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战争与民族交往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优质教案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契丹的兴起及其与北宋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天龙八部》剧照同学们都看过《天龙八部》吧,里面的乔峰本来认为自己是什么人?(北宋的汉人)后来发现自己是什么人?(辽国的契丹人)而之后乔峰、段誉的兄弟虚竹娶了哪里的公主?(西夏)当时汉族建立的北宋、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构成了一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特殊历史时期。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阅读教材P29《北宋形势图(1111年)》,请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在地图上找出各政权名称,并说出各政权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等。

提示:北宋、辽和西夏建立政权的基本情况。

2.引导深入思考:(1)契丹族和党项族的生活方式如何?(2)隋唐时期,他们与汉族的关系怎样?(3)与汉族的交往,给他们带来了哪些变化?3.读教材,分析讨论辽和西夏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固政权。

提示:(1)辽: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2)西夏: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目标导学二:辽与北宋的和战1.阅读教材“辽与北宋的和战”一目,概括辽宋关系的变化。

归纳:战→和→战→和。

2.史料解读材料一: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

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

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

辽由于自身原因,很早就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北宋朝廷暗通关节。

材料二:3.提出问题: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澶渊之盟签订的背景和影响各是什么。

提示:(1)背景:辽军攻宋,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2)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4.分组讨论: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如何正确地评价澶渊之盟?提示:盟约使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使双方人民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华东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7课战争与民族交往》优秀导学案附答案

华东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7课战争与民族交往》优秀导学案附答案

九年级历史第7课战争与民族交往【学习提示】学习本课,应从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三个方面把握。

关于希波战争重点掌握希波战争的经过及希波战争中希腊胜利产生的重大影响,了解马拉松比赛的来历。

亚历山大东征重点掌握亚历山大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罗马征服地中海重点掌握罗马通过扩张成为地中海世界的霸主、地中海成为罗马的内海,在长期的扩张战争中,罗马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扩散到帝国全境。

【课文撷英】本课的基本概念和重点语句:【重点精析】亚历山大是怎样的一个国王?他的东征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①亚历山大是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代表马其顿和希腊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②他的远征是侵略性质的,给被征服一区的人了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

③但是,通过东征,他把广大地区统一为一个大帝国,加强了这一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他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的文化也传播到西方,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得到很大的发展。

【疑难点拨】本课讲述的文明与冲撞的三件大事对以后地中海及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①政治方面:东方的君主专制与西方的城邦体制出现了一种综合形态。

②经济方面:通过远征而形成的欧亚非三洲一体的希腊化世界对沟通希腊和埃及、西亚、中亚以至印度的商业贸易,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③文化方面:亚历山大的征服使东西方文化在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冲撞和交流,使得西方哲学与古代埃及、西亚的数学、天文学知识相结合。

东西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节风格也相互影响,希腊雕像的艺术风格甚至通过印度传到了中国。

④思想方面:亚历山大帝国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和胸怀,希腊人从此走出了狭小的城邦界限,不再认为只有自己是文明人。

人们开始以一种全新的、平和的目光看待世界和别人,强调人生的平等,充满世界主义精神的斯多亚哲学在这个时期诞生了。

【基础训练】一、选择题(将正确的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公元前490年,波斯进攻希腊,两军激战是在()A、马拉松平原B、爱琴海西岸C、伊朗高原D、地中海东岸2、奥运会“马拉松长跑”项目,来源于()A、希波战争B、亚力山大东征C、罗马征服地中海D、三次布匿战争3、马其顿国家崛起是在()A、公元前5世纪B、公元前4世纪C、公元前3世纪D、公元前2世纪4、下列哪一地区不是亚历山大东征时所征服的地区()A、波斯B、埃及C、两河流域D、西班牙5、亚历山大东征的后带来的积极意义有:①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②东西之间的往来更加频繁③许多希腊商人、士兵学者和移民来到西亚、埃及④其语言和文字由此传入东方⑤希腊同时从东方汲取了不少的文化养分(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二、填空题6、公元前490年,波斯王大流士兴兵进攻希腊,在马拉松平原展开激战,雅典人_______,重创波斯军。

