有脑梗死的危险因 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血脂异常等,常在 安静状态下或睡眠中起病,约1/3患者的前驱病症表 现为反复出现TIA,有眩晕,恶心,呕吐,吞咽困难, 失语,复视,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等病症,意识一般 清楚,大面积脑梗死时病情严重出现意识障碍。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瞳孔的变化。 ➢安置舒适的体位,保持病房安静舒适。 ➢根据医嘱予脱水剂的使用,并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严格记录出入量,限制液体的摄取量,以预防脑水肿的加剧。 ➢如果出现颅高压征象时及时通知医生,并做好各准备工作。 ➢有出现呕吐时及时将头转向一边,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 患者应避免用力咳嗽、用力排便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U
低温及脑保护规范化有效治疗及病 例分析
NEJM的一枚重量级文章
这不如我们预期好低温及脑保护规范化有效治疗及病 例分析
仍有亮点
这与我们预期相同---降颅压有效
低温及脑保护规范化有效治疗及病 例分析
这样一个负性结果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Conclusions Treatment with hypothermia, with the body temperature reaching 33°C within eight hours after injury, is not effective in improving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brain injury.
低血容量 血流动力学指标
心电图改变 电解质改变
凝血异常
低温及脑保护规范化有效治疗及病 例分析
四、低温的并发症
★寒战
增加感染几率 胰岛素抵抗
药物清低除温下及降脑保护规范化有效治疗及病
例分析
TTM最大的并发症(Shivering)
因为寒战与体温调节总是形影相随
低温及脑保护规范化有效治疗及病 例分析
寒战是左右亚低温成败的最大并发症
三、低温的时程
北美低温治疗时程的选择——Protocol & Insurance
国外普遍偏于保守,Columbia University Prespyteria Hosptial 住 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程关于治疗性低温protocol里标注:低温治疗时 程24-72hours.
问其原因:没有低温治疗时程大于72小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证据,长 时程低温带来并发症多,超规范的低温产生的并发症治疗费用保险公司 不予支付。
• 心率↑ 呼吸↑ 氧耗↑ 清醒患者增幅可至 40-100% • 应激水平整体提高-儿茶酚胺类物质大量释放 • 心脏事件的发生
术后/有心脏病基础的老年患者
• ICP ↑ ——恶化脑代谢后导致的结果
低温及脑保护规范化有效治疗及病 例分析
有人公开反对亚低温:隆德概念
• 认为积极主动的将患者的体温降至生理范围以 下,会激发人体内儿茶酚胺风暴,恶化脑部以 及全身的微循环。
---------体现亚低温水平的关键
低温及脑保护规范化有效治疗及病 例分析
一、低温的适应症
• GCS<8分,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 • 颅脑创伤后难治性高颅压(HOB 30-45°;镇
痛镇静,甘露醇,高渗盐水)效果不佳; • 心跳骤停后缺血缺氧性脑病; • 恶性脑梗死; • 恶性高热(对退烧药,物理降温不敏感); • 弥漫性脑水肿
低温及脑保护规范化有效治疗及病 例分析
中国国内专家共识同样推荐短时程
关于低温治疗时程的推荐:心肺复苏后昏迷患者24 h,脑梗死患者 24~72 h,颅脑外伤患者24~72 h。
低温及脑保护规范化有效治疗及病 例分析
关于长时程低温的Pilot Study结果不确定
Trial
Aibiki 2000
Depth of hypother
抑制炎症反应
抑制炎症反应
降低脑部热聚集
抑制脑部癫痫样波发放
低温及脑保护规范化有效治疗及病 例分析
二、低温的时机
• 要与适应症相结合;
绝对、相对、稳定与否
• 要与降颅压及脑保护相结合;
目的及目标最重要,阶梯疗法排名
• 综合评估患者全身状况;
年龄、心肺功能、电解质及凝血等
综合评估低温如及脑果保护规适范化合有效治-疗--及越病 早越好 例分析
低温及脑保护规范化有效治疗及病 例分析
二、低温的时机
三个时期的保护机制因时而异
低温及脑保护规范化有效治疗及病 例分析
亚低温的保护微观机制 早期
后期
低温及脑保护规范化有效治疗及病 例分析
亚低温的保护微观机制
抑制氧化应激反应 降低细胞代谢
抑制Ca 2+内流 抑制兴奋性毒性
抑制细胞凋亡
冷
保护血脑屏障
mia
32–33°C
Onset Duration 3–4 h 3–4 days
Sample size
26
P value
0.15
Jiang 33–35°C <6 h 3–14 days 87
0.05
2000
有条件的中心可进一步研究长时程低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低温及脑保护规范化有效治疗及病 例分析
四、低温的并发症
• Stress-induced increase in sympathetic discharge and catecholamine release may compromise cerebral microcirculation of the pericontusional areas. • Active cooling induces increased stress and shivering with increased sympathetic discharge and catecholamine release, which may reduce the perfusion in injured areas. In spite of its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it is therefore far from granted that active cooling is beneficial for outcome after a brain trauma, a conclusion supported by a randomized multi-centre trial.
1. 亚低温对抗高颅压有效果 ---------数据与病理生理吻合 2. 预防性亚低温疗法不提倡 ---------指南的精神
低温及脑保护规范化有效治疗及病 例分析
美国马里兰州Maine医疗及病 例分析
问题出在哪里?------什么是关键
亚低温预后的好坏取决于低温的适应症、应用时机选择, 时长的把握以及并发症的掌控好坏
低温及脑保护规范化有效治疗及病 例分析
一、低温的适应症
➢绝对禁忌症:病人意识清楚,遵嘱行动;有 神经功能恢复迹象的患者;家属拒绝使用;
低温及脑保护规范化有效治疗及病 例分析
一、低温的适应症
相对禁忌症
➢ 凝血异常,活动性出血,或者出血高风险的患者; ➢ 心跳骤停后12h以后; ➢ 心功能不佳,持续性心律失常; ➢ 颅脑创伤后会有迟发型血肿; ➢ 大手术后72小时内; ➢ 心源性休克; ➢ 已知的或怀疑为感染; ➢ 已知怀孕,如未经确认做尿HCG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