战争与民族交往 文明的冲撞与融合PPT课件

战争与民族交往 文明的冲撞与融合PPT课件
C.罗马
B.巴比伦
D.麦加
3、“把战争带给亚洲,把财富带回希腊”,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帝国的是( )
A.伯利克里 B.查理·马特 C.屋大维 D.亚历山大
4、英国人富勒在《西洋世界军事史》中说:“随着这一战,我们也就站在了西方 世界的门坎上面,在这个世界之内,希腊人的智慧为后来的诸国,奠定了立国的基 础。”文中“这一战”发生在公元前5 世纪后期,它是东西两大古文明的碰撞,在 世界古代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请你判断,“这一战”是( ) A.希波战争 B.布匿战争 C.罗马内战 D.十字军东征
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的交融和发展。例:亚历山大帝东征把希腊文化传播到西方,东方 文化也渗入希腊文化;罗马帝国扩张过程中其文化渗入到它统治的广大地区等。(任举一 个战争促进人类文明交融和发展的例子即可)②破坏人类文明的交融与发展。例:2001年 信奉伊斯兰教的塔利班政权炸毁了巴米扬大佛;15世纪中期,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 攻陷,拜占庭帝国灭亡,大量珍贵文物和艺术品被付之一炬。(任举一个战争破坏人类文 明交融与发展的例子即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高士其 2、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 ——高士其 3、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谢觉哉 4、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 5、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贝尔纳 6、学习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习摸索,找到客观规律。 ——徐特立 7、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8、一般青年的任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 列宁 9、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 华罗庚 10、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苏霍姆林斯基 11、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 ——米南德 1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 ——布瓦罗 13、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华罗庚 14、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 莱杰 1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1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列宁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 “学而不厌” ,对人家, “诲人不倦” ,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毛泽东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 ——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列夫· 托尔斯泰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 赞科夫 2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约翰 · 贝勒斯 2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 ——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 ——别林斯基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知识点分析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知识点分析

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能力提升知识讲解1阿拉伯人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作出了哪些贡献?⑴把中国、印度文化传到西方。

阿拉伯人往来于三大洲之间,把东方的胡椒、肉桂等调味品和珠宝、丝绸等奢侈品运往西欧;把中国的罗盘针、造纸术、火药、火器,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作物也传到了欧洲。

⑵给中国带来西方文化及阿拉伯文化、伊斯兰教。

阿拉伯人又把古代印度人创造的十个数字符号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他们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

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⑶保留和传播了古希腊、罗马文化。

阿拉伯的学者也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们翻译保存了许多希腊著作,把古代文化的光辉重新展现在西欧人眼前。

他们还创立了完整的代数学。

在医学方面,拉齐斯的《医学集成》和依本西拿的《医典》被译成拉丁文,被欧洲医学界长期奉为权威著作。

例1.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桥梁作用的是()A.罗马人B.中国人C.阿拉伯人D.意大利人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辨析能力。

在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主要依靠丝绸之路,阿拉伯以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把持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扮演了“中间者”的角色,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

答案:C知识讲解2 元朝时期外国商人、使者频繁来往元朝的原因是什么?原因:(1)元代国家统一,幅员辽阔,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农业和手工业高度发展,使西方人产生了对中国和东方的向往与神秘感;(2)元朝时期,中国对外的海陆交通都十分发达,为中外交往提供了便利的条件;(3)元朝统治者采取了开放的政策,更促进了中外交往的发展。

由此可见,元朝的强盛是推动中外友好往来的重要因素。

例2.以下事例中,以和平往来的方式促进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的是()A.十字军东征B.希波战争C.亚历山大东征D.马可波罗来华解析此题注意题干中的设定“以和平往来的方式”,罗马帝国的扩张、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都是以暴力的方式传播文明的。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二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含达标测试题)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二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含达标测试题)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二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案(含达标测试题)一、课标要求内容要点: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

认知提示:思考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

解读: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与此同时,周边民族的相继崛起又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了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

北宋汉族政权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政权并立,它们之间的和与战都是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交往的重要方式。

这些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发展,为以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奠定了基础。

二、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契丹族、党项族的崛起及政权的建立,知道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和战等基本史实,能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思考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识读《北宋形势图(1111年)》,了解辽、西夏与北宋政权的并立;识读契丹和西夏的文字与货币等图片,认识契丹与党项族通过学习中原汉族文化,推动本民族的发展;分析材料,理解北宋与辽、西夏议和的原因及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三、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2、教学难点:辽与北宋的和战四、教学方法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

提倡预习,自主学习。

先学后教,教师启发。

五、课时:一课时六、课型:新授课七、教学准备:课件,教案,多媒体教室。

八、教学过程1、检查预习:同学们好,我们提前预习了第7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我们先看地图,说一说北宋周边都居住着哪些少数民族。

说一说北方的辽和西北部的西夏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政权,他们发展的状况如何?找学生回答,然后导入新课。

2、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它们共同反映了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状况。

其中,第一子目介绍了并立政权的出现,第二子目、第三子目反映了北宋与辽、西夏政权之间的和与战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又一个重要历史时期。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识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2.能力目标知道我们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民族制度;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激发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新课导入:欣赏歌曲:《爱我中华》师:刚才上我们欣赏了歌唱家宋祖英带来的《爱我中华》,思考一下你从歌曲中获取了哪些信息呢?生:我知道我们的民族叫中华民族。

生:我知道中国有56个民族。

师:咱们班同学都是哪个民族的?生:汉族。

师:咱们把除了汉族以外的民族统称为什么?生:少数民族。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第七课《中华民族一家亲》。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内容。

出示学习目标。

2.目标解读:雪花老师小学资料微信:x3481913332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要达到的目标是正确认识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知道我们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民族制度;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3.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环节一:寻找我们的兄弟姐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华师大初中历史九上《第7课 战争与民族交往》word教案 (10)

华师大初中历史九上《第7课 战争与民族交往》word教案 (10)

《战争与民族交往》一、教材依据:九年级上册华东师大版,第三单元文明的冲撞与融合,第七课战争与民族交往。

二、设计思想:在本节课中,采取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课堂主动参与意识,把课本上枯燥的文字变成学生活生生的历史体验,在体验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希波战争罗马征服地中海亚力山大东征2、能力培养①通过书刊、网络等渠道收集,了解课文所列重大事实的具体事培养观察和鉴赏能力。

②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希腊和东方的文化交融、罗马文化的传播扩散所留下的文化成果,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①希波战争是希腊反对波斯入侵的正义战争。

希腊人民为保卫疆土,捍卫自由,以弱克强、以少胜多、为后人树立了爱国主义的光辉范例。

②通过分析,是学生掌握历史地、辩证地分析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战争在客观上推动了民族的交流和各种文明的冲撞与融合,促进了人类历史从分散向整体发展的进程。

五、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战争推动文明冲撞与融合的客观进步性和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现实破坏性。

六、教法选择:讲述法,讲解法,历史情境设计法,讨论法。

七、学法指导:自学法,阅读法,讨论法八、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收集资料九、教学过程:【导人新课】通过提问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导入:人类历史上各民族和国家经历了从相互孤立、隔绝到彼此交流和融合的过程。

东西方文明之间早已存在和平交往的历史。

比如:通过商人、游历者、文人学者的来往,各地的文明发生了直接的传播与交流,人们的活动空间和视野也逐渐开阔、开放起来。

但和平交往并非人类相处的唯一方式,在古代,战争和征服在带来灾难和痛苦的同时,也常常不自觉的充当了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

(一)、希波战争(公元前5世纪)1、起因:波斯西扩,入侵希腊介绍波斯帝国,兴起于西亚伊朗高原,曾受米底人统治,居鲁士在位时期米底内乱,率波斯人起义,后波斯人灭亡米底获得独立。

高一历史第七课知识点概括整理

高一历史第七课知识点概括整理

高一历史第七课知识点概括整理高一历史第七课知识点概括1一、北美独立战争的背景——①英属北美殖民地经济发展较快,成为经济发展主流,各殖民地间经济往来日益密切,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

②在长期的交流、融合中,英语成为共同的语言,产生了共同的,在此基础上,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③18世纪上半期,启蒙_的传播使民族民主意识日趋增强(富兰克林和杰斐逊)。

④英国的殖民统治、束缚了北美殖民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矛盾)。

二、波士顿倾茶事件(导火线1773.12)——①为了反抗英国殖民_的统治,殖民地人民展开了积极的斗争。

②1773年12月的一个夜晚,一群波士顿人登上一艘来倾销茶叶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商船,把茶叶倒入大海,这就是“波士顿倾茶事件”。

③英国政府采取高压手段进行压制,激起北美人民更强烈的反对。

④1774年,各地代表齐集费城,召开了第一届大陆会议。

商讨对付英国的办法。

三、独立战争——①、1775年春英军与北美民兵在来克星顿交火,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②、1775年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把民兵整编为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

第二届大陆会议成为政权机构。

③、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英属北美殖民地正式宣布独立(美国独立日)。

④、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是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⑤、法国、荷兰、西班牙参加对英作战,1781年10月北美英军在约克镇投降,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四、美国政体的确立——(1)背景:北美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建立了大资产阶级和园主的联合政权。

资产阶级与种植园主决心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以便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经过制宪会议的讨论。

通过了1787年宪法。

(3)内容:①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规定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主权,根据三权分立学说把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法院和总统掌握(作用:避免了_的出现,防止权力过分集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极影响:充满暴力和杀戮,造成了破坏 消极影响:充满暴力和杀戮 造成了破坏 和灾难。 和灾难。 积极影响:客观上突破原有的地域界限, 积极影响:客观上突破原有的地域界限, 加强不同地区间的联系,促进经济文化的 加强不同地区间的联系, 交融,战争不自觉充当文明传播的工具。 交融,战争不自觉充当文明传播的工具。
马拉松运动: 马拉松运动: 42公里195米 42公里 米 公里195
影响
1.对希腊各邦: 对希腊各邦: 对希腊各邦 取得有利的发展环境, 取得有利的发展环境,希腊的社会经济和 文化艺术进入全面繁荣 2.对雅典: 对雅典: 对雅典 成为地中海区域最大的手工业和商业中心 建立 海上霸权 民主政治得到充分发展
亚历山大
年在位) (前336—前323年在位) 前 年在位
马其顿国王, 马其顿国王,自幼 受希腊文化的影响, 受希腊文化的影响,特 别爱读《荷马史诗》 别爱读《荷马史诗》, 16岁起,他就随父征战, 岁起, 岁起 他就随父征战, 挥师南下。 岁 挥师南下。18岁,击败 希腊联军。两年后继位, 希腊联军。两年后继位, 他以马其顿、 他以马其顿、希腊联军 最高统率的身份, 最高统率的身份,组织 东侵。据说在远征中, 东侵。据说在远征中, 他命令一切人“ 他命令一切人“把世界 当做自己的家乡” 当做自己的家乡”。
第七课 战争与民族交往 战 争 与 民 族 交 往
交 交 交 战争 战 战
波斯帝国全盛版图(公元前 世纪 世纪) 波斯帝国全盛版图(公元前5世纪)
伊朗高原
马拉松战役
公元前490年 公元前490年 490 马拉松平原 希腊—波斯 希腊 波斯 以少胜多, 以少胜多,以弱胜 强
你知道马拉松长跑的来历吗? 你知道马拉松长跑的来历吗 菲力必德
“把世界当做自己的家乡” 把世界当做自己的家乡” 把世界当做自己的家乡
犹太文明 波斯文明 埃及文明 印度文明
罗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盛时期(公元 世纪 世纪) 罗马全盛时期(公元2世纪)
罗马式建筑
“条条大道通罗马” 条条大道通罗马” 条条大道通罗马
动脑筋
古代战争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带 来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来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